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心理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健康心理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健康心理教案

大学生健康心理教案范文1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覆盖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方法要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该课程中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案例教学载体有机结合,逐步增加实践性案例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内课外并重”,促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迁移,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化;Blackboard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3-0068-03

一、前言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其内容必须包含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1]在传统的案例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讲述案例费时费力,学生接受程度也相当有限,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借助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实践改革,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良性迁移。

二、信息化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信息化案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有其广泛和深刻的理论依据: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建构主义是信息化案例教学的核心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建构的过程,也是活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全过程中,教师遵循“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学环节注重“知识情境”、“协作学习”和“辨析讨论”,知识传授是学生与外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景及社会生活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一定的信息化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是整个课程中知识与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任课教师是学习过程中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和灌输者。

从知识获取的角度,认知主义是信息化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Treicher的著名实验显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视听兼收即既看到又听到内容的50%,而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占70%。[3]信息化案例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或教学情境的创设,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大脑主体的知识获取。另外,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实现学生的“发现学习”。这一过程中,学生直觉思维对发现学习活动极为重要,即映象或图像性质的材料更有助于发现学习。[4]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提供的案例把心理健康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大学生的形式,学生自己挖掘或编制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边做边学的机会,信息化的手段或技术则使这些案例更具直观性,帮助大学生认知的成长。

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案例教学实践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TM)是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大功能模块:(1)教学。涉及课程制作、编辑、和管理,同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该模块的异步交流和同步交流,确保学习和项目分工高效顺利地进行;(3)评价。该模块是教与学成果检验最全面直接的方式,教师通过创建测验试题和作业工具,进行评分统计,生成成绩报告,学生则可以通过平台直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5]这些功能模块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设了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分享自主、开放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1.教学设计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笔者以Blackboard平台功能模块为基础,对课程进行了以下构建(如图1)。

(1)课程通知:该课程开课信息、作业、课外活动、讨论、测试等课程动向。

(2)课程概况:介绍该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条件和方法等。

(3)教学师资:介绍该课程教师的相关信息,如教师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师资结构等。

(4)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文档、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材等。

(5)案例教学:设置了不同途径或来源的教学案例,主要包括引自书籍的案例、个体心理咨询实例、朋辈心理咨询案例、学生自拍的案例、引自电影的案例、引自媒体的案例,还链接了讨论版块中的“案例分享讨论”区。

(6)扩展学习:为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该模块设置了心灵书单、心理漫画、从心解闻等专栏,为学生提供书籍、论文、课题、漫画、网站等资源。

(7)课程作业:提供该课程作业要求、复习思考题及历年精品作业展示。

(8)课程考核:包括考试大纲、历年考题、考核体系、参考资料等。

(9)班级分享:发挥毕博平台“小组页面”的功能,提供各自然班级交流的平台。

(10)互动交流:为所有该课程的师生提供交流平台,设置了案例分享、测评专区、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社会热点等讨论区。

(11)朋辈心理咨询:包括校内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信息及咨询个案。

(12)学生心理协会:包括心理协会介绍、各类活动情况、心理读物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教学组织形式如图2。

(1)课堂讲授

第一周开课前,任课教师完成学生名单注册,通过“课程通知”信息,要求学生了解“课程概况”和“教学师资”的内容。正式授课中,按照“课堂教学”模块中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文档”进行讲授。

(2)案例分析

课堂授课中讲授理论知识,更注重案例分析。围绕Blackboard平台中“案例教学”模块的“引自书籍的案例”、“个体心理咨询实例”和“朋辈心理咨询案例”,教师详细阐述心理健康知识。

(3)小组实践

课后布置小组作业,仍然是案例教学的信息化延伸。要求学生围绕本章节内容搜索或制作心理健康案例,并将作品分别上传至“案例教学”模块的“引自媒体的案例”、“引自电影的案例”和“学生自拍的案例”。

(4)案例展示

课程中所有授课案例、小组实践案例在毕博平台中展示,师生互动交流,并结合案例完成每一章的课程作业。

(5)课外扩展

学生根据自我需求,通过“扩展学习”、“朋辈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协会”模块中丰富多样的资源进行知识扩展,巩固课程内容。

(6)考核反馈

学生完成学习后,可以通过“课程考核”进行自我评估,并通过“互动交流”,提出课程建议和意见,优化课程建设效果。

2.实践效果

该课程自应用Blackboard平台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传统案例教学普遍采用集中讨论的方式,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并从不同角度对案例展开分析。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案例教学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将讨论内容保留在网络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深入探究。

(2)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信息化网络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规模。传统的案例教学,最大规模通常在40-50个学生之间。然而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大班制授课,很多班级甚至达到200-300人,传统的案例教学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借助信息化的案例教学,可以突破学生规模的限制,将课堂讲授教学中不能有效完成的案例教学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关系。信息化案例教学遵循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在教学各环节的“导学、助学、促学”作用。特别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可以突破跨校区跨地域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充分交流。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有利于课程知识的积极迁移。

3.问题对策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中的优势得以体现,其共享性与开放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赋予该课程教学以直观形象和灵活多样性。但是随着平台应用的深入,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首先是学生使用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方式,学生对于Blackboard平台的使用主要来自任课老师的要求,功能模块上也主要局限于上传下载的简易功能,缺乏对平台主动积极的利用。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强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培训,每个班级培养1-2名学生助教,全面掌握平台的各项功能模块。其次是教师操作方面。作为Blackboard平台教学资源管理的主体,任课教师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网络教学效果。而当前高校任课教师由于教学科研等任务繁重,往往不愿意花时间自己摸索平台的操作技巧。所以学校可以适时组织教师培训,帮助任课教师掌握平台操作;同时,平台的后台管理部门可以为每个学院或几个学院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平台管理员,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任课教师可以直接联系管理员,协助该课程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最后是网络及设备运行方面。校园网络及设备的不稳定,是影响Blackboard平台运行效果的基础因素,也是学生对平台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本课程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过程中,因校园网速慢,导致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对案例的学习迟缓。学校要积极投入资金,保证网络设备充足有序,满足学生使用Blackboard平台的时间和空间需求。

四、结束语

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该课程中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案例教学载体有机结合,并增加了实践性案例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内课外并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但是由于网络平台使用的主客体因素带来的问题,需要学校给予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为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良性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2011.

[2]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徐继凯.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利于创新教学[J].教育导刊.2000(Z2).

大学生健康心理教案范文2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安全教育;创新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全员的一致努力,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支持。笔者在民族地区高校三十多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感触颇深。在深刻认识到育人重担的同时,倍感安全教育的责任深重。

     近年来,全国高校中相继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意外事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1996年)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相继明确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的法定义务,成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依法治校的法律基础。

一、大学生安全状况分析

     安全教育是指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现阶段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教育、日常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求职安全教育等。

二、民族地区高校加强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类自身的需要和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所表述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安全需要位居“缺乏型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之一,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因此,安全教育是顺应大学生安全需要和发展的科学之举。

 

图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大学生成长中家庭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的缺失?:在校大学生成长经历中缺少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从知识结构看,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法律、安全知识;从能力结构看,缺乏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开展社会交往、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适应形势和环境、生存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但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严重不符,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堪忧。目前高校对入学新生进行的诚信教育和安全教育,折射出了大学新生在成长时期基本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三)高校校园的开放式管理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等客观原因,造成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校内临时用工增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校园周边经商人员增多。

(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高校校园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相应的规范管理尚未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地;面对来自社会和网络的不良诱惑,社会上不断出现的腐朽思想文化和“灯红酒绿”现象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加大,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利益动因突出,人际关系的功利性增强,集体意识、纪律意识淡化……这些都要求高校的安全教育要提前出手、及时防范。

(五)民族地区高校多民族的大学生相聚校园,不同民族风俗习惯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要逐渐磨合、相融和理解;高校校园大学生饮酒后打架现象偶有发生,并易发生伤害和意外:2009年上海高校出现两起大学生因饮酒过量在校外意外死亡事件, 2007年-2010年5月高校学生发生打架(含酒后争斗和意外)造成死亡的事件5起。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三、以学生为本,有效推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创新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新形势下的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地区高校必须以大学生为本,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输送骨干力量。

(一)切实提高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尚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影响到民族团结。因此,我们要把做好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否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否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否实现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二)要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搞好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1.抓重点人群的安全教育。对新生这一群体(新生既是重点人群,新生报到又是重点时期),安全教育要作为入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侧重教育,既要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更要注重对违纪事件处理的后续教育工作;对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时疏导;对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采取措施积极帮助。

     2.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学生公寓,要注重用电安全;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有能力及时脱险等;对跨校区上课的学生,要做好交通安全教育等。

     3.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 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都会有积极的帮助。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预防各类事故发生。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择业期的安全教育。呼伦贝尔学院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依托法学院专业优势,由法律咨询中心常年坚持面向全校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咨询的系列活动,收效明显。

     (三)编写教材,开设课程;组织评比、落实学分。目前,全区高校还没有开设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安全教育课程,也没有出版适合于安全教育的相应教材。首先,要尽快组织编写以思想教育为基础,法制教育为依据,典型案例为衬托,防火、防盗、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教材,以提高安全教育的系统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其次,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列入教学计划,保证授课时间。大学生安全教育授课时间不可局限于新生进校时间,要逐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列入基础必修课,并落实相应学分,使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再次,要组织评选和推广安全教育课程优秀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促动安全教育课程快速发展。在规范和推广中提高安全教育的整体层次。

     (四)民族地区高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并配备一定数量精通民族语言的安全教育教师,保证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民族地区高校保卫干部和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要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持续性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和案例分析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辅导和帮助作用: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个人发展轨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发展预案,在大学生遇到困惑时,能够有求助和倾诉的对象,使大学生能够在科学建议下安全成长。

充分发挥各级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积极预防,将恶性事件扼杀在摇篮中。                                               

     (五)重视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重要性;要坚持抓好心理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要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要进一步完善心理教育、疏导和服务工作机制。这是与民族地区高校安全教育紧密连接的重要工作。

     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指导,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站)—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宿舍(宿舍长、心理委员)”五级大学生心理问题跟踪、服务机制,并在学联设立心理健康工作部,配备心理学专业顾问,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管理协调、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和活动,持续开展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定期举办的安全教育讲座,结合身边实例讲解剖析,对大学生教育效果明显。

     (六)坚持“严、细、实、恒”地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并认真坚持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要坚持形势分析制度: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不稳定因素,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要坚持情况汇报制度:要发挥各级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作用,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初或敏感时期调查学生思想动态,并研究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要坚持谈心互助制度:广泛形成互助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各高校常年坚持的“一帮一”活动,不仅立足于帮助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更着力于帮助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兴德,贾水库,王叶波,康 玲. 试述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J].求实2004年第11期.

[2]余宏明.高等学校安全教育浅议.[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贾咏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报.2006年第4期?.

[4] 陈耀辉,游金辉.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内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19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