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的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的方向

统计学的方向范文1

工程造价控制是在确保项目功能以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目前大多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主要还是集中在项目的施工阶段。但是,对于建设工程来说,项目设计才是项目实施的宏观概念所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与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项目 统计学 设计阶段 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5%~35%。很显然,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设计阶段。

按照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原理,价值工程的所在,是在于以项目的功能性分析为核心,提高项目的价值为目的,作为一门技术理论学科,价值工程学原本是用于工业领域,以促进老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为核心内容,但是笔者认为,通过价值工程学的思想,以及统计学方法相结合,能够在于项目的造价控制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一、基本概念

建筑项目中间任何的功能最终都是针对人类主体的一定需求,最终都是为了人类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而最终将体现为相应的使用价值。因此,所谓的“功能”实际上就是使用价值的产出量。

作为项目设计而言,绚丽的外表以及华而不实的使用空间,并不是设计的初衷所在,建筑必须要体现其功能性,在完成功能性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建筑形态、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及立体感的规划表现形式,才是建筑设计平衡的要点所在,也就是在价值工程学中所说的价值。通过高额的施工成本而满足最低功能的建筑项目,完全不符合现实的建筑理念,价值工程把“价值”定义为:“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通过对于建筑功能的分析比较,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获得对于价值的输出,从而定义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方案。

统计学的原理,在于通过对与事物的客观分析以及规划,从而获取事物的客观规律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监督修正,以获取预想当中的控制效果。通过对与统计学方法的运用,能够良好的达到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的目的。

二、实施步骤及方法实践

1、运用综合评价法来分析项目对象。

选择的具体原则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要注意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研究对与项目而言最重要的部分以及次重要的部分,并设计其权重,同时根据各个指标对与总体影响的程度,需要对不同指标进行区分,设计关键性指标。

2、通过横向比较法收集有关信息。

收集的信息资料,包括该项目周边的环境数据,同类型项目的资料,以及各种同类型项目所采用的材料体系和制作工艺,包括同类型项目在后期完成之后所获取效益及评价,最后进行系统的整理,去粗取精,寻找设计分析的依据。

3、通过平衡分析法对与项目进行功能性分析。

这里的功能分析,与之前提到的项目评价指标自由所不同,这里的功能分析是对项目本身的实用性设计而言,对项目的规划、结构或是对项目的一个细目,系统地分析它们的功能,计算它们的价值,以便进一步确定价值设计得的方向、重点和目标。之所以需要使用平衡分析法,是因为功能方面相互之间的制约以及具体的成本因素,所以主要注意以下几的步骤

(1).根据综合评价法得来的项目价值分析,明确对与项目的要求;(2).明确分析对象应具备的功能;(3).进行功能分类,并进一步把功能明确化和具体化;(4).确定功能系统,绘制功能系统图,把功能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5).进行功能评价,以便确定设计的重点、顺序和目标(或者说成本控制的期待值)等。

4、通过纵向分析法确定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在相同功能前提下的实施方案,包括新技术的使用、新材料的实践等。

5、提出设计设想,拟订初步设计方案。

6、通过动态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持续跟踪

项目设计完成之后,并不是说设计的造价控制完成,需要有一个持续跟踪得过程,这其间,我们必须要制定评价方案和分析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获取的信息值,对于项目规划设计进行。常用的评价统计学方法有:优缺点列举法、打分评价法、成本分析法、综合选择法等。

7、在项目付诸实施工程中,使用统计汇总法来收集相应的数据,评价设计活动的优缺点,并作为日后的分析依据及指标修正。

三、初步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此外,在对于设计方案有了明确的思路之后,在实际设计阶段,仍然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进行对于造价成本的控制。

1 、推行限额设计

此阶段的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同时各专业设计部门,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追加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从初步设计概算做起。投资估算一经批准,即为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因此,在这个阶段自上而下的参与者都需要有经济意识,合理规划技术需求与工程费用,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设计。

2、认真编制设计概算

初步设计概算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建设工程预期造价所进行的优化、计算、核定。经批准的设计总概算,是确定建设项目总造价、施工图预算以及考核设计经济合理性的依据。因此,要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高投资效益,设计概算的工作至关重要。

3、设计变更被严格控制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设计变更而使竣工结算超出预算的情况极为常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在施工图纸盖章前,应进行详细论证、反复会审,反复推敲可能会出现修改的关键环节,严格审定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带来的造价变化。同时,建设单位在设计过程及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变建设项目的标准和规模。对于必要的变更,要履行一定的程序,不能先施工、后变更,对于不合理的变更要严格控制。

4、认真编制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预算对设计来说是控制投资的依据,是进一步优化设计、确定最终设计方案的依据。对项目而言是修正建设投资的依据,是确定招标标底的参考依据,也是拨付和结算工程价款参考依据。

四、结语

在建设工程实践中,造价控制的重点通常在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而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控制属于被动控制。另外,施工图纸一旦正式出图,建筑物的结构类型、选材标准就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整个工程的投资总额随之也会确定下来。因此,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把造价控制的重点放在设计阶段。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彭尚银,王继才.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4]周述发,李清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朱胜跃,论设计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0,建筑,2002.8

统计学的方向范文2

根据质量管理中关于“过程”与“服务”的概念,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服务是“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1]。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而言,对进行《应用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学员而言,学员是顾客,教员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员为学员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学服务的提供过程。教员的教学过程是《应用统计学》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而学员对《应用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基于质量管理的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内外的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方法。如肖化柱等[2]对大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从应试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向素质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转化的教学管理的观点。刘华涛[3]对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价值和思路进行了阐述。郑小伟[4]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论述。周彩云[5]对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陈晔等[6]对现代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郑家斌[7]指出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从现有的研究情况看,在高校教学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进行教学的管理和教学的实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中,引入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教学的质量控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为了切实提高《应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观,是提高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质量,确保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前提和基础。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员将自身作为服务的提供方,将学员作为服务的顾客,将教学过程作为服务的提供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为基础,完成《应用统计学》的教学。

1 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应用统计学》教学实施

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对应到《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管理,即是按照如下的原则进行教学的管理与实施: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应用统计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员掌握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教学即是以学员为关注焦点进行教学的实施,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关注学员对相关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理解,关注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学员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的安排和实施。

1.2 领导作用

对一所大学而言,教学工作是大学的首要和基础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大学科研的水平。因此,大学的各级领导,尤其是各级主官要将教学作为大学的首要工作来抓,时刻注重对教学管理与过程的控制,确保教学的核心地位。

1.3 全员参与

要高质量的完成《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仅依靠从事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员时非常困难的。教学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涉及到一线教学工作人员、教学保障人员(包括教员的班车保障、教学设备的保障、教学场所卫生保障等)、教学管理人员(各级教务部门)、教学实验人员等。只有各部门各从事教学相关工作的人员协调工作、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确保学员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训练工作,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

1.4 过程方法

对《应用统计学》课程而言,仅靠考试前的短期复习是难以掌握课程的精髓的,是难以准确地将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对应的工程实践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以及教学管理人员要注重对《应用统计学》教学的过程控制,适当的通过课堂测验、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过程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问题的积累,避免由于问题比较多而导致学员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确保教学的质量。

1.5 管理的系统方法

教学工作的管理由于涉及到教员、学员、教学督导专家、教学保障人员等,涉及到多方面人员的协调。而《应用统计学》仅是大学课程教学上百门课程中一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还涉及到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协调,如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统计》等在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上的协调。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管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确保教学的实施。如在教学内容上,不同课程要做到在知识点上相对独立、侧重点明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督导专家的督导目的与学员的学习目的一致,侧重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侧重于教学的形式;在教学保障上,教学保障人员要确保教学场所的干净整洁、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教员和学员能够专心进行教学和学习工作;另外,还需要系统规划学员的学习时间,确保学员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以及案例分析,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程的预习、复习等。

1.6 持续改进

《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应落实于统计方法的工程和管理上的应用,而随着教学的实施,随着学员对象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形势以及管理问题的变化,《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案例的分析应不断的变化,才能确保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确保学员能正确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改进即要求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教学对象的需求,工程与管理中统计分析需求的变化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使《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的教学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和管理的发展,适应学员的教学需求。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统计学大纲的编写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使得学员毕业后正好可以运用相关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转贴于

2.7 基于事实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而言,高质量的统计学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实施之前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的精心策划和认真准备的基础之上的。《应用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使用学科,在教学之前分析不同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学习特点,分析统计学教学需求,收集适当的教学案例,完成统计学教学日历和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员的课堂反应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和案例分析情况,掌握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进行下一步课堂教学的决策以及适当的课后答疑和适当的教学补充资料的学习,是高质量地完成《应用统计学》课堂教学的必备和基础工作。

2.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和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学员对课程的反馈和教学要求。可以说学员的教学需求和经济与管理的统计分析需求是《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尤其是学员对教员知识传授方式、案例分析方式的需求,是学员快速、准确理解、掌握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艺术的智慧来源。

统计学的方向范文3

一、转变辅导员观念

观念对于行为发挥着指导性作用,所以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机制的构建与完善过程中,需要以转变辅导员传统观念作为基础。在此方面,首先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具备沟通为本的沟通理念。这要求高校辅导员认识到自身工作性质与高校教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差异,并认识到在工作过程中始终贯彻沟通的重要性。事实上,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威信以推动自身工作的良好开展。所以,辅导员需要重视与学生开展沟通工作,在树立沟通为本的沟通理念基础上,从提高沟通有效性角度来促进沟通机制的完善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其次,辅导员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遵循民主与平等原则。在民主原则的体现方面,高校辅导员需要支持学生对自身思想以及需求进行表达,并对学生的思想与需求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满足。同时,辅导员需要在沟通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通过突出以人为本的沟通理念来体现出对学生人格、思想、需求以及情感的尊重,从而在此基础上对师生之间的隔阂进行消除,并促使学生能够面对辅导员敞开心扉,开展畅所欲言的交流。在平等原则的体现方面,高校辅导员需要改变传统工作观念中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并重视实现与学生人格、权利以及尊严的平等来与学生开展交流,这是引导学生参与沟通并提高学生沟通热情的重要基础。另外,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平均的分配,并对学生体现出平等的关爱。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的差异,并避免使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以及与学生开展沟通与交流,只有做到这一点,高校辅导员才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并让学生愿意与辅导员开展沟通与交流。

二、信息反馈制度的完善

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开展沟通的过程中,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构建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能够推动沟通中的反馈信息被辅导员准确且及时地掌握,并使辅导员在沟通计划的制订、沟通内容的调整中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从而推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信息反馈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要求辅导员能够实现前置反馈、中程反馈以及后继反馈的良好结合。其中前置反馈指的是在学生并没有表现出不良行为和思想时,辅导员需要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利用典型示范以及思政教育来预防大学生产生不良心理,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与行为倾向做出正确引导;中程反馈指的是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开展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对双方之间沟通的看法以及意见等进行表达与反馈,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双方之间的沟通方法以及沟通内容做出优化;后继反馈指的是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结束某一阶段的沟通与交流后,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对学生思想方面产生的变化进行观察与评价,从而确定在下一阶段的沟通中需要保持的内容以及改进的内容。虽然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中,前置反馈与中程反馈往往被辅导员所重视和强调,但是由于后继反馈需要在结束沟通之后开展,并且不会再对上一阶段的沟通效果产生影响,所以这种反馈制度往往被高校辅导员所忽略,这是高校辅导员在对信息反馈机制做出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沟通效果评价机制的完善

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机制的构建中,重视沟通效果评价机制的完善是对沟通成效做出检验的重要手段。在此方面,教育部门以及高校有必要组织专家对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所开展的沟通做出定期的检查,同时有必要通过座谈或者书面等多元化的形式来对意见进行反馈以促进辅导员沟通能力的提升。另外,高校可以以大学生为主体,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对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进行评价,同时有必要以辅导员为主体,利用座谈形式,通过总结与交流来掌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情况并促进辅导员沟通能力的提升。另外,高校有必要实现辅导员考核与沟通效果评价机制的结合,通过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成效作为辅导员工作考核中的重要指标来提高辅导员对完善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效果的重视,确保辅导员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工作进行认真的贯彻。在具体工作中,沟通效果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积极性与频率;二是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中是否体现出了尊重与平等原则;三是经过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辅导员是否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做出了深入的了解,以及学生的思想倾向以及行为倾向是否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涛.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艺术[J].教育与职业,2010(23).

[2]陈志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J].黑河学刊,2010(06).

统计学的方向范文4

汽车转向系统教学是技校汽修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其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转向系统检?y与维修技能,才能够最大化满足于当前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需求。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技校汽修专业学生对汽车转身系统的拆分、检测、组装以及故障处理的技能。

1 结合汽车工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汽车工业在高新技术的促进下,汽车转向系统得到了高速地发展。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给学生介绍汽车转向系统的几种类型,即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这几种汽车转向系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类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取代了传统液压助力转向,同时基于环保意识背景下,当前汽车工业技术开始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研究,也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汽修专业学生对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需要结合汽车工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与学习内容,让技校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汽修技能。比如:当前汽车转向系统主要是以电子控制技术为核心,电动助力转向是未来汽车转向系统发展的主要方面。在针对汽修专业开展汽车转向系统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知识点引入课堂教学中。在进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置时,老师应该以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身的维修技能。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设置真实且具有典型性的汽车转向系统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实现“做中学,做中教”。通过这样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让汽修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汽车转向系统进行学习,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技校学生进行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 通过对比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新型汽车转向系统

这里所提及的对比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汽车转向系统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对其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解。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汽车转向系统印象,结合老师的讲解与实际操作,更好地构建起汽车转向系统知识。比如:针对机械液压助力系统与电子液压助力系统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从能量消耗以及转向力的控制进行了解。(如表1所示)

3 实现一体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一体化教学,主要是将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并通过所教学内容的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可以从其结构进行切入,让学生对转向系统的作用以及功能进行了解。然后结合转向系统的功能进行讲解,对于较为抽象与复杂的转向系统结构并不需要提前讲解。而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对汽车转向结构做了解。对于汽车转向教学,并不需要过于对教材的重视,可以适当地根据学情来进行拓展,通过对当前市场中主流的转向系统经典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对汽车转向系统中不同部件进行了解,并结合汽修专业的教学任务开展实训教学,增强学生转向系统维修操作的实践技能。

统计学的方向范文5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贵州省下辖自治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促进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在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全州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切实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是黔西南州仅有的一所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研究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可以为地方高等学校的本科生的培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决策提供参考,从而缓解地方经济发展缺乏大量的人才资源,而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

一、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状况

《黔西南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至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将从现今的19.7万人增加到26.7万人,人才需求涉及教育、经济管理、电力、煤炭、化工、旅游、医药等领域的近30个二级学科,60多个相关专业。据黔西南州人事人才网上公布的近三年岗位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公务员招考岗位为490个、事业单位编制招考岗位835个、企业招聘岗位2200余个、“特岗教师”计划招考岗位1700个;2014年公务员招考岗位为516个、事业单位编制招考岗位789个、企业招聘岗位2800余个、“特岗教师”计划招考岗位910个;2015年公务员招考岗位为476个、事业单位编制招考岗位762个、企业招聘岗位3000余个、“特岗教师”计划招考岗位1042个,其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有215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岗位48种。

二、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情况对比分析

以黔西南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为例,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3―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就业统计数据来源于院学生科,数据真实可靠)。就业意向的调查针对2013―2015届的数学专业本科生共257人,通过问卷星设置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电子问卷247份,有效率为96%。利用SPSS软件统计出近三届毕业生中有40%的学生的理想职业为教师,实际从事教师行业的平均比例为82.70%;有25.58%的学生意向考公务员或其他事业编制单位,实际考上公务员或其他事业编制岗位的平均比例为8%;有18%的学生希望进入企业从事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实际进入企业的平均比例5%为;有8.42%的学生意向自主创业,实际自主创业学生的平均比例为4.30%;有8%的学生意向考研继续深造,实际考上研究生学生的平均比例3%。从表1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近三届的平均就业率较高为96.19%,但就业岗位单一,集中在“特岗教师”上,当特岗教师需求逐步趋于饱和时,学生的就业将会面临极大困难,且从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就业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情况差距较大。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因素、学校层面因素、个人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可以为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提供参考作用,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

(一)调查统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2013―2015届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毕业生填写)、毕业生评价调查表(用人单位填写)共196份中影响就业的因素做SPSS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包含党政机关、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其他事业单位及企业等110余所单位。并面向在校大学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及老师、高校辅导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统计出的就业影响因素有70多种,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家庭背景、就业预期岗位、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性格特征、在校期间获奖情况、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然后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归类并参考知网收录文献中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出现的频次从高到低排序统计筛选归纳出8种:性别、家庭背景、就业政策学习、知识与技能、团结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训练、生源地、就业意向岗位。

(二)采用Logistic统计回归分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采用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以上8类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就业与否(考虑就业相关度)作为因变量,取值为 0或 l,已经就业(考虑就业相关度)的概率为P,未就业的概率为l-P,以上8类因素为模型的自变量:性别(X1)、家庭背景(X2)、就业政策学习(X3)、知识与技能(X4)、团结协作能力(X5)、社会实践训练(X6)、生源地(X7)、就业意向岗位(X8)。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a为常数项,b1,…,b8为回归系数。

利用SPSS软件进行逐步迭代来选择自变量(即模型需要首先把所有自变量输入模型),然后分别按照0.05移进概率和0.1的移进概率来判断自变量是否移进模型和移出模型,经过4次迭代, 如表2中数据所示,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把显著性值高于0.05的变量剔除,最终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为X3,X4,X5, X6, X8得到回归模型为: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显著性强的5种因素为:就业政策学习、知识与技能、团结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训练、就业意向岗位。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相关建议

通过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个人因素、高校的培养、用人单位的标准、国家的就业政策都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很大,大学生就业是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才能达到最优化。

(一)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首先,在就业前做好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整好就业观念,常关注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加强入职前所需的就业能力,锤炼自身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在面对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再次,毕业生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当期望值盲目过高的时候,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失去许多良好的机会。端正自身的就业的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

(二)高校培养层面

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相关就业政策宣传,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地方高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本省的农村家庭,受到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进入党政机关和国家机构工作才是正当职业,这样的观念导致很多学生宁愿待业,准备下次公务员考试也不愿进入企业单位或自主创业。现今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的经济转型的“创新潮”,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可以申请2至5万元的小额贷款,到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去开办创新创业项目,即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因此,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统计学的方向范文6

关键词:分类培养;信息技术;计算机语言;操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信息技术类人才特点

计算机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目的是合理设置不同分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不同分类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要求、专业能力。逐步改变目前课程偏多、内容偏旧、专业不专、能力不强、人才市场适应性差的局面。信息技术人才是我国大量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信息技术从业人员解决的核心问题空间、需要的知识体结构分别如图1 、图2所示。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近几年新增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电子政务技术、网络工程专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等大都归于“信息技术”方向,其人才的知识体结构可以借鉴“信息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由图1、图2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从业人员解决的问题空间倾向于应用,大量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是组织系统的行为、应用技术、软件开发。显然,这种知识结构与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不同的,它突出了“应用”。

2信息技术类人才的语用能力

当今计算机应用从系统行为分析、系统逻辑设计到系统实现都和计算机语言密切联系在一起。支持软件系统建模的UML语言,它可以描述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Java、C#)、支持Web应用的HTML语言、脚本语言(Script等)、网络数据表达语言XML、动态网页语言(JSP、)是当今实现应用系统的主要语言。如果把这些语言和图1和图2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把信息技术方向人才的核心问题空间与解决问题主要选择的语言联系起来,我们得到图3 。这里仅列举了当代IT使用最广、最有代表性的语言。从图3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方向从业人员一般选择Java、C#、UML、XML,一般选择基于Web的框架,它成为从事信息技术人才必备语言。

当今一门语言往往与一种IT理论与技术体系联系在一起,C#和Windows 操作系统、.Net可视化开发环境密不可分;Java语言和J2SE、J2EE、J2ME及其集成开发环境联系在一起;语用能力成了专业能力特色的体现。这样一来,对于计算机专业语言教学面临如何最优地选择一种语言作为主流语言,即作第一语言、它涉及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

我国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以往不管什么人才培养方向,一般开设的第一门语言是C或C++。目前越来越多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方向选择Java语言或C#作为主流语言,许多专家在探索Java或C#作主流语言的“操作系统”的教学改革。

3信息技术方向“操作系统”实验的改革

选择Java语言作为信息技术方向主流语言就必须研究、实践“操作系统”等课程实验如何利用Java开发环境来完成。由图2看出,信息技术方向的操作系统的内容包含在“平台技术”中。平台技术是支持“应用”必须技术的有机集合。这里指的必须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操作系统、中间件技术。这里讲授的平台技术应该是为理解、开发、维护“应用”的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为了节约篇幅,下面以java.util.concurrent 包为例描述它支持操作系统的进程、线程管理(并行计算)实验。

操作系统的进程、线程管理涉及中断、原语、进程(线程)、互斥、同步、进程(线程)调度等重要概念,java.util.concurrent 包可以说是上述概念的Java抽象。

(1) 原子变量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含原子变量类。它支持读取和写入原子变量与读取和写入对一般变量的访问具有相同的存取语义。 原子变量的操作会变为平台提供的用于并发访问的原语。原子变量屏蔽变量操作中断,降低锁定对象的粒度。中断是把单CPU虚拟成多CPU的物理条件,是程序并发的基础,也是导致破坏顺序程序封闭性的直接原因。

(2) 互斥机制

java.util.concurrent.locks包提供了锁类或接口,Lock接口的主要实现是ReentrantLock,它是指可重入的锁,多个线程可以并发对锁发出请求,但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持有该锁。一个ReentrantLock将被最近成功获得锁,且还没有释放的线程所拥有。当锁没有被其它线程占有时,一个申请锁的线程将成功获得锁并返回,可以通过isHeldByCurrentThread和getHoldCount方法来检查此情况是否发生。

该类的构造方法接收一个可选的参数:fairness(表示公平地分配锁)。当设置fairness为true(即采用公平分配锁的方式)时,在多个线程的争夺下,获取锁的访问将花费很长时间。否则该锁将无法保证任何有序的访问。使用公平锁(即使用公平的方式分配锁)开发的程序在多线程并发访问时与采用默认的设置(使用不公平锁)相比,表现为很低的吞吐量,但是有时在获取锁和保证锁分配的均衡性时有些小的差异。公平锁不能保证线程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例如,一个在许多使用公平锁的线程中的一员可能获得多倍的获得锁的机会,这种情况发生在其它激活线程没有被处理而且不持有锁时。

ReadWriteLock接口定义的锁可以在读者之间共享,但与写者互斥。它只有一个实现ReentrantReadWriteLock.

Condition接口描述了与锁相关的条件变量,可能多个条件对应一锁。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类是定义依赖阻塞队列线程的锁和其它同步的父类。

(3) 同步接口

Sync接口提供获取acquire()、尝试attempt()、释放release()方法,以便实现同步操作,以实现更加灵活的代码同步。Sync接口至少要提供acquire() 和release() 两种方法。试图占有Sync对象的线程调用acquire()方法,然后等待,直到轮到它们掌控Sync对象。处理完毕后,占有Sync的线程必须调用sync上的release()方法。Sync接口与其实现类的类图如图4所示。

当多个线程同时在等待获取Sync接口时,线程占有权的最后次序取决于被选Sync的实现。Sync接口上线程占有权的策略包括先到先服务(first come first served,FCFS)和基于线程优先级(thread priority based)。Sync也可以定义attempt()方法,它考虑了线程等待Sync的最大持续时间。

Semaphore:可用于pool类实现资源管理限制。提供了acquire()方法,允许在设定时间内尝试锁定信号量,若超时则返回false。

Mutex:Mutex对象可以作为参数在方法间传递,所以可以把同步代码范围扩大到跨方法甚至跨对象。

NullSync:其方法的内部实现都是空的,可能是作者认为如果你在实际中发现某段代码根本可以不用同步,但是又不想过多改动这段代码,那么就可以用NullSync来替代原来的Sync实例。此外,由于NullSync的方法都是synchronized,所以还是保留了“内存壁垒”的特性。

ObservableSync:把sync和observer模式结合起来,当sync的方法被调用时,把消息通知给订阅者。

TimeoutSync:可以认为是一个adaptor,可以位于Sync的外层,实现上锁超时控制的类,其构造函数如下:public TimeoutSync(Sync sync, long timeout){…}。

(4)Executor/ThreadFactory接口

该把相关的线程创建/回收/维护/调度等工作封装起来,而让调用者只专心于具体任务的编码工作(即实现Runnable接口),不必显式创建Thread类实例就能异步执行任务。

使用Executor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实现线程的“轻量级”使用, 包括线程池,任务队列等。

ThreadFactory主要实现有: ThreadFactoryUser.Default ThreadFactory。

类关系图如图5所示。

java.util.concurrent除包含上述支持同步计算的类外,它还包括其他层次更高的线程同步类。不难看出利用java.util.concurrent包认真选择、设计,完全可以完成操作系统的并行计算部分的实验。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实现的过程,提高Java语言应用能力的过程。

同样利用Java可以很好地支持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实验。

4总结

计算机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是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质量的需要。信息技术人才是国民经济需要最多的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应该按自己需要选择主流语言,Java语言信息技术人才的主流语言,有利于掌握Java技术,也完全满足信息技术人才操作系统实验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