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快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快经济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公路经济 发展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公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需要,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加快公路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有着它自身独特的优点,与传统的铁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方式显得更加灵活、便捷、高效且其成本相对低廉。因此,公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使用十分广泛普遍。就我国公路发展现状而言,公路发展在许多方面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只有加快公路建设与发展才能适应现今时代的需要。因此,探究加快公路经济发展的方式尤为重要。

二、现状分析与问题探究

(一)观念与意识的欠缺

许多问题出现在公路经济发展转型当中,需要我们去摸索和解决。在现阶段,我国管理层普遍缺乏采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加快公路经济发展的意识。许多单位普遍存在对于目前公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没发现、不重视的情况,更没有去对公路经济进行整改与创新。只满足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却没有意识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而且大多数公路管理部门缺乏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更没有领会到公路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缺乏合理完善的转变方案

一个完善合理的转变机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当下,许多公路管理部门缺失科学合理的转变机制,使得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加快公路经济发展的方法难以高效开展。从相关调查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公路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当中,存在着步骤混乱、利益混乱与工作方式混乱等一些问题。由于转变机制的不完善,许多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好,监管不严格,因此工作效率往往较低。由于缺乏针对地区的经济转型方案,在实际的地区经济发展中缺乏相应的指导方向,在实际经历转型过程中容易发生调查研究不足而引起的发展不匹配甚至是阻碍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

(三)发展不平衡

现阶段我国的公路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着公路建设重心不明确、各项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国家的公路建设大多以建设与经济上的投入为管理工作的重心,而对于后期的运营管理、经济收入管理以及后期维护都缺乏重视,因此发展很不平衡。而发展上的不平衡当然就会使得整个公路经济的转型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在这一问题上必须加以重视,这样才能够实现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加快公路经济发展的

目的。

三、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对经济转型的重视

现在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经济发展方式停留在过去较为落后的不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速度慢,直接影响了公路的经济发展,因此想要推动公路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强对经济转型的重视。首先需要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类型进行调查研究,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类型、数量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作出的具体贡献,并研究相关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公路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将这种关系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明确各种经济发展方式对公路建设发展的作用以及公路建设发展推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更加适合现在社会发展情况的优化发展方式。加强地区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地区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解决以往存在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导致的发展动力不足同时引发公路经济发展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二)制定专业的经济转型方案

国内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第一产业而对其他产业的重视程度较少,这就导致了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单一同时相对落后的问题,而现在的地区相关部门也没有针对现有情况来制定详细的经济转型方案,因此必须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作出改变。首先需要考察当地的主要经济发展类型和发展情况,同时结合当地的公路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资源情况、公路发达程度以及实际开发程度来制定相应的经济转型方案。经济转型的方案需要当地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制定,避免由于单一部门制定经济转型方案而导致方案的不全面性和不客观性,也需要根据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来不断修正相关方案,保证经济转型方案能够符合实际情况并发挥作用,并对相关方案影响当地公路建设发展以及相应的经济增长作出相应研究,保证相关方案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整体实力的

提升。

(三)加快公路建设

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公路发展,为公路的建设提供了建设的条件和资金,同时公路的建设也会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地区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公路建设也会同步推进。加强公路建设需要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制定,如地区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可以加强相关区域的公路建设来发展地区的旅游业与服务业,对于传统的第一产业进行转变并提供发展的条件,同时交通的便利为地区发展新的产业并提供相关的资源、科学技术以及资金提供了可能,可以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来作出有效的指引。地区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有效地改善地区经济发展产业模式不科学的问题,同时公路的建设也为地区的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建设地区公路并利用带来的优势和实际利益进一步推动公路的建设,在公路的实际使用中创造更多的公路经济收益,为公路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四)地区发展实例

陕西省西安市某一地区长期以来依靠种植业与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维持地区经济发展,但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类型与速度都已经跟不上时代需要,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为了摆脱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该地区对现在经济形势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于2014年修建了高速公路,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而以传统农业为辅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该地区经济转型为公路的使用提供了推动作用并促进了公路经济发展,最终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四、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地区的经济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公路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在推进地区经济转型中发挥公路建设的重要作用,将传统的低产能不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确保地区的经济和其他方面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早日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为青州市公路局)

参考文献

加快经济发展范文2

【关键词】珠三角;秦唐沧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河北省秦唐沧地区处于环渤海核心腹地,该地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和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秦唐沧地区开发开放步伐,有助于提升河北省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助于加速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民经济水平。

一、秦唐沧三市现阶段情况分析

秦皇岛市努力建设环渤梅地区经济隆起城市,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10年1―9月,全市直接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完成省定目标的66.52%;实际引进内资30.07亿元,完成省定目标的96.42%。海湾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4.3亿港元。临港产业有新发展。首奏金属材料、旭硝子汽车玻璃等大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天威保变、GE燃气轮机等大项目顺利开工,美铝渤海铝业、永顺泰麦芽等大项目正式落地,秦皇岛至仁川国际航线顺利开通,中粮精炼糖、三养玉米深加工等项目顺利推进。对外经贸呈现新气象,我国中断8年之久的对中东活畜出口在该市得到了恢复,耀华玻璃集团承建的中国政府首个援朝浮法玻璃生产线顺利投产。

唐山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以沿海县(区)和开发区为支撑,辐射沿海区域、带动全局的开放型沿海经济隆起带,吸引了大唐发电、北京焦化厂―迁建、恒通精密薄板、韩国相林皮革、韩京电工、美国气体化工产品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唐山港京唐港区运营今年有望突破3000万吨,成为全国港口20强之一。

沧州市在项目建设上,总体抓集群,单体抓项目,重点抓工业,把对外对接合作的重点放在延长产业链条、做大主导产业上。这包括化工产业、汽车配件、裘皮制品。另外,河间线缆、献县扣件、东光塑料加工等也正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产业龙头。在抓好产业链的同时,该市注重推进有影响、有牵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主要是美国通用电缆公司参股的宝丰线缆项目、法国液化空气公司与沧化集团合资空分装置项目、临港污水处理项目、临港输水建设项目、沧州炼油厂扩建项目和沧东电厂三期工程等大型合资合作项目,形成了竣工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梯次发展结构。在招商方式上,该市确定了“主攻日韩,巩固港台,拓展欧美”的招商策略。随着韩国客商的增多,韩国工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

二、秦唐沧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秦唐沧三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环渤海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隆起地带,河北省秦唐沧地区处于环渤海核心地带,内接京津,外临渤海,北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南连山东黄河三角洲,中嵌天津滨海新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自古贸易活动十分频繁,有天然的不冻港――秦皇岛港,从长远来看,是我国沿海最具开发潜质和影响力的战略要地之一。

(二)发达的产业集群区

目前,这一地区已形成了以钢铁、化工、装备、建材为支柱的制造业体系,以电力、煤炭为主体的能源产业体系,以物流、旅游、运输等为主导的服务业体系,培育出了一批有实力、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产品,建设了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等一批产业聚集区,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和培育的经济区。

(三)港口经济各具特色

秦皇岛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之一;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输出的第二大通道,也是继天津港和秦皇岛港之后我国第三大煤炭输出港;唐山港分为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和丰南港区,正在快速崛起。河北省正在形成以秦皇岛港为主枢纽港,以黄骅港、唐山港为区域性重要港口,以曹妃甸为大型深水矿石,原油接卸码头的港口群体系。

但是,目前秦唐沧地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直接影响河北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而影响京津冀地区整体实力、竞争力和区域地位提升,甚至拖累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三、秦唐沧三市未来应采取的措施

(一)利用秦唐沧地区现有工业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这一地区是建材、冶金、化工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全国也占重要地位。这些具有雄厚基础的特色工业是提高秦唐沧地区工业结构水平的主导产业。因此今后这一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应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而不能搞粗放、低效型的产值型模式;不仅应使这些主导产业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和出口创汇支柱产业,而且还要通过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外向度高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力争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和最大生产基地的地位。

(二)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高三市产业结构水平

迁安市积极与首钢集团携手,促成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立,就是成功的案例。实际上,首钢东迁不仅仅是其生产流程在空间上的迁移,而且必然会涉及到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的调整。迁安作为产业承接方,在接收首钢部分生产环节的同时也自然会触及其部分新产品、新工艺与新技术,这无论对迁安还是对整个唐山的产业发展以及整个河北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积极引进京津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促进产业梯度转移

秦唐沧应充分利用环抱京津的特殊区位优势,大力引进我省相对稀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等要素。这就需要积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政府应加快制定、实施灵活多样的鼓励性措施,吸引京津的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人才等,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利用京津先进、充裕的生产要素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与升级。

(四)加强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秦唐沧地区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立足对内、对外开放,通过“外引内联”,营造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委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以制定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手续、提供良好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为核心,大力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加快引进内资、外资步伐,提高对内、对外开放质量,通过外力带动本地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以秦唐沧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贸易水平,积极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十二五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高金田,姜萌.韩国一欧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2]张玉山,刘维.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8).

[3]王冬英.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构建中华自由贸易区[J].理论导刊,2004(5).

[4]郭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120-123.

[5]河北统计年鉴:2007-2010.

作者简介:

加快经济发展范文3

关键词:项目突破;战略;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07-1

国家决定实施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为伊通县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我们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找准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工作措施,在思想上获得更大的解放,在素质上获得更大的提升,在发展上获得更大的跨越,在项目上获得更大的突破,在资金上获得更大的扶持,必将对伊通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增强项目建设意识,实施项目突破战略

项目建设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发展振兴的脊梁和根本支撑,是实现县域经济突破的核心和有效载体,是实现伊通县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和强大后盾。扩张总量要靠项目,调整结构要靠项目,增强后劲要靠项目,提高效益要靠项目,安排就业要靠项目,转换机制还要靠项目。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群,推动一方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因此,我们应该切实增强项目意识,把项目建设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大力实施项目突破战略,全面振兴伊通县农村经济。在实施项目突破战略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围绕优势产业上项目

要从发展规模经济、提升产业层次出发,加快发展建材、汽车零部件、石油天然气、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通过抓项目的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扩大规模,促进企业提级升档,形成系列产品和名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1.2 围绕农业产业化上项目

伊通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快推进“三农”裂变,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在农业产业化项目上找突破口,我们可以在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方面认真规划产业化项目。重点抓好玉米制种、保护地蔬菜、高油大豆、玉米深加工、黄牛养殖、禽类养殖及加工、鹿产品加工、水果加工、山野菜开发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3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上项目

伊通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这也为我们实施项目突破战略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在城镇建设、村村通、水利工程、生态建设上统筹规划,运作项目,实行多元化融资,重点突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增强城镇功能,积极稳妥、协调有序地推进伊通县生态建设发展步伐。

1.4 围绕劳力资源上项目

我们在加大劳力转移、劳务输出的同时,还要在内部消化、内部安置上大做文章。动员、组织、扶持和帮助社会闲散剩余人员各尽其力,各尽所能,自主创业。可以建厂,可以开店,可以经商,可以从事运输业,服务业,可以搞种植业、养殖业等等。实行开发经营、承包经营、入股经营和综合经营,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2 具体抓好几项工作

项目开发和建设,是立县之本、强县之举、兴县之策、富县之路。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大干快上,狠抓落实。具体我们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要抓好宣传教育

我们应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实施项目突破的战略意义,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思想意识,引导、教育、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来想项目、找项目、抓项目、上项目,围绕项目建设这个中心,谋划发展,推进发展。形成一个人人关心项目建设,人人参与项目建设,人人为项目建设出力的良好氛围。

2.2 要抓好项目落实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项目研制开发和建设的力度,积极谋划开发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对原有项目要很好地调整,认真梳理,合理分类,把项目做实,把质量搞好。真正发挥项目的作用,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2.3 要抓好龙头带动

在伊通县已涌现出了一些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他们在项目建设上已做出了成功典范。我们还应抓好一批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不同产业的龙头企业,既带动项目开发,又带动产业调整,还带动农民就业,更主要是带动经济发展。

2.4 要抓好政策扶持

我们应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完善项目计划、资金运行、程序审批、项目管理等各项制度,放宽再生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政策,加速资金、人才、物资引进,鼓励吸引外商投资上项目。对实施开发建设的项目,要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并在水电、交通、农机、植保、良种、肥药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合理安排。对税收、收费等应实行减、免、缓的方式,促进项目运行。

实施项目突破战略,就是要通过舆论宣传,政策激励,财政扶持,真抓实干,把全社会蕴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意识,增强创业信心,做到县有县的项目,乡镇有乡镇的项目,村屯有村屯的项目,农户有农户的项目,让项目在伊通县生根、开花、结果。总之,历史机遇不容错过,振兴大计在此一举,实施项目突破战略,带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伊通振兴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宋景华,王莉,袁文增,曹鲁,徐化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建议[J].山东农业科学,2004,(04).

[2] 琚兆成.对农业产业化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0,

(12).

[3] 周世永.推进农业产业化 建立农村新机制[J].中国农村科技,1997,(05).

[4] 如何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综合评价[J].统计与咨询,2001,(05).

[5] 郭本勋.对发展县域经济几个问题的认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6).

[6] 韩济长.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01).

加快经济发展范文4

一、以时不我待、争先进位精神为起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良好的精神状态,较高的目标追求,清晰的发展思路,扎实的推进措施。要树立雄心壮志,提升“精神区位”,清醒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差距潜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创先争优的责任感紧迫感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力争有几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努力实现镇域居民收入增长和镇域经济发展同步。

从发展成效看,镇域经济已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镇域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发展潜力看,镇域经济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市镇域经济近几年虽有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实力还有待增强,工业化、产业化程度不够高,部分乡镇镇域经济发展缺主导产业、龙头项目、骨干企业、知名品牌、优秀企业家的情况比较突出,产业层次依然偏低,外向度不高。镇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内生动力显得不足,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人才结构性矛盾有待改善,资源约束、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从发展条件看,镇域经济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进入“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地处海峡西岸等有利条件。我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大为改观,一些乡镇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我市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大多数乡镇路网建设比较完善,部分乡镇处在高速公路网的辐射中;城镇化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拓宽;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的发展,都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以壮大规模、调整结构为重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镇域经济是跨越式发展的难点,也是增长点和突破口。强化工业主导作用,加快推进镇域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业先行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当地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坚持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优质品牌为核心,加快形成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精心培育、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增强其引领带动能力。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坚持以项目建设吸引资金,以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高效优质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原则,把城郊经济圈和主导产业集聚等乡镇作为重点,明确专业化功能定位,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构建镇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增强工业园区承载功能、辐射功能、支撑功能。坚持产业优先,把产业兴镇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坚持规划先行,优先支持城郊乡镇、中心镇、特色镇发展,推进城镇交通、通讯、信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

强化民营经济主体作用,培植活跃市场主体。发展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抓镇域经济主要是抓民营经济发展。要坚持镇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资源和要素,打破一切限制发展的陈规陋习和条条框框,积极促进创业创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主体集中,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充分发展的局面。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及促进创业创新的政策,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信用担保、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培训咨询、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市场主体大发展、大提高。

强化开放先导作用,提高镇域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主动迎接挑战。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政策和习惯,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吸引各类投资者到镇域投资创业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模式。推进“走出去”战略,推动镇域优势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

强化企业家引领作用,培育镇域经济发展领头人。大量事实表明,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一个地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企业家的创业带动。要真心诚意帮助企业家解决实际问题,宽容善待企业家,努力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加强镇域人才建设,制订落实倾斜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镇域经济主战场创业服务。

三、以改善环境、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着力破解镇域经济发展难题。目前我市镇域经济发展中反映较多的是用地紧张和融资困难等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拓宽思路,调整结构,坚持规划为先,搞好土地整理,整合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搞好开发再利用,通过迁村腾地、“腾笼换鸟”等形式挖掘潜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集约用地,提高产业层次,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根据信贷政策及时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把更多资金投向骨干企业和有实力、潜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以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吸引信贷投资;搭建信用平台,健全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千方百计缓解镇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题。

加快经济发展范文5

关键词:加快推动 消费主导 经济发展

在外部需求减弱而旺盛的内部需求尚未形成的“空窗期”,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出口创汇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已经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要求。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何在?刺激内部需求,挖掘消费需求潜力,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主要动力。把握城镇化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需把扩大消费作为稳增长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经济转型,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一、 经济转型主要因素

2011年以来的经济放缓,既有短周期性因素,又有中长期增长条件变化的因素。

(一)国外因素

欧债危机还在发酵,美国经济复苏蹒跚,日本经济萎靡不振,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放缓,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在加剧,世界经济格局进入全面调整期,外部需求减弱。

(二)国内因素

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的成本与约束明显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边际效果显著下降等,支持以往高增长的低成本要素逐步消失。另一方面,经济起飞阶段总量小,经济增速相对偏高,随着经济总量的加大,经济增速难以保持高增长。根据他国经济发展经验,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

(三)消费结构

我国已从以人的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全面进入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由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升级,由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的需求升级。

在经济环境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投资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扩大内需成为稳增长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消费主导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

二、消费支撑经济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消费对GDP拉动的主导地位往往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5000美元之间确立并逐步加强,我国未来10年,只要消费需求能够有效释放出来,就有可能支撑未来10年7%-8%的经济增长。

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消费率对经济增长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合理的经济增长区间,当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滑落。我国同其他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金砖国家),消费率相差15-20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率相差得更大一些,有近30个百分点。这些说明,我国的消费率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消费规模是指消费者人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根据经济学理论,消费规模必须同消费品的生产规模相适应。今后10年,如果城乡居民的收入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的话(高于GDP的增长),再假定边际消费率为80%,未来10年中国年均社会消费总额增长将为12%,2017年达到36.3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假定以7.5%的速度增长)总额的50.1%(排除通胀因素),初步实现消费主导,消费初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2022年社会消费总额将达到64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假定以7.5%的速度增长)总额的61.5%(排除通胀因素),基本实现消费主导,消费基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种增长模式无疑会从根本上降低中国GDP的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经济发展变化态势,更符合党的十的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愿望。

三、消费合理健康增长

抓住深化改革机遇,促进消费合理健康增长,加快推动消费主导经济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一)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力度,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和居民收入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果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到2020年可能达到40%,这是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基础和条件。居民收入增长会提高边际消费和拉动消费增长。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未来20年,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不仅因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拉动投资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不断推进,对消费形成巨大拉动。据估算,城镇化每提高1-1.5个百分点,约新增1500-2000万人,年综合投资约1.5-2亿元。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3.3:1,消费必然会明显增长。

(三)积极财政政策导向

完善结构性减税,促进现代服务业和产业结构升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加快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内河小港口;港口经济;区港建设

中图分类号:U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01

港口作为货物水陆联运的枢纽,商品存储、集散和分拨中心,贸易、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聚散地,以其辐射面广和聚集能力强,在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据统计,2012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7.76亿吨,比上年增长7.3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8.80亿吨,内河港口完成38.96亿吨。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相应地增大了对港口与航道的建设。港口经济是指在市场条件下,按经济、合理的原则通过港口发挥其辐射和聚集作用,使货物、科技、加工生产等资源实现充分而便捷的交流与配置。在当前港口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内河小港口却由于受港口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货源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方面限制,发展缓慢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带动作用。当前内河小港口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与说法,为了说明的方便,本文所指的内河小港口为港口货物年吞吐量低于200万吨的港口。

一、内河小港口发展现状

1.港口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库场、封港等设施,无深水岸线建立大型港口,港区道路、通信等配套工程不完善。港口所处航道等级低,通航能力差。港口功能简单,只能提供简单的货物装卸与存储服务。

2.港口经营企业数量少,同时普通存在实力不足,规模较小的问题,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充分的物流服务。港口从业人员存在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不高的现象,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与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3.港口生产存在安全隐患,表现在港口作业机械有超期服役现象,作业人员缺乏港口机械作业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意识不足。

4.港口货物进出口量较低,经济不够活跃。

二、制约内河小港口发展的因素

1.港口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内河小港口自身发展条件较为恶劣,缺乏深水岸线,港口用地不足,难以建立库场设施。码头可用岸线资源稀少,港口发展潜力不足,港口所处航道等级较低制约了航道通航能力,影响了港口经济的发展。

2.港口腹地小,缺乏稳定的货源基地。港口一般以所在区域作为自己的经济腹地,由于内河小港口通常位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货源水平不足的区域,货物进出口量不大,受其影响,直接导致港口腹地狭小,货源不足的问题,港口的发展也缺乏内在的驱动力。

3.当地政府重视不够。近几年来,地方政府认识到发展港口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颁布实施的《港口法》,更是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职责,但地方政府对港口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很好地把港口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上。在用地、资金、税收减免、人才培训等方面缺乏相关优惠政策。在推动区港建设方面,缺乏主动性与超前性。

4.缺乏科学的港口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当前内河小港口普通没有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港口总体规划,在发展思路上还存在困惑,港口定位不清,发展方向不明,对港口资源缺乏了解,对港口资源的整体利用缺乏认识。在港口设施建设、岸线使用、港区划分等方面存在混乱现象。

三、加快内河小港口经济发展的对策

1.制订科学有效的港口总体规划。对现有港口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掌握的港口货源组成结构、港口经营企业状况,以及现有港口设施和可以开发利用的港口岸线资源,认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与预测未来发展情况,按照《港口法》对制订港口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港口总体规划,用以指导港口的快速协调发展。

2.积极吸收引进社会民间资本投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已实施的《港口法》中提出,“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建设、经营港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港口的产权进行了清晰的划定。内河小港口应该充分利用法律规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程,引导外来资本参与港口码头、库场、装卸设备等方面建设,提高港口硬件水平,促进港口功能多元化。另外注意与地方企业的合作,鼓励地方企业参与建设企业货物专用码头。

3.积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战略,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港口作为水陆联运枢纽,是对外经济贸易的桥头堡,港口进出口货物频繁,对联系地方与外界的经济有很大促进作用。港口应充分利用联系内外经济、辐射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明显的特点,努力争取获得地方政府在资金投入、用地政策、港口经营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人才培训政策等方面,大力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

4.规范港口经营秩序,提高港口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港口经营许可工作,实行市场准入制,对申请从事港口经营业务的企业严格把关,使一批管理科学、实力较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参与到港口经营中,提高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正在从事港口经营企业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制订港口经营行业标准,防止出现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与损害行业整体利益事情的发生。要充分落实好港政管理职能,强化港政对市场秩序监管的职能,促进行业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