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1

首先,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从社会生态条件出发,所建立的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农业经济作为绿色经济形态之一,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对防止单纯追求生产增长或强调生态保护,使农业生产从经济数量增长向社会效益增长转型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绿色农业经济生产过程是先按照农业生态规律,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所以,绿色农业经济生产与一般农业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通过采用具有节约、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将经济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附加值的增长联系起来,实现了二者协调统一的发展。

最后,由于绿色农产品减少了生产、消费过程中及消费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因而降低了未来社会治理污染所需投入的资金、技术与人力的强度,也就是降低了未来清洁环境的成本,使得绿色农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条件

1、地域环境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地域环境体系有助于我们掌握绿色农业生产区的区位特点,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根据各种生物所适应的特定繁殖生态位来发展相应的种植与养殖业,以逐步达到绿色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有助于我们看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与不利环境条件,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及时掌握区域环境容量,确定绿色农业生产区所必须遵循的环境约束条件的临界点与阀值,进而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控制在可承载的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提高一个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预警屏障,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保持这个生态环境体系的良性循环,以使其足以支撑绿色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去。所以,地域环境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是最为基础的支撑条件。

2、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

农业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人均占有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当代及后代人口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农业生存的角度来看,某一地区所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质量越高,那么该地区的农业资源承载力就越强,其支撑作用也随之增强,农业的生命力也就越旺盛。绿色农业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依靠绿色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欲望,但并没有改变农业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原始承载力,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弹性。

三、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1、财政政策

国家结合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农业领域的转移。

国家在完善现有税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专门针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信贷扶持政策,对积极从事绿色农业生产,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业银行和信合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等方式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并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以逐步完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

通过探索绿色农产品的资源价格体系构造,理顺不同地区的价格体系间的关系,出台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调节政策,以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2、技术研发

减量技术:大力普及高效喷灌设施,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和集约化养殖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动农业资源高效产出技术和无害化生产。

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应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在某些相对产出效率较低的农业生产部门,积极推广投入产出转化系统的优化技术,以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更新现有生产设备、再造生产工艺流程、调整绿色农产品结构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替代技术:重点研发再生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积极推进绿色农业能源的应用技术,大力鼓励低物耗、低能耗和高转化率的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系统化技术:加快建设以绿色农业生产试验区为载体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平台,在整个绿色农业产业系统中建立起"生产资料供应商-绿农-绿色产品分销商-绿色产品最终消费者"的持续性物质流和资金流途径,以实现绿色农业经济链上各节点的共生耦合。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2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要想使我国农业经济在世界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屹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发展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生产模式是必要的任务目标。

2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方式的严重落后、农业资源分配的不平均和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等方面。

2.1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老化落后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基础薄弱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世界先进农业技术水平还落后许多。一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基础建设上,这些设施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技术落后、配套不全等问题。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甚至阻碍了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1]。

2.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新农业技术不普及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含量总体较低。所属的乡镇企业也一般是面向农村的初级产品,生产数量有限,生产效率极低无法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的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竞争力极低[2]。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的脚步。

2.3农业资源态势不佳,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平原山地分布不均,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造成了农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出现。还由于我国农业经济一直走“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致使了农业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增大,农业资源紧缺。传统农业还存在着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这样不但浪费人力和物力,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势头。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才能够解决资源分配不均、土地资源运用不合理的问题。

2.4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技术短缺

农业发展中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无法保证农业的稳步持续发展[3]。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稳固而有效的农业发展机制,各级部门对农业的发展还认识不足,资金的投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制约了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

3新形势下解决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3.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在农村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建设的基础环节。还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鼓励,还要倡导企业投入到农业经济建设中来,建立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与农民的交流合作,从而加大农业生产产量,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投资环境的改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鼓励对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并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农业发展也应与时俱进。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过程中把握好中心环节避免出现错误,造成资源、资金的浪费。首先,要注意农业要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以此来增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农业经济发展要使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相统一,从而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再次,农业发展功能的转变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更加完善。最后,农业经济模式要向生态模式靠拢,创造出更加优质、健康、有效的新农业经济。

3.3改善农业资源紧张态势

现代社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可持续发展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发展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也包括解决农业资源紧张的问题[4]。要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合理进行划分。用有限的资源支撑更多的人口压力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使农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从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的现状。

3.4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农业发展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在新形势下发展农业,就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业经济发展体制。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把惠农、利农政策落实到实处。以江西省德兴市农业局经管站为例,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将百姓的利益落实到实处,及时反映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并积极解决。还积极落实惠农政策探索农业救助制度,为百姓解决难题。由此可见,国家应加财政支持以减小农业发展风险;完善救助制度以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让百姓积极的参与到农业经济发展中来,以保障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

4结束语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3

1.1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较大,跨越的纬度较多,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异,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主要受到气候和地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如果地质条件较差,那么只能种植一些抗旱、耐旱等作物。在我国不同地区,种植农作物的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农业生产的特点也不同。如在北方的农业生产中,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通常只有1季,而南方通常都是多季种植,每年最多可以种植3次。而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北方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而南方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此外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在研究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尤其是生产设备的使用上,如果在一些山区中进行使用时,对设备性能的要求较高,相关的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由于地形不适应,导致无法使用等问题。

1.2我国农业现代化情况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机械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使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据最新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使用的农业生产设备,已经在种植、除草、收割等每个环节中,都能够进行很好的应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和收割,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即可。目前我国使用的机械设备,显然无法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就是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很多设备还处于半自动的水平,如在种植的环节中,需要多个人员配合机械使用,同时受到我国工业水平的限制,生产的机械性能较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机械进行维护,如果所在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那么机械就很难进入到田地中,进行实际的生产工作。

2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

在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英国作为2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现在的英国首都被称为雾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当初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人们看到了破坏环境的后果,工业虽然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如果环境受到污染,那么人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生活方式更是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的,人们想在发展工业水平的同时,尽量的保护环境,最大程度上减少工业等对环境的污染。近些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人们开始大量的使用工业化肥,这些肥料进入到河流后,对河流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因此,人们不得不重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措施,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影响我国的民生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通常情况下,农业经济具备其特殊性,不同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经济与金融经济。农业经济是建立在我国民生与农业的基础之上的,农业发展的方向与现状,对于农业经济的整体协调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具体情况下,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农业经济有以下几点作用:

3.1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得农业经济更加完善,具备经济活力与经济基础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现状息息相关,农业基层运行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农业经济以强大的支持。例如,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农业经济就有了相对长久和稳定的经济基础。由于农业经济的基本要素为农业发展与农业开发,那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农业经济以基础实力,从而保证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3.2农业经济依靠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市场经济中得以发挥优势,稳步发展

农业是国家之根本,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方向。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容易对某一行业造成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但是,对于农业经济而言,由于其构成的因素相对简单,以农业相关元素作为农业经济的市场动态影响元素。因此,作为一种经济形势,农业经济依托现有的农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意义上对于农业经济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稳步农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发展

从两者的关系上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前进,相反,通过农业经济也可以带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农业的结构进行产业细化,从而将不同的农业因素结合到农业经济中。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将更多的农业因素转接到农业经济之中,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互惠互利的发展状态,保证两者一直处于协调协作的关系。

4结语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benef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mographic factors, resource factors and system factors, China'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ces many problems,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现象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滥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地和水源,同时也可能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大水漫灌造成土地的盐碱化,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这些都是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给自然造成的破坏。这样下去,不要说下一代的利益,就连我们这一代的利益都很难保障。自然环境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现在的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道路必将越来越窄。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

2、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公正。农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其他地区的人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剥夺他人发展生存权力,确保当代人和后人对农产品的需要都获得满足。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把农业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局部发展和全局发展结合起来,使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就是生产力。然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各个环节, 急待提高,比如: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2、产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虽然规模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众多,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据统计只有5%左右的企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普遍存在规模小、没有特色和竞争力弱等问题,起不到带动和支撑区域经济的作用。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效应就更不用说了。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利用力度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如兴修渠道、农田配套等水利设施。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扶贫工程、湖泊水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防洪减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农业远没有达到机械化程度,在部分县镇机械化程度仅局限于小麦、水稻的收割和部分田块的翻犁,至于栽插等农事操作仍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播种、育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主要凭经验进行,无从谈起科技含量,据调查显示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不足10%。

4、农民素质低

当前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更大一些。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三、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人才。要善于发现农村实用人才,并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积极培育农业技术骨干,引进生产型、经营型人才,解决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山东寿光实现了农业科技全员化,为特色蔬菜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这一点值得其他县市借鉴。

2、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

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生态农业建设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实施起来,才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等工作,依托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民相信科学,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

3、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切实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4、提高和完善信息化。

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仅仅是进入到了应用推广阶段。政府应该提升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的农业信息系统,形成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人才服务队伍的培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业科技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过去,我们说“知识就是生产力”,而现在我们还应该加上“信息也是生产力”。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生理需求、防病治虫预警服务。相信信息技术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5、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通过制定法规、完善规划和宣传教育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让农村变成宜农宜居、产业化和生态化融合的美丽富饶之地。生态农业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促进物质在系统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就能获得稳定的、较高的、长期的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宏观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还能构建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无论从农业生产现实客观需要来说,还是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前途来讲,发展生态农业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6、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发展现代农业,克服资源要素约束,关键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国内外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未来,我们要找准农业产业化着力点,在夯实农业基础、挖掘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发展上发力,从而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龙型经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骨干型农业龙头企业,真正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主体作用。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运营模式,使农业在组织经营结构上从超小型、脆弱、缺乏风险保障制度的农户经济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架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辐射、示范及带动作用。

二要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走多元化出口之路,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突破农业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资源的优势互补。

三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逐步形成自我运作、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将分散、弱小的单一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农户生产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措施使农村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学会编,常平生.农牧结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战略需要[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2]高旺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王东升,杜砚如,鲍建梅.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农业经济

近年来,我国开始普遍重视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出台一系列有利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业经济显著提升,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且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不过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农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和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短期发展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源可被看成可再生资源,不过长期来看,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在受到污染以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劳动力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老弱病残等留守人员将无法承担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任”。所以,想要使目前状况得到彻底改变,需要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得以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生态农业的特点

首先,作为一种开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的稳定性也在开放过程中得到体现。所以,生态农业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更是要通过开放性的生产技术体系来代替以往封闭式的装填。在这一过程中将会挖掘出农业本身的内在潜力,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国土资源以及其他类型的农业资源,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将呈现出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从而能够使农业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使社会和自然的承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对于生态农业来说,优化农业产出结构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总体效益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主要原因在于自然规律是农业生态发展的基础,同时在这一前提下合理利用和优化生物、信息、土地、技术以及空间等资源,并使农业有机结合其他产业,使农业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另外,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将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农业生产中,将生物能源和太阳能作为基础性能源,能够使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再次,作为一个有机系统,生态农业系统呈现出协调性、综合性以及整体性的特点。所以,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全面考量各种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在综合分析三类资源的基础上构建起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农业生产结构,从而便于最大限度的利用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生产资源,使农业产品的产量得到提高,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这样就能够使环境系统与农业生产系统之间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2.1体制和意识形态上的约束。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不过我国目前实施的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而言,我国不断推进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渐显露出传统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体制性缺陷,这种经营模式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还对优化资源配置造成一定影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对于后者而言,目前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的社会体制,整个社会在逐渐重视“三农”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导致实践领域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2科学技术及成果转化的限制。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劳动力获得产出的传统方法无法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生产方式进行转变,使其转到技术促发展的道路上。不过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目前的发展比较缓慢,缺乏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人力资源,具有较低的成果转化率,农业经济不明朗的发展前景使农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2.3缺乏人力和物力资本。人力和物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建设生态农业过程中缺少上述两类资源。物力资本的匮乏主要体现在缺乏充足的资金供给来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增长,从而导致生态农业缺乏充足的后劲。尽管我国农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仅有小部分的资金流向农村;在生态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不过我国落后的农村教育使大学生群体不愿意留守农村,农村人力资本具有极低的积累效果,严重的阻碍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增长。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我国将长期保持农业大国的地位不变,这主要取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与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而且与国民经济的整体进步紧密相连。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够确保发展模式具有科学性和高效性。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不过其发展规模和水平仍然比较落后,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1大力发展和优化农村地区环保产业。环保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农村地区具有相当有利的条件。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能够使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进步得到有效带动,同时在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与外部生态环境建立良好关系。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而且能够使环保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实现开发和销售,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节约资源,保护农村环境。3.2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想要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生态农业是重要途径。所以,需要充分认识生态学规律和自然规律,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则认真遵循,进一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调控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确保资源的有效循环,保证能量的合理流动,并根据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3发展生态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现代农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因此,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要使现代工业产品的生产有效减少,使化工产品在生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进一步降低,通过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确保农业生产和组织行为在生态农业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以此达到农业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目的。农村可以通过发展太阳能、生物能等生态能源,使石油化工产品的投入大幅降低,深入挖掘生态农业系统的潜力,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3.4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法制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支持农业投资和贷款,对生态农产品市场加大保护力度,鼓励农产品外销,并在部分农村地区建立集中经营试点,使集约型农业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对生态农业技术进行广泛推广。另外对水利设施加强维护,对乱采乱垦行为进行治理,对假冒伪劣生态农产品严厉打击,从而确保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农业发展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农业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要对生态农业经济积极探索实践,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改善,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努力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美娥,谷树忠.新时期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基本思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7(6):124.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在整体国民经济中有着异常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未来发展前景。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将低碳经济进行全面发展是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更是推进我国经济进行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本文对研究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具体分析。

1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1.1从本质上将农业经济发展形式进行转变

在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提出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便逐步开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且极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工作和供给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1]。目前,以往实施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出现了弊端,为了更好的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脚步、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战略部署,要从本质上将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式进行转变,向智能化、集约化和知识型的模式进行转化,将农业生产上的各项投入进行减少,提升最终的生产效率。

1.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我国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上速度非常快,并且产量在逐步进行提升,不但农产品的质量有保障,并且农民的生活水准也有了较大的提升[2]。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农业实施生产的过程当中,难免会使用化肥以及农药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这样便对土壤以及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之我国目前在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的应用程度上并不高,在基础设备的全面建设上还有一定的欠缺,生产条件稍弱一些,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大跨步发展。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形式实施转变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更是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有益于将产业进行升级,推进农业经济有序发展。

2目前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的农村普遍知识文化水平有些低,这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往往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应用非常传统的生产手段,生产效率的追求程度上并不是特别积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低碳经济方面更是无从下手[3]。随着工业发展脚步的加快,较多排放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农村区域,对乡村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环,不但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也严重超标,原生态的绿色农产品变为了有毒的食品,对经济和环境发展造成了阻碍。

2.2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

农村地区距离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有些远,甚至还有些农村地区处在偏远的山区,生活的质量以及受教育的水平都很有限,对新研发的农业科技关心程度不够,也没有较多的渠道获取新农业科技知识,更多的是依照以往的形式实施农作物耕种。面对这样的情况,农业新型科技在农村区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新型的技术不能及时的得到推广,机械设备的应用效率非常低,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这些现象皆导致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得不到提升。

3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3.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由于我国有着比较特殊的国情,人口与土地之间形成的矛盾问题比较大,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所以,要将现有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使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方向,要将现有的农业形式进行转变,走经济可循环的发展路线。其中,节约型经济模式具有的重要特征有:坚持资源进行再利用的原则,全力推动节约能源的型材使用,将资源可再生系统进行完善,采取清洁生产的方式,逐步实现低成本投入、最低消耗、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高回报生产模式。循环经济模式是利用农业上的各类资源、产品、废物等实施再次应用的方式,将人类、环境与资源之间产生的矛盾进行化解,实现相互协调、互相推进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便是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2发展现代农业经济

为了更好的将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行提升,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其一便是在投入上增加力度;其二便是将效率进行全面提升[4]。值得注意的是加大投入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应与资源的有效供应量保持相对的平衡,全力确保在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将投入进行加大。将资源使用效率进行全面提升,首先应注意的问题便是不可过度的利用加大投入来对现代化农业实施发展,这是将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实现共同进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将新农业的发展坚持到底,将新农村的繁荣工作依旧视为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有效措施做好,打破资源以及环境的因素限制,将土地的使用效率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优化提升。从2004年开始,我国连续4a将发展农业的问题视为国家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指明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想观念:对现代化的物质条件要充分的加以利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实施改造;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行完善,全力推进农业的各方面发展;应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以及形式对农业进行推动。此外,更要将农民的知识涵养进行提升,使农村机械化水准加快进行,将我国农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全力打造现代化农业更是对传统落后农业的改造,将农村生产力进行解放和发展,为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农业大国的目标打下重要的基础。

3.3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将生态农业经济形式进行发展是低碳经济时代快速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农业相关的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注重对资源的优化使用,减少甚至避免产生资源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提升生产中的有效生产率,使农民的收入有明显的增加。对农业资源实施合理的应用是生态农业进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可利用先进的农业相关技术,对农业生产实际的效率进行提升,并且有效的对农业环境进行改善,使农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实际应用的措施为在农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依照具体的法律以及法规,对农业资源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估以及设计,选择好适合其发展的生态路线模式。以环境的保护为发展原则,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减少化肥以及农药的应用,全力保障农产品纯天然,无公害。

4结束语

虽然,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式还存在较多的矛盾与问题,生产科技水平不足、实际生产效率不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问题。现在,低碳经济的提出,已经成为了我国全新的发展形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开启了全新的时代,有利的将生产力进行了提升,推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以及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东.低碳经济时代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探索[J].河南科技,2014(21):223-224.

[2]陈修宏.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341.

[3]王颜波.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