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1

论文摘要:图书馆的发展是高校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图书馆质量服务重要性的浅析,说明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立足于高质量服务。只有立足于高质量服务,才能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新的生机,注入新的活力。文章分别从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加快网络化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三个方面对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做出探究。

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时代。计算机的应用、通讯设施的普及、信息便捷的存贮方式和传播方式为新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衡量高校图书馆地位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也不再以馆舍大小及馆藏量为标准,而是更趋向于图书馆的高质量服务。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长、历史教授保罗·柏克(Pant Buck)说:“没有高质量的图书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高校图书馆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三项职能行使的好坏,全都取决于它是否以高质量的服务达到读者的满意。

1 高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性

1.1 高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是读者的需要

高校根植于大学校园的土壤,拥有特殊群体的读者,这些读者由三部分组成。一方面是科研人员,另一方面是学校各科的教师工作者,最后是广大的学生群体。随着世界窗口的打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性质更加显露,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更高。图书馆服务已不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读者需要的是高质量细致的服务,它将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增加图书馆的利用率;对提高校园的人文气息,文化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帮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和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是读者学习、查阅资料的主要场所,创造宁静,和谐,便利的求知环境,实现知识的储备用以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自我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1.2 高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世界范围内,现代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正在日益强化。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且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高校实施社会服务职能已是时不我待。市场经济特有的竞争机制、效益原则、时间观念等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渗透,使高校必须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无论是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还是现代化建设的蒸蒸日上,都要依靠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支撑,依靠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高校将以其学科、人才、智能优势,以其高质量服务方式,与社会经济生活在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联结,越来越频繁地参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社会需要图书馆由知识信息宝库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2 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就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服务效益,也难以体现图书馆的社会存在价值。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各大高校始终面临的问题。

2.1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以增强服务能力

2.1.1 从馆员观念的转变来增强服务能力。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各种客观条件都对图书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入手,积极实现图书馆馆员新旧观念的转变,将读者服务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单纯注重服务数量到讲求服务质量。完成从对图书资料的借阅管理到对网络信息的加工,要有许多细致工作要做。“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不再是一句口号,它要融入进每一位馆员心灵深处,它要求每位馆员在服务过程中全心全意地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需求,重要的是换位思考,让读者有“如家”的感觉。

图书馆领导层也要以身作则重视读者服务。使每位馆员牢固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意识,实施优质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真挚的关怀感动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的素养,传承人类文化。

2.1.2 创造馆员的知识更新的机会,鼓励馆员主动学习,提高人员个体素质以增强总体服务能力。

馆员的业务能力的强弱与学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馆员不再是以往的文献资料的中介者,而是信息资源的导航者。对于大量日益更新的信息资源和网络的运用,用陈旧的知识去应对不免显得捉襟见肘。多创造馆员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丰富馆员的知识,扩大馆员的视野,培养馆员的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完善管理体系,从提高个人素质着手,以达到提高整体馆员的服务能力。加之,各馆馆员之间通过相互学习,加强了馆际联系,达到互通有无,启发创新的目的,也有利于增强总体人员服务能力。

2.2 加快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化,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网络信息的服务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图书馆扩展信息服务空间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图书馆想要实现管理及服务的自动化,数字化,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有效支持。网络信息传递需要以计算机硬件、通信设备为依托;以应用软件为手段;以数据库信息资源为利用对象,通过图文信息,发行电子出版物、Email等方式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积极搞好网络设施建设,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网络导航服务和信息在线检索服务,为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帮助。

强化信息资源建设是完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加大开发信息产品的力度,包括开发馆藏文献资源的同时又要开发馆外的市场信息。其次,高校图书馆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特色的数据库。利用网络信息开展代查、代检、代借资料等手段,能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满足社会用户的需求。

完善服务体系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例如馆藏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借、催还业务、新书报道、图书报道等多种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功能来实现。同时积极实现网络参考咨询、强化网络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

2.3 拓展服务领域以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中要拓宽收藏范围,处理好图书采访中的重点性、专业性、整体性、普及性和大众性的关系,使购买图书占有合理比例。

二十一世纪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图书馆可以与地区网、国内网、国际网联网,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将自己馆的电子信息资源送到网上,任何一个馆都可以得到超地域服务。从而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在未来信息社会中,除了向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学习和研究的一般文献外,还应利用现代化设备,满足读者的特殊信息资源要求,去做更深层的专题服务。

可承接学校、社会提供课题,提供专题目录、专题研究报告,做第二、三次文献;为个人、科研机构提供发展计划,确定科研课题、技术攻关方案服务。

开展创新的有偿服务方式,承接课件、幻灯制作;编辑读者需要的专题汇编、参考资料;提供在馆内就能解决的文章扫描、光盘刻录、打印、复印等信息处理服务。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咨询、所需信息资源整理及发送等服务。

其次要发展综合服务。社会需求的扩展变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图书馆服务一定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新的服务。面对用户提出的某种单项的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不能被动地只满足其单一需求。一个科研的项目从选题、立项到成果的产生以及成果鉴定和推广,在不同阶段势必会有不同的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发展综合配套服务,利用如市场调研、项目背景分析、选题定向的科研进展跟踪服务等。

除了拓宽馆藏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外,高校图书馆还要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覆盖面广、文化品位高、学科针对性强,数据库建设较完善等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读者需求,开展卓有成效的多种形式的服务。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从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以高质量服务发挥图书馆的最大资源效益和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饶锋,崔松波.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图书情报论坛.2003(4).

[2]周凤敏.如何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图书馆业务研究.2003(6).

[3]罗晓鸣,何小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思路.图书馆.2004(5).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职业指导 更高质量就业 作用

党的十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也表示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和人民期待过上更好生活的深刻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对就业工作的重新定位和战略性转变,更是对就业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和总体要求。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就是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和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总体要求和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要在新的要求下推进职业指导的研究、实践和创新,研究并正确认识职业指导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对更高质量就业的理解

国外有关就业质量的探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美国的“工作生活质量”到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和欧盟的“工作质量”再到近年的“高质量就业”,Schroedr,Fredric K.(2007)认为高质量就业是指个人在其认为具有挑战性和满意感的工作的综合环境中获得谋生所需工资的能力,并且强调收入并非高质量就业的唯一衡量标准。从已公开的文献来看,国内尚未有学者对“更高质量就业”作出明确的界定,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2012年11月在答记者问时,认为“更高质量就业”从宏观层面来讲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等。

综合国内外对高质量就业的探讨,结合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更高质量的就业至少应体现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并重,也就是质量与数量要有机统一,两者并重,协同发展,如果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即使少数人就业状况再好,对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也不能说是更高质量的就业;二是人职匹配,人尽其才,能找到与个人兴趣、性格和所学专业技能水平相适应的工作,个人的专长与优势也能得到发挥;三是工作满意度高,对工作薪酬、区域、环境、文化、发展等因素感到较高的满意度;四是和谐的劳动关系,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周围人、工作环境、劳动条件都能形成和谐的关系;五是良好的可持续就业能力,即能成功进行初次就业,倘若失去了某一份工作也可以顺利获得另一位较好满意工作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获得稳定工作的能力。

二、对影响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原因分析

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90.8%)略有上升,但就业的2012届本科毕业生中,仅58%对就业现状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42%,其中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满意度最高,但也仅为69%。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不高间接折射出了影响当前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一些现实困境,结合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和对毕业生个体的跟踪访谈,认为导致当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1.未能转变就业观念

受家庭传统观念和社会上有房有车、高富帅的风气影响,大学生依然普遍存在追求“铁饭碗”的稳定、期望优越环境的安逸、攀比眼前的高收入,而向往到大城市、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工作,却不愿意到基层和农村、欠发达地区、冷门和艰苦行业等工作,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让他们不能及时与用人单位签约且与就业机遇擦肩而过。

2.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发展和“经验准入”等市场因素变化而与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能力、数量不匹配而出现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其显著的特点是一些大学生找不到适应自己的岗位,而一些岗位又招不到所需要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职位空缺与大学生失业并存,俗称“用工荒”与“就业难”同时存在。

3.就业的主动性不够

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兴趣、性格和评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面对就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能很好地作出适应与调整,从而产生择业迷茫、就业逃避、心态消极的现象,对待周围提供的就业信息总抱着无关紧要、与已无关的态度,在择业时也是左顾右盼,在遇到工作机会时也不能精心准备简历和积极求职面试,依赖性强,适应性不足,严重缺乏就业主动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4.素质欠佳与创新动力不足

一些大学生由于专业知识学习不过硬、平时参加实践活动少和综合锻炼不够而出现素质与技能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个别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的“双困”大学生更成为就业的帮扶对象。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在初次获得就业工作后,由于在智商、情商、才商等方面的积累与创新动力不足,而容易被用人单位在用工后辞退而再次失业。

三、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作用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它强调指导对象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强调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就业而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人尽其才,强调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某一阶段和时期而是伴随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一个过程,强调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提供职业信息而是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帮助功能。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研究与实践中,职业指导是主要以大学生就业服务为载体来发挥其作用和重要性,既直接体现在就业服务的过程之中,又间接地体现在就业背后的一些职业指导环节之中。

1.职业指导推进就业结构的优化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一个关键着力点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从而避免结构性失业,使人职匹配,人尽其才。黄炎培先生认为“所以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当与不相当,相差很大。用经济眼光看起来:要是相当, 不晓得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当,不晓得埋没多少人才”。职业指导对人才与经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产生作用,进而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主要可体现为:

(1)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劳动者素质是决定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海南省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在2013年视察海南省时讲到:“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而要珍爱呵护好就需要有投身环保事业热情的环境类人才,然而海南省环境类人才资源十分紧缺,加强职业指导将帮助大学生学习好环境类专业知识在海南是大有作为的,最后选择留在海南工作。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意思是说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海南越是人才资源相对紧缺,就越要注重通过使用人才来促进人才成长,加强职业指导将有助于让这些刚刚留在海南省工作的毕业生在今后扎根海南,也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大学生选择海南,参与到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去。

(2)职业指导为人才与经济搭桥,实现单位用人与大学生就业的双方平衡优化。专业对口率不高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应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和重要性。职业指导是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行业的发展会带来职业岗位的变化,而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不同,所带来的社会需求变化要求学校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因此,通过职业指导的提供单位用人服务和人才需求调查,学校可以了解社会对大学各专业的学生需求状况与变化,进而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对大学生个人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满意的工作,使大学生在大学所学与在社会所用两者能紧密联系起来,继而提高专业对口率和人职匹配程度,最终实现大学毕业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大学毕业生资源的浪费,从而不断优化就业结构,。

2.职业指导增强大学生职业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是更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体现。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让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是检验一个用人单位管理成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而相对于大学生而言,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求职赢得一份与自己十分匹配的工作的一种体现,也是毕业生后高生活质量的一个特征,更是逐步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职业指导对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两个主体对象开展服务工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幸福感,主要体现在主观上和客观上两个方面:

(1)职业指导对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生涯进行辅导,提高主观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可以来源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从事农资行业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到乡镇和农村地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他们若能有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精神,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与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尽管条件艰苦,但是个人也会因为从事工作所带来的价值实现而感到幸福。职业指导正是通过在大学生作职业准备时提供引导,在选择职业时分析定向,在求职过程提供就业信息与技能培训,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促进发展,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正确择业、成功就业、适应职业,促使大学生找到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具体可以体现在:一是促进个人社会化,让自己懂得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如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二是促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明确职业价值取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如进行职业测试等;三是促进明智的职业选择,使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和就业市场的基础上作出明智的选择,如举行模拟招聘会等;四是促进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克服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冲突,如进行个体的生涯辅导等。

(2)职业指导对劳动保障政策的贯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客观的职业幸福感。大学生就业需要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相关政策,并积极利用有利用政策来服务于自身的就业创业,同时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容易工作中权益受损或者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而职业指导能帮助大学生很好地适应就业,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一方面是职业指导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指导能产生积极的就业影响,如在职业指导中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政策,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双困”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辅导,组织大学生参加SYB创业培训等,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或成功,虽然在初次就业时尽管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从而提高客观的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是职业指导帮助用人单位确定招聘大学生的岗位标准,并引导学生要注重职业发展,将个人的发展与用人单位未来的发展统一起来,从而获得个人奋斗的动力与团结合作的快乐,同时指导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注重团队建设,根据不同成员的特点建设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团队,并且整体上要建设一种积极、奋进、向上、和谐的企业文化,让大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幸福工作。

3.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稳定的工作是大学生在高质量就业中所期盼的,稳定的工作不仅仅体现在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上快乐工作一辈子,更体现在失去某工作后能很快顺利获得新的工作岗位,确保个人能持续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而大学生要获得稳定的工作对自身而言最关键的是提升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职业指导可以从社会上获得用人单位对用人的标准与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隐性和显性素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能力和再次就业的可持续就业能力。

(1)职业指导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升,帮助大学生初次成功就业。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说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是学生得以就业的前提,那么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便成为学生成功就业的强大后盾。职业指导通过对就业政策和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创业能力、简历制作、求职技巧等指导,如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通过职业指导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对用个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专业上朝环境评价师和环境工程师的方向发展,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辅导,从而胜任环保工作岗位要求。通过职业指导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活动的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职业指导促进对大学生教育教学和培训改革,帮助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职业指导既是与学校学生教育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又是连接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桥梁,能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职业指导一方面是海南农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根据社会反馈和对人才需求的调查,调整教育教学结构,改进教育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克服教育教学与社会脱节的弊病,从而培养能投身热带农业和绿水青山发展,能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长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终身培训作为着力点,研究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求职行为、幸福感、就业能力的影响,促进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把握和迎接国际旅游岛建设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不断提高生涯适应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变化进程中,能占领先机,主动对生涯变化作出适应与调整,从而提高持续获得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福丽.国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概述[J].中国劳动,2009(10):29-3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3

质量管理方式的创新

无论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还是一个单位机构的发展,都必须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层次立体分明,对于一个流水线运作过程,重要的是效率,如何提高效率首先必须管理层次鲜明 ,每个层次必须了解自己应尽的职责。必须形成一种“中层服务于基层,基层抓落实,各层次有效沟通、信息共享”的管理理念。

其次,管理的手段必须简单。管理的手段简单、有效、规范。这种宏观的阐述,当然在各行各业,不同的大小企业与机制中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还是那句必须结合自我的实际情况而定,这其中难免会有管理方式不当的情况,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会有不断地改进方案,管理方式才会不断地趋于完美,工作的流程与效率才会不断地提升。但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来管理,有一点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最大限度地实现规范化管理,也就是管理工作必须梳理,立体化层次,分出先后次序来,再次检索,去其糟粕,最后必须抓重点,有效地实施。

必须将质量的体系与质量的技术结合[1]。如今质量的管理有两大类:宏观与微观。宏观发展,即向构造应对竞争环境、面向未来的质量系统的宏观方向延伸,由基础的ISO9001等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向追求永续经营的卓越绩效模式发展。用简洁明了的话说就是以宏观角度出发点,管理各组织与机制。而微观发展,解决具体而又复杂的质量问题,由传统的质量工程科学向更加严密的六西格玛技术发展。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不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其实创新的质量管理方式,就是要这两种方式的管理,再结合自身企业的需要,不断地从宏观与微观上调整管理的方式,达到无限趋于完美的管理手段,才是真正的创新管理方式。

质量管理机制要创新

竞争是提高市场效率的动力,当然也就成为了提高质量的原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质量管理创新的主体,那么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必须创新,必须有政府等外在力量来为企业的质量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为企业提供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提高质量。必须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打破行业垄断和霸王条款,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其次,要为企业的质量改进提供信息和帮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企业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帮助,这既包括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社团等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既要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又要提供市场调查和各类信息服务。

再次,要倡导全社会对质量管理的关注。消费者要勇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反馈质量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促使企业改进和提高质量;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质量的重要性,支持各项质量活动,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全员的质量管理氛围。

质量理念要创新

质量管理的实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质量管理的实践,质量的内涵已由符合性标准演进为让顾客满意,进而注重差异化的竞争性质量;质量的领域已由产品、服务的质量拓展到工作、过程、体系的质量,进而扩展到经营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环境的质量、发展的质量等;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产品、服务质量已成为创造价值的核心和底线,成为国际市场竞争首要关注的问题、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和每个人的道德准则;提高质量是企业、社团、国家和全社会分内之事[1]。

显然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认识质量,向企业和社会传递新的质量理念。要继续在全社会宣传和倡导大质量概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质量已成为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质量是一个国家或经济组织良性发展的基础,将成为每个人的道德准则。

发展质量从科学发展角度来理解是大质量的概念,包括了环境、资源利用、信息安全、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等,不仅涉及具体主体所拥有的质量特性,更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切可能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国家竞争力的质量。它超越微观领域的质量范畴,又把静态质量概念拓展到动态的质量,是一种科学发展的质量观。要注重企业质量与服务质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能力,更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质量理念[2]。

质量意识要创新

有意识,才有行动,有行动才有结果,有结果才会带来效益或者亏损。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质量意识非常重要,创新质量意识,就必须更优化地解决现在的不足之处。如果一个企业与机构没有强烈的质量忧患意识,就会被社会抛在脑后,如今激烈的市场要的是效率与效益,如果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反应迟钝,久而久之企业必然衰败。这就是之前所讲的与时俱进。国家对质量管理和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等去弥补市场的缺陷,抑制市场的副作用。因此每个企业的管理手段不同,当然管理的意识内容也不同,就我所如今的发展趋势,必须首先树立质量品牌意识。名牌产品在市场上总有着自己的一片领域,他们之所以成功是与各方面离不开的。争创名牌检验机构,就必须一丝不苟地抓质量。在把握广大用户需求的同时,瞄准世界的先进水平,不断地提高检验机构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这样在检验领域,独占鳌头!

质量效率

何为质量?质量即是:完成工作的品质+有效率地完成大批的工作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不仅是对个人负责,对客户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当今社会是个现实的社会,对于我所的发展前景相当美好,如何在大工作量的情况下保证速度与效率是个非常非常艰巨的任务。提高效率,加快的不仅是工作的流程,并且会在工作过程中带走不必要的错误与麻烦,会创造出一个持久的良性循环,让一个企业的运作走上正轨。自觉地采取措施,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使我所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质量管理创新,我们的质量管理才会不断地进步,才会在社会飞速的发展下不被淘汰,在这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有足够的竞争力。质量管理理论的创新与质量管理的实践是相互促进的,是相辅相成的,如何把握好就是创新的一个过程了!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侯龙文.质量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人才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指导;更高质量就业;作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50-02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发展中职教育,实现中职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而高质量的就业,需要通过加强职业指导来实现,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在中职学校教育中融入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中职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性。

(1)加强职业指导,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通过职业指导,分析职业所需专业技能,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上一个新台阶,具有职业竞争能力。通过开展学生职业定向指导及就业技能指导,包括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调查,求职常识与技能教育,个人简历撰写训练,面试技巧训练等等,帮助毕业生提高应聘能力,更快地找到适合的工作。

(2)加强职业指导,有利于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职业指导,对学生自身和职业前景进行分析,能够促进学生按照社会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将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结合起来。在职业指导活动中,通过就业咨询和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矛盾和危机,摆脱心理误区,用良好的就业心境获得较好的工作。

(3)加强职业指导,有利于毕业生稳定就业。学生在职业指导的前期,必然要对自我进行分析。无论是霍兰德(John Holland)的职业性向理论、萨帕(Donald E.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还是麦克里兰(McClelland)的胜任素质理论,都倾向于学生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业进行选择。通过职业指导测评工具如典型测评工具“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进行测评分析,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气质和特点,客观地分析自己适合从事哪些工作,从而有目的地发展自我,减少对工作不适应的可能性,有利于稳定就业。

(4)加强职业指导,有利于毕业生增强法律意识。职业指导的内容包括就业法律、政策的指导,通过有效的职业指导,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法律、政策,维护自身利益,这样就业时就会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合同。职业指导还包括社会适应性指导,通过有效的职业指导,可以使中职学生在脱离学校、老师、家长的保护下,很快了解社会,认清社会现实状况,从而更好地工作,适应社会,少走弯路。

二、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低。根据我国《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然而,高数据就业率意味着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情况一片大好吗?调查发现,高就业率数据下的就业质量并不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专业对口(包括“专业非常对口”与“专业对口,但不完全一样”两项指标)比例在20%~30%。中职毕业生有六成认为“专业完全不对口”,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联系”比例为15%。2)就业稳定性差,频繁“跳槽”。从调查结果看,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当中职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3)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其中除了因处于试用期而未签订劳动合同毕业生外,已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员的,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中职毕业生高达58.62%。

(2)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低的原因分析。导致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有很多,而影响中职学生就业质量最根本的原因是就业能力较低。1)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是顺利就业的核心所在。有些中职学生,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职业指导,在校没有认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不清楚本专业需要怎么样的职业素质,因而荒废学业,没有培养职业应有的素质,导致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2)很多中职毕业生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职业,对自己将来没有科学规划。每到毕业季,是学生扎堆找工作的季节,毕业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考虑自己适合干什么,随机就业,导致对工作不适应,或对工作随心所欲,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导致就业的流动性大。3)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得部分中职毕业生缺乏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工作上遇到困难,或者权益被侵犯时就选择逃避,没有正确的信念指导,心理素质不足,缺乏自信。中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低,归根到底是缺乏有效的职业指导。依据以上原因分析,有效地进行职业指导,是可以扭转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低这一局面的,从而推动实现中职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职业指导的方法和措施

加强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需要构建系统、科学的职业指导体系,才能推动实现中职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1)组建工作研究室,专门设立职业指导教研室。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指导队伍,刻不容缓。首先,在教师队伍中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的队伍;其次,在校内定期组织就业指导工作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或人力资源专家来校指导讲学;再次,每年召开一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研讨会,探讨交流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组建信息收集、室。组建信息收集、室,搜集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 建立档案资料库,收集调查问卷,收集各类案例,建立案例分析档案,开展案例教学。同时承担信息服务和网络平台构建,联合教研室、咨询室和社团,就精品课件、职业测评等构建好网络平台,做好网络服务和技术支持,做好信息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汇聚校友资源,邀请成功校友返校开设讲座,提供鲜活经验和指导,利用校友人脉关系扩展毕业生就业和发展路径。

(3)组建咨询、测评室。组建咨询室、测评室,开展团体咨询、个体咨询、在线解答;引进一套科学的、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开展职业能力测评。通过咨询、测评,帮助学生自我认知,从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行为模式、个性分析等多方面了解自己潜在的素质特征,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优劣分析、生涯规划建议、能力倾向等全面详尽的综合报告,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具体的职业岗位选择。

四、结束语

总之,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性。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中职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中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建立机制健全的职业指导体系,认真落实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利用职业指导体系,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性,分阶段有计划地做好就业观念指导、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社会适应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我职业倾向,做出正确职业规划,培养职业素质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达到顺利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光哲,李祥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李燕冰,谭汝金.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6).

[3]任绍坤.试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5

一、我国人口统计调查数据存在的问题

(一)出生漏报是久治不愈的顽疾。多年来,我国人口统计主要依赖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报表,而人口计生统计报表中始终存在出生人数的漏报问题。通过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比对、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的情况表明,近些年来,人口计生部门的出生人口漏报问题突出,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出生人口的漏报,尤其是政策外出生的漏报,导致报表中的部分指标脱离实际。例如,报表显示的出生政策符合率在9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达到99%以上,但是,通过回顾性调查、专题抽样调查、各地统计补报的情况看,近年来出生政策符合率不会高于85%。

(二)对生育水平认识不统一。受出生漏报的困扰,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总和生育率到底是多少的问题上,一直没能达成共识。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数据来源,用不同的方法,对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但是结果差异很大。生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人口规模大小,是决定人口再生产过程和人口发展趋势的最主要的人口学因素,直接关系到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判断,关系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的转变,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因此,今后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

(三)人口死亡统计也存在相当误差。人口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变动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之一,关系到对人口健康水平的判断,涉及到对公共医疗政策体系的评估,是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由于主观故意和客观条件两方面的原因,死亡申报不及时和漏报问题客观存在。人口死亡数据的质量问题不仅表现在婴儿死亡的漏报,而且其他年龄组,特别是老年人口死亡漏报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四)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统计存在异议。从各地统计报表看,出生性别比多年来一直在110到115之间,低于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也低于用教育部统计数据推算的结果。用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教育等不同来源的数据推算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结果各不相同,究竟哪个更接近真实的情况?这几年,我们只能把握一个趋势,即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升高的势头有所减缓。但是仅仅把握一个趋势,不足以让我们做出科学的判断。我们必须对形势有明确的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五)人口流动频繁,增加了人口统计的难度。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分布广泛,解决好流动人口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产业升级转移,人口流动出现新的变动趋势,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统计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对于人口流动的时间、空间,统计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多方面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各部门的数据无法对接和比较。这对于制定政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人口合理分布,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性

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口是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人口统计数据是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性的信息资源,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一)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9.5%,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只有把人口基础数据搞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促进科学的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人口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妇女总和生育率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5.8下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有效缓解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处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人口发展态势。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必须科学分析人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高质量的人口统计数据作支撑。

(三)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是不断完善人口政策的根本前提。人口政策事关全局,涉及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涉及国家民族的未来,必须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认真研究,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基于高质量的人口统计数据。

(四)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是做好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人口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基础性的专项规划,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和全局性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资源开发利用、重要产业布局、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等,都以人口发展规划为基础。而“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态势、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指标体系、工程项目的设计都有赖于高质量的人口数据。

三、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一)改进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减少误报、漏报,还可以减轻基层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统计报表到底要统计哪些指标?一方面要考虑到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可获性,一定要避免生涩、复杂的指标,也要避免统计上来的指标没有实际意义,力争做到“能够统计上来、统计上来有用”。

(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科学界定统计调查对象,采取恰当的调查方式,争取调查对象的配合,结合实际情况,在调查方法上有所创新,是获得高质量人口统计调查数据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如何适应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形势、新需要,提高调查的科学性,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三)加强统计质量控制。人口统计不可避免的会有误差,但是如何建立一套机制,将误差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如何对直接调查获得的结果进行评估并加以科学修正,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需要形成规范的人口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做保障。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商务英语;必要性;企业

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外贸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多大,从而,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尤其是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交流和业务实践的商务英语人才,以其高技能型一线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在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收到广泛的认可,其需求量逐年上升。但是很多企业在拓展对外贸易时遇到了不小的瓶颈,那就是企业中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层次上以及专业素质上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首先,商务信函在国际贸易交流中的重要性所占比重很大,这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务成功与否,特别是对外交往的英文信函,质量高的可能促成交易的成功,进而建立起两个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如果因为一个简单的英语词汇的使用不当影响了整封信函的质量,从而没有达成商务往来,这样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还有可能会丧失两个企业间潜在的合作机会。由于多数外国企业对和自己没有过业务往来的一些国内的中小企业可能知之甚少,因此,对一个主动寻求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机会的国内企业来说,所发出的第一封商业信函尤为重要。一封高质量的信函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其对希望建立的合作项目产生兴趣,并最终促成两个企业间的合作。而一封词不达意,语言读起来蹩脚,甚至很难让人看懂的商业信函却适得其反,甚至可能令其产生反感情绪,这样的信件也不大可能有机会促成所期望的交易。

对于那些已经建立起合作关系的企业来讲,高质量的商业信函对双方处理有关的业务同样十分重要。首先,一封用词准确、书写规范、表达清楚的信函能让对方准确的掌握信的内容,及时地落实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使交易的尽早完成,以达到双赢的效果:而一封词不达意、苦涩难懂的信函则会延误时间,增加工作量,甚至让对方发生误解,从而错过商机;如果信中出现严重错误却又未被及时地发现,那将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诸如把产品的价格报错,把拼写相似的产品名称写错,使其完全变成另一种产品,或者把交易的事件或者方式弄错等等,这些问题曾在许多企业出现过。

其次,精通商务英语的人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交流氛围。没有障碍的语言或信函交流能够缩短合作双方沟通的距离,提高效率,增进感情,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交流氛围,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许多企业的对外营销人员在长期的涉外工作中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还与国外一些企业中的合作伙伴结成好友,而这种情感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平时的商业书信交往产生的,因为双方当面接触的时机毕竟十分有限。如果交往的双方既是生意上的伙伴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么双方合作的气氛一定非常融洽,合作的根基也相对稳定。我认为那些高质量的涉外商务信函一般也能产生类似作用,能够让企业达到双赢的效果。

最后,商务英语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实力。高质量的英文商业信函不仅能向客户展现出撰写人的英文水平高低和业务能力的大小,同时还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实力和形象,增强客户与企业合作的决心。涉外营销部门是企业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营销人员在从事相关业务的同时也在间接地向对方传递企业的各种信息。业务员的言行实际上是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基本形象,客户可以通过与营销人员的接触观察到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实力。因此,一封高质量的英文商业信函应当能让外商清楚地判断出企业是否具有与其进行合作的实力。从而增强外商的投资或合作的信心。

现如今,有不少企业在管理中使用商务英语。企业管理中使用商务英语,除了能够使内部交流更加专业更具有效率以外,也为企业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首先,使用商务英语进行管理能够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使用商务英语是一种普遍的选择,商务英语的专业性能够更好的为国际贸易活动进行服务。企业使用商务英语,了解国际贸易信息,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合作对象范围大大的扩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转要求企业要放开视野,广撒网多收鱼。其次,使用商务英语能够减少对外交流中的摩擦。商务英语是企业了解国际市场和产品的窗口,也是对外贸易的最佳方式。英语不仅使用的人数众多,涵盖的范围也最广。从上世纪中叶起,由于美国在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地位日益提高,英文的使用也趋于更加广泛。目前,各国际组织问的政治、经济会议,各国的商贸往来、学术交流等使用的文件基本上都是用英文撰写和记载的:非英语国家出版的各类学术著作、研发的科技成果等均是用英文对外发表的,就连不同国家华人之间的一些商贸往来信函也用英文撰写的。在世界这个大市场上,商务活动和贸易的洽谈、磋商,通常都是使用英语函电。

因此,随着外资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的不断增加,商务英语功能的发挥也就不再局限于对外交流合作中,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中,同样可以体现商务英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洁.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149-151.

[2]厦蓓洁.商务函电[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7.

[3]白杨.商务信函的重要性[Z].中国企业战略传播网文章,2005.

[4]林添湖等.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在中国[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郁俊利(1985―),女,现在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研究方向: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