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健康教育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健康教育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范文1

【关键词】:人性化健康教育 计划性健康教育 评价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00-01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其治疗成功的关键,除正确的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视网膜脱离病人的影响,我科通过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对11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实施了人性化健康教育和计划性健康教育,并进行了效果评价,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18例,其中男72例,女46例,年龄976岁之间。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按病人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3 ±11.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8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1例,对照组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5 ± 13.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7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2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人性化健康教育方式 :注意病人感受,明确病人需求,即首先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同病人保持协调,教育的内容以视网膜脱离健康教育单所例的内容为主,让病人选择其想知道的内容,并将选择结果作标记;病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提出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在全面了解其需求后予以满足。护患共同制定教育计划。护士根据病人选择的教育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方法以语言教育为主,辅以小组示范性教育与实物教育、个别指导、床边教育和书画教育[1]。在实施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权利,让其及时说出自己的感觉,主动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护理人员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加强护患之间的互动性,共同完成健康教育计划,教育时间为1530min/d。同时注意病人身心状况,病人入住陌生环境易产生孤独、悲观情绪,护士耐心、热情向病人介绍周围环境,设施使用、作息制度,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安慰病人,满足需求,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对于文化程度低,老年人记忆力差的特点,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育,对不懂之处反复耐心解答并示范指导[2]。对于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应做好陪护人员的健康指导,加强巡视,防止幼儿意外摔伤、烫伤等。

1.2.1 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采取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即依据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分析,推测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护士自行制定教育计划,按计划步骤给病人施教。

1.2.3 效果评价:两组的评价工作均在实施后1d和出院前1d进行。

1.2.3.1 健康教育效果:根据病人的学习效果和达到的教育目标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为目标实施,即病人能复述教育内容的80%以上,能完整的复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良为目标部分实现,即病人能复述教育内容的6080%,能部分复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差为目标未实现,即病人只能复述50%以下的教育内容,不能复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

1.2.3.2 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主动咨询情况: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饮食、药物、心理咨询与辅导,出院后注意事项),于出院前1d主动提问均作为主动咨询行为给予记录。

1.2.3.3 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出院前1d由护士长向每位病人发放“出院病人征求意见表”,包括入院宣教,基础服务,、健康教育、沟通技巧4个方面16项内容,病人填写时只需用“v”表示肯定的回答,文盲由家属向其解释说明并争得病人意见填写,当场收回。

1.2.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比较:实施后1d观察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比较 X2=4.21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效果不明显。

出院前1d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优、良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X2=40.865, P

表1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围绕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对口头说教及书面资料做好入院、术前术后和出院指导,这种教育方式侧重于视网膜脱离病人的躯体疾病和共性问题,这是护理人员单向灌输,病人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缺乏个性化、人性化和护患互动性,不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效果较差[3]。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参与,注意病人人性化、个性化、注意病人身心及社会需求,因人施教,是理想的健康教育模式,在人性化教育过程中,护患交流增加,关系融洽,病人的权利意识不断觉醒,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健康问题[4]。如提出对护理的需求,治疗手段的选择,以及对治疗过程的了解。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舒适的环境,更重要被理解,被关心,被尊重[5]。人性化健康教育在尊重和关心病人的同时,将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完善地展示给病人,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了良好的心理效应,这种人性化服务,受到了病人及家属普遍的赞赏。

参考文献

[1]王文英,青光眼病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评价,护理学杂志,2003,18(7).540―541

[2]陈庆敏,樊捷,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在老年骨折病人中的实施,护理学杂志,2003,18(9).702―703

[3]李玉华,李秀丽,邢丽等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健康教育[J].中年护理杂志.2003,38(3):227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患者1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慢行肾功能衰竭疾病常规健康教育,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及遵医行为等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能显著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慢性肾功能衰竭;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21

Effect of health belief model education on improving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DING Ya-fen,CHEN Yuan,CHEN Fei-yan,et al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o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Gaozhou5252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n health education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using health belief model.

Methods:136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from March 2011 to October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8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erformed in health belief model education,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erformed in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renal failure disease,compared 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ree months.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and compliance behavior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Using the health belief model,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on the patient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Health belief model;Chronic renal failure;Health education

健康信念模式以心理学为基础,由需要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综合而成,是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1,2],而健康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和患者的康复[3]。我科于2011年3月~2012年10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患者136例,其中男88例,女48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1例,高中45例,初中49例,小学以下21例。年龄:20~35岁25例,36~50岁49例,51~65岁62例。将136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根据健康信念模式主要内容即个体的健康信念,主要包括4个与行为改变紧密相关的因素,即:(1)疾病易感性的感知。(2)疾病严重性的感知。(3)健康行为益处的感知。(4)健康行为障碍的感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因为当个体知觉到疾病的严重程度高、易患性大,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多,而改变行为的代价小的时候,健康行为最容易发生。

1.2.1对照组实施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个人卫生指导,饮食注意事项,适时心理支持等,在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不定期实施、贯穿。

1.2.2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指导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具体如下:(1)第一步。用1周的时间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对本疾病的认知缺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向患者讲解或与患者一起讨论有关疾病的发病率、易患因素、危险因素、诱因及个体目前存在的不良行为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并让其了解疾病本身或治疗措施可能导致的健康状况改变,使患者认识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性,提高其对遵医行为益处和障碍的认知,从而促进其产生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健康行为的正确认识,增强自我效能感[4]。与患者一起分析疾病对其本身的影响,比如角色的改变,家庭经济负担,亲人的照顾负担,工作的暂时或永久性中断等。护士在讲解或讨论时,可借助数字或图片,便于患者更为直观的认识。在此阶段,应根据患者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2)第二步。以健康信念模式理论为基础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用1周的时间重点教育和帮助患者树立信念,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稳定、自我监控症状等。及时评估并记录患者对上述内容的掌握及执行情况。利用工休会,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成功案例示范等,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小手册、视听教材,以提供相关的健康信息等,使患者采取对其有益处的健康行为,并认识到遇到障碍及其对应方法,从而强化患者对采纳健康行为的依从性。(3)第三步。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理论知识对患者进行干预,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下一轮教育计划。

1.3评价标准自行设计健康教育效果评定调查表,评定表项目包括遵医用药、情绪稳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监控症状、主动求知状况。其中情绪稳定是指勇于面对,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平静、乐观、开朗,对疾病康复有信心;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自我调养、睡眠状况及卫生状况好;自我监控症状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主动求知健康相关知识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信念模式有利于患者战胜疾病的困扰如果个体对他目前的不良行为感到害怕,并坚信其改变不良行为所得到的益处大于障碍时,个体才会感到有自信,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当护士希望个体改变目前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而采取健康的行为时,可应用健康模式来帮助达到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患者常出现乏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对疾病知识缺乏认识,被动服从医嘱治疗,不能主动求知相关知识,对护士们所进行的常规健康教育知识不积极用心去掌握和执行。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极为复杂,紧张、焦虑、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5],而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不仅能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重要的是使患者知觉到健康行为的益处,使患者对健康教育不仅达到“知”,更应达到“信”和“行”,从而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表1显示,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下患者在遵医用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稳定状况、睡眠状况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同时患者能积极主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更有信心战胜疾病。

3.2信念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护理人员要求高,除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

总之,应用健康教育模式能显著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7,20(29):21-24.

[2]靳雪征.健康信念理论的建立和发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2):945-946.

[3]张振路,郑淑君,谢文,等.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实践和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49-51.

[4]高贵秀,王晓梅.循证护理、自我效能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经病变中的联合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462-464.

[5]袁俊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J].西南军区,2009,11(2):367-368.

[6]温建清.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学,2009,16(6):1022-1023.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范文3

通过我们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 ,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健康教 育的根本目的。我科自2005年6月开始针对住院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系统的健康教 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6月共收治泌尿外科患者1682例,男1058例,女624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7岁。 其中:肾输尿管结石 1165例,膀胱结石123例,膀胱癌32例,前列腺增生157例,肾囊肿22 例,泌尿系感染 183例;文化程度:文盲12人,小学206人,初中983人,高中355人,大专1 26人;对疾病认识程度:了解152人,部分了解357人,不了解1173人。

2 具体措施

2.1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为保证健康教育的落实,提高教育质量,我们 根据泌尿外科的特 点把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制定成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并以此进行宣教、检查、评价,不断总结经 验,持之改进。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2.1 入院后教育 ①帮助病人熟悉病房环境(入院当日) 多数病人入 院后对周围环境陌生,对病房管理制度不了解,对自身所患疾病担忧。热情接待新入院病人 ,介绍病区环境、经管医生、经管护士等,同时恰当地进行自我介绍,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使他们尽快熟 悉新的环境,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护患关系。②检查指导(入院第一天) 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其中很多病人不清楚应该作哪些检查, 有 的病人对医院持怀疑态度,害怕不合理检查,需要我们帮助病人了解检查事宜,告知每项检 查的目的,让病人做到心中有数,愿意接受并能积极配合,掌握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待检查 结果出来后及时反馈给病人及家属,让他们能了解病情的动态变化。③药物指导(入院第二天) 帮助病人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途径、时间,用药 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④疾病指导(入院三天内) 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如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症状和体 征,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饮食的注意点,多饮水,在良好的沟通中增 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乐观的情绪面对疾病,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2.2 手术教育 术前进行心理疏导是围手术期的一项 重要工作,观察病人情绪变化及 心理状态,准确把握术前心理状况,明确引起病人紧张、恐惧、焦虑的原因并进行解释疏导 。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相关情况,讲解时条理要清楚,内容短而精,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和重点反复强调的方法,手术的过程,在术中的配合技巧,以消除病人的恐惧感,调整心态 。

2.2.3 恢复期教育 恢复期的病人根据病种不同,教育 内容应突出重点。例如:经尿道 前列腺电切病人术后重点进行提肛训练,避免剧烈运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病人重点指 导多饮水、多运动,利于结石排出,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3-7天,防止出 血,尿道损伤病人术后观察排尿情况,进行尿道扩张。

2.2.4 出院前教育进行出院前教育的目的是增进病 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注重出 院后的活动、休息、用药、平衡膳食、功能锻炼、家庭护理、复查时间、随诊标准等,特殊 病人如膀胱肿瘤术后需定期行化疗者,带管 (尿管、双“J”管等)出院者,尿道狭窄需定期 扩张者,出院时应给出详细书面记录,电话随访,提醒复诊。

2.3 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①根据患者的健康需求 ,对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进 行收集、整理,医生介绍泌尿系统疾病的新知识、新业务,有关疾病恢复的过程,提供各方 面的健康咨询。②由经管护士一对一的针对病人病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灵活掌握,主要 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主动:护士根据标准教育的内容主动向患者宣传。被动:患者提出问题 ,护士针对性地作解释,这样给予患者更详细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沟通:护士与患者在交谈 中涉及教育内容,趁此机会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2.4 护理人员教育 ①转变护理观念,认识到健康教 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履行职责 ,将健康教育纳入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层次地进行教育学习,满足病人的健康 需求。②加强对护士尤其是护师以上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专科知识 学习,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为开展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③掌握沟通技巧,尊重患者,了解病人需求,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从入院到出院全程 相伴,做好健康知识的传播。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范文4

【关键词】 糖尿病;自我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病变、恶性肿瘤之后,引起致残、致死的第3位杀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1],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脏、眼底、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足等造成患者丧失劳动能力、致残、致死。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坚持长期治疗是控制血糖,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基础。控制血糖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自我监测。上述各项均与患者的教育密切相关。为此,笔者对本地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有关调查,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对象为2007年10~12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门诊50例、病房5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31~77岁,平均(56.62±10.29)岁。文化程度:文盲12例(12%),初中及以下60例(60%),高中及以上28例(28%)。

1.2 方法

1.2.1 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由笔者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并进行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糖尿病相关知识两大方面,共33题。全部调查工作由笔者亲自访视患者,说明调查意义、目的,由患者本人填写,文盲或视力不好者,由笔者或家属代填写。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

1.2.2 资料处理 数据录入采用SPSS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百分比、χ2检验。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情况,见表1。

2.2 100例糖尿病患者中,用过或正在使用胰岛素者共48例,他们使用胰岛素的情况见表2。

2.3 糖尿病患者对并发症的发生及认知情况见表3。

2.4 糖尿病患者接受教育情况见表4。

2.5 糖尿病患者是否坚持治疗。文盲组与非文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9,P>0.05);接受教育组与未接受教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是否接受过教育,门诊组与病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

3 讨论

3.1 本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十分欠缺。包括多个方面。尤其是40%患者发生过低血糖,36%~44%患者不知道如何处理低血糖反应。72%患者不知道糖尿病酮症的诱因,52%~72%患者不知道糖尿病酮症的表现。注射胰岛素者50%~91.7%是他人注射,58.3%~66.7%不知道注射部位。

3.2 影响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因素

3.2.1 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据文献报道,教育是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3]。本调查表明,40%~60%患者未接受过教育,接受过教育与未接受过教育者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教育中存在问题。所谓教育也只是医生在给患者诊疗过程中,护士在给患者发药或注射胰岛素时以及患者提问时,简单地说几句,而没有进行真正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健康行为,通过有计划的设计、实施、监测、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目的[4]。许多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还存在流于形式或只做局限性的出院指导,从而使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不系统、不全面[5]。糖尿病尚缺乏针对个体化特征、评估健康问题、明确教育目标、实施糖尿病教育,评价教育效果[3]。医护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意识。

3.2.2 文化程度、年龄、住院与否与认知的关系。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不同,对糖尿病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教育效果也会不同。住院患者有更长时间与医护人员接触,得到教育的机会。本调查表明,文盲与非文盲、门诊与住院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无差异,也说明教育方法不当。

3.3 按健康教育程序开展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3.1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按健康教育程序进行。健康教育程序分五个阶段:①评估;②制定教育项目,确定教育目标;③选择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计划;④教学计划的实施;⑤教学效果评价[4]。

3.3.2 在运用健康教育程序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①与患者及家属有足够的沟通,资料收集要全面、完整。护士只有掌握了患者多方面的资料,才能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计划。②教育目标的选择必须与患者的健康需求相符,才能使教育活动有效地进行。如护士简单地按标准教育计划进行宣教,使一些对一般知识已了解的患者感到教育内容重复、乏味而失去接受教育的兴趣。③在计划中目标制定要明确,措施要具体。明确指出实施者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使执行者能按照指定的计划开展教育活动,以取得预期效果。④教育计划要及时评价及修改。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评价教育效果,以便及时修订原有计划,改进教学工作。

3.3.3 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职责之一,护士不仅是健康的照顾者,也是健康的倡导者和教育者[6]。护士必须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具有健康教育能力。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和心理状态、患者的需求、文化程度给予不同程度、水平的教育,达到每位患者或家属都能接受健康教育并做好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钱容立.当前糖尿病预防中的关键问题.糖尿病之友,2002,1(1):4.

2 叶山东.加强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糖尿病之友,2002,2(3):16.

3 范丽凤.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55.

4 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12-113.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范文5

关键词: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79-02

对儿童青少年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学校健康教育的作用极为重要。

健康教学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旨在让学生学到提高健康水平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养成维护自我健康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以利于学生改善态度和行为习惯。学校健康教学计划应规定学生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技能,其服从于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的的需要,也是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依据。

一、制定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依据

制定学校健康教学计划,确定健康教学的内容体系,应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它的依据。主要来自三个主要方面:社会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的兴趣及其所关心的问题。

(一)社会的需要

学生生活在具有复杂关系的社会文化体系中,这个体系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教育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等,在不同时期对学生的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也会对学生的健康维护和增进提出不同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环境原有的平衡,产生了新的问题。例如,青少年的吸烟、酗酒、吸毒、自杀、意外事故等问题,正在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在数十年前是较少或极少发生的。因此,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及教学内容应根据当代社会的需要而制定和调整,使健康教学的内容既具相对稳定性,又能针对学生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健康问题。

(二)学生的需求

所有的学生都有对健康的基本需求,包括良好的营养、爱和友情、充分的安全感、牙齿保护、视力保护等等。健康教学计划及教程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健康需求,进行基础性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训练教育,以达到自知、自防、自治和自我保健的目标。

(三)学生的兴趣

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健康问题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年幼的学生对自身机体的结构和功能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校健康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应照顾到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兴趣。例如,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于“耳朵是如何工作的?”“人是如何长胖的?”“小孩是从哪里生出的?”“人为什么会死?”这类问题感兴趣;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则是“人最佳的食品是什么?”“我怎么样会高兴或伤心?”“空气污染是怎样影响人的?”“我如何与朋友相处呢?”

二、学校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学校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

学校健康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注意使教学内容保持相对的稳定,具有系统性,又要留有余地,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灵活性,及时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在选择学校健康教学内容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程目标应是明确的;

2.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

3.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有逻辑体系;

4.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兴趣和活动实践;

5.内容应具有灵活性与发展性;

6.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制约。

在健康教学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是极为困难的,这不仅仅因为健康教学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内容与不同年龄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往往只能为学生选择一些主要的概念、观念和技能。美国的健康教育家们常为健康教学规划10~20个不同的内容领域,规划的方式取决于教学内容如何加以组织。例如,大多数健康教育家都同意将以下方面作为小学健康教学的内容领域:心理健康;身体各系统和感觉器官;营养;家庭生活;酒精、药品和烟草;安全和急救;个人卫生;消费卫生;疾病;环境卫生;成熟;死亡。

(二)学校健康教学内容的组织

在学校健康教学内容的组织问题上,主要有按保健学逻辑程序和按心理程序两种组织方式,前者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严格按照课程的目的任务组织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者则以学生自发的活动作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教学内容的心理程序。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上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前者将健康教学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内容基本不重复;后者则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教学内容重复的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学校健康教学的性质决定了采用螺旋式的内容组织形式,比较有益于学生形成较为稳固的卫生态度和卫生行为习惯。

有些内容,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都要进行安排。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安排教学内容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对于改善学生的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合理的。教学内容领域一旦确定,即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在各年级对不同的内容领域作不同的强化。表1表明的是大多数健康教育家认同的小学12个健康教学内容领域在各个年级的螺旋式安排。

表1 小学健康教学内容的螺旋式安排计划

***主要强调 **强调 *涉及或复习

(根据Anspaugh,D.et al 2004).

参考文献: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范文6

关键词:围产期 营养健康教育 孕产妇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1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9-01

胎儿期、婴儿期中的生长发育影响其在成年期的健康情况。因此对孕产妇进行围产期的营养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加强孕产妇对这类知识的了解,能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围产期是指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妇幼保健及产科医生人员需要在这三个时期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但是,现今,仍有很多产妇对于围产期并不是非常了解,对自我的保健意识缺乏一定认知。该如何在围产期内对孕产妇进行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孕期教育活动,使初产妇掌握相关的孕期生理、心理和保健知识,促进孕产妇自觉的采纳有益于自身身体以及腹中胎儿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自身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顺利渡过围产期,最终促进母婴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275例孕产妇进行相应正规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实验组有275例孕产妇,年龄范围19~35岁,平均年龄为24.8岁。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对照组有251例孕产妇,年龄范围21~34岁,平均年龄为23.7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

1.2 方法。

1.2.1 孕期。医院开设孕期学校,制定周密的围产营养教育计划,授课教师经严格筛选并接受围产营养培训的妇产科知深专家进行授课,孕妇及家属每月的5号、15号、25号接受集中听课,专家采用多媒体讲课,现场演示,互动交流,咨询答疑,配合宣教手册,使孕期接受群体营养健康教育。同时建立营养门诊,每位孕妇早孕期进行营养膳食调查,正确评估营养状况,做出合理膳食处方。告知孕妇在早期要进行对叶酸的补充,避免病毒和射线等对孕妇造成一定的影响。改变不正确的孕期营养观念及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分别在孕中晚期进行膳食跟踪服务。对高危孕产妇给予营养强化管理和干预,定期营养监测及评估,从膳食记录中了解膳食总量、种类、食物搭配、膳食制度是否合理;监测体重增长;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处方。群体健康教育与个体化营养指导相结合,使孕期达到合理营养,体重均衡增长,避免超重。

1.2.2 分娩期。分娩期是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在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分娩过程的详细讲解,使其了解其中的注意事项。还可以是孕妇与生产完的产妇进行相应的交流,消除孕妇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对患者讲解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对母婴的影响,使孕妇进行生产方式的选择。在分娩前要食用一些消化吸收较好、能量较高的食物,能够在生产时有足够的能量,避免出现身体疲劳的情况。在进行分娩时,要有护理人员在一旁对其进行指导,促进快速顺利的进行分娩,同时采用腹压的方法进行相应的配合。在分娩后要指导产妇多饮用水,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消化吸收较好的食物,能够及时的为产妇补充消耗的能量和水分。

1.2.3 产褥期。产褥期的营养补充与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进行合理的饮食,在分娩后,产妇的消化功能较为旺盛,可以进行营养食物的补充,可以适当的食用鸡蛋,每天食用4个左右。还要饮用红糖水,因为红糖中含铁量较大,能够较好的补血,其中还含有较多的葡萄糖,可以使产妇感到全身温暖,同时饮用红糖水还有利尿的功效使产妇体内的恶露尽快排出。小米粥、鸡汤、鱼汤都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护理人员还要指导科学的母乳喂养方法,告知产妇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洗澡和脐部的清洁。在产妇生产42d后回院复查。

1.3 统计学方法。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有275例孕产妇,有38例出现妊娠综合征,妊娠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3.8%;对照组有251例孕产妇,98例出现妊娠综合征,妊娠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9%,两组妊娠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的营养健康知识的教育,能够使孕产妇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良好的护理和保健,大大减少了出现不良情况的现象。因此,说明对孕产妇进行围产期的营养健康教育能够使其得到良好的保健。

参考文献

[1] 王华,李春东,王泽坤.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和分娩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3,29(2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