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体经济发展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体经济发展总结

集体经济发展总结范文1

一、精心组织,周密谋划,全力打造五一轮滑节

1、为迎接*年北京奥运会,丰富*“经典、时尚、动感”的城市内涵,拉动旅游经济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继续举办了“运动之春”五一第三届轮滑节。共策划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达16项,使今年的活动更丰富、更精彩。紧扣奥运主题,策划了国家体育总局轮滑项目“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启动仪式,举办首届全国少年速度轮滑锦标赛暨少年公路轮滑马拉松大赛,两岸四地速度轮滑精英邀请赛,平地花式公开赛,进行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宣誓仪式,第29届奥运会五个赛区城市“滑动五环迎奥运”轮滑接力活动;FSK轮滑极限表演、轮滑速滑速降表演、轮滑旅游专线暨海岸星空狂欢夜、轮滑精彩瞬间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特别是由领导击鼓启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轮滑项目活动、火箭远程发令启动轮滑刷街、各运动队滑入致意后即退场等形式,既丰富了表现形式,又节约了时间,保证了开幕式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赛事需要,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肯定,尤其对采用火箭远程发令形式,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表示要在今后的其它活动中予以借鉴。

2、今年轮滑节系列活动,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层次高。二是范围广。三是形式新。四是时间长。五是影响大。

3、今年轮滑节系列活动取得的显著效果是:一是进一步打造了“国际轮滑城”的品牌。二是进一步宣传推介了*。三是拉动了“五一”黄金周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4、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研究:一是大型活动组织的协调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在个别环节上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组织活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三、体育市场运做有待开发和加强。

二、积极组织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展示表演队暑期到*展演

为大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积极推行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我区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全民健身展示表演队”于*年8月4-5日在*奥林匹克大道公园和区政府广场举行了两场展演。表演队拟由约30人组成。表演以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为,也是我市欢庆北京*北京奥运到计时一周的重头戏之一,亚洲艺术体操全能冠军、亚洲健美比赛冠军等与俄罗斯游客和我区体育爱好者同台表演,具有观赏性强、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健身秧歌、健美、脚斗士、体育舞蹈等活动,像这样的体育展示表演在我区是第一次,所以市民观看兴趣非常踊跃和新鲜,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又一次掀起了我区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三、华帝-CCTV奥运家庭进行时全国大型家庭体育暨民间游戏展示活动

㈠、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㈡、承办单位*区人民政府秦皇岛市体育局

㈢、协办单位北京联合太度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㈣、区域复赛比赛安排

1、比赛时间:*年9月15日

2、比赛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区

主赛场:河北省*奥林匹克公园(田径场、轮滑场)

分赛场:*老虎石海滨公园

3、比赛场地主要内容:

①奥林匹克大道公园“300米奥运浮雕墙”和“冠军手足成功之路”用于参赛家庭进行民间游戏展示、赛前训练和拍摄外景等

②田径场用于回归奥运项目比赛场地。

③轮滑场用于家庭比赛、轮滑表演(特色项目展示)和颁奖典礼(500人观众拉拉队)场地。

⑤老虎石海滨公园:用于水上、沙滩比赛场地;及区域复赛北方赛区启动仪式、抽签仪式。

4、区域复赛参加范围

沈阳赛区、天津赛区、西安赛区、郑州赛区、重庆赛区五个赛区共10个晋级家庭参与比赛(每个家庭3人加上1名华帝爱心孩子共4人),总参赛人数40人。

自*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每星期二晚《运动空间》栏目连续播出活动专题节目,每期20分钟,连续播出26期。具体内容是:启动仪式1期,初赛6期(每两个城市1期),晋级赛11期(每城市1期),全国区域复赛4期,全国决赛4期。

此次活动唱响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题,让人文奥运精神、体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体现了我们一贯倡导的让奥运精神进社区,进家庭,倡导新奥运、新社区、新家庭的理念,让参与者与观众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为更好的迎接*年奥运会做好准备,同时在中央电视台五套节目中更好的宣传了*。

四、*体育彩票*铁人三项大赛

㈠时间:*年9月8日(周六)早8:30比赛开始

㈡地点:*老虎石浴场及区内公路

㈢主办:河北省铁人三项运动协会、

㈣承办:*区政府秦皇岛市体育局

㈤协办:河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河北广电移动数字电视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电视台都市频道

㈥人员:来自国内外运动员200多名。

这次活动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下,获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弘扬了“铁人”精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区打造成“铁人三项大赛永久赛址”,宣传展示了*的形象,对提升旅游城市的人气和体育彩票的公益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加强竞技比赛,全面实施全民健身。

1、为了丰富*年“两节”活动,组织迎元旦长跑比赛和庆新春机关趣味体育运动会,以及常年坚持的乒乓球、篮球、象、围棋等赛事,进一步激发各单位职工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了身体素质。

2、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于6月10日全民健身活动日举行了全区登山比赛及体育进社区、健身气功、健身操、舞表演等。

3、认真抓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先后进行了:中小学田径运动会、长跑、篮球、象围棋、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等比赛,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4、每年组织参加市赛(老中青少)18项次、区内14项次。

5、配合区妇联举办了“迎奥运,全民健身于奥运同行”家庭环城长跑比赛。

集体经济发展总结范文2

随着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济总量和集体资产的规模都迅速增加,这种情况下,集体资产的管理问题、集体利益的分配问题、产权问题等逐渐上升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矛盾和群众关注焦点。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组织和人口结构越来越复杂,已经退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是否仍然继续享受集体资产和集体收益的分配等问题也相当突出。这种背景下,创新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发展资源、提升集体利益分配的透明度、解决产权不清晰问题、完善农村承包经营体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京市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分析

(一)面临的问题

1.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尽管国务院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法律地位此非常重视,并在法律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但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法律地位仍然非常模糊,相关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律性质、法律名称、成员资格、资产管理、利益分配、管理机构以及权力隶属关系等没有系统、明确的法律表述,甚至对一些问题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矛盾的方面,对产权登记、履行独立财产权、税收管理、惠农政策规定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

2. 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不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和资产管理。一方面,财务管理欠规范、制度不健全。例如,农村财务管理没有规范的收据,不重视日常开支发票,相关的审批制度也基本上被架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正规合同、没有质量验收、没有正式发票,在库存现金管理中白条抵库的金额越来越大、管理难度提升等;另一方面,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也存在诸多漏洞,集体资产流失、亏损问题非常严重。例如,北京市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账册,集体资产的管理情况、保管人等信息无从查起,直接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3. 新衍生人口经济权益在股东机制运营的集体经济下没有明确规范

北京市一些地区进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实践比较早,但是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以及制度设计不全面等问题,对新衍生人口经济权益没有进行完善的考虑,产生了诸多的利益矛盾问题。北京市昌平区等在开始采用股东运营机制模式中实施的是股权固化做法,对新衍生人口的经济权益缺乏一定的保障,引发了较大的争议。新衍生人口主要是新嫁入的北京市农村户口的妇女、外地嫁入的非北京市农村户口的妇女、新出生的北京市农村户口儿童、已经实现整建制转居的农业户口居民。由于股权固化规定农民在产权改革后获得的集体经济股权只能够在所属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进行转让以及继承,对新衍生人口如何获得集体权益、是否可以获得集体权益、持股多少等并没有具体明确和规范。

4.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从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来看,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局部地区农民经济收入少、集体经营模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层次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北京市3498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953个,占到了一半以上;主要从事第二产业的有78个,约占2%;以第三产业为主要发展途径的村则有1467个,占到了42%。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业规模较小并且非常单一、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存在经营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提供良好的惠农扶持政策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二)具体措施

1. 完善制度,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以北京市昌平区的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为例,为了保障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该区先后制定了《股权合作社章程》、《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章程》等制度,在有效听取农民意见、整合农村经济发展资源的基础上,对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的股东大会、组织结构、管理责任、产权登记等问题逐一明确,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昌平区按照集体通过的制度建立了农村经济发展股份合作社,并选举合作社的董事会,由董事会产生合作社的总经理职位。股权合作社的登记注册、营业执照登记等手续按照北京市规范的手续和制度进行。

2. 明确股权分配,使农村集体经济运营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

针对农村经济组织管理不完善问题,昌平区通过明确股权分配使农村集体经济运营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其中,集体股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成员所共有且不能超过集体净资产的30%,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集体股的经济收益进行规范管理。将个人股设置为户籍股、劳龄股,依据对配股资格人员的界定标准,户籍股为有集体经济组织户口的所有成员所有,劳龄股则依据劳动者的劳领和参与集体劳动的人员所有。

3. 完善利益分配,确保新衍生人口在集体经济中的权益

针对新衍生人口在集体经济权益分配中不规范问题,昌平区采取了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明确土地权益和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关系等措施,保障了新衍生人口在集体经济利益分配中的合理权益。昌平区在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基于土地权益的收益分配机制。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由集体股和个人股进行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通过个人股股权享用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收益,集体经济组织外部成员通过集体股享有集体建设土地收益。同时对国家征地情况下集体建设用地、农户承包土地、宅基地等的补偿款量化和分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4. 开展试点,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为了保证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推进,昌平区采取的集中试点、阶段总结、全面扩大、推进实施的思路。首先在矛盾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进行试点,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然后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完善,对完善后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最后全面推进,对所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三、改革效果

进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第一,农民在改革中得到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昌平区在2013年时的分红总额已经达到5.1亿元,多个村已经实现多年累计分红。第二,完善了集体资产的管理,解决了集体资产流失、亏损问题。产权制度改革中对集体资产进行清查和核对,对资产和债务有效明确,减少了不良资产的规模和数量。第三,调动了农民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后理顺了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协调性有效增强。第四,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制约机制。改革后,多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了权责协调的董事会,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的统一和协调。

四、经验总结

从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改革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经验:第一,产权制度创新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注重研究阻碍创新和改革过程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股权制度改革只是产权改革的一种方式,但研究深层次的利益分配问题,加强制度设计等则有利于提升产权制度创新的效果。第二,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解放思想,及时总结经验,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昌平区改革过程中完善了管理制度,树立了民主法治观念,并通过集中试点和扩大试点总结了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有利于改革措施的扩大实施。

集体经济发展总结范文3

(一)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的基本情况

昆明官渡社区的季官社区就着落于滇池北部,距离昆明市只有10公里,是官渡街道办事处,管辖着3个村民小组。现在有农户733户,农村人口为2033人,劳动力1240人,但是人多田少,平均下来一个人只有4分地,据统计,2008年当地总收入为9710万元,2009年总收入为10486万元,平均下来,人均不足2000元,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村中建筑没有整体规划,布局凌乱,交通条件差,卫生条件也差,村里的各项设施明显落后,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文化和医疗设施,一部分的人员经济跟不上,陷入困顿,整个村子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可以看出,发展集体经济也就是改变社区人民生活的关键。

(二)季官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做法

1.保留集体资产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居委会领导经过再三考虑,并没有及时的把村里的土地征用款分发给广大村民,而是集中起来作为集体资产保留下来,从而增加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居委会领导率先在辖区推行股份量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本运作模式,建立了合作社,通过配股和购股的方式兑给广大村民,在社区中建立了7万多平的商业写字楼,购物广场,餐饮,休闲等多功能的商业社区—官南城,这样下来,每年为集体利益增加了3000余万的收入,平均下来,每个村民也能分的3万以上的红利。加快季官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注册成立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成立了“云南官南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官南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市季官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抓住了发展古镇旅游的商机,积极的去招商引资,很多有实力的大商家纷纷来到这里发展,各个公司加强自己的业务。既相对又独立,又共同服务于季官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3.创新社区管理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季官社区的村民慢慢富起来了,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为防止由富返贫现象的发生,社区领导班子及时的开会讨论,必须要了解民生,勤访民意,定期做暗访,深入群众,经过反复的开会讨论,最终决定要以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社区提出了“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理念,为此,社区举办了各种就业培训班,鼓励村民就业,每人都能获得3次就业培训、推荐工作的机会。对于有劳力但不就业的村民,社区也制定了管理办法,每年将会受到扣除年终分红总额10%的处罚。经过这些措施,使得季官社区少有游手好闲的居民,人们生活都是蒸蒸日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的面貌又时刻的影响到下一代人。

二、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

集体经济发展总结范文4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中山市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山市18个镇已全部进入广东百强镇名单,在城镇化过程呈现出珠三角特有的模式。研究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取得的成绩

中山市现有24个镇(区)、239个村(居)集体,全市农村人口101.52万人。全市24个镇(区)已基本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近年来,中山市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2010年市级财政对农业、农村方面的投入达到了45324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10.5%。其中,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3.5亿元,惠农补贴类资金达3227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达3280万元,扶贫资金达到了765万元。近年来,中山市农村经济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亮点:

1、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中山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35.02亿元,纯收入了27.7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总额为230.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581元。中山市近五年来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在2006年为15.18亿元,以每年10%以上的递增率上升,到2010年达到了27.84亿元,比2006年递增了83%。村集体资产总额也从2006年的137.74亿元逐年递增,到2010年达到了230.53亿元,比2006年递增了67.4%。

2、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益高

全农地流转有助于农业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中山市现有人口耕地总面积63.12万亩,2010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4.4万亩,占85.3%,土地流转率位居全省、全国地市级之最。中山市土地流转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由早期农户间的代耕、无偿转包、倒贴转包等自发流转,逐步发展到有偿转包、出租、转让、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方式,且多以集体统一流转较多。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成片整合开发规模达到500亩以上的符合标准农业现代园区16个,面积89485亩,逐步形成古镇镇南方绿博园、横栏镇三沙五沙花木基地、民众镇群安村蔬菜生产基地、大涌镇南文社区粮食基地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层次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的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实现了土地增值和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3、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民纯收入持续提高

中山市超过80%的农村从业人员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村居民收入78%以上来自非农产业。2009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288元和13581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经营所得、其他方式经营所得的人均纯收入2010年较2009年依次增加了8.8%、11.5%、19.5%和1.5%;从乡镇集体所得、农民外出劳务所得、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所得、其他渠道所得的人均纯收入2010年较2009年依次增加了21.1%、3.2%、12.1%和9.3%。2010年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经营所得合计6027元,占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44.4%,与2009年相比,第二、三产生的增幅分别达到11.5%和19.5%,已成为农民纯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中山市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提高,在全省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在较前的位置,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也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中山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内外在动力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外在动力。建国以后国家向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一直偏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近几年来中山对农业的投入均呈扩大趋势,也只是重点扶持中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偏低的村。这些投入对位于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仍表现出明显不足。

村民思想观念保守,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在对待集体经济问题上,农民群众存在一些矛盾心理:一方面热切盼望有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兴办集体公益性事业,另一方面却又对发展集体经济产生怀疑,怕发展集体经济影响他们的自身发展,损害既得利益;另外,不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清晰认识,而不少村民对村干部缺乏信任,总感到集体资产只有分到人头,才“落袋为安”。因而,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内在动力,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相当的阻碍。

集体经济发展总结范文5

农村集体经济在我国有着比较长的历史,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得到了多方面的调整,它也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朝着灵活、高效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与百姓利益紧密联系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这一生产模式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一定程度影响着一个村的生产效率与村民生活水平,还关系到这个村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否到位以及村民管理工作是否奏效。尽管目前国内各地区的有关工作还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但人们仍然不能忽视在具体实践中显露出的一些弊端与缺陷,只有在工作开展中不断修正自己关于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与理念,才能保证这一具有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1.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部分乡镇领导思想意识淡薄

伴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不断强化,一些地区的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整体水平的提升,然而,还有一些比较偏远或者封闭的地区仍然采用着以往缺乏可靠依据、财务管理比较随意的模式,不仅禁锢了该地区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还让该地区的民主管理呈现出缺乏系统管理的混乱局面,使该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打折扣。乡镇的领导作为整个农民集体经济的管理者与领头人,本身就应当承担较大的责任,不仅要有能够服众的政绩,还应该主动带领村民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生产尝试,并做好生产资料以及财富的规划与分配。一些领导在主持乡镇工作时,并没有合理的考虑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尤其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关心账务分配、明细管理、以及每年的财务状况比较,甚至难以安排专业的记账程序以及专人岗位,给百姓了解财务状况和上级政府的调查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民主监督

财务公开一直是各个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出于农村财务工作的局限性,所发生的账务一般难以得到及时的记载或者公开,账簿资料缺乏规范性使得一些村和乡镇的财务公开徒有其表,一些必要程序变成了“走过场”,加上村民本身相应的民主监督意识就比较薄弱,农村的民主监督工作逐渐失去了其实际意义,一定程度的损害了村民的合法权利,也大大增加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风险。长此以往,本应造福村民的集体经济不仅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还会让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良风气逐步危害农村经济、地区经济,甚至阻碍全国经济的均衡平稳增长。

1.3财务核算工作不专业、不规范

农村地区由于环境相对偏远,交通发达程度不够,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显露着一些困难,特别是由于缺乏系统指导与科学方法形成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极大的阻碍了整个乡镇的集体经济发展进程。大多数的村镇由于规模较小或者是经济发展落后,其内部管理机构大多缺乏专业账务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部门机制,这样就使得农村的财务管理状况呈现出或大或小的缺陷。例如,一些地区的账簿管理过于随意,账目设置不符合国家规定,财务预算决算程序往往模糊控制,甚至账簿合理保存都面临困难,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都可以总结为财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而这一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伤及群干关系,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有关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组织有关领导参加培训或动员活动

乡镇的领导被村民进行民主选举推选成为了带头人,并不意味着他个人的能力水平以及管理理念能够长期的适应具体的管理,适时的骨干培训与动员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提升,帮助乡镇呈现新局面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思想动员以及提供的农村集体经济新思路对农村的改变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一些模范村都是在此基础上得到飞跃的。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其特殊性,涉及土地承包、集体财产分配与管理以及日常活动中的各项事宜,所以这就要求村镇的领导者能够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稳、准、狠”,这样才能让整个村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2.2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体制

保证每个村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首要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个人放心、安心的听从乡镇领导的统一安排,团结在集体经济的奋斗目标之下,保证该地区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关于民主监督体制的完善,人们能够努力的方面是比较多的。比如,村民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成立村民监督小组或审核小组,并推选负责人,定期的对乡镇公示以及未公示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并及时传达给全体村民。同时,人们还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典型村”、“示范村”的成功经验与工作方法,做到“去粗取精”,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本地村民的个性化财务管理方法。民主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能够一定程度的体现该地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能够缓和农村存在的纠纷与矛盾,逐步形成和谐的民风与区域环境。

2.3积极引进专业财务管理人员

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够让集体经济的优势得到完美诠释。现阶段,比较普遍的“大学生村官”也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事实证明,各领域专业人才不仅能够比较专业、规范的解决农村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还能够帮助该地区逐渐形成比较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工作模式,使当地的人们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逐步适应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的生产与生活。农村想要引进人才,还需要积极的借助政府力量,有目的的引进有关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在保证他们了解本地集体经济具体开展情况以及地区特色后,虚心听取有关经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用新鲜的力量为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

集体经济发展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农民来说,最迫切的事情莫过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贫困农民“病有所治,老有所养,穷有所济”。

一、 从客观需要上看

各地农民对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相差悬殊,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必须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各项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范围和具体标准的确定,必须与各地区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保障需求相适应。因此,全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可能同时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全国统一一个模式,而是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形成各地区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

就收入而论,在保障体制的选择上高收入地区农村应以收入保障为主,低收入地区农村则应重点发展以普及初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事业。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地区(如苏南地区和温州地区),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利益分配结构上的差异,也会对保障制度的建立产生较大的影响。苏南以集体经济为主,实行按劳分配,集体经济实力雄厚,个人收入也较高且比较均衡,集体和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保障的承受能力,比较适于建立一种以集体为依托,集体和个人合作兴办的社会保障制度。温州地区家庭工业发展很快,自由市场活跃,个人手里有钱,但分布不均衡,集体经济相对薄弱。这就比较适应于建立一种以个人投保为主,政府予以适当补足的社会保险体制。在前一种情况下(苏南)还可考虑扩大社区统筹范围,后一种情况下则宜于较小范围的保障区域。

二、从行业构成上看

以工业为主的城市郊区等,一般收入较高,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较高,应以收入保障为主,而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一般联系松散,收入不高,家庭保障起主要作用,社会保障宜于小范围的服务保障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