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特殊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228-01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比较落后,且发展也不平衡。造成这一落后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特殊教育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
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比普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难度更大,要搞好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遵循特殊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对这两种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同时许多特殊教育学校设备、经费和师资等物资和人员条件不足,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办好。可能的原因有:或学校领导思想落后,封闭办学;或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自指导思想不科学,学校只重视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和基本的康复训练,不重视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还有部分主管行政领导对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不重视,不能给予政策、资金和师资等支持。有关行政领导如果能够改变传统特殊教育观念,多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对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论从政策上,还是设备和师资上均可得到更多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就会充满信心。那么,如何开展好对特殊学校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创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活环境
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架起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三、将德育融入生活,感恩社会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毕竟,这群学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理解和信任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前提。在这里学习的特殊学生是社会的不幸儿,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们受到的常常是冷落和歧视,很少能享受到温暖和爱,这就使他们的缺陷程度加重,如胆小任性、蛮横无理,动不动就表现出一种防卫姿态,丧失自信心,自卑心理突出……这些病态的心理,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再加上特殊的理解和信任,可使他们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逐步建立起向上的信心,使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淡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强化。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对策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在厌学,纪律散漫,个性突出,难管教,没有理想等现象。他们大多被社会认为是学习的失败者,同时家长认为他们考不上高中读不了大学,年纪小也打不了工,不如读职校,自身也认为无一事处,不愿读但不得不读的职校。这些都对中职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而这一时期正是一个人的青年期。它面临着心理发展的狂风暴雨,是一个危险期和困难期。正如教育家杜威说的:十几岁的阶段是人生根本上左右为难的阶段,他们要生长,要成熟,还要安全。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时期,通过各种方法,帮助他们一起战胜“狂风暴雨”。
一、 中职生几个心理特点
中职生外在表现很多,比如迟到旷课常,上课睡觉玩手机,不尊重他人,更有甚者,男生为点小事大打出手,女生寻死觅活。归根结底,源于其心理健康问题,笔记总结机电中职生心理特点和由此产生的现象,有相对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1、智力发育总体属中上:没有任何人下过如此结论,中职生是比考上高中能读大学的人智商低。相反中职学生的智力发展通常比较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这可以从他们为迟到所编的无穷无尽的理由看出。曾经吴福元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中职学生进行了一项智力调查,结果发现中职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16.08,属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已故心理学家朱智贤主持的一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2、承受挫折能力相对较强:中职生大多数受批评较多,尤其是男同学,所以他们承受挫折能力相对较强。据一相关报道,某初级中学一初二女同学被老师怀疑考试作弊,只因这样,便承受不起,跳楼自尽,感叹于一个花季生命结束的同时,亦让人思考现在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这个特点也有坏处。坏处就是中职生对于某些级别的批评否定打击,苦口婆心的教育早已司空见惯,所以要想他们改变现状也是很相对比较难的。
3、自卑: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中职生的自卑感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来自学习,有来自家庭经济或家庭不完整,也有的来自自身外貌和才艺。学习方面的自卑比较普遍,由于初中阶段学业上的反复失败,不受重视,自卑感强,对成绩充满冷漠、仇视,自然厌学。中职生每天上课安排相对初高来说已经很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既然厌学,那一天安排的6节课也会是度日如年,他们就会想办法让正常上课时间变得精彩,即有了各种违纪表现,甚至有的违背道德。另外由于家庭或自身原因,性格极端,或太安静或太暴躁,这些的根源都是自卑。
中职生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受着不同的期望,不同的教育有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必须帮他们缓解这些压力,形成健康的心理。下面就从两个大的方面探讨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对策。
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人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马斯洛心理学需求层次论按高低先后排序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3.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4.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5.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实现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它告诉我们现在的中职生的需求大多数在三层次和四层次上,那我们要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去实现。
1、注重中职生生活环境。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何让环境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养成,我们首先可以发挥职业学校的特色,结合各种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各种篮球比赛,手抄报比赛,绘画书法象棋等各项文体活动,以及专业知识竞赛等等,既增加了学校生活的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最重要的是体现了自身价值,有成就感,告诉他们我只是考试不行而言,这就是心理学需求层次的第三和第四点。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始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辅导的老师和场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化解和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注重中职生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近些年,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诱发的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2004年,马加爵在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3年复旦大学生林森浩饮水机投毒致舍友死亡。这些极端的案例已经将社会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推向了顶点。调查表明,1/3以上的大学生存在孤立、抑郁、敌对、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今后职场道路的顺利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抗挫折能力差,面对压力常常无所适从
大学生活完全脱离父母,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独立生活。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面对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往往容易引发学生郁闷、焦虑、烦躁、自卑等心理。
1.2 情感脆弱,在恋爱上易走向极向极端
大学的开放性和社会观念的改变使大学生的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恋爱成了很多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恋爱引发的问题日趋明显,极端的案例不胜枚举。
1.3 性格存在缺陷,人际关系紧张
当代大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上普遍存在自我,自私,偏执,冲动的缺点。而每个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形成的个性和价值观各不相同,当大家生活学习在一起时,如果彼此缺乏宽容、忍让时,自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1.4 家庭条件的差异易导致心理落差,贫困生群体心理问题明显
由于中国的体制、社会因素,目前我国社会分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贫富差距较大。家庭困难的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同学相比,对学费和生活过度忧虑,心理上易自卑、价值观动摇,甚至会产生仇富、对立心理。家庭困难学生在自信心、未来感、自由感等方面更易遭受打击。
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配给不足,专业程度不高
2005年初,教育部明确规定:“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高校平均每10000名学生才配有1名心理教育专职工作人员。专职教师的数量较少,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有: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且多数是兼职人员。他们大多没有经过心理辅导的专业训练,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已经不能胜任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应具有专业性,既懂理论,又会操作。教师的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缺乏连贯系统的心理教育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常常起着“消防员”的作用,哪有火灾,就去哪里灭火。无论是一线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还是高校的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往往处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层面上,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少数心理确实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辅导、咨询、治疗上,而忽视了整个学生群体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3 方法、模式单一
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长期游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之外。主要表现在学校和相关教师主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并努力发现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只有发现问题,学生才能成为心理教育的真正对象。导致这种模式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曲解,心中存在逆反情绪,持排斥心理。二是高校目前的教育体制将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从业人员待遇低,职称评聘无保障。
3 大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3.1 建设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骨干教师,成就部分专家式人物,以辅导员为主力,实行专兼职教师相配合。加强人员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实行资格认定制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举办心理专题研讨会,促进教师间相互借鉴和学习。
3.2 心理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以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危机和困难,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为着手,以促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首先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了解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产生的机制;开展心理咨询,包括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工作者,应是接受心理学专门学习和培训的人员,扩大咨询途径,除了面谈咨询,还应接受网络、电话、信件等咨询方式;对在校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评估并建立学生档案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群体的交往心理、恋爱心理、网络心理等重点心理状态,同时,通过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介入;积极开展心理课程、讲座之类的教育活动;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并组织活动;建立心理学知识和辅导网站;组织心理辅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
3.3 发挥学生本人在心理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当有大学生自身的参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一是,引导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导。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环境及自身角色,做到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应对其生存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作用。通过学生社团主办各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同学间心理互助交流。同龄人更容易相互理解,向同龄人倾诉,有利于提高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亟待加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节奏日趋变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滋生泛滥,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小学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
一、当代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这种“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在农村已经十分普及遍,父母外出务工常年不回,祖父母“管不来孩子”抑或“管不了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广大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凸显,尤其令人担忧!
(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间也开始流行起来:如不少孩子生日讲排场,家长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社会大环境对此类现象,也未作出反应,甚至默许。
(三)、学校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负面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学生心理因素。现代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但是,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甚至作出让人难以预料的其他事情。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前提和基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关键和要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面的一种重要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情,这其实是比单纯的成绩更重要。这就决定了我们研究师生关系在现阶段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我们知道非常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而不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在一定程度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方式和方法――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给孩子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孩子间合作学习的效能,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并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为合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总之,只有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去学习、去生活,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效有序;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是人们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世明.浅析小学生的心理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语文;心理健康;小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帮助小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时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趋势。下面笔者就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进行详细说明,希望能和广大同行一道,帮助小学生从小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而且对于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是因为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导致的,而且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社会因素也加大了对人们心理素质的挑战性。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立足之地,在社会工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选择中处于优势地位呢?这是新时代对人们心理健康的新挑战,只有摆正心态,才可能做好一切事情。由此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萌芽期,势必要从小学生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无形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于是我校坚持把这项工作贯穿在教学工作的始终,在各科目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渗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课程具有较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语文教学工作的特性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这对于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所以从小学语文的教学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有效教学,是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心理教学手段。
三、从小学语文教学出发,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和谐关系
语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而小学语文教师则是语文教学中的主导者,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刚刚接受课堂教学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这是小学生顽皮的特性,而有效利用这一特性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的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师既然要担当起引导者的作用,首先就必须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亦师亦友,在教学时就是教师般严厉,而在生活中就是朋友般关爱。小学生是极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群体,教师对小学生的和蔼态度会很容易被小学生所接纳。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日常交流,在交流中把可亲可敬的一面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保持对教师尊敬的基础上愿意与教师做超越教学工作的交流,这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严峻考验。因为就这个时代学生的教学经验而谈,现在的小学生已经与以前大有不同,除了共同的生性活泼好动、调皮之外,还多了一些个性和叛逆,这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想与现在的小学生打交道还真是个难题。就我的经验来说,由于小学生大多已经开始接触网络,因此我们可以选择通过网上即时聊天工具与学生做交流,关注学生的最新动态,当发现学生的个人资料上写了一些负面信息时,及时加以关注,与学生进行聊天探讨,帮助解开学生的心结,在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会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在课堂上通过教材、实际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的教材教学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内容丰富多样,教材设计者所选择的课文篇章也都是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师应开展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在无形中渗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进展。因为这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做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最为合适的。
例如在教学“孝顺”话题时,我讲述了古代的黄香帮助父亲暖被窝的故事,同时也讲述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小学生反响活跃,有的人甚至提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例如为何小黄香的父亲不帮孩子暖被窝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对小学生展开心理教育的机会。我让学生端正思想:父母关爱儿女是必然的,更何况在现在,独生子女更是父母的手中宝,但是作为儿女,孝顺父母更是天经地义。课后我还额外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每个学生回家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情,不需要惊天动地,可能只是为父母洗一次脚就是孝顺父母的行为。
(三)利用游戏教学方式,抓住时机,提高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有一次我在班里开展成语接龙的游戏,学生激情高涨,当有一个学生连续两次都接不上来时,有些较为调皮的学生就发出了嘘嘘声,对该同学进行嘲笑。我当场对那些学生进行教育,也对全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我告诉学生,不可以在别人出现错误的时候嘲笑他们,相反的应对同学进行鼓励。另外,我也告诉那位同学,不要气馁,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完善即可。最后全班学生都帮助这位学生想出一些方法补充成语知识。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当有锐利的判断能力,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语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举措,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靠教师的有效推动,教师要与小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与学生多加交流,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问,还需要教师不断深入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来完善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恒青.给孩子插上快乐翱翔的翅膀――小学语文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2(4):145.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 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和发展方向的转变,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中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中学时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当前中职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一)学习动力不足,自卑感严重
进入职校的学生,与原来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同学相比,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往往不受老师的重视,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更加厌恶学习;也有一部分同学在进入职校后,很想换一个精神面貌,拼命学习,甚至开夜车,但常常由于基础较差或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成绩总是达不到预想的水平,于是在思想上会萌生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怕同学取笑、怕家长和老师责骂,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常常处于忧郁、悲观、沮丧的心境之中,不能自拔。更甚者,有学生不愿与班中学习好的同学交往,反而主动去靠近成绩和纪律差的同学,似乎从那里才能寻找到精神安慰,失去了奋进的内动力。
(二)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弱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极不协调。有不少学生常常向我倾述:“老师,我真不知道怎样与同学建立好朋友关系”、“老师,我觉得和我爸爸妈妈真有代沟,在家都不知道和他们说什么好”等等。还有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这种“三点一线”的模式,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感。
(三)青春期典型心理问题——早恋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这些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出现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从源头入手,才能对症下药,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我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出现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家庭教育影响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环境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比如说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孩子一旦犯错,也不管青红皂白,轻者骂,重辄打,使子女对父母见而生畏,不敢、也不愿与父母交流,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从而形成严重的“压抑感”和“委屈感”,甚至对父母产生逆反、怨恨的心理。还有的父母感情破裂、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教育因素
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时,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而职校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比较差,而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许多学校又主要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实践教学不多,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学生感到前途渺茫,无所适从。
(三)社会观念影响
由于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当前职业教育自身体制仍未完善等原因,社会上普遍存在一些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无法与普通教育相比,报考职业学校没有前途,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因此,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卑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甚至会觉得低人一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学生心理因素
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正好处在青春期心理的“过渡时期”,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厌烦大人的管束,渴望获得独立,但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冲动性,不善于克制,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困难,或者不能客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致当事与愿违时就感到无能为力,造成紧张焦虑。
三、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忽视,它已向我们发出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挑起这副“担子”。针对上述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成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更新教师的观念
尽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错误认识严重阻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促使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尤其要充分发挥好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工作,给予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在解决了他们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之后,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使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职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在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学生中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阅览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开设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和热线电话等。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的原则,有意识地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采用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及行为,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心理健全发展。同时,要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某些心理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及时解决职校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据调查,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父母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因此,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年
[2]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