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1
关键词: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的推进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相关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本文就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与初中教学相比,高中教学具有时间短、任务重等特点,高中生直接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文科班语文教学相比,理科班在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将会更多,由于理科班的学生绝大部分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都远不如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这就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不高,也是导致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高效性将会直接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效率以及质量进行提升,从而为理科班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
二、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1.语文教师要对自身语文素养进行提升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要想使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能够顺利推进,语文教师必须对自我语文素养进行提升,只有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甚至高于教学要求,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不是只扮演呆板知识的搬运工的角色,这对于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是极其有利的。为了使自身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自我生活的一部分,用丰富的学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普通高中理科班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外,也要对语言学、美学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尽可能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授的过程中提出自我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学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踊跃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说具有渊博的学识是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教师保证课堂高效性的必要因素之一。
2.加强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提升
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于流程掌握的基本依据,是语文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载体,是高效语文课堂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设计绝大部分都大同小异,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调动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语文教学的高效性,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设计创新性的提升,尽可能让语文教学课堂能够以打破常规的形式存在,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教学设计应该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收获,教学设计时既要充分吸取传统教学设计的精华部分,又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与突破,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这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保证是极其有利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3.加强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确保课堂高效性的必要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就必须加强对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学习。在对语文课堂氛围进行营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对学生“注意点”的迎合,对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要善于呈现,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活跃状态,这对于语文课堂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外,语文教师也需要注重自我教学态度的调整,多给予学生鼓励,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维护,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是相关学生语文成绩能够得以提升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相关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对现有的语文教学课堂进行改革,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贵仓.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J].青海教育,2014(12).
[2]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3]叶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2015(7).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2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问题,要培养并充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即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渗透德育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创造性 学习能力
根据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下面的问题:一是不能彻底改变在初中教学中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三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存在着实践较少、内容较为死板、涉及面较窄等问题。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另外,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是不能离开创造性劳动的。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做好以下的四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开展创造性学习能力的突破口。如果学生缺乏对于课程的兴趣,就只能是被动地去学习,而不能实现创造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另外,教师在保证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方面,可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的途径。如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各种角色,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话,通过讲故事、当小老师以及短剧节目表演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将这种学习热情转变为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有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地坐着,只是面无表情地听着以及小心翼翼地回答,必然会扼杀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们能够身心愉悦、充满自信,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对知识进行探索。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最好的迸发,绽放得愈发多彩。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实验显示:创新能力与智力相比,受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影响较大。美国的心理学家戈尔曼通过相关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众多影响人们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仅仅占到20%,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占到80%。因此可知,创新能力是一种人类所共有的,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得到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转变相应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在课堂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意识,弱化相应的思维定势。贝尔纳曾经说过:“已知的东西是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定势,能够帮助学生们处理那些一般性问题,而且能够做到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然而,当学生们面对一些陌生的问题,并且需要开拓创新时,这种思维定势就会转变成相应的“思维枷锁”,进而对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以及新知识的吸收产生极大阻碍。第二,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从“以前的状况”“现在的状况”和“将来的状况”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将事物的内在奥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展示给学生们。对于文学精品的赏析和讨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加强学生们的课外读物的阅读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性思维;在进行作文或者写作训练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们的个人爱好以及个性特长。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进而能够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起到拓宽学生思路的作用。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思考过程往往要从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个方面交叉进行,进行互相的补充和结合。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们的逆向思维,进而起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个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扩充。任何人都不可能只在学校得到受用终身的教育。未来的社会将会要求人们具备继续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并且能终身受教育、不断发展自我,提高相应的社会适应生存能力。因此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对于学生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教育的理念,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必经之路。
四、进行渗透德育教学
现代的青少年存在着个性过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格外加强对于学生德育教学的渗透。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集体主义以及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强烈的责任感,是实现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相关的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启示学生们,爱国意识并非空洞遥远,它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是否能够培养学生们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在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者要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跳出来,积极坚持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采取措施、多管齐下,才能够培养出众多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烈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勇.浅析初中语文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2)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3
摘 要:在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变较多,但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启蒙教育的基础科目之一,其基础性作用不可忽视。由于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导,并尝试以合作型学习的方式进行全新的语文教学。针对这些内容,从课堂教学问题方面入手,结合完善措施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措施
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较多,很多学生感受到了新课改带来的好处,教师教学也变得更加轻松,教学效果逐渐得到提高,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足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小学是学生开始正式学习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但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却出现了独立的品行和特性,和其他学生的相处变得比较困难,小组合作中容易出现矛盾和吵闹。其次,在实施合作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合作学习方法。教师没有做好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就没有方向,学习效果会很差。再次,学生只能在短期内保持对合作学习法的兴趣与好奇,但是随着程序化教学的进行,识字等教学内容的相对枯燥,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合作学习的耐心和乐趣,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能很长时间专注在学习之中。所以,需要老师投入更大的耐心与爱心,以新型的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进行语文教学,以求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小学阶段就学会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素质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面临上述的问题,为此,需要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继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一、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学生刚步入小学校园时,由于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容易因为缺乏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能自主参与合作学习。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以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缓解彼此紧张的情绪,增强班级的整体向心力。另外,小学生的好奇心都非常强烈,并愿意探索周边的世界,老师所做的就是带领他们,快速地适应并投入到集体当中。比如,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也可以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观看直观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了解小组合作的力量,组织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的学习,只要班级中保持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小学生就会很容易被感化而投入其中。这个时候即使是简单枯燥的识字训练,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欢乐的游戏。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以掌握汉字为基础,逐渐步入到理解通俗易懂的文章和简短的诗歌之中,并逐步学会汉字写法、组词、造句以及短文等更深一步的知识,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其中可以实施合作学习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等设计新颖的合作体验活动。教师要勇于尝试全新的合作型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之中,并在期间穿插一些小组间的竞技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以使得小学生专注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合作型学习方法的引导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也比较少,新颖的合作学习课堂更是学生新接触的课堂模式,因而缺乏实践方法。教师在采取合作学习教学法时应该充分围绕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讲解合作学习策略,如何合理搭建小组,如何全面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以便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落实各种学习任务。在方法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倾听这两种方法。在分析前注重语言表述技巧的使用,做到发言简短而精确。在倾听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归纳整理的技巧,将其他同学说得有道理,被老师和同学肯定的内容整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鼓励合作型学习方式,齐心协力共同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不管教师采取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让学生了解到团队强大的力量以及互助合作型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协作所带来的效益,老师可以让学生试想一下个人力量和全班同学力量的差,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团队协作所带来的高效和成果。
四、以合作游戏的方式带来更好的学习成果
合作型学习也可在游戏的方式中获得。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课文《田忌赛马》时,老师为了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孙膑给田忌想出的以变换马匹顺序来赢得比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组成两组进行类似的游戏活动。其中一组队员扮演齐威王的赛马,另外一组队员扮演田忌的赛马,扮演上等马的同学用跑步的方式,扮演中等马的同学以立定跳远的方式,扮演下等马的同学则以正常走路的方式进行比赛,当老师喊出开始后,同学就按照预定的方式向终点进发,先按照正常的比赛方式进行一次,再按照孙膑提出的方法进行一次,通过两次演示结局的不同,让学生自己发现《田忌赛马》课文中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在比赛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是在这种合作型的游戏氛围中,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并深刻地了解到集体合作的宝贵之处。
在步入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后,语文课本中相应地会出现一些游戏活动的内容,这些活动会对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有更多的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只能运用在学生之间,在师生之间也同样适用。合作型学习法不仅能发挥小学语文教师指引者和领路人的作用,还能发挥教师更多的正面的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思想习惯、品德、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的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和教师之间良好的合作、沟通、交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思维发挥的空间,从而体会出更多学习的乐趣,并且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才是教育改革的真谛所在。
总之,增强小学语文合作型学习方式的运用,可以极大地缓解小学生因为个体能力薄弱而带来学习能力提高缓慢的问题,由于语文学习所具有的极强的组织性,采取合作型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最终获得更优异的学习成成绩。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开放性
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颇深,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现在仍要继续注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进行,注重主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主体教育中典型的开放性理念。这一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在小学生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依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主张把学生看做富有个性与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着的认识主体。而教学过程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下,结合主体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目标局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上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将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目标。
二、实现以情绪教育为辅,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阶段,如果小学语文学不好,以后到了初中或高中再补习语文将会非常吃力,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很难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上,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字、词、句、篇,更不能教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选取适当的文章著作,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然,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出正确的、有价值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现以能力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就理解而言,在阅读时学生应该发挥主体性,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的汗水?学生的这种反应恰恰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充分参与的结果。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实现以全面发展为方向,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上面提到的几项内容还是比较好实施的,实施最困难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首先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重点又要有所不同,不能一切都一刀切,对所有学生要求都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又要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不能单从学习的结果上给一个最终的定量评价,而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阶段性进步,综合给予定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多重评价,比如表现性评价、小文章评价、档案夹评价、活动参与评价、语言激励评价、小评语评价、评价表评价等等。总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素质能力的评判结果,而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使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与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教学目标着手开展开放性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并将这些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全面的教学评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据此,我们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培养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J].教育研究,1996(4).
[2]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5
评价;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048―01
一、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下,结合主体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目标局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将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目标。
三、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又要有所不同,应该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又要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能单从学习的结果上给一个最终的定量评价,而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阶段性进步,给予综合定性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素质能力的评判结果,而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使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与途径。
四、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上,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课本上面的内容,更不能让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文章著作,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创设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情境,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
五、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6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39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reform of College Chines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ours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of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reby strengthening college Chinese on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Keyword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Chinese; reform in education; humanistic quality
素质教育是课程改革以来不断提倡的教育方式,高校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高校大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分析,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 人文素质的内涵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读书,人文素质在不断退化。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质呢?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生活中崇尚浪漫主义。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B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①
人文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后期的人文教育,语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要想提升人文素质,就必须储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2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传统文化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下滑,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人文素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天的教育,语文教育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人生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大学语文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但是许多高校没有意识到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虽然将大学语文设为一门基础性的公共课,但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大学语文课时短,教师教学能力有限,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不到有效培养。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1 学科地位逐渐下降
当前大学教育中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将大学语文作文公共选修课,凭学生的喜好去选择,没有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可见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学科地位不高。
2.2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视理论讲解,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只是根据自己备课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学生昏昏欲睡,就是当前大学语文课堂的情形。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大学语文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不少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对一些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没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陶冶,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人文素质。许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本身人文素质就不高,只是获得了从业资格证,没有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其教学能力也难以胜任大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2.4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语文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之一,但是在网络文化盛行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众多挑战。在高校大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许多学生虽然选修了这门课程,但是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都没有认真上过几节课,大学语文课堂的出勤率相当低。要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要靠自己的平时积累和感悟,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很难想象他们会在课下阅读人文类的作品来提升其人文素质。
3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结合的可行性
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就在不断接受人文素养的教育,其人文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大学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将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是不少高校面临的难题。大学语文教学与人素质培养结合的可行性:
3.1 语文教育彰显人文特征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如何做人、树立三观的重要场所,大学语文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历史、人文知识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作用和人文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全丰富的人格培养。大学语文教育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慢慢沉淀出一份内在的气质,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3.2 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是特定时期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 达,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类自身发展的不断认识,是对人性、人权、人道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充满人文精神。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分析,探讨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3.3 《大学语文》教材适应了人文素质培养的需求
《大学语文》虽然有多个版本,但是其教材内容选择和结构排列上异曲同工,文学作品涵盖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人文知识丰富,便于学生理解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功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众多挑战和质疑,不少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4.1 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大学语文课的学科地位
针对当前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不受重视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大学语文的重视,毕竟大学语文是高校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要将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提升人文素质。
4.2 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更新教学观念,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重要的是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需求,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
不少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素质不合格,因此为了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以身示范,用自己的行为举止陶冶学生,帮助他们提高人文素质。
4.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其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靠学生自己来提高人文素质。
5 小结
人才是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大学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生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通过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将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人文素质在哪里?――推介《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引用日期2012-10-23.
参考文献
[1] 程嫩生,陈海燕.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
[2] 姚笛.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