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

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1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重要基础保障。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是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河北”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河北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河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宣传和引导,省政府从今年起,将每年9月份的第3周确定为“公交出行周”。今年全省“公交出行周”以“优选公交、绿色出行”为主题,目的就是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理念,培育“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文化,优先满足广大市民“行有所乘”的基本需求,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交通出行服务。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公交出行周”活动中来,积极支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大力倡导“优选公交、绿色出行”,共创文明和谐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

为此,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多乘公交,低碳出行。坚持把公共交通作为日常出行的第一选择,多乘一天公交、少开一天车,努力养成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习惯,让我们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多一些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点文明。争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大力宣传“优选公交、绿色出行”主题活动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出行的浓厚氛围。

二、理解公交,支持公交。尊重公交车驾驶员工作,听从驾驶员劝导,不与驾驶员闲谈,不要求驾驶员乱停靠上下客,保障行车安全;对驾驶员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请您善意指出,不要恶语谩骂,侮辱人格;当车内出现紧急情况,请您给予帮助和配合;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在公交车道内行走、候车,遵守交通信号指示,不翻越交通隔离设施。

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2

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全球聚焦,更使得“低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不知不觉中,低碳开始逐步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北京市民是如何看待低碳生活的呢?市民现阶段的生活习惯距离低碳的标准有多远,是否愿意尝试选择低碳生活呢?带着这些问题,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于2010年5月以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调查形式对北京市18区县1146名市民进行了调查。

市民眼中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能源,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由于北京不断加大对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大部分被访市民听说过低碳生活,并对其理解较为准确,但农村居民对其还较为陌生。

逾七成被访市民听说过低碳生活

调查显示,72.3%的被访市民听说过低碳生活的概念,其中64.2%能给出低碳生活的解释,8.1%听说过但不知道如何解释。在能对低碳生活做出解释的736名被访市民中,89.7%对其阐释较为全面,更有35%完全阐释正确,另外还有10.3%阐释错误。可见,大部分北京市民对低碳生活的概念并不陌生,且理解也较为准确。另外,不足一半(42.6%)的农村居民听说过低碳生活,这一比例远低于城镇市民81.5%的比例。

调查显示,市民主要通过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和报纸、杂志了解低碳生活,比例分别为88.3%和76.3%。其次是与亲朋好友聊天和网络渠道,比例分别为65.3%和64.6%。另外,43%的被访市民表示曾主动了解低碳生活的相关内容,可见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具有一定主动性,反映出人们对低碳生活内容的关心。

“节能减排”是北京市民对低碳生活的主要理解

调查显示,北京市民对低碳生活的主要理解为“节能减排”,这符合低碳生活的实质含义。在听说过低碳生活的828位被访市民中,人们既给出了低碳生活的概括性解释,也列举了其在生活中的例子。从中可以归纳出,60%的被访市民表示低碳生活中包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7%表示包括节约能源,还有33.6%和9.8%表示包括绿色环保和节俭、省钱。

另外,被访市民认为绿色出行、节电和节水是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在听说过低碳生活的被访市民中,若只考虑其举出的具体例子,则绿色出行、节电和节水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2.6%,26.8%和20.3%。认为低碳生活的表现是少用一次性物品(7.4%)、垃圾分类(6.3%)、购买环保型家具电器(5.8%)等的市民比例均没有超过10%。

市民认为低碳生活的主要意义是保护环境和解决气候问题

调查显示,32.2%的被访市民认为倡导低碳生活最主要的意义是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生态系统;28,7%的人认为倡导低碳生活可以缓解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问题,还有18.6%和10.6%的人认为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公众拥有更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使社会加快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转变。特别地,只有9.5%的被访者认为低碳生活最主要的意义是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节约能源。所以说,人们普遍认为低碳生活的主要意义在于解决生态环境和气候问题,而非能源问题。北京低碳生活进行时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及国际大都市,节俭的传统生活习惯和时尚的生活观念同时影响着市民,使其生活习惯与低碳生活较为靠近,且已有一部分被访市民正在体验低碳生活。我们选出18个有代表性的低碳生活习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市民平均做到了其中15个,另有15.9%的被访市民完全做到了这18个细节。可见在被访市民中,虽然不是所有生活习惯都符合低碳生活的标准,但大部分是与低碳生活相符的(见右图)。

逾八成被访市民节能意识较强

调查显示,在节约能源、拒绝浪费方面的4个细节上,有83.2%的被访市民能够完全做到。其中,96.6%的被访市民平时少或尽量不使用空调:96.5%的被访市民当家用电器长时间无人使用时,能够及时调整为待机状态或关闭电源;94.9%平时注意节约用水或安装节水龙头;92.3%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礼品或其它商品。可见,北京居民由于受到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节约能源、拒绝浪费方面向低碳生活转变得较为自然、顺畅。

近四成被访市民环保意识较强

在被访市民中,37.4%能够完全做到有关绿色环保的4个细节。其中,94.9%的被访市民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莱肴,90.1%拒绝购买不环保的高档家具;73%的被访市民在日常购物时使用环保购物袋:56.2%除废品出售外,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再投放。可见,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有所

18个有代表性的低碳生活习惯

1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礼品或其它商品

2 多开窗通风,尽量少或不使用空调

3 平时注意节约用水,或安装节水龙头

4 当家用电器长时间无人使用时,及时调整为待机状态或关闭电源

5 除废品出鲁外,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再投放

6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菜肴(如鱼趣、熊掌等)

7 拒绝购买幂环保的高档家具。如红木、真皮等家具

8 在日常购物时使用环保购物袋

9 在家中少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10 在家中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纸杯

11 餐馆就餐时使用一次性餐具。如一次性筷子

12 不在郊游野餐时使用一次性餐具

13 四层以内尽量走楼梯,或平时少乘电梯

14 尽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或骑车、步行;少乘坐出租车,私家车或专用轿车

15 驾车接送弦子上下学

16 采用节能的方式开车。如避免冷车启动,避免突然变速,定期更换机油等

17 除交通限行外。有意识减少驾车出行次数

18 如买车,选择小排量的汽车欠缺,如果能在这一点上得到提高,北京市民就会向绿色环保的生活前进一大步,从而更加接近低碳生活。

逾四成被访市民较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和纸杯

低碳生活提倡减少对日常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特别是一次性餐具。调查显示,43.5%的被访市民能完全做到有关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方面的4个细节。其中,98.8%的被访市民在家很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纸杯,94.3%的被访市民在家中很少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66.8%的被访市民在餐馆就餐时不会要求使用一次性餐具,57.4%的被访市民在野餐时不准备一次性餐具。可以看出,市民在家中时对一次性餐具及纸杯使用次数很少,但在外出用餐时的使用频率较高,人们在外出用餐时的低碳意识还有待提高。

七成被访市民有绿色出行习惯

调查显示,70.8%的被访市民有绿色出行的生活习惯――平时不驾车的被访者,能够完全做到绿色出行的2个生活细节;平时驾车的被访者,既能做到2个绿色出行的生活细节,也能完全达到4个低碳用车的标准。在所有被访市民中,89.3%平时尽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84.7%平时尽量走楼梯、少乘电梯。

另外,在347名平时会驾车出行的被访者中,46.1%完全符合4个低碳用车标准。其中,92.5%会采用节能的方式开车,如避免冷车启动、避免突然变速或定期更换机油;81.3%会除交通限行外,有意识减少驾车出行次数80.1%在更换新车时,会选择小排量的汽车:65.1%不驾车接送孩子上下学。

调查还显示,北京市民体验低碳生活的总体意愿很高(95.6%),其中市民最愿意尝试着节约用水和注意及时关闭长时间无人使用的家用电器。

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低碳;城市设计;策略

由于聚积了工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一直以来,城市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开始努力探索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力图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需要有关方面加强努力,切实地落实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低碳导向的城市设计原则

作为一种对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机制,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部门引导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关键手段,其既能够引导交通结构变革、城市空间规划等工作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地调控相关公共设施、建筑的形式以及密度,使城市焕然一新。目前,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低碳城市”,主要手段是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环保等先进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工作的合理性,降低上述工作的碳排放量,大幅度减低大气污染,最终建成“低碳城市”。

2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若想实现“低碳城市”,必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分别是源头减碳、过程减碳以及结果减碳。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重视落实减碳工作,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构建城市生态单元以及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有效地降低了碳排放量,以下为具体分析:

2.1打造综合性强、密集性高的城市

近年来,许多国家通过合理地控制城市密度而推动了城市的紧凑化发展,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从源头上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早在1996年,联合国人居会议便指出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即综合密集型城市。以下为新时期综合密集型城市的建设策略:1)混合使用土地。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土地混合使用工作,这是因为混合式的土地能够降低私家车出行频率与次数,鼓励民众搭乘公用交通出行,如此一来,城市碳排放量将明显下降。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不少民众热衷于购物、娱乐,因此,在规划设计城市的过程中,可以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如人才市场、大商场、大超市等建筑设置在公交车站周边,进而鼓励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2)提升城市空间的紧凑性。提高城市空间的紧凑性,提升城市土地利用密度,从而强化交通及土地利用的整合,有效地降低市民交通出行的频率与次数。通常情况下,诸如地铁站、公共汽车站等大型公共站点周边约1km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应被划归为城市建设用地,为了降低碳排放量与节约土地资源,需要合理地提升区域的建筑密度。

2.2打造优质的绿色交通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在“减碳”事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能够有效地减小私人交通出行规模,缓解交通拥堵,大幅降低城市碳排放量。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有能力建设优质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部分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还建设了地铁,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目前,各城市应当始终坚持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主要策略如下:1)强化常规公交线网的多元性。公交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标志,其低廉的票价、较高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市民乘坐。现阶段,部分城市的公交线路设计不甚合理,站点与站点之间的换乘不方便,致使部分市民仍选择开车出行,为此,应当不断地强化常规公交线网的多元性,推出多元化的公交换乘方案,适当地缩短公交站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让市民在下车后少走路,尽量满足不同区域市民的乘车与换乘需求。2)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又名BRT,其是一类介于常规公交与快速轨道交通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被人们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输量大、运客速度快,安全性高、便利性强,且利于环保,因此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现阶段,为了凸显公共交通的功能性、便利性与环保性,吸引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服务,各城市应当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加大在快速公交系统设计、建设等工作上的人才与资金投入。

2.3构建绿地系统与生态单元

1)建设楔式绿地系统。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传统的绿地系统布置方案,即在城市周边设置绿地系统,主要手段为设置绿化带或者绿环,该种绿地系统布置方案可以对城市的无序扩张进行限制。然而,绿化带与绿环的增长将降低城市地区与城市中心的紧密性,无形中提升了私人出行的频率与次数,从而增加了城市的碳排放量。目前,部分城市引进了楔式绿地系统布置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绿地系统布置方案存在的弊端。建设楔式绿地系统能够方便公共交通体系的组织,最大程度地确保市民对公交系统出行的优先选择。事实表明,城市人口的增长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而绿楔式绿地系统的存在使城市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有利于促成“低碳城市”。2)建设生态单元。上文提到的楔式绿地系统为生态单元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地与一片片楔式绿地系统相连,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方面,为了有效地美化城市、降低碳排放量,可使农田、水域、湿地与位于公交走廊之间的绿地系统相结合,从而形成别致的生态单元。应当适当地增加水域及绿地的面积,对绿色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因地适宜地开展生态单元设计与建设工作,利用优质的生态单元与绿地系统实现有效固碳。

3结语

城市设计关乎城市的发展水平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新的发展形势下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发达国家与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做好绿地系统与生态单元规划设计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私人交通出行的次数与频率,提升城市“减碳”与“固碳”能力,为此,各城市规划部门要不断地吸收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如此方能又好又快地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2).

[2]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2).

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规划;发展

Abstract: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theor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low carbon cities, will be in low carbon concept for when the city plann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ed theory of the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and low carbon cities of planning,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 low-carbon technologies. Combining with the city space structure planning, transport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ning, green construction, showing how to effectively construction low carbon cities.

Keywords: green; Low carbon; The city; Plann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的改变,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护环境,尤其现在流行的低碳出行、低碳生活、低碳住区、低碳城市等等新型理念的出现,作为一名城市规划设计者,我们也应该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如何利用我们合理的规划,

满足人们减少碳排放量的要求,所以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就要引起我们规划设计者的重视。

一.低碳城市概念解析

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设计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目前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低碳城市,即通过零碳和低碳技术研发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则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此可知,低碳城市的概念是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政策、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对于城市的发展有指导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低碳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在城市规划上入手,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并由此引领其他方面的低碳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走环境友好的低碳型城市发展之路,发展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

二.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1规划理念的转变

规划师必须转变现有的城市规划理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将低碳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当中,从关注城市功能的用地平衡表走向重视城市发展的碳氧平衡,并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组织中,注重低碳导向的规划策略与模式的引入,逐步更新现有的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是空间规划,规划师应考虑到如何优化城市空间使用模式,减少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减少采光和通风能耗,减少热岛效应。有数据证明,当前广为流行的大面积绿化的城市空间模式产生的交通碳排放可能要远大于传统的、紧凑的城市空间结构。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该注重政策、产业、交通和生态方面的分析研究。

2节能型规划

2.1建筑风环境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室内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建筑风环境涉及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小区气候和居民健康,绿色建筑与节能,污染物的扩散与空气自净等问题,建筑风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许多城市已经制定专门的法规来管理和监督新建或改建城市街区和住宅小区的建筑风环境问题,对于较大型的工程项目都要进行风环境的强制性评估,通过行政和司法手段有效控制城市不良建筑风环境的产生。风环境还涉及建筑节能。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不良,在夏季可能阻碍室内外自然通风的顺畅进行,增加空调的负荷;在冬季又可能会增加维护结构的渗透风而提高采暖能耗。因此,设计良好风环境品质的建筑能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对于街道、广场、人行与交通安全有影响的街道风、穿堂风,规划师可以采用改变建筑物的布局、外形,尽量把引发不良风环境的根源,消除在建成之前。被动方法也可采用挡墙、格栅、种植乔灌木林带来改善风环境,以保证车辆行驶与行人的安全,并确保高楼后广场、花园的洁净。

2.2交通系统

低碳城市的规划需要有绿色交通体系的支撑,大量研究表明,减少出行的需求和出行距离,支持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是可持续发展交通土地规划的一般法则。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国家政策,但是应当明确的是,公共交通的优先应首先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优先,全面的公交优先是难以实现的。加强公共交通在交通战略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与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这是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大势所趋。

2.3建筑朝向

建筑物朝向对冬季太阳辐射得热量、空气渗透热量和夏季通风降温都有影响。在其他朝向相同的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传热耗热量要比南北向高5%左右,空调能耗或遮阳成本将增大很多。从有利于节能出发,新标准要求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和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夏季自然通风,其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免夏季东、西向日晒。

2.4绿色建筑

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3节地型规划

3.1用地控制: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土地,所以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这样规划师应处理好城市化用地、农业用地与工业化的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节地目标。

3.2日照控制:高层住宅前后建筑间距不小于30米,侧向间距不小于13米,并且需满足日照时数。如下表:规划师在设计中,应本着最大化利用土地的原则,对每一栋楼进行日照测算。

3.3地下空间的控制: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把地下构筑物(如地下车库、污水处理厂、商场、餐饮、休闲娱乐、人防等)、综合管线和工程配套设备尽可能建于地下,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节地的要求。大中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应该占到整个小区停车位的70%以上。

3.4地形利用控制:针对地形比较复杂的坡地、山地,能够合理利用,规划师通过竖向设计,本着不大填大挖的原则,合理处置填方、挖方的土石方量,因地制宜的做好土石方平衡,使整个场地规划的用地最经济。

4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城市塑造宜人的景观环境,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体到低碳城市的建设上,绿地系统能吸收CO2,同时绿地系统可以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空调的使用,间接减少碳排放,故绿地系统规划可以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较好的基础支撑。我国现在大多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都只是“见缝插绿”,并没有从总体来把握。要建设低碳城市,绿地系统以不仅仅是绿地数量上要求,更重要的质量上的要求,在城市绿地的布局上应做到点、线、面状的绿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均匀的绿色网络,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碳量。

三.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1尽快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建筑标准和政策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起步晚,基础差,理论研究不足,工程实践少。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都尚处于研究阶段,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国土与资源有限,

人口数量巨大,不能照搬国外的标准。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借鉴国外的经验。

2探索有效的绿色低碳城市开发与管理模式

为了推动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绿

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监督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应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3加强全程监管,强制执行四节和环保标准

要在建筑的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核准销售、维护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层层把关,做到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不批准、不立项、不施工,在根本上控制不达标建筑的建造。推行使用当地材料,规定建筑材料运输范围,减少材料运输环节中的能源消耗。结合当地特点,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减少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高效率地利用当地资源、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目标,做到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要求。

4加强技术研究和材料开发,系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设备十分缺乏,需要组织科技力量,加强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材料。系统的引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新和发展,采取成本最低的办法来加快绿色低碳城市的进程。

四.结论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已经成为中国各个城市规划追求的目标。而要推动低碳城市规划,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规划方式,开发新的思维理念,破解面临的技术

难题,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上应用低碳城市理念,进行新的尝试。在城市规划中,低碳

城市应该被看做是充满生机的个体,它通过低碳技术与城市建设产生联系、相互作用,是对

可持续性城市建设活动的积极鼓励,也是我们城市规划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和应承

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京祥.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风潮的再思考[J].规划师,2010(5):5-8.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

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5

人类城市的进程离不开对城市的规划及美好生活的向往。绿道,作为其重要一项,将城市土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本文以广东省珠海市的城市绿道为研究范本,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城市绿道的设计规划和设计管理两方面内容的表述,阐释城市绿道对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及绿色城市建设的积极潜能。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绿道 设计规划 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026-02

― 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城市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基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提出,它力求以人为根本,以城镇为载体,逐步推进和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化。城镇化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标准,是该国或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参考的重要依据。从世界范围来看,城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由农业向非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据联合国2014年《世界城镇化展望报告>,北美的城镇化率为81.5%,欧洲为73.4%,亚洲为47.5%(图1)。目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期,推动城镇转型升级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绿色城市建设与绿道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加快发展新能源、小排量等环保型汽车、加快充电站、充电桩、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馒行交通系统建设,积极推进混合动力、纯电动、天然气等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辆在公共交通行业的示范作用。”作为将城市土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联动的重要杠杆,城市绿道对促进城市向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道是一种线性开放空间,它通常沿着自然廊道建设,如河岸、河谷、山脉或者在陆地上沿着由铁道改造而成的游憩娱乐通道、一条运河、一条景观道路或者其他线路。美国是绿道建设最早、经验最成熟的国家。其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七个“绿道”工程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传统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新加坡于1991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我国的城市绿道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分布于东部或沿海等少数地区。

二 珠海城市绿道的设计规划

(一)背景简述

作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的一部分,珠海城市绿道规划源于2010年。

其中,绿道1号线和4号线途经珠海(图2)。绿道1号(香洲绿道)线途经珠海市香洲区,4号线(斗门绿道)途经斗门区。路段规划类型包括:滨海都市型、田园郊野型、历史人文型、体育竞技型、海岛休闲型和工业生态型,确立“四纵两横二环六岛”的整体城市绿道规划(图3),并结合驿站、小广场和城市自行车等设施打造路段“兴奋点”。

(二)规划效应

珠海城市绿道的规划从城市土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三个方面带动有机融合,形成串连和辐射效应。首先,城市土地。绿道1号线(香洲绿道)将城市东部由北至南串连。北起珠海高新驿站,南达珠澳驿站,将唐家和香洲主城区连接,全长约81公里。绿道4号线(斗门绿道)由东至西串连城市。东起西沥大桥,西至斗门古街,途经新二村、白石村、西湾村和斗门村,全长约28公里。其次,自然风光。绿道1号线(香洲绿道)的定位是珠江西岸山海休闲绿道,从北段唐家湾片区南行,绿道线路紧邻海岸线,沿线风景囊括山、海、树、花等景色,直达珠澳驿站。绿道4号线(斗门绿道)定位则以生态休闲为主题,通过河岸和乡村的绿道修建,带动河流、岸堤、村路等沿线绿道的风光开发和保护(图4)。再次,人文景观。珠海城市绿道借助公园、驿站打造绿道“兴奋点”。以绿道1号线(香洲绿道)情侣南路粤海驿站为例,该驿站提供饮料、免费无线网路、洗手间等便民服务,市民或游客在休息的同时也可以欣赏海岸风景,进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观。(图5)

三 珠海城市绿遒的设计管理

(一)挑战万面

珠海城市绿道的设计管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规划。应遵循“四纵两横二环六岛”的城市绿道总体规划原则。从珠海城市布局看,东部以香洲为代表的主城区绿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未来需加强区内以街道为规划思路的绿道网络的规划与连通。西区,作为珠海未来城镇发展的重点,一是需紧密连接村、镇、乡和区,利用现有地形和路况,以斗门绿道为核心,带动西区绿道网络规划布局和建设并连接与东区香洲主城区的绿道网络。二是连接与珠海横琴新区横琴岛的绿道网络,形成基于绿道辐射效应的人口和资源的对接和连动,进而刺激消费与需求。其次,运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道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资金、技术、人力三个方面的良好运营。统筹三方面因素是珠海城市绿道的运营关键。在资金方面,可形成由政府和民间双重注资的保障机制,配合网络资金公开平台和季度预算、决算审批确保安全。在技术方面,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研发的道路铺设和维护材料,利用绿道双向开放空间架设太阳能、风能驱动的照明和绿化灌溉系统,降低火力发电所产生的碳排放。在人力方面,建立技术监督、运营维护、规划研发三套人才队伍的分工协作与统筹。再次,公众。提高公众参与的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传播。高效的信息传播是公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利用广播、电视、网路、微信等公众传播平台,在港口、码头、机场、车站等公众场所宣传,提升绿道的公众参与度,争强公众绿色出行的意识。二是制造快乐。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不定期举办以绿道为题材征文、艺术创作、户外健身等大众文体活动,使绿色出行深入人心。

(二)潜力万面

任何小镇或城市,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会遭受劣质环境的影响。从世界范围内看,城市的发展正走向一种低碳、节能和环保的新型发展理念和变革。未来的珠海城市绿道将对城市的节能减排、交通出行、城市特质方面起到积极深远的意义。首先,节能减排。能源所导致的碳排放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珠海城市绿道的实施增加了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连通了城市区与区的空间,带动了以非机动车方式出行的生活理念。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于环保和生态人居环境的要求。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提出的“至2025年成为世界首个低碳首都”计划。其次,交通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意义在于减少堵车所带来的时间等待和交通堵塞。珠海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设立方便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方式。其中,主城区195个自行车刷卡租赁站积极带动人们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不仅提高绿道使用率,而且也可缓解高峰时段的“塞车现象”(图6)。再次,城市特质。绿道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使节能减排、交通状况起到改善作用,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特质。随着珠海横琴环岛绿道网路逐步建成,由情侣南路延伸线将把主城区绿道与横琴紧密连接(图7)。同时,以香洲绿道和斗门绿道为主干绿道的城市绿道延伸线将紧密连接东西和南北城区,提升城市的整体人居环境与生活空间,为城市向低碳、环保、宜居的城市转型和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不但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符合国家的科学的发展观,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也为参与到世界经济竞争、建立新的绿色会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结合低碳时代经济的背景,研究我国发展绿色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意义重大,本文对绿色会计的发展进行探讨。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国家积极鼓励过人们出行尽量坐公共汽车,交通选用自行车,减少私家车出行的方式来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绿色出行的方式与低碳经济都是这个道理。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体态。

绿色会计是将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现代经济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社会环境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耗费要以有关的法律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形式,运用会计学中一定方法计量并记录环境污染、环境开发和环境防治的成本费用,同时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报告,这样就可以综合评价环境绩效和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所以只有结合低碳经济来重新审视绿色会计的内容和体系才能适应目前经济的发展需求。

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互助互利的关系,绿色会计是低碳经济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绿色会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绿色会计的现状

在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还不成熟,有一部分从业人员甚至于没有搞清楚绿绿色会计的意义,对于其认识还不够清楚。国家对于绿色会计还在理论探讨之中,而且深度不够,企业的环境会计实物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存在,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更不要说跟国外的绿色会计理论相比较,我们已经落后很多了。我们国家的绿色会计主要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1、普遍大众社会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国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数人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矛盾,要换取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损害环境为基础,要想保护好环境经济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种想法已经形成了共识,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也只注重投资回报,进行环境保护的努力又会减少其利润,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就视而不见,社会普遍对于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阻碍了绿色会计的理论和发展。

2、绿色会计理论不够完善。(1)研究其内容缺乏系统性,很多时候就是大而化之,敷衍了事,大多数的研究只注重其某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关系及之间所产生的影响,将绿色会计作为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极少。(2)研究方法的单一性。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仍然是以规范性为主,尽管近几年来对其有了部分实证性的研究结果,但实证性的研究还是少的可怜。(3)研究性成果缺乏实质性指导,很多学者注重理论性的研究。

3、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健全。我们国家的会计法中没有关于绿色会计的内容,颁布的环境法规也缺少环境会计的内容,所以企业对绿色会计的应用缺乏法律的支持和约束。此外我国对于环境犯罪方面也没有规定,对环境方面违法的惩罚力度不够,容易使企业抓住法律中的漏洞。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机制,才能够使企业领导者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他们来说就是“光打雷不下雨”,起不到震慑作用,国家相关部分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4、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绿色会计对绝大一部分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目前我国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和研究也相对滞后。

5、绿色经营理念认知少。现在的企业会计对象,是与企业资金运动相关的,是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来源,都没有考虑到资金以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和生态循环价值。企业会计的目标是要兼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眼前利益到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到整体利益。对于这样的一种现状,企业应该加强对绿色经营理念的认知。

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发展的意见

1、国家和社会要重视绿色会计的发展和宣传。政府要对绿色会计多进行宣传,对于宣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我认为就是到企业内部中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行讲解,使从业人员提高自己的认识,明白什么是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有哪些作用。特别是要督促好国有企业,要以身作则来引导更多的企业应用绿色会计,要不断的提高全社会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要求高校内开设与绿色会计相关的课程,并且要作为核心课程来开设,培养更多的了解绿色会计的人才,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在高校中的开展也利于普遍大众的认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学到相关绿色会计的知识,但是这一观念深入民心对以后开展环境的保护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进而实现社会价值。

2、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1)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绿色会计在前面我已经谈到了它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其中的应用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知识,相关从业的人员一定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能够充分了解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经济上对从事绿色会计的从业人员提供支持和补贴,激励他们从事绿色会计理论研究,能够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毕竟这一新型的会计方式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很多从业人员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行业会成为朝阳行业。(2)吸收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会计的实践如果不能够关注到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将会逐渐恶化。还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发展。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注意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些成功的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避免我们犯同样的错误,可以少走些弯路。把这些现成的成功经验直接转为我们所用。吸取经验教训,将治理、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政府不仅要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和治理环境,也要对环境的保护加紧立法,制约企业发展时的环境破坏,建立绿色会计也是企业要实施的重要措施之一。

3、加大社会的监督力度。绿色会计如果没有国家的法律保护和强制,那么它就失去了绿色会计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变成一纸空文,加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其中不好的现象进行曝光或者披露。因此,加大社会的监督机制力度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度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对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计量方法、披露内容等实行统一的规范,这样才能保证绿色会计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符合质量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 陈留平;张珊珊.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

[2] 王小群.浅谈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发展之路[J].时代金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