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设计服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设计服务方案范文1
【关键词】设计管理 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 沟通协调
一、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设计管理是对设计过程和成果进行控制和管理,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控制的关键。设计管理不仅可提高设计质量,还可以使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更高、速度更快、质量更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首先通过工程设计使其具体化,并据此作为施工的依据。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这一建筑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呈现出一下特点:首先,较强的动态性。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人们对其功能的要求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些内容通常包含较高的技术含量,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很难进行全面的考虑,这就很容易造成设计功能同实际施工进度不符,很容易降低建筑工程的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往往造成投资上的浪费。工程项目的进度,不仅受施工进度的影响,项目设计水平及质量也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
二、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目标
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进行项目目标控制,即质量、投资、进度目标控制。通过设计管理使设计质量、工程投资、设计进度满足项目的整体合理要求。在业主技改团队的领导和项目管理单位的策划下,通过对设计工作的监督、协调和管理,实现对项目的目标进行早期有效的控制;同时,在工程进行中正确处理和控制设计变更以及与设计相关的其他问题,最终配合业主实现整体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三、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难点
抽象来说,设计管理是设计管理人员整合、协调设计所需的资源,运用管理手段,通过对设计阶段的管理,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设计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进程,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需对接用户、政府职能部门;从招标到施工,要配合编制清单并对施工现场予以技术支持。期间需要沟通协调的单位众多,各方立场不尽相同,当遇到较为复杂的情况且面对多家单位时,设计管理人员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来引导。
四、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办法
(一)造价的控制管理
设计阶段是投资管理最为关键的阶段。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动态控制,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对各种设计文件中的有关投资部分进行分析,严格执行设计标准,推广标准化设计,使工程设计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用限额设计、价值工程等理论对设计阶段的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使施工图预算控制在概算内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照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
(二)进度的控制管理
对设计进度实施动态控制。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审查设计单位所编制的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在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设计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分析,一旦发现偏差,及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措施,以加快设计工作进度,同时控制设计质量,使设计错误和变更不发生或少发生,尽可能使设计图纸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按规定时间提供,从而使工程项目在拟定的进度目标内实现。
(三)质量管理
设计管理的质量目标是确保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满足业主要求、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符合施工(安装)的实际要求,设计质量达到项目总体目标要求。质量管理重点是:在方案设计阶段,重点审核工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及项目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标准;初步设计阶段,审核专业O计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施工图设计阶段,重点审核是否满足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
(四)设计变更的管理
设计变更控制的原则是确定变更性质及分类,严格控制被动变更,正确处理合理变更,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做好设计变更后果的预测和处理。设计变更主要分为:业主提出的变更;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设计单位提出的变更。在明确变更类型的基础上,设计变更的控制应从设计变更数量和具体设计变更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五)设计跟踪服务管理
设计管理单位,应做好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服务管理工作:a.项目核心团队要设立专责人员,负责联系设计单位工作。b.组织设计单位对项目各相关方进行培训和现场设计讲解。c.组织实施设计信息管理。d.组织设计方参加工程竣工现场验收。e.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服务工作进行考核。f.按月、季度形成设计管理工作小结,竣工验收后形成设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六)设计信息及资料管理
(1)设计阶段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分类、编码,制定信息管理制度,促进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全面有效的管理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文档系统,以客观记录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知识管理奠定基础。
(2)基础资料的获得由设计管理单位负责搜集解决国家、地方及行业设计管理、设计规范及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等。
(3)设计管理单位协助业主对各阶段的设计需求、设计成果等各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编制目录供查阅。
(4)设计信息及资料包括:建立设计阶段的工程信息编码体系、设计阶段的信息管理制度,并控制其执行;进行设计阶段各类项目设计信息的收集、分类存档和整理;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服务方案范文2
关键词:设计工程质量
一、设计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中,引起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亦不相同。质量问题并不都是由施工质量不良造成的,工程质量或出于设计不周,或出于材料、设备、构配件、设备本身质量的低劣,或由于技术不成熟、不过关,或由于造价过低所限,有的质量问题是上述一种原因造成,也有的质量问题由多种原因造成,前者治理较容易,后者治理难度就比较大。
尽管引起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一些原因:
建筑材料及其制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质量意识不强,管理不完善,建筑劳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建筑工程设计考虑不周,存在不足,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工程造价过低。,用户使用不当等。
在这诸多原因中,设计、施工、材料、使用是造成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原因,而其中设计因素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居工程质量事故原因之首。
根据实际工作的统计,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组成如下: 设计问题:
40.1%,施工责任:29.3%,材料因素:14.5%,使用责任:9.0%,其它:.1%。由此可见,设计是未来建筑产品质量的决定性前提,有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形成主要是设计不合理所致,所以把好项目设计这一关是治理这类工程质量问题的基本环节。
二、设计原因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表现
在我国,绝大部分设计单位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业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较高,能够及时掌握并遵守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建筑设计文件能够符合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并满足施工要求,但是建筑设计深度不满足规定的现象较为普遍,建筑设计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设计缺陷、深度不足等质量问题,也有个别项目存在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的问题。
设计原因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表现为二类,第一类表现为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造成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或涉及结构安全,如:设计深度不够,设计不合理,甚至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第二类表现在设计原因引起各类影响工程结构、使用功能和外形观感的常见质量损伤,造成工程质量出现“漏、堵、裂、粗”等现象,如屋面、建筑外墙渗漏水、裂缝、设计粗糙等。
设计原因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1、设计深度不够,设计不合理,甚至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如某设计单位设计的住宅工程,起居室无外窗,违反《住宅建筑规范》的规定。一些节点没有局部施工详图,由施工人员现场发挥,造成了质量隐患。
2、建筑节能设计依然是薄弱环节,许多项目在审查指出后,才匆匆去补“节能计算书”,节能设计深度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对节能设计,有的工程项目仅在设计说明中提到,许多项目计算书深度不够,有一些明显的错误。甚至有的项目依然不作建筑节能设计,如某省2006年10月组织的设计质量检查中,抽检在建工程72项,5项工程未作建筑节能设计。
总体上讲,设计人员对居住及公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未完全理解和掌握,概念模糊,缺少热工计算过程和取值依据,计算不准确。部分建筑施工图中节点不等关键部位存在热桥。如某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某工程,节点构造不能满足节能设计要求。还有的工程节能材料的选用不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的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缺少参考标准。
3、建筑防火设计不符合规范规定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设计单位说明中依据废止的防火规范。具体表现为有的项目总平面图防火分区不合理,防火门、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的设置偏少,高层建筑消防车道位置、消防车回车场、疏散楼梯的间距和宽度不符合规范要求,与周边建筑防火间距不满足消防要求等。
4、相当多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缺少无障碍厕位设计,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没有无障碍设计的详图。
5、设计依据缺乏或引用不准确,缺少总图设计和缺少门窗、楼梯等必要的大样图和节点详图,设计说明编写内容不完整。总平面缺乏竖向设计,景观绿化布置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深度。如对住宅分室墙、分户墙、楼板 隔声性能没有明确设计要求。墙身节点、屋面泛水、伸缩缝等处工程作法不全,表达不清。
6、有的工程细部设计违反相关设计规范,如楼梯、飘窗、阳台等处的栏杆设置高度,间距以及女儿墙、窗槛墙高度不满足规范规定,停车位的数量与车道坡度设计不合理等。
7、设计文件不全,设计说明不明确。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幕墙、门窗、砌体材料等不明确,尤其对屋面及地下室的防水等级,火灾危险等级,防火分区等缺少必要的说明,所选标准图及规范列举不全,部分工程项目设计文件深度不满足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
8、设计单位对图纸质量管理不够。在评审和调查中,图纸和说明中多次见到错漏缺等错误,建筑专业与结构等专业图纸不符。所依据的国家、地方有关规范的名称、编号、有效版本及年代标注不完整,有的设计单位甚至使用过期规范及标准图。
三、设计质量问题的原因
由设计引起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者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不高
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
价值和功能,在影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作为工程项目的参与者,从工程项目开始策划、提出需求到工程项目峻工验收始终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但我国目前的现况设计者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仍然不高,,从工程项目开始策划、提出需求到工程项目峻工验收始终参与却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前期设计、咨询的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压价竞争,听命于外行的建设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设计、监理及施工相互脱节,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性不承担责任,常常从自身效益的角度出发尽快出方案、出图、不希望也不愿意作多方案的对比分析,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设计质量。
2、设计审查不严
工程项目施工图的设计审查往往比较重视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落实,对工程设计的细部节点构造则审查不严格。设计审查也存在着多头管理、互相矛盾的问题。
3、设计收费过低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要求设计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设计中的任何错误都会在计划、制造、施工、运行中扩展、放大,引起更大的失误。所以任何业主和项目管理者都应在设计工作上花大力气,舍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进行及早控制和严格的协调。
我国的设计收费为1.5%―3%。,由于压价无序竞争实际收费更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设计收费水平,这与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不相符的,也是造成设计单位图纸质量粗糙求成果急数量不求质量的客观原因。
4、设计周期过短
在我国制定有设计周期、工日标准,然而在工程建设中设计周期标准却形同
虚设,这与我国的工程建设环境有关,存在着设计方案、初步设计等前期按业主要求招投标一步步走,按主管部门日程一步步审批,这一阶段,由于建设单位领导对工程建设外行,对工程项目的内容早令夕改,建设单位缺乏专业人员,对主管部门审批过程不了解,往往耗费很多时间,到了施工图阶段,业主往往为了赶工期而压缩设计周期,要求设计单位很快完成,国家制定的设计周期、工日标准被压缩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甚至有要求几天完成一个中型项目的情况,人为造成了对设计质量的不良影响。设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尽快交出施工图,就不得不放弃对某些方面的深入考虑,从而影响设计质量。
5、技术培训不够
设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多少、设计人员对国家规范、
标准、设计任务的熟悉程度以及设计各专业的协调配合程度如何等等都会影响设计质量的好坏。还有所选设计方案不甚合理或由于对建筑材料的不恰当应用等也都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由于设计阶段失误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常常是施工阶段难以弥补的,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全局性或整体性的影响,以致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我国幅员辽阔,设计单位面临的又是要求复杂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在技术上存在不少困难。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猛,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具有规模大、数量多、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国家也相应制定了许多新规范、新标准。而许多设计单位忙于应付任务,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够,造成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新规范、新标准,按老经验处理问题,往往引起工程质量问题。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大量事实说明,把好项目设计这一关,是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极为关键的一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结合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重视和落实。
1、加强管理,培养质量意识,提高设计水平
实践证明,工程设计是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基础。不少质量问题都和设计有关。设计单位应进一步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从业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及时掌握并遵守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设计单位应该对当前的工程质量问题认真深入的研究,属于设计欠周的,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和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要预防和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严格按规范进行设计。例如现浇框架结构55m间距应设置伸缩缝,除非有稳妥成熟的质量保证措施,否则不应突破。
细部大样图不应忽略缺少。细部大样图是保证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的关键,质量通病很多会在这些小地方出现,如窗框节点处理不好会出现渗漏、冷桥或裂缝;屋面细部处理不好会出现爬水、渗水等。
应加强对构造方面的研究和设计。构造措施是预防质量通病的有力手段,有些质量通病通过构造措施能基本消除,如,通过采取楼房四角板双层双向配筋(缩小间距),减少圈梁刚度等平面约束,增加混凝土柱梁保温措施及一些施工措施,能得到基本解决。
做好设计文件交付施工之后的技术交底、配合施工、变更设计等设计服务工作, 设计人员要切实实行质量回访制度,工程施工中经常深入现场听取施工人员意见,工程使用后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这样既可得到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质量缺陷的准确信息和资料,总结设计经验,又为提高设计质量创造了条件。
2、引入先进经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引入先进经验,改进我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制,理顺开发建设、设计、施工的法律关系,完善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明确执业注册设计人员的法律地位,使其执业资格的责权利法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挥执业注册设计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议在以下环节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更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1)建立以专家系统为核心的设计咨询保障制度。
建设单位往往在工程开始阶段对发展趋势不了解,建成后往往在使用功能和内部设施方面感到滞后,留下不少遗憾,因此设计单位在工程前期应多介绍一些超前的设计思想。提高设计质量的关键是优化设计方案。开展设计咨询是优化设计方案一个有效方法。设计咨询就是业主自愿有偿地聘请权威专家或权威设计机构,对业主关心的效益问题、方案的伪劣、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和优化,从而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提高投资效益。
(2)强化施工图的设计审查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抓好设计审查对保证结构安全,节约投资将起到重要作用。建议有关管理部门,结合往年工程出现的问题,制定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审查注意事项及实施细则。以减少、消除施工图设计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图纸审查的通过率。并综合处理消防、人防等相关审查审查部门,提高图纸审查的通过率。
(3)加强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
我国幅员辽阔,设计单位面临的又是要求复杂的各类建筑项目,在技术上存在不少困难。针对地区情况制定一些通用的标准设计或技术规程规定,对保证设计质量将起到良好作用。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做法,针对工程设计的“通病”和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技术环节提出正确的措施,制定各个专业统一的技术措施。这对提高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将发挥指导作用,对于提高民用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4)加大建筑材料科研力度。
当前由于大量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墙体材料的改革,与新型建筑材料有关的新问题和量大面广的混合结构在设计施工方面存在许多新问题有待研究。高层建筑使用功能日益复杂,需要规范不断补充完善。此外,一些新的课题还需作超前研究。科研工作时间和人力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这需要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倾斜。
(5)适当提高设计收费
资料分析表明,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长期以来,我国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而设计收费却偏低,为了发挥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可以考虑改变仅仅以投资规模比率提取设计费的方法,制订有利于促进设计质量提高的计费法,使取费与设计质量、设计中的技术含量和难易程度等挂钩。
建筑工程设计服务方案范文3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技术难题;解决对策
一、BIM技术及其对未来建筑设计的促进作用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BIM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国外,其基本思想是在计算机上进行建筑设计时,不再是对线段、弧线、圆等基本图元进行操作,而是对带有属性信息的建筑构件进行操作。BIM技术的核心是基于该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典型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有美国Autodesk公司的Revit系列软件,匈牙利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等。
目前,BIM技术已经在学术界、建筑界和软件开发商中获得共识,并在国外建筑行业进行广泛应用。BIM技术是一个提供协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的得力工具平台,能有效提高建筑设计效率和设计品质。[1]BIM技术对未来建筑设计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其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方面。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BIM技术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BIM的协调作用很广泛,除了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的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等。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优化和BIM也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更好地做优化。可出图性方面,BIM并不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院所出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图纸,如综合管线图等。
二、BIM技术在我国未来建筑设计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
自Autodesk公司提出BIM概念以来,我国建筑业积极学习并使用该技术。目前国内多数大型设计院都在使用或正尝试使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但中小设计院使用BIM相对较少。综合来看,BIM技术在我国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有:
1.应用软件问题
发达国家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已经比较成熟,多数软件已经进入我国市场,但仅仅依靠它们是不够的。一方面,这些软件目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设计规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我国必须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这样不仅可以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避免受制于人。目前在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中已经包含了这样的应用软件的研究课题,在产业政策中也需要体现出对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重视,以便推动我国企业发展这方面的技术。
2.标准问题
BIM技术促使建筑设计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一次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2]目前作为BIM数据标准,IFC标准在国际上已日趋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国提出了NBIMS标准。在美国,由于像Autodesk这样的大型软件开发商提供了成套的软件,软件之间可以直接交换数据,因而这样的标准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实际上,因为BIM数据将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全生命期,时间跨度大多均为50年以上,从长远看,依靠某一个厂商支持的数据标准是不可取的。对于我国,因为没有像Autodesk这样的大型软件开发商,所以需要鼓励更多的软件参与到基于BIM的应用软件开发中,为此颁布数据标准可以保证应用软件的数据互通。目前,在这方面我国只是引进了IFC标准的平台部分,对国外标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的实际对标准进行拓展的工作更加缺乏。同时,业界也应该意识到,在实际过程中,不仅需要像IFC一样的技术数据标准,还需要较高层次的应用标准,例如三维建筑设计标准,才能更好地满足BIM技术的应用需求。
3.应用模式问题
应用模式问题可以再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应用模式,现实中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只是小打小闹地在建筑工程的局部环节应用BIM技术,例如只将其应用于进行碰撞检测,这样做不利于充分地利用BIM技术带来的、可以共享三维模型数据的好处;另外一个极端是,动辄求大求全,恨不得用一个软件或少数几个软件解决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甚至全生命期的所有问题。这也没有必要,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任何人均不可以包打天下。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去实践,只要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即可以作为有效的技术。另一方面是实践应用模式。上述IPD模式即是一个成功的例子。IPD模式把业主、设计方、总承包商和分包商集合在一起,通过利用BIM技术,可以在建筑工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即使在国外,也是通过摸索,最终形成了相应的合约模板,才使得IPD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在我国,这样做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不好说。在我国,即使解决了BIM的技术问题,为推广IPD还需要完成很多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包模式、相关法规和政策与国外均不尽相同。当然,只要勇于实践和探索,通过努力,完全有可能创造出适合我国情况、更加有效的应用模式。
4.设计方的障碍
来自设计方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来建立设计工作新流程,培养具有BIM理念和技术的设计人员,同时要加大设施费投入。二是设计方对于同一工种之间的协作设计基本都可以实现,但在不同工种之间进行协调存在一定难度。三是建筑师和工程师设计理念的转变不容易。从2D设计到3D设计,从相对独立的设计到协同设计,实现BIM技术要求设计师们完成两个转变。思维定势在短时间里改变确非易事。
5.来自BIM技术支持的障碍
BIM软件供应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对国内客户提供长期并充分的技术支持,国内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和建设项目的单一性导致BIM技术推广困难。
三、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应用中技术难题的解决对策
解决以上问题,要从我国现有的技术基础背景出发,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使BIM技术与各参与方相互合作
BIM技术要与各参与方进行相互合作,构成BIM技术系统。各参与方的相互合作会促使BIM技术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功能上不断完善,通过系统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不断提升BIM技术的运用范围和应用领域。软件公司、设计院、科研院校以及业主承包商相互沟通,相互了解需求,实现彼此所需要的功能,最终不断推动BIM技术的发展。BIM技术一开始是指一种设计理念和工作模式。BIM技术使用的主力是设计机构,其社会认同度和发展生命力,来自设计领域的普遍应用,并不断在使用中促进其功能完善、技术更新。
2.实施BIM的不同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阶段实施BIM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所(下转第251页)(上接第236页)有设计师将其应用到设计全程。但在目前尚不具备全程应用条件的情况下,局部项目、局部专业、局部过程的应用将成为未来过渡期内的一种常态。因此,根据具体项目设计需求、BIM团队情况、设计周期等条件,可以选择在以下不同的设计阶段中实施BIM。比如:概念设计阶段:在前期概念设计中使用BIM,在完美表现设计创意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面积分析、体形系数分析、商业地产收益分析、可视度分析、日照轨迹分析等。方案设计阶段:此阶段使用BIM,特别是对复杂造型设计项目将起到重要的设计优化、方案对比(例如曲面有理化设计)和方案可行性分析作用。同时建筑性能分析、能耗分析、采光分析、日照分析、疏散分析等都将对建筑设计起到重要的设计优化作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复杂造型设计等用二维设计手段施工图无法表达的项目,BIM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当然在目前BIM人才紧缺、施工图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妨采用BIM+AutoCAD的模式,前提是基于BIM成果用AutoCAD深化设计,以尽可能保证设计质量。专业管线综合:对大型工厂设计、机场与地铁等交通枢纽、医疗体育剧院等公共项目的复杂专业管线设计,BIM是彻底、高效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可视化设计:效果图、动画、实时漫游、虚拟现实系统等项目展示手段也是BIM应用的一部分。
3.进行协同设计
专业内3D协同设计:是一种数据级的实时协同设计模式。即工作组成员在本地计算机上对同一个3D工程信息模型进行设计,每个人的设计内容都可以及时同步到文件服务器上的项目中心文件中,甚至成员间还可以互相借用属于对方的某些建筑图元进行交叉设计,从而实现成员间的实时数据共享。专业间3D协同设计:当每个专业都有了3D工程信息模型文件时,即可通过外部链接的方式,在专业模型(或系统)间进行管线综合设计。这个工作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个关键时间点进行,因此专业间3D协同设计和2D协同设计同样是文件级的阶段性协同设计模式。
4.进行协同作业
协同作业是设计之外的各种设计文件与办公文档管理、人员权限管理、设计校审流程、计划任务、项目状态查询统计等的与设计相关的管理功能,以及设计方与业主、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商、运营商等与项目相关各方,进行文件交互、沟通交流等的协同管理系统。它是提升全产业链各环节效率的重要手段。
5.推进BIM服务商
BIM服务商在项目设计中扮演着“辅助设计”、“协助设计”、“技术支持”3种角色。随着BIM在工程建设行业的普及应用,BIM服务将成为继效果图设计服务、模型制作服务等之后又一种新型的服务于建筑设计,且和建筑设计配合更加紧密的服务类型。
参考文献
[1]肖良丽,等.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J].工程建筑与设计,2013(1):74.
建筑工程设计服务方案范文4
关键词: 钢结构优点; 钢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由于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和材料可回收再生等诸多优点,建筑钢结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钢结构住宅工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在不断地提高,能够把设计、生产、施工和安装整合为一体,进而使住宅产业化水平得以提高。
一、钢结构的优点
钢结构是以钢材(钢板和型钢)为主制作的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它性能稳定、质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时可以在厂房进行加工再到现场装配,不仅装配的完整度好精密度高,而且能够大大地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具体来说,钢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
钢比混凝土、砌体和木材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要高出很多倍,因此,钢结构的自重常较轻。例如在跨度和荷载都相同时,普通钢屋架的质量只有钢筋混凝土屋架的 1/4~1/3, 若采用冷弯薄壁型钢屋架,只有约 1/10,轻得更多。由于自重小、刚度大,钢结构特别适宜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由于质量轻,钢结构也便于运输和吊装,且可减轻下部结构和基础的负担,降低造价。
2、钢结构材质均匀
钢材由现代化工厂冶炼和轧制,其内部组织均匀,非常接近于各项性体。且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内,属于理想弹性工作,符合工程力学所采用的基本假定。因此可根据力学理论对钢结构进行计算,且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3、钢结构的塑性、韧性好
钢材具有良好的塑性,钢结构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突发性破坏,而是事先有较大的变形。此外钢材还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很好的承受动力荷载和地震作用。这些都为钢结构的安全应用提供了可靠保证。
4、钢结构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
钢结构所用的材料单纯而且是成材,加工比较简便,并能使用机械操作,因此,大量的钢结构一般在专业化的金属结构厂做成构件,精确度较高。 构件在工地拼装,可以采用安装简便的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有时还可以在地面拼装和焊接成较大的单元再行吊装,以缩短施工周期 。此外,对已建成的钢结构也比较容易进行改建和加固,用螺栓连接的结构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迁。
5、空间利用具有高效性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中, 建筑商会选择很多的施工材料来满足整个建筑结构的实际需要, 这就导致占用了建筑的可用空间; 而如果不占用空间, 实现建筑结构的合理有序规划, 就不得不选用很厚的楼板, 但这样就使得建筑的美观性大大降低, 这二者长期以来都存在着矛盾。 而钢材结构由于其本身的强度较结构较稳定, 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实现施工空间的合理布局, 解决了这一重要问题, 从而实现了建筑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这种建筑施工效果是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无法实现的。
6、钢结构的密闭性好
焊接的钢结构可以做到完全密闭,因此适宜于建造要求气密性和水密性好的气灌、油缸、管道和高压容器等。
二、钢结构工程设计原则
稳定性是钢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钢结构体系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
钢结构的安全问题既结构的稳定问题是实际工程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只有保证结构的稳定才能实现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才能更好地保证钢结构不会丧失其使用功能。
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 。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 ,就1988年加拿大一停车场的屋盖结构塌落,1985年土耳其某体育场看台屋盖塌落这两次事故,都是没有设置适当的支撑而造成平面失稳。
2、钢结构体系的“适用”原则
钢结构体系的“适用”原则是针对钢结构体系的功能要求而言的,钢结构体系适用性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有密切联系。为此在结构设计时,必须把握以下方面:对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如建筑物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是用于展览馆还是体育馆等,工业建筑是钢结构仓库还是钢结构厂房,钢结构厂房的生产工艺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情况等;建筑物对防火、保温、隔热、隔振和防腐蚀有何要求;对建筑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和气象条件应有足够的了解;建筑物内是否有特殊设备或特殊载荷作用,及吊车的设置情况如何等。
3、钢结构体系的经济性原则
钢结构设计服务于钢结构的施工与使用,钢结构工程使用目的是为了创造效益。公共建筑偏重于社会效益,工业建筑则偏重于经济效益。因此,“钢结构经济性”是钢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钢结构经济性”原则应从总体上加以分析,不能仅从某一方面孤立地去考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钢结构设计以耗钢量为标准,即耗钢量低就是先进的设计、是好的结构体系或形式。在钢材匮乏的年代,节约钢材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然而,总体而言,单纯以耗钢量为评价标准是不完全的,也不尽合理。对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房屋,全面评价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应综合考虑用钢量、加工制作费、安装费、施工周期及基础费用等。
三、钢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钢结构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安全因素。而安全最起点的因素就是基础类型的选择。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的根基,也是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筑安全的保障。如果建筑没有坚实的地基,即使再好再美的上部结构,再先进的建筑方法,也只能打造一个空架,影响建筑安全。
合理选择结构设计方案在高层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一般高层建筑基础类型的选择较复杂,甚至比上部结构的选型更难,由于高层建筑地基的影响因素诸多,因此要慎重选择。高层建筑的基础类型应根据地基的性质、载荷特性、结构类型及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加以考虑。有些高层建筑由于埋置深度的要求,还需要设置地下室,而地基的合理选型,也会对地下室设计的实用性、经济性等产生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过程中,应制定多个方案以便选择最经济、安全的类型。
2、选取合理结构形式。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大幅落后于理论的发展。虽然现在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结构设计人员进行一些常规的计算,大大增加了结构设计的效率和精确度,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结构面临的约束条件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依然很难。很多结构设计人员认为设计只要符合建筑规范,计算精确即可,但在现实中,设计方案却经常因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而做出调整和改动。目前,现有的两种结构形式各有利弊,在选用中必须考虑建筑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同时也要兼顾建筑的用途。
目前来看,我国的钢结构制造能力处于提升过程中,虽然钢结构技术在西方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也不能迷信,尤其是在防火上,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必须充分考虑到火灾的影响。应该妥善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形式加以有机结合,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
3、注重构件设计
构件设计也要考虑材料的合理性,取材上一般选择Q235和Q345两种。由于对工程管理便捷的追求,钢结构设计主体时常把材料限定在一种材质上,但是如果出于经济情况上的考量,也有很多施工单位将不同材质钢构件强强组合的用于施工,强度上的要求以Q345为主,稳定性的要求上以Q235为主。当前的结构软件, 都提供截面验算的后处理功能。由于程序技术的进步,一些软件可以对整个结构进行截面优化,我们仅做的就是对优化后的截面稍加调整并进行程序自动验算,直至合理,如PKPM中的STS等。这是常说的截面优化设计功能之一。它减少了结构师的很多工作量。但要注意,利用结构软件设计一定要注意模型的建立和参数定义,尤其是柱及梁的平面内、外计算长度。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也开始迅速起来,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经开始作为重点推广项目。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无论技术多成熟,对建筑设计质量的要求不能放松。设计时要注重外表的独特性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一致,以保证人们的居住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红、关杰: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综合分析,《山西建
筑》,2012年11月.
[2]唐小山: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分析,广东科技,2011
建筑工程设计服务方案范文5
关键词:建筑幕墙、设计、建议
幕墙是从室内空间到室外空间的过渡层,是可供观赏的外表,是体现建筑设计外观,传达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所以,幕墙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一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幕墙也以漂亮、张扬个性和时尚的特点备受建筑师的青睐。但是,由于幕墙在我国兴起的历史不长,所以在设计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研究当前问题对我国建筑幕墙设计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
1.幕墙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1幕墙设计的重要性未得到肯定
因为幕墙设计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短,造成了相关建筑管理部门对它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幕墙设计工作经常是在建筑主体施工开始以后才进行,设计只能仓促进行,并且局限性很大,最终导致幕墙施工也困难重重。经此表明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幕墙设计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认识还存在不足。
1.2设计过程及设计图纸不规范
设计单位参差不齐,部分幕墙工程无正规设计文件、设计依据。也有些幕墙设计是由施工单位自己完成的,设计图可能没有送交甲方审核,或尽管交由甲方审核,审核的层面也比较浅显(主要是审核总体方案、立面效果),没有进行深入的技术审核。图纸还普遍存在技术深度不够、设计内容不全面的现象:缺少施工图解释及节点大样图,缺少预埋件锚固节点计算、幕墙龙骨框架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计算等。
1.3幕墙设计纳入了施工体系
这一做法阻碍了幕墙设计技术的提高,首先,幕墙设计本质上是建筑设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将其与建筑设计体系相分离,将阻碍我国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将幕墙设计纳入施工体系是弊大于利的,施工开始后再进行幕墙设计将带来各种问题,比如质量安全隐患、工期安排不合理以及资源消耗超出预期等;其次,幕墙设计完成将工程承包给建设单位时,由于幕墙设计管理方面的不成熟,缺乏有关的规定促使技术人员进行盖章签字,一旦发生事故,没有人愿意负责,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障、材料消耗不能得到控制等现象。
1.4幕墙设计没能同建筑设计同步
以往的建筑设计基本理念是“适用、经济、美观”,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基本理念也得到了提升,变成了当前的“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对幕墙设计的理解也应从“制作图设计”,“幕墙结构设计”发展为“建筑幕墙设计”。也就是说,幕墙设计应该同建筑设计相结合,并成为一体,幕墙设计要与建筑外观、建筑功能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对我国建筑幕墙设计问题的建议
2.1提高人们对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认识
增加行业人员与有关协会的沟通交流机会,这些协会包括建筑学会、设计协会以及房地产协会等,让建筑工程的甲方、乙方、监理及设计师对幕墙有深入的认识。另外,相关部门应鼓励编写和出版专门适合幕墙专业阅读的书籍和教材,培育出一批掌握幕墙设计知识的专业型、精英型人才。另外,对从事与幕墙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其加深对幕墙知识的了解。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对幕墙设计知识的逐步了解和掌握,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也会得到普遍的认可。
2.2绘制幕墙设计图时应严格遵守相关原则
设计图代表设计师的语言,建筑幕墙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所以在绘制幕墙设计图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另外,不同类型的图所遵循的原则也不一样,比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框架图应采用建筑制图标准绘制;节点图、组建图以及构件图应采用机械制图标准绘制。只有这样,绘制出的设计图才能准确客观地表明设计师的想法,不同使用者对设计图的认识才会一致,从而幕墙的施工工作自然顺利。
2.3.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相关主管部门依据市场需求及时修订相关规定完善相关制度,对建筑幕墙设计的相关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幕墙招标时应分别进行设计招标与施工招标,避免二者合一,如果幕墙设计出现什么问题,应由中标的设计单位和中标的施工单位共同承担责任。另外,还应规定中标的设计单位不能再参与建筑招标,确保招标的公平合理。出台一些法规政策,促使幕墙设计从施工体系中脱离出去。
2.4使幕墙设计服务于建筑设计
幕墙设计使建筑设计从重视内部转向同时重视外部,幕墙是人们一眼就看得到的建筑外观,它体现了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因此幕墙设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幕墙设计的成功与否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应受到关注。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不管建筑设计,只重视幕墙设计,那么所建造出来的产品也是不协调的。但如果轻视幕墙设计,只是看重建筑物的构造与外观而忽略建筑整体,那么建造出来的产品也只是一件艺术品,它永远也成不了建筑精品。
2.5关注幕墙结构的安全性
幕墙设计要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帮助实现建筑设计的各项功能。另外,因为它是一种护结构,所以它的结构安全性也应当是设计师重视的问题,就像重视钢筋和混凝土结构一样。为了保证幕墙结构的安全性,建筑设计师应当遵守国家颁布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及与幕墙设计有关的行业标准等基本规范。当前,关于幕墙设计的技术规范已经比较完善,因此掌握幕墙设计规范、严格遵守有关规范是每个设计师应有的责任。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幕墙工程量大、形式多变、结构复杂,在设计和施工中提出了不少新问题,了解和掌握幕墙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飞速发展的今天是有深远意义的。通过分析幕墙设计当下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幕墙设计技术要想得到提高,必须要将其与施工、监理等相分离,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技术。只有认识到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逐渐地将幕墙设计与施工相分离开来,我国的建筑幕墙事业才能得到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文晔.关于建筑幕墙设计的问题与建议[J].河南建材,2010(1).
建筑工程设计服务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具有与一般的建筑结构不同的特点,它同时承受着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其中水平荷载是由外界的风力所产生的,垂直荷载是由于建筑物高度所引起的,此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对抗震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位移较快的增长。但是,高层建筑过大的侧移不仅会影响人的舒适度,还会对建筑物的使用产生影响,此外,过大的侧移还会损害建筑物的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有鉴于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将侧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建筑物不会影响人的舒适度,不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因此,可以说,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其核心是抗侧力结构的设计。
二、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2.1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
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及荷载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设计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基的潜力,必要时还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基础设计应有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对一些缺少详细地质报告的小型建筑也应进行现场查看和参考邻近建筑资料。一般情况下,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两种不同的基础类型。
2.2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即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应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同一结构单元不宜混用不同结构体系,地震区应力求平面和竖向布置规则。总之,必须对工程的设计要求、地理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建筑、水、暖、电等专业充分协商,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型,确定结构方案,必要时还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2.3选用恰当的计算简图
结构计算是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简图选用不当而导致结构安全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选择恰当的计算简图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条件。计算简图还应有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实际结构的节点不可能是纯粹的刚结或铰结点,但与计算简图的误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2.4正确分析计算结果
在结构设计中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但由于目前软件种类繁多,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因此设计师应对程序的适用范围、技术条件等全面了解。免费论文参考网。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由于程序与结构某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或人工输入有误,或软件本身有缺陷均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因而要求结构工程师在拿到电算结果时应认真分析,慎重校核,做出合理判断。设计师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是不可缺少的。
2.5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始终牢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原则”;注意构件的延性性能;加强薄弱部位;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钢筋的直线段锚固长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按均匀、对称、规整原则考虑平面和立面的布置;综合考虑抗震的多道防线;尽量避免薄弱层的出现;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等等都需要结构概念设计作指导。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措施分析
3.1运用结构设计概念,进行结构优化
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造成“肥梁、胖柱、深基础”、有些设计人员“算不清,加钢筋”和“层层附加保险性”以至配成超筋梁柱。要始终牢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原则”,注意构件的延性性能,加强薄弱部位,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钢筋的直线段锚固长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按均匀对称规整原则考虑平面和立面的布置,综合考虑抗震的多道防线,尽量避免薄弱层的出现,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等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在结构设计中还需注意考虑优化设计。一个结构设计从结构选型、布置、分析计算、截面设计到细部处理的整个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分析、处理方法,力求得到最为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建筑师确定建筑方案后,结构也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采用最简单、经济、合理的方案。各个受力构件的布置要全面考虑它可能承受的各种荷载。竖向承重构件不仅是将竖 向荷载传递到基础上,同时还要承受风和地震等水平荷载。因此,布置时还要注意将它放在有利于承受水平荷载和温度应力的位置。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楼板刚度是否满足整体工作的要求,对剪力墙间距进行限制。水平承重构件的布置同样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力求传力路径简洁,以最快的方式将楼面上的荷载传递到主梁上,再由柱、剪力墙等传递到基础、地基。地基基础中地基土的不确定性很强,至今还没有哪个模型能够对其作精确的描述。因此,在地基基础的设计中,更需要根据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分析、预见可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找到最合理的处理方案。
3.2做好与相关专业人员的沟通
结构设计工作不能孤立独行,需要与其他专业多沟通,多配合。因此要提高结构设计水平,不但要具备本专业的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对相关专业有基本的了解并取得相关专业的支持和配合。涉及其他专业的技术问题,结构工程师要积极组织和参加各专业的协调会议,统一标准,达成共识,最终确定设计原则,做到透彻把握建筑意图、充分了解设备专业的功能和需要,避免在出图后因各专业不协调而导致的变更和返工。
3.3正确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建筑设计领域被广泛应用,工程师在计算机上进行结构分析工作,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大部分的图纸设计,因此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功能、正确使用设计软件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水平。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形式也日趋复杂,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了解所使用软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熟悉和掌握各项参数的选取条件,真正做到计算机为人服务,为工程设计服务。
3.4综合考虑优化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