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内容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范文1

一、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研究趋势

(一)《指南》已经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年会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首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不仅进一步帮助与会人员深入理解了《指南》精神,也展示了在《指南》指导下健康领域所开展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顾荣芳教授作了《贯彻精神,实践健康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在整体把握《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逐条分析了健康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并分享了有关健康领域关键经验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刘馨副教授在《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应“落实《指南》精神,正确把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从而促使各幼儿园充分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以引领其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陆克俭教授在《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价值、特点与策略》的报告中也以《指南》为指引,探讨了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另外,《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探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策略》等获奖论文都以《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作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二)从多学科、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绝不是孤立的研究领域,应尽可能拓宽视野,吸收其他学科或国外的理论营养。本次年会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采用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视角,部分成果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体现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走得出去,回得进来”的基本研究趋势。例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朱惠莲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中通过详实的数据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幼儿和家长在饮食营养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与建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从“科学营养、食品卫生、美味烹饪、饮食健康、营养研究”五个方面谈了如何通过提高幼儿膳食质量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来自新疆的李元玲老师借鉴积极心理学中“幸福感是个人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观点,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四幼儿园教师为例,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五种心理健康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周燕教授在《“重要他人”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报告中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重要他人”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美国免费营养早午餐政策、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等都对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充分分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本次年会的分会场设立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政治部幼儿园和司令部幼儿园。从各幼儿园的园所经验介绍、健康特色活动观摩以及专家点评中,我们可以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创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一)传承传统文化,设计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秉持本次年会“快乐体育”的主旨,各个分会场所在幼儿园展示了幼儿武术操、幼儿篮球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各幼儿园都选用了优美的广东音乐、广东传统武术操和民间游戏,加上独到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实施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高效利用物质资源,创新幼儿园体育运动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运动、游戏、交往和探究融为一体。各幼儿园除了在户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外,还高效利用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自制运动器械,或者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既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又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条简单的“溜溜布”可以锻炼幼儿走、跳、蹦等基本动作;三张普通桌子的不同摆设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侧身钻爬、直体翻滚、平面跳跃等动作。

(三)凸显融合意识,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

“快乐体育”是为了“健康身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都能有意识地将其他领域的教育元素融合进来,而体育活动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意识。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溜溜布”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伴以有节奏的音乐,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意识与音乐之美融合在一起。再如,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格”将体育、音乐、科学、社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发挥男教师特长

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扎实的保教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更有赖于其对幼儿运动发展理论的掌握。在本次年会上的幼儿体操表演和体育活动展示,都反映了各个幼儿园对于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重视。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简单多变的材料和设计到位的活动。本次年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诸多男教师矫健的身影,各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男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特长。

三、进一步厘清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一)区分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相关概念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仅仅是一次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而“体育活动”则包括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室内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以及渗透在其他领域或生活环节中的身体活动。仅仅重视“体育课”,则有可能陷入“小学化”的误区。

2.特色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

有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展示了特色体育活动,该幼儿园就是体育特色幼儿园了。这是把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看成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全部或主体。仅凭特色体育活动并不能形成一个幼儿园特有的风格,但是初期可以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突破口。只有当整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核心价值观以及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出体育特色,幼儿园中形成了体育文化氛围的时候,或许才可将其称为“体育特色幼儿园”。

(二)明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同性质目标之间的关系

1.在确定普适性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的具体化和多样性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单一的“体育训练”。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难度和强度首先应具有普适性,动作技能水平和运动强度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找准体育活动的落脚点,将具体目标落实到位。因此,“一物多玩”也并不是说玩的花样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幼儿的活动强度和活动的具体目标合理设计。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范文2

关键词 社区 儿童保健 建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7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76

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1]。通过对民胜社区2008~2010年保健系统管理儿童的结果分析,了解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建议,使今后的工作有所提高。

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1]。通过对民胜社区2008~2010年保健系统管理儿童的结果分析,了解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建议,使今后的工作有所提高。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193人,男97人,女96人;2010年出生68人,2009年出生64人,2008年出生51人,2007年出生10人;常住儿童164人,流动儿童29人。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193人,男97人,女96人;2010年出生68人,2009年出生64人,2008年出生51人,2007年出生10人;常住儿童164人,流动儿童29人。

方法:整理健康档案,检查各项记录,统计分析数据。

方法:整理健康档案,检查各项记录,统计分析数据。

结 果

结 果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得到新生儿访视180人,访视率93.3%,但有23人在新生儿期访视达不到3次;实施母乳喂养126人,母乳喂养率65.3%;接受“4.2.1”体检178人,体检率92.2%,但3岁以后儿童有体检记录的很少;体弱儿专案管理只有2人,这不符合自然情况。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得到新生儿访视180人,访视率93.3%,但有23人在新生儿期访视达不到3次;实施母乳喂养126人,母乳喂养率65.3%;接受“4.2.1”体检178人,体检率92.2%,但3岁以后儿童有体检记录的很少;体弱儿专案管理只有2人,这不符合自然情况。

讨 论

讨 论

建议: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开展系统管理建档,母乳喂养指导,健康体检,新生儿访视,体弱儿专案管理,但还需提高、加强,针对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开展系统管理建档,母乳喂养指导,健康体检,新生儿访视,体弱儿专案管理,但还需提高、加强,针对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提高现有工作成绩: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儿童系统管理模式,做细、做实儿童保健工作。如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将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提前到产前健康教育,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2],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儿童母乳喂养率;配合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切实开展新生儿访视并指导育儿方法;认真做好儿童“4.2.1”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积极指导,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必要时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回到社区后及时进行随访,发挥“双向转诊”优势;做好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好防治工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改进,提高儿童系统管理质量。

提高现有工作成绩: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儿童系统管理模式,做细、做实儿童保健工作。如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将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提前到产前健康教育,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2],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儿童母乳喂养率;配合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切实开展新生儿访视并指导育儿方法;认真做好儿童“4.2.1”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积极指导,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必要时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回到社区后及时进行随访,发挥“双向转诊”优势;做好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好防治工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改进,提高儿童系统管理质量。

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目前儿保科仅有软尺、体重计、听诊器、卧式身高测量仪等简单仪器设备,有些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需补充仪器设备,扩展服务范围;儿保医生要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提高工作能力。

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目前儿保科仅有软尺、体重计、听诊器、卧式身高测量仪等简单仪器设备,有些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需补充仪器设备,扩展服务范围;儿保医生要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提高工作能力。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

多方密切配合,搞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儿童保健工作内容琐碎,跨科别,跨年龄,涉及范围广,周期长,需要不同科室的临床医生、儿童家长、托儿所、学校的支持,共同关注,人人参与,相互配合,促进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多方密切配合,搞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儿童保健工作内容琐碎,跨科别,跨年龄,涉及范围广,周期长,需要不同科室的临床医生、儿童家长、托儿所、学校的支持,共同关注,人人参与,相互配合,促进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有侧重。比如新生儿期,应注重开展母乳喂养,保温保暖,保证睡眠,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婴幼儿期应注重开展合理养护,辅食添加,早教开发,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大一点儿后应注重开展眼保健、口腔保健,防止意外发生,培养生活能力,加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开展咨询,出板报,发传单等。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有侧重。比如新生儿期,应注重开展母乳喂养,保温保暖,保证睡眠,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婴幼儿期应注重开展合理养护,辅食添加,早教开发,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大一点儿后应注重开展眼保健、口腔保健,防止意外发生,培养生活能力,加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开展咨询,出板报,发传单等。

积极探索,尝试开展特色服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儿童多了,可以为肥胖儿童建立专项健康档案,进行个案分析,了解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观察体重,及时干预,进行指导,比如指导他们在饮食上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选择瘦猪肉、牛肉、鸡、鱼、海鲜、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食品,不要吃肥肉、喝油汤,吃鸡鸭不要吃皮,少吃甜食,少吃煎炸食品,宜用蒸、煮、凉拌的方法烹饪食物。指导他们有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

积极探索,尝试开展特色服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儿童多了,可以为肥胖儿童建立专项健康档案,进行个案分析,了解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观察体重,及时干预,进行指导,比如指导他们在饮食上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选择瘦猪肉、牛肉、鸡、鱼、海鲜、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食品,不要吃肥肉、喝油汤,吃鸡鸭不要吃皮,少吃甜食,少吃煎炸食品,宜用蒸、煮、凉拌的方法烹饪食物。指导他们有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

关注现代儿童出现的新问题:现在的年轻家长多重视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掌握儿童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个体差异,开展儿童心理保健,预防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方向,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如与大多数同龄的孩子相比表现为任性、抱怨、行为偏异、过分害羞、攻击倾向、进食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等,要找出原因,把握时机,及时干预,尽早矫正,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注现代儿童出现的新问题:现在的年轻家长多重视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掌握儿童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个体差异,开展儿童心理保健,预防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方向,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如与大多数同龄的孩子相比表现为任性、抱怨、行为偏异、过分害羞、攻击倾向、进食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等,要找出原因,把握时机,及时干预,尽早矫正,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卫生服务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3],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并确保安全、方便、有效,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卫生服务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3],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并确保安全、方便、有效,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1 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2 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2 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3 王清秀.完善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4):71-72.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范文3

【摘要】 将健康教育和管理理念融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中,阐述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中运用的重点以及社区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优势,从而能够有效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降低手足口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健康管理;预防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key points of applying health education in Hand-foot-mout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community children health mangement in order for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for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Key words】 Hand-foot-mouth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VA16)、肠道病毒71(EV71)等20多种人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临床症状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脑炎等预后较差的致命并发症[1]。2008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位于发病数第二位 ,死亡数第一位。2009年3~12月全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达1,149,045人,死亡人数352人。2009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为发病数及死亡数第一位的病种,与2008年相比,手足口病发病率增加135.13%,死亡率增加180.00%。2010年1~8月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达1,465,600人,死亡797人。从数字对比来看,2010年发病强度远远高于09年同期。

1 手足口病防控的难点

手足口病是属于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应该可以大大降低发病和死亡率的。但是这两年流行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这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不仅发病和死亡率没有下降,还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甚至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人口最集中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该病的发病率也最高[2]。说明该病的防控存在一定难度。

1.1 传染源难控制: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方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又无疫苗。手足口病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难以将控制传染源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导措施。处于传染期的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的流动易造成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1.2 传播途径难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及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因此采取单一的干预措施往往难以短时间内有效,而且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该病发病率越高。

1.3 普遍易感人群难保护: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

由于上述的原因给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起重要责任,走进社区,广泛、持久、全面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自觉性,就能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3]。

2 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

美国医药协会调查显示,每花1美元于病人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6美元的医疗费用[4]。这个结论适合任何经济水平的社区和任何疾病的防控,尤其是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当今流行严重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不仅仅是微生物致病的结果,更多的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社区医生走进社区,不只是去治病,更重要的是去开展健康教育。手足口病除了需要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5]。健康教育最适于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在当前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阻断疫情的蔓延与扩散[3]。可以考虑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低做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指标。

2.1 针对手足口病传染源的健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对传染源的认识和鉴别,特别是提醒小学、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传染源。这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幼儿家长、托幼机构、中小学的教师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措施,使他们了解熟悉,并不断强化对儿童集中场所的依法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应尽义务。

2.2 针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健康教育。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会极大地调动社区人群的防病自觉性,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做好集体单位和个人的消毒和防护工作,尤其是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处理好水源.对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针对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婴幼儿,由于他们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合作性差、好奇、好动、缺乏经验,所以,难以令他们自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但是儿童的心理与行为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6],因此,手足口病易感者的健康教育对象不是患者,而是其家属或幼儿园老师,通过对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不但能解除其对手足口病的恐慌,更能加强其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疾病防控。

2.4 针对流行方式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住夏秋季的重点时期,抓住幼儿园、托儿所等重点单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预防暴发流行[4]。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学会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绘制路线图,与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对有接触的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及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进行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加强监测。要利用社区的广播、宣传栏、宣传册等各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为避免交叉感染和耽误重症患者的病情,乡镇特别是村卫生服务机构都应派出有经验的医生在人群中巡诊,发现症状比较重的,立即安排送医院诊治。医院也要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 社区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管理的意义及优势

随着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在转变。据此医疗卫生领域范围扩大、进行全民健康管理等新观念脱颖而出并普及。这些新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预防和保健体系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3.1 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是社区儿童。包括城市和农村社区。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28.9%,是社会的财富,祖国的未来。儿童保健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为儿童保健服务的问题,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和保健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3.2 建立并充分利用健康档案是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实际意义就是社区医生在儿童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健康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健康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减少发生大病的几率。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它要求从孕产期即胎儿期、孩子出生,就建立健康档案,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的动态管理,随时记录、补充健康情况、病情治疗情况、治疗结果。健康档案还具有健康指导、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甚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促成心理健康及智力、思维发育的作用。所以健康档案建立可以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儿童的抗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儿童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同时还包括预防某些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易患疾病。总之社区医生是健康档案的科学管理者而不是健康档案的保管人。

3.3 社区医生与社区儿童的关系是长时间的、稳固的、友好的关系。不同于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儿童之间的短暂的医患关系,随着儿童病情的结束这种医患关系关系也即终止。社区儿童不是患者,而是健康管理的对象。持续性的友好关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并科学使用健康档案,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基石。

3.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社区医生熟悉辖区内每一个儿童的个体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辅导[7]。对于儿童的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入微的,效果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且要求社区医生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健康需求者,而不像大医院,等着病号来找他们。在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社区医生可以对所辖街道的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预防宣传与教育,进行疾病发生情况的监控,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去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意识,将对手足口等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有着重要作用。防重于治,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明确任务、宣传到位、有序管理,改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成熟、取得群众信任,对促进全面健康,全民健康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信振江,赵建忠,白俊梅,等.北京市丰台区手足口病疫情与健康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0):772~776

[2] 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19~421

[3] 祝太平,汪群,王卫强,曾凡荣,徐卫民.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570~572

[4] 上海科技大学主编.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5

[5] 谢萍,张桂香.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19(2):84~85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范文4

【摘 要】 学龄期儿童肥胖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身心健康重要问题。鉴于学龄期儿童肥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层面探讨了健康教育在防控学龄期儿童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学龄期;肥胖儿童;健康教育

为控制肥胖在我国儿童人群中蔓延,2007年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多个部门,制定了《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提出儿童肥胖是影响我国国民体质提高的关键问题,要求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层次的防控体系,控制影响儿童体重增加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中不健康因素。

一、肥胖是影响学龄期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60年代,儿童单纯性肥胖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蔓延,但长期长期以来人们对单纯性肥胖的危害性始终认识不够,直到90年代中期,学者们才逐步取得共识,将单纯性肥胖的含义从“具有危险性的肥胖”变成“作为疾病的肥胖”,1997年国际肥胖工作组织(IOTF,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正式提出:“儿童单纯性肥胖同样是一种疾病”。最新一些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7-17岁学龄期儿童肥胖率已达到4.4%-8.1%,而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可见,肥胖对学龄期儿童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已经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儿童肥胖可造成多种疾病的发生,主要表现在儿童心脏负担过重、肺活量小,还会过早地出现脂肪肝、高血压,以致成年时的高血压病治疗困难,加上肥胖儿童身体笨重,动作协调能力差,还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和个性的良性发展,不但会使儿童的活动能力和体质水平下降,而且也影响着他们的精神心理状况。一般儿童研究结果比较, 肥胖儿童睡眠质量较差,会有鼾症、喉头哽咽、呼吸暂停等反映气道梗阻的症状发生, 这些症状的长期存在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是引起儿童肥胖的源头

不良生活饮食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而饮食习惯在青少年时期一旦形成, 日后将很难改变,因此家庭因素引起的儿童肥胖的源头基础。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很多家长把“能吃”儿童作为健康的标准之一,而且儿童多爱吃零食洋快餐等,这高热量、高脂肪类食品已成为诱发儿童肥胖最主要因素。肥胖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肥胖学生的家长一般不喜欢体育活动,也不鼓励孩子参加体力活动和各种能量消耗较大的娱乐活动。而且,肥胖儿童的家庭中普遍有爱睡懒觉的习惯,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对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好静不好动日常习惯,易使肥胖状况长期持续并不断发展。

因此,改变儿童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家长的健康宣教,是纠正儿童肥胖的首要措施。建议肥胖儿童家庭应该创造条件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平时可以多带孩子上街购物、多走路,休息天可以全家郊游,爬山等。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可有效地控制肥胖程度的增加,起到缓解肥胖的效果。

三、学校教育是防控儿童肥胖的关键手段

学校是儿童获得健康知识和矫正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学龄时期则是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关键时期。在学校集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增加体育锻炼活动,对培养肥胖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校应该在健康卫生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懂得肥胖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组织利用专家专题讲座、学校卫生广播、板报等多形式的肥胖症预防专题宣教活动,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堂,使学生更多地理解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良好生活习惯,从而有效地控制肥胖的发展。其次,加强肥胖儿童的体育锻炼的宣教工作,肥胖学生中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由于肥胖学生的体重超重和体脂过多,心肺及运动功能相对较差,他们也很少主动去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一长,产生严重厌学体育的情绪,并可能导致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这些肥胖学生的思想,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特别是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和体育锻炼手册,提高肥胖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四、社区健康教育在儿童肥胖防控中的作用

社区是影响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社区卫生服务则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儿童健康也是社区服务的重点内容。实施以社区为基础干预活动,在政策制定和物质支持方面,有助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控制儿童肥胖的社会环境。通过社区开展一系列健康教育和干预活动,可以帮助肥胖儿童和家长建立健康行为,减少肥胖发生的风险因素。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应充分整合资源,互建平台,可由街道办事处组织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越多越好,如讲座、义诊、免费体检等,要开展社区居民参与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应有健康教育活动室,要有健康教育活动场所及相应的保健书籍,健康教育宣传栏的位置要设置的当。社区的健康指导和家庭的参与及整个家庭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对肥胖的成功预防和干预很重要。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生择校入学等客观原因,导致学生居住相对分散,社区很难对学龄期儿童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缺乏对肥胖儿童干预实施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97-102.

[2] 张庆莲,汪云利.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与预防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6(4)75-76.

[3] 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2004(2)194-197.

[4] 亚萍,夏青,裴新颜,等.健康教育在社区肥胖儿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6(11)851-852.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范文5

关键词:学前儿儿童;健康;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075-01

健康是医学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最难以阐明的概念之一。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人们对于健康有不同的认识。从这种广义的、积极的意义上去认识健康,保护和增进健康就超出可医学卫生所能胜任的范围,成为社会共同的责任。卫生保健所要达到的目标已经不只是仅靠医学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而是要由整个社会、民族、国家、和全人类共同努力争取的目标。

一、影响学前儿童健康因素

1.环境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等,有些是自然界固有的,有些是人为的,但都以自然因素的形态对学前儿童的健康产生影响作用。有一些社会环境因素,也可以通过自然因素为中介,间接地影响学前儿童的健康。②社会环境因素:人不但是生物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人的健康除了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外,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与社会其他人群一样,都生活在具有复杂关系的社会文化体系之中,这个体系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文化变迁、社会人际关系、教育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前儿童的健康。

2.保健设施的易得性。学前儿章卫生保健设施为学前儿章提供了卫生保健服务,保健设施的易得性程度,包括保健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状况。

3.生物学因素。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遗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亲代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的性状是多方面的,包括体态、体质、行为等方面,还可以传递给子代一些隐性的或显性的遗传疾病或缺陷。。

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博特将

生活方式分为12 个方面,它们是:应付方式;适应方式;决

策方式;冒险方式;工作方式;自我保护方式;环境保护方式;休闲方式;营养方式;寻求快乐方式;消费方式;衣饰方式。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

二、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前儿童卫生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健康、身心发育状况与学前儿童的生活、教育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和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标准,以指导托幼机构、家庭和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利用和创设各种有利因素,控制和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科学地组织早期儿章教育,以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章的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学前儿章卫生学所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只有通过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广泛研究,通过各方 研究人员的通力合作,通过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方能较好地得以解决。

三、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主要针对群体的学前儿童。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严格控制各种有关的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实施目的性实验干预,以了解其干预效果。

3.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中也常被运用。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研究目的在于能够系统地、科学的解决问题。

5.案例分析法。通过个案的分析,能对学前儿童中存在的各种与身心健康和障碍有关的问题加以揭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有规律性的结论。

四、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进入托幼机构起,就开始接受集体的健康教育,主要涉及个人健康行为和习惯、自理生活能力、预防受伤害以及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内容。 学前儿童在托幼机构内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在受过健康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的指导下,在集体教学和活动的情境中,这样的健康教育的效率是其他任何组织和难以相比的。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范文6

【关键词】社区;妇幼健康教育;意义;内容;方法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的活动,这对提高社区群众的保健意识有很大积极作用。我国《母婴保健法》也规定了母婴享有健康的权力,国际也十分重视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因此,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环境的条件,医护人员主动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妇幼卫生服务,以提高妇幼的健康水平。

1开展社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社区妇幼健康教育以社区的妇女、儿童作为主要的教育对象,提供疾病保健、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等一系列促进妇幼健康发展的一项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措施。通过此种方式改变社区妇女、儿童对健康的态度,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形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社区妇幼健康教育活动的施行是我国重视人们身心健康,服务人们群众的表现,同时标志着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展社区妇幼健康教育是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医学服务到家的需要。同时,这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2开展社区妇幼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由于妇女儿童是社区中比较脆弱的群体,因此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群体。开展社区妇幼健康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是应建立长期的、固定的教育计划。充分利用技术、医务人员等资源,深入各社区中开展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

2.1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是开展妇幼健康教育最便捷的方式。宣传资料的内容应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要点进行编写。在编写宣传资料前可先进行社区健康问题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妇女、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的发现与预防、季节性疾病的预防、流行病的预防等,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印发在宣传资料上。另外,宣传内容还包括对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等进行纠正。资料的发放可在患者来院就诊时由咨询台进行发放,也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大型活动宣传、对社区居民进行义诊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时进行发放。除此之外,还可充分利用学校、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老年活动区等地进行发放。

2.2通过宣传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社区的公共宣传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并安排专人专门管理宣传栏,定期出版实用性、科学性、知识性强的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排版方式、丰富新颖的宣传内容等充分吸引社区群众的眼球。

2.3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媒体因其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受众广等独特优势,成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医务工作者可通过电视、电子滚动屏、广播、报刊、杂志等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2.4通过知识讲座进行宣传医务工作者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深入各个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可围绕妇幼关注的问题进行,如0-6岁儿童健康管理、儿童预防接种、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开设健康讲座,能有效带动社区群众关注健康保健问题,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使社区群众真正感受到健康教育带来的益处。

2.5通过应急演练提高群众处理突发健康问题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佳方式。以上所有的宣传方式都是为了提高社区妇幼群体的保健意识,并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处理突发健康事件的能力。应急演练则是检验人们应急能力的最佳方式。如针对易燃易爆物品或化学物品等的特点,举行现场紧急撤离、抢险、救援、抢救等演练活动。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日常安全防护演练;针对传染病的传播特点,进行突发疾病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提升妇幼群体处理突发疫情和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

3妇幼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健康宣传时,除了进行与其他健康教育活动一样的宣传内容之外,还应考虑妇女儿童身份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

3.1婚前婚后的健康教育组织社区未婚或已婚的男女集中进行婚前生理知识培训,培训讲授国家优生优育相关政策和知识,为年轻女性进行各时期的生理特点讲解,包括月经周期表现、避孕方法、妊娠早期症状和注意事项、最佳受孕时间等。另外,为社区夫妻进行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另外,可为社区夫妻制定生育计划,协助其做好优生优育的计划。设置家庭电话,以便出现突发健康问题随时取得联系。

3.2孕前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社区夫妻参加有关孕早期、中期、晚期,妊娠期间生理、心理特点等的专题讲座活动。指导孕妇进行饮食营养搭配、心理调节、胎教、保健、母乳等。提醒孕晚期妇女定期行产前检查,并提前给予其分娩过程中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以让孕妇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缓解紧张心理。另外,建立高危孕妇档案,安排专人跟踪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3孕中期的健康教育指导孕16-20周、21-24周进行检查,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3.4孕晚期的健康教育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3.5产后的健康教育孕妇分娩后,对产妇进行产褥期健康指导如: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和新生儿护理健康指导。

3.6“0-6岁”儿童的健康教育指导社区0-6岁儿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预防接种、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4小结

社区妇幼健康教育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工作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努力搞好社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及社区领导也应给予重视和支持。合理调节社区的卫生服务费用,并加大补充机制等,让社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