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山环境污染及其综合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山环境污染及其综合治理范文1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 管理 问题 对策 安徽
1. 安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
安徽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对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污染,分述如下:
1.1对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1) 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采矿占用和破坏土地是一个普遍性的环境地质问题,采矿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很大。据统计,至2004年,安徽各类矿山占用土地总面积1634km2,其中矿山破坏土地面积为594km2,以耕地消耗面积比例最大。
(2) 对地貌景观的破坏
安徽露采矿山数量众多,点多面广,开采不规范,对山体的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大量的建材矿山露采造成森林植被破坏,基岩,水土流失。由于开山采石采矿,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有的山体已残缺不全,恢复起来很不容易。特别是铁路公路两边的大量露采矿山,影响沿线自然景观和风景区开发,也影响城镇人居环境与投资环境。
(3) 对地下水均衡系统及地下水资源的破坏
安徽矿业开发对地下水系统破坏主要集中在淮北淮南等地,其地质地理单元可归属江淮平原区以及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由于该地区采矿抽取的地下水多为孔隙水和岩溶裂缝水,有的矿区地下水降水漏斗区达20~400km2,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安徽沿淮和淮北一些城市浅层地下水利用程度偏低,而过分集中开采深层地下水,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大面积水位降落漏斗,尤以阜阳市的问题最为严重,降落漏斗达2000km2,漏斗中心区水位降深达79m,并以每年2-3m的速度继续下降。
矿山采矿疏干排水还导致矿区及周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矿区周边河水断流。井下开采可能导致矿坑水下渗,造成部分矿坑水与岩溶水混染,浪费与污染地下水资源。
1.2地质灾害
安徽矿山地质灾害种类较多,矿山采掘活动强烈地改变了矿区地质体的应力系统,因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如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斜坡岩土体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矿井灾害(矿井突水、塌方、冒顶、偏帮)等。安徽矿山地质灾害具有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如6-7月梅雨季节,山地矿山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灾害的地域性(如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地,采空塌陷主要发生在江淮平原区),具有矿山地质灾害的共生性和矿产专属性(如煤矿区瓦斯爆炸、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由于矿产开发不当,矿区内的地质环境频遭破坏,并引发多种地质灾害。
(1) 地面塌陷
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开挖影响了土体和边坡的稳定性,导致地面开裂、下陷、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煤、铜、钨矿和其他金属矿床开采区,其中煤矿采空区塌陷具缓变性特征,具有一定可预测性,而金属矿山采空塌陷具有突发性,可预测性差,产生的损失也较大。
至2004年底,安徽全省矿山累计塌陷土地303 km2,主要分布于淮南、淮北煤矿区。
(2) 崩塌、滑坡
崩塌和滑坡是露采矿山及采石场经常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据统计,至2004年安徽共发生矿山崩塌、滑坡49起,造成3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3) 泥石流
(矿山)泥石流是采矿活动有关的或是诱发的,是矿山废矿废渣堆放不当,或在尾矿坝中尾矿砂堆积所致,在突发自然因素作用下,使山坡上或沟谷里大量矿渣、泥沙、废石向下滑动所形成的一种地质灾害,安徽发生的泥石流以中小型为主。
1.3地质环境污染
矿山废渣、废水和废气等大量排放是造成矿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煤矿、各种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废渣、废水多以酸性为主,常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铜、铅、锌、砷、镉、六价铬、汞、氰化物)以及COD、BOD5、悬浮物等;众多矿山废水未经达标处理任意排放,甚至不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中,使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受到污染。采、选矿粉尘、矿石冶炼废气、煤粉灰、煤层自燃、煤矸石自燃释放的SO2等有害气体均对大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 矿山废水污染
安徽矿山废水废液年排放量十分巨大。 据2004年统计资料,安徽全省主要矿山累计年产出废水约12亿吨,主要产在两淮煤矿区,使矿区附近地表水、地下水均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
(2) 矿山废渣污染
安徽因开采矿产资源产出的各种废渣存量十分巨大,据2004年统计,安徽全省矿山产出废渣量约11亿吨,这些矿山废渣侵占土地,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污染,有时还产生矿渣泥石流,形成新的地质灾害,成为破坏地质环境的安全隐患。
(3) 矿山大气污染
安徽许多矿山每年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尾矿污染大气,特别是采矿中的大量烟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导致空气浊化,酸雨区扩大,以煤炭和硫化工矿山最为严重。由于大气氧化和雨水浸泡,对周围的水、土和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在矿山周围形成酸雨,使得土壤的酸性增强,导致大量农作物减产与树木受损甚至枯死。
2. 安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现状
安徽较为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较大规模的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则始于新世纪,开展各类矿山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绩。
2 .1 主要进展
(1)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
2002年至2007年,历时5年时间,在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下,全国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分别承担本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和综合研究工作任务。通过调查评估,基本摸清了安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基本查明了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内容包括矿山位置、规模、开采方式、生产能力、生产现状、矿山面积、各类矿山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等。通过对取得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统计整理、分析研究和成果集成,首次对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做出了全面评价和总结,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的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2) 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研究
初步研究和总结了安徽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问题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划分为资源损毁、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及相应的几十种表现形式,划分出矿产资源禁采区、限采区,亟待恢复治理区和一般恢复治理区,初步找出了解决矿业开发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症结、重点难点和破解方法。
(3) 进行矿山环境规划治理
截至2007年底,完成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建立了矿山环境恢复制度,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试点示范,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还加强了对新建和已投产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使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4) 进行矿山整治示范
加大了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投巨资开展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收到了显著成效。如近年来淮北市对煤矿塌陷区进行了全面规划治理,申请设立了安徽省重点项目―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含142个子项目),并已顺利实施,至2006年底完成投资2.6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85亿元),从根本上解决了煤矿沉陷区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问题。
2 .2 存在问题
由于诸多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和当前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安徽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
(1) 基础薄弱
由于我国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总体偏低,当前三分之二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晚期。安徽境内不少国有大中型矿山由于资源储量不足成为危机矿山,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矿山环境恶化。少数矿山在矿产开发中,滥采乱挖,采富弃贫,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尽管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的资金投入,但由于需要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太多,即使象安徽这样地处华东发达地区的省份,其投入远远跟不上治理的需要。
(2) 制度缺失
在制度建设方面,尚需改进和加强。从国家层面看,尚须补充宪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权威法律的条文规定和司法解释;从地方层面看,安徽虽然制订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但还缺少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亟需从政策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加强矿山环境管理的制度建设。
(3) 管理缺位
一些矿山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负责人受政绩和利益驱动,片面强调发展速度,降低经济建设的生态环保门槛。有的矿产开发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就工程上马,或将环境评估报告制度流于形式。
还有一些企业和个体矿主急功近利,进行粗放式甚至是掠夺式开采,而当地政府部门又监管不力,加剧了矿产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守法的矿山企业和周边群众的矿山环境保护积极性。
(4) 技术落后
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起步晚,历史欠帐多,矿山治理规范化、科学化不够。如冶金矿山复垦率仅百分之十几,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矿山复垦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由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较单一,不少治理方案整体设计起点不高。安徽还缺少较为成熟的矿山环境治理先进技术,科研工作跟不上,对造成两淮煤矿、铜陵铜矿等著名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及相关经济、社会问题,缺少有针对性的研究。
3. 安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的对策措施
3 .1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强化行政管理
(1)为了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007年,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颁布矿山地质环境地方性法规,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进行了严格规范。
(2)这一省级地方性法规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应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经济原则,要求矿山企业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采矿权人要依法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对采矿破坏的地质环境负责治理恢复。逾期拒不治理或者拒不按照方案治理的,将被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将被吊销采矿许可证。
(3)这一条例是安徽省强化政府矿山环境行政管理的重大举措,是政府依法行政的有力武器,是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的行动指南,对于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法规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国家制定矿山环境及其他省份制定相关条例也具有借鉴意义。
3.2改革体制机制,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管理
(1)落实管理体制。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发展改革、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首先从管理体制上理顺关系。
(2)建立融资机制。发挥国家、企业、社会(上接第136页)三者的积极性,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矿山环境治理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快矿山环境治理与矿地恢复的进程;三是用好企业出资的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确保专款专用。融资机制的建立,是做好矿山环境管理的基础和动力。
(3)创新管理方式。把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调控结合起来,发挥政府、市场的功能和优势。例如淮北市通过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创造商机,利用煤炭塌陷地引进国内外客商落户淮北,按照“谁恢复、谁使用”的原则,确定受益主体,推出出让矿地使用权等办法来治理矿山环境,使淮北煤矿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大有改观。
3.3进行政府管理创新,把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相关职能结合起来,推行绿色矿山目标
(1)更新管理理念。使地质环境管理从事后控制、事后治理,改变为事前预防,事前控制;从静态实施环保政策向动态实施环保管理转变;从传统的“命令与控制”手段向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公司的合作、增强企业、公司的环保能力转变。
矿山环境污染及其综合治理范文2
【关键词】矿山建设,环保建设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步的增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也加快了步伐。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资源的开采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的破坏,所以,在此过程中工作单位必须要做好当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二、矿山环境污染现状
1、地表生态环境
无论是地上或地下开采。在矿山的采掘施工中都影响到地表生态环境严重问题。随着它们要改变土地利用的类型,可以减少地表植被覆盖度,引起地表迳流的变化和土壤表层的丧失,可致水土流失、地表形态造成破坏。在开采地下的矿山时会形成巨大的采空区。加之矿床疏干,会打破地壳初始平衡状态,造成采空区岩体的移动。导致地表塌陷,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造成了改变,使大量农田废弃,地面上建筑物和道路损坏。
2、废石和尾矿
矿山废石和选厂尾矿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污染源,而其中一半废石还容易发生自燃,并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周围旁边环境的污染。
3、矿井废水
矿井废水具有排放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矿山的众多生产工艺之中,选矿厂的废水排放量在总体上是非常惊人的,例如,在浮选处理的1 t原矿,就会有4~5 t左右废水排放;在浮选-磁选法中,处理1 t原矿,其中就会排放污水7~10 t;还有浮选-重选法,如果用这种方法处理1 t原矿,其废水排放量高达28~31 t。对于地下矿产开采,特别是水力的开采、水砂的充填采矿法开采,这些方法废水的排放量也比较大,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每产生1 t的矿石,其中废水的排放就约为1m3左上下。
在矿山的废水中,所含有害物质化学的成分比较复杂,含量的变化程度也比较大。影响矿山的废水主要因素来自露天矿坑水、地下坑道水、废石场淋溶水、选厂排出的洗矿和尾矿废水、辅助车间废水和生活产生的污水。矿山废水包括有两种:酸性与碱性,其点就是水量较大,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和多种悬浮固体。如果将这些废水不经处理就排进江河、农田,那就必将造成水生物死亡、土壤的板结、农作物产量的减少等等严重后果。例如,在选矿厂的废水中就含有很多种的化学物质。这是由于在选矿时,工厂使用各种的表面活性物质和品种繁多的其他化学的药剂而造成。
4、粉尘和废气
在矿井建设施工中,井下用于支护的混凝土喷射机,矿山开采的各种各样的施工工艺、钻孔、爆破、铲装、运输以及选厂、废石场和尾矿库都是粉尘的主要来源。而爆破以及主要使用柴油燃料的各种采矿机械设备则是矿山废气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粉尘和废气弥漫在作业工地,严重危害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多风、干旱缺水地区尾矿库的细粒粉尘也容易加重空气污染。
5、煤矸石污染现状
煤矸石随开采或洗选出来后堆在井口附近,日久就形成了矸石山,并且这些矸石山大多处于居民附近,压占了大量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据统计,目前我国历年累计煤矸石堆放总量约为48亿t,年排出量3亿t,规模较大的矸石山约1 700座,占地约1.6万hm2。煤矸石大量无序的堆积,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并且煤矸石自燃和煤矸石中的硫化物的逸出或浸没都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质。
三、矿山建设中的环保建设措施
1、为更好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立法进程,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二是尽快修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办法》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标准》,杜绝“政府违法”。三是修订《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DB43/T304―2006),制订适合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技术标准或实施细则,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为湖南省矿山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2、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实施矿山环境年报制度,矿山企业每年需提交矿山环境年报,未履行矿山环境保护责任的不予年检年审。二是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动态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矿业权人切实履行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职责,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避免政府充当救火员的被动局面。三是逐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定期开展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保护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向社会评定结果;并制定相关政策,对积极履行矿山地环境保护责任的矿山,在资源整合、年检、年审、备用金结转、治理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与鼓励;对不履行矿山地环境保护责任的矿山严格地进行限制或惩罚。
3、同时应该加大治理投入,创新投入机制
一是对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矿山造成的和现阶段矿业权人灭失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各级政府编制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专项基金。二是充分发挥备用金制度的约束作用,督促矿业权人主动加大投入,主动治理矿山。三是在目前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照“谁投资恢复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创新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4、结合社会需求,强化治理效果
根据 “绿色建设”、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矿山复绿”形动的新形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实施矿山环境保护工程,实现矿山环境保护投入效益最大化。
四、防治矿山环境恶化的管理对策
1、真正的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生态的环境保护措施。在不会超过环境的污染容量前提下来发展矿业,进而充分的发展循环的经济,再为国民的经济做出贡献。
2、积极落实政府的责任,加强监管力度,把环境的指标作为企业年度的考核内容,也要作为政府政绩的考核之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3、积极落实政府的责任,加强监管力度,把环境的指标作为企业年度的考核内容,也要作为政府政绩的考核之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4、努力营造出一种污染环境就可耻的舆论的氛围,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政府的彼此监督。由于人们现在对矿山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认识还不够,进而没有再认识到矿业的发展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的长期的危害。也要通过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进而促使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之间相互的监督,从而实现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美化的协调与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对当地地区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破坏时难以避免的,因此,作为矿山建设单位不仅仅要做到合理的开采矿产资源,而且还应该对当地环境进行一些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耀明. 治理采煤塌陷保护矿区环境[J].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13(02)
[2] 刘敬勇,赵永久. 矿山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控制对策[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3(05)
[3] 王海城,贾延来. 在废弃尾矿库沙滩上直接植树防止二次扬尘的实践[J]. 能源环境保护. 2012(06)
矿山环境污染及其综合治理范文3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环境
一、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
由于矿业是以矿产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经济活动部门,因此它所涉及的产业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密切。鉴于资料的匮乏等因素,本文所阐述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主要涉及矿产的开采、运输、选矿、冶炼四个环节。前人研究表明,由于人们大多对我国矿产资源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矿产开采过程中浪费现象以及污染环境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大部分矿区矿产采掘作业不规范,矿产开采过程中常引发严重的水污染,废石中所含镉、砷等有害元素对地表水源等进行破坏,开采过程占用大量土地并破坏植被和生物,运输过程破坏基础设施并因包装不善引起污染物遗漏,选矿后的尾矿造成土地直接污染,而矿产的冶炼过程也会给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某些矿床过分关注主矿产品的价值而缺乏综合利用的意识,忽视了共 ( 伴) 生组分的用途。以下将从矿产开发的开采、运输、选矿、冶炼等四个影响方面来分别叙述相关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开发过程的影响
(一)开采过程
1.水污染:矿产开采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矿区矿产采掘作业不规范,开采不当,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水质恶化,酸雨污染严重,同时大片开采地区地下水位下降。2.废石污染:采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废石。由于未进行二次回收或二次回收率太低,废石中所含镉、砷等有害元素极有可能暴露地表,危害严重。另外,因为未能对废石进行妥善处理,只是一味倾倒堆放,导致大量土地被污染。
(二)运输过程
在矿产堆放、被运出直至运达目的地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由于矿物开采出后的无序多处堆放,雨水冲刷; 以及运输过程中易发生矿产遗漏,尘土飞扬等因素,原本在矿产中的有害元素暴露于空气中,从而形成大面积污染源。对运输过程而言,露天矿汽车运输是人们优先采用的运输方式。然而汽车的运输花费随着采矿的延伸以及采剥比的增大而不断增加。为满足运输要求,装载机铲和汽车变得越来越大。这也相应的导致了运输的油耗和路面受损度的增加。
此外,长距离运输矿产的大型汽车产生的噪声、尘土以及其它对环境的危害等会影响临近地区居民的生活工作质量。
(三)选矿
1尾矿。目前,矿业废弃地复垦的比例较低,尤其在我国,约占工矿废弃土地总量的10%。选矿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工业用量最大,有重要意义的金属矿产如铁、锰等储量和开采量都很大,然而矿石品位较低,多为贫矿,经过选矿加工后就会产生大量尾矿。废弃地中的大量有毒有害重金属,还有可能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而流失,严重污染周围环境。此外,我国煤矿另有大量矸石山,堆积量约 30 亿吨,占地约 5800hm2,矸石山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一部分还会自燃,从而污染大气环境。2废水。部分选矿厂选矿结束后不严格进行废水处理,会导致居民生活水源被污染。有研究表明,经 2003 年下半年环保调查,有些选矿厂排出的废水中砷、镉、铅超标惊人:砷超标 2189 倍,镉超标 4. 7 倍,铅超标 178. 3 倍。主要有酸性矿井水,酸性的露天采场废水,矸石山和尾矿堆淋滤水等几个类型。酸性矿山废水溶解大量重金属和非金属毒害元素,在表生条件下矿物发生的氧化反应、中和反应、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等会控制其酸性排水和重金属元素释放的过程。硫化物矿物成分与含量、氧化剂、细菌等微生物、孔隙水 PH 值以及矿物粒度、气候等会影响 AMD 的形成。AMD 可能会导致新的结构系统或生态系统出现,从而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有研究表明矿山及矿山的开发会使矿山上流区域及沿岸土壤发生严重环境地球化学变化,导致严重水流和土壤污染,从而影响矿区植物生长及居民的生活。另外,矸石山淋溶水有时呈现较强酸性或含有毒有害元素,倘若选址不好,或不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将会导致周围土壤及地下水体的污染,产生环境危害。
(四)冶炼过程
由于冶炼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不按规定处理冶炼产生的污染物,或企业设备陈旧导致回收率和清洁生产水平较低等因素,矿产的冶炼过程会给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产生的 “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后果比较严重。有色金属冶炼中会排出工业废气导致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例如钼冶炼过程中产生废气,其气型污染物主要是破碎工序产生的粉尘,焙烧、脱硫和煅烧等工序产生的烟尘和 SO2,以及酸化或浸出工序逸散的少量酸雾等。
矿产冶炼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常含有有害元素。如钼的冶炼,其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浸出渣、磷砷渣、煤渣、水处理渣和脱硫渣。其中浸出渣、磷砷渣和水处理渣均属危险固体,倘若不按危险废物要求暂存与处置,极易发生二次污染。又如含汞废料冶炼废渣,主要成分为活性炭和石灰渣,年排放量约 2900t,含汞 < 0. 005%,暂时建渣库堆存,将来处理后回收利用。但是经新渣溶出实验,渣库渗滤水含汞可达 0. 024mg/L,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此外,矿产冶炼中,非法排放的污水会污染临近农田,导致农田土壤和农作物有害元素含量超标,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2. 4. 2 其他污染冶炼企业的破碎机、泵、风机等各式机械设备均有噪声产生,噪声强度约为 85 ~105 dB ( A) ,对相邻居住区的居民生活有一定影响。生态环境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如: 某县由于其大量土法金银冶炼没有进行 “三废”处理,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砷、铅含量严重超标。山林和果树绝大部分枯死,水田遭到污染,田地绝收,鱼虾灭绝。当地居民因长期居住而被检出慢性铅中毒,其他疾病发病率也有增加。
三、建议及对策
(一)综合利用资源
由于矿产开发产生的废弃物是主要污染源,因此首要要做的是从源头做起,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这是既有效又经济的方法。在生产实际中,除了要通过技术攻关提高矿石中主要元素的回收率外,还要考虑提炼伴生、共生的元素的综合回收,矿山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等措施,尽量减少尾矿的产出量。对于综合回收技术还不太成熟的复合多金属矿,可进行资源储备,待条件成熟时再开采利用,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此外,将采矿场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生态性开发,可以做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二)回收利用尾矿
虽然金属矿山尾矿的物质组成不同,但其基本开发利用方式颇为相似。对于已经产生的尾矿,可对其中的有价金属元素以及非金属元素进行高效率的回收。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处理方法:( 1) 利用尾矿制砖、水泥等建筑原料;( 2) 利用尾矿生产新型玻璃材料、建筑微晶玻璃等建材产品;( 3) 铁尾矿可大量用作路基的基础材料;( 4) 利用尾矿、废石作地下采空区充填料。
(三)综合治理污染区
统一规划、综合建设污染区,比如对固体废弃物堆积场进行复垦绿化,对已经污染的水源进行综合治理等,将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场灾害的监测、控制和治理,避免溃坝、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另外,可利用某些特殊植物对废水废气进行协助治理。前人研究表明,如紫花苜蓿和牧草等可吸收土壤中的 As; 不少藻类对酸性水具有很强忍耐力,可对水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 蜈蚣蕨和粉叶蕨也可富集大量 As等。此类植物均可用来进行受污染环境的治理。也可应用微生物,帮助增加植物的营养吸收效率、改进土壤结构、减少重金属毒害及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从而在污染区重建与植被恢复中发挥重大作用。
(四)健全法律和政策体系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应在确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建设模式、指标体系等的基础上,制定矿产二次资源利用技术政策以及矿产采选情节生产技术的各方面要求、采场安全稳定性建设方案等,规范开发行为。同时建立覆盖黑色和有色金属、黄金等行业典型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场 ( 库) 灾害数据库等,建立相应倡导方案以及相关评价体系,以确保相关工作的安全、高效、环保地进行。
参考文献:
矿山环境污染及其综合治理范文4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矿石贫矿多、富矿少,多金属矿多、单一矿种少,金属品位极低、矿物采剥比大,产生固体废弃物多,形成了大量采矿场、尾矿库、废石场,不仅占用土地,也对矿山和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尾矿对环境影响主要有:占压土地、破坏自然植被、尾矿废水、扬尘污染,以及由于尾矿坝溃坝引起的地质灾害等。由于选矿工艺的不同,还会存在重金属及有毒药剂随废水下渗导致地下水及土壤受到污染。
一、尾矿库的环境影响
1.1尾矿库对空气的影响
尾矿库对环境空气产生的主要影响是风蚀扬尘,主要来自于尾矿沉积滩面。尾矿库运行期间尾矿浆由坝上均匀分散放矿,在重力作用下尾矿浆会在库尾形成积水区,坝前形成干滩面。由于沉积滩面的尾矿颗粒较细,在排放溢流时堆积的尾矿砂会产生毛细上升现象,使表面尾矿砂的含水量有所增加,从而可部分抑制风蚀扬尘的产生。当尾矿泥浆沉积,当水分被蒸发后,在尾矿泥浆表面的粉尘将会凝结成壳,但这些泥浆的表面如果没有被破坏,就不会产生粉尘。但随着时间的吞噬,这些泥浆的表面的壳将会被逐步的破坏掉,并且随着底部的泥浆变干,影响将会逐渐加强,这个时候如果有风力的因素的影响,则将会出现起尘现象。这种现象将会被逐步的增大,为了规避这种现象发生,我们就要制定好年、季、月尾矿排放计划并严格执行,调配好放矿间隔时间以确保干滩面不起尘。同时对尾矿库的坝面和马道采取定期洒水或覆土植草等方式,以减轻尾矿库颗粒污染物及其他有害物质随扬尘对周边区域环的污染。
1.2尾矿库对水环境的影响
尾矿库废水中一般都会有含有重金属物质,有些还会含有有毒药剂。这些废水在回流及储存的过程中很容易泄露到外部环境中,随着废水的泄露将会直接污染到地表水。并且这些废水中含有的有毒药剂也会与尾矿中的矿石发生各种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形成新的有毒物质,进一步的渗透到地下水中去,进一步的造成了水环境污染。所以我们要在尾矿库周边设置地下水水质监控井,定期进行监测,实现对尾矿库所处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动态观察。
1.3尾矿库对土壤的影响
尾矿库对周边土壤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扬尘和污灌。尾矿库中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附近土壤的方式主要有:尾矿长期堆积在尾矿库中,废水通过下渗的方式进入到附近土壤;通过地表径流进入下游水文系统或下渗到地下水,径流又携带进入流经的土壤;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土壤。
1.4尾矿库对周围生态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尾矿一般都是含有重金属的尾矿,所以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特别是尾矿中的硫化物会产生酸性水,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更加严重,还有尾矿中含有的各种有毒药剂更会随着酸性水加剧流失,更加加剧了尾矿对周围生态的危害程度。并且随着尾矿库库容的增加,势必造成对坝体上游的山体坡面的逐步覆盖,随着覆盖面积的增加,对周边存在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将造成影响,生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区域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从而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及连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尾矿库建设会破坏库区局部山体表面植被,同时造成较大的空间面,影响山体表面植被、岩土山体局部连续性及连通性,产生不良的视觉冲击,产生景观影响。
二、选矿厂尾矿库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矿山企业首先应采取科学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减少尾矿、废石等固废的产生量和储存量。对于尾矿库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按“三化”原则进行。
2.1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工作,实现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
我们知道尾矿虽是矿山排出的废弃物,但同时又是潜在的二次资源,对其进行有效开发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继了多项政策鼓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案的通知》《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 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尾矿综合利用,实现尾矿变废为宝,从而有效缓解尾矿堆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2.2加强对尾矿库的选址规范
尾矿库是储存选矿产生尾矿的环保设施,尾矿库的选址至关重要。在选址过程中除了要根据有关规定外,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气象、水文、地质构造、环境保护目标等情况进行比选。由于尾矿库库址选择的缺陷,“三边库”、“头顶库”隐患重、风险大,危害严重,存在极大的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对环境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2.3增强尾矿库的防渗措施
为了有效的防止尾矿库中的废水及新的化合物渗透到地下水源,防止其污染地下水,我们要对尾矿库坝体和库底都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可以影响到渗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必须在尾矿库的建设阶段就做好防渗的准备工作,做好防渗的设计工作是提高库区防渗工作的重点。另外,在建设阶段也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操作,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尾矿库使用过程中,防渗工作也要有序进行。由于尾矿库建成后防渗工程随着尾矿的堆积变成隐蔽工程,其管理难度也更大,如何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甚至是闭库以后防渗工程的有效性是防渗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2.4尾矿库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及研发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曾重点要求: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和部分位于敏感区的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在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区域建设流域级防控设施。基于全国尾矿库基础数据,形成具备动态监管、应急处理、遥感监测、在线监测和远程咨询指导等功能的尾矿库“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不断提高尾矿库安全环境科技保障水平。国内学者开展了许多研究,建立了基于遥感监测与地面调查为一体的尾矿库技术评估手段,采用这种手段将会使尾矿库的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尾矿库的管理更高效,更顺畅。
2.5对尾矿库使用后环境危害进行跟踪检查
建立完善尾矿库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不仅要加强对新改扩建尾矿库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和审批制度,更要对建设、运行过程进行监管,及时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强化对尾矿库环境保护的“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管理。
三、结束语
矿山环境污染及其综合治理范文5
一、加大力度实施“生态名县”战略
根据环保部考核验收组的意见,结合县委关于实施“生态名县”战略意见的决议,大力推进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和水质改善工程、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空气清洁工程、噪声污染整治工程、固废利用与安全处置工程、环保能力提升工程、体制机制再造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使我县生态建设向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目标逐步迈进。明年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巩固生态县创建成果,深化典型示范。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基础上,结合“生态名县”规划,编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适时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水平。在今年验收点整改提高的基础上,整改提升工作延伸到其余生态村,力争使全部市级生态村的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收集处理。
三是进一步加大生态村创建力度。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在条件成熟的村继续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初级型生态村争取创建为市级生态村,市级生态村争取创建省级、省级的争创国家级,
二、深入推进“十二五”污染减排
2013年,“十二五”减排进入中期攻坚阶段。按照“十二五”规划和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我们将早计划、早部署,确保完成减排约束性年度指标。
一是抓好减排重点工作建设。要确保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常运行、平桥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并正常运行。二是要抓好汽车尾气检测工作。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12月份我县汽车尾气监测站已正式开始使用,以后年审的车辆将全部要经过尾气检测合格方能进入年审程序,此项工作将为我县的氨氮减排做出积极贡献。三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否定高污染项目在我县落地。同时抓好落地项目的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切实落实项目环评要求,严格控制污染总量。
三、认真抓好环境污染整治
一是抓好坡塘医化行业的搬迁、整治工作。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波楞生态高新功能区建设;持续做好坡塘区域异化企业未搬迁前的环境整治工作,确保该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继续抓好橡胶行业整治工作。按照《县橡胶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做好电镀行业整治后的巩固提升工作。督促各相关企业加快搬迁步伐,促使电镀园区早日建成。对暂时保留的2家电镀企业,主要是做好长效管理,确保整治成效。
四、扎实做好环境安全保障
一是保持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势头。坚持环境执法也是服务的理念,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共赢;积极配合上级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有效遏制环境违法多发势头。二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环境应急机制,确保应急物资充足,应急队伍素质过硬。三是全力保障县域环境安全稳定。从加强平时的环境安全检查入手,定期排查环境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环境安全事件。
五、继续加强原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持续关注始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定期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行动,时刻关注磐安县方前园区项目建设状况,确保始的源头环境安全。二是继续推进森林建设。根据县政府《关于建设森林的若干意见》,明年我县将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三是继续抓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矿山环境污染及其综合治理范文6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阶段,矿山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其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问题尤为突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工作周期长、任务重,要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和恢复的有效措施,使得矿产资源合理地开发,又对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的战略部署
(一)使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
为了使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更好的推进,国土资源部下达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44号国土资源部令:《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范,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数期学习班,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讲解与学习。
(二)加快我国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
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与治理。加强科学技术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尤其是要加强对矿山的综合利用和煤矸石、尾矿以及矿渣等生产开发研究和科研投入工作。这样既能将环境地质问题减少,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又能将资源浪费减少。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或者再培训在职人员,使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的步伐加快,进一步更好的实施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三)加快矿业“三废”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
在矿山开采进行时,回收、利用“三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通过先进的采选技术以及加工技术,将矿山资源利用率提高,并使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一)以人为本、防灾减灾原则
无论是哪种地质环境灾害,都会使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威胁,所以,矿山环境治理的首要要求就是确保矿区不会因为开发而出现各种地质灾害,使地质灾害尽可能减少,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二)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原则
对矿山环境进行栏隔、排水、保护、回填、种植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措施治理,并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原则
要合理配置各种工程措施,才能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措施有投资过大的缺点,生物措施恰巧将这一缺点弥补,其有投入资金少,还能进一步改善气候的优越性,使其在矿山环境治理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将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
(四)分期实施、注重效益原则
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过程中,在考虑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尽可能使的经济效益达到理想预期。与此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轻重缓急、危害大小,进行分期、分阶段治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最终达到综合收益的目的。
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一)矿山废弃物问题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负面影响,因此,矿山废弃物的治理是地质环境治理的基础工作。废弃物的堆积使矿山四周土地压占、植被破坏严重,使其原有地貌景观及周围水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有的矿山废弃物长时间受雨水淋滤、空气的风化以及日光照射,激发了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对废弃物的治理要进一步加强。
(二)矿山地质灾害问题
1、滑坡。进行滑坡预测评估要依据拟评估区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岩土状态,裂缝产状、宽度、深度、产生周期、力学性质、切割关系,地下水、地表水体、泉水出露地点以及大气降水等各个地质环境条件。对于发生的滑坡灾害,在根据其地质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对比模拟评估,对其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滑坡的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情况,滑坡壁、滑坡舌、滑坡平台、滑坡鼓丘情况,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以及诱发的主要因素,形成条件,进行稳定性评估。
2、崩塌。进行崩塌预测评估,要根据拟评估区地貌地形、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岩体性质、力学属性以及延展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对于已发生的崩塌地质灾害,在依据上述地貌、地质构造等方面条件的基础上,再进行崩塌分布、规模、形态、形成机制以及其主要诱发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评估。
3、泥石流。泥石流在矿区发生后,对于其评估主要是在地质分析、沟谷泥石流易发性量化评估的前提下,再进行沟谷泥石流易发性的稳定性评估。
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新机制,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
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就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机制。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着手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防止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破坏的基础是资源的利用规划。如果矿山环境破坏已经形成,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么制定综合治理目标和措施要根据具体的破坏情况,循序渐进的改善以破坏地质环境,逐步实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
2、矿山环境准入制度要建立。减少矿山环境遭受破坏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建立矿山环境准入制度。一些地区的地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矿山不仅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还要对地质环境影响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或评估。不仅对新建矿山设置了环境准入制度,同时对一些老矿山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3、针对地质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监测。要发现各种地质环境因素,就要对所在矿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矿区及其附近区域滑坡、地震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的规律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之后根据调查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除此之外,还要对区内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监测,将矿山环境监测网构建起来,从而全面掌握区内的地质灾害及其活动规律,使治理工作更有效的展开
(二)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矿山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
1、进行矿坑回填。进行矿坑回填要对废弃矿渣合理利用,这样使可以使矿坑回填资金极大地减少。具体的做法是:合理配比沙石与废弃矿矿渣进行回填。合理的用废弃矿渣进行地面沉陷区域的充填,进行土回填区域的复耕利用,避免矿渣占用土地、造成环境污染。
2、水资源治理。水的治理在矿山环境治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矿山生产时,疏排地下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大量减少,甚至使地表河流及泉水的枯竭、植被减少。除此之外,由于矿山排水,附近的地表水被疏干,使得浅层地下水不能及时补充恢复,植物生长受到影响,使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矿区土地石化和沙化的不良后果。因此,矿区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周期长且复杂的工作,通过水资源治理、植被治理,逐渐恢复矿山周边土壤水分以及植被,恢复土地含水量是治理矿山土地荒漠化的唯一方式,应加快矿山选矿过程中水处理设备的资金投入,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进行选矿水的重复利用。与此同时,矿山植被的恢复速度要加快,通过草皮移植、树木种植等合理方法近况将矿山植被恢复,减少或者避免防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要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策略,遵守矿山环境治理的原则,明确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制定合理可行的解决措施,促使矿山企业合理负担其资源与环境成本,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从而有效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尽最大努力预防、避免矿山开挖以及废弃后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保证矿山环境得到有效的恢复,使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