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心理 教育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1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社关注的焦点,主要由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包括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心理活动的开展、个案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老师少,心理健康宣传力度有限,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不够,使得学生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往往采取自己消化或者找要好的同学帮助解决,通过这些渠道不能解决的,也很少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转而采取逃避或压抑的办法,甚至极端的解决方式,酿成悲剧。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与态度,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性。面对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难点问题,则可以主动联系学校心理机构提供专业帮助。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将极大的增强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形成上下通达、反应迅速的有效工作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目前,各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开设选修课或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等。然而,总体上讲,心理健康的普适性教育还很不够,影响面和时空上的持续性都有待加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陪伴着学生度过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辅导员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他们比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更早的接触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或第一现场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高校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肩负着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环境的重要任务,他们在学生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整、应对挫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辅导员是学生最信赖的对象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而言,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来到大学的新环境中可能会缺乏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的缺乏导致她们需要寻找一个在心理上可以信赖的人帮她们度过这期间的过渡,期间辅导员是最容易取得这些学生的信赖,因为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还没有摆脱高中的教育模式,班主任对他们的影响还没有减退,在她们看来,大学的辅导员也应该是和高中的班主任一样,能够细致入微的关心他们周围所有的事情,而且他们都是被辅导员高度关注的对象,他们对辅导员的这种依赖也恰恰是辅导员取得被信赖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大学辅导员,尤其是新生的辅导员要努力被每个学生信任,被学生信任是一切学生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对于离学生最近的辅导员更是如此。首先必须要建立自己在班级同学中的信任度。这既减轻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也保证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4全面引导学生
如果说外界环境是产生大学生行为变化的直接诱因,那么,学生的成长背景及成长经历是引发其心理变化的根本因素。而对学生成长经历及成长环境信息的全面了解只有辅导员,辅导员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就已经开始掌握学生的部分信息,如,通过《学生信息登记表》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据此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并据此推断其成长环境和经历等。通过对这些客观信息的了解能够推断一个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点,而这些外在的表现正是其内在心理最直接的反映。当这些有着不同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学生在进入到大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后,势必要有一个新的选择和适应的过程,当旧有的行为受到碰撞之时,必然面临一个取舍、适应或者抉择的过程,而对于这些碰撞的反映最先发生在心里,这个过程也是不容易被他人感知的,而之后其采取的行为可能只是一种尝试或是练习。
5结语
面对存在心理问题比例如此之高的大学生群体,建立一个心理预警网络显得非常的必要,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光云.加强专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高教论坛,2003,03:22-25.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药家鑫案 应激反应训练 法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 由“我”和药家鑫的案例来引出
2013年10月16日,我行车右转时, 一声碰撞使我意识到右侧倒车镜“可能”刮蹭到了机动车道上行驶的一辆电动车,然而,我的第一反应并没有停下车,而是心存侥幸地“迅速”右转至一巷内。当电动车主追赶上来,我的第二反应是进行了认真的道歉,并下车查看,最终以一定金额的赔偿了结。事后,我却发现,作为一名大学法律教师的我,居然在面对交通事故时,也没有理性的第一应激反应,亦是选择了“逃逸”。这使我不禁想起了药家鑫案。2010年10月20日,大三学生药家鑫在行车过程中撞到了骑电动车的张妙,因不良的应激反应以及怕其日后纠缠的错误判断,对被害人连捅数刀,致其死亡。此案于2011年3月23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省级媒体及400余名大学生到场旁听。药家鑫表示后悔,他曾学习优秀,且有自首情节。但最终,法律没有给药家鑫机会,4月22日, 西安市中级人民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6月7日,经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我的“幸运”和药家鑫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从“我”和药家鑫的两个具有相似性但又有区别的案例出发,从人的三种基本心理活动来进行对比分析。
2 由人的应激反应和心理过程来分析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关系(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次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行为活动,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三个步骤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心理训练的技巧来进行这个过程的不断修正,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药家鑫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法律的启示,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交通事故的心理应激反应。以“我”和药家鑫案所反映出的应激反应来看,首先,我和药家鑫的第一应激反应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均是选择了“逃逸”,并且在第一阶段的体验中也都是不良反应,即惊恐,担心和侥幸等等。而重要的区别是在于我们的第二反应不同,即在第二阶段的情感体验中,对法律常识的较多认知能够使我及时将消极的情感转化为了积极的情感,其中我也运用到了某些心理训练的技巧,如思维阻断、自我谈话技术和认知重构。但是在药家鑫的第二应激过程中,由于他对事实的认知和法律的认知都比较弱,也没有相关的心理认知—情绪性应激控制技巧的介入,所以使得他无法转化消极情感。但最关键的是此时意志力的重要作用,我正确地运用了我的意志力控制了我的行为,而药家鑫却因为意志力的偏差,走向了极端。
由此可见,在两个案例的比较中,从心理活动的过程上看,丰富而正确认知,积极的情感,和强大的意志力是多么的重要。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应激反应和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进行完善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应激训练和法律教育,从而避免一些类似于药家鑫案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3 由加强应激训练和法律教育来完善
生理学家认为,应激是由各种各样的紧张刺激,即应激源,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反应,分为积极应激与消极应激,而某种活动是产生积极的应激还是消极的应激,这之间有一定的界限,受个体认知评价,情感和意志的影响。同一件事,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对待方式,而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介入机制,而“认知—情绪性应激控制训练”就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的心理训练方式,这种训练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是,“思维阻断”,即当发现自己头脑中出现消极思维时,利用一种刺激或线索来使其中止。二是,运用“自我谈话的技巧”,即将消极的思维改变成积极的思维,即在现实中每当消极的自我陈述出现时,立即用相应的积极自我陈述将其替代。三是,“认知的重构”,一般而言,个体倾向于以一种片面、苛刻的眼光看待世界。例如,在药家鑫案中,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过于片面和极端狭隘的,他认为农村人都非常难缠。
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基于两点,一方面是当今90后的在校大学生普遍意志力较差,即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一代大多是温室里的花朵,生活中受过的自然不良应激较少,当不良应激发生时,大多数人不知所措。所以,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应激训练,比如说像地震、火灾疏散练习,或者医科学生的急救训练等等。同时,除了组织大学生开展心理应激训练,还应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普及与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例如,以药家鑫案为例,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为何演变为了故意杀人的犯罪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法律构成和法律后果认知的缺失。如果药家鑫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撞人行为仅仅是过失行为,甚至都不需要由刑事法律来进行评价,那他的第一应激反应带来的恐惧就不至于使他做出后来的极端行为。而对比“我”的案例,恰恰是因为我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法律评价的后果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所以能够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因此,要教育当代大学生,在面对消极应激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正确的认知,积极的情感和强大的意志力,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工作。
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社会和时代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和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时常发生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的成因均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缺陷所引发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人生目标指明了方向,加强了当代大学生对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有利于更好地磨砺大学生的意志,加强学生的集体理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艰难性并存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由于各高校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不同,使得该项工作取得的效果差异很大。因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素质不同,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也存在差异,加之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使得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全面有效的成果。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事件频频曝光,如多起“宿舍投毒”案件的发生,这些事件使得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频频升温,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针对此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也不断加强。教育部于2011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为全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艰难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更
加严峻的挑战。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仍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阶段,传统的说教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瓶颈。在当前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日益增多,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关照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成为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挑战。
二、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提高
1.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人生目标
我国当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都根源于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植根于缺乏具体的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从异常紧张和忙碌的高中生活直接过渡到自由而轻松的大学环境中,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落差,面对诸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极易空虚倦怠,迷失人生目标和方向。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自由散漫,盲目恋爱,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终导致其学业荒废,更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得消极负面情绪逐渐战胜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危机。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和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生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在日后毕业之后能够少走弯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
2.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建立真实的自信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自主生活的能力,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害怕毕业,不敢想象自己毕业之后独立面对社会所要面临的挫折和挑战。对社会既充满渴望同时又充满恐惧的复杂心理使得他们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焦虑和不安。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及时掌握应对各种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建立起真实的自信,既不消极自卑,又不盲目自信,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正确地认识社会以及日后可能面临的挫折和挑战,通过社会实践逐步消除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恐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3.社会实践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理念,促进自我学习
因为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学校这种集体生活的大环境之下,有相当一部门学生会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很多学生一旦发生或发现问题,都急于从对方的身上寻找原因,而不及时检讨自身的错误和不足,这就使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其不利。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更好地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及时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应对社会中可能出现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实践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集体理念,有利于更好地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性格,有利于不断加强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
4.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改善无知与偏见
大学校园创设了一系列类似于社会的部门和活动,如学生会、社团等。学生会的成立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增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才能。社团的创立,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更富多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提高其适应能力,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这些部门和活动虽然类似于社会环境,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社会实践环境,参与的人数也极为有限,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成才。而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真正地接触社会,弥补大学生对社会的偏见,使其正确地认识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很多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就是极端的黑暗,充满了消极因素,因此惧怕进入社会。但是,通过社会实践的开展,学生可以改正这种心态上的错误,以一种全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去迎接社会生活中的挑战。
5.社会实践可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能否成功与其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息息相关,意志品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我国当代大学生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缺乏持之以恒和艰苦奋斗的老一辈革命者的优秀品质。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应对挫折和挑战,通过不断克服困难更好地提高和完善自己。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现实的残酷,才能够不断积蓄应对挫折和挑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学会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三、切实加强社会实践,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举措
1.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从理论教学到素质拓展训练到社团指导再到个别咨询的过程,并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而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社会实践真正纳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去。
2.学校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确保三个到位,完善支撑体系
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与时俱进,对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能够及时合理地应对和解决。除了要在学校设立心理辅导教育委员会之外,更要具体到院系和班级,在学院和班级内部都要设置心理辅导员,形成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同时,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小结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和各级教育部门研究的重点。由于各学校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社会实践使传统的“纸上谈兵”式的教育体系和模式更加具有时效性,实践环节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加强社会实践,为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警修.加快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体系[J].福建理论学习,2007,(06).
[2]赵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海, 2007,(06).
[3]盛友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途径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到,人才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就是要具备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社会压力,多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问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其自身的成长,还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组织日常教学活动期间,高校应当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首先,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及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和发展的保证,心理素质可以说是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高校的系统性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德育、美育、体育等素质。高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能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品质,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促进学生成才,必须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社会转型与改革步伐加快,不同文化与生活诞生不同的价值观。社会处于不断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种冲突表现更为明显,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这些形势的变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学习、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滋生出多种消极情绪。因此,为促进大学生成才,迫切需要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心理健康属于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当前社会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不断增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
综合各方就会发现,客观因素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社会环境。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改变。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物质与金钱等各方面都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素质与能力的竞争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这无疑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出现精神困惑、忧虑等问题。
其次,学校环境。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学校的人文气息相对于其他地方更浓厚一些,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所接受的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较少。目前,我国教育处在改革新时期,与学生存在密切联系的缴费上学、就业与自主择业等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选择难度不断加大,使学生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失落等多种不良情绪。在成长的过程中承受过量压力,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进而引发抑郁症。
最后,教育发展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在理解健康的时候更注重身体素质的健康,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健康教育,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自我组织控制方面有所欠缺,而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主观因素
想要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实施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科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观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家庭因素。家庭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场所,与学校、社会存在根本区别。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长期的、决定性的影响。自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明显增多,多数孩子生长在“四二一”家庭模式下,成为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这种家庭培养的孩子一般刁蛮任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有一点不顺心就会冲父母、家人发脾气,甚至以离家出走威胁家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这些孩子承受压力、挫折的能力较低,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极易产生偏激、怨怼的思想和情绪。
其次,个人因素。从心理健康培养角度来说,学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因素。外界的各类教育必须通过自身的吸收、消化方可转化为自身的健康素质。大学阶段是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期,学生由固定的教师和小班级转变为多班共同分享的一个教师的大班级,逐渐转向大学的集体生活,这对在校大学生提出新的挑战。多数大学生无法适应不同教师的上课节奏等情况,会产生自卑、焦虑、失落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恶性事件。同时,部分学生一直固守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平常只重视学习成绩和班级排名,忽视身心锻炼,延误养成健康心理的时机。如果不给予大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和调节,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可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关乎学生自身成长,同时也会对社会稳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影响
要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规划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归纳至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并且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保证学时、学分。根据各高校教学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在各类课程中必须包含自我认识、情绪管理、环境适应、恋爱与性心理、珍爱生命等内容。依据大学生心理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学计划。为保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必须由专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担任。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现实,注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用恰当的案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效果。
2.发挥全员的辅导性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不仅与学校科研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有关,还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情况、师资配置等因素有关。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当发挥全员对该项教育工作的辅导作用,促使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获得满意的效果。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所有成员均要积极投入教育工作中,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开展的教育内容中渗透乐观、积极等思想,确保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品质。与此同时,班主任与辅导员应当在日常的德育管理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归纳到管理范畴内,根据教学需求和本班级学生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积极引导学生实施自我健康教育
大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高校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竞赛等活动,向全校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全面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水平,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展开,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4.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对学生而言,校园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使大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可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充分运用黑板报、广播、校报等宣传手段,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专题报告会、开展心理沙龙、成立心理咨询室等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努力营造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帮助具有不良心理的学生早日恢复健康。
总之,面对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要求高校大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修养,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新时期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多种压力,各类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教师要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大量健康、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夏兰,骆颂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3):232.
[2]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0(4):27-3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之外,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面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辅导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形势
当前,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的数量在与日俱增,甚至一些严重的问题已经对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造成了影响,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应得到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导致这些状况发生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本文概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环境和中学阶段相比,比较复杂又自由宽松,对于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一些在这方面有不足的同学难免会表现出自卑的心理;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压力比较大。进去大学,学生们需要学习的课程有了更多的内容,加重了学生们在学习上的负担和压力。还有一些经济比较困难大学生尤其是爱攀比的学生,经常会产生自卑感、不公平感和不安全感。此为,临毕业前,工作压力也会使大学生产生恐惧、逃避、甚至绝望的心理。这些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压力都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大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大学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新形势下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新社会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随着社会各界不断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他们自身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仅靠咨询心理咨询中心已经不能再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大学辅导员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
二、大学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优势
一般来说,大学辅导员是参与学生工作的最基层人员,但其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优势是不可替代。概而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近性。和心理咨询医生、心理咨询教师相比较,虽然大学辅导员在理论知识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他们有更强的亲和力,学生们比较容易贴近。一般来说,学生更喜欢主动和辅导员沟通,愿意倾听辅导员的看法。因此,辅导员可以依靠大学生的这一情感依赖性和主动性来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二、责任性。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分配一般都是以院、系、专业或年级为单位来配置,这种配置方式有利于辅导员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得辅导和管理学生。他们既可以基于大学生的心理共性特征来辅导学生,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年级的具体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心理辅导方式和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三、示范性。大学辅导员通常是在是品学兼优的党员和学生干部中选的,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可以使先锋模范的作用发挥的更具体、更有人格化。大学辅导员是学生们学姐或学长,同样也是学生的朋友。他们在工作中可以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验、教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而言之,大学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存在很多优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还是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恋爱问题及贫困弱势等适应性或发展性的问题,只有少数是心理疾病的问题。因此,大学辅导员可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辅导员要想有效发挥这一作用也应具有良好基本素质。
三、辅导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大学辅导员可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辅导员要想有效发挥这一作用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首先自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辅导员应首先树立正确的、有时代性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道德观,从而建构够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大学辅导员才能担当起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任。
2、积极向上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大学辅导员要让学生们心服口服,成为学生们的表率,就必须要求自己有积极向上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一般而言,一个合格的大学辅导员应具备:
第一,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人格力量是决定大学辅导员能否给学生们树立榜样、他们的工作能否有说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大学辅导员应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性格以及强烈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大学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其工作重心是对大学生们进行大量思想教育,因此他们自身应首先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
第二,一定的学术水平。大学辅导员除了繁杂的日常工作之外,还应坚持坚持专业领域,应时刻保持对学术的思考和创新。辅导员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才能辅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学术创作。
第三,得当的语言表达。大学辅导员主要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此辅导员的语言应该力求具有形象美。大学辅导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和谈话内容。
3、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
作为时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尤其重要,而健康的心理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此次课题就是关于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养成,让学校在正确培养学生的心理状态方面给出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体现在: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经过苦涩的高中三年,对大学校园及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幽静的校园、宽阔的教室、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还可以不用再听老管教,家长的唠叨,也没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梦想着这会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与幸福。可是真正的大学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自主管理代替了高中时老师的教导与家长的唠叨,这就相比较高中时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理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代替了高中无忧无虑的生活,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氛围。学习、生活、工作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没有头绪,这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复杂的,这样很容易产生郁闷、焦虑、恐慌的问题心理。
(二)心理问题
没有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关系亲密的家人,一下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理想与现实强烈的心理落差给学生带来焦虑恐慌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存在越长久,影响越严重。
(三)不与外界交流
由于心理的落差、生活状态的压抑、无处发泄的心理苦水让原本就很脆弱的心理变得更加不堪一击,甚至有的同学开始进行自我麻醉、自我逃避,不与外界接触,不与同学交流,将自己封闭起来。
二、具体措施
(一)深入了解文件精神,重视健康教育
国家相关文件指明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强调了如何加强健康教育等问题的重要性。学习和落实文件精神,对于大学生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自我承受能力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专业部门建设,完善保障体系
1.重视专业部门的建设。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利用多种方式,一步一步将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工作的教师、专家等通过招聘、外聘或者兼职的方式组成专业的部门。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学习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很专业的课程,需要有专业的教师,专业教师的学习培养要加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里,利用培训的方式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的利用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员和做学生工作的岗位是接触学生最多的,应该加强对这些岗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让这些岗位的老师定时给学生灌输正确健康的心理知识。还可以在学生里面选择一些心理健康、组织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让他们去关心他们的同学,同届同辈的关系让学生更能够放开心悸,更快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3.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和增添专业设施。专门建立教育资金,建设专业设备设施,比如个人诊断屋、团队建设室、心理热线等。资金将用于确保专业部门的正常运转,可以用于举办健康心理建设讲座、培训专业的教育人员、给学生发放心理健康杂志、举办树立健康心理的课外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在校生中间,培养他们的坚韧的心理状态。
(三)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建设正确的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
1.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全校范围内设立必修课程,让每个大学生都要接触基础的心理教育科目,同时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专业不同,将心理指导与专业背景融合在一起,进行更符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学习。
2.多多举办相关培训和心理咨询活动。正确的精神状态是大学生都需要具备的,可以使用心理测试、个人辅导等方式方法,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和咨询活动。
3.多多宣传其重要性。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知识和重要性懂得较少,因此学校要利用板报、广播等媒体方式,定期多次的宣传教育。
4.多多举行为学生建立正确心理状态的相互交流活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培养,设立“心理活动中心”等,多进行心理教育建设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加入到活动里,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更深刻的意识到健康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和健康心理调节方式,帮助树立正确的心理状态。
5.利用好校园网络的优势在学生中建立健康的精神状态的意义,建设专门的网站,增加网站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吸引学生浏览网页,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教师应该时常关注网站的动态,更新网站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参与结果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加强对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建设,可以按照心理测试、培训、针对个人的教育和后期观察的方式进行完善。要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将其中有偏斜的精神状态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将有严重的心态疾病的学生转到更合适的心理健康医院进行恢复。
7.加强危机意识和干预,主动进行心理教育。组成专业心理咨询师、学校教师和具有优秀心理状态的学生的团队,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监测和教育,减少学生心理状态变差的发生几率,加大对学生教育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廖迎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
[2]王珏.大学生理素质培养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