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1

马宗国, 朱孔来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我国县域经济虽然总体实力提升较快, 但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仍存在着不均衡性及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破解发展难题,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为例, 通过对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 存在的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 12-0065-04

我国县域经济虽然总体实力提升较快, 但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却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性。近几年, 山东省在/促强扶弱带中间0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 通过加快实施/双30工程0, 县域经济呈现出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局面。但县域经济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 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2009年, 山东省122个县(市、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3414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2381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4517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923818亿元, 进出口总额108517亿美元, 分别占全省的8615%、5613%、8416%、8117%、7813%。全省有26个县(市) 进入全国百强, 其中前20强中占了7席。

(二) 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山东省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提高经济集中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县域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山东省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8年的1012B 5911B 3017调整为2009年的919:5810:321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114%, 比2008年提高214个百分点。以提高经济集中度为目标, 通过加强园区建设, 促进了县域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的聚集。近几年, 许多县市规划建设了各类经济园区, 目前, 全省县域经济园区已达1100多处, 60%以上的新建项目聚集在园区内, 经济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载体, 区域经济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三)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 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9年, 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55元, 同比增长819%, 农民恩格尔系数达3615;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13476元, 同比增长1317%; 2010年一季度,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14元, 同比增长1318%。

(四) /双30工程0成效明显

通过实施/双30工程0, 经济强县优势更加突出。2009年, 30个经济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收稿日期:2010-08-20

作者简介:马宗国, 男, 山东泰安人,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美国罗德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企业战略。

1290818亿元, 同比增长1212%, 高于全省增幅013个百分点;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612亿元, 同比增长1412%, 高于全省增幅119个百分点; 实现进出口总额32419亿元, 同比下降了1917%, 低于全省增幅7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1210亿元, 同比增长1610%, 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经济欠发达县发展势头也较强劲。2009年, 30个经济欠发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16亿元, 同比增长1316%,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216亿元, 同比增长1818%,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615个百分点; 实现进出口总额2619亿元, 同比下降了115%,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01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9117亿元, 同比增长1819%,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

二、山东省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模式(一) 特色产业主导型

山东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0, 发挥比较优势, 打优势牌、走特色路, 全力打造特色产业, 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几乎每个县市都有特色的典型或品牌, 有的特色项目与县域名称齐名, 甚至成为县域的代名词。如, 提到/贸工农一体化0就会想到诸城, 提到南北两大/菜园子0就会想到苍山和寿光, 提到/阿胶0就会想到东阿, 提到蔬菜加工和出口就会想到莱阳, 提到羊毛衫加工就会想到海阳, 提到黄金生产就会想到招远。

(二) 创新导向型

山东省坚持突出科技创新先导地位, 整合创新资源, 聚集创新要素,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的县域经济全新发展模式。如, 沂源县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引导企业科技创新, 实现以/高0补/晚0, 以/高0补/弱0, 强化了科技的支撑作用。禹城市实施/新、特、优0工程, 突出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知名品牌、循环经济四大亮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以上。

(三) 产业集群带动型

山东省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导向,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 注重拉长)

产业链条, 做大做强规模大、要素聚集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 以骨干企业为龙头, 加快发展配套产业, 壮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骨干力量。如, 茌平县以打造东方铝城为重点, 着力发展以信发铝电为龙头的铝产业集群, 与铝相关的企业发展到70多家, 全县65%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税收来自铝产业; 诸城市培育了销售收入过千亿的汽车产业集群和四个过百亿的食品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形成了主导产业支撑、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区域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结构。

(四) 大企业带动型

山东省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壮大骨干企业, 以大项目、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推动了县域经济规模扩张。如, 邹平县魏桥创业集团一个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近7成; 海阳核电建设2009年为地方提供税收7560万元; 寿光晨鸣、高唐时风、莱阳龙大、诸城福田汽车、龙口南山集团等一大批规模大、要素聚集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成为建设经济强县的主导力量。

(五) 资源开发型

山东省坚持依托优势资源, 进行综合开发, 促进资源和原材料产品多次转换、加工、增值, 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如, 巨野县立足煤炭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煤电化工和优质浮化玻璃, 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多。邹城市着力推进煤电开发, 形成了以煤化工、触煤合金、特种玻璃、新型建材为重点的煤电化产业集群, 全市煤电行业利税占工业利税的7成多, 税收占地方入库税收的一半以上。

(六) 大城市依托型

坚持依托中心城市, 主动对接融入, 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配套经济, 走大城市辐射带动发展的路子。如, 胶南市抢抓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滨海交通公路通车的重大机遇, 沿桥隧、滨海公路辐射, 形成了家电电子、汽车零部件、船舶配件三大产业群, 其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章丘市积极承接济南的产业转移, 落户开发区的重汽汽车产业园年实现产值

占章丘工业园产值的三分之一。

三、山东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 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是江苏和浙江, 江苏县域经济规模大, 强县大而强; 浙江县域经济富裕程度高、差别小; 而山东/强县不强0、/居民不富0、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山东省平均每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仅为江苏的70%、50%左右; 全国百强县前10位中, 江苏占了7席, 而山东省最强的龙口市仅列第11位。

(二) 土地指标缺口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土地指标缺口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用地指标紧张, 从宏观看, 是由国家严格土地审批、减少项目用地指标、对开发区进行审查核减等措施造成。受国家宏观土地保护政策的限制, 目前平均每个县市只分配给200~300亩的土地指标, 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 计划指标下达晚, 加上建设用地按项目审批手续繁杂, 运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 不利于建设用地的及时供给,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现行金融体制也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 县级银行普遍没有信贷权, 只能吸收存款, 不能发放贷款, 而向上级银行申请贷款审批程序又过于繁杂, 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到位, 影响了使用效率。虽然为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家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金融结构仍存在惜贷慎贷现象,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 且越是需要资金扶持的欠发达县融资难度越大。

(三) 县域自主发展能力不够强

山东省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差, 大多数县属/吃饭财政0, 除了保工资、保民生的/刚性0支出外, 所剩财力寥寥无几, 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县域利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发展的能力极为有限。同时, 县域很难留住高层次人才, 高素质劳动力也相对短缺, 这对县域的自主发展能力造成影响。对欠发达县而言, 财政支出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种补贴来维持,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乏力, 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难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

[1]

有效支撑。正是由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招商引资难, 县域内资金外流现象突出, 导致其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四) 县域发展不平衡

山东省东部和西部、强县和弱县相比, 经济总量、财政实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且差距扩大的趋势比较明显。2009年, 山东西部四市县域(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的31个县市) 的人均GDP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东部四市(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的24个县市) 的4315%、3719%。不仅强县与弱县之间差距大, 而且30个强县之间也有较大差距, 人均GDP 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市分别是最低的318倍和417倍。

四、加快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一) 破解三大难题, 增强发展活力

11切实解决建设用地缺口大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土地保护越来越严格, 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紧张, 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与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0。从山东省县域情况看, 许多县市已十多年没有进行过村庄规划, 由于农民进城、子女上大学等因素, 农村出现了许多空闲宅基地, 不但浪费了大量土地, 也影响了村容整洁。目前, 如能将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民住房模式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不但可以有效化解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 也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有了可靠的资金来源。

21在产业集群内打造/企业联合体0, 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在于担保问题。借鉴山东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 建议由政府搭桥, 推动同一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加强协作, 本着互相帮助、利益共享的原则, 打造以产业协会为重点的/企业联合体0。/联合体0实行会员制, 政府为其提供部分/过桥0贷款周转金以吸引更多的同类型企业加入/联合体0。/联合体0的成员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拆借流动资金, 尤其当某一企业急需银行贷款时, 由/联合体0成员审议同意, 其他企业按其权益在/联合体0中所占比重提供同比例的信用担保, 改变过去一家企业为多家企业集体提供担

保模式, 有效分散风险。在此基础上, 要积极探索建立由/企业联合体0、中小企业、银行、信用担保机构组成的融资联盟, 形成多方交流合作机制、服务机制和诚信机制。

31加大对欠发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欠发达县由于财力捉襟见肘, 再加之县域内资金外流而导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山东省目前对欠发达县虽有一些扶持政策, 但扶持力度远远不够。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县的扶持力度, 关键要解决扶持资金的来源问题。因此, 应借鉴国家筹集各地区资金集中支持西部地区的做法, 建议实施/强弱统筹带中间0的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按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县域经济统筹发展基金0, 该基金主要用于提升欠发达县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1推进强县扩权改革。一是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按照减放并举、依法下放、权责一致、提高效能的原则, 最大限度下放管理权限, 进一步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决策权。二是加快/省直管县0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规范试点县财政体制, 加大省级扶持力度, 减少运转层次, 提升管理效率。

21建立县域产业转移引导机制。加快弱县与强县产业的有效对接, 促进地区间合作互动、协调发展。研究制定鼓励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政策, 建议借鉴江苏的做法, 每年安排部分资金, 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 支持中西部省级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支持东部地区企业向西部的产业转移, 投资兴办项目。构建产业对接的协调组织机制, 建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信息交流平台, 促进县域间的协调与沟通。

31整合对农业的各项补贴项目。目前对农业的各项补贴名目繁多, 也比较零碎, 且政策刚性很强, 基层实际执行的工作量很大。建议整合各项扶持资金, 多搞一些能够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综合开发性项目。

(三)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11加强分类指导, 实施差异化考核。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以实施重点带动战略为推动措施, 结合各地区位特点, 梳理思路、明确方向,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东部县市区, 要充分利用蓝色经济与高端产业这两个/加速器0, 唱响/蓝色主旋律0, 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 推进制造业由加工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促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部县市区, 要围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带, 主动接受辐射带动,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加快县域经济崛起。西部县市区, 要把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优势与西部的资源、成本优势结合起来, 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促共进, 培育经济发展的自主增长机制, 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科学分类和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实施差别化考核。

21实施新一轮/双30工程0。建议重新调整30强县和30个弱县名单, 实行动态管理, 加大对调整后的30弱县的扶持力度, 制定实施强县对欠发达县新一轮对口帮扶政策, 使帮扶政策长期化、制度化。

31明确小城镇尤其是中心镇建设发展目标, 加大考核和监督指导的力度。建议启动新一轮小城镇规划修编, 明确各个小城镇尤其是中心镇建设发展目标, 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加大考核和监督指导的力度。建议全省评选100个经济强镇, 对其所在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由省市县加大支持力度, 促其快速发展。同时, 在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 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角度制定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1]徐清照1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1中国集体经济12009, (4) 1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2

一、当前新晃县“两型社会”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现

近年来,新晃县围绕打造“湘黔边界特色经济走廊,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构筑怀化西大门”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环境

兴县”的五大战略,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21.5亿元,较2005年104573万元增长8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69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84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9866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8.733.737.6调整为2009年的16.641.741.7。2009年,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3297吨,较2005年排放量2934吨增长12.4%,但年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23kg/万元,降至2009年的17kg/万元;2009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1507吨,较2005年1235吨增长22%,但年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12kg/万元下降至2009年的8kg/万元。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在二级标准以内,舞水河新晃段水质维持在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以内,县内其它主要支流也稳定在控制指标范围内,镇城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2008年,通过了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的验收。

二、当前新晃“两型社会”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实力不强。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只是全省20226元的39.7%,是怀化市人均生产总值12034元的6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省为4910元,怀化市为2905元,而新晃县为18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为15084元,怀化市为11114元,而新晃县为7473元。

2.生产经营模式粗放。农副产品深加工程度低。虽然新晃组建和引进了一批相应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仍然存在着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小,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除肉牛加工小有名气外,仍有很多农产品没有进入市场。同时,这些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家庭作坊式生产,管理落后,品种雷同,企业品牌不足,企业生存发展比较艰难。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开采技术落后,属于初级生产加工企业,缺少上游产业。新晃目前开发最好的是重晶石,已引进了红星、鲁湘钡业两家深加工企业,但这两家企业所要求的原矿品位都有较高要求,全县低于70度的重晶石矿基本上是废弃的,资源浪费严重。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低。近年来,林木产业发展还是较快的,但多属于规模小、效益差的初级加工企业,木材产品主要是技术含量小的锯板、原木、人造板、指接板等,高档家具和木制工艺等商品比较缺少,木材深加工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3.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由于企业环保措施不足,污染治理设施投入不够,对环境污染也造成一定影响。县内冶炼、化工、矿山等企业多次发生环保问题,如半江铅锌矿、红星、原隆鑫、蓝天等,当地群众反映意见较大。另外,一些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如:大兴复混肥,“三废”的无害化处理不当,这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压力。

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新晃“两型”社会建设

新晃县属于山区,应从山区从实际出发,发展山区经济,坚持打好“绿色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一条符合新晃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1.加快农业产业化,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新晃是山区农业县,农村占大头,农业是大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只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把“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县域经济才能实现大发展。一要积极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可以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开展蔬菜种植、水果栽培、养殖等技术培训。并通过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新技术。通过培训,增强农村居民的科技意识,提高生产技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要组织农村居民参加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二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通乡公路改造工程和通畅工程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完成中低田改造,抓好大田、刘坪等4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巩固以点代燃项目成果,积极推进小水电开发,完成杉木塘电站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1.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深入实施农村清洁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新建沼气池。结合“村村通”工程、农网改造、组建扶贫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品牌带动。积极挖掘提升新晃县农业“三宝”(黄牛、烤烟和龙脑)的价值和效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目标,依托新晃黄牛肉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大好契机,推动产业品牌整合,提升地标产品认证价值。“品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统一品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产销结合的产业发展机制。要提升和保护品牌、发展壮大龙头公司的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只有品牌提升了、公司有绝对的实力,才能让老百姓放心,才能促进规模养殖,扩大养牛总量,从而不断提高肉牛产业化水平。依托“天堂”牌烤烟的品牌优势,积极发展烤烟生产,大力实施烟基工程,建设规范化烟田。加快发展右旋龙脑樟,可以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争取把新晃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冰片加工基地。同时,要依托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期种植传统,大力发展高寒地区超级水稻和绿色、有机食品,狠抓优质超级稻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加快相关后续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粮农的产业收入。目前,有十个乡镇在建设优质稻。

2.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崛起。工业是立县之基、兴县之本、财源之柱,亦是县域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柱。一是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新晃县“一园三小区”的工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要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在建或意向入园企业的服务工作;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相关产业和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资源集约和优势互补,以从分发挥园区的集聚带动功能。要有针对性引进已落户企业的上下游产业落户新晃县,形成“落户一个,带来一批”的滚雪球效应,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二是依托全县丰富的矿产和电力资源,加快矿产品深加工和冶炼工业发展。在积极引导现有工矿企业改造升级,壮大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链的拉伸;要大力扶持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资源永续开发、合理利用的新型工业经济模式,成为县域工业的主要支撑。三是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现在,土地等要素供给越来越紧张,环境制约越来越大,粗放式、低水平发展已越来越没有出路,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3.积极融入“武陵山脉经济协作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三产快速发展。武陵山区是我国跨省交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全国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是国家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2010]448号《关于开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内容是阐明国家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协作发展的战略思路,明确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的主要目标,以旅游产业为先导,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与特色产业布局,研究提出保障武陵山协作区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政策措施。这必将促进武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是无烟工厂、朝阳产业。新晃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称,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神秘的傩技傩戏、侗寨风情、夜郎文化等)、夜郎大峡谷等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有基础、有条件,也有潜力。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了八江口夜郎王温泉生态度假区、夜郎十里长街项目建设,加紧对龙溪古镇、凉伞冲首侗寨、贡溪四路天井寨、黄家垄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时,要依托优良的生态优势,培育生态特色旅游产业,把“生态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4.加大“两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以新晃县争创“国家文明卫生县城”和创建“全国生态县”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展“树立节能低碳意识,共建绿色生态家园”活动,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二要加强社会监督。健全公民参与环保的监督机制,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公示等制度,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出一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案例。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3

一、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改革的总体要求

1.能放都放。“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依法合规”。”扩权”县(市)取得相应的管理权限后,同时承担与管理权限对等的责任。

2.先行试点,逐步全面推开。在综合考虑经济实力、城市合理布局、发展潜力、地区统筹兼顾四个方面因素后,扩大管理权限首先在辛集市、平山县等22个县(市)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搞第二批试点。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

1.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市),向全国百强县(市)看齐,敢于领先,敢为人先,再上新台阶;经济条件差一些的县(市),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形成后发优势。

2.加快“扩权”县(市)政府职能转变。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抓紧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大厅等服务窗口,推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办公和首办负责制,实行“限时办结制”。

3.促进产业上层次、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推进“扩权”县(市)立足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县(市)重大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选择市场潜力大、主导力强的产业或产品,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形成持续的竞争力。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在11个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河北省“扩权”县(市)可以享有62项与河北省设区市相同的权限。

(一)计划直接上报(1项)

“扩权”县(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各业务部门的专业计划,由县(市)有关部门直接向省有关部门上报、衔接,同时抄报该县(市)所在设区市有关部门。省有关部门对“扩权”县(市)的有关指标直接进行平衡,并在其所在设区市名下以“其中”形式列出。

(二)部分财政收支直接结算(5项)

1.从2005年1月1日起,设区市不再分享“扩权”县(市)收入,“扩权”县(市)收入除按现行财政体制上缴中央、省部分外,其余全部缴入本级金库。

2.“扩权”县(市)财政体制直接对省。涉及“扩权”县(市)体制上解(补助)基数、体制改革收支基数的核定,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财政补助,资金调度等事项,由省财政直接对“扩权”县(市)办理。

3.“扩权”县(市)在向省级财政报送财政收支月报、预决算的同时报设区市。各设区市按两个口径向省报送预决算,即包含“扩权”县(市)的和不含“扩权”县(市)的。

4.按照“不挤不占”原则处理好省、设区市和“扩权”县(市)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按照2004年设区市从“扩权”县(市)净得财力(分享收入减去体制基数返还),冲抵设区市2004年用本级财力安排的对“扩权”县(市)的转移支付、专款补助和其他经常性补助(剔除一次性因素)后余额为基数,余额为正数的由“扩权”县(市)每年定额上解省,省定额补助设区市;余额为负数的,按其绝对数由设区市每年定额上解省,省再如数补助“扩权”县(市)。

5.“扩权”县(市)政府的财政决算,在接受同级审计部门审计监督的同时,省审计部门可直接审计。

(三)部分经费直接安排(6项)

1.省有关部门向设区市划拨各类事业费、交通规费及其他建设资金、预算外返还资金、福利救济资金、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等资金时,凡按规定“扩权”县(市)应当享有的,一律在所在设区市名下以“其中”形式直接向“扩权”县(市)划拨。

2.拖拉机和摩托车养路费由“扩权”县(市)自行组织征收,将组织的收入全部上解省级国库,由省将分成部分返还“扩权”县(市),不再与所在设区市分成。

3.客票附加费和货运附加费、道路运输管理费征收计划,由省向各市下达时对“扩权”县(市)单列;征收资金中进入省财政的部分由“扩权”县(市)直接解缴到省;客货附加费返还资金(包括征收工作经费及分成资金)由省直接拨付到“扩权”县(市);道路运输管理费留成部分由“扩权”县(市)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按规定安排使用。

4.省交通规费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对“扩权”县(市)实行计划单列,资金直接拨付。

5.申请使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由“扩权”县(市)直接报省审批,同时报所在设区市备案;出口企业研发资金和外贸出口企业技改贴息资金,由“扩权”县(市)初审后报省有关部门审核,同时抄报所在设区市有关部门。

6.“扩权”县(市)直接向省申请县(市)文化馆、博物馆建设专项补助费。

(四)部分税权调整(8项)

1.遇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需要税收减免的,由“扩权”县(市)有关部门直接报省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

2.纳税人申报的耕地占用税减免面积在30亩以下的,由“扩权”县(市)人民政府自行审批,报省财政部门及所在设区市备案。

3.“扩权”县(市)下列涉税行政审批权限比照设区市税务部门的审批权限执行: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税收优惠的年度确认,外商投资企业免征地方所得税的年度确认,外商投资的先进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延长减免的审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商税后利润再投资退税的审批。

4.“扩权”县(市)地税部门受理纳税人的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政策性减免事项,比照所在设区市的审批管理权限办理。

5.“扩权”县(市)税务部门受理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减免的审批时,纳税人遇有“风、火、水、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及在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年度减免所得税额100万元(含)以上的,直接核报省税务部门审批;年度减免所得税额100万元(不含)以下的,由“扩权”县(市)税务部门审批,并抄报所在设区市税务部门。

6.“扩权”县(市)税务部门受理纳税人的处理财产损失的审批,对纳税人当年申请扣除的财产损失数额(国税征管户2000万元、地税征管户1000万元)以上的,直接核报省税务部门审批;纳税人当年申请扣除的财产损失数额(国税征管户2000万元、地税征管户1000万元)以下的,由各“扩权”县(市)税务部门审批,并抄报所在设区市税务部门。

7.“扩权”县(市)的企业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国产设备投资额的40%抵免企业所得税的审批,纳税人技术改造单个项目总投资额,国税征管户3000万元以上、地税征管户2000万元以上的,由“扩权”县(市)税务部门直接核报省税务部门审批;单个项目总投资额,国税征管户3000万元以下、地税征管户1000万元以下的,由各“扩权”县(市)税务部门审批,并抄报所在设区市税务部门。

8.“五类”企业(已设立的鼓励类和限制乙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的研究开发中心、先进技术型和产品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利用投资总额以外自有资金进口设备免税,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核、报省审批、报所在设区市税务部门备案。

(五)部分项目直接申报(9项)

1.凡不需要国家、省、设区市出资或平衡建设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含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均由“扩权”县(市)投资主管部门按照建设程序自行审批;需报送国家和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由“扩权”县(市)投资主管部门按照建设程序直接向省投资主管部门申报,并抄报所在设区市投资主管部门。

2.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扩权”县(市)投资主管部门按照《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试行)》和《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试行)》所划定的设区市核准管理权限自行核准。

3.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总投资在5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由“扩权”县(市)投资主管部门按照《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所划定的设区市备案管理权限自行备案。

4.需申请国家和省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由“扩权”县(市)有关部门直接向省有关部门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抄报所在设区市有关部门。

5.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下,符合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规定的鼓励类和允许类且不需办理进口设备免税的外商投资项目,由“扩权”县(市)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同时抄报省和所在设区市投资主管部门。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所有需办理进口设备免税的项目、限制类项目,由“扩权”县(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核报,同时抄报所在设区市投资主管部门。

6.“扩权”县(市)申报的省级、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由县(市)有关部门直接上报省有关部门,并抄报所在设区市有关部门。

7.设区市审批权限内的中小型水库和水闸控制运行计划(跨县级行政区域的除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利工程规划同意书(跨县级行政区域的除外),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报所在设区市备案。

8.“扩权”县(市)对所辖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文件的审批,享有设区市的权限,审批项目每半年向省有关部门备案一次。

9.办理《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书》、《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更新设备技改及配备件证明》,由“扩权”县(市)有关部门直接报省有关部门核准。

(六)部分用地直接报批(6项)

1.“扩权”县(市)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和调整,由“扩权”县(市)政府直接报省政府审批、报省有关部门备案,同时抄报所在设区市有关部门。

2.矿产资源规划(含专项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海洋资源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等专项规划,由“扩权”县(市)政府直接报省有关部门审批,同时抄报所在设区市有关部门。

3.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由“扩权”县(市)有关部门直接向省有关部门申请核准。需省政府审批的各项建设用地,由“扩权”县(市)政府直接报省政府。

4.省级审批的土地开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保护,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由“扩权”县(市)有关部门直接报省有关部门审批。“扩权”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可自行设置建材类零星分散小型矿产资源储量规模矿产地的采矿权。

5.在县(市)区域内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经县(市)有关部门初步预审后,由项目法人直接报省有关部门预审、审核、审批。

6.“扩权”县(市)享有征、占用林地的初审权,并直接报省有关部门审批,同时报所在设区市有关部门备案。省有关部门对“扩权”县(市)的森林资源采伐限额指标实行单列,由县(市)有关部门审批。

(七)部分证照直接发放(17项)

1.“扩权”县(市)有关部门直接核发所在设区市权限内的各类证照(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设区市发放的证照除外)。主要包括经营性收费、商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建设、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文化、体育、旅游、民政、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证照。属于省有关部门发放的证照和批准的事项,一律由”扩权”县(市)有关部门直接向省有关部门报批、核准,抄报所在设区市备案。

2.二级及二级以下建筑业企业资质、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工程勘察乙、丙级资质、建筑工程设计乙、丙级资质和其他建设工程设计丙级资质、施工图审查机构认定证书、房地产开发二级及其以下企业资质、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工程监理乙、丙级企业资质等,“扩权”县(市)自行审查、直接报省有关部门审批,抄报所在设区市有关部门备案。

3.需要国家和省核准的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乙级以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资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资质等,“扩权”县(市)自行审查、直接报省有关部门审批,抄报所在设区市有关部门备案。

4.“扩权”县(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增发新股、合并及分立,由县(市)有关部门直接报省有关部门审批。冠县(市)行政区划名的企业集团的设立由“扩权”县(市)审批。

5.“扩权”县(市)有关部门直接向省有关部门申报企业债券发行等直接融资事项。

6.“扩权”县(市)自行审批允许类商品加工贸易合同,报所在设区市备案。

7.外商投资企业中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的确认考核,典当经营许可证申报,省成品油市场规划布局审定及仓储设施、加油(气)站(点)建设定点及企业经营资格审核,拍卖企业设立的审批,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核、报省审批,抄报所在设区市备案。

8.“扩权”县(市)自行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企业进行后处理。

9.“扩权”县(市)中的优秀旅游城市,经国家旅游局授权,享有对一、二星级饭店质量等级的评定权。对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由“扩权”县(市)有关部门自行审批,并有对A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初评权。

10.“扩权”县(市)自行审批本地高中学校的设立和撤并;自行审批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的设立、更名、撤并;自行制定高中阶段招生计划。

11.“扩权”县(市)直接受理并初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报省审批,报所在设区市备案。

12.“扩权”县(市)自行核发中级及以下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自行审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案。

13.供电营业许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确认,由“扩权”县(市)有关部门直接报省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

14.酒类专卖、生猪屠宰、煤炭经营、成品油管理证照由“扩权”县(市)直接报省有关部门审批。

15.从事普通货运经营(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以外的)、县级行政区域内客运经营(含出租车经营)的营运证的审批、发放、年审,由“扩权”县(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办理。

16.应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由项目所在“扩权”县(市)直接办理。应由省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其污染物排放状况由“扩权”县(市)核实,直接报省核发许可证。

17.六吨以下锅炉安装、告知、验收,司炉工培训发证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

(八)部分价格管理权限下放(7项)

1.县以下电厂非上网电量的电价授权“扩权”县(市)制定。

2.县域内省价格主管部门管理之外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授权“扩权”县(市)制定。

3.县域内医药企业生产的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由“扩权”县(市)价格主管部门直接报省价格主管部门审批。城市供水及价格、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授权“扩权”县(市)制定。

4.廉租住房租金、公有住房租金、经济适用房价格、公有住房出售价格、房屋重置价格、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价格授权“扩权”县(市)制定。

5.建制镇环境卫生及垃圾清运服务价格,建制镇集中供热价格,县域内液化气最高零售价格,有线电视安装费、收视费,殡葬服务价格,县内保安服务价格,授权“扩权”县(市)制定。

6.中小学印刷厂为学生提供作业本、学习资料价格,高中住宿费、取暖费授权“扩权”县(市)制定。

7.出租车运价,运输企业集约经营服务费,车站、旅游景点及各类暂扣车辆停放服务费,授权“扩权”县(市)制定。

(九)统计资料直接(1项)

分地区统计资料时,将“扩权”县(市)的主要统计数据在所在设区市名下以“其中”形式列出。

(十)部分政策直接享有(1项)

今后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委托设区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代行的管理权限,“扩权”县(市)原则上同时享有。国家和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管理方面新制定的各项政策,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新确定的管理权限划分,凡所在设区市享有的,“扩权”县(市)原则上均直接享有。

(十一)部分信息直接获取(1项)

省政府召开的综合性会议、省政府各部门召开的专业性会议、发放的各类文件、指导工作的各类信息,凡是所在设区市参加或享有的,均扩大到“扩权”县(市)。

三、改革的组织保障

河北省“扩权强县”改革工作涉及11个设区市和25个政府部门,包括发展改革委、财政、商务、国土、建设、税务等,几乎涵盖了经济管理权限的所有领域。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扩权强县”工作的组织和推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要精心组织,加强指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扩权强县”工作的指导,做好衔接和协调,确保县(市)管理权限扩大后不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漏洞。

(二)要强化服务,大力支持

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与“扩权”县(市)对口部门联系,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对口部门的业务工作水平;认真研究和解决政策执行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投资和项目安排、事业经费补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要求有关设区市从全局出发,把“扩权强县”改革作为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主动做好有关工作。

(三)要用好扩大后的权限

“扩权”县(市)要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及有关配套政策,把握政策界限,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受权幅度及有关规定做好各项工作;“扩权”县(市)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全员学习培训,强化干部队伍的法制观念,提高其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扩权”县(市)要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扩权”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谋划好县域经济的发展,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培育经济增长点,真正将各项“扩权”政策转化为富民强县的物质力量。

(四)要搞好协调、督导和反馈工作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4

2012年全区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026.8亿元,使县域经济在全区经济的比重不断提升,由2007年的56.6%提升到2012年62.7%,提高了6.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88.1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65.4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64.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51.52%。在80个县域中,生产总值超100亿元的旗县34个,超50亿元的旗县64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19.5亿元,与2007年的163.8亿元相比,增长了3.2倍,占全区33.46%,其中超1亿元的旗县有74个,超5亿元的旗县有29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842亿元,占全区67.4%,与2007年的2470.5亿元相比,增长了3.6倍;县域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17.8:50.2:32.0调整到13.0:58.7:28.3。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经济近十年“黄金”增长期。

二、产业同质化使县域经济“同城化”竞争加剧

(一)资源性产业产能过剩的倾向日益突出

早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40%左右”。国内煤炭、钢铁、传统化工、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已经严重过剩。同样,内蒙古的县域产业同质化问题也已开始显现。以工业为例,2012年,57个县域共同拥有化工、冶金、有色金属、铁合金、电石等行业,占71.25%,40个县域共同拥有电力、煤炭等能源产业,占50%。产业同质化使生产要素、原料资源、市场份额的配置产生不合理的状况,加剧了经济运行环境的紧张局面。

(二)县域发展呈现“运动经济”特征

2000年以来,县域主导的各类开发园区大量涌现,成为县域快速发展的主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61个开发园区规划总面积为2715.35平方公里,规划的产能分别为:煤炭14710万吨、各类化工产品11510万吨、电力装机1408万千瓦、各类冶金产品3417万吨。自治区党委提出“8337”发展思路之后,各县域围绕“着力壮大县域经济”这一抓手,开展了新一轮谋划。从已见著报端的部分县域主要领导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到,“加快工业化进程”是这一轮发展的主线,而“加快扩张资源性产业”更是重中之重,成为支撑县域发展的主要抓手。初步统计:化工及有色金属行业涉及县域 26个,占65%,最终产能为化工 2616万吨,有色金属1527万吨;能源行业涉及县域 14个,占35.9%,最终产能分别为电力4778.5万千瓦,其中:风电1983万千瓦、光伏发电350兆瓦,煤炭30300万吨;水泥行业涉及县域5个,占12,8%,最终产能规模水泥熟料1000万吨。园区是支撑发展的主要载体,上述县域的19个园区中,有15个园区定位以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冶金,有色金属等主导产业,占78.9%。在国家着手治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这些列入重点治理范畴内的产业如何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应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

(三)资源禀赋的差异难以阻挡同质化的“热情”

由于能源、矿产、化工、冶金、建材等资源性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同时近些年市场需求旺盛,县域资源性产业集聚发展,并且在未来时期仍然“热度”不减。以乌兰察布市为例:该市未来时期除集宁区以外的县域工业发展主要围绕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太阳能光伏、煤炭等领域,具体目标为:电力总装机达到2816.5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1433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至350兆瓦;化工产品综合产能850万吨;冶金产品综合产能1084万吨;水泥1000万吨以上;煤炭发运及加工18000万吨。其中察右中旗工业园区的定位为:全力打造铁精粉、有色金属(金、铜)、石材加工、水泥建材、火电及煤炭开采、装备制造和重化工“六大产业园区”。毋庸置疑,这些产业和产品大多或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或是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或是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压缩的领域,同时该地区的资源禀赋及其他生产要素也不足以支撑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则是永久和不可逆的。

(四)市场供求难以支撑县域经济的同质化发展

从市场供求趋势看,目前我国供大于求的商品已占近26%,供求基本平衡的占74%,明显短缺的商品几乎不存在。即使是过去严重短缺的煤炭、电力现也已出现供过于求,铁路货运量低速增长,大多数工业产品产能过剩,许多行业开工率严重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面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从居民消费看,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左右是在城区实现的,县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32%。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由过去以解决衣食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解决住行为主。同时,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也日趋成熟,追求品牌、讲究质量开始成为一种时尚,低档劣质产品在大中城市正在失去市场。城镇居民消费模式的这种变化,也将对县域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三、 解决产业同质化问题的路径

在展望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些挑战来自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要素日益匮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方面,但产业同质化现象对整个经济发展格局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得内蒙古的县域经济不易做大做强。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要制定立足本地资源,突出县域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对主导产业,特别是具有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异质性产业,要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要保护知识产权,使发明者、创造者、开发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和收益。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应避免同质企业入驻投资。

(二)建立中介服务机构

要支持和鼓励一批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管理运作规范的商业化中介机构和公益性中介组织为企业服务,推动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有机融合,发挥中介服务机构联结政府和企业桥梁作用,引导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和发展的方向,保护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要成立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机构,建立完善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招商引资、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定期信息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要搭建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平台,强化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为企业规避产业同质化创造条件。

(四)实行行业规范

行业协会颁布实施“行业标准”,使业内企业按标准生产,自律行为,有利于避免无序恶性竞争。此外,通过“行业标准”的推广使用,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促使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促进行业产品质量全面提升,推动以质取胜和品牌带动的战略,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区域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可行性研究

特别是注重对异质性的产业和产品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原材料供应的研究、生产技术的研究、生产能力的研究、成本效益的研究、环境影响的研究、发展后劲的研究等等。培育和发展异质性产业,有利于规避恶性竞争与经济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做大做强企业,培养和壮大产业集群,使县域地区产业结构呈现合理的“条状分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5

第一,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面对入世,要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和传统的"内陆意识",树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大市场观念,树立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大生产的思想,大力加快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步伐;进一步破除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基本原则严重背离的各种形式的地方或行业保护主义,树立促进公平竞争,遵循市场规则,依法实施保护的新观念;进一步破除各种"人治"和"权大于法"的思想,强化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治县,依法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其合法权益。要规范和管理好市场秩序,积极营造与WTO接轨的市场环境,在创造规范的法制环境、诚实的信用环境和周到的服务上下硬功夫。加强商德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防止商业欺诈、恶意拖欠及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的发生。把"人人都是环境,处处都是环境,事事都是环境"落到实处。

第二,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要根据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和产业转移趋势,着力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吸收、运用现代科技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体到我们谷城县,重点抓好车桥公司、东银公司、银纺公司、石纺公司和骆蓄公司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要以石花镇"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车桥公司"国家级星火技术区域性支柱产业承担单位"两块"国牌"为龙头,用足用活有关政策,重点支持铝合金系列材料规模生产、抓好皂素新技术应用、双密度聚氨酯泡沫垫材专利产品开发、无污染再生铅技术开发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建设。

二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集团化的趋势,积极引导企业走联合、集聚的道路。鼓励那些分散、零星的企业向"工业产业园区"集聚,鼓励他们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鼓励县内中小企业向县外大企业大集团靠拢,协作配套、松散联合、加盟重组都可以。具体到我县,今后主要是以资本联合、市场联合、生产联合、技术联合为纽带,积极推进以车桥、骆蓄两大集团为核心的兼并重组和协作配套,扩张新和公司规模,抓紧组建南河流域水电集团、纺织工业集团、纸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竞争能力。

三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区域化特点,进一步巩固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县域农业必须打破封闭型结构调整和有限开放型结构调整的陈旧思维,大胆改革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积极探索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的新流程。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增加用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储备、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等方面的补帖。要增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理念,力争在"入世"过渡期内,把我县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县和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抓住"入世"有利于畜禽水产品出口的机遇,发展以牛羊、肉鸡、特种水产为重点的养殖业。

四要根据国际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变化,大力发展区域文化消费产业。要真正把文化特别是旅游、服务等行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抓,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我们谷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要尽快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强大的经济发展优势,这是我们今后主抓的工作重心,创建全省旅游先进县。

第三,以城镇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入WTO后,城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更加突出。要保证新一轮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经营强镇。用经营城镇理念来指导和推进城镇建设,把城镇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彻底改变城镇建设政府投入、无偿使用的旧模式,实施以城建城、以城养城。县级可组建城镇开发总公司,选择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出让土地使用权、项目建设经营权、户外广告标牌、冠名权和产权,走经营城镇之路。二是产业兴镇。有业才有镇。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抓住已经和正在形成的特色产业,一业为主,多业驱动,使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三是人气旺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现行户籍制度对农民进城的束缚和阻碍问题。实行城乡内外平等择业,允许进镇农民依法有偿转让、转租、入股抵押土地承包权。

第四,以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把启动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是政策支持。取消一切所有制界限的规定,进一步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银行应支持那些经营规范项目好、能按期还贷的民营企业。在经营范围上,应放宽市场准入,一视同仁。除国家明令禁止经营或专营的商品以外,其它放开经营。二是搞好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应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把依法管理与热情服务统一起来。避免对民营经济进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限制。应及时研究和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三是加强引导。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速度、上规范、上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开发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三高一强"产品,不断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要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兼并、收购、租赁或承包国有中小企业,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6

省委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受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委托。副省长禄智明出席会议并作相关工作部署。

在会上充分肯定了10县今年以来克服凝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取得的工作成绩和亮点,高度评价了10县党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工作和群众的干劲。但他同时也指出,同全省相比,10县经济发展指标的确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基础普遍比较弱、增速排位下降位次比较大。

指出,10县发展很有潜力、大有希望,必须坚定信心、奋勇前进。一是有政策机遇。10县都处在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都能享受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二是有区位条件。习水、务川、道真、正安、绥阳、凤冈、余庆等具,地处黔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平塘、独山、三都等县处于西南出海大通道附近,加强与成都、重庆、球三角等地的衔接与合作,吸引周边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可以实现借力发展。三是有资源优势。10县各有其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可以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有产业基础。10县中,习水的煤炭、白酒,余庆的电力,绥阳、道真、平塘、正安等县的烤烟,凤冈、余庆、务川、正安等县的茶叶。绥阳县的辣椒,独山的盐酸菜等发展得都很好,继续扶持并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五是有发展后劲。10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强调,要坚持把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省工作的“两个大局”,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出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10个县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下决心转型,由农业大县或以农业为主的县转向农工业并举乃至工业主导的县,下决心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把工业做强做大。第二,亳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大规模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第三,要规划建设城镇新区,加快人口向城镇转移。第四,要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积极配合搞好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抓好拆迁、征地、服务工作,把县域内公路建设好,实现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加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第五,要全面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第六,要狠抓落实机制建设,把发展型干部提拔到发展岗位上来。

要求,省直各部门要加大对10个县的支持,从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放权让利,开绿灯、给政策,为10个县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有利的条件。

禄智明就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意见,遵义市委主要负责人和10个县负责同志做了交流发言。遵义市、黔南州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任玉梅)推动“县域经济”提速转型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凤冈召开专题会议李枫

12月29日晚.省蚕、省政府在遵义市凤冈具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丁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推动2011年全省经济发展增速排名靠后的绥阳、正安、道真、务川、凤冈、余庆、习水、独山、平塘、三都等10具提速转型、加快发展。

省委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受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委托。副省长禄智明出席会议并作相关工作部署。

在会上充分肯定了10县今年以来克服凝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取得的工作成绩和亮点,高度评价了10县党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工作和群众的干劲。但他同时也指出,同全省相比,10县经济发展指标的确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基础普遍比较弱、增速排位下降位次比较大。

指出,10县发展很有潜力、大有希望,必须坚定信心、奋勇前进。一是有政策机遇。10县都处在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都能享受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二是有区位条件。习水、务川、道真、正安、绥阳、凤冈、余庆等具,地处黔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平塘、独山、三都等县处于西南出海大通道附近,加强与成都、重庆、球三角等地的衔接与合作,吸引周边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可以实现借力发展。三是有资源优势。10县各有其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可以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有产业基础。10县中,习水的煤炭、白酒,余庆的电力,绥阳、道真、平塘、正安等县的烤烟,凤冈、余庆、务川、正安等县的茶叶。绥阳县的辣椒,独山的盐酸菜等发展得都很好,继续扶持并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五是有发展后劲。10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强调,要坚持把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省工作的“两个大局”,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出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10个县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下决心转型,由农业大县或以农业为主的县转向农工业并举乃至工业主导的县,下决心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把工业做强做大。第二,亳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大规模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第三,要规划建设城镇新区,加快人口向城镇转移。第四,要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积极配合搞好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抓好拆迁、征地、服务工作,把县域内公路建设好,实现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加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第五,要全面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第六,要狠抓落实机制建设,把发展型干部提拔到发展岗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