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市场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机构市场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范文1

一旦政策为互联网医疗打开闸口,现有医疗资源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将成倍提高。

对于那些需要搭乘长途交通工具前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就医的外地患者,通过移动APP上传检验结果,获取精确的专业诊断,会大大降低就医成本。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也可通过远程互动大幅度提高。

在可穿戴设备和移动APP辅助下,家庭医生和护士可以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并制定更为个人化的治疗方案。随之形成的电子健康档案也更有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随着电子健康档案的普及,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健康档案造假现状可以迅速扭转,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可快速推进。同时大量积累的医疗数据将为诊疗精确化、规范化、标准化打下基础。

技术进步带来医疗服务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这种由医生主导的新型服务模式,会吸引医疗行业自发主动地参与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有创新意识的医疗行业从业者自身会更加清楚需要哪些高效的变革,如何实现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有的行政配置资源弊端在过去多年的改革中,已经暴露无遗,但受制于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以及行业内部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势约束,改革可谓困难重重。

而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借助于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自然地改变了患者、医生以及医疗机构间的关系,同时天然地消解了部分既有行政管制的束缚。

例如,一个医生只要在线上注册,即可对患者进行远程诊疗,不必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生开设诊所的限制。同时其诊疗行为仍然可以受到监管,甚至因信息化而更加公开透明。 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制约

但以上都需要得到相应政策的支持。新兴业态发展的核心与传统医疗服务行业无二,在于人才。优秀医疗资源的支撑是新兴业态发展,进而盘活医疗服务市场的根本前提,是服务质量提升、进而与传统公立医疗机构竞争的根本保证。

除了需要与其相匹配的医务人员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予以辅助,新型业态也需要形成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机制,为传统的医疗服务业态提供清晰可见的改革参照。

如果没有自由执业的优质医疗资源加入,再灵活多变的新兴业态也只会沦为空壳。

现有政策尚未为医生投身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打开窗口。一方面,现有远程医疗的政策,将其局限于传统医疗机构之间;另一方面,2014年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指出,“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且“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这一文件明确禁止医生自主进行远程医疗,将医生从事远程医疗的权限收归其所服务的机构。

这一规定根源于《执业医师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师只能在注册医疗机构开展执业活动,医疗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医师并不具备独立、自由的执业权利。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医生和患者越来越多能够越过医疗机构实体进行直接联系。这种实质上的个人行动和名义上医生从属于医疗机构的关系将产生越来越深的矛盾。

已经有相当多的优秀医生开始主动地进入新兴的医疗服务市场。但在现有人事制度下,他们作为公立医院职工,通过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获取的收入并不被现有体制承认,甚至违背现行法律和行政规定。这极大影响了优质医疗资源向这一领域流动的积极性,使得相当多的医生对新兴领域望而却步,妨碍了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的发展。而继续参与其中的医生则不得不面对违法违规行医的尴尬局面。

从长远看,互联网医疗的充分发展会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减缓医疗成本的增长速度、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对于中国尤为如此。

因此,医保偿付机制也应相应改革,以助推这些新兴模式的发展。但相关部门至今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文件。

上述种种都对互联网医疗的深入发展形成了明显制约。

2014年,罗德公关与益普索市场研究集团联合的《2014医生互联网行为洞察报告》显示,尽管大陆地区已有高达71%的医生首选通过网络或者移动设备等数字化渠道来获取相关的医疗信息,但对线上医疗平台及资源应用,中国大陆地区的医生无论在理念认知上,还是实践行动上,都相对落后于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地区。

仅60%的医生对线上诊疗持认可态度,而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分别有91%和86%的医生认为线上医疗平台及工具可以改善诊断治疗过程。而在具体诊疗过程中,采用线上平台的中国大陆地区医生则更少,仅为48%,使用移动APP辅助诊疗仅有19%。 三大政策建议和配套措施

健康产业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经济社会体制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新型医疗服务组织和模式的出现,会极大助推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乃至为中国健康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很大的现实可能性。

如前所述,新型医疗服务组织和模式的发展,需要以医生自由执业为基础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来支持,也为形成规范透明的医生收入分配机制提供可能。

改革既应顺应行业自身特征,也应顺应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方向。取消医务人员的国有事业编制身份,实现医生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切断其收入与公务员薪酬体系的联动关系,促成医务人员收入的阳光化、透明化,进而促成改革成功、产业发展。

具体改革政策建议如下:

1)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014年5月15日由国务院颁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这已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此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矛盾。因此妨碍医生自由执业的最大制度障碍,已经从政策层面上予以突破。这个决定若能尽快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执行,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全员合同制改革,全员加入社会保险,医生走向自由执业已无大的制度障碍。

为加快改革进程,可以考虑首先以医疗卫生行业为突破口,尽快废除医疗行业的事业单位体制和事业单位编制制度,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征的“优胜劣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人事薪酬制度。

2)修改《执业医师法》,取消对医生执业的限制,明确规定凡是有合法执业资格证书的医生,可以自主开办诊所或提供线上医疗服务,无需审批,只需在卫生监管部门备案即可。

3)废止区域卫生规划,废止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位置、规模和数量的限制,让民营医疗机构投资者自主选择执业地点、执业方式和机构规模,增加医生执业场所的选择。支持建立依托于信息技术的线上医疗机构,同样,也应该放开支撑线上医疗服务发展的线下新型医疗服务组织和机构的发展。

通过以上改革,医生由单位人转型为社会人,成为自由执业者,从而形成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征的“优胜劣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薪酬制度。

此外,相应的配套改革也应完善,对医生自由流动予以支持。具体改革建议如下:

1)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限期实现医疗行业各级各类行业协会、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只有协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真正意义上的行业(职业)自律组织和行业(职业)权益维护组织,医生不必再寄身公立医疗机构寻求行业庇护和执业庇护。

2)顺应取消国有事业单位编制制度要求,同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公立医院实施法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废除公立医院院长的行政级别和国家干部身份,公立医院院长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3)在这个过程中,医疗保险体制也需要相应改革,以配合和促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保经办部门应该通过尽快引入医保医师制度助推医生自由执业,使得医生不必再依靠公立医疗机构身份获取医保资格,引导优秀医生分流到社区、民营医疗机构乃至线上机构,利用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新型医疗服务组织的竞争和分流能力,形成充分竞争、分工诊疗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

社会医保对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凡拥有合法医疗执业资质的各类医疗机构同等获得社会医保定点资格。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范文2

最近,一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美国LVX公司合作发展可见光通信技术(VLC,或者Li-Fi)的新闻再次将Li-Fi技术带入了公众的视野。NASA和LVX签署了一份太空行动协议(Space Act agreement),该协议授权LVX公司的研究人员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研究并发展可见光通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新应用。NASA此举意在拓展航天器内设备与设备间的通信手段以及为航天器内的航天员提供舱内定位功能。

Li-Fi的概念由来已久。Li-Fi是基于LED的通信技术,其利用LED作为半导体器件可以快速实现开关操作的性能,实现LED亮度的快速明暗变化,分别代表数据传输的1和0,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其具有通信速率高、无频谱资源限制、不受电磁干扰、热点接口数量多、无电磁辐射、保密性高等优点。早在1999年香港的学者就提出了用LED交通灯传输信息的Li-Fi雏形。2010年以后,德国研究机构推出了Li-Fi的通信组件,将这一技术推向产业化;2013年,苏格兰初创公司PureLiFi成立,融资1.4亿元人民币,并向美国一家医疗机构售出第一套Li-Fi设备,价值4万元人民币,标志着Li-Fi的市场价值得到认可。虽然Li-Fi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但是国内外企业和投资机构对其趋之若鹜,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对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后,预言在2020年之前Li-Fi行业至少会增长到90亿美元。

LED的发明被认为是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的又一次照明革命,而且蓝光LED的发明者被授予了诺贝尔奖,这些都是因为LED光源有着传统光源不能比拟的优越性能:其作为半导体器件,有着体积小、寿命长、能耗低、颜色纯净、发光效率高等特点。随着世界各国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相继白炽灯淘汰路线图,LED照明替代不断深入,市场需要LED不仅是一盏灯,而是一个会“说话”的智能入口。LED作为半导体器件的天生特质使得LED可以承载更多的智能应用,如室内灯光环境的智能调节与智能控制等,而Li-Fi的出现使得LED向智能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LED灯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信号输入装置,而是一个可以向智能终端主动发送信号的信息热点。这时,光不仅能驱赶视觉的黑暗,也能照亮信息的盲区。

目前,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势在必行,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双向渗透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特征。LED的应用市场归根结底是替换传统光源,与互联网的关系似乎并不紧密,且由于传统LED照明产品利润率的下降,国际重点LED企业也相继分拆LED照明业务,集中资源专注于价值链高端的智能照明解决方案业务。而Li-Fi则是LED智能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了传统灯具与照明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入口,装备有LED和光探测器的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可以通过LED接入互联网。基于Li-Fi技术,用户不仅可以实现高速网络接入功能,还可以实现室内定位、移动支付、设备间数据同步、智能控制、安全门禁系统等服务,为线上到线下(O2O)提供了一种全新方式,形成信息闭环,激发出大量新颖的移动应用方式,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范文3

目前市场上还有第三方机构来承担满意度调查,调查主体的形式又有多种,以汽车行业为例,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由一些协会开展的,如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研究”;②由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的国家级汽车满意度评测报告,其核心是中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CACSI),该指数的测评体系是中国用户满意度指数(CCSI)测评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③由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自己出资独立完成的满意度研究,比较著名的有J.D.Power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满意度研究,其于2004年首次向社会公开的调查数据共有4项,其中包括售后服务满意度调研(CSI)。上海地区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最初是以市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控中心和学会的自身力量来进行调查设计和结果分析,后期也邀请了专业的国际化市场咨询公司帮助优化设计和完善结果统计。而全国其他地区的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调查的主体单位主要是以学会或质控中心的方式进行,通过与相关专业杂志社合作,并邀请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帮助设计和统计,提升了专业化管理水平。而对照成熟行业的做法,比如以汽车行业为参照,医疗设备满意度调查目前还是停留在用户端和第三方调查阶段,还缺少与相关厂商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合作,缺少通过行业协会的内部制定规范和自查来进行评审的内容,更没有纳入国家层面的满意度调查指数覆盖范围。

2评价的内容

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的内容涉及广泛,从基本的安装、维修、备件的提供,到定期维护、系统升级,再到人员培训和科研合作等,并和设备自身的复杂程度,如设备系统的集成度、操作性、安全性、影响面等因素相关,不同种类的设备售后服务的内容会有所侧重,见图1。如何选择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一般的设备主要是围绕保障运行为中心的基本维修服务,而对于重要的医疗设备还必须包括安全质量保障方面的内容,包括预防性维护、监测验收、系统升级等,而更高的要求还体现在对于客户的培训,积极帮助用户开展科研合作、功能开发等更高层次工作。

3评价对象的选择

医疗设备行业的特点是种类多、产量小、厂家大小不一,很难以一个同样的尺度来评价比较各个不同种类设备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需要分类和取舍。(1)选择日常管理有难度和应用较广泛的产品类别。在品类选择方面,应根据售后服务管理的难度来选择优先需要调查的品类,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充分性,还应选择具有相对比较广泛应用的产品进行调查。上海在2007年启动时就选择了问题比较多、应用比较广泛的5个产品类别进行调查,随着受调查用户的接受程度的提高和管理拓展的需要,2009年拓展到7种,2011年再扩大到8种,2012年扩大到13种,而对一些专科设备,由于服务相对好或量少未被纳入监管范围。(2)同类别内应以主流厂家品牌为主。在最初的售后服务调查中发现市场上存在进口厂家、国产厂家、大型设备厂家、一般设备厂家、厂家维修站、商维修站和第三方维修等,各方之间的差异巨大。由于供应商数量庞大,一些小的服务商变动快,故满意度调查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品牌的主流厂家上,其商服务可看作是该品牌服务的延续,品牌对于大厂家是优势,也正因为这点,他们会更加重视社会舆论的影响,其评价结果会受到更多重视。(3)采用相对满意度比较的效果更佳。满意度评价结果的评分受到专业设备特点、生态环境、竞争程度和调查方式等多因素影响,其绝对值会发生变动,无法代表绝对服务水平,而比较有意义的是该品牌与其同类竞争对手的比较,生产厂家会更加看重类似竞争厂家之间的差异和排名先后,故调查产品的分类应根据产品特点,将相类似的产品放在一起比较排名,容易形成一个竞争的态势。(4)适度选择同类品牌数量。在调查中需要对各类品牌进行一个初选,以方便受访者统一填写,入选数量不宜太少,太少会导致缺少竞争,甚至造成个别品牌孤芳自赏;但也不宜过多,太多的品牌入选,一方面会造成受访者的工作量增大,另一方面小的厂家用户量少,其采样数据会比较少,容易引起调查数据的波动,造成整个排名次序的波动,由于大装机量的品牌服务商的售后服务难度要高于小装机量的品牌服务商的售后服务,故需要对各品牌的基本装机量有个门槛要求,过少的用户调查数据不建议纳入排名中。上海地区2007年启动调查时就没有求大而全,而是设定将本地区主流品牌纳入监管范围,每个数量为4~7个,而且每年在启动前由专家委员会讨论推荐入选品牌,2009年以后还特别重视将国产品牌纳入范围,同时加入其他品牌的收容项,以期得到整个市场的数据。

4受访对象的选择

目前我们调查的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主要是指各级医疗机构在用的医疗设备,故收集调查数据的对象应为医院单位的用户,而且在某个地区的调查要覆盖尽可能多的各种级别的医疗机构。在这其中又分为以下3个调查对象。(1)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是医院内负责医疗设备保障管理的职能部门,许多医院设备部门具有相关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工作在设备维护保障的第一线,掌握了有关设备售后服务的全面信息,理应作为受访调查对象。上海地区的售后服务调查就是以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作为调查的主体。(2)临床医技使用部门。某些医疗设备聚集在某个专门的临床医技部门,部门的医护人员对各厂家的售后服务也有直接接触,他们的感受也是对厂家的服务评价的重要数据,也可以作为一个类别设备的调查数据来源。上海地区的调查除了调查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以外,还采集了放射科、超声科和血透室部分一线医技人员的满意度调查数据,其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3)业内管理和技术专家。对业内的专家满意度数据的调查也是一种有效的抽样调查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在大范围内采样时的一个屈就方式,但对其抽样方式和数量要事先研究以确保分层合理,数据可靠。若是以上几种方式混合调查,还要对各自人群进行分析,分别对各类调查对象群体设定权重,再进行分析统计。

5调查的区域范围设定

(1)建议以省市地区用户为一个调查群体。调查的用户范围选择有多种方式,相应的采样方式也有多种,可以是全国、省或地市,其中对于全国范围的调查需要的样本量应足够大,其调查的工作量也会非常大,但影响也会非常大;一个省的调查样本量可以适当少一些,操作上相对比较方便,影响也较大;而某个地市的调查样本量不需要太多,实施方便,但影响力相对是局限在当地。同时考虑到我国疆土辽阔,东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机构的分布结构不同,医学装备的档次、各地对服务的需求重点差距较大,故评价调查的指标可以根据当地需求特色和管理难点适当增减,以更加好地反映出当地的售后服务特点和厂家之间售后服务的差异。(2)参考主要厂家服务部门的分工范围。厂家服务部门的分布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目前国内各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一般都是在各省或市设立分支机构,对设备装机量大的省,厂家一般会在该省设立办事处。装机量少的地区,可能选择几个地区设立一个办事处,一个省的医疗设备售后服务支持的管理能力、技术服务水平与该省办事处经理的理念和管理水平、现场工程师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态度相关,一个办事处售后服务部门的管理风格、服务水平会趋于同质化,故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进行评价是比较合适的。结合以上两个因素,对一个省或地区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可以对该省或地区各厂家的一个独立的售后服务部门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价,该种选择方式具有可操作性,结果也具有针对性。

6结果与影响

由于此项调查结果对于各级医疗机构设备管理部门采购维修管理具有重要价值,而对于相关厂家服务部门更加具有影响力,所以调查结果的应选择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包括各种专业的年会、年度工作大会或地区的管理会议上加以公布,并邀请相关厂家参与,有条件的话可以设立颁奖活动,对获得优秀名次的厂家予以表彰,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激励性,并以书面方式年度调查报告。目前江苏省、浙江、湖北、内蒙古、广东、四川、安徽等地区启动的各省范围的医疗设备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多是在各省市的医学工程年会上公开,其满意度统计结果连同各类排名结果由《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统一印刷,每年度还将结果进行整理形成中国主要地区的售后服务调查报告(白皮书),这将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7满意度调查的展望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范文4

[关键词]服务外包 知识共享 知识市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社区医院和小医院门可罗雀,而大医院确是门庭若市、人满为患。根据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这种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可以通过外包来解决。医疗服务外包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要想真正的实现医疗机构之间资源的共享,关键还得靠医疗机构之间知识的共享。

一、服务外包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的边界问题,并引入了交易成本(交易费用)这一概念。科斯认为,通过签署长期合同,企业就可以避免寻找伙伴、谈判等费用,进而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他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外包提供了经济学基础。

Eisenhardt(1988)认为,在关系的选择中,是选择行为契约(如层级干预、内包)还是结构契约(如市场干预、外包)取决于费用。在其随后的研究中,他又探讨了费用及其构成要素与外包合同之间的关系,认为外包关系越是不确定性、需要规避的风险越高、事先界定人行为的程度越低、结果的可测度性越差和关系越长,则费用就越高。

Christopher(1992)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越来越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优势。Jacques H.Trienekens(2001)从价值链的角度探讨了跨企业之间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强化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提高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这两位学者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评述外包。

Kern和Willcocks](2000)认为仅从交易费用经济的角度研究服务外包,忽略了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这样难以揭示服务外包的机理并指导企业的实践。

北京大学的卢峰从产品内分工视角来分析服务外包,研究了服务外包的经济利益源泉、经济成本约束问题,并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对落后的根源和政策调整。

王燕妮,李华(2007)认为,服务外包的本质,使企业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外包,分包或转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以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生产组织模式。冯之浚、于丽英认为,服务外包是企业以资源互补和配置的方法为自己的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何骏(2008)认为我国的服务外报应集聚在两个领域:外向型服务外包和内需型服务外包,外包服务应该覆盖国际公认的18个行业大类。并且提出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模式有生产外包、服务外包的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的模式。

鄂丽丽(2008)从竞争力影响因素来分析我国的外包业。她认为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有:1.中国政府对服务外包业的政策支持;2.具有完善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3.拥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低成本的劳动力;4.对北亚地区的良好区位优势和文化兼容性。

袁航(2008)研究了服务外包和供应链管理的关系。他认为,服务外包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服务产业跨区域商业模式,服务供应链是供应链基础上出现的全新概念,二者在产业背景、运作模式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结构上分析,服务外包是服务供应链的组成要素,多级关联的服务外包形成了服务供应链。

二、知识共享以及医疗知识共享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世界银行在《1988/99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提出了两类知识:一类是关于技术的知识,或简称技术诀窍;另一类是关于属性的知识,如产品的质量、工人的勤奋程度、或企业的资信状况。

日本学者Nonaka和Takeuchi于1995年提出的关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是知识共享领域最广为接受的理论。两位学者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提出知识之间的四种转化过程,具体而言,包括(1)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主要通过企业文化氛围和有效的知识传递环境来实现;(2)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外部化Externalization)过程,又称编码化,主要通过对人脑中存在的隐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编码的方式表现出来;(3)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的组合化(Combination)过程,主要是将现存的显性知识通过组合形成新的系统化的显性知识;(4)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内部化(Internalization)过程,主要通过人在工作中运用显性知识的体验来形成。

罗志勇(2003),认为知识共享的前因有组织特性、个体特性、组织特性和环境特性。知识共享的主体只要有个体、项目团队、组织和跨组织等层次。他还根据以上特性说明了知识共享的障碍和激励机制的制定。

张波(2006)认为,知识共享是指缩小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的所有活动和过程,包括知识传播、知识扩散和知识转移。并且知识共享的状况和程度,最终通过知识转移的效果显示出来,知识共享能够提高组织竞争力。

张旭梅(2008,2006)认为,知识共享的本质,是一种知识交易,知识共享就是不同主体之间知识资源的交易活动,参与知识交易的每一方都必须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比如技术优势、制造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或管理模式上的优势等,作为知识交易的筹码,这是知识共享的基础。她还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供应链中知识市场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供应链中知识市场的构成和知识共享过程分析,包括知识在不同企业之间的转移,以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她认为,知识市场主要有知识的买方、知识卖方、知识市场管理方(知识共享联盟)、知识交易环境,并且提出了知识交易模型。

对于知识市场的研究,还有下面的学者。

达文波特(Davenport,1998)在《Working Knowledge》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内部“知识市场”概念,强调知识流动很大程度上是在市场的作用下进行的,在企业内部存在一个“知识市场”,这个市场与有形商品的市场一样,有买方和卖方,他们讨价还价以寻求双方满意的价格,这个市场中还有尽量促成交易的中介者,市场机制像作用于有形商品一样推动着知识市场的运行。

Bell等人(2002)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知识市场与知识社区(knowledge communities)在实现企业间知识共享中的区别与联系。Kafentzis等人(2004)构建了便于组织间进行知识交换和交易的公共平台――电子知识市场(Electronic Knowledge Marketplaces),并对这个交易平台的战略问题、商业模式、作用、过程及收入模式进行了分析。

Mentzas(2006) 根据知识的特性和交流的特性将跨企业的网络组织间的知识网络分为知识社区、知识链(knowledge chains)、知识供给(knowledge supplies)和知识市场四种类型,分析了每一种知识网络的显著特点和有关的例子,并探讨了将四种知识网络联合起来研究的挑战。他认为,知识市场应该具有以下特性:(1)、采用灵活的机制来满足更复杂的特殊知识的需求;(2)满足特殊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远远高于市场上那些事先被捆绑的信息和知识。他还认为,知识市场作为最先进的形式,允许程序性知识的交易,问题的解决可以看作是可以确保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序。

汤建英(2005)认为,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技术资源强度、组织学习能力、技术壁垒属性、伙伴间相容性关系。这四个因素与知识共享的主观绩效和客观绩效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它通过验证证明了,伙伴技术资源强度、学习能力与相容性水平与知识共享的客观绩效正相关,技术壁垒与知识共享的客观绩效反相关。

梁建英(2007)等人认为,根据Polanyi对知识的分类,医院中的医疗技术知识(简称医院中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又根据知识主体来划分,医院的知识又可分为个人的知识,科室的知识和医院的知识。在医院日常的流程中间,知识又可分为管理领域的知识和业务领域的知识。医院作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型组织,知识应该具有独有性、共享性、任务性、层次性、创新性和广义性。医院的医疗知识中,大部分是隐性知识,所以要注重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并且他们还认为,联盟间影响知识转移成功的因素有:知识转移渠道、联盟成员的特性、联盟环境的特性和伙伴间关系特性。

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和知识共享的理论研究特别多,而关于医疗技术知识共享的文章微乎其微。我国的医疗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承接国外的服务外包和内部的服务外包,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除了经济利益的考虑外,更多的应该关注知识,因为知识是组织的主要竞争力。医疗服务外包中会形成一串多级关联的供应链,而供应链中知识市场的存在,又给知识共享提供新的视角,通过知识共享就可以增加组织内部知识的储备,从而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Ronald 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4):386-405.

[2]Eisenhardt,K.M.Agency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Explanations:the Case of Retail Sales Compens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1988,31:488-511

[3]Thomas Kern,Jeroen Kreijger,Leslie Willcoks,Exploring Asp as Sourcing Strategy:Theoretical Perspective,PropositionsforPractice[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2002,(11):153-175.

[4]Barney, J.B.Firm Resourced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3):98-128.

[5]卢锋: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6]王燕妮,李华:国内外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分析[J].国际经贸,2008,23

[7]袁航:服务外包与服务供应链,经济研究导刊[J].2008,4

[8]何骏: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研究,云南社会科学[J].2008,5

[9]鄂丽丽:服务外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3

[10]Nonaka I.,Takeuchi H,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 the dynamics ofinnova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1]罗志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2] 张波.基于医院核心能力的知识共享体系构建研究,天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3] 张旭梅等: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市场及其交易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8,3.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范文5

关键词:老年保险市场缺位

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3亿,占全国人口10%左右,人口老年化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数据显示,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0%,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一。在保险业界,现有的少量老年保险也主要集中在意外伤害和养老方面,可选择的种类非常有限。国内保险公司一般都把投保年龄限制在65周岁以下,而养老保险、重大疾病险则将年龄限制在60周岁以下。即使未到投保年龄上限,但只要过了50岁,保险公司就会要求投保人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体检,有一、二项体检指标不满意,投保要求便会遭拒绝。一方面,我国老年保险市场广阔,老年人投保意愿积极;另一方面,各保险公司对老年群体缺乏热情和主动,这就成为现时阻碍我国老年保险市场发展的瓶颈。

老年保险发展的障碍

高风险以及对应的高费率是影响老年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风险高发群体,自身患病和遭受意外的可能性比其他群体大,出险几率高,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保险公司从自身利益和风险的角度出发,必须提高保险费率,否则有可能导致亏损,如果保险费用不变,就必须在投保规则上严格规定;另一方面,相对较高的保险费率,大部分老年人难以接受,这势必造成老年保险市场需求的萎缩。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狭窄使老年保险发展没有坚强的后盾。按保险法规定,该项资金只能用于债券、大额存款、基金等。各大保险公司从盈利和风险的角度去考虑开发险种,老年人保险尤其是医疗保险便成为一块“烫手山芋”。

国内保险公司存在发展老年保险的技术障碍。目前我国的保险技术人员,特别是“精算师”奇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保险的开发,致使老年保险险种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

商业保险公司对开发老年险种的认识有偏差。目前保险公司对老年市场研究不够,没有认识到老年保险是开拓市场的一个绝好商机;只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地看待老年险种的盈亏,而忽视了该险种的社会效益及其引致的其他良好效应。我国发展老年保险市场的对策

完善现有的老年险种。结合实际,对现有投保年限在60-70岁内的险种在费率、保障范围上进行重新包装,赋予新的内容,为投保人提供更全面的配套保障,为有效地消化掉部分老年保险市场作好充分准备。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结合我国实际设计开发新险种。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LTC)将成为未来主要险种之一。在这类险种上,法国和美国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我国可以借鉴这种成功经验,从保险费率厘定方面下功夫。先开发一些老年护理险种,积累经验、逐渐展开。除长期护理险外,另一个切入点在于发展老年医疗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功能。商业性的老年医疗保险可提供大额医疗费用的补充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未保障部分的补充保险及社会保险未保障的老年人群的补充保险。

以满足投保人需求为出发点。这就要求细分市场,开发各种个性化的专项险种。如针对特殊的“空巢家庭”的老年保险产品。“空巢家庭”包括没有养老金的老年家庭和一老养一老的老年家庭。后一种情况,在国外有一种老年人与家属保险,保证有退休金的一方去世后,另一方的生活不受影响。国内保险公司亦可针对“空巢家庭”推出一批有特色的保险服务,使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互相补充。

通过综合性险种分散风险。高风险和高费率分别是保险公司不愿经营老年险和老年人不愿意投保的主要原因。以老年险作为一部分保险责任的综合性险种可以部分消除上述顾虑。虽然对于保险精算人员有一定的挑战,但在降低风险发生率、增加险种吸引力等方面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2年末,新华人寿推出了结合现代家庭结构特点的“全家福家庭保障计划”,设计出针对三代人的保险组合。这种“三全其美”的新服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一责任的老年保险的高风险压力,这在我国的保险界是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加强宣传的力度。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可以增加老年人对保险的认识和了解,能激发更多老年人的保险需求,从而使老年保险的经营更加符合大多数法则、使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从而降低发生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宣传活动可以从改变老年人的养老和理财观念入手,以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公园、老年大学以及老年活动社等作为主要场所,以知识层次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部分城市老人作为主要的宣传对象。一些保险公司还可以尝试聘请一些有代表性的老年人作为老年保险的营销员或宣传员,年龄上的接近所带来的沟通上的流畅和鲜明的说服力对于老年保险的推广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范文6

被北京市政府规划定位为“以绿色居住为导向的国际化大社区”的太阳宫板块,过去几年内并未体现应有的地产价值。在周边区域诸如望京、亚奥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太阳宫板块因为历史和拆迁成本等原因,一直没有获得大规模开发的机会。随着周边现代化社区的涌现,太阳宫板块一度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都市里的村庄”。

在此背景下,即将在2009年全新推出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的太阳公元项目拉开了太阳宫板块全面开发的大幕。曾被很多人称之为“北必环内唯一一块未大规模开发的处女地”的太阳宫板块,将会呈现出哪些方面显著的变化?对于投资和置业者而言,太阳宫板块是否会成为新的热点区域?

带着以上的疑问,本刊记者实地走访了太阳宫板块。从交通、环境、投资价值、生态宜居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力求为人们呈现出太阳宫板块真实的区域特征。

“井字形”区位优势

如今,交通出行成本在北京已成为人们选择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涉及物业所在地的交通状况是否良好和区域的交通动线是否便捷。据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太阳宫板块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整体呈现出一个“井字形”的区位优势。

地处东北三环与四环之间,东临京顺路和机场高速路,西邻京承高速路,太阳宫板块实际上很早便被北京市政府规划为未来三环沿线最适合居住的大型地产板块。“太阳宫板块东南紧临京顺路与机场高速路,东北与西南被三、四环紧密包夹,城铁与京承高速路恰好位于西北方向。同时,区域内部形成了由太阳宫大街、太阳宫北街、曙光路、太阳宫中路组成的井字形交通路网,成就四方便利的多维立体交通体系。”太阳公元项目营销总监李涛说道。

此外,城铁13号线和地铁10号线在太阳宫板块实现了双轨交会,更加显现出板块内项目的交通优势。由此可见,太阳宫板块将以其独特的轨道交通优势,成为京城迅速崛起的城市核心区域。

除了区域内交通网络的贯通以外,太阳宫板块所处的区位和周边配套设施也增加了项目的投资价值。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太阳宫板块毗邻燕莎商圈和国展区。东临空港经济圈、西接东直门交通枢纽、北依四元桥丽都商圈和亚运村、奥运村、南靠CBD,处在CBD、东直门商圈、亚运村和望京四大板块的交会处,先天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了京城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区域。

同时,太阳宫板块周边已集中了家乐福超市、燕莎购物中心、华联商厦等标志性商业设施;拥有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化工大学等高等学府;中日友好医院、和平里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随着区域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以及太阳公元等超大住宅项目的建设,太阳宫板块扮演着后来居上的角色,在北京三环沿线的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

从公园地产到公园群地产

公园地产以其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城市核心地段、项目周边配套丰富、配备优越教育资源等特征而被人们所青睐。从北京市场上来看,万柳板块和朝阳公园板块就是符合以上特征比较典型的二大板块,也曾一度成为了京城楼市的焦点所在。然而,随着万柳板块可供开发土地的殆尽,以及朝阳公园板块的进入门槛的日益拉升,是否能有新的生态板块来满足人们对于宜居生活的需求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作为北京最早的生态住宅集中地,万柳板块从1996年开始正式规划开发。随着2003年亿城集团拿下万柳最后一块地,万柳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历史正式落幕。根据楼市传媒市场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万柳区域的房价已从2005年14333元/平方米的均价上升到2009年的30487元/平方米。在万柳区域可供选择楼盘数量日益减少,以及进入门槛日益升高的情况下,众多高端购房人将置业目光转向其他区域。

此后,朝阳公园板块则凭借着亚洲最大城市公园的生态利好,进入了高端置业人群的眼帘。据楼市传媒市场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5年到2009年的五年时间内,朝阳公园板块的商品房平均售价已经从13241元/平方米跃升到26449元/平方米。然而在国际整体金融环境走势低迷的影响下,不少曾经想在朝阳公园板块置业的高端人群开始寻觅新的生态区域,以求达到降低置业成本并获得丰厚投资回报的目的。

在此背景下,位于东北三环的太阳宫板块,凭借着优越的区位特征和庞大的绿化面积已成为了京城生态住区的新风向标。据悉,目前太阳宫板块内包含太阳宫公园、太阳宫体育公园,以及顺景等多个高尔夫球场,总绿化面积达158公顷。作为太阳宫板块2009年代表之作的太阳公元,在太阳宫公园、太阳宫体育公园、太阳宫花园三大公园环抱之下,改变了以往围着公园建房子的“公园地产”定义,而成为在公园里建住宅的生态大宅,由此开启了京城“公园群地产”新时代。目前太阳宫板块在售的项目有和平大道、置地公馆等,这些项目都以自身独特的区位、交通和环境优势,构成了国门地区新一代的“公园群地产”。

“购房人在选择高性价比物业的同时,也应该考虑自身居住的生态性和舒适性。太阳宫板块作为京城生态板块的后起之秀,以其稀缺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配套设施奠定了太阳宫板块的宜居实力。未来,太阳宫板块将拥有良好的宜居环境和增值前景。”伟业顾问北京营销公司总经理徐斌表示。

2万元/平方米成价格底线

京城楼市的持续回暖,使得东北三环沿线楼盘整体售价稳步增长。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价位会成为太阳宫板块内项目的底线?根据楼市传媒市场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该区域的房价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即使在京城楼市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持币待购的影响下,区域楼盘销售均价虽然也随之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良好的市场价值。

而从太阳宫板块内商品房近三年的售价变化也显示出,太阳宫板块的整体房价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据楼市传媒市场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太阳宫板块商品房的售价在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时间里上涨了90%,由2006年的11026元/平方米涨到2008年的20957元/平方米,每平方米上涨了9931元。

随着太阳公元项目的即将入市,购房人对于太阳宫板块以及东北三环沿线楼盘的置业热情又一次被热烈引发。据悉,太阳公元位于朝阳区东北三环太阳宫,整个项目总用地50公顷,其中代征绿地20公顷,规划总建

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同时,该项目将力邀中国园林泰斗檀馨大师倾力打造出皇家园林精品,由此可见太阳公元项目所拥有的生态宜居氛围。

以2009年最新的统计数据为例,2009年1月东北三环沿线楼盘的销售均价为21961元/平方米,2009年2月这一数据则为20291元/平方米。对此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京城楼市的持续回暖,可以说20000~/平方米已经是东北三环沿线区域楼盘的最低探底价,而太阳公元的即将入市,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公园群地产”的优越品质,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的房产价值。

此外,从图2中太阳宫板块住宅预售日均套数的变化走势也能看出,太阳宫板块房产价值稳定并具有较强的抗跌性。另外,随着CBD和燕莎使馆区开发的饱和,太阳宫板块将为这两个区域外延提供补充空间,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总而言之,太阳宫板块的价值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得这一区域商品房的日均成交量保持平稳。

投资价值凸显

受2008年下半年出台的各项救市措施逐步显现出的利好效应,2009年北京的房地产成交量正在稳步上升。目前,购房人除了关注项目的销售价格外,楼盘的宜居指数和未来的保值增值前景成为人们投资或者置业的重要考量依据。

因此,以太阳宫板块为代表的公园群地产成为了置业者关注的焦点。据记者了解,太阳公元以“先建园,后建房”的观念来承载人们对宜居生活的渴求,在7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中营建“五园一湖一区”的景致,仅用不足半数的土地面积建房,将更多绿地留给居住者。而其18栋短板高层建筑错落分布,二至四居奢华户型的多重选择,无论从采光、通风还是观景方面,均为业主带来全新宜人的生活尺度。

“在国际上公园地产和生态住宅都拥有良好的保值增值前景,如位于曼哈顿占地3.4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其建成后的15年里,周边的地价增长了9倍以上。在北京,像太阳宫板块这样的宜居住区,凭借优越的生态景观和便捷的交通路网,将奠定房产未来保值升值的坚实基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文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