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一、大理州农产品加工的现状
近年来,大理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总量高速增长,围绕特色食品加工,形成了一批规模不同、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覆盖全州、多样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群,农产品已成为该州主要出口产品。
(一)大宗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带活了种植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漾濞彝族自治县利用核桃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出琥珀核桃、核桃饮料、"核桃花王"酒等产品。洱源县则大做"梅子文章",近几年来发展了12户梅子加工企业,共有600多户个体工商户从事梅胚加工,年加工梅胚达400多万公斤,并已建成年产3000吨青梅酒生产线。全州已有大蒜加工、贮藏企业20余户。宾川县与台商合资开办的4个小葱加工厂和6个下属分厂,带动当地农民种植小葱4万多亩,产量达6万多吨,农民从中获得了3000多万元收入。全州野生食品加工企业现有12户,已经开发出有一定规模的18个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2851万元,利润总额72万元。宾川县引进年产魔芋干片2500吨和精粉加工600吨的生产线,种植山嵛菜810亩,目前已经有400亩产生经济效益,收入达320万元。弥渡四方公司建成大理州首条山嵛菜加工生产线,生产能力为年产500吨青芥辣。巍山、云龙新增一户从事菜子油精加工的企业,解决了该州不能大规模加工菜子油的难题。
(二)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规模企业快速增长。
全州经认定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共9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4户,省级达27户,州级达65户;今年上半年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4户,年产值超亿元的达17户,千万元以上的有50户。中型以上企业达51户,同比增12.2%,利税总额23.3亿元,同比增18.57%。中型以上企业从业人数3.6万人,同比增2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同比增2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弥渡两个腌菜厂产值接近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蔬菜加工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种植基地扩张潜力巨大,特别是统一方便面集团与弥渡老土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后,市场需求巨增,不仅带动了弥渡农业农村发展,还辐射到周边地区。通过企业和政府的有效运作,仅弥渡县蔬菜加工产值就有可望达到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跑者,不论是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或者是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他们是联结千家万户的纽带,在现行土地所有制下,只有龙头企业才能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也只有龙头企业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真正市场主体。
(三)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就业量大。加工、种养殖、运输等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祥云县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将流转来的土地作为"生产第一车间",按照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实行规范化种植,采用了多种农业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促进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不付种地成本、不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收入,而且能到公司基地从事生产劳动,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从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并实现了"四有一无"(农民有土地流转金、部分农民到企业打工有工资收入、企业无偿提供吃住农民有生活保障、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农民有权享受、农民无须承担任何自然和市场风险)。流转入土地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集中连片,稳步推进,快速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部分地区的县域工业经济突破口。
全州有53户企业107个产品通过无公害、有机及绿色产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127.2万亩,出口基地备案22.98万亩,祥云县、洱源县、弥渡县农产品加工已成为富民强县主业。宾川县针对县情,结合地区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把生物资源开发作为骨干产业进行培植,重点发展小葱、水果等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全州核桃、梅果、野生菌、大蒜、乳业、茶叶、蚕桑、蔬菜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规模效应突显,竞争力不断增强。到目前为止,全州已有20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列入省级重点企业,有4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3户省级龙头企业,49户州级龙头企业。全州有2户企业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大理州被农业部认命为全国乳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祥云县刘厂镇被农业部任命为全国野生菌加工示范基地,祥云县被农业部任命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大理州146个"十二五"工业发展项目中,生物资源加工项目有35个,而且大部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五)龙头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
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并向集团化和产业园区集聚方向发展。全州农业龙头企业达128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62户,州级62户;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户,千万元以上的有60户;全州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6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8.5亿元。大理州加快品牌农业建设,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全州已有65家企业、233个农产品通过了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达454万亩,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75.38万亩,创中国名牌2个、云南名牌1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3个、云南名牌农产品19个。一批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价值不断提升。2户企业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2户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4户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现代农业效益显现,其中仅是祥云县龙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番茄、香葱等特色蔬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品产量质量大幅提升,大棚番茄平均亩产达12吨,香葱平均亩产达8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2013年,全州配发配齐了12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大理市、宾川县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进入资质能力建设工作。祥云、弥渡、南涧3县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巍山、洱源、永平、剑川、鹤庆5县质检站正启动项目建设。州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漾濞、云龙2县质检站建设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可研批复。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13年检测农产品4.9万个,占计划的205.8%,合格率97.86%。
二、大理州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加工规模和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总体上看,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较多,产业集中度不高,处于低水平循环。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左右,我国只有45%左右(粗加工以上);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80%,我国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4:1,我国仅为1.1:1。
(二)加工技术装备差距还比较大
农产品加工的技术装备水平80%还处于20世纪80-9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21世纪初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滞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形成。
(四)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特别是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市场封锁现象依然存在。
(五)部分领域的贮藏加工尚处于空白水平
这些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关于支持"三农"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三、大理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策
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引领农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丰富农产品内容,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农产品产业链,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加工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民分享到加工环节利益。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益。要坚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从"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农产品(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确保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要坚持科技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技术集成和原始创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产品加工业;重视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是产业带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优势,帮助一个村或几个村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培植不同类型的专业村、特色村。二是村企联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组织优势,采取股份合作或村企合一的形式,建立"以企兴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新机制。三是投资推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本优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科技驱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变技术优势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五是服务拉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信息优势,建立农村经济信息网站,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带领农民开拓市场、增收致富。六是外向牵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优势,利用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三)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方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体制和机制保障;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吸引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产品加工,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资金环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科技支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环境;加快培训新型农民,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各类人才。
(四)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农产品加工发展质量
增长方式粗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由此导致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发展绿色经济,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发展集约经济,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集约利用资源和土地;发展生物质经济,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必须面向市场,实施以质取胜、多元化发展战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国际市场看,进口农产品关税水平进一步降低,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压力加大;农产品出口"门槛"提高,贸易摩擦增多,出口难度增加;外资进入和并购我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势头加快。从国内市场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大宗农产品和初级农产品的需求增长将逐步减缓,但对加工农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既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品,又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四、小结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困难,农产品只要走出科学贮藏、精深加工一体化的发展路子,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可谓一举两得,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做强、做大、做优农产品加工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农产品加工,专业户2013年第二期
[2] 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农业工程学报2013
[3] 刘自强,高科技与中国食品工业发展,食品科技2012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础科学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2
[5]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前景,2013
[6] 《大理州祥云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范文2
>> 浅析我国家禽业发展现状及其治病用药方法 我国家禽食品存在的安全现状问题研究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家纺行业发展现状评析 我国家长学校发展现状与建议研究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索我国家禽养殖安全现状及对策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立法现状之思考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美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农村团体贷款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民间资本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企业债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网络社区营销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王寒,陈通.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 赵东艳.地理标志保护方式及在我国畜禽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禽业导刊,2007(8)
[8] 王笑冰.地理标志的经济分析[J].知识产权,2005(5)
[9] 申秋红.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10] 中华地理标志网http:///index.asp
[1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http:///was/search
[12]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http:///
[13] 周红.北京油鸡品牌建设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3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范文3
1文成县自然概况
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6′~120°15′,北纬27°34′~27°59′,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16万hm2,占71.2%,是浙江省典型的山区县,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地势自西北略向东南倾斜,沟谷纵横,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垂直高度相差悬殊;县域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24%,林木蓄积量达230万m3以上。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1 885 mm,无霜期285 d,年日照时数1 842 h,年蒸发量967 mm,年平均气温为18 ℃。森林植被资源丰富,在浙江植被分区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土壤深厚,其成土母岩为红色壤类红松土,山地资源丰富,适合油茶植物生长。
2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文成县委、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将油茶产业列入该县九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出台了扶持政策,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各地农民种植油茶的热情高涨,油茶产业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文成县自2009年开始实施油茶提升项目,油茶林面积、产量和效益得到了全面提高,进一步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2010年又将2个油茶精品园建设列入到浙江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工程进行扶持。为了加快油茶优良新品种培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油茶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实现油茶高产高效,带动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近年来,文成县已从外地引进优良油茶苗逾50万株,新发展油茶良种示范基地逾333.33 hm2,其中良种推广面积166.67 hm2,技术推广面积166.67 hm2,建立油茶优良品种采穗圃3.53 hm2,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3.33 hm2,分布在大峃、黄坦、南田、百丈漈、玉壶等镇,成立了多家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3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发展文成县油茶产业的指导思想: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油茶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化经营的原则。二是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促进文成县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油茶产业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进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实现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油茶产业发展坚持适度规模,相对集中,新造与改造相结合;坚持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注重油茶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实施标准化生产,商品化经营,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依托企业带动高产油茶林建设,促进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竞争力。
4 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4.1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
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在深度开发利用茶果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提高附加值,充分开发利用茶果原料,取得高额利润的回报,把油茶的系列产品推进更广阔的市场,才能不断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油茶生产,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开展对茶壳、茶枯、茶油等的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4-5]。
4.2加快油茶基地建设,提高补助标准
文成县委、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对油茶基地建设的补助标准作出规定,经林业局验收合格新造油茶基地连片6.67 hm2以上补助3 000元/hm2,其中整地已通过县造地项目得到补助的,补助1 500元/hm2;低产油茶林改造连片6.67 hm2以上补助2 250元/hm2。
4.3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步伐
林业、科技部门要加大油茶新品种的预植更新力度,加大引进和开发优良品种,对林相较好,但产量不高的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建议大力开发建设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文成县委、县府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科技兴油创新机制,提高产业化水平。每年安排10万元经费,逐步建立良种采穗圃和良种繁育中心,用于名优品种引进、良种选育、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等提高良种普及率和科技含量。
4.4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创建油茶名优品牌
油茶产业作为文成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绿色保健食品的追求,市场对油茶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实施创建油茶名优品牌战略,开发一批质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品牌产品[6-7],对于加快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成县府、县委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和培油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育和油茶示范基地,重点扶持油茶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
5参考文献
[1] 回良玉.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建设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J].湖南林业,2008(10):1-4.
[2] 周席华,徐永杰.湖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湖北林业科技,2008(6):50-51.
[3]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4] 余钟仁.上饶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83-384.
[5] 熊征宇.坚持产业带动 建设油茶大县[J].咨询与决策,2011(4):83,93.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范文4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无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nbs
p;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无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 林业;现状;问题;对策;河北张北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203-01
随着现代化建设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我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等诸多严峻的问题,加快林草植被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林业在张北县是一项很重要的支柱产业,为此,笔者结合张北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张北县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
1 张北县林业发展现状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北纬40°57′~41°34′,东经114°10′~115°27′。境域东西109 km,南北67 km,大致分为东南坝头区、西部丘陵区、中部平原区3个类型区。全县海拔1 300~2 128 m。全县总面积4 185 km2,现辖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1 167个自然村,总人口37.2万人[1]。按照“为京津阻沙源、为张北增资源、为百姓招财源”的思路,张北县狠抓林业生态工程造林。2000年以来,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6.18万hm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75万hm2,塞北林场建设工程3 066.67 hm2,通过积极推广容器苗和抗旱造林等技术,工程造林成效逐年提高。目前全县现有林面积11.27万hm2,其中成林面积由1999年的4.47万hm2增至9.80万hm2,林木覆被率由1999年的11.6%增至2009年的25.4%,提高13.8个百分点,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结合“十二五”规划推进实施,在2011—2015年5年期间,计划安排工程造林面积3万hm2,其中退耕还林1.33万hm2,荒山荒地造林6 666.67 hm2,封山育林1万hm2,到2015年新增有林地2万hm2,全县实有林地达12.27万hm2,“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被率达31%。
2 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不高
林果业历来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承担重要责任。地处坝上,十年九旱,冬季寒冷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制约张北县林果业发展的“瓶颈”,导致林果产业的年产值、经济效益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不高。近年来张北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结合林业产业建设,突出灌木生态、经济、饲料兼用树种造林比例,灌木以沙棘、柠条、枸杞、山杏为主,使这些树种比例占工程造林面积的68%,面积达5万hm2,建成了沙棘、柠条、枸杞、山杏等灌木林产业基地,特别是2万hm2沙棘已进入挂果期。在谋划发展林业后续产业,争取开发利用林业资源项目上,存在积极性不高,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群众从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中获取经济效益不够明显的问题。
2.2 林业科技发展滞后
张北县林业技术干部少,年龄结构大,人才引进和流动仍存在体制和政策上的障碍,人才教育培养力度不够。林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对技术推广的统一组织和有机整合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全县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不高,传统的粗放型林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2.3 林业与畜牧业的冲突
张北县是一个畜牧业大县,林业局把大力发展舍饲养畜作为农村工作重中之重,但仍有部分农户因养畜过多,饲草加工业发展缓慢,偷牧、滥牧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林业向前发展[1-2]。
2.4 林业宣传和动员力度不够
林业部门内部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在协调和调动社会宣传力量开展林业宣传方面做得不够,面向县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宣传还比较薄弱,林业宣传的广度、深度和社会影响力还不够高,还有相当大的社会群体对林业的性质、作用存在模糊认识。全社会的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安全意识还没有得到普及和深入,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推进林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还不够好。
3 对策
3.1 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目标
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调整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加快林业产业和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发展名优、稀、特林产品和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以改革的思路、市场的手段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市场林业,加快林业内部产业化进程,推动张北县林业跨越式发展[1]。
3.2 大力引进和培养林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林业工作队伍
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和引进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培养规划和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各级各类专业型、管理型和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3]。同时,广开门路、创造条件吸进林业科技人才加盟林业建设,为林业人才队伍增添新的血液。实行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各类人才争先为林业发展做贡献[2]。
3.3 采取合理措施,解决林牧矛盾
张北县是一个畜牧大县,为了能有效解决林牧矛盾,首先,政府部门应结合“舍饲禁牧”管理规定,对偷牧、滥牧现象进行严厉打击,使牧民能够清楚认识到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应当加大造林抚育力度;最后,尽快研发如何将现有林业资源比如柠条等加工为饲草,既能解决羊子牧草问题,又能发展壮大羊子产业和林业产业,做到“双赢”[4]。此外,应转变管理方式,实现林业和畜牧业产业跨域式发展经营[1-3]。
3.4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组织领导
积极宣传各种有关林业发展的方针与对策,提高人们对环境和绿化的认识。此外,各级党政部门要制定张北县林业长期发展目标规划,将该县的林业发展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将林业发展成果的考核纳入该领导的年终考核中去。树立起全社会办林业、全民义务绿化的良好风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投身到张北县的造林绿化事业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张北县的绿化进程[2-7]。
4 参考文献
[1] 陈丽华.张北概况[EB/OL].(2012-02-17)[2013-01-01].http:///test/2012-02/17/content_24728983.htm.
[2] 蒋国元.绥宁县林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8(35):94-96.
[3] 王玉宝,王飞,赵福琴.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5):21-24.
[4] 吴颖欣.沧州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1(12):45-46.
[5] 白莉.浅析陕北神木县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论坛,2012(25):427-248.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范文6
(一)重点摸清我县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及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解决库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完善库区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及政策措施,推动库区各项工作。
(二)认真研究国家及重庆市对库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政策措施,围绕解决库区产业发展、扩大移民就业、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维护库区稳定等问题,结合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移民、扶贫和民族等特殊政策,进一步加快三峡库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
(三)为起草好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议文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课题及分工
(一)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现状分析
调研重点:移民生活现状(包括土地占有情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就业状况)和移民失业、养老、最低生活、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现状及新的保障措施,分城镇、农村的不同情况予以调研,提出意见。
牵头单位:县移民局
参与单位:县统计局、县劳动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库区各乡(镇)。
(二)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
调研重点:“十五”期间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库区“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经贸委、县农办、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三)我县库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调研重点:结合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和推进库区新农村建设,对“十一五”库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
牵头单位:县农办
参与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扶贫办、县医药公司、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四)加快我县库区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调研重点:库区集镇体系、道路交通、供电、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现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步骤安排及项目推进。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建委、县交通局、县市政园林局、县经贸委、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库区各乡(镇)。
(五)促进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移民局、县经贸委、县农办,库区各乡(镇)。
(六)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和确保安得稳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移民工程推进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确保剩余移民搬得出,如何提高已安置移民的生活质量,确保稳得住。
牵头单位:县移民局
参与单位:县级相关部门,库区各乡(镇)。
(七)开发西沱古镇特色旅游的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充分利用西沱古镇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发展古镇特色旅游,活跃第三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文广局、县建委、县交通局、县移民局,西沱镇。
(八)加快我县库区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调研重点:库区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现状,在移民搬迁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争取或制定的相关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
牵头单位:县经贸委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农办、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医药公司、县信用联社,库区各乡(镇)。
(九)加强我县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途径及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库周绿化带建设、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三期地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消落区治理、清漂等规划的实施、项目的推进。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建委、县移民局、县市政园林局。
(十)我县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五年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目标、规划和服务管理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参与单位:县农办、县劳动保障局、县教委、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十一)库区社会事业发展专题调研
调研重点:摸清库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工作现状,分别提出推进以西沱一职中为基地的职业教育、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化阵地建设、实用科技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县教委、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科委、县财政局等县级部门,库区各乡(镇)。
(十二)确保我县库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路和办法
调研重点:库区稳定(、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现状、影响库区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
参与单位:县法院、县办、县公安局、县安监局等县级相关部门。
(十三)我县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调研重点: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现状,加强库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库区基层民主,加大新型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领导干部及干部人才队伍素质,建立移民干部选拔任用的激励机制等。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参与单位:县人事局、县编办、县民政局等县级相关部门。
三、调研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这次调研活动的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以陈航同志负总责,李成群、李奎同志具体负责,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研究室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整个调研活动的统筹和领导工作。
(二)强化责任。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落实一名领导担纲,成立专门的调研组,指定主笔人员,并于4月15日前将牵头领导、调研组、主笔人员名单及联络电话书面报县委研究室。牵头部门负责起草综合调研报告,参与部门要积极配合,按照部门的职能分工及牵头部门的要求分别承担各自的调研任务。各重点课题综合调研报告必须送县分管领导审阅签字后送县委研究室(县综合办公大楼413室)。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对调研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专项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