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网络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影响;完善;改进
1.引言
网络虚拟经济,是指网络世界中通过使用的虚拟金钱来实现支付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过程中一些网络公司为方便网民支付服务费用推出的一种网上虚拟货币。如用户购买IT产品或使用网站各种增值如我国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腾讯Q币、新浪U币、盛大元宝、网易POPO币等。网络虚拟经济也具有支付功能,由各网络机构自行发行,但是不能实现现实的价值,不能通过银行转账,没有形成统一的发行和管理规范,只能流通于特定网络世界。
网络虚拟经济从产生至今,规模越来越大。据业内人士估计,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长。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一些专家表示,随着虚拟经济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财产属性,对现实实体经济的冲击也逐渐出现。200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来规范相关网络公司进行的网络虚拟经济的行为,防止其影响我国的货币流通。
那么,网络经济货币是否能对现实货币流通甚至实体经济形成冲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分析网络虚拟经济的相关问题,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2.网络虚拟经济的货币属性分析
网络虚拟经济是一个新兴事物,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推广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的,一经诞生便给人们的生活、生产乃置实体经济发来了巨大改变和冲击,那么它以后的发现究竟如何,是昙花一现还是久盛不衰呢?让我们从基本经济原理出发,深入了解网络虚拟经济的前景和未来。
(一)货币相关理论概述
货币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止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也是如此,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生产关系西方学者则一般把货币定义为“在交易和支付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具有两个特征:能够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够和一切商品进行直接交换。
一般情况下,货币均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这四种职能。
(二)W络虚拟货币的特征
网络虚拟货币属于符号的范畴,若要成为货币,必须满足货币的特征和执行货币的职能。网络虚拟货币是特定商品预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担保。一般来说,网络虚拟货币是一种定向支付工具,供人们购买发行者提供的各种商品等,以便满足自己的需求。转账支付则受银行清算系统服务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更加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供应商设计了各自的虚拟货币,通过系统认证接受随时支付。用户只需在规定时间内购买虚拟货币,就可根据需要随时在线支付。
(三)网络虚拟货币行使的职能
目前,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中可以购买物品、支付物品的流通,甚至出现不同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虚拟货币在网络上已经具有货币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的某种功能,有了现实货币的雏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网络虚拟货币还不能执行货币的四种职能。
(四)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
网络虚拟货币只是作为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价物。实际上,网络虚拟货币属于信息货币。信息货币的特点是:第一、信息货币是基于电子网络的分布式的价值中介。第二、其价值具有混合价值形态,是一种附加信息的货币卡。一方面其价值取决于面值,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承载的信息内容;第三、没有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形成统一市场,其等价物不能与货币进行对等交换。
可见,与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不同,网络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只是代表发行者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其被接受的范围仅限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与商品供求状况相同。而这种特殊符号需要被特定的系统识别。因此,不同供应商发行的虚拟货币必然不可通用。由此形成分散发行、自成体系的格局,导致每一种网络虚拟货币都只能依靠单薄的私人信用作为保证,不存在“普遍接受”的经济基础。所以在这一点上,比起实体经济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
3.虚拟经济应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上面的论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支持。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合理运行让闲置资金匹配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能扮演风险识别的角色,预警实体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促进实体行业之间的竞争。例如,股市能将难以进入社会再生产的分散资金集聚起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股票的买入和卖出过程,也是企业风险发现的过程,对企业经营能起到预警作用。
然而,如果网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资产等现象蔓延泛滥,也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利润最终来自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脱实向虚”、遏制投机炒作,就会导致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虚拟经济的充分支持,制约其较快发展,不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最终也将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农产品炒作,最终结果都是价格急剧上涨进而产生泡沫。这个过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来的跟进者,大多又是财富拥有量较少的群体。因此,炒作的过程,成了财富从穷人向富人集中的过程,贫富差距会因此而加大。
4.网络虚拟经济的未来
经过全文的经济理论探究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从诞生来看,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发现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趋利避害,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即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必要的经济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2
通常来讲实际资产其实是由投资者将自身的资金利用在具体的生产运营中进而赋予资产实际的价值,而实际资产正是实体经济中的代表,实体经济包含了实际资产,实际资产的重要功能在于其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的社会资产以及新的物质财富。而这种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依附于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实际资产究竟是什么?其实实际资产包含着较多的内容,包括建筑物以及生产设备器械和生产物资等等,而如果将这些实际资产放在一些企业发行的债券或者是股票投资上,那么实际资产就变成了虚拟资产,同样也就归属为虚拟经济中,也就是说将实际的资金变成了一张纸,或者是变成了电脑中的一个经济条目,而这些虚拟资产仅仅是将实际资产进行提高可能性收益的一种凭证,并不能直接的提供实际的生产力,总结来讲实体经济可以不断的提供生产力进而不断的创造社会财富,而虚拟经济仅仅是依附于实体经济进行相关获取相应的利益分配。而人们在进行实际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可以投入生产农产建设,但是期间往往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运营能力的支持,进而人们更愿意投入虚拟经济中以股票或者是债券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的投资中进行利益的获取。
二、初探虚拟经济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之策
(一)风险分析
一般来讲虚拟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和实体经济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也就是说无论是实体经济也好,虚拟经济也好,发展限于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就目前来讲这样的发展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从虚拟经济的实际发展角度来讲进行发展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价值,虚拟经济在依附于实体经济进行膨胀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引发金融危机的产生,同时对于实体经济来讲也是也起到消极的影响,其中存在的风险包含了可能将经济过热进行掩盖导致泡沫经济,从而引发金融危机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样状况下必然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应对虚拟经济过渡膨胀发展之策
虚拟经济的发展在过度的膨胀之后就会对其依附的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而必须要对虚拟经济给与一定的控制,在应对之策上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讲:其一是从国家角度来讲应该对虚拟经济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国家应该对实际的货币供给进行严格的把关以及控制,促进信贷保持在一定的合理发展范围内,同时还要对房地产的实际融资给与较为严格的把控,通过税收这个有利的杠杆来实际的调节房地产的相关收益率,此外还要对土地方面的违规炒卖进行严厉的打击等等,从这些综合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宏观调控。其二是不断的加强金融方面的监督与管理,一定要实施相应的金融改革措施,尤其是在利率方面以及汇率方面给与一定的改革,制定相应的具有规范性以及约束性的监管机制。可以说对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给与有利的宏观调控以及严格的监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影响,对于实体经济的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探析对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建议
可以说国家经济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因而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依然是强国之本。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就成为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企业关注的焦点话题。
(一)对中小企业投资组建给与鼓励
通常来讲一些投资者在给与实际经济进行投资的实际过程中总会面临着资金方面的短缺的问题,而针对这种状况国家应该将这种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对中小企业的行业准入条件以及相应的制度给与大力的放宽,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到中小企业的创建中,同时还可以利用相应的税收方面的手段来进一步的对中小企业进行建设扶持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的将社会资金逐渐的流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中,促进实体经济的真正发展!
(二)增设资产投资机制稳定实物价值
国家还要针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增设资产投资机制,也就是说在投资机制中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例如增设相应的二级资产市场或者是转让产权市场等等,将实体经济的投资实物价值进行不断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将社会中各个投资者的眼光集中在实体经济中,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3
但是,我国实体经济也长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发展方式粗放、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这些问题令人担忧。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既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关,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
从内需消费水平看,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1年人均GDP为5400多美元,居民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质化、尖端化,企业现有的产品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投资的角度看,我国多年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将要过去,依靠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逐步递减,对我国集中在能源、基础原材料、工程设备等领域的实体经济来说,这个影响将会非常巨大。从出口的角度看,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主要发达国家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贸易保护主义也在不断抬头,这些都影响了我国外需的增长。
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上升呈现长期化趋势,资源环境的约束强化,依靠过度依赖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求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尽管我国实体经济目前遇到的困难,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震荡有关,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有关,但从根本上看,这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自身的阶段性问题。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必须从实体经济自身寻找原因,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所以说实体经济既需要回归,但可能更需要转型、升级。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实体经济如何发挥好它应该发挥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许多企业的产品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生产规模不小但利润水平很低,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让我们付出了很严重的生态环境代价,也非常容易引起国际贸易的争端和摩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分析世界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特点与规律,紧紧抓住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一方面,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围绕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把传统产业中的先进产品比重提到新的水平,把附加值高的产品比重提到新的水平,特别是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企业在产业链的低端一哄而起,重复建设,盲目投资。
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一批新兴高技术产业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应该积极抓住这一轮经济危机中的机遇,加大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着力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竞争的先机。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升产业集中度
一个优良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是一个产业有序发展、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目前我国很多产业存在市场布局结构散乱差、产业集中度不高、无序竞争等问题,很多企业盲目扩张、战线过长,投资效率低,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
这方面,德国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德国是世界上顶尖的制造业强国,很多产业往往是几家寡头企业作为系统集成商,集研发、设计等服务为一体,且有一大批专注于产业链上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这些产业链上的企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协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这是符合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布局要求的。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能否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核心是如何积极稳妥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各个行业企业数量仍然偏多,企业平均规模仍然偏小,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方式整合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大企业是行业的龙头和系统集成商,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羊,通过推进产业内专业化分工协作,将大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产业链传递到中小企业,带动产业链乃至全行业经济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积极发挥大企业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层次和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这些年,我国涌现出以载人航天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但总体上看,在自主创新方面,我们并没有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许多领域的高端材料、关键设备、重要基础件、核心元器件等,仍然主要依靠进口,许多行业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很多产业已走过粗放式发展阶段,依靠模仿和西方技术转让已不再有后发优势。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这一现实,使西方公司不会再真正转让给我们核心的、一流的技术。所以我国实体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转而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从跟踪者、竞争者到引领者的跨越式的发展。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能不缺资金,可能不缺人才,关键是要寻找创新的动力,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要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拓宽创新的视野。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内容。只有这些创新的要素完美结合,才能够做到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特别是要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营造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给创新注入强劲的活力和动力。这方面,很多国外的创新氛围和体制值得我们学习。
积极走出去,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实施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重要进展,许多企业采取直接投资、兼并收购、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走出去,在带动设备出口、劳动力输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开展国际化经营,从企业的角度讲,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在全球布局、整合利用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国际市场还缺乏深度的认知和全面把握,国际化运营能力和水平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很大差距。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不少发达国家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境外投资并购优质企业和资产的机会增多,这实际上是走出去的重要历史机遇。同时,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走出去的能力,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在走出去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通过并购、联合等方式,努力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知名品牌、研发人才、能源资源,增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能力。
扩大对外投资,将国内部分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向境外延伸。扩大国外工程承包,带动国内设备、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有效发挥和提升现有的生产能力;也要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架构,完善境外投资的决策制度,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提升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化经营中,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诚信经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护当地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积极参与所在国的公益事业,用好国际组织的舞台,努力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强化管理,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功
提升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实体经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涌现出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方法。但是整体上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国际知名大企业相比,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从基础管理来看,许多企业虽然规模不断增长,但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一些企业还没有统一、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集团管控力不够,一些企业甚至处在管理粗放的状态。从管理创新来看,我国企业基本还处在模仿和跟随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耦合发展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中的问题
在经济国际化和资本虚拟化的背景下,虚拟经济成为发展主流趋势明显,虚拟经济对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贡献越来越大,其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失衡的局面。但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形式,不仅对本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国际间的互助合作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有效的平衡机制,保持经济杠杆的平衡协调带动作用。
(一)国外发展虚拟经济的教训
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起着推进的作用,但其膨胀发展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后果。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未来。 随着国外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虚拟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其主要的经济形式。但国外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会引发经济泡沫和金融资产的混乱,当泡沫经济破裂时将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又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大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要是由于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使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规模出现了失衡的状态,引发泡沫经济的破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从国际世界的经济发展来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总量在经济发展的总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加之电子金融银行的快速发展,为其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的便利,规模越来越大,一旦出现了资金链的断裂,首先将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冲击,进而会导致国际经济交易、国际资金流动出现异常,将会在传导机制的影响下,迅速席卷全球,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经济产生巨大创伤,以至于形成了区域性或国际性的金融危机。
(二)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存在的弊端
1.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导致资金供应链的短缺。虚拟经济的适当发展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有利于为实体经济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扩大融资的范围和规模。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投资环境,使得投资者看到了金融投资的丰厚利益,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虚拟经济市场,将会出现大量炒作和投机的现象,导致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造成经济的潜在发展危机,将大量资金停留在金融衍生品上,进行资金的恶性循环,使得实体经济部门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企业扩大再生产遇到困境,发展遇到瓶颈,形成生产性的投资挤出过大,这在有发展趋势比较好、盈利能力低下而需要其提供大量现有资金周转的时候,必然使得产业发展资本的筹集不断减少,非常容易导致大面积的经济败坏。
2.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打乱了经济发展的秩序,影响信用,引发实体经济动荡。银行的信用程度是虚拟经济得以发展的支撑,是维护当代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金融市场中,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导致经济的虚假繁荣误导了实体经济的相关行为,使得银行金融体系出现了混乱的局面,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资金严重减少,银行信用机制瘫痪,信用关系扭曲,经济秩序混乱,信用基础被破坏。如果其发展规模超过了真实的需要,将会导致金融衍生品价格下跌,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严重的危机。我国企业由于体制上的局限性,企业经营管理混乱引起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造成了经济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而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地变强,造成一系列经济问题。
3.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导致国家对金融市场监控和税务的征管不力。我国金融体系的正式建立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晚,各方面不成熟、不完善,对于投资者和其他相关部门还未能提供完善的金融风险监督工具。而虚拟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中的有限市场又可以摆脱宏观经济的监控,使得这些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将很难保证,国家的监管上还存在着缺陷,加上金融市场机构冗杂,金融工具很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加大了国家监管的难度,而实体经济的畸形发展又使得国家税收的范围缩小,制约了国家税务的健康发展。
(三)虚拟经济影响国际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着传导机制,加之国际间经济的关联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外经济和金融波动会很快传到本国内,加剧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导致价格波动严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差距变大。在金融创新的发展下,国际资本利用各种现有基金进行资本的投资活动,但是虚拟经济的次贷危机使得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带来了国际间的经济危机。随着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虚拟经济引起的严重后果将危及国际经济的安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随着国家之间经济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一国经济的动荡将会起到连带效应,会逐渐发展为国际性的经济动荡。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的必然性
(一)实体经济是基础,虚拟经济提高资本形成与运营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实体经济的运行状态制约着虚拟资本的交易规模,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又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虚拟经济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把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其基础性目的,它的发展必须适应各种不同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经济的融资的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资本来源。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和高利润性可以吸引大量闲置的资金,增加资本的积累,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虚拟经济中积累的虚拟资本能有效地提高资金的流通速度。在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型中,企业利用虚拟资本筹集资金的方法来扩大实体资本的集资范围,加快资本的运行,进一步提高资本的增值能力。虚拟资本的相关资源的利用和金融创新对经济活动中有效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虚拟经济是资源,实体经济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
虚拟经济引起的知识产权商品化、规模化和流通化。通过产权的改革,可以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增加经济利润,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实现资源的重组,使得有限资本在不同经济部门中进行合理配置,盘活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程度,对企业产生一种无形的竞争力,迫使其采取措施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降低经营成本。虚拟经济通过提供众多的融资渠道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地缓解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摩擦,使其降低了发展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资产的流通化将存在潜在风险的资产转化为相对安全的资产,使经济发展的阻碍减少,将一些风险转移到那些有能力和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创造经济的腾飞。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实体经济结构,适度发展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健康发展将有利于虚拟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众多问题使得人们热衷于投资金融市场,但是得不到实体经济的支持,又会使虚拟经济的发展存在风险,这就要求我国要注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性,实现行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发展管理,改善公司法人治理,增大经济利润的规模,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创新型发展,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掌握核心技术,推进高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虽然虚拟经济可能导致虚假繁荣和经济危机,但是它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产物,是国际经济化的必然结果,有利于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目前我国间接融资的比重相对较大,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融资的渠道有限,高水平的金融人才的缺乏,使得其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决定了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因此,要注重适度发展虚拟经济,而不是过度或取消发展。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必须要吸引外国资本的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坚持渐进式的原则,适度发展虚拟经济,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二)防范虚拟经济风险,推进金融开放力度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弊端,要求我国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强金融衍生品的管理,充分利用投资管理公司盘活不良贷款的功能,化解经济危机,提高贷款的质量,学会规避风险,减少经济危机化的程度和经济发展中通货膨胀的压力,提高风险意识,防止生产性资金过多地流入经济市场领域,构筑经济壁垒。同时,也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协调其发展规模,促进其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建立经济预警机制,提高经济发展的透明度,设立相关的经济有效指标,建立信用评估机制,增加经济发展的资本,规范金融交易行为,打击各种不合法的投机活动,由于我国现有的监管体制还很不到位,若没有一套适用科学的监管体系,必然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我们不能裹足不前,不能因为有风险和危机就不注重虚拟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虚拟经济的发展前景光明,因此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扩大投资规模,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有利于我国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扩大,提高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同时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借鉴往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强国际资金的监控,密切关注国际投机公司的发展方向,更大程度上改善资本市场环境,为我国虚拟经济走向国际化提供有利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泡沫风险的防范、金融监管的加强、积极稳步地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起着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应该吸取国外发展虚拟经济的惨痛教训,探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学会创新性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是虚拟经济下潜伏的危机和风险,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其进一步的膨胀,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经济风险的最小化,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者协调发展,是国家经济调控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整体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胜之策。
参考文献:
1.赖文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9(2)
2.邹博清,樊俊涛,叶尔兰.虚拟经济泡沫与虚拟资产流动性控制[J].商业时代,2012(12)
3.罗良清,龚颖安.虚拟经济的本质及影响实体经济的机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金融市场效率;实体经济;资源配置
一、引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加上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企业价格竞争优势减弱,部分订单流失到东南亚国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只能转向民间借贷,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此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二、金融市场效率理论概述
国内学者对金融市场效率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王广谦(1996)指出衡量金融市场运作效率的高低,可以通过市场上金融商品价格对各类信息反应的灵敏度、金融市场上各类商品价格具有稳定均衡的内在机制、金融商品数量及创新能力、市场剔除风险的能力和交易成本的大小来体现。金融市场对经济的作用效率突出反映在市场对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和融资的方便程度这两方面。杨德勇(1997)认为金融市场的效率具体表现在:沟通效率,有效地沟通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赤字部门之间的资金运动;分配效率,根据全面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有效地分配资金,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传导效率,金融市场能有效影响资金供求和经济运行,从而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传导工具。林毅夫(2001)提出衡量金融市场效率高低的根本标准是看能否把资金配置到回报率最高的产业部门和企业,促进实物经济快速发展。
本文将把金融市场效率分解为金融市场运作效率及金融市场对经济的作用效率,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效率的现状分析,找出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为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出一些建议。
三、金融市场效率与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金融市场运作效率
1.我国证券市场对历史信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反应能力,但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能通过弱式有效市场检验尚存在争议。
2.虽然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但市场化利率生成机制的发展仍相对滞后,金融市场的利率体系相互割裂。
3.我国金融市场因为可交易商品的数量有限,交易品种不能满足不同交易主体对风险、期限、利率的不同要求。
4.我国的金融创新起步较晚,金融产品数量、产品种类、交易方式等方面创新度不够。
(二)我国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效率
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效率主要表现为企业从金融市场获得资本的难易程度及获得的资本规模大小。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是以银行为主导型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且在间接融资中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市场结构比较单一。
1.银行主导的间接金融市场效率缺陷
(1)银行体系不能顺畅地将高额储蓄转化为投资,也就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比从2000年的80.26%降到2010年的66.72%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中介机构在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上出现了弱化趋势。
(2)我国储蓄资金的投向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商业银行出于控制自身风险的考虑,以及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借贷对象往往以大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农村地区获得金融服务的能力相对被削弱。
(3)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亏损现象多于盈利,造成了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
2.直接金融市场的效率分析
我国在股票发行、上市方面都倾向于国有企业。近年来,虽然对非国有控股企业的上市管制有所松动,但国有控股公司在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
我国债券市场目前只有少数经营状况好、信誉良好的民营大中型企业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而大量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的债券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但随着金融深化和发展,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将发生变化,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融资规模,直接融资规模所占比重会逐渐增加。
四、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措施
(一)发挥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打破政府主导的国有银行对国企过度倾斜的融资模式,放松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的严格管制,让民营企业能得到充分的金融资源。
(二)完善经济制度,深化经济改革
深入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减少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贷款的依赖。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骨干民营企业做大,不断优化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三)发展直接金融市场,推动金融结构演进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扩大股票、债券、信托等融资活动对企业的帮助。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进一步发展票据融资、企业债券和融资租赁等方式。只有间接金融市场与直接金融市场间协调发展,相互竞争,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注解:
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摘要》。其中,存贷比=贷款余额/存款余额。
参考文献:
[1]王广谦.金融市场效率的衡量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选择[J].金融研究,1996,(02):42—45.
[2]杨德勇.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效率[J].云南金融,1997,(08):11—15.
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6
摘 要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下的经济潜能不断被挖掘出来,近年来,体育经济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催化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一套体育经济运作模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首先介绍了我国的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最后提出了如何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体育经济 阻碍因素 应对措施
自从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来,国民对体育的热忱已是步步加深,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体育经济在GDP中的所占比例步步加大。研究体育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一)体育消费潜力不断提高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居民消费能力有限,买方市场和通货紧缩特征明显。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却非常快,体育潜力不断提高。
(二)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这个框架就是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形成了一个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
(三)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
二、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一)社会人口体育素养不高
西方某些国家早就明确了体育的社会价值,提出终身体育的思想。我国虽然也曾在理论上给予了探讨,但并未产生真正的效益。封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文轻武”思潮始终趋于主流,导致近、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实际操作往往是背离的,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使体育未能充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积极影响。体育的发展往往雷声响,雨点小,社会人群的价值偏向,造成了体育意识淡漠,这是人们体育素养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得不到纠正,势必阻碍体育经济的发展。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决定价值取向,是影响消费动机的源泉,社会人口没有体育素养或素养不高,就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更不必说为运动而付出经济代价。
(二)体育经济发展实体处于“零刺激”
当肥胖成为影响女性曲线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时,各种减肥药,减肥茶经媒体宣传成为消费热点,直接原因是减肥的作用解除了消费者的顾虑,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然而长期以来,作为影响体育经济发展的媒介甚至生产厂家,都未能对体育的效力进行必要有效的宣传、导致决策和经营的失败。人们对于自己投出的“经济得不到相应的价值回报”,因此,对于体育消费的欲望当然不高,保持在观望与等待的平稳“零刺激”状态之中。体育经济要发展,各经济实体必须注重实际产品的价值验证和健身效力的宣传力度。通过科研论证,分析解决适合不同个体需求的“短、平、快”系列运动产品。在具体调整的基础之上,有效地运用可操作的数据指标,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的人们增强健康而忠实的服务,以实际的效能改变“零刺激”的睡眠状态,为体育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体育消费运行缺乏整体效力
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关键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有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体育产品生产销售厂家应摒弃以热点赢暴利的经营思想,研制适合不同经济个体消费水平的体育产品,并考虑在不同产品结构中增强必要的简易健身功能的指导法则,使产品的价值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相吻合。政府在进行城区规划,社区设施配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以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为主旨,引导人们进行体育消费,从而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
(四)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
(二)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三)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四)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培养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五)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体育经济的发展展望
体育经济必须与全民体育同步发展,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状况的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反映乃是人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以及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包括体育是否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体育人口的数量,社会体育的水平和群众性体育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体育设施的拥有、数量和质量。一个国家的体育科学技术,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的最高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必须立足于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个坚实的基础,开展一个全民健身活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花钱买健康”的体质投资已成为时尚。这就要求体育经济必须与全民体育同步发展,一个大规范的群众体育消费正迅速的转向市场化,如今人们喜爱的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各种体育健身场所,如溜冰场、台球厅、乒乓球馆、保龄球馆和夏日游泳池,冬季温水游泳馆已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当体育产业化的兴起以后,谁投资、谁兴办、谁受益,使体育社会化有了经济利益基础,大大促进了体育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化的市场经济,为发展体育经济创造了优异的外环境。
参考文献:
[1] 任慧莹.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06):247.
[2] 高阿平.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