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经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岸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岸经济发展

口岸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经济新区;强港;发展;建设

[中图分类号]F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09-02

国务院于2011年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的新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是青岛市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之路,是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依托。

同时,批复明确指出:以青岛港为龙头,优化港口结构,整合港航资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青岛港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

由此可见,在口岸城市经济新区的发展布局中,港口作为核心组成部分和物流枢纽,所承担的发展职责重大、发展任务艰巨。结合国家、省的部署要求和港口的生产发展实际,本文以“围绕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为主题,从发展定位、发展策略、发展建议三部分入手,形成本文。

1解读港口在口岸城市经济新区中的发展定位

青岛港是特大型国有企业、世界第七大港,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近年来,面对复杂经济形势,青岛港树立“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即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2009年全球港口吞吐量同比下滑的情况下,青岛港吞吐量同比增长5.1%,集装箱同比增长2.4%。2013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45000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52万标准箱、完成外贸吞吐量31000多万吨,分别增长10.6%、7%、8.6%,继续稳居世界第七大港。

青岛港对于青岛市经济发展、贸易拉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的整体布局中,青岛港紧跟青岛市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和 “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布局要求,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特色,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发展定位:到2015年要建成年通过能力6亿吨、集装箱2000万标准箱的世界一流大港;到2018年吞吐量突破7亿吨,提前两年实现港口吞吐量和职工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建成年吞吐量8亿吨、集装箱3000万标准箱的世界著名强港,实现从“世界一流大港”向“世界一流强港”的战略性转变。

2探析港口依托经济新区发展加快建设世界强港的主要策略

按照青岛市《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的部署安排,青岛港在“坚持转型升级,打造实力强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智慧强港;坚持融合发展,打造物流强港”三个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其做法具有可借鉴意义。

一是坚持转型升级,打造实力强港。港口的硬件配置,决定港口发展的前景。青岛港大力优化调整董家口港区、老港区、前湾港区的功能布局,加快实现三港功能有机互补。2009年以来,青岛港瞄准第四代港口发展趋势,全面开发董家口港区。截至2012年年底,已建成包括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在内的11个泊位,通过能力达到1亿吨;2013年,在建泊位9个,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到“十二五”末将在董家口港区再造一个3亿吨的青岛港。

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老港区邮轮母港建设。到2012年年底,投资8亿元的码头已经完工,可以全天候自由停靠世界最大的22.5万吨级邮轮。目前,投资7亿元、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的邮轮客运中心正在抓紧建设。青岛港以把老港区打造成青岛市老城区“皇冠上的明珠”为发展方向,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智慧强港。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青岛港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脉搏,立足实际,针对传统作业模式存在的“脏苦累险”等弊端,以“确保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缩短在港时间”为主攻方向,鼓励人人创新、岗岗创新、零距离创新,全力破解这“五大难题”,先后举办9次“创新成果、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推广应用600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全港生产基本上实现“人机分离”、“人货分离”,从根本上消除繁重的体力劳动。

图1青岛港技术创新框架图

围绕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愿景,港口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广泛推广电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每年节约能源3.1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2万吨。2012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首批低碳港口建设主题性试点单位,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等4个项目被评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LNG车辆应用等8个项目获得18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三是坚持融合发展,打造物流强港。青岛港顺应现代物流形势,加快港口由传统装卸型向物流贸易型转变,按照第四代港口的模式,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发展综合物流、专项物流、加工、保税、仓储、商贸、信息、金融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先后建成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业务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标准化体系和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一体化运作和一站式服务。

图2青岛港信息资源体系结构图

青岛港还联合国内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成立现代港航物流信息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加拿大中心港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合作,全力推进资源共享、联盟发展。

3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物流发展的建议

发展西海岸经济新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仅需要码头、项目、工程等硬件配套,也需要物流、贸易等软件配套。研究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生产发展的实际,归纳总结两条与新区物流贸易紧密相关的建议。

一是在新区构建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对于沿海新区而言,航运是物流的核心、贸易的基础,航运市场兴,则物流贸易旺。针对当前新区航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实际需求,建议在下一步发展中,优化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舶检验、船舶供应、船员服务、航运经纪、航运咨询、海事法律和仲裁等航运服务。完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船舶融资租赁、船舶保险、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发展,积极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设立航运产业发展基金。成立青岛航运交易所,开展船舶及船配物资实物交易、运价现货交易、航运交易经纪与鉴证、航运政策咨询等业务。加强信息化服务,集口信息、集装箱班轮和船期公告,逐步形成典型航线货种运价指数,为新区增强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二是在董家口港区构建国际大宗贸易门户。董家口港区拥有世界最大码头、最大堆场、广阔腹地等优势,具有十分可观的贸易前景。为此,建议以建设国际资源配置枢纽为目标,在董家口港区建设矿石、煤炭、油品、液体化工、件杂货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通过对外合作和自身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运价指数中心;建设董家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储备基地和石油交割库,实现由传统石油存储向能源存储中心转变;建设大型矿石保税堆场,发展大宗散货物流分拨中心。

4结论

从青岛港以港兴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青岛港是青岛市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战略思维。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关键就是要加快港口发展,核心就是推动青岛港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可以预见,青岛港加快发展的过程,必将是西海岸经济新区加速腾飞的过程。同样在各口岸城市,经济新区的发展必将给港口带来新一轮的升级机遇。

参考文献:

[1]陈家源.港口企业管理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

[2]张丽君,等.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口岸经济发展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我县开放型经济工作水平,以打造口岸大通关为目标,以健全口岸服务体系为重点,以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根本,努力完善我县口岸基础建设,把打造成为赣粤边际口岸物流枢纽,为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加快口岸物流大楼建设,力争年内完成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报关、报检等服务;加大口岸作业区申报工作力度,争取省商务厅等部门对公路口岸作业区批准立项,力争在年内开工建设;制定口岸扶持政策,力争新增3家以上企业在报关,报关进出口额增长20%以上,力争超过30%;优化通关环境,力争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6家以上,外贸出口总额达3768万美元,增长35.48%以上,力争超过50%。

三、主要措施

(一)推进口岸大楼建设,夯实口岸平台基础。力争在年6月完成口岸物流大楼的室内装修、周边绿化等工作;引进报关、报检、货运等第三方中介机构进驻,实现功能全覆盖,切实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二)加快公路口岸作业区项目申报,推动进出口货物高效通关。积极争取省商务厅对公路口岸作业区批准立项,并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获准立项后,确定口岸作业区投资主体,确保在年开工建设。

(三)引导外贸企业本地报关,降低进出口商品运输成本。通过主动上门服务,了解企业在报关、报检、物流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本地报关率,降低运营成本,为外贸进出口创造新的增长点。力争鑫磊公司、龙园钨钢、华润集团、淀洋科技等企业在我县报关,促进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

(四)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口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密切口岸各单位的联系沟通;及时研究解决通关、口岸物流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降低我县进出口物流成本。

(五)加强口岸招商工作,壮大外向型经济。主动服务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公路口岸作业区和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口岸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外贸企业。

(六)加强口岸信息报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大通关模式和新型运输模式,加大口岸环境和重点招商产业项目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口岸信息报送水平,力争我县口岸信息工作在全市取得新突破。

(七)推进口岸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口岸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业务工作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八)开展和谐口岸共建活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全省口岸系统共建“和谐口岸”活动,通过各部门协调合作,共同营造畅通、和谐、文明的口岸环境。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口岸体制机制

成立县口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口岸办、县工商局、县工信局、县国税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火车站等单位组成,完善县口岸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和关检贸企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调度重大问题,把口岸建设目标列入相关单位考核内容,严明工作奖惩,确保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口岸职能部门作用,强化口岸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口岸工作强大合力,确保企业通关实现快捷高效畅通。

口岸经济发展范文3

内容摘要:本文对新疆入世以来对外开放度变动轨迹进行测评,并与全国比较以确定其差距水平。通过对新疆及国内其他省市对外开放度进行衡量和比较,来探究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地区差异及新疆在全国的地位,对新疆区内对外开放发展不平衡现象进行测算及按水平进行区域分类、评价,最终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提升新疆对外开放水平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对外开放度 变动轨迹 比较分析

对外开放度是指一国国际经济进入程度和国内经济准入程度。考虑到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两个主要部分,基于操作简便易行、指标具有可比性和连续性、资料易于搜集和量化等原则,本文将对外开放度简化为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之和。其中,外贸依存度是指某年进出口额与同期GDP的比值,其反映出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的程度。外资依存度指某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同期GDP的比值,其反映出经济发展对外资的依赖程度。

入世后新疆对外开放度的变动轨迹及其与全国的比较

(一)外贸依存度

入世以来,从2002年至2007年,新疆外贸额增长了4.1倍,占全国比重从0.43%提高到0.63,GDP增长了1.2倍,外贸依存度从13.9%提高到29.6%,提高了113%。同期,全国外贸额增长了2.5倍,GDP增长了1.07倍,外贸依存度从42.7%提高到66.2%,提高了55%。新疆外贸额占全国比重很小,不足1%,外贸依存度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但外贸依存度提升速度却明显高于全国,这归功于新疆外贸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

(二)外资依存度

2002年至2007年新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1.88倍,但金额很小,2007年占全国比重仅为0.15%。新疆外资依存度自入世以来没有明显变化,总体水平非常低。同期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了42.4%,外资增长保持平稳。全国外资依存度从2002年逐年下降,2007年仅2.39%,但仍为新疆外资依存度0.27%的8.85倍。由此可知,新疆外资和外贸与全国相比,规模小,比重低,但增速快于全国,依存度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三)对外开放度

2002年至2007年新疆对外开放度提高1.11倍,全国提高47.6%,新疆对外开放度提升速度快于全国,但全国对外开放度比新疆高出129.6%。这说明新疆对外开放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新疆经济发展的开放性还不够强,还需继续加快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发展,才能不断缩小与全国总体水平差距。

新疆对外开放度与国内其他省份的比较

本文以2006年各省相关数据为依据,来考察新疆与国内其他省份对外开放度的差异。

(一)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在100%以上,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的有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四省市。外贸依存度与全国总体水平接近的有江苏、浙江、福建三省。其余各省市区外贸依存度除山东、新疆在20%以上外,均低于20%,辽宁、内蒙古、青海、、贵州、湖南、河南等省甚至低于10%,尤其河南仅1.18%,都与全国总体水平66.2%相差甚远,这些省份基本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可见,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和省际不平衡现象。

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外贸发展水平高,规模大,但其各省外贸依存度并不均衡。既有上海、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市2-3倍于全国总体水平,也有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与全国水平同步,还有山东等省仅达到全国水平的一半。

中部地区基本在10%-20%之间,但内蒙古、辽宁、湖南、河南等省相对更低,在10%甚至5%以下,尤其河南在24个省市中倒数第一。显然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外,地理位置对中部地区一些省份外贸依存度影响很大。

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整体水平与中部相当,其中新疆最高,达23.8%,而、青海、贵州等省在5%-10%之间。可见,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部地区,但西部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弥补了经济实力的不足。

(二)外资依存度

总体上,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东部省市外资依存度也较高,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如江西、吉林、内蒙古、青海、湖南等外资依存度都超过了全国2.52%的总体水平,说明这些省份利用外资取得较好成绩,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贸依存度较低的缺憾。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外贸依存度2006年为23.8%,2008年提升到36.6%,可是外资依存度却仅为0.27%,排名倒数第一。这反映出新疆外贸发展虽然良好,但利用外资却很不理想。与其他中西部省市比较,外资是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软肋,需要大力加强对中亚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

(三)对外开放度

对外开放度反映出各省市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我国总体表现仍然是东部高,中西部低,地区差异和省际不平衡普遍存在。对外开放度的梯度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间的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但虽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于中部地区,可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却不输于中部地区,这说明西部沿边地区所具有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我国加快提升沿边地区开放水平的战略优势、与中亚、西亚、南亚地理接邻的地缘优势等对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

新疆各地州市对外开放度的比较

为了探究新疆区域内部对外开放度差异情况,本文以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公布的新疆15个地州市相关数据,计算出新疆2007年各地州市对外开放度。

(一)对外开放度区域分类

新疆十五个地州市中,对外开放度在50%以上的可列为高度开放区,包括博州、克州、伊犁州直属市县、昌吉州四个地区。对外开放度在30%-50%的可列为中度开放区,包括乌鲁木齐、塔城地区、石河子市三个地区。其余地区皆为开放度在30%以下的低度开放区。

(二)新疆各地州市对外开放度的总体情况

在高度开放区中,除南疆的克州外,博州、伊犁州直、昌吉州等地都属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重要地区,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克州境内拥有新疆仅有的两个面向吉尔吉斯斯坦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这些都成为上述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度开放区中,在外资依存度上,乌鲁木齐的1.01%是新疆总体水平0.27%的3.74倍,是新疆利用外资水平最高的地区。石河子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距中亚最近的国家级开发区,目前正积极致力于开发建设面向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外向型出口加工区。塔城地区拥有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开放的重要陆运公路口岸――巴克图口岸,它为塔城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疆低度开放区或位于东疆地区,远离口岸,或位于南疆贫困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显然,没有经济基础支撑和可以依托的口岸,制约了该类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近年来新疆对外开放水平提高较快,但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仍严重偏低。外贸和外资存在规模小、占全国比重低的问题,尤其是利用外资发展滞后严重,与新疆外贸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反差。今后,克服外资软肋,加快利用外资发展应成为新疆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之一。

新疆对外开放度在全国24个省市区中排第9位,在中西部地区中位居前列,但绝对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很大。沿边地区所具有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我国加快提升沿边地区开放水平的战略优势、与中亚、西亚、南亚地理接邻的地缘优势等对新疆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影响。今后,新疆仍需凭借相应优势,积极面向周边8个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紧紧抓住历史赋予新疆的重大发展机遇,使新疆真正成为我国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前沿。

新疆区域内外向型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明显存在北疆高于南疆、口岸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工业发达城市高于农村地区、交通便利地区高于运输条件落后地区等现象。

(二)建议

新疆应继续依托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高、口岸条件好、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和扩大利用外资。

新疆需努力缩小内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对外开放口岸和挖掘部分已开放口岸的经济潜力,拓展口岸功能,从而使区内外向型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局面得到逐渐改善,为新疆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新疆应循序渐进地布局和完善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对外开放格局。博州等四个高度开放地区应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拉动新疆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乌鲁木齐市等三个中度开放地区应积极依托自身优势,继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走内外结合的经济发展道路。低度开放区则应在一定时期内重点巩固产业基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待具备一定基础后,再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湘满.湖南经济开放度的空间差异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J].当代财经,2004(3)

口岸经济发展范文4

【关键词】海港;边防检查勤务;现状

口岸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我国各沿海口岸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口岸船舶数量的增多,以及口岸吞吐量的增加,要求一切工作以方便往来、服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为出发点,这对海港边防检查勤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分析研判海港边防检查勤务的特点与现状,发展对外贸易,建设对外经济合作的宽松的口岸环境。

一、当前我国海港边防检查勤务工作现状

(一)认识不一致,管理模式不统一

由于各地开放时间的长短,观念更新速度的快慢,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海港职能的不同,海港吞吐量的大小以及边检站业务经验积累程度等诸多因素,对海港边防检查勤务认识有很大影响。有的边检站观念转换快,思维方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勤务新模式,进行勤务调整,改进管理措施。

(二)勤务模式改革步伐缓慢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勤务模式虽然始终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但改革的思路不够开阔,步伐缓慢。改革主要集中在监护制度方面,监护制度的改革只在部分海港实施。同时,改革很少涉及到船舶检查、证件办理、警力配置、工作制度等领域。只有部分单位对船舶检查方式进行了改革,实行了船舶网上报检,网上办理证件,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总体来看,制度改革是由点到面的,先由各单位自行探索,在改革方案比较成熟时再进行推广;具体到一个单位,也是在某点进行改革,积累经验,然后再在单位推广。这就影响了改革的进程,致使改革步伐缓慢,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现行勤务模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逐年递增,我国各海港口岸也在改革的春风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流物流规模日益扩大。新形势下,进入我国的外国人数量不断增多,口岸出入境船舶数量随之增加,吞吐量不断提高,使边防检查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口岸大提速,构建大平台”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经济发展要求。传统的海港边防检查勤务模式,已经难以与建立“宽松、高效、快捷”通关环境、维护口岸辖区安全稳定工作的总要求相适应。新型监护模式可以提高执勤效率,还可以对进出港人员实现合理管控。但由于不同港区在海港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只有部分海岸进行了监护模式改革,以“电子监控+巡查”的监护模式取代了梯口监护。滞后的勤务模式给边检工作长远发展的大局制造了障碍,不利于提高海港边防检查工作质量,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海港边防检查勤务的特点

(一)上下船人员管理任务重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来港的外轮日益增多,海上贸易运输非常活跃,各地纷纷在海港建立办事处,迫切要求登轮开展对外业务,涉及的单位、人员复杂。其中一些人利用工作之便肆意进行非法交易,暗中从事合伙组织偷渡、外逃等非法活动。同时出租汽车司机、个体商贩随意进入港区也使管理增加了难度。因在港船舶增多,港务局为适应飞速发展生产的需要,从较贫困的地区招收了大量农民轮换工、季节工和临时工,从事一些脏、累、险的工种。这些人只顾赚钱,文化水平低,自身素质差,缺乏应有的外事纪律教育,法制意识差,违规违章问题经常发生,私登和违章登轮兜售商品、索要物品及偷盗现象十分严重。有些船一到锚地,多数船员要求登陆,并在陆地住宿。

(二)巡查和监护工作难度大

目前海港巡逻巡视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内陆地区主要还靠自行车和双脚走路。这就降低了巡逻巡视的效率,加大了巡查人员的工作难度,从而不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秩序任务的顺利进行。船舶监护工作既是一项行政执法性工作,又具有很强的涉外服务性。边检船舶监护管理,涉及业务面宽,政策性强,要求每一位值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知识,要对相关证件的种类,样式,防伪特征熟习,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类型,结构,能熟练操作运用值勤现场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并且够迅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给值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三)执勤地点分散,执勤时间无常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开辟的港口和泊位不断增加,值勤点多线长给海港边防检查勤务加重了负担。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船舶的出入港次数增多,值勤时间没有固定规律。

作者简介:崔馨方,女,河南省信阳市人,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边防检查系教员,警务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边防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国良,屈健.偷越国(边)境活动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法学,2002(2).

[2]杨祥大.上海“十一五”口岸发展对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S1).

口岸经济发展范文5

一、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积极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近两年,国家为遏制投资过热,采取了紧缩银根、控制土地、加大“五小”治理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使我旗刚刚起步的工业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乌斯太火电厂项目中途停工、一批铁合金、焦化项目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全旗三分之二的煤矿停产整顿,还有一大批项目因达不到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而无法建设。因此,如何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认为应对办法是八个字“区别对待,灵活掌握”:一方面要逐步提高新上项目“门槛”,今后凡投资规模低于3000万元、不符合国家环境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要积极引进一批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财政贡献大的大项目在我旗投资建设,逐步提高我旗的产业整体质量与水平,努力培育一批效益好、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一些规模小、效益好、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对地方财政贡献大、能解决就业、能带动农牧民增收的项目,政府要采取保护措施,适当给予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使其逐步发展壮大,就是我们要“抓大但也不能放小”。

(二)着力解决地区产业趋同、竞争加剧问题。我旗与临近旗市同处一个经济发展区域,资源条件、经济类型、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相似,这就存在一个争资源、争市场、争项目的问题。在这种竞争中,如果我们与临近旗市比资源富集、比区位优势、比基础设施条件,我们没有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具体讲,就在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三产联动”战略,发挥我旗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发展口岸经济条件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口岸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发挥我旗煤盐、风光等工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煤盐化工产业和风电、光电产业;发挥我旗地广人稀、农牧业人口少、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温棚种植业、舍饲养殖业、沙草产业,实现三产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尽快解决后备资源不足问题。从本次临近旗市考察调研情况来,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灵武等地区快速发展的动力在于富集的资源,支撑在于有一些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大项目。相互比较,我旗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面临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资源供给缺口日益加大的尴尬境况。如果后备资源问题不能尽快解决,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项目建设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解决的办法,我认为有三条: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上一批资源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变“挖资源、卖资源”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走出一条切合我旗实际、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形势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淘汰一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项目,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研发一批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等有丰富资源保障、发展潜力大的新型产业,同时积极引进一批农畜产品加工等轻工业项目,形成各产业梯度推进、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三是加大地勘投入。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鼓励商业性地勘、拍卖探矿权采矿权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全旗重点资源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力度,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寻找新的、更大的后备资源保障,促进全旗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现状。基础设施条件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的一项重要条件。从此次临近旗市考察调研来看,各地都非常重视当地投资环境建设,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肯下大“本钱”,这也就应了那句“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我旗在这方面明显滞后于人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光是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规划、突出重点,不能“撒胡椒面”。我们要借鉴乌斯太开发区和东胜铁西新区的开发模式,举全旗之力选择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具备大项目投资建设条件的地方再开发建设一个新的工业园区,资金问题可借鉴东胜铁西新区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模式,只有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要素集中使用,才能在短时间创造出奇迹(这个建议仅供大家讨论、参考)。

二、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目前,煤化工产业和盐化工产业是我旗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完全具备了优化升级、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条件。从企业讲,企业素质普遍较高,初步形成大中小梯度递进格局,特别是庆华集团、中盐集团、太西煤集团等大企业集团的核心作用日益显现;从资源讲,煤炭、盐硝资源是我旗优势资源,储量大、品质好、分布广,加之策克口岸的开通和临策铁路的建设为解决产业后备资源不足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从产业链讲,目前已初步形成煤—洗煤—焦炭—电石,盐—纯碱—氯碱—金属钠,日晒硝—元明粉—硫化碱—苯甲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在不断延伸、拉长;从后续项目讲,“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中盐40万吨PVC、庆华100万吨煤转油、庆华50万吨甲醇、庆华300万吨重介洗煤、兰太60万吨纯碱扩建等煤化工、盐化工重大项目53个,占规划工业项目总数的56%;预计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值约230亿元,占规划工业项目总产值的70%。因此,煤化工业和盐化工业是“十一五”期间我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支撑,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将煤化工、盐化工产业作为全旗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努力排除困难,创造条件,力促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众所周知,我旗具有得天独厚的风电、光电资源,据专家测算,全区50米高度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为20.02亿千瓦,而我们阿盟就占到了1.22亿千瓦约61%;加之我旗具有地广人稀、网电条件好、临近宁夏和甘肃电网等优越的建设风电厂条件,得到众多国内外风电企业垂青。目前,宁夏天净贺兰山风力发电

口岸经济发展范文6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企业,格力地产的动向自然引人瞩目。4月17日,格力地产了2016年年报,报告期内,格力地产实现营业收入31.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2%。

除了静态的盈利数据之外,敏锐的投资者也从年报中发现,格力地产俨然是区域政策的“弄潮儿”:作为一家集房地产业、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于一体的集团化企业,格力地产于2009年启动转型升级的布局与大湾区战略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在产业转型、土地储备、人才战略等多方面都锁定了区域发展机遇。

蓄能多板块

从板块构造来看,格力地产坚持在房地产板块稳健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五大板块综合发展格局。

按照这一构造,房地产板块是其他业务发展的根基。2016年,格力地产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其营业收入及扣非利润的增长正是来自于楼盘结转销售增加所致。

2016年,在房地产政策趋紧的形势下,格力地产坚持“立足珠海,重点布局”的发展战略,保证房地产业务稳健发展,旗下格力海岸、平沙项目一期、格力广场等房地产项目已预售面积分别达9.55万平方米、4.66万平方米以及0.98万平方米。同时,格力地产先后摘得上海松江区泗泾地块和珠海北站TOD小镇片区地块。

珠海北站TOD小镇片区地块与格力海岸项目均位于唐家湾片区,是珠海离规划中的深中通道最近的区域,并与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一起,带动该区域交通、就业、城市配套、人居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进程的加快,该区域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依托房地产板块的稳健发展,格力地产其他板块的业务也正逐步发力。

从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经历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将率先带动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等“蓝色经济”蝶变,不谋而合的是,格力地产早在2012年便开始着手“蓝色济”的布局。在口岸经济产业方面,格力地产肩负了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基础建设的使命,承担珠海口岸、交通中心等的综合建设项目;在海洋经济方面,从沙滩修复到港湾治理,从通关中心到海岛开发,从游艇码头网络建设到海洋产业链条铺设,海洋经济的布局和相关产业链条将日益完善。

与城市共谋发展

在蓄能自身板块的同时,格力地产同时秉持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将城市发展作为己任的体现,为城市发展蓄能、为“大湾区”蓄能。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新契机,珠海的未来充满了想象,格力地产率先将城市发展和创业者、高端人才对“安居”的理念纳入到企业自身的思考中。

近日,格力地产启动了“珠海优才置业计划”,该计划围绕今年3月珠海正式实施的《珠海市人才引进核准办法》中的10类人才,推出了有针对性的购房政策,助力优质人才置业珠海,个人最高减免房款金额可达50万元,为珠海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