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1
关键词: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生活污水;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93-02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忽略了环境的平衡发展问题,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地遭到人类的破坏,使得城市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去年初开始监测的PM2.5指数引发全社会的重视。此外,新闻还爆出了许多企业偷偷将污水、废水用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水资源污染的事例,让人感到愤慨。业内学者表示,城市生态建设滞后和粗放式管理手段以及国际污染不断向中国转移等诸多因素使我国环境持续恶化,污染程度逐渐超过环境耐受上限,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如北京、太原、西安等城市已列入世界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之列。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对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于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协调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经济、文化和科技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短缺和环境管理不善,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第一,城市管理水平低下或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城市没有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使城市的各种功能不健全、不配套,布局规划不合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协调,导致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第二,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由于建筑物的增多,使得冶金、化工、建材等基础材料需求加快,而生产化工材料的企业是产生工业废气严重的企业。加之工业布局不合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把重污染企业建在城市等。
第三,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多,原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城市污水处理、供热、垃圾处理、休闲场所和公共绿地等,如不加以扩大,就会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如垃圾、污水、烟尘等影响环境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四,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下,垃圾泛滥成灾,无害化处理水平低下,一方面造成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白白浪费。
城市是人们生产、娱乐、生活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大气污染、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大量的污染物质产生的地方,其中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2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影响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对人们的危害不断加大,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表现
突出:
2.1 城市空气污染
在城市发展中,由于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燃煤等能源工业排放的废气,使城市天空变得日益污浊。另外,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其污染物主要包括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芳烃、有机酸和苯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患疾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煤气燃烧污染、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
2.2 城市水资源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目前,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较低,工业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但仍有一半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水的化学成分越来越复杂,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有限,一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流,使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破坏了水体的自然环境,污水灌溉农田可使粮食营养成分下降。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正侵蚀着每个人的健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3 城市垃圾污染
目前,城市垃圾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通过地表和雨水的冲刷、渗透,向四周土壤空隙和水源地扩散,对土壤、大气、水体产生污染。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摄入人体使人致病。由于我国目前垃圾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能力低下或随意堆放,致使许多城市都处在垃圾的包围中。垃圾中的有害物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对城市环境、地下水、空气和人体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3 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树立环保理念,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人类面临的主要课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采取法律、经济、行政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监察的功能作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发展。
3.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就是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不同步。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按照城市建设与环境评价体系同步进行的原则,通过环境评价分析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科学地利用垃圾,减少有害物的排放,提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配套服务。同时要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力植树种草,提高环境自然净化能力。
3.2 加强环保执法力度
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建立建全各项环保体系,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不断对各个标准进行补充,完善标准体系的建立。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执法
力度。
3.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环保局与科协联手制作可读性强的环境保护读物,作为公民和团体环保意识教育的读本,使公民养成环保生活行为。政府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向市民提倡乘尽量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取代私家车。企业禁止生产制造尾气排放量不达标的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排放。
3.4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对污染严重企业进行整改或坚决取缔,发展清洁生产。在开发新技术、生产高新设备的同时,提高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正确摆正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经济本身去解决环境问题,在城市建设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 结语
城市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纳入我国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环境整治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用先进的方法加以解决。当今,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水资源的短缺、臭氧层的扩大,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最关注的话题。在城市建设中,要从生态学角度去规划城市,使城市各系统相互协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文忠.我国当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改进策略[J].民营科技,2010,(5).
[2] 马志军,孙瑞玲.浅谈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3] 李西建.城市环境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4,(3).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人群向城市积聚,城市化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更多的话题之一。城市噪声污染、空气雾霾频率的不断增加等都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当前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监管等相关部门作出相应的城市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现实参考,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环境;环境监测;治理措施
我国城市化发展与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结合在一起,城市化对于我国具有更多的现实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但,城市作为人口和人类活动中心,必然消耗着来自不同渠道的自然资源,城市发展也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在发展过程中,在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内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的环境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于城市环境防治方面也投入巨大,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作为环境监测部门,切实需要在运用其自身技术优势,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部门作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居住地,其环境质量如何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尾气和噪声以及工业污染等问题。并表现出特大、超大型城市的空气污染要明显重于中小城市的特点,其中尤其以规模在100~20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尤为明显。
1.1城市机动车尾气、噪声问题
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便是机动车尾气和噪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辆每年由此排放的尾气和产生的噪声对城市的环境污染构成较大影响,例如噪声污染方面,随着城市道路的改善,每天大量机动车辆的行驶穿梭其间,城市主要交通线路周边的交通辆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据统计,通常车流量每增加1倍,噪声级会相应的增加3dB1[2]。此外,机动车对城市空气的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机动车尾气中含有铅等重金属,以及未燃烧尽的燃料排放到空气中,会增加城市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因此,做好城市环境防治,首先就要把重点污染源作为监测对象。就机动车污染防治来说,可以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口设置机动车尾气、噪声等监测。把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环路、高速公路十字路口等交通关键环节作为监测的重点,并做好重于监测指标的日常监测工作,例如针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应加大对尾气中一氧化碳、含铅化合物以及碳铅化合物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力度;而针对城市中的机动车噪声污染问题,则可以针对围绕城市交通敏感区域、拥堵路段设立相应的监测站点,及时掌握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总之,针对城市机动车尾气及噪声污染等问题,在监测时应重点加强对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的监测。
1.2城市“三产”噪声、油烟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餐厅、酒吧、建材加工厂以及机动车维修厂等周边的油烟、噪声振动、异味等污染扰民现象日趋严重。城市中,这些“三产”行业所产生的噪声、油烟等污染因素的存在,对人们居住环境产生的深深地影响,例如,城市中煎炒炸等小吃部,未经严格的环保报批手续,会产生油烟和噪声污染,当前普遍存在的房地产开发商业与居住功能相混合普遍存在,也是造成城市中污染投诉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三产”相对集中的相关区域也应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关注区域。
1.3城市工业污染源问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城市是工业集中区域,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类型有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对于工业污染的监测应重点加强对工业生产场所、设备等监测,例如对于该环境检测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环境污染生产的场所、装备等进行环境监测。例如,对尚未搬迁出城区的工业企业、分散布置的汽车喷漆修车厂,饮用水取水点附近的污水排放口布点。一旦发现上述区域的环境监测到的相关指标超出了法律规定的数据,相关部门就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治理。
2当前城市环境监测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城市环境监测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监测技术明显提升,监测工作在服务于城市环境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城市环境监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检测结果不够全面,不能完全反应城市环境状况;检测的技术水平和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1检测结果不具有全面性
目前,限于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检测内容还难以完全覆盖其中,例如,针对城市交通污染进行的监测多选择在主要干道周边;针对生活污染经常把检测点位选择在居民小区附近,以及主要主要污染源检测模式等等的环境监测,这些监测都局限于一定的区域或指标范围内,没有能够更全面的覆盖城市各个方面的、翔实的监测内容,因此,所获取的监测数据常常不够全面,监测的数据与现实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出入,对于后期指导城市环境污染防治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有着负面的影响,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2检测水平比较低下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监测技术还是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能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现实需要。城市监测中包含的监测指标复杂、多样,监测工作任务繁重,对监测软件和硬件条件要求较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使得城市环境监测尚未获得足够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支持,检测设备更新慢、技术落后。加之,环境监测属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队伍素能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客观、真实,长期以来,缺少对监测专业人员的引入、培训和再教育,难以满足当前城市环境监测的现实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工作,常常出现检测时束手无策,有的甚至对于新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用老标准或过时的旧标准现象也屡有发生,制约了城市环境监测工作,也不利于城市环境治理。
3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的对策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众多,缺少科学合理的长期解决措施,这就更加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现实参考,推动城市良性循环发展。
3.1完善法律法规
当前城市环境现状及监测、治理研究李琨(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重庆40002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作为城市环境治理来说,也必须要走依法治理、依法监测之路,依托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来加大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向着更深层次推进。当前,应加强对城市环境监测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规在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中所发挥出的纲领性、指导性作用,增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可说服力和操作性,保障城市环境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上来。例如,美国为了加强城市水污染的治理,在1970年便扩大了联邦政府控制水污染的环境管辖权,形成以联邦机构制定本州的水污染控制立法和标准,由各州负责实施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3.2明确有关标准
城市环境治理常常依靠环境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因此,应加强城市环境监测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明确监测工作的标准,为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可靠的标准作为依据。一旦检测发现某一指标超出了相应的标准,应及时予以记录下来,并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合适措施予以防治,直至该项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范围内,此为,明确检测标准还可以为有效预防提供现实参考,一旦某项指标临近标准值时,就要提前督促做好防范,减少相应检测物质超标的出现,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3.3加大投入力度
当前,与我国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我国的城市环境监测水平发展的还相对滞后,水平也较低,制约了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此,应加大环境监测的投入力度,首先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引入和培训,积极招聘拥有监测专业背景、业务素能高的人员充实到一线监测工作中,对现有检测人员要加大后期的定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此外,还应加大对监测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只有好的设备才能够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准确度,为环境的治理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监测要做到全面,例如对于工业企业的环境监测,既要监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内容,也要做好搬迁企业留下的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项目的监测,不仅对已经熟知的几种污染因子进行检测,还要设置合理的监测因子,为城市的环境治理提供有效地参考指标。
3.4建立应急体系
随着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强,城市中各种突发环境事件也常有发生,作为城市环境治理来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应急体系。以应对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防止污染物大量的蔓延,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也极大地减少后期的环境治理成本。
3.5出台激励机制
明确的环境优惠政策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产业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的治理。例如,政府对于污水处理行业加大政策性的补贴,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对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优势就是很明显了,这样,城市的污水处理更加的方便、彻底,同时污水处理行业也获得了极大地经济效益,这是种双赢的场面。
3.6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就在我们的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政府应该经常性地组织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的知识,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将环保立足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例如,当城市拥堵时,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当机动车长时间排队等候时,司机应关闭发动机。鼓励城市居民购买节能、环保型机动车,强化餐饮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提升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主动性,把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各个环节中。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居民更加重视他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首先要对当前城市环境现状了解,并根据环境现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为城市环境防治提供决策参考,切实推动城市走上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万才超,焦月,李正伟.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检测方法研究现状[J].当代化工,2014(02):10-11.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3
【关键词】城市环境大气污染治理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不断增多,生产活动持续加剧,城市大气污染日渐严重,城市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当前城市大气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并成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因此,保护大气环境,特别是保护大气环境问题,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是政府面临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2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和现状剖析
2.1城市大气污染危害性的具体表现
城市大气污染既有微观污染和宏观污染之分。微观污染是指城市居民住房内和住宅环境的大气污染给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例如:家具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散发出的甲醛、酚、乙烯等有害性气体,对城市居民居住的小气候产生环境污染,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宏观污染是指整体城市大气污染对城市气候的危害。城市大气污染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气压分布和大气的稳定度。例如: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造成的酸雨、酸雾以及城市频发的暴雨等现象。
2.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剖析
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仅为3.1%,二级标准的为85.9%,三级以及劣三级标准的城市为11%。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打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90.8%。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为1.2%。污染较严重的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云南省等省份。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比例为84.1%。与前几年相比较,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整体上逐年好转。但是,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浅薄,能源结构单一,目前的环境质量还很难满足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依然很脆弱,局部地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由空气质量可知,我国空气质量与国际标准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将进一步密集,城市污染将更加严重。
3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途径
随着城市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甚至有恶化的可能性,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来治理大气污染:
3.1通过法律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由于法律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和指导性,所以在环境管理中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为了能够更好地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标准,为城市大气环境管理与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手段。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防治法》、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工业锅炉烟尘排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等。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要采用法律措施来治理。
3.2通过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治理大气污染
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该协调各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第一,环保部门应统一监督,严格管理和治理;第二,建设部分要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治污能力和水平;第三,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规划和审批工作,切实抓好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总而言之,各部门要相互协助,齐抓共管,努力做好大气环境治理工作。
3.3通过科技进步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治理大气污染
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清洁能源,最大幅度的减少能源和能源浪费。从根源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禁止在扩建、改建、新建中使用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超过年限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取缔。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采用大气污染纺织的使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改良人们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使用液化气、电力以及燃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3.4通过教育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在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中,只看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保问题。绝大数企业部门在组织生产中,只从发展经济观点出发,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经济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然而,大气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付出血与泪的代价。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长期以来这种观念并没有被完全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国应当从教育出发,借助教育推广环保知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3.5通过经济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借助经济手段治理环境即是依照经济规律的客观条件,合理利用信贷、利润、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来治理环境问题。对凡是造成污染的企业,都必须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对违规的企业进行处罚,收取污染治理费。事实上,人们认为环境资源是无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造成人们对大气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认识欠缺,这也是环境问题日渐严重的经济根源。从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企业实状来看,借助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来帮持环保产业和无害企业是非常有力的。
4.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生态环保家园
4.1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发展
关于城市的建设,首先,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其次,合理规划城市工业布局,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大气风向等自然因素。
4.2建设生态城市
植树造林对治理大气污染有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建设森林城市,提高植被覆盖面积;第二,建设生态居民区,打造绿色家园。
5.结束语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需要采取多种治理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综合防治环境污染,建设和谐美好的城市家园。
【参考文献】
[1]向敏,韩永翔,邓祖琴.2007年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3).
[2]方丽娟,姬菊枝.哈尔滨沙尘天气成因及其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7).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4
[关键词]环保投资 清洁发展 投资规模 投资效率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1)06-0092-04
[作者简介]胡绍雨(1980-),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教师,南开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财税研究。
环保投资是解决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也可以说是实现清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研究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建立稳定的环保投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环保投资状况
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体制和政策的发展,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理念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的,环境保护投资格局逐步由单一的投资渠道转变为多条渠道,由单一的投资主体转变为多个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但就目前情况看,环境投资的主体仍然是政府。
从环境保护投资的规模来看,随着环境保护投资体制的变化,环保投资规模也是逐年增加,环保投资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环保投资占 GDP 的比例显著提高(如表1和图1所示)。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投资占 GDP 的比例看,我国已经达到了法国、瑞典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的环保投资已经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这是因为:其一,中国和发达国家处于污染控制的不同阶段。中国处于污染治理初期阶段,复合型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不仅要解决新的环境问题,还要解决历史欠账问题,而这些发达国家污染治理已经步入正常途径。其二,中国处于实现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与这些国家不同,而这些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产业升级。因此,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仍然需要更多的环境保护投资。
从环境保护投资的结构来看,环保投资主要集中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防治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①三个领域。由表2和图2、图3、图4可以看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三项投资,从投资量来看其绝对数额呈上升趋势,其相对数额增减变化不是很明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比重,平均为55%;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比例最小,平均为16%;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约占总环保投资总额的29%。
二、我国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环保投资具体实践相对照,可以看出我国的环保投资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环保投资总量不足
中国环境保护投资总量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欠账太多。不少专家在总结发达国家污染治理的情况后认为,只有当环保投资占 GDP 的 1.5%以上,中国的环境质量才会呈现明显改善。而实际上,自 1981 年以来,中国的环保投资从未达到过这样的水平,而是长期在1%以下。环保投资占 GDP 的比例最高的 2008 年才有 1.49%。综合自 1981 年至 2008年 28 年的情况看,中国的环保投资平均大约只占到 GDP 的 0.7%~0.8%,也就是说,环保投资缺口一半。
二是环保投资远远低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据中国首次的绿色 GDP 称,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 GDP3.05%。而中国当年的环保投资只有 1908.8 亿元,占污染损失的 37.3%,占恢复环境所需全部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的14%,差距很大。现在一个普遍的估计是,中国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到当年 GDP 的10%以上,而每年的环保投资只占到不到 1.5%,若以这种情况发展,中国环境污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状况难以遏制。
三是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资金需求量很大,现有的投资很难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的资金需求。从四川省 14 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的投融资差距分析中可以看出,从 2000~2020 年,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缺口很大,维护费用的缺口也越来越大(见表3)。
四是从现实看,环境问题仍很严峻。现有的污染投资只是遏制了污染进一步严重扩大的趋势,环境质量没有整体改善的迹象,局部污染仍在加剧。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2008 年,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改善,但东海、渤海污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近期又有报道,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上游的水源地也发生了严重污染。而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客观上都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投资。
(二) 环保投资效率不高
环保投资效率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投入效率不高。用于污染治理设施的资金存在被挪用现象,在建设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从而造成投入资金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未形成应有的规模。国家用于生态环境的投资也大多存在浪费现象。如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不少是只重过程,不管结果。植树是“管种不管活”,从而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资金浪费十分严重。
二是污染治理设施闲置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工业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或者不运转而影响治理效果的报道经常见诸媒体。其原因有:不能保证严格执法的持续性,阶段性执法运动过后,存在一个松懈期,使污染者有机可乘;工业污染治理技术落后或成本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大大增加污染企业负担;工业污染治理设施与企业生产不相配套,污染治理设施超负荷运转。总之,污染治理设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处理效果,从而影响了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效率。
(三)环保投资结构有失公平
近年来,农药、化肥、地膜等造成的污染日益加剧,污染企业向农村的转移也使得农村的环境状况令人担忧。目前,中国农村还有 3 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 5 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 1. 2 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而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一直是环保投资的盲点。现在,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为零。与城市系统较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城市环境的改善往往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而农村没有得到相应的生态效益补偿。
三、实现清洁发展,
完善财政环保投资政策的建议
1. 继续发挥政府环保投资主体的作用。在环境基础性设施或生态建设初期,环境投资具有耗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经济效益不可划拨等特点,此时市场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介入,需要政府投入资金“筑巢引凤”。财政资金主要投向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流域或区域污染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同时,也要改革投资体制,要通过招投标、政府采购、直接投资、贷款贴息和污染治理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等方式,转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对于重点地区的治理项目、有明显污染削减的技术改造项目等,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贷款贴息或排污费补助,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2. 提高财政环保投资规模。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环保投资规模必须不断增长,并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全社会环境总支出增长速度,不低于 GDP 的增长速度;二是确保财政用于环保支出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三是确保当年的环保投资总额不低于完全治理当年污染所需的资金总额。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要使环境状况不继续恶化并有所改善,环保投资总额不宜低于GDP的2%。
3. 优化环保投资结构。要合理配置政府环保投资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地区之间的分配。同时也要合理划分事权范围,在加大政府财政投资的同时,吸引各种力量进行环保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及其投资范围和责任。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政府投资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方面负有更大责任。中央财政应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行投资、建设、监管、运行四分离,建立合法、高效、廉洁的建设管理机制,切实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严格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度、预决算制度和监管制度,提高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提高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政府环保资金投入的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要停止后续项目的拨款,并且实施严格的处罚制度。建立透明、公正的项目选择和管理制度。政府投资的环保项目必须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在项目选择上严把关,不合理的项目决不上马。积极做好已建项目的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政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政府投资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确保运营。
[参考文献]
[1]陈君. 论促进环境保护投资发展的财政政策[J]. 改革探索, 2003 (1).
[2]梁劲, 田发等. 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J]. 现代财经, 2003 (7).
[3]尹希果,陈刚,付翔.环保投资运行效率的评价与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5(7).
[4]林致远.环境保护的财政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2(8).
[5]汤天滋.环保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改革[J].财政研究, 2003(9).
[6]Aaron Cosbey, Jennifer Ellis, Mahnaz Malik, Howard Mann. Clear Energy Investment Project Systhesis Report. July 2008.
[7]Bovenberg A L,Smulders S A.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ollution: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a two-secto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J]. Public Economies,1995(57):369~391.
Analysis of Investment Policy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ased on Clean Development
Hu Shaoyu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College , Hubei Wuhan 430079)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5
环境损失计量是企业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进行环境损失的实物量化与货币化,并对货币化的环境损失按照会计的要求进行确认与记录的过程。
环境损失计量应以环保部门公布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企业从环境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环境状态数据为基础,其概念构架包括四类变量:环境污染状态、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实物型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以这四类变量为基础,逐渐形成三个计算过程:①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计算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②将实物型损失货币化;③对货币化损失进行确认与计量。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变量和三个计算过程均具有时变性,即:环境损失的发生时间及其计量过程具有时序性与动态性特征,发生空间、表现形式与计量方法具有多样性与变化性特征。
二、环境污染计量的四类变量
1.环境污染状态。①以污染物排放量形式表现的变量,如厂区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污染物产生速度等;②企业权责范围内的污染物排放量,如“三废”的排放量等;③企业权责范围边界的污染物流出量与流入量,如环境责任主体因污染破坏造成的影响程度。污染状态变量决定了企业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变量的大小与权责份额,是环境损失计量的起点。
2.环境污染导致的实物型损失。①急性实物型损失,如有毒液体的排放导致的森林树木毁坏、有毒气体的排放导致的人员伤亡和野生动物灭绝等;②慢性实物型损失,如浓度较低的有害气体和液体,由于长时间的排放导致的水土流失、气候恶化、土质改变等;③尚未完全确认的实物型损失,如地表下陷、气候恶化等导致历史文物的毁损和风景资源的破坏等。其中①、②类大多是具有可视性或者是可测性的显形损失,能够而且必须计量;③类是可视性和可测性较低或很低的隐性损失,不容易准确计量。
3.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其在内容上包括伤害型损失、防御型损失等;在价值构成上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计算方法上可以采用现实市场价格法;在计量模式上可选用名义货币或一般购买力计量单位,选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
4.实物型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实物型损失的确认:要求在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经济效益范围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与相关性等标准进行初始确认与再确认。实物型损失的计量:要求在对其确认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模式,按照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准确性、一致性、有用性、可靠性与效益性等标准对引起环境损失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货币化与分配,它具有间接性、异质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
三、环境污染计量的三个计算过程
1.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计算实物型损失。污染破坏程度一般是用污染物浓度来反映的。该计算过程的关键是建立污染物浓度与导致各种实物型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的类型取决于环境污染的三种主要形式:①扇式影响,即一种环境污染产生多种影响,使函数表现为叠加型;②链式影响,即一种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沿其因果链依次传递,使函数表现为关联型;③网式影响,是扇式影响与链式影响的综合,使函数表现为关联叠加。
2.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实物型损失的合理货币化是保证环境会计信息可靠的又一重要环节。该计算过程应重点考虑污染可能造成的价值损失,如水污染会造成农田污染损失,农田污染又会加剧水污染的损失。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函数应用十分广泛。
3.货币化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等原则的要求对货币化损失进行确认与计量。其日常账务可用待摊方法和预提方法进行处理:①待摊方法。在企业发生污染损失金额较大且受害期较长时,按总损失扣除残料价值、可收回的赔偿款后的金额,借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环保赔偿款”、“应交环保税”等科目;分期摊销时,借记“环境损失-污染损失”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②预提方法。逐期预提环境损失支出时,借记“环境损失-污染损失”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预提费用”、“应付环保赔偿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还应在期末或至少每年年终,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资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减值计提准备。
四、环境污染计量模型
1.环境污染治理模型——外部负效应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外部负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另一个经济主体造成了额外的成本。换句话说,如果行为的实施者造成了额外成本,由此产生的就是外部负效应。
假定某社区有一大型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造成该社区居民健康受到损害,医药费用开支增加,如果将这种费用开支的外部负效应计入企业的总成本,它的生产量就会减少,同时污染也会减少。外部负效应产生一个外部边际成本,产品产量越大,造成的污染越严重,外部成本也越大。这时,整个社会为生产该产品所花费的社会边际成本应等于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与外部边际成本之和。因此,该产品的有效率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应由社会边际成本与市场需求状况决定。显然,企业不计算外部负效应时将过度生产,从而造成严重的污染。
2.限制污染排放模型——最优排放量分析。环境污染并不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就是为了保持城市的环境目标值,将排入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控制在环境容量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我们可以用边际分析法来确定污染物的最优排放量。一般来说,各种污染产生的边际损害是递增的,即污染越多,其边际损害也越大,而社会的边际收益则因污染的排放而递减。污染的最优排放量由其边际损害和边际收益变化曲线的交点所确定。当污染排放量低于最优排放量时,社会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损害,污染排放就是符合标准的;当污染排放量高于最优排放量时,污染的边际损害大于其边际收益,污染排放则是有害的。
3.环境绿化管理模型——外部正效应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外部正效应就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对另一个经济主体造成了额外的收益或好处。换句话说,如果行为的实施者造成了额外的收益,使得其他经济主体(厂商或个人)无偿地获得额外的好处,由此产生的就是外部正效应。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6
关键字: 环境建设; 城市; 人文 关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劳动人口大量剩余并流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环境又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作用,彼此促进,相互制约。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环境保护,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更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减少污染,强调城市环境建设的人文关怀。
一、 城市化及其带来的问题
1、 中国城市化进程
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农村,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业活动。由于职业变化,经济来源改变,加强与现有城市的联系,产生了城市化的地域扩散。 1949年以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和空间现象的城市化也开始了新的进程。当代中国的城市化特征表现为:城市化进程具有起伏波动的特点;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十六大以来,国家从政府角度提出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这势必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
2、城市化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城市环境中由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使城市生活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的改变环境,在现阶段,主要是第一种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占绝对优势。
城市环境中,由于工业燃料的运用,产生大量的碳化物,硫化物等。运用制冷工业的发展,氟氯烃化合物的含量也急剧增加。这些气体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气管类疾病。另外,这些气体大部分具有温室效应,往往城市环境中温度较周边郊区温度高,形成城市热岛。排入大气的气体,尤其是酸性气体:硫化物,氮化物和人为尘埃,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酸雨",使城市环境中绿色植物,建筑物蒙受损失,使城市绿化地酸碱化。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日益增加,它们进入环境后破坏城市市容和旅游景观,影响人的视觉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废塑料制品结构稳定,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并不断累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据统计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垃圾中,废塑料的重量比已上升到8%―10%,但我国其回收率却从1980年的20%下降到1994年的不到10%,其再生利用率也不断下降。
在城市化过程中对社会问题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城市人口增加,解决住房问题是当务之急,城市市区的土地可谓"寸土寸金",每一寸土地都可以化为可以增值的财富。尽管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由于其价格,位置等原因,人们对这些住房仍望尘莫及。往往购买地理位置较差的房子,这样就会奔波工作与居住地之间,相应就会对交通造成不良影响,日益拥挤,塞车现象日益严重。在居住区内,由于人口的增加,医疗和社区服务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另外,城市环境中财富的增加,技术的进步,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美化运动没有给人带来更多的闲暇时间。相反,城市的生活节奏和人们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却日益俱增。另人最为忧虑的是,在经济日益增长和环境日益更新的情况下,各种社会问题也相应地增加:犯罪率上升,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加,社会道德伦理面临危机,失业隐患几乎笼罩了每个家庭。
人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作用于环境,产生积极与消极双向的影响,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活。
二、 城市问题对人类生活的负面效应
1、城市问题对人产生的生理压力
现代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了各种设施和公共实施,但在一些工业城市,特别是高度密集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城市,环境给人的生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不可避免的使居民住区远离工作地点,造成了城市居民的交通"疲劳",大城市居民大约有2小时左右的时间花在交通上。在中心商业区,行政机关,商店,影剧院等设施越来越集中,致使车辆增多,人群熙攘,拥挤不堪,造成空气污染和流行疾病的蔓延。
居住环境对市民的影响更为严重,人的一生很大一部分时间要在居住的空间度过。因此,居住条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住宅日照量不足造成疾病发生;居住面积小造成家庭成员相互间的矛盾冲突。住宅公共设施缺乏造成居民缺少室外活动条件而影响健康。住宅本身的功能单一,缺乏个性化设计,也使居民产生冷漠感。
城市环境中的噪音污染也严重影响了人的健康状况,近十年来,在各国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噪音都增加了10-20分贝,其中由于人口密度提高,其喧嚣声增大了二,三倍。因各种音响设备的广泛使用于商业竞争,几乎各商业区和商家都利用了扩音器来招揽顾客。此外,噪音是城市居民产生失眠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的刺激使居民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脑神经系统的疾病增加。
空气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最为严重,随着各类车辆的增加,所有居民住宅都无法逃脱汽车尾气的污染,车辆来往频繁的街道居民常感到头痛头晕,咳嗽,恶心,浑身无力,这些状况在交通警察和汽车司机身上更为明显,据世界银行《1999年世纪发展报告》中数据:仅中国的4个城市:重庆,北京,上海,沈阳,每年有1万人因接触悬浮颗粒而过早死亡,空气污染对人呼吸系统的疾病造成了高达数亿个工作日的丧失,与此相关的经济损失进数十亿美元。据我国部分城市统计,市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比郊区高2。4倍,肺癌发病率比郊区高7。3倍。
城市环境中对人健康危害较大而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的地面及土壤的污染。由于有害物质在建筑物和树木上沉淀堆积,以及病原微生物所造成土壤及地面污染,使城市区域内土地表层也遭到严重污染。而土壤的污染会按着土壤――农作物(水)――人的顺序进入人的体内。在工业城市污染区,人的发病率大大高于非工业城市。
2、 城市问题对人产生的心理压力
城市环境对人有巨大的积极影响,这点可以从城市与农村人在文化程度,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体现出来。在城市环境中,人的季节性生产特点使农民一年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而在城市中,即使休息日,各项活动也有时间性,这就是城市公共场所大大小小的钟表日益增多,而失去个人特点。由于交通运输,学习,电视的娱乐节目,商店的营业等都有统一的时间性特点,这些构成了城市的节奏,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要适应这种时间性,而使自己个人的时间服从于群体。第二,日益增多的脑力工作者工作特点与城市环境中时间性特征形成矛盾,脑力劳动者往往在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失去了界线。工作日的延长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勤劳,爱好和责任感。脑力劳动者常常从事于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创造上顿悟和成果发表之前,需要有长时间的表面看来似乎是毫无成效的紧张思考,而这种劳动没有严格的时间的概念和固定的节奏,往往以几星期,几个月,几年为单位计算,而不适合以小时为单位计算。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从事各种脑力劳动的工作者将日益增多。城市环境如何适应脑力劳动者阶层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仍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此外,由于环境给人带来了一定的生理压力,加上工作节奏和劳动就业竞争的增加,使人的心理压力增大。在城市人群中,人们更多地注意生理健康的问题,而忽略了由于各种压力及环境影响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强调人类生产,生活应以人为核心的人文思想,强调城市环境建设的人文关怀。
三、城市环境建设需要强调以人为本
城市的发展是由人的基本需要所推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人们的动机和效果发生错位,城市环境与人的需要往往处于冲突和矛盾状态之中。城市环境的变化不能满足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发展,偏离人的需要轨道。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设计和建设城市的出发点和理念一直是经济效益至上,而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基本需要。从对世界城市化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状况的认真检察中使我们深切感到:城市环境与人的基本需要必须同步发展。现代城市环境在为人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心理的压力和紧张,往往是弊大于利的,比如住宅分布的不合理也对人产生负面影响,传统的住宅大多分布于公路两旁,主要是从交通方便角度考虑,但是从对人的影响来看,其结论是弊大于利,除了噪音,空气污染对对人有严重影响之外,还因远离绿地等自然环境,使人无法缓解由于工作紧张而造成的精神压力。此外,住宅紧邻公路,必然缺少室外活动场所。
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不仅要有物质的而且也要有精神的,而现代城市环境导致人们普遍有"心理疲劳症",其原因是受过度的信息刺激。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宣传渠道的多元化和宣传方式的公开化,给人们的求知,生活和娱乐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随着一些不健康的报刊和录相制品的出现,城市环境中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精神污染"源,它对人的危害绝不低于物质污染。
要使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就应以人为基本出发点,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增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与城市环境共生。
四、城市环境建设的人文关怀构想
为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最为关键,不公要强调视觉美化,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城市环境建设是为人类服务的应建设舒适,美观,有益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有益于人类健康为宗旨。但在实际城市环境建设中,人们更多地注重了美化城市,忽视了生态效益,忽视了人与环境的共生,城市环境建设应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
1、根治城市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包括汽车尾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对汽车尾气排放问题,首先,对在用机动车严格报废制度,禁止到期机动车改头换面继续使用,增强在用机动车年检,季检中环境指标的监测和管理,并加强日常抽检力度;保证机动车尾气达标率的实现;应通过加强维修和保养,合在用车达到尾气排泄标准。其次,对于新生产的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应严格执行国家不同情况下,不同污染物的排泄指标,完善监测,监督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单车技术水平最后积极报导,推广使用高标号汽油,无铅汽油,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少污染燃料。在污水排放系统中加强中水回用技术设备,污水处理药剂材料等,开发研制废水资源化设备。
2、 美化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化要兼顾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主体绿化以乔木,灌木为主,不仅给城市居民视觉美的享受,绿化对城市环境也起到了防风,涵养水源,减少噪音的作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小区
人的大部分时间是要在居住区内渡过的,因此在社区内要不公美化居住环境,应建立一些休闲广场,娱乐场所,体育锻炼设施,这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
4、 加强城市交通系统及城市管网系统建设
为促进城市环境系统有序发展,建立短距离,高效率的系统,节省时间与资源,使人类生产生活更方便,更快捷。
5、改善住宅建设结构与设计
城市的住宅环境不公要保护人体器官不受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还应当保证住宅中人体所必需的温度,湿度,空气成分,并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此外,特别是室内装饰材料要无毒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