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医院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范文1

关键词:住宅发展方向;小面积住宅;微小住宅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纵观我国住宅近30年的发展,由福利分房时代,到大中套房型时代,再到中小房型时代,住宅一直都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目前,我国正处于楼市调控,房地产转型时期。未来,随着调控持续进行,以及住宅大批量建设致使市场趋于饱和,住宅设计难度加大,势必会出现适应时展和市场需求的新型住宅。

1、住宅发展方向

未来,住宅发展走向将更加趋于多样性,主要包括五大类:

1.1小面积住宅,以保障性住宅为例,仅仅满足必须的人居空间,面积较小。大城市中心城区稀缺的土地资源以及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小面积住宅的这些区位的市场前景广阔。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暴露出当下相应的社会问题——社会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由于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住宅市场可能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住宅将向奢华和微小住宅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集聚高端水准的奢华物业产品;另一种则是瘦身家族的成员,将小空间利用的研究进行到极致。一方面,由于独门独院的别墅产品,与国家集约化用地相矛盾,高端住宅产品开始向高空发展演变为:空中花园式住宅、舒适大平层等。未来,新建的小套型主要集中在靠近城市中心的位置。另一方面,微小房型将每一处空间的利用价值挖掘到极致,实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2智能住宅,是将各种家庭自动化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与建筑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住宅。由众多智能楼宇形成智能小区,其旨在通过高度集成的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把社区的保安、物业、服务及公共设施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和最优化管理,使小区内居民可以24小时与社区医院、学校、超市、娱乐场所等处联络。

1.3工业住宅:也可以说是工厂制造的住宅。住宅工业化是国际住宅产业发展的趋势,它是一场革命,其推广将加速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使得住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住宅品质全面改善,实现生产的工业化标准化,完善的住宅质量监督体系和保证制度等。另外,世界各国都面临能源紧张的局面,新材料新技术,尤其是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实际运用。

1.4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文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是想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建筑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四点,即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这种健康、有益、节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住宅。如今,单靠空间的“大”,用料的“贵”,已经不能称之为奢华,回归自然的生态建筑便是奢华。

1.5老年住宅:即转为老年人设计的无障碍居住空间。根据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情,老年人群有较多的继续,并且和子女分局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因而将出现针对性较强的老年住宅。除了最基本的住宅建筑要求外,老年住宅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环境质量良好、交通便捷、并且有安全措施(如专门的步行道路系统,与过街天桥通道等有有链接,以保证购物、逛公园、去一些必要的公共办公场所及社会服务性场所的出行安全。)同时还应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与人交流的场地需求。

2、小面积住宅

在实际做项目的过程中,上海漕河泾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园区公租房建筑方案设计要求中,提到了创新套型的研究和设计要求——在套型平面设计上,首先要满足对于现阶段作为公租房的使用要求,而未来通过合并改造后,要求实现由小变大,成为舒适商品房的变身可能性。

项目概况:上海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2002年选址于上海“三城七镇”中的浦江镇(约100平方公里的浦江镇正逐步建设成为意大利风貌城镇),园区比邻浦江中心镇,距人民广场17.5公里,距浦东机场直线距离约31公里,距虹桥机场约18公里,距徐浦大桥/外环线约3公里。2008年底将建成的轨道M8连接城市中心,在园区内设有3个站点。园区交通便利,处于整个上海市的地理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

本规划基地为上海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的综合配套区,位于上海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中部偏西,由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浦星路、立跃路、陈行路、召楼路围合而成,基地范围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地表平均高程4.3米。

在本项目房型设计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分三个方向进行:1.内部可变形式;2.相邻拼接式;3.上下层组合式。

2.1. 内部可变式:

以改房型为例,单套房型总建筑面积为56.10平方米,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自由分割城一房、二房、甚至三房。

2.2 相邻拼接式:

将同层相邻房型组合在一起,设计中以该组合方式为主。

2.3上下层组合式:

将上下层房型组合在一起,考虑到结构复杂性以及结构的造价问题,暂时摒弃了该种组合方案。

当然,这只是随着时展过程,为顺应业主居住要求不断变化的一个缩影。在住宅发展过程中,微小住宅的出现已经宣告了小面积住宅的设计进入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

3、微小住宅

小面积住宅还包括微小住宅,继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出现了胶囊公寓这种旅宿形式之后,小空间居住单元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过程中,2010年北京也出现了“胶囊式”的公寓。而要将其作为一个家庭居住单元,未来还需要再深入的改善研究。

微小住宅既可以利用复合式空间形式来实现其有限建筑面积中的多项功能要求,又可以利用立体可移动空间做文章,巧妙地实现每一个小空间的复合式使用功能。

4、结束语

总之,创新永远是时展的声音,富含较高艺术成分的个性化设计在未来市场上必不可少。套型设计更加优越、新颖,住宅形式更加趋于多样性。创新的套型设计还需要结合社会文化,分析消费者特点,赋予产品鲜明的个性。另外,住宅在平面功能上提出了的复合型要求,立面造型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当然,住宅产品无论面积大小,其终端应该是趋于服务性产品,设计及物业的高品质服务水准才是住宅市场所追求的终端产物。

参考文献:

【1】 冯果川《意义的产生——以普通住宅户型设计为例的日常研究》《建筑师》2013年9月

【2】 连铮、申湘《多功能业态组合 公园化的办公体验》 《时代楼盘》2012年1月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范文2

孔医堂创始人孔令谦存在同样的困惑。孔医堂位于望京的中医诊所,有3200平方米,即便加上夜诊,每天能够接待的患者也不过300人左右。孔令谦说,这家诊所按照最大负荷运转,每年也不过4000万元左右的营收。即便不说利润微薄,规模上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中小企业。

一家从事中医行业的民营企业,只能创造这么大的能量吗?这并不是孔医堂一家民营中医诊所面临的尴尬。

“适合中医学科的模式还没有找到,现在中医的发展状况已经证明:这个学科不适合医院模式,同仁堂的药店模式也过时了,适合不适合医馆模式呢?还不确定。”徐文波的思考很具代表性。在固生堂的涂志亮看来,中医要想发展好,核心在于要首先解决“谁来埋单”的问题。

京朋汇董事长邱琳在投资界盛会--“里昂全球资本论坛”上,听到的全球性医疗企业和睦家的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居然是政府补贴和商业保险补助。若没有数年后拿到政府补贴,并与商业保险绑定,和睦家即使进入中国后,各项收费标准一直超出医保范围100倍,也根本难以盈利。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的生存只能靠什么?我觉得是需要靠技术,以及自己找准市场定位。对我们来讲,能够活下去并且走出来都不容易。”京朋汇董事长邱琳坦言。

这一次英雄所见略同,不管是IT出身的孔令谦、投资金融行业出身的邱琳、西医健康管理出身的涂志亮,还是媒体出身的梁冬,中医诊所都采用了相同的模式:诊所作为根基和平台,在诊所之外,由企业来为大多数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埋单。他们试图利用中医擅长“治未病”的优势,用健康管理的思路来探寻让中医能够健康成长的新商业模式。

医疗是根基养生为盈利

几家新生诊所,不约而同选择同样的发展模式,必然有其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传统民营中医诊所一直势弱,固然是起因于一些历史、文化的复杂纠葛。但眼下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传统诊所的模式已经无法解决“谁来埋单”这一根本性的生存问题。

大多数人的医疗消费预期,都寄托于医保和社保,而中国医保资金使用的现状是:在中西医的配比上,中医得到的医保分配资金,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传统中医诊所甚至国立的中医医院,都是在和社保和医保分配比高的西医医院“抢病人”。且不说正处于病痛中的病患,有多少人信任中医疗法,只在社保医保埋单,还是个人掏腰包这一件事上,中医就大大落了下风。

而公开数据表明:70%的医保资金是给了50岁以上的人,其中又有50%是给50岁以上的人做手术。中国人80%的健康投资,用于临终前的一场大病。但早在两年前的调查数据就显示:中国有97%的人,愿意把健康投资用于对疾病的预防,而不是临终前的一场大病。

像邱琳这样从投资金融行业进入中医的“外行人士”,得益于他们曾经不同的背景,开始把目光瞄准了另一群人--在中国的比例已高达70%的亚健康人群。

邱琳验敏锐地观察到,国家在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上的改变、中医医疗机构得到扶持的态势逐渐显露、商业医疗保险开始接纳养生和理疗项目成为保险范围。

这是一个进入中医行业的好时机。

因此,投入中医行业时,邱琳的京朋汇和固生堂、御源堂、孔医堂等,虽然都以中医医馆起家,但一开始就有不一样的思路。从邱琳的京朋汇医馆,布局的设计就可见一斑:医馆入门左侧是诊疗区,右侧是会员养生区,两个区域各行其是,在后堂又浑然一体。这与固生堂将诊所分为门诊区和VIP区的格局大同小异。

虽然是外行人,邱琳却因为自小热爱中医而对此有深刻研究。甚至已经拜师在国医大师李济仁长子张其成的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所以,邱琳的医疗加养生两只手的思路,背后有她个人对中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在她看来,中医不仅治病,更能鼓励人的身心调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健康是每个人先天的资源,如同每人的财产,跟我们的车一样,需要后期去妥善维护和管理。而中医颐养天年的一些办法和理念,是管理自己健康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京朋汇成立之初,邱琳的理念就是用中医的自然疗法和颐养天年的理念,去管理现代人的健康。

“健康管理”在西方提出来不过20年,这个命题至今未得到妥善解答。

曾在爱康国宾从事多年西医健康管理工作的固生堂董事长涂志亮,对此深有体会。本来,西医体检被各大企事业单位作为福利,提供给员工是件好事,但却造成了大多数职员的“恐检症”:每当体检完,各项不正常指标会让企业士气大减。许多企业甚至在体检报告发放后一两周之内,再也没有员工加班。

在病症显现之前,用一张写满各种不正常数据的体检结果,宣告身体的亚健康状态,西医的作用仅止于此。如何使不正常指标恢复正常,这正是治未病的中医所擅长的。

因此,不只是京朋汇、固生堂和孔医堂,在以医疗为根本、健康管理为创新模式的理念上,不谋而合。

他们首先集结了一批优秀的中医医生,坐镇医馆,提供日常的问诊看病业务。然后,通过派驻医生的形式,把诊所开到了企业的办公现场。

中医体检企业埋单

其实,把医馆开到企业办公现场,深入企业做员工的健康管理,并非邱琳他们的首创。早在四年前,正安中医馆创始人之一的陈晓岚,当时所服务的英智健康管理中心就为普华永道北京公司提供员工健康咨询服务。

四年前,在普华永道北京公司所在的财富中心写字楼内,英智健康管理中心使用了四十多平方米的场地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他们根据普华永道北京公司三千多员工的年龄段、性别、工作强度,做出了年度体检项目建议,并帮助其员工组织、预约每年的疫苗接种。而员工一旦生病,英智的健康咨询医师会先进行病情判断,常见病症则告知简单的治疗方法,或者告知选择适合治疗的医院及科别,并帮助预约。除此之外,每个月还开设一期针对性的健康讲座,为员工做健康答疑。

而孔医堂,如今的企业员工健康顾问的思路,与当时英智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咨询服务的思路异曲同工。唯一不同的是,孔令谦曾经的IT背景,让他在这件事上的思维更系统和IT化:孔医堂已经进驻数家大型央企,根据企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流程,来分辨未来哪几大类疾病高发。然后,根据现有几类的预防措施,给企业提供一些流程干预的建议。而企业,只需要为此给每个员工付出几十元钱。

“我等于给企业做ERP,做一个流程再造,我们做的是企业员工健康规划,最多为员工做一做中医体质辨析,不看病。”孔令谦说,“因为中医有一个信条,叫医不自荐。”

孔令谦甚至请来用友软件副总裁高作义,希望能将孔医堂以现代科技手段去做放大,基于中医诊所平台来做增值业务,比如健康咨询、客户端等盈利。不仅如此,孔医堂还计划搭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因为孔令谦的IT行业背景,孔医堂在公司最初的骨架设计上,已经显现出IT企业的模样。

也正因为创始人背景的不同,京朋汇和固生堂则希望能深入企业的不只是健康咨询,而是更像一个小型的社区医院,会从诊所派驻医生,在办公现场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治疗、理疗等服务。京朋汇已经开始在联想集团内部实现这个想法。

固生堂则在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上,往前多走了一步。除了在一些国企内部派驻医疗团队成立企业保健室,还会把诊所里的名中医,以出诊的方式去企业内随诊,给员工看病、配药、煎药。煎好的药放在保健室冰箱内,员工按需按时服用。而且,员工还可以在工作间歇,花15~20分钟时间,在保健室做理疗。

此举在企业内大受欢迎。不只员工获取了应有的健康管理福利,企业也间接收益,用三五百元就赢得了人心和士气。而对固生堂这样的医馆来说,进驻企业也是一笔划算的生意:“对我来讲没成本,场地是企业的,人力成本企业埋单了。比我自己开店简单,我自己开店还有房租。”

涂志亮一语道破天机。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市场,之所以被固生堂、京朋汇、孔医堂等,当作核心市场来经营,是因为在根本上解决了“谁来埋单”的问题。不愿自掏腰包的员工,和本就有体检预算的企业,以及希望以此解决生计问题的中医诊所,皆大欢喜。

相比一年以前,涂志亮主打礼品和高端路线的思路,如今让企业来为员工和客户埋单,进驻国企、航空公司和银行等VIP室服务的想法,显然更加清晰、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中西医融合是长远之计

虽然找到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新盈利模式,但模式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而中医要想长久发展,也要解决其诊疗手法和理念上一些与时展不再吻合的问题。

“中医已经失去了很多市场,现在来诊所看病的少,调理之类的多,大病的、急诊的在中医诊所内几乎绝迹。一个是因为我们技术力量不够,再一个政策和大家的认识有问题。”在邱琳看来,“中医现在的确是叫好不叫座,因为大部分人是不接受中医的,认为中医是忽悠,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看不到中医的优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很重要因素,在于原来中西医结合出了问题。”

中医和西医,原本是两个理论基础完全不同的体系。西医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本质为对抗理论的寻证医学,而中医是建立在哲学和人文学科基础上的,本质为整体观和谐共生的辩证医学。但从前的中西医结合,是用西医的理念和方法,来管理和统领中医学科。

这对中医的伤害之深,略微懂得中医的人都能够分辨出来:整体观的中医学科,现在也如同西医般,有了妇科、儿科、心脑血管等科室的划分。优秀的中医必然应该是全科医生,一个人就是一个医院。但如今能称得上全科医生的中医,已寥寥无几。

实际上,在徐文波看来,虽然两个医学体系各自为派,但“大家都是为了患者着想,都是为了救死扶伤”。而西医有先进的技术,中医有更为适合现代人健康的治未病的理念。两者在诊疗手段上的优势互补,那一定是患者们的福音。

中医辨证,讲究望、闻、问、切,对人的感觉的依赖性很强。而现在的医生,过多依赖现代医疗技术,望诊变成了B超、核磁共振,听诊变成了心电图……五感已经完全达不到曾经没有技术辅助的医生的敏锐程度。

中医这种技术上的退化怎么解决?“用现代科技带动中医。”徐文波说,“有的时候中医代替不了西药的作用,心脏的支架之类的,在古代就是死症,必须要有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带动。中医应该知道擅长什么、到底治什么、到底干预什么。”

她认为,西医的一些手段恰恰可以为中医所用,来弥补不足。比如:西医只需简单尿检即可确诊患者是否怀孕,那中医就没有必要把精力花费在去研究怎么通过号脉确诊怀孕。

用西医的技术手段检验,配合中医的理论辨证、治疗。这种思路,被徐文波作为她的新诊所--东源文际医疗的指导思想之一,正在得以实践。

其实,并不是只有徐文波一人意识到中医“技术”的重要性。邱琳的京朋汇,把中医古法的艾灸之术,结合现代的一些设备和医疗技术,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独有的艾灸疗法。曾有身患“带状疱疹”的患者,通过这套艾灸设备进行治疗,七天内便痊愈。京朋汇类似这样治疗方法上的核心技术,已经有11项申请了专利。

通过技术的配合和弥补,把中医从对人的过度依赖中解脱出来。而被解脱出来的中医大夫,则可以分出更多精力去接受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模块化培训,这也是徐文波第二步思考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