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评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03-01

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的初中语文评价作了相应的指导。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念、内容及目的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指明了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在此和大家交流,望能不断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述及目的

1、概述

所谓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指的就是通过诊断初中语文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简单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对教学的工作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评价、对教学管理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教学环境的科学评价等,在这诸多的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是最为关键的。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及时的掌握教学信息,并能充分的向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或进行自我反思。

2、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来说,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突出初中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作了许多改动,其中改动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从此学习方式提出以来,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不管情境、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强调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甚至不少教师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师生、生生互动,就是一堂失败的课。于是,在这样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各种各样挂着新课标名目的优质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竞赛课等开展得如火如荼,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教学环节井井有条,无可挑剔,可谓完美无缺,听者仿佛在观赏一场精妙绝伦的节目秀。在这活跃、几乎接近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晃眼看去,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学生也主动参与学习,但若你仔细的去看,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表演课,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群众演员,课堂看似活跃,其实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要一到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时,很多学生就会表现出茫然,交流讨论环节也是自主的说话。这样的课堂,使得教学过分的趋于形式,违背了教学的宗旨,严重的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过分追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只会看,不会写;也有一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以及过分追求拓展迁移的广度与宽度。使得学生渐渐与课堂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久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如实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原则

初中语文评价对教学有着巨大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运用适当评价的形式,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如实的掌握好以下几个评价原则:①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使被评价者向标准靠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②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以及当前语文教改的趋势,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③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④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简单明了,本色实用,可操作性强。只有认真的遵循好这几个原则,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才能如实的发挥出来。

2、合理运用评价方式,准确、有效的评价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是一个有目的、有原则、有过程的行为。教学中,教师在明确目的,并如实的把握好评价原则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掌握好评价的方式方法,使初中语文的教学评价达到应有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①教师自我评价: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评,对自己所认为的有效行为进行描述,准确找出教学中的利弊。②主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引入校长、教研员、同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的人员参与评价。该评价方式可以以随堂听课、公开示范课等方式进行。教师要和他们形成互动,听他们的见解和看法,从中筛选总结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信息。③对知识性、个性、创造性等多方面要做到具体评价,凸现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向提高语文素养去迈进。

总结: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少一些表面的繁荣,多一份内在的智慧,这样方能开拓一片真善美的领地。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2

一、究其“因”

1.教材未贯通

教材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技能的凭借,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进行。现今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直是实行“两纲两本”的政策,即中学、小学各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小学根据各自的《语文教学大纲》编写语文教材。就拿苏教版张庆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和苏教版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来说,张氏教材突出“新、实、科、简、美”,洪氏教材则以“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独树一帜,两者风格迥然不同。并且在内容方面,无论是体例、形式,还是知识能力链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能力的,初中还得从头开始;而有些小学语文反复强化的习惯到中学却消失了。这些都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过渡、衔接。

2.教法未贯通

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教法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中小学衔接的困难。相对内容而言,小学教师上课更注重形式,存在信息量不大的问题。而中学课时紧张,面临中考的升学压力,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由于信息量膨胀,导致“消化不良”,原先走得好好的,现在步子就慢了渐渐掉队了,有些甚至根本不会走了。

3.评价未贯通

现行语文课程评价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断裂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考试无论是考试的题型、题类,还是具体的考试内容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解题思路与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如,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要求:5、6年级要求:“听他人说话耐心认真,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初中语文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中考的答题规范,则要求学生:“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尽管这是由语文教学的阶段性、层次性特点所决定的。但在小初之间,考试的跳跃已经远远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增长速度。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是一种启蒙教育,其考试应该是调查性的,而中学语文教育是典型的基础教育,其考试应是诊断性的。所以,由于小学、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评价的差异,出现学生到初中后语文教学成绩与小学的成绩相比出现“陡降”的现象便不难解释了。

二、寻其“法”

针对中小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现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教材教法的链接与贯通

尽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制定过程中,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是相承的,但无论是体例、形式,还是知识能力链上都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而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有意识地向小学教材延伸。预先准备一些较为简短浅显的同体文章或语段作为过渡的桥梁,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在感性认识之后,理性分析文章,这样使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得以贯通。

2.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毋庸质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沟通,也是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联系与沟通也极为重要。无论中学语文教师还是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阅读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图书、报纸,不要中学的不看小学的,小学的不看中学的,生生地将中小学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人为制造鸿沟。除此之外,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有专题地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互相听课、评课、互相熟悉对方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内容、方式等,这样全方位的交流沟通定会减少中小学语文在衔接上存在的教法问题,必定会使中小语文教学衔接的“接力棒”接得更好。

3.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过渡和融通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除了在教材上衔接贯通、教学上联系沟通外,关键还是要落到学生学习的融通上。一进入初中,就要把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教给他们自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为最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目标增加后劲。

虽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但究其因、寻其法之后,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直面现实,拿出切实的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定能将中小语文教学衔接的这个“接力棒”传好、接好,真正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薛永娟.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科教文汇,2007(05).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构建,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本文就对此予以简单的分析研究。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很多教师在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之后,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整个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组织与规划,导致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盲目的学习,从表面上来看,学生虽具有极高的积极性参与到自主学习中,而实际上学习效率并不高,这会导致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浪费,所以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予以有效的引导、组织与规划,保证学生在高效学习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既要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又要保证其工具性

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差别,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性,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错误的认识,一味地强化人文性教学,而逐渐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得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逐渐弱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控制好探究性学习的开放程度

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通常会应用探究性的学习,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通常会应用于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的阅读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如果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对于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不加选择,过度的开放,反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整体上的配合,把握好开放的程度,并遵守以下的基本原则:(1)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2)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要能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3)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二、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予以明确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本节课程中的学习目标予以明确,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相关的学习目标,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偏离主要的改革方向,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堂课的灵魂与统帅,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的学习目标予以明确及深入的理解,以便于学生在开展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及任务,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及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所确定的学习目标的有效性,应该保证其具有清晰、简明、具体的特点,太过于复杂、笼统、抽象的学习目标不便于学生的理解,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

不管是何种科目的教学,只有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初中语文教学也一样,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及教学规律,主要表现为:(1)将课堂教学中的预习、讲课以及训练结合在一起,从整体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性的引导;(2)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对课本描述内容的理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朗读方式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理解,这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3)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巧妙的设计,通过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巧妙的设计,促进学生对相关的问题的思考。

(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度的评价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表现,能够有效地实现诊断、调节及激励功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尽量地给予正面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对学生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的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对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而功倍。

在新课程标准下推行的语文教学改革,衍生出许多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固然必须革除,但切不可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千方百计,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在寻求课堂教学改革之道,以此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因为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的不同,采用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就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加强改革的措施。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对语文新课标教学的基本理念缺乏基础性理解。新课标中提倡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积极和多渠道的探索学习能力,对其能更有效的掌握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在教学中锻炼学生识、写教学被淡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对学生的识、写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学生能认读,不会书写;书写潦草;错别字漫天飞。长时间下来,学生缺少积累,作文语言也就相对的匮乏。

3、教师缺乏正确的教材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错误的认为语文教学的唯一任务是把教材讲解给学生,导致有些老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如何教课。新课标教学要求老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有自己的独特性思维,而不是走老路、按着教材进行“照本宣科”。要想摆脱对教参的依赖性,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推陈出新,灵活变化教学方式,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大”起来。。

4、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由于一些教师的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困难。往往考虑到自身原因而比较片面的从学科到角度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课改,以至于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自身素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课堂低效问题成因分析

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那么,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执教水平,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评价有很大关系。

1、初中语文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淡薄,执教水平不高。有效教学观念仍未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表现在:(1)对学情的了解不够深入。好的教学建立在对学生的状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但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很少对本班的学情进行专门调研,多数教师对同学们的印象多数停留在直观判断或者过去课程学习的印象中,甚至有的教师直到学期课程结束,仍无法叫出全班所有同学的名字,也就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学情(2)时间效率观念淡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原因,很多课堂教学时间被浪费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妨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2、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不突出,“参与”意识低,积极性不高。造成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部分同学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认识不足,自我调控能力不强。语文学科自身特征决定了学习语文是个慢功和内功,不可能像理科课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出成绩,而多数学生迫于升学压力的现实,往往急功近利,想在短时间内见效,取得高分,很显然,在语文课程上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于是有的同学不可避免地将时间用到其他如理、化学、数学等见效快的科目上。

3、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不少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中片面地将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多重功能,但具体到初中的语文课堂上,由于理念把握存在偏差、片面追求成绩,以及客观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造成高位理念、低位实践的巨大落差。主要表现为缺乏真诚的评价、缺乏宽容的评价和缺乏热情的评价。

三、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健康运行,笔者提供了几下参考对策: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改变其以往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当然,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是说转变就转变的,这期间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学习并明确课程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需,从根本上对教育观念进行转变,树立并实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有一个自我理解能力,以便能更好的讲解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快速、有效的吸收学习目标的本质。为新课标的教学开创一个全新的视野,以求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但是仅仅靠转变教学观念来提高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有效的、灵活性的对教学的方式进行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促进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逐步的实现学习方式的的变革。教师在通过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关于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1、以合作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遇到难点,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学习行为灵活的融入小组或团队的学习中去,展开分工明确的互学习,通过各自对于难点的见解,从而进行学习资源的有效共享。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加强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并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来,如处理自身日常事物的生活实践,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处理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等等。

3、注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的途径获得知识与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所在,也发展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关注学科视角。既要把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开来,又要把它同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学习区别开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

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总之,教师要做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一次大的变革。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5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师;路

一、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学理念

我们虽在农村教书,各方面的条件不如城里好,但是我们应该了解我们农村学生的求知欲有多强。因此,我认为农村语文教师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2.在语文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3.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变“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

农村中学课程资源相对较少,有时甚至就只有教材,而语文的外延却是非常大的。因为生活就是语文,语文也只有放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展现语文的意义。据此,“语文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师如何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呢?

1.灵活使用手中的语文教材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需要,重新优化组织教材内容,敢于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2.充分挖掘与利用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

如学生遇到的问题,语文课堂中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三、农村语文教师要紧跟时展,树立新的评价理念,变“甄别与选拔”为“激励成功”

评价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对语文课程的实施起着直接制约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观应该有新的改变,对现行语文课程的评价应转变为“问题诊断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鼓励的评价中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四、农村语文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农村中学教师会得到学生很多方面的崇拜,如穿着、发型、甚至是说话、动作。我们语文教师要丢掉原来那些传统的、陈旧的角色观。

1.变“春蚕”角色

这个角色原本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赞美,而“春蚕”角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在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成为师生共享、共赢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参与教育评价,确定发展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2.变“蜡烛”角色

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因此,与其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有无穷的益处。

3.变“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工程师论”隐含了一个致命的矛盾,即活的(有生命的)灵魂和死的(无生命的)工程之间的冲突,其实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中生成新型的人格,所以其灵魂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4.变“一桶水”角色

“桶论”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一种量上的储备。似乎越多越好,而我们更多的是要考虑桶中水的质量如何。目前,在我们农村学校里几年用同样教案的教师不乏其人。教师光有满满一桶平常水是不够的,还需要高质量的水。一个教师要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五、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做一个有宽容精神的老师

教师的宽容意味着容忍学生的错误并对学生错误持守望态度和等待的心态。我们教师要用宽容的精神和审美气质唤醒学生身上的智慧与天赋。

2.风趣幽默的老师

幽默风趣的教师能给学生带来希望、带来生机,在自己的语文课里,多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观察世界。

3.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

如果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对学生一直进行教育,其学生将会对社会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

4.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优秀的老师以他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和真才实学获得教师的职业尊严。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兴衰与成败。当好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为农村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2001-04.

[2]郭根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3]人民教育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课例初中语文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6

关键词:写作教学;现实生活;写作兴趣;习作评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91-01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初中生作文是衡量初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切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新的定位,它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出了全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那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1、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阶段的初中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没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

2、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无序性与盲目性。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环节中。该上作文课,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真情实感。其结果只能是老调重弹,使学生厌恶非常,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

3、作文指导简单化、庸俗化、模式化。作文批改更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眼分数便罢。

综上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现阶段,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与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二、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1、从生活中发掘灵感,从小处着眼做文章。

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目前许多学生的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学生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我们可以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例如郊游、到敬老院帮助老人等,引导学生去体验真的生活。

2、教师用心设计文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极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按阶段分类布置文题。心理学一般把12―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

3、拓展知识面,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重视学生课外书籍的阅读,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将终生受益。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成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因材施评,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

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良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写作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勇于开拓,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努力拼搏。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 陈毛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 魏书生《中学生实用学习法》沈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