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1

新常态的概念曾在国际上流行。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直到近几年有所缓解后,有的学者认为经历危机的国家永远不能回到危机前的状态了,危机中的低增长、高失业、企业利润缩减等现象将成为常态,据此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这个概念表述的内容有些冰冷,可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却印证了这个判断。我国已是高度开放的经济,国际经济的变化既深且广地影响到我国。但我国又有着自己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西方国家经济的新常态不同于我国经济的新常态,要重视其影响,又不要简单类比。

要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理解新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增长,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这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经济非常落后的基础上,急起直追的伟大成果。现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当然还要努力发展,但要兼顾到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也要更加关注民生,努力满足群众物质文化健康多方面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正在探索继往开来的新路。对于增长速度既积极进取,又适度控制,更加重视创新推动,更加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人们从现实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氛围里明显感到这些经济的新常态特征,感受到社会的进步、稳定与祥和。

新常态不是简单否定过去,过去的时代背景、发展条件和工作任务不同,有些发展方式虽不完美,却也是当时较佳的选择。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的基础、条件、任务都有了变化,时移势易,就应该顺势应变,改革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常态也是一个新的哲学范畴,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事物是不断发展的,经历了重大、剧烈的变动之后,往往出现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并且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经济发展是如此,国家、社会发展的很多领域也是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甚至个人,都会有新的发展阶段。新常态的思维方式可用于广泛领域,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还是用来观察国家发展大势,把握大局,在大局中有所作为。

怎样认识和对待新常态,考验着我们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应对能力。在新常态下工作,有很多新问题需要认识、研究和解决,更加需要努力奋斗,需要锐意创新!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而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是应对的基础。

平常心,要镇定从容。在战略思考和把握大局上,看问题要理智,既不受激情所干扰,也不因面临危机而惊慌。环境有了变化,新的矛盾产生,翻老黄历不灵,用老办法不再管用,判断事物不如原来清晰明白,有人就惊慌失措,紧张万分,感到天快塌下来了;也有人喜欢发“警世之言”,把前景说得一片灰暗,领导干部听了这类论调要分析,不要轻易跟着喊狼来了。

平常心,看问题要全面。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速7.4%,属多年来较低的数字。但看发展不能光看总量的增长,更要看增长的质量,看资源的有效利用,看环境保护的进步,看民生的实惠,看持续发展的潜力。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2

一、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发展迎来了新时展的重要契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高速公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高速公路经济的网络建设初期,在高速公路两侧会形成沿线区域资源的有效聚集,随着资源的进一步聚集和对交通优势的利用,在高速公路沿线便会形成一定的经济资源地带。高速公路经济网络建设更加使得错综复杂的交通网格线联系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经济发展圈。各个聚集点相互连接,实现从点到面的辐射,从而形成网络发展的格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市场规模效益的突显,在高速公路沿线地域形成的资源聚集带会吸引各产业的集群企业聚集到此形成规模各异,智能多元化的联合企业及产业园。因此,高速公路网络化的成熟,各个集群化节点便会在空间上形成联系,最终进一步扩大原有,交织密集的高速公路经济网络结构。该网络会随着公路沿线节点的增加而扩大规模和影响力,逐渐积累起来的经济力量也会极大扩大该地域的经济辐射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源进入。高速公路经济的网络模式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过程,因为资源聚集的周期较长,在短时间内依靠几个经济要素或者经济增长点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需要扩大网络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的资源。

二、高速公路经济的网络模式的特点

高速公路经济的网络模式具备了新时代的特征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不得不说的是其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历史性,是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跨区域整合性:高速公路沿线的经济和资源带是网络发展的基础,通过这些经济的辐射,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企业入驻。它将公路网络节点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将区域间类似的资源进行再次整合形成扩大化的区域经济空间,因此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具有跨区整合的特性。

2.网络节点构建与交通建设相辅相成:高速公路沿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公路交通节点和枢纽的发展基础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道公路的建设。经济发展网络节点的选择也大多数直接选在交通枢纽和道路交汇处,因为在这些节点上更容易实现资源和经济的聚集。

3.阶段性: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其时空关系的调节过程中,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能力逐渐扩大,而原来的交通沿线城镇的区位优势被进一步弱化,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和局部性的特点。

三、强化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的发展策略

1.注重基础,强化全过程建设理念。由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的跨区域整合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模式下对基础建设的高要求。原有资源和经济增长点稀缺便不会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源聚集,也不会提高经济辐射能力。因此在高速公路沿线必须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原有经济圈的经济增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当外来企业入驻时能够利用其优势资源发展经济而不是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被取代。全过程建设理念主要针对不同发展区域而言的,因为跨区域整合,当聚集区域的经济发展时,网络节点以外的原有城镇也应该保留原来的基本发展态势,强化经济的全过程协调发展。

2.优势整合。由上文中的特征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网络形成过程中具有高度的跨区域整合性和资源的集中性。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必须牢牢把协调发展,优势整合的理念。实现区域间重复建设和雷同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形成扩大经济空间的有利资源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依托区域优势,开展要素突出、避免重复的轴线两侧式地域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企业聚集为基础,实现沿线区域的优势整合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3

1、收费公路的经济学属性分析

价格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任何一种物品定价前必须定出这类物品在经济学中的属性,公路也不例外”属私人物品的,应该由市场定价;属纯公共物品的应由政府在税收中解决,不存在价格问题;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物品价格的确定则要有充足的理论依据“西方经济学中对公路的性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按照萨缪尔森对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定义:在公路不存在拥挤现象的情况下(此时拥挤成本为零“因为拥挤造成排队现象,浪费了时间,所以产生了成本),它表现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而当消费者增加到一定数量,拥挤现象产生后,公路又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私人物品特性”我国收费公路产生的经济原因是为了降低拥挤成本,增进社会福利,主要通过明确界定产权,通过价格调节机制增加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1.1免费公路的经济学属性

免费公路大多是低等级或者等外级公路,由政府(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免费公路由于其使用上是免费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因此免费公路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公共物品”也正是由于此,公路本身不能取得任何收入,也就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私人资本进行投资和运营。

1.2收费公路的经济学属性

收费公路的经济学属性较难判定,因为公路建设历来被认为是公益事业;另一方面,许多收费公路也有私人资本介入,许多收费公路还具备财务生存能力,有些收费公路还可能赢利,我们认为应该将收费公路列入准公共物品,原因如下:

(1)不论是收费公路还是免费公路都是一种交通基础设施,收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也是公益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收费公路的服务是一种公共物品,公路的最终所有权由全体公民共同享有,公路通行者对公路的使用基本不具有排他性。在公路未达到拥挤状态之前,任何一个公路使用者都不会对其他使用者发生影响,任何使用者都不以拒绝他人的使用而使用。

(2)公路还具有明显的消费非竞争性。因为公路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因此在达到拥挤状态之前,增加一个通行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也就是说并不增加边际成本。

(3)无论是收费公路还是免费公路,都能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如一条公路的开通除了便利交通之外,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地区的产业布局,甚至会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等”,公路的这种正的外部效应其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而不是来自于竞争中的市场。

4)我国收费公路无论收费目的是什么,都是国家公路网的组成部分,这些收费公路都不可能从国家路网中割裂出去“即使是经营性收费公路,在收费权转让后,公路本身仍然不可置疑地归国家所有”。

5)某些收费公路的建设和经营可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这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私人物品生产和经营所不能得到的。

6)收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的组织是经过政府特许的“不取得政府特许的企事业单位无权进行收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基于上述原因,公路的本质属性是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服务的基本职能之一由于公路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并且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最终必将收归国有,由任何公民自由使用,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可以认为我国目前的收费公路是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

2、现阶段公路“表象商品”形式不改变其区别于普通国有资产的特性

尽管公路的本质属性毋容质疑是公共产品,但在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和这种客观的矛盾,确保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在向公路通行者收取通行费用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公路就具有了使用排他性,但其消费的非竞争性依然存在。因此,公路的一种“表象商品”形式——全封闭收费公路出现了,公路在一定时期内就具有了阶段性部分商品属性。公路提供交通的便利使货物的运输费大大减少,消费者虽然负担了通行税,却比在没有这类公共工程、继而没有通行税的场合下,能够购得价格更低的货物。货物价格因通行税而提高的程度,不及因运费低廉而降低的程度,纳税者由于缴纳通行税而得到的利益,大于没有方便的交通造成货物价格高昂而蒙受的损失。他的支出恰和他所得的利益成比例,而这利益的取得就是以缴纳通行税为代价。

世界各国都存在类似的发展过程,我国现存的各类收费公路,都是利用公路的这种“阶段性部分商品属性”,为公路建设融资,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促进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解决了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综合效益。公路的建设,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构筑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公路还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高速公路的效益远远超出了交通运输行业自身,有着广泛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必须要明确,收费公路仅仅是为了缓解供需矛盾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公路是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作为特殊基础设施的最终所有权只能属于国家。而所有权的不可变更性,决定了其产权的不可交易性,使公路从本质上根本区别于其它产业和商品。国家对公路拥有最终所有权,并通过专门的特殊政策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样的道理,相应的收费经营企业在定位上也绝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企业实体,国家投资在其中所形成的资产也不同于普通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其管理问题自然也应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国有资产管理。

3、现阶段公路“表象商品”形式的共存性及必然性和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应当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经济属性的主流仍然是公共产品属性,但却已经不再是纯公共产品,但这仅仅是公路在特定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从整体构成角度看,当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公路都具有同样的属性和特征。与公路在技术等级、服务功能和建设投融资以及管理模式上的多样性变化相应,公路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经济属性上的变化和共存。具体地说,所谓“级差效应”、建设资金不足和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客观存在和多种投融资方式的出现,使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阶段性的部分商品属性成为可能和必需。在我国公路的建设实践中,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高等级公路一般都具有相对低等级公路较强的非公共产品属性特征,即阶段性部分商品属性,而县乡和国防公路则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特征,两者作为公路的两种不同的“表象”形式将在一定时期内。引用世界银行研究结论,干线公路的商品性指数为2.4,具有较强的商品性;农村公路的商品性指数为1,商品性最低,基本是纯公共物品。因此,对公路的经济属性的认识既不可一概而论,应注意区分不同公路类型经济属性的变化,从政策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但也不可夸大,甚至混淆其阶段性部分商品属性和公共产品本质属性之间的关系,将其建设和管理过程完全推向市场,等同于一般市场经济活动,套用一般的市场规则和法律,推卸政府在许多方面更直接的责任和不可推卸的义务,这势必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公路经济属性的“表象”可转化性和回归性及定位依据

进一步分析会发现,由于公路经济属性的“表象”多样性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时期经济水平的差异。随着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和社会经济对公路交通的需求之间客观矛盾激化与缓和的交替变化,使得公路的社会经济属性呈现出表面上不同时期的可转化性。但可以预见,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如上所述的理由,公路最终将回归其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其经济属性具有最终回归性。但在达到公共财政高度富足之前,也存在特殊情况,表面上表现为由公共产品属性向阶段性部分商品属性的转化过程。应该强调其不变的本质属性和最终回归性,在公共财政投资以及政策上给予各种优惠。最后再次明确,经济事物的最终定位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应该取决于其本质属性,而不是纠缠于其一定时期内的“表象”形式。例如,与我国不同,国外按照完善的特许经营法,对参与公路建设和管理的企业给予税收、资金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做法就值得我国借鉴。

5、结语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公路经济属性中的显著超前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已经众所周知,笔者就不再一一详细论述。笔者认为,通过对公路经济属性比较系统的思考和论述,先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以此为立足点,由有关部门进行广泛宣传,多方面争取和共同努力,并进一步充分研究新时期下,适应国家宏观发展趋势的、富有行业特色的投资及管理体制,势必将为公路交通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安.高速公路收费水平优化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1996(12).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4

关键词:支柱产业;月饼产业;产业发展阶段

支柱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推动县域支柱产业快速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忻州市神池县的支柱产业是神池月饼产业,2012年神池月饼产业总产值为1.2亿元,而2012年神池县的年生产总值为4.8051亿元,月饼产业占神池县2012年全县总产值的24.97%,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可以得出神池月饼产业就是神池县支柱产业的结果。所以本文力图产业发展阶段理论,以神池月饼产业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探索县域支柱产业快速成长的制约因素。

一、神池月饼产业发展阶段判断

1.产业发展阶段特征理论

产业发展阶段的特征具体如下 :产业发展形成期特征为企业数量少;产业规模小;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产品工艺不稳定;产品质量差。产业发展初期特征为企业数量加速增长;产业规模加速扩大;市场结构近似完全竞争;产品技术创新极为活跃;产品质量加速提高。产业发展中期特征为企业数量缓慢增长;市场规模缓慢增长;市场结构垄断竞争;产品技术创新减慢;产品质量缓慢提高。产业发展后期特征为企业数量趋于稳定;产业规模趋于稳定;市场结构寡头垄断;产品技术创新进一步减缓以至于停滞;产品性能成熟。

2.神池月饼产业发展阶段判断

认清神池月饼产业目前的阶段性特征是判断该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下面将从多方面分析该产业目前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判断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

产业规模扩大。与神池月饼产业内企业数量变化类似,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月饼产业规模扩大,产值额稳步升高。据当地年度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月饼业产值额为1.2亿元,2008年增为1.6亿,到现在直逼2亿。

产品技术创新行为活跃。目前神池月饼产业内产品技术创新行为活跃。由于大量投资者进入该产业大多携带着技术创新,而在位企业面对进入者的压力也技术创新,在双方争夺市场主流技术、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压力过程中产品技术创新行为活跃。

产业固定成本上升、变动成本下降。由于神池月饼产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位企业为增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引进先进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生产产量,无形中产业固定成本上升。在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人力之后,企业变动成本下降。

结合产业发展阶段特征理论和目前神池月饼业产业发展阶段特征得出神池月饼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目前神池月饼产业发展阶段特征为产业规模在扩大;产品技术创新行为活跃;产业固定成本上升、变动成本下降。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特征做比较基本吻合,由此可以判断该产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

二、神池月饼产业加速成长的制约因素

1.产业缺乏竞争力。虽然神池月饼产业发展较快,但是与国内其他知名品牌相比竞争力缺乏。首先,产业链虽然形成但是又短又弱,而且没有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其次,就整个神池月饼产业价值链而言,虽然企业的生产处于深度加工的下游区,但是龙头企业数目少且缺乏实力未形成规模经济。最后,就资源优势而言,所处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工作人员素质差、缺乏企业家队伍,难以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2.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不完善。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不完善是月饼产业的一个短板。其主要问题是品种选育与生产加工需要脱节。胡油是生产神池月饼的主要原料之一,胡麻作物的含油量直接关系到油的产出率和生产成本。但是神池县在品种选育和种植胡麻作物方面与生产加工脱节,满足不了月饼加工企业对优质胡油的需求。

3.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是神池月饼产业加速成长的一个棘手问题。虽然各方对神池月饼产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共识,县委、县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多数政策措施存在落实不理想的问题。

三、神池月饼产业加速成长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神池月饼产业要想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不仅要完善现有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而且要适时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神池月饼产业已形成原料供应、生产、包装、运输的产业链。推动月饼包装行业的发展能完善产业链,而月饼新品种的研发、胡麻生产基地的建设和连锁经营能延伸产业链。

2.加快产品差异化调整。产品差异化调整可以通过几种方法。首先,产品价格定位差异化。产品高、中、低档定位不同,消费群体就不同。其次,产品技术差异化。引进先进机器设备、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研发个性化、创造性产品。最后,产品文化差异化。了解销售对象的文化取向差异,产品销售不同的文化。

3.落实和调整政策。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提高现有扶持政策的实际效果。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现行政策。现有政策中的龙头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企业技改优惠政策、龙头企业贷款优先、优惠政策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甄建英:让神池月饼更飘香[J].2007,(1).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5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临空经济;临空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229

临空经济是基于机场核心资源,由航空运输行为和航空制造行为引发的航空关联性产业在特定空间聚集的经济形态。伴随商业效率快速提升和信息扩张,现代临空经济自我增强的聚集效应愈发显现,不断吸引周边产业自发调整与趋向。临空经济在我国全面发展的标志是天津临空经济区,其较为完善地具备了航空核心、航空关联和航空引致三大产业,并依据区位特点,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产业为基础、多式联运物流系统为支撑、辐射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服务产业的全业态临空经济形态。

国务院总理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协同学理论是研究开放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混沌状态向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以及从有序又转化为混沌的具体机理和共同规律的一种综合性理论。时值战略构想提出一年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规划意图更加清晰,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表示,国家战略使用“协同发展”,充分考虑了三地存在的差异,强调三地的错位发展。依据这一理念,三地应依据各自特点,通过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实现临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1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临空经济具有区位依赖、外向经济、速度经济、产业多元等经济特性,在不同发展阶段,临空经济产业构成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临空产业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混沌状态,伴随一些先发展的空港城市依托腹地经济的产业优势业已形成的较强产业聚集效应,这些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显现。同时,由于产业链发展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运行的内在需求,区域临空经济发展必将进入区位依赖、产业多元需求的阶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临空经济应通过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以航空制造业向多产业模式拓展、物流产业链空间多模式对接为支撑、区域产业链间耦合为切入点可以对当下临空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起到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2京津冀地区临空经济协同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空港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航班密度、国际航线网络可达性、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和区域生产总值、人均GDP等临空经济发展支撑因素指标的评价和观测,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临空经济区已经进入临空经济发展的成长期。以首都机场为例,2006年,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指标业已达到为北京市贡献681亿元的增加值和超过80万个就业岗位,分别占到北京市GDP的86%和在岗职工人数的193%。天津滨海新区临空产业区规划的102平方公里,成为天津临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空港经济、腹地经济多产业复合、国际物流多式联运衔接体系使其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临空经济产业区。

河北省临空经济处于形成期,2013年,石家庄机场年旅客吞吐量511万人次,运营航线达到55条,全部通航城市达到51个,每周往返航班突破1000架次,迈入了全国大型机场的行列。依据河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和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正定机场依托石家庄“北跨战略”城市扩张的优势,承载冀西南发展战略交通保障,以滹沱河区域和正定新区为代表的北部城区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河北省各地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航班密度自2008年以来有较大增长(见上表)。

分析表中数据,不难看出,尽管伴随着高铁的陆续开通,正定机场初步具备空地联运的立体化运营条件,河北省临空经济发展存在一些显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各市条块分割,河北省临空产业支撑因素的主要指标发展分散,核心能力不足。在正定机场民航业务量快速增长的黄金期,首都南苑机场、邯郸机场客货分流存在较强的影响度,加之高铁通行里程延长、开行列次密度加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正定机场业务量受到显著影响,旅客吞吐量增速由2011年的476%滑坡至2013年的53%,同期南苑机场增速由23.6%上升到288%,邯郸机场由21.9%上升到357%;同期货邮吞吐量南苑机场增速下降了11.4个百分点,正定机场、邯郸机场增速波动剧烈,个别年度出现负增长;起落架次南苑机场表现相对稳定,增速维持在30%以上,正定机场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邯郸机场振幅较大,但2013年增长了2.3倍。可见,河北临空产业的主阵地――正定机场的核心能力没有形成,京津冀地区临空产业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第二,整体起步较晚,腹地经济与空港经济对接能力较差,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不健全。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通过建设天竺综合保税区、空港开发区、林河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车生产基地、国门商务区6个功能区的建设和中国民航6大集团的基地航空公司入驻,强力拉动了腹地经济与空港经济的对接。天津空港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和商贸文化会展业,实现临空经济多元化发展。秦皇岛山海关机场则紧紧抓住腹地旅游经济特色,较好地维持了临空经济的良好势头。然而,正定机场、邯郸机场和新建的唐山三女河机场由于缺乏产业对接的合理规划,致使业务量剧烈波动,缺乏稳定的增长机制。可见,河北省地方城市临空经济发展亟须针对各地经济结构特点,预见性地开展临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机场间、产业间协同发展的机制设计,以突出省内各机场特色产业对接,降低内部竞争。

第三,主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尚未完全形成,基础设施环境优越度不能显现。正定机场作为河北省内临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由于主城市立体交通――地铁、高铁、空港系统尚未完全形成,基础环境的制约,使其既无法趋同于京津两地的空港产业特色发展,也难以效仿成都双流机场高度产业集成发展。张家口宁远机场由于处于初建阶段,配套交通体系建设更显落后,产业特色与优势也无法评测,不确定性较大。河北省内各临空经济发展主体的环境优越度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因此,河北省临空经济依托主城市交通发展便捷的区域临空经济略显不足。

3河北省临空产业模式的选择

3.1正定机场重点发展临空引致产业类型

航空引致产业,指依托航空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引发的客运资源和货运资源,满足机场航空旅客、企业雇员以及各产业从业人员的居住、购物、休闲、娱乐、教育等生活性需求的相关产业。如餐饮住宿、教育科研、金融、休闲娱乐、农业会展等相关产业。石家庄素有“京畿之地、南北通衢”之称,发达的陆运交通网络和与京津特定的相对地理位置,具备发展临空引致产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逐渐攀升的地租价格和人力成本使得京津地区的优势教育科研资源、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溢出效应显现,加之环首都1小时经济圈的高铁建设、服务首都经济的产业项目开发,推动了石家庄产业类型的多元化。伴随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引导下,较容易形成临空引致产业的聚集。例如:北京地区的初等教育资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在石家庄设立分校;一些机构在石家庄、保定等城市设立办事处和分所;小型商务、会展业和人才市场向下延伸;张家口承办冬奥会和优质的旅游、休闲娱乐资源等。不仅可以选拔和储备优秀人才、降低一些机构运营的成本,还可以分享人口规模带来的红利。农业建设方面,河北还是京津地区重要农业物资供给的保障基地,通过合理建设吸引政策,可以天然形成农业展会聚集效应。

3.2环京津地市梯度转移京津地区高新劳动密集型临空关联产业

十多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拉大了河北各地与京津地区的收入水平,也衍生为劳动力供给成本低廉,加之农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有利于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冶炼加工、手工制造、电子产品加工等产业逐步实现梯度转移,有利于加快石家庄空港工业园、秦皇岛工业园、唐山工业园的建设。这些腹地经济的工业园区与当地机场形成产业对接与集群,可以促进航空产业和关联产业低成本扩张。

3.3依托区位优势协同发展货邮配送为主体的临空产业

小商品快速物流发展的需求推动其与航空货运的紧密合作,河北省具备其物流体系发展需求的“海、陆、空、铁”联运优势,辅以北方重要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南三条批发市场,此类腹地经济的表现形式,推进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冀中南地区航空货邮可以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借助便捷远程信息技术手段,河北省的空港工业园在未来可以成为京津地区线下商贸活动的重要集散地,多式联运体系还可以吸引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等众多产业链的集成。

4河北省临空经济发展的对策

以临空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代表的现代产业能力的不足,以总部商务、会议展览、航空物流、商贸商住、航空服务及转口贸易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吸引力不高,成为制约河北省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际临空经济发展的经验,当机场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以下时,区域中临空企业比例低且增速缓慢,这是由机场的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及服务需求有限而决定的;当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后,区域内临空企业将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此阶段发展以临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比例不断提升为主要特征。正定机场是河北省机场发展的龙头,旅客吞吐量虽快速增长,但尚未达到千万级人次,与邻近的京津地区有较大差距,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通过临空经济差异化模式选择和渐进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机场的需求的增长,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发展临空经济是河北省临空经济模式选择的正确抉择。

参考文献:

[1]白杨敏,曹允春,王婷婷,等我国临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研究[J].学术交,2013(11):93-96

[2]魏丽华,李书峰协同发展战略下京津冀跨区域临空产业布局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63):43-39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6

关键词:医药产业;发展过程;成长轨迹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52-03

引言

描述一个产业的成长过程,常常采用对一国该产业若干年来的发展数据加以观察的纵向研究方法。但这有两个不足:(1)所采用的足够长的历史数据无法得到,无法描述一个产业长期的成长发展过程,尤其是医药产业。(2)即使能够得到某个国家较长时期内的历史数据,一个国家的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也未必能典型地代表大多数国家医药产业所应遵守的规律。因此,产业成长发展的过程通常不适于采用纵向数据进行描述,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横向研究方法,即截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复数国家同一时点医药产业发展的截面数据,来拟合该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成长轨迹[1]。

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经验表明,截面数据的结果反映了经济结构的长期调整趋势;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20世纪50年代跨国截面模型与历史增长模型间存在相似性;系统分析理论中的遍历性原理,则从统计理论上对横截面比较分析的可行性给予支持,借鉴该理论,如果产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对一个国家某产业充分长的时间发展轨迹研究与对足够多国家该产业的横向截面比较研究结论是可以互相借鉴的[2]。

医药产品由于其对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特殊作用,很多国家都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在大多数国家,由政府控制医药行业准入,因此,各国医药产业受其他国家的影响较一般消费品行业要小[3]。此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显示,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原动力,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医药产品市场需求的最基本决定因素。因此,医药产业与多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截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发展的变动趋势[4]。

一、医药产业成长与经济发展

1.医药市场销售与GDP总量

根据《世界医药通鉴》(2000―2003年,上海数图医药科技公司编制)相关数据,本文选择世界35个国家或地区2002年的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数据,采用横截面研究方法,分别研究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医药市场销售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美国和日本的总量数据数值很大,为了得到更好的拟合效果,分析中将这两个国家的样本数据剔除。EXCEL表格软件分析的观测性结果如图1所示,医药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呈近似线性关系,可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假定GDP以外的其他因素为随机干扰项,以医药市场销售额(用Y表示)为被解释变量,GDP为解释变量,建立医药市场规模随GDP变动的回归方程,描述医药产业发展状况。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5]:

用方程表示:Y= 1.981+0.010X

用方程表示:Y=1.981+0.010X

分析结果表明,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8。其中,R 2为0.918,调整后的R 2为0.916,方程较好地解释了变量之间的关系。t值较大,方程通过了显著水平1%的t检验,具有统计意义。

根据回归方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GDP每增加1 000亿美元,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将增加10亿美元。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体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趋势,变量之间正相关表明,医药产业是一个处于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医药产业将以一个接近直线斜率的比率进行扩张[6]。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与其经济增量之间的比例明显小于样本国家中的总体水平,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占GDP总量的0.493%,远低于1%的样本平均水平,中国的医药市场远未得到应有的发展[7]。

2.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指标是相对指标,它较敏感反映了各种因素影响。为尽可能减弱短期波动性影响,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对医药消费的滞后影响,下面分别选择2002―2003年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2000―2003年GDP平均增长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参见表2)。

根据上述数据,分别计算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GDP平均增长率,其中,阿根廷和埃及两个国家的数据异常,将其剔除。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趋势图显示,医药市场的增长明显高于GDP经济增长。大多数样本都显示出这样的特征。其中,阿根廷由于2000―2002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医药市场销售大幅度下降。埃及镑在2001和2002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贬值,使得其对美元的汇率一度下跌了40%,因此用美元衡量的埃及医药市场表现为大幅度负增长(参见图2)。

医药产业关系到人们防病治病,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基本上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医药产业是一个兼具防御性和成长性的行业[9]。从一个国家范围来看,由于医药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据测算,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37%)和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在国家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时,个人收入增长将拉动个人药品需求增加,医药产业快速增长;反之亦然。医药产业受经济经济波动影响较小而表现出的稳定增长特征与产业增长总体上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特征同时并存[10]。

二、医药产业的成长轨迹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揭示:特定产业由于经济增长、社会主体需要的变化和技术上为新的产业技术所代替等原因,必然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特征主要通过市场中厂商数量的变化、产业增长速度变化、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11]。

人均GDP常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35个国家人均GDP数据的顺序排列形成了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序列变量。医药市场增长率可以作为一国或地区医药产业增长速度的替代变量,因此,医药市场增长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特征可以用来描述一定时期内医药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轨迹[12]。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医药产业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当人均GDP低于2 500美元时,医药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当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以上,科技的开始腾飞和广泛应用,加之人们健康意识和理念开始普遍确立,医药产业又将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13]。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医药产品作为满足人们最基本需要的产品,具有很低的价格弹性和较小的波动性特征,同时,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卫生保健基础差、疾病防治手段有限,人们观念陈旧落后,人口普遍呈现较高速度的增长,这些因素都会刺激医药保健方面的需求,推动医药产业高速增长[14]。

但是,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的结论可能会令人费解。其中可能有样本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所至,但是其间的一些必然方面也是值得深究的。

经济发达国家的医药产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人们的基本保障得到较好满足以后,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开始迅速上升,从而促进医药产业高速增长。但是,具体样本分析发现,部分国家如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2年人均GDP达到31 313美元,其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很低,1990―2000年,当美国以年均12.2%的增幅增长时,日本的年增长仅为1.3%。可见医药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不同,经济发展对其影响比其它市场要小得多。

高增长性是全球医药产业概貌的主线,因此,医药产业进入了世界众多国家的政府、资本家和实业界人士的战略视野。从产业成长的过程看,医药产业与经济发展在总量上存在长期稳定趋势,从而决定了医药产业是一个随经济发展处于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数据研究并未发现医药产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必然联系,但医药产业总体上以明显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增长的特征非常明显。同时,以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形成的近似时间序列与医药产业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医药产业的增长速度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特征:当人均GDP低于2 500美元时,医药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当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医药产业又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曾昭宁.公平与效率[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2][美]霍利斯・B.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奇,王松宝,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陈波,王浣尘.中国药业:竞争特点、市场状况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02,(5):260.

[4]罗伯特・W.福格尔.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中国未来卫生服务需求的预测[J].中国经济问题,2001,(6):1-4.

[5]余建英,等.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Feng Jianhu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llenged [J]. Beijing Review, 2003-02-20,Vol.46 Issue 8:2-24.

[7]N. A. China Speeds Up Industrialization of Moder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N]. Xinhua (China),2001-03-16.

[8]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9]桑卫国.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近况[J].齐鲁药事,2005,(1):17-22.

[10]N. A.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eizes Larger Market Share [N].Xinhua (China),2001-10-26.

[11]Bardouniotis E,Huddleston W,Ceri H,Olson ME.Characterization of biofilm growth and biocid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Mycobac

terium phlei using the MBEC assay system[J].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FEMS Microbiol Lett],2001 Sep 25,Vol. 203 (2): 263-269.

[12]袁松范,杜蕾.当今世界医药跨国公司发展的轨迹[J].上海医药,1998,(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