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资源贫困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资源贫困论范文1
面对我国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针对目前社会结构的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社会调解功能,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在社会当中,由于社会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社会成员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同,造成了各个社会成员所占有资源存在普遍的差异。社会学家将地质学中原指“不同地质构造的层面”的“分层”一词套用于此,故而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理论。即将社会成员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层次和等级的过程与现象。本文从社会分层角度对思想教育的社会调解功能加以分析。
一、李强教授的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概述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学者往往会向着新的社会结构变化。在此,笔者比较赞同著名社会学家李强教授的观点。李强社会分层理论是基于经济收入来划分的。李强教授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方法,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的职业数据计算,发现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整体呈现出一个“倒丁字形”。目前中国社会存在一类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又拥有众多人数的巨大群体。该群体内部的社会状况高度一致,即为倒丁字的那一横。同时,中国还拥有人数不多而且社会经济地位多层化的一系列的群体,累叠起来即为倒丁字的那一竖。这无疑是比“金字塔”结构更危险的社会结构。
1.“金字塔”或“倒丁字”社会结构的基本矛盾
在“金字塔”社会结构中,极少数处于社会经济地位顶层者在极力维护自身固有利益的同时也在尽力扩大自己的利益。随着上位者的利益扩大,使得基层的下位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处于中层的社会成员及处于基层的人数众多的下位贫困者为了得到足够的社会资源则会想尽办法往金字塔顶端钻。不难看出,在这种情况下底层越大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就会越大。现下,中国的社会结构是比“金字塔”结构更尖锐的“倒丁字”结构,巨大的社会经济底层人数使得中国目前的社会存在明显的潜在危机,更易发生难以调节的社会冲突。“金字塔”结构或是“倒丁字”的社会结构造成的典型负面影响是使大部分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社会成员中极少数人的手上。直接导致不同社会成员因其所在的社会层面不同,所拥有的获取社会资源自然而然的不同,造成富者更富,贫者越贫的恶性循环。长时间的积累不仅使得社会分层化愈来愈重,即从“金字塔”社会结构发展成更加不平衡的“倒丁字”社会结构。而且,随着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处于劣势者的生活状况会愈来愈差,从而负面情绪不断的积累,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消极影响。
2.“纺锤形”社会结构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相较于“倒丁字形”或“金字塔形”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纺锤形”则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无论在怎样的社会形态下,一支拥有庞大数量的中产阶级无疑是社会能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该群体的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差异性不大,同时亦可以满足其自身的生活要求,使得成员之间的矛盾甚微,融合性强。相较于下位者,中位者拥有一个较为满足的生活状况同时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具有较强的维护意识。所以,在面对社会矛盾与冲突时,他们会普遍持有保守态度,会更倾向于理性选择。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这一层次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稳定性。当这一阶层变为社会的主体时,发生矛盾冲突的概率会变得特别低,这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是极具有积极作用。无疑是我国当今社会形式向“纺锤形”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当下畸形的社会结构正常化应具备的条件
现下国内无法办到使下层等级的人群对于他们目前的地位特征达到认同的程度,而直接导致上层阶层成员利用其自身的权力与地位对不安于现状的下层人群强力镇压,其本身就不是一个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这无疑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僵硬,最终达到无法调节的地步。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将不合理的“倒丁字形”或“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向科学合理的“纺锤形”发展。要使中国社会结构往“纺锤形”方向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现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结构由“倒丁字形”向“纺锤形”转换是中国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针对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成功转化为“纺锤形”社会结构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至少要满足三点。
第一,积极发展中国经济。在当下这种社会成员间的社会资源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矛盾愈发激化的情况下,发展经济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基础。只有使社会总体资源得到保证,使得人均所得的社会资源普遍升高,从而下层者可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才能实现消除社会矛盾的根源问题,还能实现下层者向中层流动的可能性。
第二,要保证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主要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及社会成员与外部的正常有序的状态。社会是由众多的个体的集合体,个体的行为对于整体的影响是必须由强硬的社会制度和规定来规范的。社会的稳定性关乎国家的法律是否可以具有有效性,国家的成员是否可以履行自身的义务和责任。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稳定性是实现社会发展前提。这两点也是政府管理部门所负责的首要任务。
第三,为保证利益可以往下流动,利益的向下流动是实现“纺锤形”社会结构的核心步骤。在社会资源充沛社会稳定的情况下,若不能实现利益向下流动只能使上层者聚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下层者还是保持着糟糕的生活状态,下层者的“仇恨”心理只会更加严重,反而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只有实现利益的向下流动才能保证下层社会成员得到足够的社会资源,进一步向中层发展,减少下层贫困社会成员的数量,使人们渐渐向中层涌动,最终达到“纺锤形”的社会结构。这也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所能做到的,也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纺锤形社会结构中的调节功能
如何使社会下层人群接受现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同时上层人积极配合社会结构向正确方向改变的工作,从而达到社会稳定团结安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一,通过上文所述,不难看出稳定下层人群的情绪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到达的第一目标。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的极不合理性使得大量社会下层人群所占有的社会资源远远不及极少上层人群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由于中国现如今的总体社会资源不足,引出了下层人群不满情绪的根源所在,即为下层社会成员难以维持基本的物质生活。长此以来,大量存在的贫困人群会大大消减国家的凝聚力。与此同时,贫困人群由于长期的消极态度所致,难免会发生不理性并危害到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使社会秩序难以统一管理。所以当务之急即为建设完善的健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制度。在满足他们基础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为该群体提供如最低保障制度、农村扶贫脱困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济制度等保障条例。实现让下层人群的生活质量向中层人群靠拢,提高这类人群的社会兴奋感,安抚他们的消极情绪,达到缓和社会阶层矛盾增大社会稳定性的目的。
第二,在保证下层群众安定的同时,也要动员他们积极争取其自身利益。为了使下层群众思想达到积极争取的这一高度,首先要使他们了解上层人群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增进两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引导下层群众对于收入分配的差异性和现在所出现的两极分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进而缓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在保证上层群众与下层群众相互了解的前提下,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下层社会成员的思想素质。凝聚弱势社会阶层内部思想,提高这一社会阶层的影响力,从而为争取利益下流奠定基础。召集此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员共同通过合法的途径争取自身的利益,集体向执政团体发出呼吁,引起社会全体成员的重视。此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要让该阶层的人群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动员这一阶层人民接受教育,通过提到自身的素质修养,丰富思考角度来提高自身的价值。以知识为武器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现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得到质的改变。着重强调争取途径的合法性,避免由于下层群众通过不理性的争取途径而导致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第三,通过思想教育使上层人可以学会割舍利益,达到利益向下流行的效果。这不仅需要政府推出强有力的相关政策,使上层社会人群的思想上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前者而言,国家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规范分配标准,在达到基本的按劳分配的条件下,实现公正,公平的二次分配。将上层群众的资源与利益通过规范的分配秩序流向下层人民,进而减少上下阶层的收入差距,充分合理地利用税收政策来调节社会之中的资源财富分配。通过法律确立相关制度无疑是使社会资源向低收入人群流动,减小社会收入两极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对于上层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如若可以起到使富人们主动将利益割舍给贫困人民的效果,这不但可以使社会资源均一化进程加快也能有效地缓和了社会上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偏见与矛盾。相关部门应大力开展相关的思想改革,弘扬社会慈善事业的伟大高尚意义,培养上层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多开展相关的慈善活动,并要适当地奖励以与社会名誉相关的奖励。由上可知,公平公正的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与相应的慈善活动是缩小社会资源不合理分配和经济收入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
社会资源贫困论范文2
关键词:社会资本 城市化 反贫困
一、中国城市贫困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2001年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人数在1500万到3100万之间,占中国总人口数的4%到8%。从整体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在八十年代我国城市人口在下降,但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却又呈增长趋势。这与我国经济发展,贫困线提高有很大关系。
根据统计调查,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救济人员以及社会优抚对象,这个部分包括孤老残幼、社会困难户和按照国家政策理应享受社会救济和享受国家补助的优抚对象,根据相关数据这个部分占城市贫困人口的2.7%;第二部分是并不符合目前社会救济条件的低收入群体,主要包括严重残疾人员及家庭、主要劳动力患有残疾的家庭、享受单位遗属补助家庭、部分返城的知青家庭以及配偶无职业的退休工人及其家庭等,根据数据这个部分的人数占城市贫困人口的10.8%a;第三部分是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未能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和下岗工人的家庭,和经营不善的企业中职工的家庭,根据数据这个部分占城市贫困人口的86.5%。所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职工失业型人口。
二、社会资本和城市贫困的关系简要探讨
社会资本在生活中的分布是不平等的,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具有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指的是社会资本分布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群体掌握了不均的社会资本,使其社会行为能力不同。社会资源的总体量是有限的,所以当占据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使用了嵌入到社会关系中的社会资源时,就会使处于弱势的一方得到更少的资源,这被称为关系贫困现象。关系贫困是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贫困进行的阐释。
三、社会资本视角中城市反贫困的策略
(一)反城市贫困要提高贫困群体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每个个体所享受的社会资源由其社会地位决定。目前我国城市中,绝大多数贫困者都处于社会较低的层次。这就要求在城市的反贫困过程中,政府要重视提高贫困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地位一般都两方面的因素来决定,一是先赋因素,二是自致因素。先赋因素指的是个体的出身和其所处的环境等形成的,是个体在后天无法改变的决定因素;自致因素值得是个体在后天成长中通过后天努力所取得的结果,它与个人努力结果有关。所以在提高贫困群体社会地位的过程中我们所要做的是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尽量的减少先赋因素的作用,同时还要增加自致因素的作用。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赋因素的作用有所减少,但仍然发挥着作用,所以政府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来进行干预,避免贫困遗传。在提高自致因素的作用方面,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是改变个体在社会所处地位的重要方式。通过接受教育,个体可以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就业中得到优势。在进行教育来提高贫困者社会地位方面,首先是要确保贫困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其次还要增加在教育上的投入,目前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仍然不足,所以要进行城市反贫困工作,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教育投入,通过减免学费或增加生活补贴的方式来确保其基本文化教育。
(二)构建贫困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由于目前缺乏贫困者的社会关系网络,所以当贫困群体面对困难时,很难得到有效的帮助。在城市反贫困过程中,就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要积极的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为贫困群体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更好的为其服务。一个有效地社会支持网络一方面可以为解决贫困群体的日常生活困难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社会安全网络的其中一个形式,可以起到支持和保障个体的社会行动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政府与贫困群体间的互动
在反城市贫困的过程中,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环节就是要增加政府和贫困群体的互动。目前,城市的反贫困工作大多都是由政府来主导,但都采用了单向度的方式,以恩赐的方式来帮助贫困群体。这对反贫困工作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要进行城市中的扶贫工作,一定要有效的满足贫困群体的各种需求,所以就要增加决策者和贫困群体间的互动,避免出现扶贫工作都是由非贫困群体来进行,这样很难使得反贫困工作做到真正的满足贫困群体的生活需要。
四、结语
目前,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研究贫困的一个重要范式,以社会资本为视角的城市反贫困策略也都已经出现,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所以要加深对于贫困机制的理解,综合利用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各种方式来解决城市贫困现象,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慧超,李珍. 可行能力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理念重构[J]. 湖北社会科学, 2008(11)
[2]梁柠欣. 贫困研究新范式的建构与中国城市贫困研究的新视角[J]. 广东社会科学, 2008(06)
[3]毕,高灵芝. 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流动理论的视角[J].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2)
[4]尹海洁. 城市贫困人口的特征及其经济生活状况[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5)
社会资源贫困论范文3
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他们丧失了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条件,在现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陷入贫困的泥潭。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口家庭人均收入还不到非残疾人口家庭的一半,他们的生活主要还是依靠低保、临时性救助、邻里接济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口家庭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就目前而言,残疾人仍然是我国最困难的群体,而他们自身又缺乏满足需要的能力与途径,因而需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来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尽早摆脱贫困。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如今社会支持理论已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同其他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及其实践理论一样,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协助工作者分析相关社会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指导工作者科学、合理地设定社会工作过程及制定相应的工作手法与介入模式。
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由于研究视角和目的的不同,研究者们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也就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包括正式的社会资源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正式支持是指来自政府、社会正式组织的各种制度性支持,主要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如各级社会保障和民政部门,以及准行政部门的社会团体,如工会、妇联等实施。非正式的支持主要指来自家庭、亲友、邻里和非正式组织的支持。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人问题的产生并非个人之过,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要解决问题,也必须针对其整个问题系统,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其解决,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可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作为一种方法和策略被重视并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之中,它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并与新的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网络这一方法和策略有许多优势,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有助于资源的多效利用和资源共享。因为弱势群体一般是一个在社会资源拥有和分配权力上极度匮乏的特殊社会群体,非常容易遭受社会风险,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并充分利用这个网络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以此来应对社会对他们造成的各种挑战与冲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两大变数的交织冲击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许多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而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既是一个社会性弱势群体,又是一个生理性弱势群体。因此,导致残疾人贫困的原因既有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个人因素。
社会资源贫困论范文4
(一)城市社区社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其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社会来实现和完成的。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
(二)社会工作介入随着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影响越来越广,社会工作其本身的魅力也在逐渐凸显,没有一个学者能够对它做出一个百分百正确的定义,但是可以结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实际工作,以及结合其他学者对社会工作的定义,把社会工作定义为:社会工作是在利他主义价值观指导之下,辅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的方法来进行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拥有一套专业的社会服务方法,通过他们介入社区工作中,可以帮助社区提高社区服务的工作效率。
(三)城市贫困本文中所提到的城市贫困,主要是指城市社区中的某些家庭正处于或者长期处于相对于整个黄石市平均生活水平之下。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失业、下岗,没有收入来源,并且再就业困难,他们目前的收入无法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二、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现状分析
(一)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类型1.经济贫困,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2.心理贫困,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由于经济贫困,从而产生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的变化。很多贫困家庭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衣食住行上,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去买本书,或者买份报纸来看。可见,除了物质生活的匮乏之外,他们同样需要在精神生活方面得到帮助和指导。
(二)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特点1.就业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低。城市社区贫困家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下岗员工,而这些人的生活情况普遍不如从前。因为教育缺乏,所以他们并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当他们面对失业、下岗等变故时,变的脆弱不堪,毫无办法。2.认知有偏差,心态有问题。对于这些低收入群体,我将他们分为两种,一种是“过度乐观”,另一种是“过度悲观”。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太愿意接受帮助”,特别是来自政府和社区的帮助,却不愿意自己主动出击,寻找机会脱贫致富。在接受帮助时,又对工作挑三拣四,这样的想法和行为对他们摆脱贫困是百害而无一利。另外一种“过度悲观”的人,他们有进行过再就业的尝试,但是发现效果不是他们所预期,想要再就业特别困难,因此他们就放弃再就业的希望,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怨天忧人。不管是第一类人还是第二类人,他们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再就业的行动中去,因为随着年纪不断地增加,以及不断涌出的新型人才,对于他们的再就业来说形势十分严峻。他们只有抓紧时间实现就业,才是解决贫困现状最好的办法。
三、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
(一)经济体制改革加剧下岗失业这些家庭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基层员工,比如装配工人、生产线上的工人,平时他们每天工作内容单一,收入也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国有企业不得不把一些劳动力丰裕的岗位进行裁减,这就导致了上述家庭成员的失业。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加剧城市据统计,在城市社区中,长期处于贫困或因为下岗、失业而致贫的人群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3%,他们往往文化程度较低,对于自身该享有的法律权益也不了解,甚至有的连社会保障是什么都不知道。当他们面临贫困时,他们没有办法去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现在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家庭往往只有两个人或者三个人,所以当其中一个人的就业情况发生了变化,整个家庭都会受到影响、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四)收入的不稳定性收入不稳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失业,下岗,无业或者提前退休,然后只要当这四种情况发生了,必然会对一个家庭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教育因素中国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只维持到初中结束。然后上高中、大学或者更高学历的培养,就成了很多家庭条件不佳的人群辍学的主要原因。
(六)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因病致贫,这种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见怪不怪了。医院和医生甚至在书本上都成了“反面教材”。当一个家庭的成员身体状不好的时候,例如出现一些重病或绝症,在面对治病需要消耗高额的医药费的同时,他们就会致贫,或者放弃治疗。
四、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正是由于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还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需要拓展更多元的服务领域,开发更多服务的对象。因此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为目的的专业,它所关注的是社会中需要帮助的,有困难的,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中,社会工作可以通过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配合城市社区为贫困家庭成员寻找各种资源,为他们解决困难满足其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专业的服务方法和技巧为提供服务,比如采用地区发展,社会行动,城市社区教育,社会策划等工作模式。在方法上,个案工作可以给贫困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也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贫困家庭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小组工作可以加强城市社区家庭之间的社会交往,通过交流互动加强邻里间的联系,增强城市社区居民的合作,也能够再次肯定自身的价值;城市社区工作可调动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解决贫困家庭的实际问题。社会工作能直接或者间接充当服务的提供者,并且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的调动和整合,为发展还不完善的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提供多种资源,从而完善城市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这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要求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善于与服务对象和其他工作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同时,社会工作能够介入到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中,第一是城市社区有让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服务的愿望,希望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更好地帮助其提高城市社区服务水平;第二是城市社区已拥有社会工作的介入条件,黄石市石榴园城市社区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积累了财力,物力,人力以及服务经验,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基础;第三是黄石市石榴园城市社区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定认识,对社会工作认同,并且支持社会工作的介入;最后是黄石市石榴园城市社区在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方面已经有一套自身的制度与服务流程,虽然不够完善,但也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社工在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中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者(socialworker),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1.沟通者。我在黄石市石榴园社区对五个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时,我觉得社会工作心理学让我知道如何与他们“说话”,这里的说话不仅仅只是表面的说话而已,而是会说话,同样的意思,但是不同的表发方式,会让我的案主更容易与我建立信任,所以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反贫困服务中首先充当了沟通者的角色。2.支持者。我与我的案主进行交流时,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同他们聊天,和他们说话,为他们提供服务,所以毫无疑问,我是他们反贫困行动开启的支持者。3.指导者。在与案主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根据社会工作理论,比如在帮助他们再就业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能发现他们的潜在的优势,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的技能去进行培训,也会为他们提一些建议,让他们更加有效的重返社会大家庭中。4.脱贫资源提供者。在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反贫困服务中,社会支持网络是不可或缺的。而社会工作者相对于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贫困家庭成员自身来说,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他们的反贫困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所以社会工作者又是资源的提供者。
五、展望
社会资源贫困论范文5
贫困大学生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劣势。以2014届毕业生为例,毕业生总人数727万,据统计,当年贫困生占总人数的1/5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将有140多万的贫困生面临就业问题。据北京大学“高教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的调查显示,贫困家庭学生就业率相对较低,约低于正常家庭毕业生的13%,可见,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贫困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积极探索解决贫困生就业的有效措施,应成为社会积极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在帮助贫困生就业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用社会工作理论分析贫困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以社会角色的角度探讨促进贫困学生就业的途径,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益尝试。
一、高校贫困的界定和类型
贫困大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①在实事求是、规范程序的原则下,首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然后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成立班级认定小组,进行民主评议,确定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3档,在此基础上由学校进行最终评定。其认定标准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上述是在国家层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相对比较笼统,是一个总纲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高校主要依据学生在校每月生活费的支出、家庭人均月收入、学生缴纳学费情况、学生家庭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来确定。其中,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也就是在吃、穿、用、行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较为客观、准确地体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就目前全国平均状况来看,一般月生活费低于200元的为特殊困难家庭,在200-500元之间的为困难家庭,500-800元的定为一般困难家庭。
二、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
社会工作理论来源于西方,至今有近200年的历史,目前这一理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以体现,尤其是在应对一些社会突出问题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对于社会工作的定义有多种说法,概括起来可以称为:“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1]其特点有: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活动;运用的是较为科学的助人方法;是一种助人服务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一个重要的领域,主要是指学校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在校的全体学生,特别是面临经济、心理、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在此理论下,就高校情况来说,也就是辅导员、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等人员运用社会理论的工作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潜能,协助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构筑教与学、成长与成才的和谐环境,实现学校、家庭教育功能,共同为高校贫困生服务。除了校内学生工作人员外,也有人认为可以通过社会网络的作用,挖掘贫困生问题的内在资源,引进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心理上进行全方位的帮助。
不管是从何角度对学校社会工作进行定义,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实务,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其服务的对象是学生,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是实施者;主要运用理论和方法有:访谈法、小组工作法、个案法、效果评估法、社会政策倡导等;工作内容包括提供学生发展性、教育性、预防性、改善性、补救性以及维权性等服务;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立志成才。
三、社会工作理论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中的实践
(一)用社会工作方法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
高校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如学习之余做兼职,学习时间减少,成绩不够优秀;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素质拓展上,特长不够突出;生活上自闭,交际能力不强;心理上自卑,很少参加学校和院系开展的集体活动。这些实际问题如果在就业前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对他们就业竞争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学生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和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如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效果评估等,帮助贫困生度过就业难关。
个案工作是学生工作者按照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其减轻压力、提高其综合能力。运用个案工作方法,能很好地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其作用有两点:一是能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优势和不足,使其从心理上能接受自己并做必要的改变来挖掘潜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二是可以直接给予物质帮助,减轻其生活上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自己和求职中。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个案工作时要遵循尊重、关怀和接纳的原则,本着真挚诚恳的态度,才能到达到预期的效果。”[2]
小组工作,也叫团体工作,是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通过集体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提高自己各种能力,能较好地协调和发展个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小组工作的形式可以以座谈、沙龙、活动、小组讨论或课程等方式进行,如把有共同需要的贫困生安排在一起进行辅导,集中解答相关问题;再如以班级为单位,把贫困生置于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根据观察每个人的不同,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帮助;再如把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开展团队活动,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等。
效果评估是通过深度讨论、参与式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个人需求和存在问题,为提供有计划的帮扶提供基础依据。可以通过开展自立自强演讲比赛、心理情景剧大赛、诚信感恩教育等活动,发现自己在勤俭节约、社会责任意识、自立自强、团结意识等方面优点,并对其他方面的优势加以提升。
(二)以社会角色的角度拓展贫困生就业资源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缺乏获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必需社会资源的能力,使得他们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影响了整体能力的提高,或者学习不好,或者综合素质不强,这些问题都影响着高校贫困生就业。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积极与政府、学校、社会、学生家庭沟通,扮演资源链接的桥梁,形成全社会支持贫困生就业的资源网络体系,构建有利于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为此,需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着手。
学校是促进贫困生就业的直接责任人。学校负责大学生就业的队伍主要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学院学生工作分管领导及辅导员等。其中就业指导中心是学校负责大学生就业的专门机构,负责就业市场的开拓、各类招聘会组织、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贫困生就业帮扶等工作。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有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职责。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就业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助困与育人脱节;各部门间缺乏协调与配合:针对性和系统性不足等。面对这些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都需要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高校内部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合力。
家庭因素对贫困生就业的影响。特别是在就业观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父母职业观念对大学生求职选择中有深远影响。作为家长,一是要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熟悉行业发展前景,明确企业的职业性质和岗位要求,尽可能进行科学指导;二是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性格特点,尊重自主选择的权利,尽可能地让兴趣与职业相吻合;三是调整期望值,调整对就业区域和薪酬有合理的预期;四是“抛弃盲目呵护、过度溺爱,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和环境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愿望与现实、竞争和风险的关系。”[3]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建立贫困生档案,保持与贫困生的家庭紧密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形成学校与家庭促进教育的合力。
社会资源贫困论范文6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由__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组织的赴____精准扶贫专题培训班。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通过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相结合、教员授课与学员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学到了真知识,习得了真功夫。
通过培训,我感到,__市精准扶贫工作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精准抓扶贫。在全国首推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这一标准客观、适用性、可操作性极强的贫困户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四看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二是形成合力抓扶贫。充分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如积极争取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有关部委、东部十省区统一战线的支持,充分利用扶贫济困“直通车”、“春晖行动”、“扶贫日”、“扶贫资源送下乡”、“百企帮百村”等活动汇集社会资源,打造了闻名全国的扶贫攻坚“同心”品牌。三是因地制宜抓扶贫。根据当地地理、气候条件,重点打造马铃薯(土豆)商品薯、高山冷凉蔬菜、山地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中药材、高山生态有机茶等特色农业经济,推出了“乌蒙山宝·__珍好”区域公共品牌。四是强基固本抓扶贫。大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着力完善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充公发挥党员的致富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
学习借鉴__经验,对我而言,下一步扶贫工作拟重点抓好“七子”:
一是深入“梳辫子”,进一步分析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真正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做到“一清二楚”;二是搞好“结对子”,督促与43户贫困户结对的干部熟悉结对户家庭情况,采取集中组织与个人行动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结对帮扶不间断、有成效;三是切实“理路子”,不断完善帮扶规划、帮扶思路和帮扶举措,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四是认真“想法子”,针对43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按照“五个一批”分门别类,有侧重地抓好帮扶,并抓好动态管理;五是挖潜“找票子”,做到“三个充分利用”,即:充分利用责任单位工作职能,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和扶贫资金、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六是着力“强班子”,结合“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通过上党课、开展“如何做合格党员”讨论等“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净化组织,纯洁党性,激发党员在带头和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七是实干“甩膀子”,在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作用“自救”的同时,带领扶贫工作队员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姿态,甩开膀子投入驻点村的脱贫工作之中,确保按期摘帽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