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1

农业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要助力,也是重要的基础建设。我国自2005年首次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以来,至2015年,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实现向农业强省转变的过程中,始终不断发力农业信息化建设,并把建设“互联网+”农业作为一个重要领域。当前,吉林省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多方面进行尝试,并在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12316新农村热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服务、农技推广示范与应用的信息化,从而加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从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农业信息化既是一种信息形态,也是农业发展特定过程的描述。其目的是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业服务信息化。

发展农业信息化,对促进“互联网+”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农业信息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从而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通过发展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反馈产品营销状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提升农民对市场变化和市场风险的掌控能力。

三是有利于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农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不论自然灾害还是市场风险,都可能对区域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严重的会带来农民巨大损失。发展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产品供应信息组织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制订生产、销售计划,大大降低农民的市场风险。同时,天气预报、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

四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产品化肥和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信息化能够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标准,使农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从而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五是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农业信息化大大降低了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这就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村劳动业转移就业提供了基础。以往围绕土地生产的众多劳动力可以离开土地,进入二三产业就业,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使得农民经营性收入得以大幅提高。

二、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多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发展,并提出了发展智慧农业的战略。目前,吉林省在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已经形成了信息体系。目前,吉林省农业信息体系主要由“一网、一台、一报、一刊、一校、一站、一热线”组成。一网即吉林农网,一台即吉林乡村电视台,一报是指《吉林日报》《吉林科技报》《吉林农村报》等涉农报纸,一刊即《吉林农业》杂志,一校即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广播学校及各地分校等单位,一站即遍布各地乡村的电子商务服务站,一热线即112316新农村热线。这些平台有的作为省农业管理部门的信息服务平台,有的作为农业科技传播平台,有的作为农业科技研发平台,有的作为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触角,有的作为农业技术培训管理机构,有的作为与农民直接交流、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共同搭建了形式多样、极具效率的信息平台,构成了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农业信息体系。

二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近年来,吉林省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综合覆盖率持续提高,基本实现了电视、广播、电话村村通和互联网大面积覆盖。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和社会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成为支撑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吉林省加强了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和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农产品供求、就业信息、文化生活信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不断健全。目前,全省93%的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服务工作机构。全省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达到了近3000人,并培养了近3000人的农村信息员,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尤其是在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方面,吉林省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提高了农村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运转有序、人员精干、职责明晰、触角到农村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四是物联网技术正在深入农业生产。吉林省提出的“智慧农业”发展战略,为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从2013年开始,吉林省加大了智慧农业建设示范项目,并把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吉林省已经建成了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发了玉米、水稻两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通过一平台二系统可以远程直观地查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预警病虫害、组织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实现了农情监控、生产管理、信息采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

五是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吉林省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通12316公益服务热线,针对全省乃至全国农民开放,可以通过拨打热线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政策咨询、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村法律知识咨询等。目前,12316热线已经在全国广泛开通,而作为首开先河的吉林省,12316热线建设更是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十年来,12316平台累计受理农民咨询电话1500多万个,发送短信息105亿条次,日制播广播电视节目3小时25分钟,年帮助农民节本增收30多亿元。此外,吉林省还建立了12582手机信息服务平台,年群发各类短信息15亿条次,受到农民的欢迎。

六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截至2015年年底,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了迅猛发展,阿里、京东、苏宁、一亩田、邮政等电商企业的农村电商项目已涉及全省39个县(市)、覆盖1300多个行政村;城乡居民和企业开设的网络店铺总数在40万至50万个之间。“长白山国际参茸网”面向100多个国家进行网络销售。“开犁网”已在全省9430个行政村建设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终端网店)3000余个,覆盖率达32%以上。

三、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敏感度低。吉林省位于内陆,在信息获取、信息鉴别、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等方面都较沿海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加之受传统种植模式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吉林省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的作用认识程度低,对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性不高,这都限制了农业信息化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

二是财力有限,投入力度小。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是基础产业,地区财力薄弱,难以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拿出大量资金。农业信息化发展必然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才能取得持续快速发展。财力方面的制约使吉林省农业信息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了障碍。

三是信息化人才缺乏,农民利用信息化的积极性低。一方面,吉林省仍然缺乏具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农村经济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在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进展。另一方面,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了解,也难以集中学习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对参与农业信息化的积极性也不高。

四是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当前,吉林省虽然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玉米、水稻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先进的技术只有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吉林省明显存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狭窄、技术转化率低的现实问题。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目前,吉林省已经确定了以发展“互联网+”农业为目标,以织互联网农业示范项目和进村入户试点为突破口,培育现代重点+生态农业新模式,增强农业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据介绍,到2025年吉林省要实现以物联网为目标的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管理方面得到全面应用,农村信息服务站实现全覆盖,12316信息服务的能力也大大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也取得突破,填平城市和农村的鸿沟。为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强化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吉林省已经基本实现电视、电话、广播村村通的目标,但在农村互联网建设方面仍然显得薄弱。吉林省应大力加强农村互联网建设,加快实施和推进“乡村宽带工程”实现“村村能上网”,不断扩大互联网业务服务范围。抓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与整合,形成覆盖县、乡、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完整体系,建设覆盖全省、多点融合、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一网多用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二是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集成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以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为目标,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集成,引领农业产业升级。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

三是加强涉农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大对适合农村特点的信息应用系统研发,组织推广相关农业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使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全面覆盖到农民生活、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应利用12316、12582、吉林农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媒介,在信息应用方面把落脚点放在农村、放在农民、放在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信息普遍供应、农民全面利用农业信息的目标,增强为农民服务的能力。

四是提高农民的素养。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素质,掌握简单的网络操作方法,构建完善的农民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农业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加强全省农业远程教育体系建设,促使农民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质。

五是增加资金投入规模。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并争取把涉农专项资金向农业信息化倾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信息化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生态农业;发展

一、传统环境下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

(一)气候缺陷

农业种植与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黄陂区位处我国湖北省东部偏北,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临近黄陂南端,北部依偎着大别山南麓,水域和山脉构成黄陂区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的地势。黄陂区水资源并不缺乏,无愧于百库千渠万塘之雅称。

黄陂区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具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这极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黄陂区多种植水稻,气候特征无疑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当然利弊相依,黄陂区虽多降水,但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也是个致命的缺陷,农作物生长不稳定。冬春季节寒潮天气使水患灾害频发,农作物收成极其不稳定。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年来不断向城镇流动,是我国现存的普遍现象,也是黄陂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与突破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呈现了很多方面矛盾。

黄陂农村人口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不惜背井离乡,纷纷进入城镇打工谋生。在给家庭增进经济流入的同时,也引发了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白叟幼儿留守于农村,家中劳动主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向愈加明显。

而往往留守于黄陂乡村的老人与小孩,并不具备足够的务农能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诱发了一系列问题。农田因缺少人手垦植而被遗弃至荒芜,农业产量也因此直线下降。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了许多问题,农村文化水平普遍下降,缺少青壮年和较高文化水平的人群,向农村投入的建设性资金也因缺少劳动力而无处可施。

(三)农业技术落后

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提升对生产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传统环境下农业技术落后,大大制约了黄陂农业产量增长。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传统环境下的黄陂仍然处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模式,耕作辛劳,生产效率低,农业器具也是沿用的传统的人工器具,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还很落后。

二、生态农业信息化应运而生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的转变,黄陂经济与需求的大飞跃使传统农业也向生态农业转变着,农业信息化也就应运而生。

社会信息化发展得如火如荼,农业信息化是其分支,农业信息化是黄陂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同时又促进着人类社会的上升与革新。农业信息化的来源是农业电气化,根本是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智能化的条件,是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内容和重点。

农业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数据为王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黄陂农村社会需求和发展战略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计算机等高科技因素的产生,人们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将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农业、工业、手工业等等,由此,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农业信息化趋势应运而生。

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推动。信息技术用于农业生产中,从根本上解决了黄陂在传统农业中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监测到病虫害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及时防治,减轻农作物受病虫害干扰,同时合理适度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防治污染环境,现如今黄陂区已形成良性循环的综合系统。黄陂同样也引入了遥感技术,实时检测自然灾害,成功统计农业资源。引入气象卫星预测多变的天气状况,让农民能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黄陂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农业信息化使生态农业得到保障。

三、生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农业正在由传统的保障粮食安全到提供安全食品转变,象征着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

生态农业信息化是新世纪的娇子。黄陂区若想有序的过渡到现代农业,就必须增大对信息科技的依赖度。和黄陂过去的传统农业相比,黄陂现代农业是一个拥有产前、产中及产后三大领域的综合产业,它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其次,黄陂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通过统一和规范的标准产品和知识型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实现了黄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发展。

对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黄陂地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卓有成就:

1. 该地依托其发达的网络系统,构建“农村移动通信网”,有效的消除了数字鸿沟,让农民能够使用最基本的网络协助农业发展。例如,在电商平台上出售农产品等方式。

2. 为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黄陂区通过引入移动网络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同时将农村市场负担得起的品牌手机引入黄陂农村供普通老百姓使用。

3. 通过一流的网络业务,创建“农信通网络平台”,进而来搞好信息工程,用信息来帮助该地农民走上小康之路,改善生活质量。

4. 通过各种渠道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农民提供周到且实用的服务,为农民创造价值,让农民受益。

四、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对黄陂区的启示

(一)缺水少地也能做好生态――以色列

以色列属于夏季炎热的地中海气候,由于长时间高温少雨而严重缺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色列应用了滴灌和其他微灌技术,使该地农业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长。

黄陂区虽不缺水资源,但在冬春季节水旱现象也时有发生,若能采纳以色列滴灌和其他微灌技术,定能应对季节性水旱问题,农业作物也能得到稳定生产。

(二)严格的德国生态农业

德国在十九世纪就有了生态农业的观念,德国人严谨的习惯在农业上也有充分体现,他们对农业化肥有很高的要求,不使用有害农作物生长的的化学肥料和杀虫剂,代而取之的是机械化大规模操作,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附加原料全部来源于纯生态农业绿色生态产物。

黄陂区地处我国东部平原,土壤较为肥沃,但近期由于过度的耕种开发黄陂不少地区出现了土壤酸性化沙土化的现象,学习德国绿色耕种,绿色加工,合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绿色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黄陂生态农业模式化,构建标准体系,需搞清楚生态系统内部各模块的构成,尤其是模块间的联系以及由此引起的技术变化。

五、农业信息化对生态农业的影响

随着黄陂区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协会+农户”、“公司+农户”、“大户+小户”等多种新兴组织模式,为我国农业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农业信息化有利于调整生态农业经济体系,促进黄陂经济飞跃增长

需求决定供给,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决定市场方向,而市场方向需要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来预测,所以是否能够掌握黄陂周边地区、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农业市场信息就显的尤其重要。

由于黄陂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严重的道路交通问题,农产品市场信息很难及时掌握 ,导致农产品严重滞销。为了避免生产和需求不匹配的情形再次发生,加强生态农业信息化建设,让农民更快、更好、更准确的知晓市场供求信息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二)有助于农产品市场经济服务系统得到完善

一个成功的生产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就是能够及时知晓、完全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并能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频繁的市场需求变化。他们往往通过市场信息就可以基本预测到近期农业市场的大致走向。农业信息化将帮助农民更好的做好农业安排,生产市场导向的生态农业产品。同时,也可以让农民们及时了解到农业生产中的不足,以便于做更好的调整。

(三)农业信息化可以促进生态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农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之一,解开了不少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症结,生态农业的完善同时也少不了市场经济的持久推动。

在现代信息经济的推动下,市场资本和劳动力、耕地资源等传统农业经济因素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由此产生了黄陂区大力施行的O2O模式,繁杂的生态农业资源也得到了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高万林,李桢,于丽娜,王 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03).

[2]王儒敬.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与应对策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3).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农业;科技推广;优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6.036

Analysis on Multimedia in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 Xue

(Information Institut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multimedia,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ultimedia in agriculture,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multimedia; agriculture; technology promotion; superior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农业科技信息推广方式,如电视、广播、书籍等正面临挑战。多媒体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集图像、文本、声音、色彩于一体,使人们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使农业知识更直观,易于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将改变人们的生产、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

1 多媒体技术的内涵

多媒体技术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

2 特征特性

信息载体多样性(包含文字、文本、 图形、图像、视频、语音);集成性(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交互性(通过多种媒体的相关作用,使双方都可以自由地对信息进行编辑、控制、传递);实时性(人可以与多媒体面对面进行实时交互);协同性(多种媒体配合、协调一致)。

3 国内外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媒体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带动了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信息化速度的加快,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它改善了传统信息交流的方式,缩短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数字化音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标准不断完善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综合了声音、图形、图像、通信、存储、文字处理等多种媒体技术,对农业、教育、科技、娱乐等领域产生强劲冲击,为计算机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国内各类多媒体农业实用技术光盘随之应运而生,从而为多媒体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有效的设施, 为多媒体技术的产业化开拓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途径[1]。目前,国内已成功研究出不少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咨询系统、农业培训系统及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如小麦多媒体管理系统、饲料配方多媒体系统、油菜多媒体管理专家系统。

国外许多先进国家较早开发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农业中,直接指导农牧业生产实际,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肯塔基州奥柏林迪凯特畜牧场,在每头牛耳上安装电子监测片记录特征数据,监测片上的传感器用来记录牲畜进食次数及多少,从而调节饲料的多少,减少过多的脂肪摄入,确定牲畜肉质的好坏。这些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器被送往畜禽养殖技术改良协会的数据库,并分析数据,输送结果给农场主。如在日本九州佐贺县的全自动蔬菜工厂,其生产所需的栽培环境都由电脑控制,一年四季可生产各种蔬菜。蔬菜从播种、发芽、育苗、定植、株距调整、收获、洗净、包装、上市、打印日期均由电脑调节控制[2]。

4 重要作用

4.1 形式新颖,激发兴趣

在传统农业科技信息推广过程中,专业科技人员利用课堂授课的方式普及农业知识,内容单调,形式枯燥乏味,对于长期工作在地头田间的农民来说,知识吸收有限,消化率低,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黑板授课的方式,形式新颖活泼,内容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激发农民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4.2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科技推广的农业知识包含一些专业的、抽象的、难于直观理解的知识,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可以帮助农民朋友理解其中的部分内容,但是全面正确的掌握知识是每个技术人员和农民朋友渴望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农业科技人员把抽象的、复杂的农业科技知识转化成简单的、易于掌握的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系统,不仅方便农民朋友理解,而且加深了印象。尤其对一些特别难理解的内容,做成视频的形式,配上声音和文字,方便直观,效果更佳。如: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多媒体CAI课件、《油菜栽培》多媒体教学课件、《植物保护学》多媒体CAI课件等[3]。

4.3 知识量大,便于抄写

多媒体所含信息容量大,技术人员可准备更多的授课内容,方便携带,农民朋友也可获得更多有用的农业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人员可提前准备讲授的农业知识,保存到电脑里,省去了在黑板上涂写的时间,并传授更多的知识,提高农民朋友的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农民朋友有充裕时间抄写下所学的东西,而写在黑板上的知识,随着讲课的进行而被涂擦了,不方便记录。

5 结束语

为了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农民朋友渴望新技术、新成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大多数农村都比较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掌握和分析利用新技术的能力普遍较差[4]。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农民朋友易于接受和理解,激发农民朋友的兴趣爱好,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更好地推广农业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多媒体技术将继续深入到农业各方面,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网络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多媒体远程咨询系统、多媒体远程诊断系统将会更加完善, 农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各种多媒体的信息, 农技人员也可以在任何地方为需要帮助的农户服务[5]。

参考文献:

[1] 李杨.浅析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6):110-112.

[2] 朱逸芬. 多媒体技术及其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

[3] 尹志超,王健. 河北省农民信息支付能力的灰色系统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1):134-137.

[4] 尹川,王健春. 天津市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构建[J]. 天津农业科学,2010,16(2):94-96.

[5] 倍丽媛,宋治文,贾宝红,等. 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天津农为科学,2009,15(2):27-29.

[6] 陆文龙,齐中波,詹嘉放,等. 天津市农业信息技术现状及重点研究领域[J]. 天津农业科学,2002(3):38-41.

[7] 杨书成,杨振兴,贾新宇. 信息传播技术与农业推广[J]. 山西农业科学,2011(6):608-610.

[8] 梁涛,梁峰. 农业电子网络信息服务的难点及解决途径[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86-88.

[9] 钱均祥, 李成云, 王晖.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云南科技管理, 2002(2): 33-34.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的基础性行业,这一行业之中的信息化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一定要制订出更加高的发展目标。有鉴于此,一定要对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状况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拿出一整套更加科学、更趋合理化的方法,从而走出一条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的新路。本文论述了我国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农业经济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经济;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形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就是农产品的供给由全面短缺转化为平年的供求平衡,其后又转化为丰年的供大于求。我国农业经济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已经从单一化的农产品产量指标变迁为在保障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同时还应当确保农民群体的收入能够有所增长。农业的增长方式应当从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式经营和依赖于物质生产要素投入的不断提升而转换成集约经营和运用技术、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投入有所提升。农业领域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从传统自给封闭型的经营方式彻底转化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化经营方式,并且已经参与到国际分工以及国际竞争之中。所有这些均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要素,即农业经济管理一定要服从于这一转变,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信息化进程。

1我国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必要性

1.1农业经济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实现新跨越的迫切要求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要想取得发展,而且还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原始农业时期。因为人们对于自然规律所产生的认识相当有限,科学技术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业生产十分强烈地会受到气候以及别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只能用简单的机械方式有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十分微小。第二个时期为石油农业时期。此时期的农业生产不断提高规模而促进了产业化以及规模化。农业经济开始摆脱自给自足型的封闭状况,能够实现以市场为主体的开放状态。第三个时期为有机农业时期。因为现代人已认识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逐步做到能够有机地对待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今,我国农业经济的机械化水平以及程度尚不够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还是以小规模和低效化状态实施的,农业从业人员中具备相当高农业专业知识者比较少。为此,一定要在完成石油农业阶段尚未实现的任务同时而实现有机农业。在跨越式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农业经济信息化能够通过便捷的方式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农业科技方面的信息,持续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能力。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能够很好地拓展市场范围,强化市场信息的相互交流,进而让农业生产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对于生态农产品的强烈需求,让生产者能够依据市场化指向,高效化地生产农产品。农业经济信息化通过设立良好的平台,能够推动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化,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1.2农业经济信息化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实现结构优化与升级

产业之中的各门类以及各部门的合理配置,极大地影响着产业在发展之后的速度以及质量。因此,对农业产业结构实施调整与优化,这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历经多年的调整与转型,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但是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我国农产品总体质量还比较低,产品的质量结构还不够合理。因为我国农业尚未全面实现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生产,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甚至还依赖于用化学药品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所以,我国农产品尚且不具备能够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中的以上不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升级,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信息化是一条必然的发展途经。这是由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依赖于对国、内外市场信息以及国内各区域发展状况实施客观而准确的把握与分析。通过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进程,就能够为农业产业的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进而为农业政策的总体性、及时性以及可操作性提供强大的保障。同时,农业经济信息化还能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加工、存储以及物流等部门的积极沟通以及配合创设出更好的信息发展平台,以求推动各部分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各部门能够依据实际与市场进行合理的对接,通过满足有效需求做到自主调整与优化。

2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

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下。为了能够真正跟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一定要切实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得到更快的发展,这就一定要清楚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具体来说,笔者觉得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民群众对于信息化的了解相当较少。如今,信息化大潮虽然已经席卷全国,但是在许多边远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群众不要能够使用电话和电脑等现代信息设备,即使连最为基本的电器都没有见过,如此一来自然就导致了农民群体的消息过于闭塞,对于外部世界的发展根本谈不上了解,那就更不要说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了。二是缺乏对于复杂信息的合理辨别意识。一般来说,农户天天都在家中劳作,对于社会上种类繁多的骗局根本就闻所未闻,自然也就会缺乏进行合理分辨的相应经验。由于农民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这种单纯的思想认识,所以自然就难以对虚假信息作出科学的分析与区分。三是部分消息具有延迟性。依据相关统计,农户提供的信息往往传递地相当缓慢,以至于相当多的信息会丧失时效性。然而,时效性正好是信息最为重要的特点,一旦丧失了时效性,信息也就变成了往日的信息,自然也就会变得缺乏利用的价值。

3解决农业经济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3.1持续健全农业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工作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相当滞后,许多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展还是依赖于人力和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机械,但是在播种和收获等农业生产环节之中的信息化装备运用还不够健全。这样一来,基础性机械设施也就难以为农业生产带来什么提高,自然也就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所以说,政府机关必须持续提升这一方面的投入力度,利用调查与分析,切实提供适合于本地区开展农业生产的现代信息化机械产品,并且致力于创建信息化作业区,加大对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利用信息化的能力。自然,农业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还应当和网络信息技术加以联结,确保对先进的农业发展前景具有十分深刻的认识,进而明确运用信息化基础设施所具有的合理性以及实用性。

3.2不断提升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的开发力度

作为能够在总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生产效率的重要生产因素,持续增加对于信息化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显得极为必要。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在对农业产业实施合理划分的前提下,实施各类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开发工作。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开发要能够农民群众带来比较高的经济收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为主体,但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也很有必要重点予以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主要内容并不只是局限在信息化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利用上,而且还包含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利用、种植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园可以说是致力于培育先进信息化项目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机构必须大力推动这类技术园的创建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为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探索现代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之路时,还应当看到信息化农业并不只是局限在可持续发展上,它同时也涵盖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态旅游、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实际上,改进信息化农业的管理状况,对于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也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之中最富有开发潜力的内容。

3.3大力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侧重于从农业经济信息化市场监管、农产品预警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等内容,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而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实现更加全面的创新。一是要积极创新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体系,打造现代农产品预警机制,并且尽可能地实现当前的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动态监测以及跟踪。应当努力避免产生农民群众辛辛苦苦劳工作了一年时所生产的农产品出于市场需求的过剩以至于导致积压,从而对“三农”问题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局。对于农产品市场中各类产品需求量所作出的预测和我国农产品市场今后价格之预测,应当尽可能地杜绝此类风险。近期以来,我国市场中往往会产生农产品跟风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唯有创建起更加科学、更具有规范性的农产品预警体系,才能切实地维护我国农业经济市场所具有的平衡、稳定以及发展等特征,指引农民群众强化对农产品所实施的统筹管理,从而更为种植农作物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应当致力于强化农业市场的监管工作。对生产农产品所进行的监管,对种植农作物时所用的农药、肥料和具备隐患的药物实施办法全过程监控,以求实现实现农业领域的全面监管。这样一来,坐上高科技设施设备也就显得轻松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的经济信息化服务能力,让农民们也能够全面了解到本国农产品生产中的具体动态,并且全面创新农产品批发。

结束语

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信息化能够切实带动市场化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在推动全社会向信息化方向加以发展的基础上,农业经济一定要适应于当前时代的发展大潮,不断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之中,一定要切实认识到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持续改进,以求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叶汝军 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绿色科技,2010(10).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推动着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计算机在各行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的发展也将不断的前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指研究计算机应用于社会中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以及系统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计算机学生的组成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是促进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一个载体。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应用的分类一般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两大类,这两大领域都具备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但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我国计算机的最开始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在这个阶段计算机应用情况还都是数值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主要都应用于国防武器的生产和研发方面。之后,从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逐渐向非数值应用的领域发展,其主要都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工商业事物处理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经济等更多的领域了,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现阶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服务行业、农业以及文化教育行业中了,同时计算机也已经走入到了人们的家庭生活中了。近些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技术也已经很好的结合到一起,这也大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速度。

三、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

我国计算机拥有量、互联网用户、网站数飞速增长。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网站及域名“九.五”期间飞速增长。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有相对不足之处。

(1)发展中的成效。①农业科技领域:计算机在农业中已建成全国的农业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开通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每月颁布信息6千条,内容详查13万条,中国农业信息网每月点击已达1千万次。②文艺创作领域:计算机在文艺创作、影视制作中,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也很广泛。③医疗系统领域:医疗系统同时也需要计算机的辅助,如启动金为工程,辅助治疗等。④公安系统领域:公安系统网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网上追捕逃犯,已抓获20几万逃犯,法院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⑤辅助教学领域:计算机的辅助教学,远程教育迅速发展,统计显示全国约10万多所中小学已经普及计算机课,一万多所中小学已建成校园网,67所网上大学。⑥日常生活领域:计算机在近几年的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购物习惯上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洁,工作更加的高效。

(2)发展中存在的不足。①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滞后:我国信息产业尚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发展与计算机应用对软硬件产品的需求。重大应用工程与大型应用系统所用的软硬件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公司,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②相关政策法规尚待完善: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的市场经济和政策法律环境尚待完善。③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内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和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低相差20多倍,互联网用户及计算机拥有量在东西部地区、大陆与台湾地区差距很大台湾互联网用户有540万,网民占人口比例达26%,连网主机85万台,企业有50%已开展电子商务,大陆开展电子商务企业不到10%。④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偏低: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低,上网企业与上网家庭数量还较少,企业信息化水平低。⑤与与市场经济的需求还有差距: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尚缺少内在的动力、人力、财力、和物理。基础工作薄弱,信息技术人才欠缺,职工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2、存在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与此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首先,国家在宏观战略上缺乏相应的规划及技术政策指导。其次,计算机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电子商务标准有待加强,缺少相应的网络犯罪法律法规。再次,当前,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计算机的普及率有待提高。此外,计算机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体现在东部发达地区计算机普及率较高,而西部欠发达地区计算机普及率较低。最后,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国家重大的计算机项目及软硬件都是依靠进口,自主研发的系统较少,缺乏竞争力。部分企业缺乏对计算机的足够重视,缺少专业的计算机人员。

四、计算机发展趋势

1、光计算机的各种优点

第一,光器件允许通过的光频率高,范围大,也就是所库存的带宽非常大,传输和处理的信息量极大,两束光要发生干涉,必须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和有不变的初始位相差。因此,同一根光导纤维中能并行地传输很多很多波长不同或波长相同但振动方向不同的光波,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干涉。第二,信息传输中畸变和失真小,信息运算速度高。光和电在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极快,但光和电不同,光计算机是“F我”导线计算机,光在光介质中传输不存在寄生电阻,电容和电感问题,光器件又无接地电位差,因此,传输所造成的信息畸变和的失真较小,光器件的开关速度比电子器件快得多。第三,光传输和转换时,能量消耗极低,尽管集成电路中的电流十分微弱,但由于集成度的提高,功耗仍然是个大问题。光计算机却不同,除了激光源需要一定的能量以外,光在传输和转换时,能量消耗却极低。

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的优越性在于它具有进行“平行”运算处理的能力。如果某人需要从一个有几百个办公室的大楼中寻找一份遗失的文件,用传统计算机的串行方式寻找就要逐个办公室去进行搜索,但是量子计算机能够按照某人寻找文件的条件和要求迅速“复制”出代表人自己以及与他自己相同的“副本”,同时进入大楼的每一个办公室进行文件的寻找工作,最后,其中一个“副本”找到了该文件。那时,除了找到文件的那个“副本”之外,所有代表某人的其他副本都将自动消失。量子计算机在寻找广播电台搜索地址方面的优越能力对因特网系统的发展具有很大好处。因特网的网址数据库很大,应用量子计算机进行搜索的运算速度优势将更为显著。如果要在1亿个网址中搜索某一个网址,应用传统计算机大约需要进行5000万次的运算才能找到该网址。然而,应用量子计算机大概只可能找到该网址。数据库搜索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任务,所以量子计算机将对于大批量计算机数据的处理任务产生重大影响。

3、化学计算机

化学计算机在运行机理上,它以化学制成品中的微观碳分子作信息载体,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储存。因此,它具有更小的体积,更快的运算速度和巨大的计算机能力,其信息传输速度甚至有可能比人脑思维速度还要快若干倍,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

4、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具有生物活性,能够和人体的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能够与大脑和神经系统相连,这样,生物计算机就可直接接受大脑的综合指挥,成为人脑的辅助装置或扩充部分。

5、人体细胞吸收营养补充能量,因而不需要外界能源,它将成为能植入人体内成为帮助人类学习,思考,创造,发明的最理想的伙伴。另外,由于生物芯片内流动电子间碰撞的问题可能极小,几乎不存在电阻,所以生物计算机机的能耗极小。把生物学和工程学结合起来制造生物计算机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五、结束语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为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同时也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人类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非常的前景,相信未来计算机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清.浅谈我国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2]龚炳铮.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自动化博览,2003.

[3]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6

网管的e生活

网络管理员是与网络接触比较密切的一个群体,他们工作在线上,网络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网络的感情自然会超过普通的网民。他们的在线时间、常用网址、对网络的看法,当然也更有代表性。

每天收到1000封E-Mail

姓名:王宁

网名:网宁

网龄:两年半

平时上网时间:一天3个小时左右

浏览内容:在网上查找最新消息,包括时事新闻及游戏类新闻,以及网友相应的评论性文章。

常用网址:因为工作原因,SRSNet中文网站的各大论坛、聊天室、网刊都放到了书签里。另外,因为希望了解一些新出的或者正在制作中游戏的动态,各大游戏软件公司的站点也在书签中收集了不少。

一天的工作内容:主要工作是给网友提供服务,例如接收网友信件、处理网友投诉、帮助网友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等。每天的工作大约从8:00开始,其中包括:备份工作、定期更新各网站内容、网站的维护及管理、客户及公司的网站制作、处理日常信件、管理若干论坛、聊天室的维护及管理、向网友定期介绍精品网站等等。我每天大约接收1000封电子邮件,应该算是中国每天接收电子邮件最多的人之一吧,信中内容五花八门,有寻求软件使用方法、如何在论坛发言、如何进入聊天室、SOS求救等等,其中也不乏有恶意捣乱的信件。如何快速辨别这些信件并且给予网友满意的答复,是考核一名网管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条件,所以作为一名网管,应该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广泛的爱好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Internet的看法:Internet具有时效性强、不受地域限制、内容广泛等特点,极大的拓宽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及交友范围,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媒体。

最近两年Internet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上网接入费用昂贵、电话费过高、网络连接速度低且不稳定仍然阻碍着Internet的发展。如果上述原因能够得到明显改善,Internet在中国应该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网管跟守门员差不太多

姓名:刘刚

网名:拷贝猫

网龄:8年

平时上网时间:下班后一般要用2~3小时上网,主要是维护自己的拷贝猫站点copycat.省略。

浏览内容:平时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搜寻信息,诸如新软硬件消息和各类系统漏洞消息,和网上的朋友们交流。

常用网址:太多了,最常去的站点还是搜索引擎站点,我觉得最好的搜索引擎站点是省略,那种强大概念搜索能力无人可比。另外就是一些IT产业站点和BBS类站点,我比较喜欢BBS水木清华站bbs.tsinghua.省略。

一天的工作内容:每天都做的事情当然是系统维护了。除了维护外,日常的开发与评测工作也不少。网管考虑问题要全面,跟守门员差不多。

对Internet的看法:众所周知,Internet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区都很有发展潜力,中国的最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差,几乎所有的网络资源都受到限制。希望未来的中国可以跟上Internet的步伐,到那时候我们就不必望洋兴叹了。

带宽是大家最关心的,没有令人满意的带宽,一切技术都是空谈,如今网络上依然有带宽造成的地域界限。大概每个网友都想在自己家里铺上光缆,希望未来如盖茨所想“我们将有无限宽的带宽”。

标准网虫一个

姓名:李伟斌

网名:009

网龄:四年

平时上网时间:8小时以上。

浏览内容:看看我管理的网站,上BBS看看,通过E-mail了解一下网友

对网站的意见与建议;透过一些新闻站点了解业界的最新消息。

常用网址: 省略

best.省略

一天的工作内容:依靠良好的技术基础进行网站维护;凭借耐心来倾听网友的意见与解答网友的问题。

对Internet的看法:

Internet是信息时代里获取信息的最快途径,它的出现使不少人的思维方式有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正慢慢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目前中国内地有117万的上网用户,从数字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相对于香港及台湾地区,这数字还是比较少的。目前内地的Internet用户,主要集中于邮电的Chinanet,而且每月的用户数增长也是相当的惊人。联机的用户数目不断增加,他们往往有各种需求和想法。他们希望能够简单可靠地联机;希望能够置身于一个有趣的、得到支持的虚拟群体;希望能够迅速地找到那些有关业余爱好、兴趣及个人业务发展的关键信息。另外,他们还希望能在这儿看新闻,听意见,寻开心,当然还要省时省钱。然而由于目前我们的网络缺乏一个用户间的交流及本地信息的组织和传播,造成ISP成了一个单一的通往Internet的大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对Internet的热情和爱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起服务多样的网点来丰富网点的资源,提供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强化信息产业的建设,创造互惠繁荣的中文网络应用环境。

e城市之政务篇

数字青岛

走在青岛的商业区、文化区和旅游区,一座座“e 城通”多媒体信息亭格外引人注意,信息亭的信息更新与《青岛之窗》网站实现了同步,市民和游客可以在就近的信息亭实现新闻浏览、信息查询、网络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地图等便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这是青岛市打造“数字城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承办“数字奥运”的配套服务工程。

“数字”构想

2002年,青岛市政府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字青岛加快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数字青岛”建设正式启动。通过实施“数字青岛”工程,建设城域宽带多媒体网络,构建以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为背景的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全市经济、科技、人文、社会、环境、港口、海洋等信息资源,加强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并通过对整个城市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构筑起“数字青岛”的基本框架,为政府制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优化城市规划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并初步建成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和环黄海经济圈的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承办城市,青岛市以建设“数字青岛”和“数字奥运”为契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全市信息技术水平,为奥帆赛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网络支撑

目前,青岛市已建成国内先进的信息基础网络,基本建成了以光缆为主,卫星、微波、海缆为辅,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为一体的,覆盖全市、通达市区乡镇的立体通信网络,光缆总里程达30万芯公里,网络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已处于国内同类城市的前列。

青岛的有线电视基础网络也日趋完善,光缆里程达5万多芯公里,建成了HFC宽带接入网、SDH同步数字光纤环形传输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模拟环形光纤骨干传输网、ATM宽带多媒体业务骨干数据传输交换网、宽带IP网这6大网络,实现了6大网络无缝结合、宽带握手、接口开放、相互交融,形成了宽带高速、安全可靠的综合业务传输能力,能够提供ISDN、宽带ATM、IP接入等多种数据通信业务。

青岛市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相结合,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从单纯的新闻、信息逐步向更深层次的应用发展,开发和利用全市政务、商务、经济、科技、人文、社会、环境、港口、海洋、旅游等方面信息资源,初步形成了政务、商务、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建立了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程度,确保监管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政府经济分析和调控提供有利保障;“中国青岛”综合信息网站,开发了《中国产品库》、《物价信息库》、《招商引资数据库》、《青岛市地方性法规、规章数据库》、《海洋产业库》、《青岛旅游信息库》、《经济信息库》等数据库。

青岛市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和完善了“金宏工程”,建成了纵向到乡镇、横向到市属各单位的全市机关广域网络系统,形成了覆盖市级机关各部门统一的核心局域网络系统,基本完成了青岛市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建设任务。2002年,青岛市被国家确定为电子政务试点城市。

信息工程

随着“金桥”、“金卡”、“金关”、“金税”、“金宏”等一批国家级重大信息工程在青岛市的全面实施,青岛市金融、财税、保险、海关、公安、工商、统计、教育、农村经济等行业部门的信息工程建设均已完成,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较快发展,建成了以“青岛农经网”为核心内容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实施了以为农服务热线和涉农企业电子展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金农工程”,构建了纵向连接市、县、乡三级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专网。

在社会信息化建设方面,青岛市将推动IC卡跨行业应用作为工作重点,推进城市一卡通、实现一卡多用作为IC卡的推广应用的目标,以现有公交IC卡为基础,整合资源,扩大应用,实现公交、出租、轮渡、地铁“一卡通”,并逐步覆盖交通、旅游、会展、电子泊车、加油、小额支付等行业,方便市民的生活,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岛城”,推动了城市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城市现代化水平。

青岛的口岸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青岛海关先后开发了自动化通关系统,建设了山东口岸大通关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了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并具备了完善的EDI报单处理能力,率先在全国海关系统实现关区全部报单应用计算机处理。实现了全省海关数据的集中处理。青岛港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为战略目标,建成了中国沿海港口中规模最大的EDI中心,与包括国内外著名船舶公司、青岛地区全部集装箱场站在内的100多家用户联网,80%的集装箱运输单证通过EDI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交换,实现了与国际贸易方式接轨。

支柱产业

2004年9月,青岛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5年5月,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分别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和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

当前青岛市已形成了以电子家电、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三大类产品为主,包括30多个门类、数百个品种的相对完整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体系;拥有了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名牌企业和一批名牌产品;拥有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22家省级技术中心。此外,青岛市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以及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等多方面工作,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

根据青岛市信息产业局的统计数字,去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541.7亿元,增长24.8%;实现利税63.7亿元,增长26.4%;已纳入统计的73家软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5.21亿元。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信息产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2.70亿元,增长9.78%。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如今已成为青岛市制造行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发展电子商务、建设“数字青岛”的钢铁框架。

链接:所谓“数字城市”是指综合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地埋、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实现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通俗一点说,“数字城市”就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数字城市”是运用现代信息高科技手段,合理配置和优化城市资源,高速、高效管理城市的集中体现。

e城市之应用篇

数字电视: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机顶盒,这个对很多地区用户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的概念,在青岛却几乎妇孺皆知。随着数字电视已经在青岛的普及,这个数字电视的配套产品已经走进了青岛的千家万户。

数字电视,是青岛市建设数字城市、承办数字奥运、率先实现城市信息化最便捷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全国有线数字电视首批试点城市之一,青岛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2004年,青岛市完成了市区15万用户的转换工作,到今年年底,市区6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都将看上数字电视。

目前,青岛的数字电视有5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新增了各省卫视台,将来还可以增加到上百个频道。数字电视上有带视窗的频道列表,点到一个频道,正在播放和即将播放的节目及时间一目了然。数字电视还有电子节目单,提供一周的节目预告,可以直接用来预约节目。数字电视还可以听广播、点播电影、查阅电子商务、股市行情等各类信息;数字电视还有“喜爱频道”功能,想什么时候看、想怎么看、想看什么,一切皆可掌控。

如今,数字电视在青岛已经成为传播文明、服务百姓的多媒体信息平台。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在青岛市召开,“青岛模式”开始在全国推广。

e城市之感悟篇

网络Vs生活

撰文/夏雪

几年前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就知道,网络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是虚幻的而又是这么真实地存在着,面对屏幕的时候,人的心会不由自主地放松放松再放松,网络上的那个人是自己或是自己的另一面,只有自己才会知道,这种游戏加真实的感受是那样让人欲罢不能。于是,网络就开始向生活展示了它特有的吸引人的另一面,虚幻、自由与重新塑造,生活中被压抑的、被忽略的、被冷落的与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展现出来。

从心理上说,网络是一个补充,一个现实生活的补充,现实里得不到的或是达不到的,网络都给了一个机会,它容纳所有人,丑陋的、自私的、善良的、美好的,它让我想到了《千与千寻》里的那个肚里装了很多东西的神,网络不是神,但是的确创造了另一个世界,同时也让一些人在这个世界里迷失,沉迷于游戏和情感的追逐。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在慢慢左右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的反作用力将不同的人引向了不同的方向,很有趣的是,一些人得到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一些却将自己内心黑暗的一面引入了生活,这些变化也许只有屏幕前的人自己才会知道。

所以,对着网络的时候要小心,不是小心网络背后的人,而是网络里的另一个自己,当心有一天他会从电脑里反过来抓伤你。

也有人说,面对网络的时候本来就没有当真,是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是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请问一问自己,问一问自己的心,你当真了吗?

有一点点吧,这里总有那么一些让人说不清的地方。当自己动了一点真,即使是那么一点点,足够让人对网络产生一些依恋,是依恋而不是依赖,就是这么一点点的恋呀,让人不由自主地会向它走近、向它靠拢。

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使和魔鬼,当你带着天使上网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天使,而当你带着魔鬼经过的时候,请小心,请小心,有许多天使在这里,不要淘气地摘掉它们头上的光环,不要弄坏它们的翅膀……

所以,面对网络时候请认真地对待,因为认真面对的是另一个自己。网络中的每一个人都曾经真实地存在过,不论他代表了生活中的哪一部分,但它就是真实的,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曾经的美好,曾经的温暖,曾经的伤痛……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认真地面对,真实地感受,然后,现实地生活。

e城市

撰文/庄晓蓉 董兆旭 陈伟钢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网络对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们传统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中,添加了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而这些变化大多来自网络。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里,城市,这个承载了人类大部分活动的空间,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每1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网民,而大城市网民上网的比例达到36.3%,网民人数达到6千万人,已经占全国网民数的一半以上。目前,青岛市固定电话装机达到204.9万部,移动电话达到376.32万部,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5.1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5万户,因特网出口带宽已经超过5G,城域骨干网带宽达50G,互联网上网用户超过66.45万户。

来自青岛市信息产业局的调查显示,68.5%的网民在家里上网,25.3%的网民在网吧或网络咖啡厅上网。在家中上网的网民比例目前呈稳步的增长趋势,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略有增长。而在上网方式的统计中显示,通过拨号上网的网民数量已经出现负增长,而通过宽带上网的网民数量在近一年中一直呈稳步增长趋势。

这说明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小区宽带的铺设以及互联网使用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入了网络,相应的家里成为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上网场所在不断扩展,上网条件在不断改善,家庭上网变得更加便捷。

经过近一年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营业场所专项治理工作,目前青岛地区的网吧行业的管理已经基本进入了行业自律阶段。消费群体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服务业和商业人员。同时网吧的运营模式也正在向专业化、社区化和规模化发展。

另外,网民应用基础服务比例也非常高,网民使用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信息查询服务、沟通交流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电子服务和电子商务等五大类服务中的信息查询服务和沟通交流服务两类,其使用比例都在60%左右,基本上达到了普及阶段,而其它三类网络服务特别是各种类型的电子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服务也正在处于高速提升阶段。

BBS、QQ、MSN已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博客、播客、闪客、维客等不断涌现;3G、NGN、IPV6等发展迅猛;google新闻、百度新闻、RSS聚合新闻等多种新的新闻获取方式层出不穷;网络新闻以几何级的增长方式和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人们在网上浏览、购物、工作、学习、旅游……传统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能在网上实现,很多传统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和梦想,在网上也能成为现实。“生活在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e城市之休闲篇

网上旅游:驴友的最爱

网名“苦驴”的一名驴友,在一家旅游网站的论坛里发了一个徒步虎跳峡的帖子,引来跟贴无数,最终组织了一个三人的小团队,从网上下载了当地的详细旅游资讯,并在网上预订了当地的酒店,最终顺利成行。

如果你是“苦驴”这样爱好旅游的人,尤其是身为旅游发烧友,那你的旅游一定离不开网络,因为时下日渐流行的网上旅游已经成为驴友的最爱。

网络与旅游牵手,以更富人性化的资讯服务于网民,促进和推动网络旅游的更好发展、网络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方便、快捷、及时和个性化的网络,便利了人们对旅游作更充分的准备,对于旅游发烧友来说,自助游和背包游已不再是一种梦想、一种奢望。

与传统旅游方式比较,网上旅游具有信息量大、访问方便快捷的特点和优势,不仅为旅游行业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而且以其蓬勃的生机成为电子商务的一大赢家。据艾瑞市场咨询《2004年中国网上旅行预订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网上旅行市场规模约为6亿1千万元人民币,而三年后市场规模增长率将超过300%,达到28亿元人民币。

需求产生市场,旅游网站如雨后春笋。综合旅游网站现在提供的服务再不是订票那么简单,会根据客户想去哪里、想玩什么,然后虚拟社区和数据库的记录分析客户的旅行动机、旅行偏好,甚至性格,最后为客户得出一个完全个性化的旅行计划。网站的内容也包罗万象,覆盖各省市的旅游名胜,以及各方面的旅游知识;而垂直旅游网站,则提供专业的特色旅游服务,如电子地图、天气预报、交通等等。

由于旅游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将各种旅游资源以最经济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同时,无店铺经营也将有助于降低成本,使旅游资源的所有者和消费者都得到益处。因此,网上旅游的价格非常有竞争力。据了解,目前在网上预定酒店,一般可以打3―7折,网上订票可以打7― 9折,网上组团的价格也比网下旅行社便宜。事实上,旅游业不涉及目前最复杂费力的物流配送问题,这也是它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更容易发展的优势所在。旅游服务的无形性更使其适合网上销售。

e城市之商务篇

网上消费,我的私人商城

随着网上购物服务体系的完善、银行网上支付系统的普及、网络经济信誉和诚信度的建立,淘宝网、乐购、eBay易趣、卓越网等网上购物商城已经在广大网民心目中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

据最新的网络调查统计,目前中国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站有4000多个,网上购物大军达到2000万人,网民中近20%的人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如果把半年内网上购物次数超过4次的网民称为网上习惯消费者或是网上购物常客的话,则这部分网民所占的比例高达47.6%。网上支付的比例增长至近半数,网上购物市场巨大,网上购物者在2005年上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以前网民主要购买书刊、影像制品等,但今年上半年分别有超过15%的网民购买过服装和生活家居用品,通过网络购买的手机在300万部以上,这表明网上购物正向一个多样化的消费者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