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46-02

The Us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Birth Defects/JIAO Ya-hu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9):146-14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nd measure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birth defects,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application.Method: Professional training was conducted on the pediatrician and the obstetrician gynecologist in Monitoring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program related to birth defects issued by China.Screen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criteria of the“Main Diagnosis Handbook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Result: 28947 cases of perinatal bab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surveyed.There were a total of 573 cases with birth defects,the incidence was 19.8 ‰ in all the perinatal babies.After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perinatal defect rate was decreased to 16.4‰,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Behavior intervention; Birth defects

First-author’s address: Dongguan City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Dongguan 523000,China

出生缺陷也被称之为先天异常,其发生原因复杂,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家庭和社会均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较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WHO中规定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措施分为怀孕前预防、怀孕后诊断和出生后诊治三个阶段[1]。许多文献研究中均有关于出生缺陷的相关预防措施报道,本文就2009-2013年对28947例围产儿的调查研究情况做前瞻性分析,探究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意义,以为其统计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具体调查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09-2013年期间广东东莞地区医院的围产儿28 947例,其家长均自愿接受调查和研究。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颁发的相关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监测医院的儿科和妇产科的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并以《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手册》(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中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筛查,同意填写围产儿的缺陷报告,多发缺陷的围产儿按照最明显缺陷进行记录[2]。

1.2.2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 加强对育龄期人口的健康教育,采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帮助育龄期夫妇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保证其日常生活的健康进行。可以采用宣传画、电影、板报等形式进行,尽量以直观、通俗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育龄期夫妇理解。加强对育龄期男女的知识教育,帮助其了解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并鼓励其远离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并认识到空气污染、人畜同室和化学物质等均会对出生质量产生影响。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主要按照以下几点进行:(1)孕前健康教育:加强优生优育的门诊宣教,帮助育龄夫妇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使其了解职业情况对妊娠造成的危害,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采用发放读物等方式帮助育龄期的夫妇了解出生缺陷指的是什么;常见的出生缺陷主要有哪些表现;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以及发生出生缺陷后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等[3]。同时,对育龄夫妇进行孕前的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和干预应尽量采用实例教育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周围发生的事物举例说明,如,进行缺陷与聪明的对比,痛苦与快乐进行对比,帮助目标育龄夫妇能够感同身受的了解出生缺陷带来的无奈和痛苦。与此同时,应将国家为提高人口素质而出台的相应政策,并帮助其了解相应服务、信息和知识。对于年龄>35岁的孕妇应告知其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染色体检查。指导计划怀孕的育龄期妇女补充叶酸,最佳补充时间段为孕前3个月,直至妊娠后12周。(2)调整疾病治疗药物:鼓励育龄期夫妇计划妊娠,对于孕前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积极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积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出生缺陷的风险。对于既往有过神经管畸形患儿史的孕妇,或具有抗惊厥药物使用史、糖尿病史的孕妇应每天服用5毫克叶酸,并加强食用叶酸丰富的食物。(3)强化咨询服务:建立完善咨询体系,加强对育龄夫妇的教育和指导,告知经常接触动物的孕妇定期产检,并定期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具有家族病史、和遗传史的育龄夫妇进行全面化生育指导和实验室检查。(4)加强二级、三级防御: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对于怀疑胎儿畸形的对象应加强重点、反复筛查,以便于尽早发现和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28947例围产儿进行调查,共有573例有出生缺陷,发生率占所有围产儿的19.8‰(573例),经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本地区的围产儿缺陷率降低至16.4‰(473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范文2

1.PMHP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

PMHP项目的核心工作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聚焦于低年级儿童和尚未根深蒂固的问题,因为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青少年期、成年期心理发展的基础,许多个体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低年级的儿童入手,通过有效的、系统的筛查程序,尽早确定儿童有无问题,并开展积极的、适当的干预,以避免儿童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重化和固化,及早加以解决,在严重问题出现之前做好预防干预工作。[4]PMHP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检测与筛查、干预辅导和效果评估三个部分。第一步程序是检测与筛查。这个工作由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在开展PMHP项目的学校,心理学专家采用儿童情况调查表(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m,简称BIF)、课堂适应量表(the Classroom AdjustmentRating Scale,简称CARS)、健康资本调查(the Health Resources Inventory,简称HRI)等心理学量表或问卷,并结合观察、记录等手段对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进行检测与筛查,把那些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或问题倾向的儿童筛选出来,当然,心理学量表或问卷需要家长和教师配合完成。第二步程序是开展干预辅导。这个工作由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共同完成。其中,非专业的儿童助理负责直接干预儿童,一般情况下,一名儿童助理负责10~15名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学习困难、课堂行为问题等进行每周1~2次的干预活动。干预形式包括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干预活动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做手工、绘画、远足等。第三步程序是效果评估。效果评估工作主要由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评估的手段主要是相关量表的测量、儿童助理的评估、教师对儿童进步的评价和家长的反映四个方面。[5]

2.PMHP儿童助理招募与培训

PMHP项目由于推广得非常迅速,仅靠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很难完成这么多学校和儿童的心理干预预防工作,因此,PMHP项目招募并培训了大量的、非专业的儿童助理参与到项目中来。所以,PMHP项目的工作成员主要包括:专业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且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具体的分工是: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主要开展项目的策划、组织、领导等工作,比如,介绍与宣传PMHP项目的理念、对儿童进行心理测试与筛查、制定PMHP工作计划、对非专业人士的招募、训练和督导等。非专业的儿童助理主要负责干预措施的具体实施。[6]关于儿童助理的招募、选择与培训是PMHP项目的重要工作。首先,儿童助理招募的对象与条件。不同的地区招募儿童助理的对象也不完全一样,有大学生、有社区志愿者、甚至以有孩子的妈妈为招募对象。一般而言,PMHP招募选择儿童助理时,不是依据是否有高学历、是否有专业背景,而是依据个人素质、经验是不是适合开展儿童心理行为的干预工作。其假设是儿童助理干预儿童的效果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素质,而不一定是正规的学历教育或先进的专业训练。在对儿童助理培训时,完全地强调和儿童建立温暖、包容性关系的重要性,这种假设对所有儿童都适用,无论其是否存在问题。[7]其次,儿童助理的培训与督导。儿童助理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先前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因此,被招募为PMHP项目的工作人员之后,在正式开展工作前,都需要接受PMHP的培训。培训次数为10次左右,每次约1.5小时。培训的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关系建立、提问技巧、学校适应问题干预技巧与限制、矛盾情绪处理等,培训的形式主要有观看儿童干预的录像、演讲与讨论、模拟干预等。不仅在开展工作前儿童助理需要接受培训,在正式开展儿童干预的过程中,儿童助理也需要定期接受督导,督导也是通过观看录像、讨论等形式开展。

3.PMHP重视干预教师与家长

PMHP不仅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干预,还要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干预,这个工作主要由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一是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干预。主要通过与校长、教师、校医等学校员工进行会谈。PMHP专业人员向学校员工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PMHP项目,让他们了解PMHP的理念、操作流程及相关技巧。同时,PMHP专业人员也会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PMHP专业人员会深入课堂听课,观察了解儿童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与课堂管理技巧。也会与教师讨论课堂中儿童的行为表现、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及其应对方法,并给教师提出一些课堂教学与管理策略的建议和在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通过这些措施,给儿童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学校教学氛围与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针对家长的干预。这主要由PMHP专业人员与家长会谈而进行,会谈既有与单个儿童的家长,也有家长团体会谈,即把所有需要干预的儿童家长组成辅导团体,进行会谈。会谈的主题有儿童规则意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与树立权威等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情感、行为发展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让家长有意识地改善家庭情感环境和教育方式等,以协助PMHP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对儿童的干预效果。三是开展PMHP专业人员、教师和家长共同会商。教师介绍儿童在学校的各种心理与行为表现,家长介绍儿童在家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让家长、教师和PMHP专业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儿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共同商讨干预措施,这些措施效果良好。

二、PMHP项目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PMHP项目在美国及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那么,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从PMHP项目得到哪些启示呢?

1.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早期检测与预防

近20年以来,教育部、团中央等教育行政机关、党群组织先后出台了多部文件和系列活动措施,以加强和推进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所有大学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无论是经费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际工作的开展,甚至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总结,都非常重视。相对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没有能像大学一样得到重视与落实。事实上,无论是PMHP的专家,还是我国的学者,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应重视早期的检测与预防。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后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个性的特点和健康质量;二是高年级学生,甚至是个体成年后,所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一些迹象,或者与早期的发展密切相关;三是重视早期检测与预防,可以避免个体早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固化,早期干预也容易取得成效。2012年底,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尤其是各基层中小学校,应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对低年级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检测、筛选并有效开展预防干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低年级开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2.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推进中小学开展工作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开展与落实,原因很多,缺乏专业的师资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很多学校的领导都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因为没有专业的师资,相关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但是,由于学校的编制等原因,要想按《指导纲要》的要求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事实上,PMHP项目在美国开展的时候,也没有要求各个学校都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PMHP项目的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等工作人员并不是固定属于哪个学校,而是由PMHP项目总部招募、培训并开展工作的。因此,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借鉴PMHP项目的部分做法,并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推进中小学工作开展。具体来说,这种整合是比较现实的:由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牵头并联合各高校、协会等,整合存在于各高校、心理卫生协会等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心理学专家团队。从各中小学校挑选一批热心于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思品教师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师资队伍。从高校中挑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培训,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心理学专家团队负责整个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对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进行培训,以及每个心理学专家都要分工负责对某一区域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学专家指导之下,负责各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在心理学专家指导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带领之下,到各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展心理测试、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这样,对于某一个中小学校而言,可以由一名心理学专家、2~3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5~1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组成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深入。

3.有效调动学校资源引导教师和家长,干预微生态系统因素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范文3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遵医行为;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29-01

糖尿病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增长,而临床上有不少的确诊患者,不了解疾病的治疗措施及其预后,以至于导致患者的不遵医行为,从而致使患者患病后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受到影响[1]。为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现状,找到影响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因素,并对其进行社区强化式护理干预,最终可以使患者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而达到科学治疗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讨论通过良好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遵医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嘉祥萌山社区抽取2个居委,再以随机化的原则在居委内抽取有首诊血糖记录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临床诊断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查均符合《内科学》(第五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36~67岁,平均49.2岁;病程2~6年,平均2.9年。病情平稳,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均无糖尿病并发症。全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健康状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P>0.05)。

1.2健康教育方法: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前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内容由一般情况、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目前采取的行为及目前测得的血糖值等项目组成。对干预组以居委会为单位实施一年的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第2次调查。

干预措施:试验组40例患者采用强化式健康教育,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式健康教育。试验组对患者进行强化式健康教育,如门诊咨询,可对患者进行个别教育,随时回答患者提问。详细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与疾病有关的诱因。介绍糖尿病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鼓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沟通,诉说心理问题,提高战胜自我的能力。护士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宣教讲座。每月1次由专业护理人员及有一定资质的临床医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2]:包括普及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宣教,针对不同患者,如有神经、肾、眼底等病变患者,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课后由授课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与个别咨询。对照组采取传统式健康教育,即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包括随即口头宣教和分发糖尿病知识手册教育处方及糖尿病相关的内容发给患者自行翻阅。

1.3统计学分析:各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P

2结果

2.1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血糖正常14例,血糖增高者26例,实验组血糖正常者23例,血糖增高者17例,两组血糖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前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3讨论

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正目益受到重视,各地纷纷成立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本文采取新型的强化式健教方式,韩则政等[3]曾报道,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式教育较传统式教育更能增强其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提高自控水平,改善血脂和血糖代谢水平。由于强化式教育更注重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加上每月1次的健康教育,不断进行强化,而且留有咨询电话,患者有问题及时解决及个别指导。而传统式健康教育只在患者住院时进行宣教,出院后未能强化,强化式教育注重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健康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干预,意在提供给人们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4]。

在本研究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大都很希望了解糖尿病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于开展的社区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知识咨询等,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经过一年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在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认识上,除对他们每年测量血糖值一项外,干预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干预组自身在干预前、后也有明显差异。干预后,在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上,干预组与对照组对高糖高盐饮食、肥胖、饮酒3项有显著性差异。这提示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各项措施的实施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是有明显效果的[5]。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护理干预后两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强化式健康教育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尊医行为,促进健康教育的贯彻实施,值得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张静,张建华. 初诊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状况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6,21(8):553

[2]Ede|man SV,Morello CM.Strategies for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J].South Med J,2005,98:363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范文4

关键词:品管圈;健康教育;输液港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于皮下可供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1]。输液港能否长期留置和使用除了需要医护人员正确维护和使用,还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故对首次植入输液港的患者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同时不断提高其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就十分必要。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2]。有文献报道,品管圈活动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4]。为提高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我科于2013年11月~2014年4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5月于我科首次行输液港植入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2013年11~12月)的输液港植入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2014年4~5月)的输液港植入患者设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健康知识水平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术后行口头教育和发放普通健康教育单一份的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后的健康教育方法。

1.3品管圈活动方法

1.3.1培训 通过专家授课、病区讨论和自主学习等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和考核,使圈员熟悉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步骤,会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护理质量改进。

1.3.2组圈 该圈有10名护理人员组成,选出圈长1人,取名"彩虹圈",寓意"风雨过后见彩虹"。

1.3.3选定主题和拟定活动计划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和主题评价法最终选定"提高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本次活动主题。圈长负责拟定和绘制活动计划书,详细拟定了各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活动日程与相应的工作安排,并对活动进度及时监控与反馈。

1.3.4现况调查和目标设定 全体圈员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当日进行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出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7.71%。通过绘制柏拉图并根据80/20法则明确改善重点,并根据公式计算设定目标,计算得出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应提高至93.61%。

1.3.5要因分析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展开讨论,并绘制特性要因图(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得出影响我科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主要原因为:①护士的健康教育方法不当、沟通缺乏技巧;②健康教育资料单一、内容死板;③护理监管不够;②部分患者理解记忆差。

1.3.6对策拟定与实施

1.3.6.1护理人员培训 通过专题讲座、读书报告、早会提问和情景演练等多种方式对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进行培训和考核、对输液港护理专科知识的再培训和再考核。新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为考核培训重点对象。

1.3.6.2完善健康教育资料 将原有健康教育单内容进行整合、制作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表格式教育单;新建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的走廊展板和健康教育手册。

1.3.6.3实施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灵活运用各种健康教育方式 有研究显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保证健康教育按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5]。我科按健康教育路径分阶段即输液港植入前、植入当日、植入后第1d和出院前各有侧重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既往术后单纯口头教育的方式,在结合改善后的健康教育资料进行口头教育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理解记忆能力等情况适当演示一些动作、姿势等以助患者理解,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强调重点,另外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控制和把握。

1.3.6.4加强护理监管 护士长定期和随机检查护士输液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和效果,将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1.4评价方法 根据自行设计的《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问卷》,按照"知道1分、不知道0分"进行评分,最后算出被调查患者的知晓率。

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的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健康教育知识总知晓率=被调查者共知晓健康教育知识题数/(被调查总人数×每人回答问题数)[6]。

2结果

2.1有形结果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见表1。

2.2无形结果 圈员对本次彩虹圈活动的评价圈员在团队精神、工作热情、专业知识、品管圈手法运用、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

3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20世纪60年代创导,早期用于企业管理,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陆地区有医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用于护理质量改进,均受到显著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此次开展的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输液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输液港的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明显地提升。此外,品管圈活动不仅增强了全体圈员的团队精神、工作热情,巩固和提高了专业知识,在学习和运用品管圈手法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望,张艳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护理及并发症[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05-307.

[2]张辛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3]张红,贺娟秀,耿春密,等.品管圈在移植病房患者入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4):146-148.

[4]卢保恋,陈伯香,吴祥和.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黎族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9):147-149.

[5]袁静华,李勤,陆建芳.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效果评价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85-86.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9月在本院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5例,其中男60例,女55例,年龄7.0个月至8.5岁,平均(3.89±2.17)岁。将115例入选本研究的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感染病例为57例,对照组感染病例为58例,两组病例在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施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1.2.2试验组试验组则施以综合护理加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1)综合护理。加强皮肤与口咽部护理,尽可能帮助患儿获得舒适感。根据发热程度的不同,实施适宜的科学降温措施。密切观测和及时干预高热抽搐现象,为患儿安全康复提供保障。重视合理、安全用药护理,保证有效营养支持。(2)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其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进行评估,了解每一个患儿家庭对健康教育的学习愿望及对何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更为敏感,针对性施以不同内容、不同重点、不同应对技巧等知识的指导。对于常反复出现感染的患儿,应教育家长督促或协助患儿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体育锻炼、增加户外运动等方式强健体质,同时注意采取对天气快速变化等诱发因素的应对措施,为孩子提供厚薄适宜的衣物,此外还需关注对患儿贫血及营养不良等基础慢性疾病的及时干预等。指导患儿家庭采取科学的起居生活方式与正确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强患儿自身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对抗的能力。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症状(咳嗽、咳痰)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住院耗时,均以天计量单位,将以上3项结果作为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1.3.2健康教育效果采用健康教育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比例。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症状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住院耗时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比例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症状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住院耗时比较见表1。试验组急性感染患儿症状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住院耗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比例比较见表2。试验组急性感染患儿健康知识掌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7,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范文6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糖尿病;认知状况;遵医行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3-02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引起各种不良并发症,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是保证与核心[1]。WHO报道,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病人1.75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增加了4-5倍,估计现有的糖尿病病人约3千万,居世界第二,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问题。糖尿病必须由患者自己长期实施治疗措施,这就要求患者具备良好的糖尿病认知和遵医行为。我院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其中男66例,女64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4.18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人按照常规治疗,给予一般性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的饮食、运动等进行干预。每月开展专题讲座1次,上门家访,组织看录像,开展针对糖尿病的社区教育,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分,评分分3级。回答不正确0分,部分正确0.5分,正确1分,满分4分。知识总评分≥3分为理想,≥2分为良好,≥1分为一般,0分为差。根据血糖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否遵医,干预措施是否有效。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标准:≤6.1mmol/L为良好,6.1-7.8mmol/L为一般,>7.8mmol/L为不好。通过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认知测试评分和血糖控制状况,评价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和遵医行为的影响。

1.3 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1.3.1 疾病知识缺乏者 我们从糖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血糖的控制标准、发生发展过程、并发症的危害详细向他们讲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通过饮食治疗来控制血糖,而且要保证机体的正常需求,进行日常生活[2]。掌握热量计算方法,要求进餐定时、定量,饮食总热量的估计应按年龄、性别、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后计算。宜食新鲜蔬菜、豆类及低脂肪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忌食含糖多的糕点、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腻及煎炸食品。控制好饮食可以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使胰岛组织得到恢复[3]。

1.3.3 运动指导 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相结合,可有效的降低血糖控制症状[4]。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病情,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糖尿病患者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坚持“一、三、五、七运动法”,但在血糖控制不稳定,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1.3.4 自我监测 每周至少做1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2-3月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自我血糖监测可帮助改善血糖控制,保证降糖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

1.3.5 心理支持 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所以患者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情绪。社区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有计划的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要取得与病人情感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他们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康复。只要合理控制饮食,配合运动及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完全可以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录入Excal数据库,采用spss18.0进行统分析,组间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认知情况比较 见表1。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认知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2。干预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血糖控制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给患者带来了生理与心理的巨大痛苦。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现代糖尿病管理方案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6]。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增进对疾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干预组患者控制血糖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开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有调查表明,社区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渴求是迫切的[7]。我国部分地区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无法很好的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可在社区进行,社区护士应该担负起健康教育的重任,整合资源,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健康教育。家庭是患者感觉最舒服的地方,患者希望得到亲人的关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家庭进行健康教育。

重视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应评估每例患者的自身特点,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采用示范或演示的方式,辅以适当的非语言沟通,使患者易于理解,增强效果。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使患者的糖尿病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显著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主动参与治疗活动。另外,健康教育是个长期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收到明显效果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袁永梅.初探糖尿病的社区健康教育[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31):4503.

[2] 李雪琴.糖尿病营养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3,2(38):99-100.

[3] 刘铁玲,刘铁彬.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1):1508-1509.

[4] 谭成清,吴波.社区综合干预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8):61.

[5] 严卫红,蒋艳琼,徐慧花.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