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在教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教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人格、情操和价值观的养成。但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已经将语文的教化作用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考试工具”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为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笔者以为在语文课堂之外可以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平台。比如玉溪地区某校在语文课堂之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并在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与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开拓的几个方向

1.转变教学观念,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的局面,语文课堂缺乏烟火气。笔者了解到初中语文教学在方法上一直是注入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和枯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急剧下降,学生语文能力十分有限,语文教学质量跟不上现代社会需要的步伐。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走出此番困境,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强调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尤其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能力。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共鸣,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更加具象地教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发表自己的情感态度。2.转变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默契,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师生间的感情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和学生的默契,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增加有关提升学生情感智商的课程。而课外活动课成为了目前很多教师青睐的课程。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语文课外活动强调的是社会实用性。而传统的语文必修课课堂教学内容显得狭窄、陈旧,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其次,课外活动课是开放的、自主的,其教学内容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它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着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最后,语文课外活动课能够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能够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大幅提高,进一步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更有利于教师在优化教学成果时提升师生间的感情。比如“新闻会现场掌控”“广告语征集”“错别字纠察活动”“手抄报班级比赛”等语文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教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也增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和突况的应变能力训练。玉溪地区的很多初中学生反映,自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课以来,自己才深知语文的有趣和实用,之前对语文的偏见和排斥都随着课外活动的开展消散了。3.转变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相通点,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间的友谊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相结合,学会对比、自省,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化解矛盾,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下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二、创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几点尝试

1.开展个人或是团体的“小小话剧场”活动语文能力的培养首要是表达,“小小话剧场”活动的开展既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中国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在新的教学模式尝试下引导学生学会情感判断,随着话剧的结束学生也能实际感受到情感的变化,从而修正自己的情感态度。2.开设“课堂角色临时扮演”活动学生的三分之二时间都是和学校、教师待在一起的,从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和角色下手,让学生在认可的场景里恣情发挥。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或是学校的难处,还会让教师在观赏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发现不足、弥补不足。3.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现象在很多地区长期存在,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局限性导致了家长对学校的过分依赖。所以学校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课的机会举行“家长开放日”,既可以让家长深切体会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和学习压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教育学生端正情感目标、践行情感态度,最终提升自己的情感智商。笔者觉得,不管课程怎样改怎样变,语文教育的初衷不会改变。自古以来,语文就是教习人们先做人、再做事。那么如何教育学生端正情感态度,正确看待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语文课外活动教育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伟娟.“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之友,2011.

[2]张杰.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

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树立”的第一步是接受,但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素质。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这种意识在新课程实施进入攻坚阶段时尤显重要。新课程改革,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着新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广大的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更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只有深入、全面地研读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艺术性地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理解新课程标准关键是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理念之二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教师的任务是保证整个探究学习顺利地进行,保证学生在自主、愉快、安全的环境中探究学习。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探究性较强的比较练习,每单元中一般1或2题,初中后期较多些,2~3题。有的文章本身有一定深度,题目也难一些,但题干文字表述明确,学生总有说不完的话,并不太难。如七年级(上)第1单元的一道题:借用《生命》中“老师”所领悟出的道理,你是否能欣赏到《童年絮味》所包含的趣味和意义?又如八下第6单元《曹刿论战》的第3题,引用的有关评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素材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不要搞一言堂。

三、改变对教学的评价方式

健全新的评价机制,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责任心,健康发展。例如用真诚的语言与学生真实的对话。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语文教学的评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情境中可以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也可以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记得有一次,刚刚下课有一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你有一个说法不对。”好像挺严肃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说:“那我可要虚心请教了!”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说话不妥,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在我为他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之后,又给他指出日常交流要看情况,如果说成“老师,我对讲课的内容有想不通的地方,想和你交流一下”就妥当了。

四、把教学方式延伸到课堂外

语文教学部仅仅是在教室内,更要开发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外教育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3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存在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1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跨入了21世纪,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教育的发展,以谋求在竞争中取得“制高点”。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1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初中语文教育提出挑战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语文的作用却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肩负着育人的功能,而且对促进人类智力的开发、和增强演讲口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形式之一,这是由语文活动的思维特点――发散性思维和语文活动的过程决定的。语文教育不是单纯教授“文字”、不是简单的“说话”,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体会用视觉的认知方式,另一方面在过程中体验自我的价值,反过来这种意识形态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1.2新课程标准是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进一步改革并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1.3初中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学习者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会不断开动脑筋和发现灵感,不断解决问题克服问题困难,活学活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创造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观察思考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个体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潜能。语文教育是以语言教育为主线,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在语文教育过程中,通过综合地语文方面的教育,能够打破旧的习俗及其禁锢,使学生提高语言意识,对其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其成长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基础。

2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语文教育正是培养演说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语文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中小学生的情感,培养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思维能力。但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语文教育在培养演说人才方面的独特功能,演说在当代学校的语文教育中普遍缺失。

2.2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专业技能的钻研与训练,而对于艺术理论与教育理论的学习却往往有所忽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个人探索,看轻教学交流。现阶段中学的语文教师大多独立耕耘在语文教育的乐土之上,而很少有相互切磋、研讨的机会。信息的闭塞、摸索的盲目、交流的匮乏,无疑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

2.3传统观念制约

长期以来,大家习惯把语文当成一种个人爱好,过于关注技能的学习,其课程资源也是相对封闭的、单调的。许多学校重外语轻汉语,课程未能置于同等地位,使得语文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大部分学校虽有语文课,却不能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教学时数不能_标,若遇 “关键”时刻,语文课就只好让位于其它课。

3如何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3.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功能

语文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重视语文学科的地位,为学生学习好语文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辩论赛等活动增加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成效。

3.2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大力配合,教育主客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语文教育,政策上支持,精神上鼓励,把语文教育和其它学科的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落实不力学校做出严肃处理,对部分教师不能按照规定完成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要加大语文教育的投资力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对语文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对于考核不合格者限期达标。对语文教学要进行监控,督促教学实施情况,杜绝随意安排非专业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端正教师教学态度,摆正语文教育教学的位置,把切实开齐课程、 配备好语文等专业教师的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是否落实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数,以引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3.3要发挥语文教学的演说功能

语文教育以演说教育为先导,以言辅德,以言益智 ,以言建体,以言助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演说素养,让学生养成努力学习、讲究卫生、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向学生进行潜在的思想教育和演说教育,学生们将会产生一种振奋、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

3.4 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和文化素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养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行为习惯,决不要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放松对教学的要求。要加强学习,寻找进修机会,丰富自己的文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专业知识。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具有理论探索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教育工作,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用全新理念和思路去引导高中语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上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导,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足点,这样才能真正把语文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邱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1(4).

[2] 王丽娟,金秀霞,任素玲.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

[3] 罗翠红.步入课堂对话的更佳处――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新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8).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4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有力地说明启发式的教育很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 爱国主义 审美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时指出,初中语文应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对初中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1.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2.指导学生作文。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在审题中,要确定德育导向。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反之,审题有误,写出来的作文就离题。所谓德育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教师在指导中坚定、鲜明的政治态度,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人需要有责任心,只有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机会。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即能够尊重、理解、欣赏他人,具有对他人负责的良好精神境界。

4.培养合作观念。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教材中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描绘了草原的空旷辽阔,通过这些课文,可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与可爱,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渗透审美教育

1.赏析美的语言。入选中学课本的文章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像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烘托、比较、联想等表现手法和作家遣词造句的高超技巧,教学中可以作详尽的分析,力求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陶冶。

2.启发美的想象。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性,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

3.培养美的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学生学会审美还不够,更应该培养审美创造力。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并激发起他们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美的生活。

4.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国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总之,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把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钱穆 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6

一、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有发展意识的偏差,奉献精神不足。从总体上看,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还存在着“发展意识”欠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初中仍然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师待遇还比较低,面对当前社会物价飞涨的情况,很多教师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和教研上。有些语文教师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敷衍了事,而下课后又强迫学生私下参加各种作文班、阅读班等补习班级,以弥补收入上的差距。加上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化心理中依然存在着封闭意识,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少、难点不多,所以缺少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的经验,也缺少自主合作的思想,发展意识较为薄弱。还有一部分教师有心想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创新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但是迫于大环境的不合作,导致了他们的教育科研基本能力比较薄弱,从而对初中语文新课改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2.没有树立课改后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语文教育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初中语文学科在工具性与艺术性上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能力。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师很多都没有树立这一全面的初中语文教学观。当前的初中语文学科认为语文学科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语言学、语用学、文学学、写作学。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片面地强调基础知识、模式化写作、考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理解社会与人生、与人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没有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将会对初中语文中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带来阻碍。

3.缺少交流和学习,无法保证思想上的先进性。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常常会形成守内虚外的封闭性团队,这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师推进交流和学习,在思想上无法保持先进性。在这样一个封闭性团队里,初中语文教师就容易形成坐井观天、自足自满的不良心态。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语文知识高度普及化的时代,教师之间缺乏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就很难在教学研究上有所提高,更不要提互相之间的启发与竞争了,教学水平也就自然不会有整改与进步。

二、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困难的对策

1.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丰富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由于初中语文教育尤其是初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升高中的语文学习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不少语文教师往往以应付中考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领会和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构成。新课改明确规定,初中语文教学是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组成的,这些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初中语文教师如果仅仅追求对单一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以中考成绩来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就势必会造成学生语文素质的低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丰富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适当在课堂上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并在课外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2.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素质教育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课改中明确表示:“当前社会,学生素质教育不是降低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要求,而是要求更高、更全,使学生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表示,无论是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初中语文教师都要进行观念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唯考是图”的教学观念,进而转为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作为专注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应该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的情况下,着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使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