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养殖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养殖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养殖发展前景

农业养殖发展前景范文1

《指南》指出,对优势特色产业的扶持范围是:经营项目原则上需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6-2018年)》,主要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扶持的类型分两种:

(一)财政补助项目

1.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

2.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

3.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显著带动农民增收,预期效益好。

4.建设方案先进科学,产品技术和工艺路线合理。

5.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获得相关环保部门的审核或批复;农业面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利用;能够确保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种养业生产过程减少农药、化肥、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相关农业生产规范要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达到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6.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7.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

(二)贷款贴息项目

1.优先支持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产业。对于未列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但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其他产业,也可列入扶持范围。

2.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用途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3.贷款期限、贴息期限及额度等符合规定要求。4.贷款项目对农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增收和就业带动作用明显。

农业养殖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研究

1前言

早在10年前,我国就倡导绿色食品的应用。具体到畜牧业中,就是要发展绿色养殖、绿色生产,这种养殖理念也是世界性的要求,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必须大力推广相关技术,这种技术的推广不仅能够给养殖场主带来相关利益,还能减少因为放牧、畜牧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有营养的肉质。在绿色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技术推广的前提,我们所提倡的绿色畜牧的根本要是要保障动物的健康,这样才能提升养殖主的利益,进而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

2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原因

绿色产品已经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其权威性是不可比拟的。要进行绿色的畜牧养殖,首先要在选址上下功夫,选取干燥清爽、无污染的环境,切忌远离工业圈,在当地气候较好的地方建立养殖场,养殖场要有足够的采光并且通风顺畅。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在非疫区地带,动物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一旦感染病毒,即使治疗也会在体内留下药物残留,人类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可以总结出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原因如下:

2.1提高安全性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能使人们的食用到更健康更有营养价值的动物食品。之前,由于生物工程与化学药剂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应用了大量的化学剂。具体到畜牧养殖中就是为了促进生长给动物注射了大量的激素,这种做法虽然能够给养殖场主带来资本上的节省,但是实际动物体内的营养成分也流失了,更关键的是会带来药物副作用的影响。人们在长期服用这类食品后,体内也会有相应的激素类药物,从长远看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有部分黑心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大量使用不合规定的药剂,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压力。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让人们吃上放心肉,解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提高动物产品的安全性。

2.2绿色研制技术的发展前景比较可观

绿色食品由于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展前景是比较可观的,相应的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也是如此。它能够带来比传统养殖更大的利益空间。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这说明绿色的动物产品有很广阔的市场可以发展,虽然在投入阶段可能会增加部分投资,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小的发展效益。并且根据消费原理,人们不会因为绿色动物产品价格高而摒弃它,相反的会受到更大的推崇。养殖人员只要有良好的规划,就能借助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带来广阔的经济效益。

3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途径

3.1提高养殖场主的绿色畜牧意识

意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很多行为,现行的养殖场主最根本关心的就是利益问题,他们更多考虑如何保障利益的最大化。根据这一心理,我们需要让养殖场主明确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优点,了解其可观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国家加强对绿色畜牧养殖市场的开发,让相关养殖户切实看到国家的支持带来的经济效益,才会更愿意接触新技术。毕竟绿色养殖在初期会加大投入资本,如果没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殖户还是会为了个人利益去养殖。

3.2加大宣传力度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对动物的药物摄取和疾病情况比较关注。对于动物的用药给药情况要求很严格。传统的养殖技术就是在动物生病时运用药物治疗,只要能恢复健康就不注重药物残留的现象。加大宣传力度,除了要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进行宣发,还要联系实际进行技术的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邀请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权威性的专家到养殖场亲自进行指导,对后期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让养殖场主亲眼看到绿色养殖的优点和技术特性,其就会主动的参与学习,为发展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奠定基础。

3.3做好疫病的防疫工作

疫病是养殖场主比较关心的情况,养殖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出现疫情。最好疫病的防疫工作要从预防和治疗两个层次出发。从预防层面来说,养殖场主要保障场内的光照、通风、清洁情况,经常对养殖场进行消毒,降低动物们的生活密度。一旦发生疫病要将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避免传染和交叉感染。从治疗的层次上说,就是养殖场主对生病的动物用药给药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切忌自己乱用药。

4结语

通过上述我们不难发现,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技术的推广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笔者相信,尽管现行的推广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该技术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也能食用到更加放心的动物产品。

参考文献

[1]于有贵.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4(4):234-234.

[2]谭明军,何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J].乡村科技,2015(2):49-49,50.

农业养殖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现状;组织模式;发展前景;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325-01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原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但二者循环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谷糠、林木枝桠、木屑、未利用的禽畜粪便等,造成环境污染,降低资源利用率,而食用菌生产正是利用这些废弃物,生产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高档真菌食品,因而食用菌生产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1-2]。

1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5—12月,笔者通过参加省内行业会议、网上查阅资料、电话咨询、实地走访等方式调查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区域布局明显,平原地区及城郊结合部多以草腐菌为主,皖西、皖南山区多以木腐菌为主;品种丰富,人工种植品种多达20余种;但产值规模较小,2010年全省食用菌产值29亿元,仅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 955.44亿元的1%;生产技术落后,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2 国内食用菌种植模式案例分析

2.1 山东省莘县双孢蘑菇生产模式——公司加农户模式分析

山东省莘县双孢蘑菇生产是靠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即由公司投资建设菇房,免费为菇农提供菌种、技术、服务并负责产品回收,农户负责生产和管理。2010年,该县建成专业菇房4 000座以上,年产值逾4亿元。公司加农户模式相对于企业来说有3个方面优势:一是能充分发挥企业有一定资金、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会经营、联系市场能力强的优势。二是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设备利用率高。三是可获得2次利润,即生产菌袋利润和回收产品后的销售利润。相对于农户来说有4个方面优势。一是农户不需购买全套生产设备,大大减少了投资费用和资金的占用,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投资可大可少,有利于更多的农民加入种菇队伍。三是农民只管发菌和出菇,技术要求低,风险小,提高农民种菇积极性。四是解决了农民最发愁的销路问题。

2.2 安徽省东至县食用菌种植模式——标准化种植模式分析

东至县采用标准化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即食用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制订有严格科学可操作性的标准规程。食用菌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均有检测标准,且有一套管理体系,可将各标准落实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现在食用菌生产已成为东至县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种植量达1.1亿袋,产值达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0%。标准化种植模式优势具体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质量安全有保障。二是利于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

2.3 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发展模式——园区模式分析

园区模式即将食用菌生产的相关企业、服务单位集中到一个园区内。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创建于2001年,现建有标准化菇房超过3万m2,智能化工厂栽培大棚1 050 m2,菌种生产车间1 000 m2,实验大楼逾1 600 m2,已有碧盛食品、绿尔康食品等5家龙头企业入户园区。在园区的带动引领下,全县已发展乡镇一级食用菌园区7个,2010年食用菌总栽培量达2.2亿瓶(袋),实现产值4.4亿元。园区模式优势在于:一是产业化集群,企业、信息、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二是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示范带动效果好。三是专业化分工,利于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张。四是集中体现政府的倾斜政策。

2.4 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模式——工厂化生产模式分析

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山东九发集团公司和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联合发起、以募集设立方式成立的国有股份制公司。1998年正式成立,1998年7月,“九发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现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工厂化生产模式优势:一是有专业研发机构或研发人员。二是有规范的产品标准、统一的销售品牌。三是利于产业化经营。四是经济效益好。

3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分析

通过总结分析,发现现阶段国内食用菌发展组织的4种模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而又各有侧重。公司+农户模式侧重于服务,在全省范围内有重点地培育5~10家,有利于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稳步发展和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也有利于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外向度的提高。标准化种植模式侧重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在食用菌发展行业已达一定规模,家家户户都在栽培食用菌的地区大力推广模式,有利于该地区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园区模式侧重于示范引导,将负责产品开发、品种引繁、技术培训、栽培生产、产品加工、质量检测的各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单位集中在一个园区,发挥集聚效应,扩大影响和带动作用。在食用菌生产新区,采用此模式能较好地体现地方政府抓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导向和态度,促进该地区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兴起。工厂化模式是欧美等先进国家食用菌生产的主流模式,也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其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供应平稳,在安徽省工业化程度比较好的地区推广该模式,将农产品生产转化为工业品生产,对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4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食用菌生产的原材料是以农林废弃物为主,其产值规模应与该地区农业产值规模成比例,据相关报道,2006年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总产量达37.6万t(鲜品),产值达11.5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52.3%。2007年湖北省随州市食用菌总产量2.75万t,产值11.5亿元,食用菌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8%。安徽省2010年食用菌产值29亿元,仅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可见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5 结语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地理气候、自然环境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安徽省属农业大省,食用菌生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全省各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学习借鉴国内食用菌产业发展先进管理模式,通过5~10年的努力,使食用菌产业产值提高到当地年农业总产值的15%~25%,形成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业均衡发展的局面,这对提高安徽省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清洁农村环境、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3-4]。

6 参考文献

[1] 朱西儒,陆辉,张相日,等.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05,1(5):87-89.

[2] 胡永光,李萍萍,袁俊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6-2607.

农业养殖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稻田;台湾泥鳅;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46

1泥鳅的价值

1.1食用价值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而蛋白含量较高,成为宴席上的美味佳肴,既滋补又鲜美,享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名。

在大多数的淡水鱼类中,泥鳅的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 80%左右,每100克泥鳅肉中蛋白质为22.6%,脂肪2.9%,碳水化合物2.5%,灰分1.6%,钙51毫克,铁3.0毫克,磷154 毫克,硫黄素0.08 毫克,尼克酸5.0毫克,核黄素0.16 毫克,此外还含有人体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泥鳅肌肉中的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很高。泥鳅肌肉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在所含有的多种维生素中,维生素B1含量30 微克,维生素B2含量440 微克,维生素A70 国际单位。

1.2药用价值

泥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对治疗肝炎、痔疮、皮肤瘙痒、小儿盗汗、阳痿、乳痈、跌打损伤、手指疔等症都有一定的疗效。用泥鳅食疗,既可强身、增加体内营养,又能补中益气,壮阳利尿,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年老体弱者及患有肝炎、贫血、小儿盗汗、水肿、结核病、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皮肤瘙痒、痔疮下垂、老年性糖尿病等引起的病后虚弱、营养不良、脑神经衰弱和手术后恢复期病人,有滋补、开胃等效用。

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台湾泥鳅品种优良

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和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其细嫩的肉质和鲜美的味道,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2.2 台湾泥鳅养殖周期短,当年达到商品规格

台湾泥鳅同普通泥鳅相比,不仅不钻泥,而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可以从寸苗(3~5厘米)养至商品鱼(15尾/斤)只用3~4个月的时间,养殖周期短,一年成为商品鱼。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普通泥鳅在吉林省需要2年的时间。台湾泥鳅价格高于普通泥鳅,市场上约40元/公斤。

2.3台湾泥鳅适于各种方式的养殖

台湾泥鳅的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他养殖鱼类,尤其是台湾泥鳅可以用鳃呼吸,还可以用皮肤、肠道呼吸,为此在其他养殖鱼类缺氧死亡时,台湾泥鳅仍能正常的活动。台湾泥鳅生命力很强,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高,杂食性,食料荤素粗杂易得,可以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运输方便,成本低,收益大,见效快,这些特点决定了台湾泥鳅的养殖方式可以是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等。

目前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加强,食品消费结构趋于优化。对于优质动物蛋白重要来源的水产品,其国内消费需求将大大增加。同时,国际水产品市场主要依靠养殖产品供给的格局也将进一步强化,为我国水产养殖产品出口提供了较大空间。国内外不断扩大的水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拉动现代渔业的发展。生产出优质的台湾泥鳅水产品将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 生态效益

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为台湾泥鳅的生长提供了所需要的自然生态环境,鱼类食用稻田的敌害昆虫和稻田中的杂草,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在养殖中,不用化肥和渔药,保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和水产品。鱼类的代谢物可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又保护了土壤,使得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众多环节的兼容性、相适性为种养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生态养殖,稻谷不减产,质量更优异,同时又增加了台湾泥鳅的产量,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改变稻田单一栽培的历史,促进了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4 吉林省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基本情况

吉林农业大学夏艳洁教授主持的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稻渔种养综合增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其中的研究内容为稻田台湾泥鳅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6年6~10月在四平市的天润稻田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地进行了稻田台湾泥鳅的养殖试验研究,项目组投放的当年台湾泥鳅鱼苗,9月20日进行生长测量,平均尾重24.5克,最大尾重达50克,稻田亩产台湾泥鳅为17~26公斤。

在本项目的研究中,项目组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防病治病和避免用药,并提高天然饵料的数量来供台湾泥鳅食用,在投放密度大、天然饵料不足或后期生长中,项目组投喂了自己研制的台湾泥鳅专用饲料进行投喂,保证台湾泥鳅的快速生长所需。

农业养殖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探析;新干县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全县国土面积1248km2,山地面积7.2万hm2,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平原县。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新干县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策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需要,结合新干实际,坚持“一提高、两调整、三推进”的发展思路,调整林业产业布局,走一条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特别是林下经济中的林下种植和养殖业在新干县已初显规模,成为林农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1 林下经济的涵义和特点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它使林地既是生态保护带又是综合经济带,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林地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林地附加值。林下经济系统是按照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完善整个林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系统的转化率,以促进林、种、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多用,复合种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劳动密集,投入少,效益好;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林下经济还有3个突出特性:一是生产模式的立体性。上面是茂密的林木枝叶,林间种植适生的高效经济作物,地上可养成群的鸡、鸭、鹅或发展一码整齐的食用菌。二是产业结构的复杂性。是将林、农、牧等产业链条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的复合高效的独特产业结构。三是管理服务的广泛性。林下经济在管理上,涉及林业、农业、畜牧、医药等多个相关部门;在技术上涉及到各类专业技术10种;在生产上涉及千家万户;在服务上涉及产前、产中、产后3个主要阶段。

2 林下经济发展类型和模式选择

2.1 广泛调研,选择类型

根据新干县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等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经全县各地广泛调研,从现有成功技术经验和市场发展前景看,主要推广以下3种类型。

2.1.1 林禽类型。即在林下饲养鸡、鸭、鹅等禽类,尤其是养鹅、养鸭深加工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

2.1.2 林药类型。即在林下种植车前子、草珊瑚、茯苓,特别是种植车前子,技术简单,并且近2年市场波动较小,收益能够得到较好保障。

2.1.3 林苗类型。即在通道绿化两侧林下种植罗汉松、女贞等绿化小苗,这样既可解决管护难的问题,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2 多方比较,确定模式

从上述3个类型中,经多方比较,筛选出5个模式作为最佳模式,纳入“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2.2.1 林下种植车前子中药材。新干县三湖镇属平原乡镇,无乔木林面积,但有灌木经济林面积2467hm2,该镇在2000hm2红桔等经济林林冠下套种车前子,一举获得成功。目前种植面积达1000hm2,平均667m2产量150kg左右,高产地块达200kg以上,总产2500多t。车前子已成为该镇引带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型特色产业,现在该镇不但是著名的“三湖红桔”的原产地,也是闻名遐迩的车前子之乡。

2.2.2 林下种植草珊瑚中药材。草珊瑚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从草珊瑚植株中提取的浸膏具有广泛的药用、保健等用途。黎山林场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与土壤,在杉木林下种植草珊瑚,既不与农、林争地,又可提高林地利用率。目前,该场已在杉木林冠下套种草珊瑚133hm2。

2.2.3 林下种植茯苓。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药材,可食用亦可入药。利用伐木后留下的树蔸作材料去培育茯苓,可以说是变废为宝,不但加速了松树蔸木纤维的分解速度,而且可增加有机肥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林农收入。2011年,全县利用松树蔸栽培茯苓进行试种,获得成功,收获茯苓6000多kg,成活率达70%以上,目前,接种茯苓菌种133.33hm2,6万多蔸。据测算,每蔸平均产茯苓约5kg(最高达40kg),茯苓售价约10元/kg,扣除成本(每蔸7~8元),可获利250多万元。

2.2.4 林下种植绿化小苗。新干县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中,大胆探索“林苗一体化”发展之路,所有通道绿化全部实行“林苗一体化”,目前租用的233.33hm2土地,全部按照“树有高度、林有厚度、四季有景”的要求进行了提升,并在林冠下全部套种绿化小苗。

2.2.5 林下养殖家禽。新干县黎山林场采取“零租赁+奖励”的模式运作。即:将闲置的房屋和林中空地无偿提供给职工,用于饲养鸡、鸭、鹅等家禽。养殖户除了领取每月正常的计件工资外,养殖收入全部归己,还可得到林场给予的养殖奖励,奖励标准为:鸡每羽奖3元,鸭每羽奖1元,鹅每羽奖3元。

3 林下经济科学实施

3.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在制定“十二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中,新干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三湖、荷浦、大洋洲等平原乡镇的果木经济林下,提倡大力发展车前子中药材;黎山林场、桃溪、七琴、潭丘等山区乡镇(场)的杉木林、阔叶林下,提倡大力发展草珊瑚中药材;溧江、金川、神政桥等丘陵乡镇马尾松采伐迹地提倡大力发展茯苓中药材;通道绿化所租用的233.33hm2农地中,全部实林苗一体化”,并在林冠下全部套种了绿化小苗。

3.2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集中发展的原则,实行龙头企业带动。

3.3 培育龙头,示范带动

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积极创造条件,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并在技术改良、规模扩建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可各自选择2~3个种养户作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3.4 积极推动,强化服务

搞好技术培训,对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把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在资金服务方面,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实施小额信贷等形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林下经济。加大上级扶持资金整合力度,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和捆绑投入。在购销服务方面,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成立车前子专业合作社、茯苓种植合作社、家禽专业合作社等行业协会,帮助群众与企业签定购销协议,减少市场风险。

农业养殖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 灌云县 现代农业 产业园区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56-02

灌云县是农业大县,拥有富饶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人口,目前农业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经营模式,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标准化程度、商品化率还不高,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重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强农业产业化运营,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和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和推广能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近年来,灌云县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培养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产品品牌,扩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渠道,推广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初具规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催化剂,是农业生产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一、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灌云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伊山、侍庄、南岗等乡镇,规划面积从原有的5.2万亩发展到现有的10万亩,以建设“科技园区、生态园区、高效园区、人文园区”为目标。园区的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1.以合理规划引领园区科学化发展

园区发展规划先行,一个科学合理有远见的规划直接影响着该园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为此,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先后聘请扬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区域农业研究所为园区设计规划。园区原规划面积5.2万亩,由原产业基础整合而成,现规划面积已达10万余亩,建设芦蒿生产基地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蓝莓生产基地1万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万亩、浅水藕基地1万亩、紫苏生产基地5000亩、以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区3000亩。以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区、建设精品园区为目标,在伊山镇规划建设1.8万亩园区核心区,并制定分期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高档花卉苗木产业带、优质经济林果产业带、高效设施园艺产业区、有机稻麦种植区、绿色水生蔬菜种植区、休闲观光区等“两带四区”。

该规划为灌云县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园区的科学发展上了规矩,展示了园区的发展前景,是园区功能划分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总章程,应严格实施并在过程中科学调整。

2.以龙头企业引领园区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农业科技连接农业生产的纽带,也是农业产品连接市场的桥梁,对内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对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产供销”一条龙、“贸农工”一体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部门。近年来灌云县一直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强攻招商引资,依托现有企业关系,以商引商;同时,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展开招商。目前招商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园区发展的模式基本形成。位于伊山镇的现代农业核心区集中布局了芦蒿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蓝莓生产基地、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浅水藕基地、紫苏生产基、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其中马诗龙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伊云贝尔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蓝莓、食用菌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运营模式已形成。

3.以科技集成引领园区创新化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把创新科技和加快现代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强化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农业产学研合作。二是强化科技孵化。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视科技引进和推广工作,但目前尚属于起步阶段,科技涉及面有限,主要体现在菌类养殖、渔业和部分观光农业项目中,随着园区的发展,农业科技应用应该向全方面、深层次方向发展。淡水鱼养殖基地与苏州大学合作成立了苏州大学灌云县研究生工作站、苏州大学灌云县名优淡水鱼类产业化研发中心,基本完成2200平方米的检测中心、3500平方米的水产育苗中心建设并即将投入使用。此中心的建立大幅度提高了灌云县淡水鱼养殖的科技含量,并为其产业化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此种合作为苏州大学淡水鱼养殖研究提供了实验基地的同时,也为淡水鱼养殖技术推广搭建了重要平台。

二、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体上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已初见成效,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园区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附属设施、基础设施、配套机构、人财物的组织等等都还在摸索阶段,园区建设大部分尚处于规划层面,仅仅展现在图纸上。科技创新、资金扶持、招商引资、产业化运营等相关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创新活力不佳

目前,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和科研经费还存在缺口,自身科研能力尚未形成。同时,如果能够引进大型现代农业企业,也可获得该企业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可是目前尚未能引进大型农业企业,这也是造成灌云县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资金缺口较大,配套企业建设不健全

资金缺口是造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信息化设备购置、科技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带动,在统筹全县财政分配过程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入资金不足,这样就造成了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影响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也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投资环境一般,大企业引不来、小企业不想要,相关的农业科研、农业信息服务、物流等配套企业不健全。

3.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农户能力不强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益。然而,就目前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而言,带动能力还有待提高。园区农业生产主要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然而现有产业基地种植项目多为紫苏、蓝莓等市场较小的特殊产品。紫苏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作为调味品,市场需求较小,无法带动农户扩大种植规模;蓝莓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存在诸多不确定风险而且投入较大,暂时不适宜大规模推广;马诗龙食用菌种植虽然已将部分菌类推广至部分农户,但杯水车薪。所以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发展前景广阔。

4.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化程度不高,只有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条外,其余尚处于传统农业范畴,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马诗龙食用菌生产已形成从菌包的加工、食用菌的培养、初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蓝莓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产业化也已形成。但是对于其他农产品,比如蔬菜种植业、畜牧业、水果等还不具备形成产业链的条件,也没有引入畜牧业、水果、蔬菜加工企业,单纯依靠个体农户或农民合作社,形成产业化发展较为困难。

三、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结合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发展的特点,本文对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农业技术利用水平

首先,增加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人力、财力、科技投入,多种形式的组织农户学习,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因地制宜的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的种植方法。其次,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依托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对园区的技术支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区、建设精品园区;依托现有农业新品种,结合实际情况,培养更适宜灌云县自然地理条件的农作物,加大打造园区省级名牌农产品力度。第三,依托灌云县现有特色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加大特色品种的引进力度,增加科技品种数量。

2.拓宽投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

从资金运作角度来看,目前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园区发展资金以政府带动、企业投资为主,面对当前灌云县招商引资现状,有实力的投资企业还很有限,企业发展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遇到瓶颈。对于有市场,运行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农业企业,政府应该给与关注,以培养龙头企业为目标,适当帮助其融资,扩大规模。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以BT项目为主体,创新多种“借鸡生蛋”的融资模式,形成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从农户角度出发,由于其自身经营规模小,抵押产品匮乏,扩大生产规模资金来源稀缺,在此情况下,除了可以以农业公司为主体“以企带农”,搞公司加农户的运营模式外,还可建立土地交易平台,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强土地流转,降低短期企业投入成本,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使公司和农户得以双赢。

3.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农户能力

首先,对于现有龙头企业,应激励其扩大生产规模,将农业生产向农户转移,一方面降低企业种植成本,另一方面将农户纳入产业链条,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其次,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相关扶持力度,强化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全国性的招商会议或活动,扩大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社会知名度,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争取早日引进发展成熟的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只要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带动作用自然相应提高。第三,对于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如紫苏,应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市场占有率,加固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引导国民消费此种农产品,扩大产品国内知名度和占有率。

4.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应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龙头企业就近进行基地建设,基地带动农户生产,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农产品种植、深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同时,产业化运营还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范围。

5.强化品牌意识,创优名牌产品

创优品牌农产品首先要把好生产关,选用优质良种,加强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施肥、施药应形成标准化。首先做到产品质量过硬。其次,应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占有率,依托本市农业市场,面向苏南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李秉龙,农业经济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朱明德,现代农业[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3]王丽娟、王树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运行模式与绩效关系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2(4)

[4]王杜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肇州县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2012(6)

[5]朱春江、古龙高,基于swot分析的连云港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

[6]调研组,西太湖最耀眼的绿色明珠――江苏省武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J].江苏农业科学,2012(10)

[7]朱春江、王洪波,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