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师资现状;高职院校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国际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的高科技时代,我国面临外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有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顺应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要求意见》的要求,应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知识结构以够用为标准,教育教学的实施以强化应用为重点,紧密联系工作岗位的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举足轻重,教师素质的高或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

一、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与专业英语教学阶段,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是架设在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领域英语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ESP)的简称,又称专业科技英语,它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技术报告、技术说明书、产品广告、合同、协议书、投标书等。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篇章结构的分析及技术术语和专业词汇量的扩大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并具备用英文来处理本专业业务资料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众所周知,教师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专业英语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全面的专业业务知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且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

第二,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较高的水平,即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能够胜任双语教学。

第三,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能够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其它相应的职业技能。

第四,专业英语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外,还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定期下基层,实地接触毕业生的工作环境,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使教学不与社会实际脱节。

二、专业英语教学师资现状

恰当配备师资是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师主要有两类,一是英语专业教师,二是专业教师中英语较好者,以前者为主。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各擅所长,前者英语语言功底扎实,特别是在讲解语法、分析语篇和组织教学活动上驾轻就熟,但是专业知识欠缺,专业英语的教学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容易导致教学只注重英语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本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后者专业基础扎实,特别是在讲解本专业文献、专业术语上有很大优势,但是英语发音不准,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也很陌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从总体上看,专业英语的师资配备不足,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它是由专业教师担任还是由英语专业教师来担任,而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专业英语的教学才能有明显的改善和进步。

三、影响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因素分析

影响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客观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普遍对专业英语教学重视不够,部分院校把专业英语课程设为考查课

专业英语课程通常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学时少,学分低。专业英语教学目前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标准基本上处于无人指导、无人管理、无人检查的状态,专业英语教师大都孤军奋战。

(二)学生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英语阶段学习而忽视专业英语阶段学习的倾向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的就只是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目的一旦达到,他们就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没有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作为进一步培训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来对待,在专业英语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没有优秀的教材,再好的教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材方面,由于专业繁多,同一专业因任课教师不同可能教材就不同,很难实现使用材。目前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一般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过于强调自主性,忽略了指导性,因而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况且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来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部分章节或段落,随意性强,选材面窄,文体单一,很多材料内容脱离实际需要,不利于课堂教学。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

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以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把英语当做工具去了解和学习其专业及相关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素质。

(二)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是否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方法是关键。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单一,必须加以改进。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尽量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努力创造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根据专业需求编写科学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好的教材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的专业教材内容过于单调,不够全面,专业针对性差,知识缺乏先进性和前沿性,不能充分满足专业英语的教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必要联合编写一套新的、科学的、适合各个专业使用的教材,能够适用时代需求,与时俱进。

(四)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内容,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突破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质量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专业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此外,各院校应投入资金,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加快现有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或者引进几个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高层次人才,让其成为学科带头人,既培养学生,又培养老师,从而带动整个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新时代,专业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应对挑战,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立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2]须海丽.试论我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其改进途径[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1).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德育课教师小学专业化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效性低是长期困扰德育的问题,也一直为多方所诟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德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一)德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专业化是随着教师的产生而同时进行的,而真正意义上提出这一概念是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教师专业化应该如何界定,国内外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的思考和认识。当然,国内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大部分学者都强调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基本内容。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提高中小学生教育效果的基础。在教师专业化成为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这一大背景下,德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开展德育的基本途径,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自然是应有之义。

(二)德育课的特殊性要求专业化的教师

所谓的德育课的特殊性是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的。德育课与其他课程,诸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对人的态度和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的引领和转变,不同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因此,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不能直接套用到德育课堂上。德育课的课程与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这样,德育课教师必须具备与其相应的专业素养才能完满完成教学目标。

(三)小学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各门德育课教师多由专业对口的师范生组成,小学阶段的德育课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多为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1.教师队伍方面。小学品德课教师绝大部分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专职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较少。2006年,江西省针对农村骨干教师德育课程班全体学员、九江市市直小学及十三个县(市)区小学的德育课程教师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11%为专职教师,这些专职教师除个别是因为年龄大受学校照顾只带德育课程外,其他多为学校领导或德育处主任;89%为兼职教师,兼职学科多为语文、数学。这些兼职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固定的品德课教师,而且常常受学校实际情况的影响而接受调整。他们当中接受职前相关培训的机会较少,层次较低,多数教师都是直接上岗。这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德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加上德育专业知识缺乏,不利于德育课程的教学。

2.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教师对课程的理性认识和把握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但是不少教师不了解德育课程的发展历程,也没有认真学习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虽然大多数教师明了德育课的性质,但缺乏开展综合课程的经验,在内容处理、目标定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手段的选择等方面,多沿袭以往的其他课程的做法,专业化程度不高。

3.教师的专业执行力。教师的专业执行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程的具体实施的各个方面。调查发现,教师在备课环节主要还是依据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教学方法也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讨论方法;教学场所多局限在教室,很少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或是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在教学评价方面,多沿袭纸笔测验,或是评印象打分等量化的、不规范的方式。

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德育课教师是否有特殊的素质要求,在理论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实践中,小学德育课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印象,即德育课教师无需特殊的素质。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言,德育课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在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诸多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德育课教师必须走向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对于儿童思想道德发展的奠基时期,小学阶段德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三个部分。其中专业知识包括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组织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专业情意则主要关涉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在构建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时,除了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外,我们尤其强调德育教师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以利于其开展教学,并以其人格形象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师应该针对新课改以来的课程与教学要求,在课程理念、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学习。

三、德育课教师德育素质的获得与提升

德育课教师的德育素养的获得与提升是教师教育(职前和职后)和教师个体自我修养的结果。现实的教育生活是丰富而复杂的,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教育经验的丰富,教师的德育素养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一)教师教育

1.职前教育阶段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大德育,一般认为,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进行德育的专门人才。但这些人才多流向中学。建议增强专门针对新课改以来小学阶段德育课程的师资培养。对于这些对口的德育课师资,同样应该加强道德教育的理论学习,使他们对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均应有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注重各领域学习的针对性,各不偏废。在课程设置上,建议丰富有关道德发展、道德教育和教育专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同时,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师德底线,使未来的教师队对教育专业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正确而明晰的认识。

2.职后继续教育

入职以后的继续教育包括培训和外出进修等多种途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培训时应紧扣当前德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除了关注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外,还应加强教师专业伦理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学习;针对道德课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而且在培训时间、内容、方式和考核形式等多方面应更具针对性。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保障教育经费,鼓励并创造条件使一线德育教师有更多机会到高校教育学院和研究机构进修,学习专门的德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

(二)教师自修

除了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和进修,德育课教师提升德育素质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自我修养。这里提出教师提升德育素养的三个策略:

1.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

要圆满地实现德育目标,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对于实施德育有一种使命感,在此基础上,激发起德育主体内在的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和德育素养的动机,以此激励和引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就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其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从而形成其践履师德和进行德育的巨大动力。

2.提升德育研究能力

德育研究不仅仅是专业的德育研究者的工作,要科学地开展德育活动,一线教师除了理解和运用已有的道德发展心理学、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德育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要掌握德育研究方法,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德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教师才能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持分析和批判的态度,并且在教育实践中带有观察和反思的视角,不断地探求适合自身的德育模式。

3.注重实践与反思

教师的德育素质直接决定了德育活动的效果。教师对道德的体认和反思对于提升个体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德育实践也是检视其德育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最好途径。正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德育的认识才能更加丰富和深化。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将自觉的反思意识、能力和习惯贯穿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惟此才能实现“实践——反思——实践”的良性循环,教师也才能收获学生进步和教师自我专业成长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师 专业发展  途径

随着近几年来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推进,作为教学改革实践者的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通过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一些研究表明,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或发展存在着诸如教育方法单一、发展理论不科学和发展途径较为局限等问题。基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国情,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师资队伍庞大,但是总体素质和教学力量却相对薄弱,师资培训力量不足,现有的教师发展途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必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自主发展指教师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实现教学与科研水平动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而教师寻求自主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发展的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自主实现专业发展提几点看法:

     一、要不断培养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教学改革一直把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教学人才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家认为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目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佳,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较低有着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作为改革实践者的教师更应该在专业发展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因为对学生进行创新型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教师通识是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甚至是一些跨学科知识,尽量能够做到学科结构多样化,并能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多更有效地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要实现教师自主

教师自主一般认为就是教师摆脱束缚的自由,它是教师自自主职业发展的一种能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倡自我发展终身化,要求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双重身份不断发展自己,且教师本身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榜样。教师自主发展在外国受到高度重视,这对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师的自主学习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而教师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受训者或教学专家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从具体的教学经验中发现问题,通过批判性反思,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回归到教学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我们提倡教师可以通过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来实现教师自主发展,教师可根据所教授的课程成立教学和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体反思教学,定期举办教学研讨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构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文化,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从而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并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创造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传递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教室都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知识的工作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团队的成员,教师本身不仅是外部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更应该是研究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难题。

第一,教学研究形式。研究形式多样化,包括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建立科研课题组,或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成立教学科研团队等,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

第二,教学研究内容。教师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不同于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鉴于教学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研究更应侧重教学实践研究而非纯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应该有别于其他理论研究,教师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应该是教学活动及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生与学习,教师与教学,以及教师发展等,研究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些教师具有天赋,可能不从事任何科研活动,却是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而另一方面,某些老师可能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价教师,不能一刀切。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状态就是能把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理论,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动态、连续、持久并贯穿整个教学生涯的过程,也应是终身学习、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师自主发展进行探讨,希望大家加强对小学教师发展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各方面的教学改革,最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范文4

(一)教育学所占学分的状态伴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行,模块化设置也成为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专业课程的一个方向。就现阶段教育学所占学费来看,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中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学科教材法所占据的学分比例依然很高。关于教育学的实践环节学分普遍偏低。因此,重视理论教学学分和忽略教育学的实践教学就成为教育学学分比例失衡下的重要影响。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现状教育教学门类的庞杂多样起来,师范类高校对于教师的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也相当重视。但是,由于缺乏一个针对教育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意见,使得我国师范类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上大有不同。例如天师大将教育学理论、教育学实践、教师基础理论和教育技能作为课程设置体系;西华师大则将教师的专业课程划分为理论和实践相交叉的一个体系。故而,现阶段教育学在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上海亟待完善,对于理论、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尚未实现一体化,致使教育学专业课程很难与其他课程相互联系起来。

(三)教育学专业课程实践现状教育学的知识性实践是教育学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尽管现阶段我国在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上的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实质上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例如,不少学校尽管认识到实习实践的重要性,但是有的学校除去最后一年的校外实习,大学前三年的教育学时间时间相当少,有的学校甚至不足8周;实习主要是集中进行,尽管分散化的实习已经铺开实施,但是在灵活度和形式上仍然不足;依然还有部分高校缺乏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引导,缺乏对教育学中提及的技能训练进行,严重阻碍了师范生对于教育学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教育学在高校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教育学在高校中专业课程中的设置。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减少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干预,通过建立相关的规范标准,来合理规范、指导高校的课程设置。其次,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课程以满足高校教师及学生的需求。再次,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合作交流,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与企业合作建设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育等。最后,还要加大高校教育实践改革的力度,开展形式丰富的实习,如师范专业课程就可以将学生分配到各中小学,实行教学观摩、试教等,并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实习基地的建设,从而确保专业课程教育实习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加强教育学专业课程比例优化如果简单地进行教育学专业课程比例的增加,势必会影响高校其他专业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教育学专业更多培养的是具有理论知识及实践教育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课程比例的安排上既要满足其他专业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又要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在保持教育学课程总数适当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教育学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不断丰富与更新教育学必修的课程内容,从而满足教育学专业学生的选择空间。如除了开设必要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外,还应当开设“音乐鉴赏”、“舞蹈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非专业的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其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专业课程间的整合与关联在以前的教育学专业课程中,其课程的设置只是简单的随意拼凑,各个专业课程内容并不连贯。专业课程间的设置要具有整合性,也就是课程的结构要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出现重复、相似的课程设置。同时还要适当降低教育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分,增加其实践学习课程的学分。(四)明确教学培养方式当前,在高校教育学专业教学培养方式大都采用多样化与策略化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列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实践者研究法”,这些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教学案列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于培养实践与能力相结合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告知学生自己具体的教学培养方案,使教育学专业学生学会诶和教学、如何学习。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范文5

有关高尔夫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少,其中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围绕高尔夫英语词汇教学、高尔夫英语教学方法的问题进行的探讨,较少有研究关注高尔夫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鲜有研究去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因而也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本研究尝试从系统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考察探究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教学后,大学英语教学到底发生了何种变化,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寻根求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步骤,以推动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各生态因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磨合,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英语教学之后,必然使传统的教学目标、模式、教材等因子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诸多失调现象。高尔夫英语作为一门应用为主的职业英语,既需要高尔夫的相关知识,又不同与普通的英语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从高尔夫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失调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优化措施,创设生命化、生活化的生态氛围,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以求重新达到高尔夫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高尔夫英语教学生态的失衡

(一)创新意识不够:缺乏高尔夫英语教学的特色高尔夫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有什么区别?高尔夫英语教学更注重什么?目前的高尔夫教学集中在对高尔夫英语词汇的讲解及对高尔夫文章的阅读和理解。目前可供参考的教材和资料比较有限,有些学校自主开发了一些校本教材,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与实际场景中所出现的对话场景还是会存在较大差距。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无缝对接”是高职学生所追求的目标,而高尔夫英语教学由于其专业特色却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对于高尔夫知识本身的掌握是基础,对于高尔夫活动的日常场景对话的运用,为涉外高尔夫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知识储备。

(二)高尔夫英语教师的相关知识的欠缺大多数从事高尔夫英语教学的教师是专任英语教师,由高尔夫专业教师来从事高尔夫英语教学的较少。教师们通过对高尔夫专业知识的了解,来对高尔夫英语的专业词汇讲解,对话的分析来进行高尔夫英语的教学。高尔夫专业知识的缺乏及高尔夫实践的不足,使其很难讲英语语言知识并与高尔夫很好的结合,因此,高尔夫专业英语教学的课堂很难体现出高尔夫的特色,跟一般的大学英语教学差别不大,只是词汇教学体系是高尔夫技术的相关词汇。

(三)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尤其是从事体育专业学习的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也是机械与被动的,再加之不能及时地运用,因此存在词汇记忆困难,学完就忘的现象,更谈不上英语思维的养成。目前的教学集中在词汇的教学及高尔夫阅读文章的翻译,使学生对于高尔夫英语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词汇的记忆上。而英语对于从事高尔夫服务工作而言,是需要注重其运用的。能用流利的英语和高尔夫技能完成高尔夫前台涉外接待、会籍销售、外籍教练翻译、外籍会员高尔夫球艺助理等工作任务是当今形势下的高尔夫英语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三、如何实现改革

如何在高尔夫英语教学改革中7体现其特色?这离不开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也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存在英语基础薄弱等弱点,要进行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

(一)具备创新意识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创新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教学是否具备特色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所以它将成为高职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高尔夫英语的创新教育,就是在高尔夫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高尔夫英语学习和语言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处处需要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涉外高尔夫活动中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灵活自如的交流。高尔夫专业英语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让学生学得高尔夫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涉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养。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高尔夫英语教学课堂必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开放的活动空间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二)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高职教育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又具有教育本质的共性,也应是“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促成“人”的发展,包括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生的成才而开展进行的。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会对教学的内容、手段、评价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高尔夫英语教学首先也应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意识。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来实施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高尔夫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是提高学生对高尔夫裁判法中对判例的理解。张兰认为:课程始终以高尔夫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高尔夫英语教学的特点,突出行业特色,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以就业为目标,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高尔夫英语教学必须先树立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从行业和企业需求出发,立足于涉外高尔夫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具体任务场景的模拟英语会话训练来完成的。其目的是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模拟高尔夫涉外活动中,提高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四、高尔夫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要实现高尔夫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创新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改革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确立高尔夫英语教学的目标,在总体构建上特别重视语言的灵活运用。高尔夫英语的课程体系还在逐步完善的阶段,目前有关高尔夫英语的教材较少。进行高尔夫英语教学的教师们需要将已有的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开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应当由机械模仿型转向任务活动型,使其更富于实践性和启发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不能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而是应该关注学生作为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在教学资源上,更多的注重的是教学资源的创建与选择。高尔夫英语教学更是要如此。通过对高尔夫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高尔夫服务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的口语交际与表达,并通过增加高尔夫服务相关知识和扩大高尔夫英语词汇,来加强英语技能的培养,并能用于表达和交流。

(二)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在学习高尔夫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反思教学,进行教学实验,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途径。教学中要自觉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较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组织形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口语能力的培养来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在学习挥杆的课文后,就要求学生之间开展用口语教学的活动,上杆、下杆、送髋、转体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记忆单词,掌握口语的用法。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职业教育下要求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小组合作为主。通过创建高尔夫服务的模拟工作情景,来真实展现高尔夫服务各环节是高尔夫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使其在具体的涉外高尔夫活动中进行无障碍沟通。

(三)创新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虽然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知识、能力的主要阵地。但是,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也是挖掘和培养人力资源的无限差异,以及每个人潜能与相对优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更是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最有效的途径,又能锻炼学生课堂知识运用能力。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且时间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所有学生都按照统一标准达到同一发展水平。这就需要延伸到课外,通过多种多样、富有成效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给予补偿,使学生在其本身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范围内充分发展。因此,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组织英语角,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课外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场所和条件,促进学生知识向技能转化,强化学生听说能力。此外,还可以举行“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朗读大赛”、“涉外高尔夫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基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四)创新英语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开展英语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在学生目前的学习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使用现代化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标准、地道,而且是真实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电影、电视、幻灯片等视觉媒体可以为学生准确理解语言要表达的意思,营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增强视听效果,形象、直观地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程序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在进行打球练习场景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具备在出发台及发球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挥杆技巧的描述、风向的描述这些基本高尔夫技巧的知识,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该场景,可以通过视频、动作示范等手段使学生更顺利的学会这些口语表达。通过多媒体、语音教室等多媒体手段的搭配使用和按需使用来实现教学效果的人性化和立体化。

(五)创新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手段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确立新的学生质量评价策略,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同时,还应该做到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应当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期中、期末考试考查与平时课内外学习行为和能力的评价相结合,听力、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更加系统,评价标准更加科学。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既关注“过程性评价”,又重视“终结性评价”。通过评价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过程性评价包括了学习状况、教学互动、课堂讨论、能力评估等方面。终结性评价不再拘泥于试卷考试,可以是口头表达、情景会话设计、模拟涉外高尔夫服务场景等多种形式。考试的内容也是随机从试题库中选择场景进行。合理化的评价方式是促使教学方式改变的关键因素。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促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很大压力,一方面市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高素质从业人员数量又严重不足,形成巨大的人才缺口。为此,国家在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为优先确定的四个专业领域之一。这对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合理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强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专业英语作为维修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基本技能,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满足新技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职教工作的经验,结合我校汽车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从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必要性、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汽车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日益国际化,大量的进口汽车以及国外的先进维修设备和维修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大,而且经常会遇到用英文显示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不懂专业英语就不能掌握和操作这些设备。许多维修企业进口设备使用率极低,原因就在于缺乏既懂英语又懂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对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有必要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而且要给予足够重视,不能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来说,英语水平低下,无疑会限制自己对国外

汽车新技术的掌握,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往往是文化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才进入职业学校,而汽车专业中又以男生居多,英语往往成了他们的弱中之弱。此外,多数学生对汽修行业的认识仅限于传统思维,对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应必备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了解不多,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学技术的,而不是来学文化课的,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学生主观认识上的这种偏差,必然导致学习动力的减弱。

由于汽车专业英语没有统一的纲领性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材有的是将本科教材略加修改,删繁就简,有的甚至就是本科教材,教材内容大多选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这带来教学中两大弊端:一是语法偏难、词汇量偏大,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差的职校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二是很多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实际需要,更不能达到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来与国外新技术接轨的目的。

目前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容易把重点放在词语讲解等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上;另外专业英语课大多由基础英语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往往没有什么专业背景,难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不能体现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

可行有效的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突出对职业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特点国家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在《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其相关文件《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均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英文能力的要求分别是: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能够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外文技术资料。目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安排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专业英语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时间安排上一前一后,教学内容上自成一体。个人认为这种安排不很合理,一是不利于学生认清学习英语的目的,二是不利于强化专业特点。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学好专业英语,学习专业英语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能够运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因此,可考虑减少基础英语教学课时,淡化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界限,以突出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上,注重对句子、段落及全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得以提高。

注重专业英语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校在排课时,应把专业英语课安排在专业课之后,至少与专业课同步,专业英语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也要注重交流,只有在充分理解专业英语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去掌握专业英语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尝试对专业英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英语知识的积累。

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鉴于目前汽车专业英语教材难度、所需授课时间与学校课时紧以及教材内容陈旧与汽车新技术更新快等多种矛盾,职业学校可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增加职校学生毕业后将会接触到的内容,如维修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操作说明、维修手册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职业学校对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体现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相关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也需要全社会、全行业,特别是劳动部门的支持。可以考虑在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如技师、高级技师)鉴定中及在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加入需用汽车专业英语解答的考试项目,使具有行业指导作用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接轨,以使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邓贵达,徐达.汽车专业英语(第1版)[M].北京:中国交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