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范文1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 现状 对策
前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为止,我国仍需依靠于土地。所以,如果农村问题无法得到重视与解决,将会对我们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发展的政策要求。所以,政府及相关人士应该积极地就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求农村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本人将在此就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由于农村在教育上比较落后,政府管理上得不到跟进,所以,农村居民对于农村的环境问题认识不深,认为只要自己种好地,种好菜,能够生活下去就可以了。但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想法,再加上政府管理不够,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前,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农药以及化肥等使用不当
在我国农村中,化肥和农药是农民用以种得良好的农产品的最为主要的方法。但是,在农药和化肥中存在着很多危害环境、破坏土壤质量,甚至是污染水质与大气的成分,所以,如果过多使用,虽然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同时也不可逆的破坏了环境,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地使用寿命缩短,最终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农药和化肥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使患病、中毒甚至死亡。
(二)城市污染大面积向农村转移
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已经开始大面积地转向乡镇,许多工厂、企业等等开始在乡镇中建立起来,这就导致了农村工业化,也就相当于是把城市里的污染物引入农村。再加上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够以及农村居民对环境问题了解不够,导致原本就不良的农村环境进一步被破坏,使得农村的土地、水源及空气的污染进一步被加重。而且,农村工业化也会导致农村可用土地面积减少,这样就加剧了农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民风的建设。
(三)农村垃圾处理不合理
在农村,由于生活原始,信息封闭,村民对于垃圾的处理仍然是采用着原始的方式——焚烧。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快速地处理垃圾,促进农村环境的整洁,但是,燃烧过程中的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会被释放到大气中,从而污染大气,加剧环境负担。不仅如此,这些气体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导致农村居民患上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等。而且,通过燃烧垃圾还会使得大量的能量被浪费,得不到良好的利用,同时不符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缺乏,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通过以上的各种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一系列的问题追本溯源,就是因为村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是多么重要,对于他们的发展是多么的有意义。还有就是政府的重视不够,宣传和教育强度低,对于农村的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低,导致农村环境问题不断加重,而呈现出今日这种状态。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现在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可再被忽视,政府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帮助农村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二、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既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那么我们就要更快地想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我国农村的发展。本人就此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力度,尽量普及农村居民环保知识
要改变现状,就一定要从根本做起,也就是说,一定要从农村居民的思想抓起,要让他们主动认识到他们是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于维护他们生存是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所以,相关部门应该要做到定期地为村民们提供相应的环保讲座、知识普及大会等等,并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周、环保之星评比等来提高农民们环保积极性,从而为环境保护的进行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政府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条例
在农村环境保护的实施中,政府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在政府的参与下,才能够让环境保护在农村中得到落实。那么,政府就一定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例如制定相关的一些条款条例来约束农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而且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有破坏环境行为的居民进行相应的惩罚。
(三)研究新型种植技术,促进生态建设,提倡农村可持续发展
就农民生产来说,相关人士可以根据农村种植生产的需求,研究并开发出一系列符合农村环境保护要求的能量转化技术以及低毒、低害、高效的,符合农村生态建设与发展要求的农用药品,通过这些新技术和新药品的综合利用减少农村垃圾的堆积焚烧和农药的使用,以此推动农村生产的生态化、清洁化,并同时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如此一来,不仅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的进行,还同时可以保障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达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统一。
(四)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减少工业对农村的污染
除了农村居民的管理之外,乡镇企业的管理一定要同时得到重视。为了能够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情况,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此来对乡镇企业污染规范化,同时还要注意乡镇企业的建设位置,以此来对其实施集中管理,对于有污染行为的企业进行大力度的惩罚,从而推动企业发展的清洁化。
面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只是做到以上几点当然是不够的,村民们还要做到自主自觉地保护环境,认真地但其自己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总结:面对以前的城市的“先发展,后治理”老路,农村的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够再次重蹈覆辙,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根据农村发展的特点,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力度,以保证我们的农村可以得到更好、更快、更清洁的发展,走上文明发展的道路,从而保护好属于我们的家园,为我们自身提供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真正的,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参考文献:
[1]关万里,侯宝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和防治对策 [J]. 现代农业. 2008 (06)
[2]宋修权.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J]. 科技资讯. 2007 (17)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范文2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转贴于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8.加强农村环境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水平。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问题;防治措施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一味的追求工程的进度,往往会忽视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而如今公众对于建筑施工中造成的一些环境问题也比较关注,在这过程中,很容易在施工单位和公众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政府的有利协调和管理,就在处理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尤为重要。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的污染主要包括噪声,建筑粉尘,固体的废物,废水等问题。下面就一一进行分析和给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居民们一个比较常见反应的污染问题。噪声污染的形成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土建一类施工机械发出的噪音。另外还包括脚手架和模板在装卸、安装以及拆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多种的设备一同作业,这也就加剧了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受到工程的工期以及一些其他问题的影响,必须要进行昼夜施工,这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居民们的日常生活。
二、建筑垃圾及废料的污染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废弃建筑的拆除,施工产生的废弃建材,渣土,废旧包装,生活垃圾,废渣等。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大,而且不易处理,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让土壤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
三、废水、废气污染
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桩基施工所产生的泥浆、自井点降水、建筑材料、清洗混凝土管道的废水以及混凝土的保护排水、机械设备的水压试验水、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等等都是废水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废气的产生主要是由扬尘引起的,这些扬尘对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在施工中扬尘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的几个环节引起的:对施工场地的平整,土方的挖掘及建筑产生的垃圾,地表被风吹起的灰尘,施工场地内车辆的进出都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还有就是施工单位食堂的炉灶,施工所用的车辆以及机械,都会造成废气的污染,还有一些化学材料、油漆稀释的用品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废气。
四、其他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施工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施工污染问题,主要有:电焊作业施工以及施工场地的强光源等。另外,在一些建筑施工中,还会出现植被破坏,地标的长期而造成的生态破坏以及水土流失情况,还有因施工操作不当,造成了景观的破坏。
建筑行业有一定的特殊属性,污染物的排放种类也和其他的行业有很大的区别,有污染面比较广,以及危害的群体比较广的特点。所以我们对于建筑行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建议采取行政手段管理为主技术的革新为辅的策略。
一、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
在建筑工程的进行中,应当找到有效的途径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强化对于施工方的监督和管理。有以下几点:
(一)依照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程序文件以及具体施工时的环境保护的指导书,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二)施工的单位应当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定期的组织相关管理和施工人员来进行这方面的法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素质。
(三)施工的单位应当加强管理,施工的相关项目部门应该建立一个以项目经理作为领导的环境保护小组,把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一线人员身上,建立考核的制度,把环境的保护工作和施工绩效进行挂钩。
二、具体的防治污染措施
(一)有关噪音污染的一些防治措施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比较多,相应的噪音也就越多,所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应当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控制,有以下几点措施:
1.在施工之前完成对围墙的修筑,而对于相邻的噪音保护目标这一边要提前安装好降低噪音的设备。
2.对人为噪音的控制要加强,尽量杜绝人员的敲打、喧哗,使施工人员提高防噪音扰民的认识,同时也要对一些不可避免产生的噪音的控制。
3.依照不同的施工阶段的特点,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把产生较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环境保护的地方。
4.尽可能的选择一些低噪音或备有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5.在城市中所进行的施工建设必须事先向有关的环保部门申报,一些特殊的需要昼夜施工的情况,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允许之后并且告知居民,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
6.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噪音监测。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达到不扰民的目的。
(二)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针对施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空气的污染物可以进行以下的防治措施:
1.事实证明,充分有效的施工组织对于施工单位现场的施工有着很大的帮助,而施工环境的保护也同样是这样。在进行施工之前,对于挖土方的阶段、顺序数量等方面做到科学的分析,精心的组织,把开挖的土方做好回填,以减少土方外运以及回运的数量和次数,这样就可以减少对于空气环境的污染。安排人员设备进行定期的洒水和压尘。对在施工现场区域内的土方进行覆盖或者放在固定的设施内。
2.在运输车辆的管理上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尾气检测达到标准的车辆才能够使用,不能超载,运输的建筑材料必须进行必要的遮掩措施,出场前还应该对车辆进行冲刷,以防材料的遗洒。
3.对于高层的建筑施工垃圾,要设立专门的垃圾运输通道,禁止高空的抛洒。
4.施工的建筑物立面应该采用密目安全网,以减低楼层里的风速,不让灰尘进入周边的环境。
5.采用最新的工艺和技术尽量缩短工期,这样来达到对环境的保护目的。
6.施工现场使用的炉灶等设施要安装除尘消烟的装置,或者是采用一些清洁能源。
(三)对废水的污染防治
1.生活的污水应当和施工的废水一起排进市政的污水管网,再由污水处理场处理,严禁直接排进周边的管网或者河流。施工的废水应当导入预先准备好的沉淀池,再沉淀之后排进市政的污水管网,不允许将废水直接排进城市的下水道以及河流。
2. 对施工的各种车辆以及设备使用的油料,要加强管理,对已经废弃的油脂要集中进行处理,不能随便的倾倒或排入雨水管网和河流。
(四)固体废料的污染防治
施工单位要规范运输,不要随便洒落或是随便倾倒建筑的垃圾。建筑施工结束之后,应当及时的清走多余或是废弃的建筑垃圾或是建筑材料。施工垃圾也要集中的清运,各工种施工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4总结:
在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这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带来的影响和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施工的单位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环保方面的法律以及法规。要以人为本,真正的做到环境保护和工程施工建设和谐的进行。另外,行政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众对于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这些都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对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这个顽疾进行有效的根治。
参考文献:
[1] 王跃进.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07).
[2] 林涛.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J].福建建设科技,2007(04).
[3] 邵明波.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理论),2012(12).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秋冬季节;CO浓度;污染特征
近年来雾霾问题成为环境重污染问题研究的重点,北方地区雾霾问题高发时段为秋冬季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雾霾天气常现。重污染天气下环境空气中CO浓度维持高位,经常性超标,人们长期吸入CO,会对人体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加强重污染天气污染问题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1 重污染天气概述
京津翼中部区域在秋冬季节极易发生严重雾霾天气,此区域处于高污染气团传输的主要区域,受到幅合带的影响,使得区域间污染物不断相互输送。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到2016年期间内,京津冀中部地区平均浓度,均超过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标准,基于环境保护部所的有关2013年重点区域,以及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所示,京津冀中部区域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在秋冬季节重污染问题尤为凸显,进入秋冬季后,京津翼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上涨,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环境重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京津翼区域中部在秋冬季,其空气CO浓度偏高问题较为常见,CO浓度严重超出我国空气质量标准。CO排放量超标是造成环境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排放管理。
2 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下CO浓度偏高原因分析
秋冬季节京津翼区域中部重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以及气象条件造成的。CO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1)污染物排放强度大。京津翼区域产业发展,主要以火电与钢铁等为主,沿太行山布局,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区域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进而使得污染物排放量较大,这些均是CO浓度偏高的原因。京津翼区域人口部分集中,而且人口数量多,煤炭消费量大,烟粉尘排放量高于全国水平,近3-4倍,在冬季采暖期间CO增加量较大。
(2)气象因素。极端气象条件因素,是造成京津翼区域中部环境中CO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2015-2016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使得京津翼区域气候明显异常,进而使得第四季度京津翼区域中部温度相对较高,不利于空气污染扩散,重污染问题频发。京津翼区域的重污染天气中,CO浓度偏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民用散煤与小锅炉等是CO排放的主要源头,加之工业排放等,使得污染物在如此气象环境下极易超标。
(3)管理力度因素。虽然京津翼区域已经实行联防联控政策,来控制重污染问题,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为区域联防联控克服秋冬季重污染问题,提供了治理方向,以及有效措施,但是对于CO浓度偏高问题,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针对CO主要来源,加强控制,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控制CO排放量,做好清洁排放工作,从源头上抑制CO的排放[1]。
3 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下CO浓度偏高问题应对建议
3.1 加强源头控制
空气中的CO主要来源于在碳物质燃烧不充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进而造成的重污染问题。同时汽车尾气中CO排放也是造成空气中CO浓度偏高的问题。基于此京津翼区域中部若想降低CO浓度,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则需要从燃煤方面、工业生产方面、居民生活方面等加强控制。对于此类问题,京津翼区域早已开展各方面控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重污染问题影响因素较多,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其工作量较大,对此则需要针对造成重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明确污染控制与治理工作重心,加强各方面的管控。针对CO浓度偏高问题,则需要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机动车CO排放量。对于工业生产所存在的CO排放问题,则需要加强企业管理,优化工艺,督促其加强技术创新,使用节能设备,做好污染物排放前处理工作,降低CO的排放[2]。
3.2 加强京津翼区域联防联控力度
对重污染环境中CO浓度偏高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提高重视程度,同时也需要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并不是一时一日形成的,而污染治理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实现的。京津翼区域正处于后工业化发展时期,现燃煤与机动车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使得CO排放控制任务依旧艰巨,而想要改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CO排放,提高空气质量,还需要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做好京津翼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工作。重污染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气象,主要来源是CO,基于此改善气象条件,则极有可能结束重污染过程。京津翼区域消除环境重污染问题,则需要积极的调整能源利用方式,以及工业生产方式以及运输方式,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是长期过程,需要区域内各城市以及部门,共同做好协同合作工作,致力于解决问题,不推诿责任,加大本地污染治理力度,减少CO排放量,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几率,提高气象环境质量,则能够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 结束语
秋冬季节是京津翼区域极易发生重污染天气的时节,重污染天气中,CO浓度偏高问题较为常见,对于此问题,则需要加强CO污染物来源分析,总结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降低气象条件引发重污染问题的几率。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需要区域内各城市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范文5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跨区域;环境整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58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好,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性地区之一,现有约7 500万人口。在过去30多年间带动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长三角地区也真正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一是水环境氮、磷、有机物复合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普遍。除长江和钱塘江干流水质保持良好外,其余长三角区域的河流均污染严重,特别是有机物污染问题,水质标准远远达不到V类标准(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黑水、臭水现象频现。二是空气污染加剧,酸雨、雾霾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密集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长三角地区酸雨频发。石化工业中,塑料、橡胶、轮胎等制造业,都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2013年,南京、合肥、杭州这3个城市的霾日都超过250天。三是生物资源衰退,农、水产品污染物超标严重。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海产品和淡水产品中的重金属、生长激素、有机污染物已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多倍。四是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质环境恶劣。地下水位漏斗已成区域连接,且呈逐年下降的态势。长三角地区内已基本处于疏干型的开采状态,地面沉降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严重的现象。
2 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机制研究
2.1 现有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机制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工作,长三角地区政府间借鉴国际间环境整治合作经验,搭建了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的府际合作平台,在区域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水资源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和联合执法等方面进行了共同探索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12月,沪、苏、浙三地在苏州签订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2009-2010)》;2013年4月,《长三角城市环境保护合作(合肥)宣言》确定建立联防联治合作、区域联合执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合作、区域内重大环境事件通报等机制;2013年5月,沪、苏、浙、皖环保部门签署了《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方案》,通过建立跨界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打击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
2.2 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机制实际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的意识不强。部分政府的地方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喜欢单干,不愿意外界政府参与地方环境整治工作,怕风险、怕负责,地方政府间没有建立良好健康的信用基础。二是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遭遇“囚徒困境”。现有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机制中没有明确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的财政保障途径,大家要拿出钱来共同治理,但是费用分配没有相关依据。三是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多层次的区域环境合作整治框架,但是框架下没有具体的、统一组织协调部门,各地政府之间在处理具体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时无法做到统筹指挥、有效治理。四是跨区域合作整治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支撑。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仅停留在签订协议、制订方案的层面上,在国家法律框架下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跨区域政策法规还有待完善健全。
2.3 对健全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是从改变观念开始。地方政府要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摒弃“独善其身”的想法,抱着开放的合作态度互信互利,通过“协同”达到“共赢”才是地区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制订“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从国外大都市区实行区域协调管理的做法和经验看,跨地区行政组织把区域规划作为主要政策,重点体现区域规划的全局性、公共性、战略性、长远性。”制订区域内各地政府共同遵守的整体发展规划。三是构建长三角地区环境网络化整治合作机制,将区域环境整合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统一的、合法的环境合作整治执行协调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横向交换各项环境整治完成情况、纵向汇报环境整治情况和环境参数,统筹协调各地整治工作进度。四是完善长三角地区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增收区域性生态补偿税,通过税收杠杆把资源开采使用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3 结 语
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不能简化为数量上的叠加,要解决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光靠各地政府埋头苦干是绝对行不通的,我国早已开始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环境合作整治机制,从运行的情况来看,这种跨区域的合作整治形式在机制方面还需更大胆的尝试。跨区域环境整治困难的本质是利益问题,解决利益冲突是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过程的关键。地方政府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彼此信任,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强化大区域概念,在区域整体和谐发展上下苦功,通过健全环境合作整治长效机制、出台区域性环境整治系列法规、创新发展生态补偿机制、补充环境整治监督机制等措施,构建出科学有效的环境合作整治机制体系,确保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安康市 农村 环境污染
一、农村环境现状堪忧
(一)农村生活垃圾成一大污染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无法靠简单掩埋处理的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就安康来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仍然处于较为随意的状态。有村民告诉笔者,因为没有环卫设施,没有建设垃圾场,垃圾只好堆在河道旁,或者挖个坑埋掉,或者等着涨大水冲走了之。笔者了解,限于基层乡镇财力有限,类似的垃圾处理方式在全市范围都非常普遍。
(二)水质污染影响农民生产生活
作为汉江支流之一,位于白河县境内的白石河全长150公里,流域区共有5个乡镇,23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5000多户2.3万人。流域内硫铁矿资源丰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县上开始大规模采矿。但废弃的矿洞和的矿渣经雨水冲刷形成“磺水”注入白石河,至90年代后期,流域区存留废矿渣约550万立方米,造成河流严重污染。
(三)土壤污染成为农业发展隐患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三项合计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就安康来看,一些农村使用的大棚塑料、地膜、农药瓶、化肥袋不能及时清理,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造成土地的“白色污染”,农药化肥的频繁或过量使用,也加剧了土壤环境恶化。
二、加剧农村环境污染恶化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力量薄弱
从管理相关制度来看,我市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制约较少,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政策缺位,没有明确对于农村污染现象的纠正或处罚措施。其次,由于基层乡镇普遍存在的财力紧张问题,对于农村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严重匮乏,而且在乡镇机构改革之后,基层乡镇人力紧缺,人员不足,农村很难分建立健全农村环保部门来专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即使一些设立了环境保护部门的乡村,也大多属于“空架子”,仅仅能够靠收取少量排污费维持部门运行,无法保证还有剩余资金可以真正用在治理环境上。
(二)保护意识淡薄
我市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宣传主要还是在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的近几年,主要根据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的“村容整洁”。但具体实施工程中,对农村环境保护宣传缺乏针对性,农民本身文化程度较低,对环境危害问题认识不到位,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的即使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却不知道怎样合法维权,加上农村原本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对于环境污染极易滋生从众心理,或对周围环境的恶化逐渐麻木。农村环境污染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无政府状态,形成日益恶化的恶性循环。
(三)人口压力过大
农村地区人口比重偏大,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近年来,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收入增加,乡镇居民移居城市,而高山上的居民移居乡镇,人口增加使原本不堪负重的乡镇环境更加雪上加霜,随之带来环境问题。
(四)生产方式粗放
乡镇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技术、设备落后,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以及总体布局分散,经营粗放,导致周边环境污染严重。其次,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除一少部分被农作物吸收以外,大部分则随着雨水流进河道;再次,大部分农民的畜牧、家禽养殖排放出的粪便、污水都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人河内,成为农村水质污染源。
三、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经营
面对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是改善现状的必由之路。应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倡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进集约化畜禽养殖与生态农业农牧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沼气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
(二)完善环保体制机制,加大污染处罚力度
市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应该对全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准确地掌握农村环境总体状况、污染类型、分布特点、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种类,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定,推动农村环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大环境污染惩治力度,对无视农村环境的破坏、污染行为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三)加大污染防治投入,加强环保基础建设
应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在乡镇建立环卫站所,并配备专职环卫人员行使保洁和环境卫生监督职责,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配备垃圾收集车、垃圾桶等,做到垃圾统一收集、分类处理。进一步加大对沼气建设的奖补力度,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四)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电视、报纸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五)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