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学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学科总结范文1
每周定时定点举行备课组活动,讨论教学工作内容,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分析,统一认识,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协同工作,收效好。
二.导优辅差工作
初二年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关键的时期。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在这一时期常会出现分化。为了及早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们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指导思想,针对本年段学困生多,学生发展程度极不平衡这一特点,在开学初我们即对各班学生进行摸底、分析,确定导优辅差的对象并定出计划。每周一次的义务辅导活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响应,许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加强网络班的教学工作
继续加强网络班的教育与教学工作。经过近两年的教改及实验班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自主与协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和使用语文电子课本进行自主与协作学习,带给学生的是创新精神、适应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良好的思维品质、处理信息的能力、道德修养和终身学习意识。它彻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为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带着一双慧眼快乐地学语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初中语文学科总结范文2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前言: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当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十分必要。从情感教育在初中课堂实践与应用的状况来看,凭借良好的教学实效受到广泛关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数以情感表现为主,情感教育则是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发挥出教学实效。
1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重要性
初中语文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在教育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也是关乎于学生升学的重要学科。想要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强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种互动结果,在完成情感交流之后达到教学效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去接受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实效。可见,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辅助语文教师完成教学整体目标与教学任务。情感教育的融入,教师与学生彼此亲近,在鼓励中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1]。
其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分界明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通常处于一种传授与被传授的单向知识输出环境。长此以往,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对语文学科丧失兴趣,课堂氛围压抑,学生出现负面心理与反感情绪,最终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基础平台,通过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进而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自然而然的被带入到和谐的氛围环境当中。
其三,双向互动完成课堂拓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开展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与个性发展,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作为重点学科,语文的知识点需要通过语言上的交流互动具体完成,实现语文知识点的深化与拓展。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当中,良好的情感交流互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信任与理解,从而与语文教师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将教学效果与教学状况更好地完成反馈,形成良性的语文教学机制。
2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
情感教育真正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还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笔者在长期实践中认为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2.1 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契合点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以情感为主要目标,在情感教育的应用过程中通常是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时,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完成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例如,在学习《童趣》这一课时,对课文进行详细拆分,找准其中重点刻画童趣的语句,即“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种词汇一方面是描写课文当中孩子的乐趣,另一方面也与初中生的状态保持一致,同龄孩子之间的乐趣具有较高一致性,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以情感为主线带动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徐徐渐进,使得学生能够在课文当中感受到相同的经历,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为课文进一步讲解做好铺垫工作。找准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课文全面掌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感受,通过整理文章、安排课程进度计划、情感导入等多种方法,找准情感契合点[2]。
2.2 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交流环境
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为教学实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良好的课堂环境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显著。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的方法通常会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展开自主学习,以层层设疑的方式设置悬念。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教师设下疑问:“迷路了,会遇到怎样的场景与事情”。而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深度感受文章的内容,并开展分组讨论。而在得出“忽逢桃花林”的结果之后,教师设置下一个悬念,“桃花林是怎样的,在桃花林的深处又会是什么呢?”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去加深对于整个课文的理解。这种情境引导,能够保证问题的由浅入深,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完成碰撞,以此来达到情感心理层面的满足与愉悦[3]。
2.3 课堂教学情境的刻画与创设
情感教育的应用必将需要与课堂教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课堂教学情境的刻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发挥情感教育的内在价值。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文学情境。初中语文课文多数是以传递情感为前提,这些情感的产生大多数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文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并学会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春》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春的特征,通过动态的方式将春的特色表现出来,配合文章优美的句子,让学生深刻感受春的美丽,在字里行间感受愉悦;第二,文章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依据自身对于课文的理解,结合面部表情、动作、语言等来完成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加深学生理解。如《海燕》教学,对于其中铿锵有力的内容教师应该用激昂的情绪阅读,控制节奏、大小、重点词,让学生可以立刻进入到情境之中,完成情感互动与传递;第三,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如《我的母亲》教学则可以从课文内容联系到生活实际,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4]。
结论: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既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样也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情感教育所能够展现出的教学重要性,需要从多角度探索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推动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形成体系,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范国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6,01:90-91.
[2]莫全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1:131-132.
初中语文学科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内涵 价值 策略
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虽然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慢慢形成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作用。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作指导,而这种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主要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因而,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抽象的传授学科知识,而应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的应用结合起来,创设情景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语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上升到理论认识。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内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整体联系,它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以问题为教学中心,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能用计算机排版、制网页、编辑等基本操作,还要激励学生运用学校有限资源如图书馆、微机室等查找资料。同时,教师应多组织实践活动,让听说读写贯穿在实践活动中,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学习语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
2.倡导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综合性不是作语言学、文学、社会学、伦理学、写作学、阅读学等的简单加法运算,它是综合运用语文、艺术、科学及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和解决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师生间语言的交流,共同拓宽语文学习范围,开阔视野,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重视言语实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看重学生的言语实践,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来及时内化课堂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等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写调查报告,使学生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
4.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审美境界和人格品味。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和经验,让学生的思维和感情得到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潜在价值
1.适应学生整合知识技能的内在需求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融会贯通,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语文学科内在的知识构建,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语文技能,而且关注学生阅读、鉴赏、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语感和四维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和核心,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当于自主学习的两翼,是自主学习的拓展和外延。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自己设计主题、组织专项活动,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设定学习目标,是一种认知性学习。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兴趣为核心,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
3.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课堂知识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语文学习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人文等领域,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学习中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综合运用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初中语文综合性有利于综合运用个学科的知识,“淡化”学科边界,形成流动鲜活的、跨学科式的语文课程体系。
4.倡导活学活用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重复和循环的实践中逐渐生成与发展的。教师在语文综合性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思的时间和条件,学生只有将课本的语言实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时,学生的语言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与发展。因此,学生不仅应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并在实践中运用语文,从而提高自己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面培养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会注意到个体的原有基础、发展方向的不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学习条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语文教材中大多数“综合性学习”是穿插在阅读、写作、口语中的,只有极少数是以专题的形式单独列出。在一定程度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潜在的课程,它渗透并落实在语文课程的理念和操作中,若独立出来,反而会丧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与价值。此外,语文教材中设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可能不适合某些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这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活动作一些变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全面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
较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般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展开、成果展示、反思总结四个环节。一般的,大家对活动准备、成果展示两个环节比较重视,而对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活动准备和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多在课堂上进行,教师直接参与,便于指导;而活动展开、反思总结环节往往在课外进行,由学生自主组织,教师的介入程度低,也不便于指导,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树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理念,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全面关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和小组的表现和得失,认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并确立今后努力的方向。
3.恰当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
从评价内容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是:1.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在活动过程中的的合作态度;2.学生能否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3.学生能否在活动过程中自主的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4.学生能否根据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与观点;5.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学生的成果展示和与人交际能力。其中,学生成果的展示是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而前面谈到的几点都是对学生表现得评价,这些表现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
初中语文学科总结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课堂;主题型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主题型教学模式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它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变更成为一个主题或者一个话题,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将教学任务有机融合到教学主题中去,然后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将学生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教学。并且该模式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基础,科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新培养自我精神。近年来,很多教学实践已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主题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运用该方法优化教学方式,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主题型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题型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主题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以金字塔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即金字塔的顶端是每节课的主题,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后就相当于完成了主要的学习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知识比较广泛,且又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厌烦与恐惧。而在主题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逐渐规范语文学科的重要知识点,让课堂教学主题既明确又有重点可循,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3.有利于整合语文知识。语文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都是比较零散的,教师运用主题型教学方式有利于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好地把握每节课的主题,经过整合后的知识点也更加系统、完善,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与理解。并且主题型教学模式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运用主题型教学模式的策略
1.系统选择教学主题,提高主题型教学效率。教师应用实践主题型教学模式时要注重主题的选择,保证选择的主题的典型性与系统性,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促进学生构建和完善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实际的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背诵古诗文时能倒背如流,但是却很难区分文章形式,因此也就无法甄别不同的艺术流派以及创造的艺术特点。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构建语文整体知识体系,重细节、轻教材整体内容以及主题型教学,从而出现了学生无法把握重点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主题型教学方法时只有系统地选择主题,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先将唐代的诗歌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归纳出闺怨、边塞等诗歌主题,并分析和总结诗歌的意象与情感。然后定期将诗歌系统地组合在一起,总结诗歌的创作特点与意象特点。在此种方式下,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以所学的主题分析相关的意象,同时也能更加准确地确定诗歌创作的年代,大致掌握诗歌的总体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以意象、作者经历等作为分类的依据,为学生选取更加系统的语文主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地发挥主题型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2.教学主题生活化,提升主题型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思想理念方面的熏陶,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和成熟,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健全,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运用主题型教学模式时要选择生活化的主题,保证选取的主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合,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言,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是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教师设置生活化的主题能让学生从中吸取更多主流的思想以及积极的思想,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主题以及把握语文主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感知作品情感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整个初中阶段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主题型教学,同时以鲁迅作为本次主题教学的关键人物,重点给学生讲解他的童年以及他的人生经历。这样,教师通过选取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贴近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主题型教学效率。3.教学主题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被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要选择多样化的主题,以此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的内容,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主题感知时从情感方面感知作品并不是简单分析文字,更重要的是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与作者同喜同悲。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主题型教学,结合影片、诗歌朗诵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寓情于景、欲扬先抑、以动衬静等),让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进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以“父爱”为课堂教学的主题,结合相关的电影、歌曲、图片、文字等,为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与父爱有关的内容,并进行朗读与写作比赛。这样,能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文学素养,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初中语文学科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52-02
初中语文在中学教学体系占据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广义上来说,它对于传播中华文化、掌握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从狭义上来说,初中语文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这对初中语文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要求就要相应的有所提高,本文将具体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属于发展中的过渡阶段,并且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接受语言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语言的特质。
1.科学性
语文本身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从字词句到文章结构都有着严密的语言逻辑,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并且形成听说读写的专业技能。语文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地使用教学语言,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语文的本质,而不是用模棱两可的心态去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对于字词有着精准的掌握,能够把握住每个字词的意思、语言色彩等,能够正确运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表率和示范,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这种严谨的学风,这对于学生将来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2.可接受性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发展的时期,语言、心理等各方面还没有发育的很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有根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具体来说,教学语言应该贴近生活和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去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应该使用多种表达手法,比如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方式,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另外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表达、去传递知识,这样学生在通俗易懂和接受性比较强的语言教学中,就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师在这个阶段,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更好的发展语言能力,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能够更好的完成以后的语文学习,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会产生厌烦的心理。
3.形象生动性
所谓生动性,简单地说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充满生机,这是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活泼生动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对于这些作品做到很好的解读,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因此教师必须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设计课堂教学,通过挖掘语文深层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生动语言的带领下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更好的走进作品之中,理解作品的文字和语言魅力,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对于作品的理解就会增强,通过感知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
另外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要有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最大的作用就是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幽默的语文老师,面对七年级的学生,她在教授元曲的时候,教师问道"同学们喜欢听流行歌曲吗?"同学异口同声的说到"喜欢",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了幽默的课堂导入:"今天我们就让大家来感受一下流行歌曲的魅力,不过我们学习的是元代的流行歌曲――元曲。"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促使形成有效的课堂效果。
4.感情性
初中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能够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并且形成自己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满怀情感的去完成语文教学,对于教学语言必须根据不同的文本,进行不同的感彩设置,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比如教师在讲到比较豪迈的诗句时,教师应该充满激情地让学生感受到内心的沸腾;教师在讲到欢快的文本时,应该用轻松的语调去完成语文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够有一种欢愉的心境去体味文本的内涵。总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把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用语言特色直观地表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愫,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品味不同思想感情的文章。
5.艺术性
初中语文学科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心得
前 言
高中生已经对语文学科形成了较全面的感知,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但受初中语文学习经历的影响,部分学生盲目的将前期形成的语文学习习惯照搬于高中语文学习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应结合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注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语文是高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科,受长时间语文学习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比较固定,由于高中语文覆盖的知识面相对初中语文更广泛,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短时间内很难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击,使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被打击,所以有意识的培养高中语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1]。首先应对高中语文树立正确的认识,肯定个人经过努力可以在语文成绩上取得突破,由此形成语文学习的动力;其次,培养个人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开阔个人视野,加深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逐渐形成语文思维,以此调动个人的语文学习热情;再次,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认识到个人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激发个人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高中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对知识的积累要求更高,包括知识和精神两个方面,知识方面的积累可以通过扩大阅读范围获取,例如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梁衡《觅渡》等,语言优美、语文知识涵盖广,都是提升高中语文知识积累的有效素材,由于高中学习压力较大,时间相对紧迫,选择短小精悍的优质文章也是提升语文知识点积累的有效途径,例如《读者》《南方周刊》等文学性杂志中的哲理小文等[2]。精神方面的积累相比知识点的积累更具深度,其同样可以通过扩大阅读范围实现,但对阅读的深度要求更为严格,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作者的精神世界进行有意识的推敲,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直至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达到共鸣,只有不断进行深度思想锤炼,高中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升华,在其文章写作方面发生飞跃,实现建立在他人思想上的个人感悟;精神上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师方面获取,语文教师是高中生学习期间接触的哲人气质相对浓烈的主体,其阅读量相对高中生更多,通过与语文教师有效的交流,可以使高中生在短时间内对语文学科、高中语文考试趋势甚至更广泛的人生哲理、生命意义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高中生应珍惜与高中语文教师交流的机会,有意识的通过教师的推荐、指导,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提升个人在知识、精神方面的语文积累[3]。托尔斯泰《写给每一天》、南怀瑾《论语中的名言智慧》、《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和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都是笔者高中语文教师推荐的作品,个人受益颇多。
三、注重“读”与“写”相结合
现代高考模式决定,高中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的语文成绩,对其人生命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高中生在注重扩大阅读范围,提高思想高度的同时必须将“读”与“写”有效的结合,掌握用书面全面、准确表达思想情感、记忆知识点、个人观点的能力,笔者通过对高中学习过程的总结,发现“读”与“写”相结合可以通过一下途径实现。首先,高中生养成写心得体会、周记的习惯,在书写的过程中不要求写作的字数,但求表达的清晰、流畅,可结合内容对语句进行必要的修饰,这实质上是将高中生思想意识书面化积累的过程;其次,高中生应有意识的在阅读课外作品后,书写读后感,这不仅有利于高中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高中生在写作的同时可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提升阅读的价值并加深记忆;再次,将喜欢的词句、诗歌书面记录,对保证记忆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四、注重语文素养的形成
在高中语文新教学指标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课文的人文因素相对更加重视,希望通过文章精神方面知识的深度挖掘,提升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能力,形成审美情趣,进而逐渐形成语文素养,但由于高中生在语文知识点积累、语文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教师的预期目的,而且学习中难以准确的把握重点和关键,学习目标逐渐模糊。为有效的改善此种高中语文学习问题,首先,高中生应纠正原有对语文学科只是听说读写,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即可以获取高分的错误认识,认识到高中语文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促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创新的意识,只有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内涵产生全面的认识,高中生才能有意识的主动配合教师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其次,高中生应在语文训练方面有意识的接触与语文素养相关的知识,例如大量的积累语文常识,模仿优美的语句结构;记忆名言警句等,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等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既具有语言学科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方面,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注重积累,又要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有意识的结合高中新课程指标培养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卢守潮.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