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行业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行业发展前景

农业行业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经营主体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宿迁市社科研究课题:“宿迁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视角”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宿迁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视角

收录日期:2017年1月26日

一、宿迁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状

(一)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宿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数量增长快、经营方式活、辐射效应高的特点。2015年全市新增种养大户1,891个,累计达9,810个;新增家庭农场1,228家,累计达5,270家,总量居江苏省首位;2016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种养大户504个,累计达10,314个;新增家庭农场达574家,累计达5,844家,继续保持江苏省首位。同时,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按照“产业集聚、农场集群、服务集中、发展集约”的基本思路,积极推行家庭农场集群发展模式,探索发展“一社一群一中心”创新模式。

(二)各类经营主体的生产水平逐步提高。2016年宿迁市列入名录的合作社达到1,155个,农民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率达64%,比2015年提高18%。市级以上“五好”示范社累计达到410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60家、市级334家。作为农产品加工销售载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加工销售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1月份,宿迁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4家、市级220家、县级35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以上的占48%。

(三)主导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凸显。渔业经济总量逐年递增,全市淡水水产养殖面积103万亩,水产品年总产量27.2万吨。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存栏奶牛4.17万头,出栏生猪560万头、出栏肉鸡2亿羽、出栏肉牛13.5万头、出栏肉羊182万只。果蔬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蔬菜瓜果种植面积210.5万亩,年产量545.4万吨,其中蔬菜复种面积171.9万亩,产量465.6万吨,西甜瓜种植面积22.5万亩,产量62.7万吨,果树种植面积16.1万亩,产量17.1万吨。2016年全市新增鲜切花、彩色观赏苗木、盆栽植物等特色花木种植面积1.3万亩,花木种植总面积达53万亩,居江苏省首位。近年来,宿迁市全面落实粮补政策,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速粮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粮食实现生产“十三连丰”。

(四)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三次产业逐渐融合发展。近年来,宿迁市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点提升粮食、果蔬和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集中力量培育和引进了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国2/3以上的“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宿迁市,蒙牛集团、广东温氏、汇源果汁、江苏雨润、中粮集团、娃哈哈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建成投产。设计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农业创业产品,培育了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集聚村,创建了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和星级企业。全市累计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19个,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3个,建成省级最具魅力休闲乡村6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1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3个,培育省级农业观光旅游线路5条。

(五)农业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转变。宿迁市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布局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大入园主体招引力度,优化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质态不断提升。本着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精品化原则,加强加工、包装、储运、冷链物流、质检等配套制度和设施建设,推进农超对接、产销直挂、电子商务等模式创新,提高了产加销一体化水平,强化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秉持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原则,加大生态农业、智能农业等集成技术攻关力度,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农业园区科技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累计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面积达34.3万亩,招引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各类入园主体1,311个,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85.4%。各省级园区良种覆盖率达100%,设施农业比重达8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智能化监测水平达60%以上。

产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协调创新机制得以构建,与省内外农业院校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产出了一批符合市情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市、县、乡农技部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三级互动的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得以试点建设。探索构建了线上展示与线下示范相结合的远程农技推广新模式,农业科技信息互联互通基本得以实现。技术推广中间环节得以缩短,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得以全面提升。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多功能乡镇农技中心得以创建,初步形成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服务的局面。全市年推广农业“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果40项,培育科技示范户1万簦建成“五有”兽医站80家,“五有”乡镇农技中心实现了全覆盖,并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1个,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点47个。

(六)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常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宿迁市大力实施了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农(渔)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形成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生力量。重点强化了家庭农(渔)场主、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专业大户的培训力度,形成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生力量。合理引导愿意投身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创办人、工商资本注资人接受培训,形成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社会力量。以“三种力量”的培育为目标,“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分类培训模式得以形成,并不断提升完善,顺应了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潮流。积极开展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电商农业”创办人等高层次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建立了农业领军人物后备人才库。巩固提升了江苏农民培训学院、县(区)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主阵地作用。同时,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职业农民培训课堂和创业实训基地。目前,全市建成农业生产实训基地42个,组建了5个专业讲师团,吸纳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种养能人200多人。2016年培育职业农民2.73万人,其中包含了农村电商经营者2,018人、农业职业经理人1,015人。

二、宿迁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宿迁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其他正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地区可以引以为鉴。

(一)对小规模农业的优点认识不到位,普通农户直接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门槛过高。虽然以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小农经营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但小农经营亦有它的优点,比如经营灵活、不计劳动报酬、监督成本低等,这些都是规模农业所无法比拟的。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地方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小规模农业的优点,把规模化经营当作其制定政策的导向,其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具指导意义的是地方政府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而制定的各类奖补政策、措施和办法。这些政策对普通农户而言并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最终直接受益的往往是专业大户或外来工商资本,普通农户难以分享各项政策的好处。

(二)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基地建设是确保整个农业产业链条良性运作的关键。目前,宿迁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是基地建设问题,而问题的关键主要不在于基地的数量,而是已建成的基地不能顺利运转,进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通常会招引大量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中小工商资本参与基地建设,待工商资本在完成基地建设、并经项目部门验收拿到补贴后,地方政府没有对基地的运作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

(三)以大户和资本为代表的土地承包方的合法权益保护亟待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同阶层对利益的诉求有很大差别,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农村具体公共事务处理过程中,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往往导致“好事难办”现象发生。加之农民一直以弱势群体的面貌呈现在各类媒体、研究及政策制定中,容易导致地方政府一味地强调农民的弱势而无视当前的农村阶层分化,忽视对以专业大户和工商资本为代表的规模土地承包方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保护。

(四)三产化农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城市中产阶层对农业多功能性需求。面对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也空前高涨,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较高的当属城市的中产阶层。由于宿迁市的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文化农业、养生农业、景观农业等三产化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能够为这一人群提供相应消费机会的空间和场所非常有限,因此远不能满足其对农业多功能性的需求。

(五)土地流转后农村留守人员的生存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与土地流转同等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安置好已流转了土地的农民,这在推行土地大规模流转的欠发达地区更是头等重要的工作。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对来说,对资本的需求高于对劳动的需求,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大量留守人员无法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无法获得力所能及的工作机会,农村的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弱势群体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三、宿w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发展小规模农业的现实意义,创新体制机制,调整奖补政策,降低普通农户直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门槛。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机制,将具有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求的农户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统一经营层面上的组织、协调等职能;调整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奖补政策,根据不同类型农业生产主体对劳动力需求的不同,以及农户自身资本实力现状,确定奖补的规模要求。

(二)遵循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完善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发展机制。在基地建设方面,改进制度安排,使地方政府能够全程监控基地的运作;将更多的精力从推进生产转向为生产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上来;鼓励本地城市居民组建消费性质的社团组织,直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在地化。

(三)切实做好规模土地承包方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以大户和工商资本为代表的投资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弥补了普通农户资本不足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要敢于依法依规对故意阻碍和干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无理、不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工作不力、的行政人员、农村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以切实保障专业大户和工商资本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打造三产化农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求大力促进三产化农业发展。三产化农业的发展不但能够满足当前城市中产阶层对农业多功能性的需求,而且能够产生更大的收益,更好地助农增收。当前,农业的传统功能不断强化、新的功能日益彰显,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旅游、文化等功能,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深度挖掘和利用乡村资源禀赋,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引导和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推动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力求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做出影响。

(五)深化对土地多功能性的认识,多渠道提升土地流转后农村留守人员的生活质量。在推行集中居住政策的地方,统筹规划,给每户预留出适量的土地供老年人耕种;鼓励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老人、妇女等留守人员的精神生活;加大“三来一加”项目的引进力度,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用工数量,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结语

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的产生源自供给侧而非需求侧,供给侧改革要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更为根本的是要实现生产方式的调整与提升。农业供给侧改革表面上是要改变农产品的供给品种、品质和数量,实际上是要改变和提升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和与之相应的农业经营方式决定了农产品供给的品种、品质和数量。应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在农业生产者内部延伸产业链,将农业生产收益完全内化,从而形成多样化的收入渠道,为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提供资金保障。因此,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作为探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的切入口。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维国.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4.

[2]徐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培育研究――基于湖北省的调查[J].学术论坛,2014.1.

[3]宿迁市农经扶贫系统五新调研成果汇编.2014.

农业行业发展前景范文2

农业经济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1.农业发展结构中,农民素质较低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众多劳动力中,其中只有小学文化以及初中文化和文盲的占据了总人数的85%左右,而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一些老弱妇儒,也就是一些劳动能力和技能较低的劳动力。这样的现实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整体又下了一个档次。这种现象直接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形成制约影响。

2.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当前乡镇农业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包括农村的道路、供水供电、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水平等问题,这些要素已经影响到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也还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方式上,大多的乡镇农村都还在从事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活动,生产的出的产品也是由农民直接出售,农产品的加工项目极少。乡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就决定了农业生产对自然和人力的依赖程度高,无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农业经济发展思想落后,与时展脱节

在社会整体发展的推动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大部分的乡镇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镇农业发展还是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农民保守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生产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农民生产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自主生产的积极性,尤其是贫困地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还有的农民安于现状,只是满足于温饱问题解决。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1.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环境整体不断优化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整体环境的改善对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优化调整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在农业发展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上都有提高。

首先,在硬件方面,以水利建设为例,当前全国许多农村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都在进行并形成了长效化的发展模式,农业水利建设水平提高,给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防涝和抗旱工作都带来了保障。此外,还包括农村的道路交通、通信、村街风貌等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在软件方面,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也波及到了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接受到最新的信息,促使着农业经济发展逐步向现代化、科技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投身基层,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乡镇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渐转变

纵观当前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

首先,乡镇农业生产产品的转变,正在由普通的品种向着特色产品和精品产品转变。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与当地的优势条件进行结合,促进形成有特色的农业发展结构,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实现科学化发展,由特色产品和精品产品实现经济的增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竞争水平。

其次,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丰富,很多资源都能够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政策带动下,管理方法的促进下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对农业资源的利用逐渐深化,在各地乡镇实施的农业开发总体战略、果业工程以及山上再造工程等,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使得过去闲置、废弃的资源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再次,乡镇农业经济正在向着农工贸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经营方式的影响下,许多的乡镇地区建立起了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合作社,探索出了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不单是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农业经济融入现代市场的重要一步,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收益和促进农业经济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乡镇农业经济结构的科学和完善

我国乡镇农业经济结构正在不断朝着科学化的方向优化,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一发展形势:

第一,非农经济产业在农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乡镇农业经济结构不断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过去传统的单一农本经济结构逐渐被多样化的结构形式取代,尤其是非农经济比重逐渐上升,并成为主导产业。

第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逐渐改善,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促进下,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当前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在各地的乡镇企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服务,也有的劳动力走向大城市,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多样化。

第三,农民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化,随着国家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进程加快,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乡镇地区的第三产业的逐渐完善发展,都成为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完善农村家庭的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农业行业发展前景范文3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吸烟以及为烟草行业未来的战略发展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整群抽查方式对103名云南农业大学烟草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吸烟状况及对烟草行业前景的看法进行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103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91名被调查学生中总吸烟率21.98%,其中男生吸烟率40.00%,女生没有抽烟的,男女生吸烟率存在显著差异;吸烟的主要原因有好奇和他人递烟时自己不好意思拒绝等,造成这些原因的来源主要是性格方面。烟草专业中52.7%的学生对烟草行业的前景持乐观的态度,但是只有5.5%的学生会选择从事烟草行业。大学生虽然知晓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但吸烟率仍较高,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认识不够全面,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吸烟;控烟;烟草行业

0引言

WHO指出,全球因吸烟所诱发疾病而死亡的人数每年超过250万人,吸烟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目前,吸烟已经成为中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发现,吸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对人体威胁极大。21世纪以来,在校大学生中吸烟人数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大学生吸烟已经成为中国和全世界急需解决问题之一[2]。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及对烟草行业前景的看法,于2016年11月对云南农业大学二年级烟草专业1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控烟对策,为有效减少大学生吸烟并制定相关戒烟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云南农业大学本科烟草专业二年级大学生103名,其中男生50人,占54.95%,女生41人,占45.05%,年龄18岁~23岁,平均年龄为19.65±0.45岁。

1.2方法

采用整群抽查方式,对云南农业大学烟草专业在校大学生103名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3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88.35%,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基本情况:第一次吸烟年龄、烟龄;吸烟感受和吸烟原因;对大学生吸烟现象和烟草行业前景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替代行业等。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表由Excel录入并核对,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别大学生吸烟状况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总吸烟率为21.98%,其中男生吸烟率为40.00%,女生吸烟率为0,男生吸烟率明显高于女生吸烟率,统计学处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2.2对吸烟影响的认知状况

本次调查的91人中,有58人认为吸烟是不好的,不仅对自己身体危害大,而且二手烟对他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对肺功能的伤害特别大,占63.74%;有28人认为吸烟有利也有弊,在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的同时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总的来说,吸烟的影响好坏参半,占30.77%;有5人认为吸烟不会对身体带来太大伤害,吸烟是有益的,不仅可以提神醒脑,而且让人在烦恼的时候变得心情舒畅,占5.49%。具体见表2。

2.3第一次吸烟年龄、吸烟原因及吸烟情况

本次调查的91名吸烟大学生中,其中有51人从未有过任何的吸烟经历,占56.0%,有40人表示有过吸烟经历,占44.0%,第一次吸烟年龄18岁以上(包括18岁)的有27人,占吸烟人数的29.7%,小于18岁的有13人,占14.3%,吸烟年龄在7~20岁之间,大学生开始吸烟基本是在成年以后。当吸烟者被问及吸烟原因时,占前三位依次是出于好奇;他人递烟时自己不懂如何拒绝;压力大时用来排遣。吸烟原因为好奇者19人,占吸烟人数的47.50%,别人敬烟有16人,占40.00%,压力比较大时借助吸烟来排遣达到放松目的的有5人,占12.50%。具体见表3。

2.4吸烟时的感受

在被调查的91人中,有44人从未吸过烟,有47人曾经有过尝试吸烟或吸烟经历。当这些有过吸烟感受的人被问及吸烟感受时,其中有23人吸烟时明显感觉有辛辣味,不仅会呛喉咙,还会导致头晕目眩,让身体感觉很不舒服,占有过吸烟感受总人数的48.94%;有24人吸烟时感觉身体很放松,有时候会对心情起到振奋的作用,感觉吸烟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享受,占51.06%。

2.5对烟草行业发展前景的看法

被调查的91人中对烟草行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乐观、悲观和认为烟草行业发展与挑战并存。其中对发展前景抱有悲观看法,认为烟草行业是夕阳产业,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的有30人,占32.97%;持有乐观态度,认为烟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会继续繁荣昌盛下去,为我国GDP收入作出巨大贡献的有48人,占52.75%;持中立态度,认为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于烟草行业来说,发展与挑战并存的有13人,占14.28%。在91名烟草专业的学生中,只有5人会选择从事烟草,占5.49%,客观上表明一定程度上烟草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有37人选择教师或者公务员作为自己的替代行业,占总人数的40.66%,49人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占53.85%,其中银行或自主创业者居多,总体来说,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具体见表4。

3讨论

3.1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吸烟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在校大学生当中的不良嗜好,吸烟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不仅能够诱导多种组织细胞凋亡,还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3]。研究表明,吸烟对人体危害最主要的是强烈的致癌作用,还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会使大学生记忆力衰退、精神萎靡、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下降,导致大学生更加颓废[4]。通过教育,虽然现在大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低,但吸烟率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其中男生吸烟率40.00%,女生0%,总吸烟率为21.98%[5]。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家庭、社会和国家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吸烟对身体的危害,让拒绝抽烟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有用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3.2吸烟原因与吸烟行为

一方面,吸烟行为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缓慢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发觉,平常很难意识到吸烟对生命的威胁,因此在生活中大学生可能会不经意吸烟,另一方面大学阶段生活交往比中学阶段范围扩大,社会活动形式多样化且相对自由,所以大部分人是从进入大学时代开始尝试抽烟的,大学生吸烟率也随之增长[6]。本调查显示,吸烟学生中第一次吸烟年龄最小7岁,平均年龄17.91岁,吸烟原因包括好奇、别人递烟和排遣等,其中因为好奇而吸烟者最多,占吸烟人数的47.31%,依次是别人敬烟占32.93%,排遣占16.17%。其他促进吸烟的因素还包括生活以及精神压力等,缓解压力也是吸烟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吸烟的重要因素,很多大学生在考试和学习任务比较重时会选择开始抽烟,因为大学生认为吸烟有缓解疲劳和减轻压力的作用。有资料表明,吸烟群体是导致大学生吸烟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吸烟群体来往越密切,时间越久,所受影响越大,吸烟率就会越高[8]。

3.3加强控烟健康教育

吸烟是大学生在脱离家庭教育,偏离学校和社会期望上的一种不良行为习惯,它对大学生目前的健康甚至是以后的生活都造成难以估计的危害[9]。为降低大学生吸烟率和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应该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禁烟健康活动和控烟宣传教育。一方面,在学校内采取多形式、多类型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控烟教育,开展禁烟健康专题讲座和展览等,校园内的老师以及工作人员应树立良好榜样,不仅要积极戒烟、坚决不吸烟,还要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优雅地拒绝别人递烟,创造无烟校园,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另一方面,寻求社会和家庭的援助,首先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戒烟意识,家长不仅要做到自己不抽烟,还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的禁烟活动。另外,社会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以及危险行为的预防与干预[10-13]。

3.4烟草行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大约有3.5亿烟民,占世界吸烟人数的25%,烟草生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35%,烟草销售占全球的32%。近年来,烟草行业经济效益发展良好,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对国家财政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烟草作为人际交往中一种沟通手段,一种较为直接的纽带和社会功能,发展历史悠久,交往作用特别,消费者众多,市场大,不可能完全禁止,客观地在一定程度上为烟草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对烟草的品质和档次有新要求,这无疑给行业发展带来机遇。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改善,公民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健康意识逐渐增强,部分市民开始自发控烟,步伐也正在加快,导致烟草行业的市场开拓发展缓慢,甚至是萎缩,从而产生消费量不足、市场占有量减少以及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难题和挑战。从我国烟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虽然烟草行业的长久发展会是一条艰难之路,但是,只要烟草行业能够看清形势,审时度势,对香烟进行降焦减害,寻找传统香烟的替代品,解决对身体危害大这一劣势以后,一系列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还有可能会迎来没落后的再次疯狂[14-16]。

4结论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吸烟状况极其严峻,首先,男生吸烟率明显高于女生;其次,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和别人递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大学生禁烟工作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展开,并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控烟健康教育。大部分大学生虽然对烟草行业的前景充满期望,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从事烟草行业,同样存在对烟草行业认识片面的情况。从我国烟草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来看,烟草行业不但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还缓解了就业压力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既存在市场、原料和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有着质量、规模等方面的劣势。针对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我国烟草行业发展战略应当包括竞争战略、品牌战略、多元化战略以及标准化战略等。

参考文献

[1]杨桂丽,胡琳,张晓红,等.大学生尝试吸烟及影响因素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6,(05):458-460,464.

[2]赵禹,刘凤阁,宋慧军,等.保定市大学生吸烟状况及相关认知调查[J].河北医学,2014,(05):859-863.

[3]李克宁.石家庄市在校学生控烟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第16届全国控制吸烟暨第6届青少年控烟经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控制吸烟协会,2013:7.

[4]丁书姝,李太顺,魏明伟,等.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对烟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10):765-769.

[5]魏明伟,李太顺,汪徐林,等.某医学院大学生吸烟行为现况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01):75-78.

[6]雷春萍.重庆市某医药院校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第三军医大学,2012.

[7]杨素梅,冯向先,郝小刚,等.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04):261-263.

[8]陈青山,王声湧,池桂波,等.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06):657-658.

[9]陈学玲.新疆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4.

[10]顾朱勤,陈彪.吸烟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6):571.

[11]李文芳,王卫锋,宋国强,等.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0,(07):25-28.

[12]李茳,李晓春,刘伯椿,等.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94-295.

[13]李兴玉,倪峰,李顺琴,等.大学生安全意识及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以云南某高校学生为例[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04):13-18.

[14]张严柱.中国烟草行业发展战略选择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2012.

[15]陈亮.控烟公约下烟草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农业行业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机电 园林绿化 运用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的现代化是一种必然,因而实现园林绿化的机电化是大势所趋。

1.当前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

园林绿化的机电化能够代替人力完成绿化工程的建设,园林绿化机电化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进而实现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的降低,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目前,根据工作用途来进行划分,园林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剪切机械;喷洒器械;林木病虫害防治机械;翻地整地机械等。

2.园林绿化机械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园林绿化的主要对象是对植被进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生产相类似,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农业机械功能与特点。目前,在园林绿化机械实际的应用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2.1.品种相对单一

园林机械的品种较为单一,目前常见的主要有草坪修剪机、绿篱修剪机、水泵、打药机等,而更多门类的如微耕机、疏草机、移植机、切根机等则不常见。我国国内在园林机械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国外园林机械种类繁多,其产量也更大,在欧美、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地区,园林机械的种类更多,功能也更加完备,目前国内的东方园林、绿友等就是国内知名的销售,而国内生产园林机械较为著名的有淮安中绿园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扬州维邦园林机械厂等。

2.2.普及率整体不高

虽然园林养护中采用园林机械较过去有所增强,但器械使用率低,尚未达到普及的效果,更多的时候都是采用半机械半人工的方式实现作业,与全自动机械作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2.3. 利用率相对较低

部分园林机械投入使用会,但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尽管存在人为操作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没有将机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错误的操作规程对机械造成很严重的破坏,进而导致维修费用升高,使成本不降反增,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增加的管理与维护成本,阻碍了机械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和使用。

2.4. 保管和维护不到位

机械是生产出来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机器出现故障维修不够及时,更有企业由于技术瓶颈无法维修,甚至根本不进行维修,对故障机器放入仓库,反而利用人力来完成工作,导致机械的维修与保养成为制约园林绿化机械发展的短板。对机械的原理与构造不熟悉,不懂得维护与保养,造成机械的故障率增加,使用寿命大幅降低。若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要出台专业的行业技术操作规程,工作人员通过对操作规程的学习,实现对机械的正确使用。此外,园林机械规模化使用时引发的环保、噪音、油耗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前景

3.1. 园林机械发展的基础日渐牢固

首先,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城市基建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园林绿化及其配套工程是大势所趋,需求空间广阔;其次,企业文化意识的增强,科技带动生产,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在精神上的渴望更能够激发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园林绿化机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砝码;第三,个人消费对园林机械的刺激。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在其别墅与私人花园中必将引进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使园林机械的销售渠道也更加广阔;最后,行业发展需求,城市绿化已经催生出一个行业,行业中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对外从事企业经营的谈资,因而功能完备、性能出众的园林绿化机械的市场极具发展前景。

3.2. 产业结构调整促投资创新机遇

城镇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在很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已经有大部分农业人口转型成为园艺与园林项目,除了拥有瓜果蔬菜等传统农业产品,对草坪与植被的种植量与日俱增,虽然农业机械随着科学的进步其功能也更加完备,但在园林绿化方面与专业的园林绿化设备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企业的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也推动了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管理与施工逐渐分离,在管理上寻求高效,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机电化来降低成本,这也有助于绿色植被的有利生长,增加植被的成活率,为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合理改造自然环境已达到更为舒适的人居环境,这也是未来自然科学领域发展的重要领域。

3.3. 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20世纪末,园林绿化大多数仍然是以农业机械为主,根本无法跟上园林绿化发展的步伐,这也促进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部分跨国企业也注意到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庞大市场,在我国进行CI形象宣传,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并将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特点的机械设备取中文名,力求融合到我国的园林机械市场当中,这也刺激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产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园林机械行业的形成,我国园林机械企业也在市场的洗礼中不断成熟,逐渐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园林绿化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绿化面积的增长势必会促进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进而形成更为良性的市场循环。由此可见,必须依托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更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现状的机械设备,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新型的产业格局,这才是推动我国园林绿化机械设备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立富;陆怀民;国内外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9(11)

农业行业发展前景范文5

广东省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邓庆宁认为,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离不开职业素养教育,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难点恰恰在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来读中职校的孩子,事实上是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被边缘化的人群。中职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这部分孩子找到成功路,因此必须重塑学生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个性。

上海城市科技学校校长张巨浪解释中职德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工业化前期的传播知识、工业化时期的传播技能,必将过渡到后工业化时期的传播产业文化。产业文化是否能得到有效传承,将是今后优秀职业教育课程的判断标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的观点。

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置,都是哪个热门就开哪个,等学生几年后读出来,要么市场已经饱和,要么就已经过时了。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仅要紧跟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看到行业发展前景,前瞻式地设计专业,提升专业层次,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副校长熊英表示,学校开设专业更要注重其发展前景。

高职招生不能降低门槛。没有门槛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谈不上质量。没有质量,高职就没有声誉。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指出,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绝不仅是为了解决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的生源危机问题而设计的,而是着眼于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

尽管更多学生创业失败,但这些挫折能让他们更早认识社会、更准定位人生,为今后找工作积累经验。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学校党委书记俞步松说,这是学校鼓励创业的初衷。

农业行业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辽宁省;肥料;供需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西长574 km,南北长550 km,土地总面积1 459万hm2,现有耕地面积409.29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8%,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96 hm2。辽宁省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辽宁农业的地位举足轻重。肥料作为最大的农业生产资料,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增加和投入的逐年增大,肥料的生产、销售、施用等环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2012年第一季度,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对辽宁省肥料市场供需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肥料生产企业及其产品数量

中国现有复混肥(含掺混肥)生产企业5 500多家,登记产品近4万个;有机肥企业2 000多家,登记产品近4 000个。其中,山东省最多,达到1 100多家,青海省最少,仅10余家。截至2012年1月,辽宁省共有肥料生产企业400多家,其中复混肥(含掺混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下同)生产企业250余家,不同肥料品种近4 000个。其中,高浓度产品最多,高中低比例为7∶2∶1;有机肥(含生物有机肥,下同)生产企业150家,90%以上配方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水溶肥料生产企业30余家,品种70余个;水稻苗床调理剂生产企业20余家,品种近40个;其他肥料生产企业10余家,品种20余个。

2 产能情况

辽宁省肥料产能500多万t,其中无机肥料产能430多万t,包括氮肥260多万t,复混肥料170多万t;有机肥料产能达到70多万t。产能在10万t以上的企业达到8家。

3 供需情况

目前,辽宁省每年化肥需求总量达400万t(以实物量计,以下同),其中,氮肥190万t,磷肥50万t,钾肥30万t,复混肥125万t,其他如水溶肥料、有机肥料、叶面肥料、水稻苗床调理剂等共5万t。

从供需情况看,辽宁省每年氮肥自供120万t,从外省购入70万t,主要来自山东、山西;磷肥全部靠外埠进入,主要是来自美国的磷酸二铵、贵州和云南的磷肥;钾肥大部分进口自俄罗斯和加拿大,少量来自青海。复合肥料自供80万t,从外省购入45万t,主要来自山东、江苏、湖北、河南等地。有机肥料基本自产自用,出省量仅占20%,主要流入海南、山东等省。其他肥料中,水稻苗床调理剂产品省内基本供需平衡,水溶肥料和叶面肥料大部分靠外埠进入,主要来自山东、广东等省。

4 购肥选择

2012年1-3月,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在沈阳、鞍山、抚顺、辽阳、营口、盘锦、铁岭7个市的肥料市场对500位农户的购肥选择依据和不同肥料品种花费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

4.1 购肥选择依据

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列举了价格、是否赊销、品牌、农技推广、经销商形象、店面环境和服务7个因素作为农户购肥的选择原因,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是否赊销、价格、店主信誉是目前农民购肥的主要选择依据,而赊销和价格竞争往往是导致假冒伪劣肥料产品进入市场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保证肥料市场的安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相关农技部门和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和管理力度。

4.2 不同肥料品种的投入

此次调查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主要对7种主要肥料品种的投入比例进行了统计,包括复混肥料、氮肥、磷酸氢二铵、钾肥、有机肥、水溶肥料和其他肥料,结果如图2所示。

目前,复混肥仍是农民购买的主体肥料,氮肥和磷酸氢二铵也占很大比例,其他几种肥料的投入较少。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农民对钾肥、有机肥等认识程度仍不高,农技相关部门须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