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范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52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在形成人人需要健康,人人关心健康,人人为健康负责,人人参与健康促进的大趋势,健康长寿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只有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人懂得卫生科学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和科学的方法与不良生活习惯和影响健康的因素作斗争,是医院以预防为主、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目的,也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说,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推广起来,并纳入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惯性运行之中。那么医院应如何开展好护理健康教育和现存哪些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是现在各个医院最为关心的和急于解决的首要问题。本人通过13年的临床观察和实际工作经验及查阅多项资料总结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并通过近2年时间的临床实践证明有其可行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现阐述如下。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健康教育的观念转变:①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应由过去的单纯侧重卫生知识传播的“卫生宣教”向传播与教育并重的护理健康教育转变。②健康教育的目标转变: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知识传播向行为危险因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的干预转变。③健康教育的策略转变:健康教育的策略应从单纯信息传播向传播与教育并重转变。④健康教育的方法的转变:健康教育的方法应从单纯的传播材料制作向材料制作与指导、评价并重转变。⑤健康教育范围的转变:健康教育的范围应从面向医院向面向社区、社会相结合转变,从单纯的对有病者的服务转变为同时面向病人家属及全体人群,应体现出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普及与提高并重的特点。

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只能从借鉴他人的经验出发,结合本院、本地区以及个体差异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护理健康教育计划。我们医院的特点是病人住院时间长,教育人力资源不足,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者缺乏专业教育技能和知识,并且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较高。根据这些特点,护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来研究。第一方面是住院病人教育需求特点与医院健康教育的内容;第二方面是医院健康教育形式与护理健康教育方法;第三方面是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第四方面是护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符合国情、院情的健康教育体制。

建立医院健康教育委员会:建立建全医院健康教育网络,加强领导意识,强化医护人员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根据健康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各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小组,设立兼职健康教育宣传员,让她们结合本科的病种及健康教育材料,深入病房按时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讲解各种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业余时间应不分院内院外,随时见到不良卫生习惯和影响健康的因素,应随时制止和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将健康教育知识向整个社会传播。

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护士的教育者角色认知偏差:部分护士的教育者角色意识淡薄,对所承担的教育义务持不认真态度,同时病人对护士教育角色的认知也存在着偏差,大部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和依从性还远远高于护士。毫无疑问,上述角色认知的偏差就给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带来困难,同时也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士应按照法律的要求产生双重角色行为,应该知道护士有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就确定了护士既是护理者又是教育者的双重角色地位,所以护士对自身教育者角色的认知和病人对护士教育者角色的认可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护理健康教育是开展整体化护理以来所产生的的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需要护理人员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摸索前行。所以,可以说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前提条件。现在护士感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最困难的是缺乏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一是与疾病护理相关知识,二是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三是相关学科知识,包括行为科学、预防医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因此护士应加强学习,一是院领导加强重视健康教育,送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二是护士自身应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三是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护士尽可能地掌握各方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缺乏健康教育传播的时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编制不够,数量不足,护士工作负担过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传播,这是影响护士有效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应适当增加护士配置,让护士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真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好护理健康教育。

护士对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的认知偏差:原因是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把健康教育看作是护理之外的额外工作,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护理活动的组成部分,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的,一些教育内容也是依据护理工作的需要而设计的。故此,护士应正确对待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好护理健康教育。

相对滞后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对现代护理观缺乏全面的认识,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的学历偏低,对现代护理观的理解不够深刻,再加上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而没能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重治轻防的陈旧理念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没有将护理健康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因此护理人员应树立现代护理观念,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做好整体化护理工作。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范文2

法律法规、政策性干预优化了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

UNAIDS倡导各国应结合本国艾滋病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法律、制度性干预,这样预防工作才具有可持续性与广泛性[5]。同样,艾滋病健康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传染病防治法》及《艾滋病防治条例》都明确规定应加强宣传教育,这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等政策性文件中都强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并明确提出了宣传教育的策略、措施和目标。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社会大环境,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与持续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

据《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截至2005年年底,卫生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职工红丝带、“面对面”、青春红丝带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海报进村入校活动覆盖了全国74万个村、5万个居委会、2100所大学及9万所中学;司法部组织5万名劳教警察、24万劳教人员进行知识竞赛活动;国艾办、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亿份,接受培训及“面对面”宣传教育人数达3490万人[6]。但相对于中国13亿多总人口、7亿多农村人口来说,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

健康教育对象已由高危人群扩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为主

我国艾滋病疫情现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要包括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妇女、难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还应该包括普通人群。回顾文献发现,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包括了高危、重点及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时性健康知识严重不足;在能力开始形成的同时对婚前、婚外态度较开放,存在无保护。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见,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是过去宣教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未来应常抓不懈的重心。

健康教育内容以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为重点

2004年,卫生部制订了《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并指出可作为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传播材料的依据。该《知识要点》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传播途径、反歧视等十点[8]。另外,有调查发现,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病理知识是我国城乡居民最想获取的艾滋病知识[9]。综合文献发现,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十大要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病原学知识也几乎在每项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传;但反艾滋病歧视、防治政策、性伦理道德与生殖健康知识、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等内容仅在少数项目中得到宣传。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与严重歧视[3],并认为禁止歧视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预是综合防治的需要[5]。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也提出反歧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相关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反歧视的宣传力度,反对助长污名化的社会评判与恐惧。此外,基于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防治政策宣传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继续重视宣教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内容的教育力度是未来健康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知-信-行理论是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

健康教育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有关理论应于实践以及如何应用[10]。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但该理论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该理论的作用比较有限[10]。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采用的则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紧张与应对互动模式等多种理论[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鉴国外应用这些理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多种理论于实践中,以提高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

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长达数年的项目,也有短至2学时的健教活动,平均约4个月左右[11,12]。分析文献发现,多数研究因为涉及的教育对象、地域等较广泛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周期较长,但鲜有针对同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前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会发生遗忘,因此可能影响远期效果。白广义等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及一般宣传三种教育形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远期定义为3个月),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远期效果均较差[13]。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陈潇潇等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遗忘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特点[14]。因此,艾滋病健康教育不能只集中在一段时间,需经常反复进行,最好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知识刚要遗忘但还没有遗忘的时候进行强化巩固[13,14]。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且效果均较好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传播可分为自我、人际、群体、大众、组织传播[10]。综合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是前四种形式。自我传播,如向对象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宣传单页等;人际传播,如健康咨询、个体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群体传播,如专题讲座、选修健康教育课、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大众传播,如播放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片与电影及公益广告、广播、出版卫生期刊、张贴宣传画等。除此之外,社会营销模式、小手牵大手模式等形式也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7]。回顾文献发现,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种形式效果的优劣,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顾沈兵等进行了自我、人际、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五种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提高防治知识方面,最有效的是群体传播;在服务行业中人际传播最有效,而组织传播在企业、集贸市场等行业中的效果最好;群体传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体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以大众传播效果为最佳[18]。陈潇潇等的研究发现,将发放小册子自学、专题讲座与现场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结合实施的效果最好[14]。张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态度转变方面的作用最大;而专业教育在重难点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同伴教育及大众传播[19]。徐缓等的研究发现,接受多途径宣教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未接受者、知识误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晓率随宣教方式累计接受数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行业、兴趣、教育内容等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p#分页标题#e#

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多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即通过比较教育对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有关指标的情况来反映教育效果。虽然简单易行,但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少数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参与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21]。程玉兰等认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知识、态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较片面;而定性研究的主观性较强,因此提出可应用以综合指数法为主、以定性研究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21]。评价时间分析文献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均在健康教育结束后1月内进行评价,有些甚至是结束后立即进行。仅少数研究选择在教育结束后3、6、8个月等较长时间后进行评价[13,22,23]。评价内容与指标回顾文献发现,多数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评价;其次是行为改变,如安全套的使用、非婚、HIV自愿检测与咨询等。对于上述内容的评价指标,多数文献均选用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变率。我国目前并没有国家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但相关研究已开始启动并可见相应的研究成果。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范文3

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是衡量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达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知识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健康教育处方的合理使用和设计是关键的一环。健康教育处方是一种常见的健康教育传播资料,是配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实施的辅助宣传资料,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健康教育中,要想健康教育处方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确保健康教育处方设计合理化,这样的健康教育处方才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有效传播健康知识。

一、健康教育处方及其合理设计

1.健康教育处方

健康教育处方,是以医嘱形式提供的一种健康教育文字材料,它针对某种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对病人进行防治知识、用药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帮助病人进行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健康教育处方以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为根本目的,通过文字材料的形式宣传健康知识,有效了弥补了口头健康教育形式的不足,便于阅读与保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率。

2.合理设计的解读

目前,健康教育处方已经出现了很多,如感冒预防健康教育处方,便秘健康教育处方、肺炎健康教育处方、白内障健康教育处方等。通过查看这些健康教育处方,可以知道处方内容基本包括:某种疾病的特点、临床表现,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医疗、生活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同时涵盖一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此外,健康教育处方的具体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折页、传单、单页、书签、小册子、画册、卡片等,设计制作时尤为注重图形设计和色彩搭配。

健康教育处方的使用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环,为保证使用效果,达到预期的健康教育效果,确保处方设计合理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健康教育处方设计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内容设计合理,二是形式设计合理,做到处方内容具体,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形式外观精美,易于阅读和保存。具体的说,健康教育处方要涵盖疾病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注意事项、保健措施等内容,同时设计精美、配有图解,生动形象、通熟易懂,以便患者阅读和理解。

传统的健康教育处方多是纸质的,虽然制作成本低,但是不易于长期保存,且无固定的放置位置,没有达到理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知识传播效果。为了提高健康教育处方形式设计的合理性,可以采用卡式处方,这种形式的处方外观精美、保存方便,能悬挂在患者床头固定醒目的地方,患者随时可以阅读。此外,在处方平面设计上,要配有图解,文字与背景色彩对比要醒目,便于患者阅读。图形设计越简单越好,不必过于复杂,色彩要避免华丽,以免喧宾夺主,简便实用就好。合理的文字书写、图形设计和色彩搭配才能产生良好的整体设计效果,达到理想的健康教育作用。

二、健康教育处方合理设计的方法和具体流程

健康教育处方的合理设计要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按程序办事,使设计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便于提高健康教育处方设计水平和健康教育质量。

首先,全面评估患者的资料,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评估资料有包括患者现有的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文化背景及学习态度等,尽量确保资料完整、真实、可靠,否则难以保证处方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人需求,然后确定处方设计的目的。

其次,根据设计目的拟定处方内容,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强,具体包括饮食、生活习惯、治疗、注意事项等。

然后,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听取患者及其家属意见,不断调整与完善内容。同时,根据患者喜好设计处方形式,如7岁-10岁患者,平面设计可以采用卡通形象,用夸张、色彩鲜明的图解展示预防措施,吸引患者注意,以便其阅读。

最后,定期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具体方式可以采用电话回访,或是门诊复查时进行评价,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咨询服务,指导患者进行个人保健和家庭保健,促进健康与防治疾病。

三、健康教育处方合理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健康教育处方内容设计要有理有据,科学合理。若不具备科学性,处方无法发挥作用;第二,文字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少使用专业俗语,便于患者或普通大众阅读理解;第三,健康教育处方不能违背治疗原则,遵循医生指导,与疾病治疗保持一致;第四,处方内容搭配要合理,以健康教育内容为主,同时配备一些心理疏导、注意事项、肢体锻炼等内容,相互配合以达到健康教育目的;第五,处方上要有联系方式,在患者有需要时可以联系咨询,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健康教育服务,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第六,真正考虑患者需求,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可对处方做特殊化处理。如,老人患者,可设计字体大、画面简单的处方卡。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8-0737-02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保健服务

艾滋病(AIDS)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目前 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的前提下,健康教育被视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1-2 ],尤其学校健康教育是一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应充分利用[3]。教师预防AIDS 知识水平及对学校预防AIDS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学校预防AIDS教育效果。德清县是艾滋病低 发区,为掌握低发区中学老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对待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 的态度,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选择4所中学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 度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使所获取的资料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德清县的情况,随机选取城 镇高中、初中各1所,乡村高中、初中各1所,共4所学校。选取4所学校在校所有任课教师作 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中学教师197名。其中20~29岁106人,占56.4%;30~39岁53人,占28. 2%;40~49岁19人,占9.6%;50~59岁8人,占4.3%,60~69岁2人,占1.1%。男教师88人, 占45.8%;女教师104人,占54.2%。班主任67人,占35.8%;其他教师120人,占64.2%。

1.2 方法 设计自填式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对艾滋 病及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相关行为的发生情况、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与传播途径。其中艾滋 病相关知识问题21个,态度相关问题12个。197名教师均接受了调查,约10 min答完后回收 ,所有问卷均有效。

1.3 统计学分析 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输入数据,采用SPSS 11.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中学教师对艾滋病知识的知 晓率大多在80%以上,但对接吻、蚊虫叮咬和母乳喂养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分 别为54.4%,36.3%和62.2%,仍有32.5%的教师存在定期服用抗生素可以预防艾滋病的错 误认识。

2.2 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大部分教师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的态度 ,但仍有35.9%的教师认为应该公布感染者的姓名,16.8%的教师不认为健康教育是有效的预 防艾滋病的方式。有61.9%的教师愿意与感染者一起工作,76.1%的教师愿意与感染者家属一 起工作;有83.7%的教师同意学校健康教育讲解正确使用安全套。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对艾滋病的认识已有一定的水平,大部分中学教师都知道艾滋病是 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愈方法,并且认识到无症状的艾滋病感 染者仍然具有传染性。对于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绝大部分教师都知道输血传播、母婴传播 及性传播这3个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握手、同桌吃饭、共同游泳等日常生活行为不会 传播艾滋病。对于母乳喂养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却比较低,为36.3%。

对艾滋病相关态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并对艾滋病持 有正确的态度,认为艾滋病感染者有从事工作的权利,也愿意与感染者及其家属共同工作, 体现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怀,与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较高认知水平一致。但仍有相当 比例的人对艾滋病存在戒备和矛盾的心理。

教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以及对学校预防艾滋病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 的效果。教师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艾滋病的正确态度,对中学生都有十分有利的影响 ,对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起到很大帮助。

结果还显示,虽然中学教师对大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都比较高,但对于有些知识仍 然比较缺乏,如仅有36.3%的人知道母乳喂养可以传播艾滋病,仍有32.5%的调查对象认为定 期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可以预防艾滋病毒的感染。而这些知识在学生中的知晓率也非常低,这 说明教师的错误认识非常容易影响到学生。Jackson[4]研究发现,现行的大量性教 育项目中,教师缺乏培训是他们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之一。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是目前学校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5-6]。

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缺乏合适的师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7-8]。学校健康教 育课的任课教师多数不是专职的,以生物课教师代替多见[9]。本研究所选学校也 属于这种情况,多数预防艾滋病的知识都是由生物和科学教师在课上讲解。因此请专家对学 校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训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更主 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正确方法。

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教师认为健康教育是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方式,应该进行艾滋病全民 宣教,在学校健康教育中讲解安全套的使用,在中学开展健康教育。根据Fishbein的合理行 为理论,一个人是否执行某行为可以根据其执行某行为的意向性来预测[10-11]。 也就是说,教师提供艾滋病性健康教育的行为可以根据其提供意向来预测。本研究证实,大 部分教师都有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意向,如同意在学校健康教育中讲解安全套使用的教师 达83.7%。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学校中也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错误的封建思想,不 再像过去一样把性知识看作是肮脏邪恶的东西,这为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了非常 好的平台。

4 参考文献

[1] 尹利军,樊红光,尹晓静.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47.

[2] 唐晓音,陶金,胡晓云,等.泰国健康教育考察报告.中国健康教育,2000,6(5):317-320 .

[3] 麦锦城,丁元庆,尹晓静,等.广州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现状及健康教育对策.中 国校医,1999,13(2):151-153.

[4] JACKSON D.Sex education in Halton secondary schools.Health Visit,1989,62 (7):219-221.

[5] 廖文科.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其政策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 2 005,26(2):172-176.

[6] 马迎华,王超,张冰,等.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中国学校 卫生,2006,27(4):300-302.

[7] 张冰,季成叶,宋逸,等.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1):71-72.

[8] 廖文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4-5.

[9] 朱广荣,孙江平,VEENA S,等.南京市部分中学教师对提供学校艾滋病性健康教育的意 向.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12-14.

[10]FISHBEIN M.A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Some applications and impli cations.Nebr Symp Motiv,1980,27(2):65-116.

[11]SCHIFTER DE,AJZEN I.Intention,perceived control,and weight loss:An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Pers Soc Psychol,1985,49(3):843 -851.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范文5

相对于中国13亿多总人口、7亿多农村人口来说,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健康教育对象已由高危人群扩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为主我国艾滋病疫情现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要包括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妇女、难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还应该包括普通人群。回顾文献发现,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包括了高危、重点及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时性健康知识严重不足;在能力开始形成的同时对婚前、婚外态度较开放,存在无保护。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见,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是过去宣教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未来应常抓不懈的重心。健康教育内容以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为重点2004年,卫生部制订了《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并指出可作为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传播材料的依据。该《知识要点》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传播途径、反歧视等十点[8]。另外,有调查发现,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病理知识是我国城乡居民最想获取的艾滋病知识[9]。综合文献发现,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十大要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病原学知识也几乎在每项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传;但反艾滋病歧视、防治政策、性伦理道德与生殖健康知识、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等内容仅在少数项目中得到宣传。

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与严重歧视[3],并认为禁止歧视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预是综合防治的需要[5]。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也提出反歧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相关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反歧视的宣传力度,反对助长污名化的社会评判与恐惧。此外,基于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防治政策宣传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继续重视宣教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内容的教育力度是未来健康教育应努力的方向。知-信-行理论是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健康教育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有关理论应于实践以及如何应用[10]。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但该理论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该理论的作用比较有限[10]。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采用的则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紧张与应对互动模式等多种理论[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鉴国外应用这些理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多种理论于实践中,以提高教育效果。健康教育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长达数年的项目,也有短至2学时的健教活动,平均约4个月左右[11,12]。分析文献发现,多数研究因为涉及的教育对象、地域等较广泛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周期较长,但鲜有针对同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前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会发生遗忘,因此可能影响远期效果。白广义等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及一般宣传三种教育形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远期定义为3个月),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远期效果均较差[13]。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且效果均较好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传播可分为自我、人际、群体、大众、组织传播[10]。综合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是前四种形式。自我传播,如向对象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宣传单页等;人际传播,如健康咨询、个体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群体传播,如专题讲座、选修健康教育课、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大众传播,如播放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片与电影及公益广告、广播、出版卫生期刊、张贴宣传画等。除此之外,社会营销模式、小手牵大手模式等形式也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7]。回顾文献发现,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种形式效果的优劣,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顾沈兵等进行了自我、人际、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五种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提高防治知识方面,最有效的是群体传播;在服务行业中人际传播最有效,而组织传播在企业、集贸市场等行业中的效果最好;群体传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体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以大众传播效果为最佳[18]。陈潇潇等的研究发现,将发放小册子自学、专题讲座与现场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结合实施的效果最好[14]。张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态度转变方面的作用最大;而专业教育在重难点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同伴教育及大众传播[19]。徐缓等的研究发现,接受多途径宣教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未接受者、知识误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晓率随宣教方式累计接受数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行业、兴趣、教育内容等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健康教育评价评价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多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即通过比较教育对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有关指标的情况来反映教育效果。虽然简单易行,但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少数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参与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21]。程玉兰等认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知识、态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较片面;而定性研究的主观性较强,因此提出可应用以综合指数法为主、以定性研究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21]。评价时间分析文献发现,绝结束后1月内进行评价,有些甚至是结束后立即进行。仅少数研究选择在教育结束后3、6、8个月等较长时间后进行评价[13,22,23]。

评价内容与指标回顾文献发现,多数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评价;其次是行为改变,如安全套的使用、非婚、HIV自愿检测与咨询等。对于上述内容的评价指标,多数文献均选用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变率。我国目前并没有国家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但相关研究已开始启动并可见相应的研究成果。2002年,田本淳等研制了《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操作手册》,该指标体系以效果评价为主要内容,同时对关键过程也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操作性定义[24]。2004年,徐缓等提出应使用双重指标(知晓率和知识误解率)对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应用此指标在农村居民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误解与知晓不是完全相反的对应性关系[20]。2008年,彭佳林等制订了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三级,一、二、三级指标分别有3个(行为倾向、促成与强化)、8个(知识、健康行为信念、健康行为态度等)、21个(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传播途径知晓率等)[25];同年,方鹏骞等制订了人群健康教育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二、三级指标分别有4个(行为倾向、促成、强化与改变)、11个(知识、健康行为态度、政策法规等)、40个(艾滋病基本知识、自我效能、安全套可及性等)[26]。国际上针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评价也先后提出一些指南或指标。2002年,UNAIDS和WHO为监督各国落实《艾滋病承诺宣言》而制定了《核心指标》,包括国家承诺与行动、知识与行为、效果、全球承诺与行动四类指标[27]。2004年,WHO、UNAIDS、AIDS全球基金等联合研制了《AIDS、TB、疟疾监测与评价工具箱》这一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28],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评价、过程评价、远期效益评价和产出结果评价;同年5月,WHO、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家庭健康等联合研制了《国家级青年人群预防AIDS项目监测与评价指南》,该指南包括工作、影响因素、行为、远期效益指标4个部分[29]。

作者:谈学灵 陈彬 单位:成都学院医护学院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范文6

2016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健康教育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社区卫生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制定了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 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盘

在输液室设电视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光盘内容以居民的需要为原则,做好播放记录、播放小结等。

4、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居民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专干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5、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中心的3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6、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中心大厅设健康教育取阅架,每月定期整理,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辖区1%的人口科学规范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技能掌握、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需求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健康教育专干主要负责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