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健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的健康教育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1

采用我中心自制调查表,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儿童保健的覆盖率、儿童家长满意度、家长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表均经权威专家审定合格方可实施。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家长对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加强。见表1,表2。儿童家长满意度由2009年的87.05%(1597例)上升到2012年的99.00%(20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P<0.05)。

3讨论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是社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受文化、经济条件、职业、风俗、医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儿童健康保健的认识普遍薄弱,并存在错误认知,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威胁儿童生命。为提高社区儿童家长的保健知识、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实施积极、有效的早期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

预防接种是指在经科学传染病疫情监测与人群免疫水平分析后,利用预防性生物制品(俗称疫苗),针对传染病易感人群(主要是儿童),按照国家和省级相关免疫程序的规定,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我中心近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手足口病仍是6岁以下儿童发生传染病的主要疾病,其次是麻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小儿麻痹症、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甲型肝炎等疾病不容忽视。故分析适龄儿童未接受或为全程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增强儿童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加强。截至2012年底,儿童预防接种覆盖率由2009年的83.98%上升到2012年的98.00%;儿童保健覆盖率由2009年的73.05%上升到2012年的95.03%;儿童家长满意度由2009年的87.05%上升到2012年的99.00%。提示健康教育在社区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关爱缺失

留守儿童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是农村近几年来存在一个难题,政府关注,学校关心,社会也在呼吁。然而,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还是得不到应有的爱。他们多半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亲戚或朋友照顾,都不在父母身边,根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缺少亲情的抚慰,心理的健康成长缺乏应有的督促和正面引导。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加之今天的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再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近些时间来,中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厌世厌学、重度抑郁等精神案例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显露出来,更是令许多教育工作者头痛不已。而人们都是将这些归责于学校教育的失败,认为在你手上教出问题了就是你的责任。素不知,这些都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很好从小就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没有很好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一些困惑,才使得他们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应对今天的挫折。

据全国各地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如在某地区抽样调查显示:中小学中34%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异常;在大学抽样调查中,心理疾病率达20.23%等等,大量事实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主要疾病,如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导致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暴力等。如何用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增强青少年学生抵抗压力疾病的免疫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许多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年幼无知,需要被教育;不知责任,需要被管制;乳臭未干,需要被扶养长大;不谙世事,需要被保护……农村来说许多家长们往往是视而不见。没有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过程中的好与坏,有的家长根本就没有文化,又何谈教育孩子,就这样地恶性循环。有的农村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甚至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平时也极少和子女沟通,从而使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而有的家长沉浸于不健康的娱乐中,对子女的教育缺少关心和耐心,甚至以简间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子女。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子女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和不健康心理的产生。更严重的是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诸如厌学厌世、冷漠与孤独、过度自卑、嫉妒心理、抑郁与焦虑、社交或异往障碍、对抗行为等待。这些结果的产生都是源于农村家长的自身素质的低下和教育子女的观念陈旧。

其次是学校教育的缺失 ,在当前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教育过程被简化成了考试,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应试教育紧紧围绕着升学这一目的来设计培养目标,着眼点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多数学生,学校里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空白,没有真正地心理健康教师,也没有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只能靠班主任工作。另外,学校活动的开展也没有,一个安全问题就制约了一切活动,学生的一天就是上课下课。校园里听不到歌声,看不到画板,偶尔看到一些跑步,就算是体育活动。可想而知,农村学生的生活多么的单调,发展的空间又有多大哪。难怪有一些学生厌学厌世,暴力抵抗、孤僻自闭。所以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3

1、人体的认识与保护知识教育

通过接触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使学前儿童初步认识生物体简单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生长和发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地且粗略地认识人体各部分的解剖生理特点。学习保护身体的一些方法,逐步建立关心、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2、体育锻炼与健康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兴趣和锻炼的习惯,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并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品德、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体操:包括徒手操、轻器械操、模仿操等(各年龄班具体内容见户外体育活动设计流程体操部分)。

(2)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以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 (3)“三浴”锻炼:所谓三浴锻炼即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气、水对学前儿童进行身体锻炼,增强学前儿童的体质和抵抗能力。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 儿童保健;家长;健康教育;关键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36-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儿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水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院始终把0~3岁婴幼儿的保健工作放在首位,遵循“以保健为主、临床为辅”的方针,大力开展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婴幼儿健康体检,到主动带婴幼儿到医院做健康体检。现将我院的具体教育措施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步骤

1.1 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1.1 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必要性、重要性。主要包括:眼部检查、口腔检查、听力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检查。若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可早发现、早治疗。

1.1.2 新生儿家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向家长发放婴幼儿营养指导书、儿童保健手册(卡),嘱其满月时到本院儿童保健科为婴幼儿体检及预防接种,使家长对儿童保健有初步的认识。

1.2 满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2.1医生查看婴儿有无黄疸,对黄疸未退婴儿,要进行黄疸指数检测,若指数偏高,应延缓预防接种,积极治疗黄疸。告诉家长黄疸可影响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嘱其母亲暂停母乳喂养,给婴儿口服妈咪爱,3次/d,1支/次,5 d为一疗程。待黄疸消退后,再到医院预防接种。

1.2.2 对婴儿进行常规生长、体重、头围、前囟、心肺等检查,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打印出来,并附本次体检的评价标准、儿童保健指导,主要包括:动作方面、语言方面、对周围环境方面、平衡膳食指南。这样家长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婴儿的健康情况,并可根据其上各个方面的知道内容,在家训练婴儿,进行早期教育。

1.2.3 为了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常规指导家长给婴儿口服小儿五味赖氨酸糖浆,2次/d,2.5 ml/次;维生素AD滴剂,每晚3滴。嘱家长经常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以增强体质。

1.3 3~11个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3.1 此期保健重点:合理喂养、加强日常护理和早期教养、预防疾病和意外、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定期进行健康和体格检查,以促进生长发育[3]。

1.3.2 对满3个月的婴儿常规进行智力检测,向家长介绍智力检测是对婴儿智力发展指数以及运动发展指数的检测,达标分数是90分以上,若在90分以下则再做进一步检查。到儿童保健科早教训练基地做Vojta测定,标准是7项合格,若有3项不合格,则怀疑此婴儿有中枢性协调障碍,建议家长对婴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越早越好。

1.3.3 常规对婴儿进行骨密度检查。向家长宣传它是一种无痛、在婴儿左腿胫骨处进行的骨B超检查,主要检测骨中钙的情况。如Z值在-1.0以上,则表明此婴儿缺钙,建议家长为婴儿补钙,以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1.3.4 3~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到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为断奶作准备。嘱家长合理添加辅食,正确选择和制作食物,如先添加米糊,再添加蛋黄、水果、蔬菜。遵循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的原则,循序渐进,使婴幼儿渐渐适应。

1.3.5 督促家长在婴儿1岁以前,每个月或每隔3个月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查看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若体重、生长未达标,应及时向家长指出,了解是喂养不当,还是血中微量元素缺乏、血铅偏高等,这些都可影响小儿食欲,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1.4 1~3岁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4.1 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保证均衡的营养、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和意外、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完成计划免疫[4]。

1.4.2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医院应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儿童营养专家讲课,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进食特点,现场示范指导家长掌握食物的搭配、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教育家长自己要注意不挑食、不偏食,为儿童树立好榜样。

1.4.3 幼儿期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教会小儿说话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因而家长要多和小儿说话,认真回答小儿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小儿,建议家长带其到我院早教基地,由专业早教老师来训练小儿说话,效果理想。

1.4.4 教育家长定期带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可用软毛牙刷刷牙,尽量少吃糖果,以预防龋齿。

2 健康教育方式

2.1语言教育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对于婴幼儿家长提出的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要一一耐心地进行解答,使家长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并习惯性、经常性地进行儿童保健。另外,我院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婴幼儿到医院接受预防接种时,应先接受医生的健康检查,发现生长发育不良时,及时向家长提出,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2.2书面教育

向家长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卡),其上有儿童保健的项目介绍,可提醒家长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在显眼的地方放置健康教育处方笺,向家长宣传通俗易懂的儿童保健知识,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须知”,“重视孩子就餐环境、培养良好进食习惯”,“积极行动预防儿童铅中毒”等,这样家长在婴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依照书面说明去做。

2.3 形象化教育

儿童保健科门诊走廊、室内墙上悬挂图文并茂的宣传牌,内容有母乳喂养的优点、预防接种须知、实行早期教育挖掘儿童潜能等,以增加婴幼儿家长的保健知识。

2.4 电化教育

利用电视、VCD在儿童保健科门诊每天按时播放婴幼儿喂养方法、婴儿操和儿童早教节目内容。

2.5 电话教育

在儿童保健科门诊专门设立健康宝贝热线电话,通过电话回答求询者提出的健康知识、卫生保健、心理等问题,由于此方式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5],在传播儿童保健知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6 社会性教育

医院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利用家长带婴幼儿参加活动的机会,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为婴幼儿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7 健康教育大课堂

儿童保健科专家定期为婴幼儿家长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儿童喂养方面的知识,并现场示范,教家长怎样进行食物的搭配,受到婴幼儿家长的欢迎。

3 结果

3.1 家长高度重视

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的重视。据统计,来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从2002年的60%,上升到2008年的95%。

3.2 拓宽了儿童保健内容

几乎所有在本院出生的婴幼儿,都能在家长的带领下按时到医院做儿童保健。医院的保健项目,由原来的生长发育监测,发展到现在的智力检测、骨密度检查、Vojtai测定、营养指导、婴幼儿早教等。

3.3 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起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

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诊断治疗,儿童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等的预防治疗,减少了儿童患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了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

4 讨论

4.1 坚持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只有家长的保健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婴幼儿到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医院的儿童保健项目才能得以实施。

4.2搞好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关键是健康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医护人员可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特别是医护人员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4.3 我院始终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

这样可使家长在节约重复来医院时间的同时,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学习保健知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检查,使婴幼儿的一些疾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医院推广我院的方法,以确保每位婴幼儿都能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胡伟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3]崔焱.儿科护理学(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36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打工,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3亿,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造成约2000万留守儿童出现。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成熟期,但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严重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都偏离成长发育的轨道,对儿童今后的认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中由于长辈精力有限或者处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小孩的管教不严,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具体表现在缺乏自信,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

2、心理上的障碍

亲情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来说至关重要,在父母的关爱下,在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儿童从小就在心理播下爱的种子。而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在留守儿童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有困难没地方倾诉,有焦虑、孤独倾向等问题。这些心理障碍造成留守儿童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经常不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甚至不愿意回家。

3、认知行为上的偏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有疑问都无法得到解答,使得他们不能对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造成认知行为上存在偏差。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情绪化。

二、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1、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家长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1)要多跟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保证每天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谈谈心,多跟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2)家长要主动跟老师联系,不要等老师来主动联系你,通过跟老师的交谈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2、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学校,更要高度重视,不歧视老师儿童,平等地对待他们。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热情的帮助,比如利用阳光小屋心理咨询室,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也可以聘请离退休的老师当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孩子思想、情感辅导。

3、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但不能让留守儿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中,可以通过讲座、“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来进行。同时在“进步之星、三好学生”的评比中向留守儿童倾斜,并且树立标兵,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教学氛围。

总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绝不能忽视对2000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构建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2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留守儿童往往在认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来看,他们往往任性,没有上进心,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很多不良习惯,同时不能正确体会爱,认知爱,付出爱,沟通和交际能力不足。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常常从孩子的视角分析他们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放纵,也不能一味地苛责,要试着给孩子更多爱,让他们健康全面成长。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1. 自卑感较强。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很多留守儿童都无法得到亲情的温暖,再加上他们的生活都较为困难。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总觉得低人一等,经常担心被同学或老师看不起,久而久之,致使情绪低落,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对自己缺乏信心,悲观失望。

2. 没有上进心。任性、懒散、没有上进心等现象,在留守儿童中比较突出。由于代替父母的监管人的精力不足、能力有限,缺乏对留守儿童学习上的知识辅导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引导。另外,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大多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滞后,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再加之农村学校的教育也因各方面原因不够完善,造成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缺失。孩子常年缺乏严格的管理,导致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且十分普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自由散漫、厌学、逃学、退学的同学中,留守儿童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难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行为习惯不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和孩子联系较少,致使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这种亲情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多数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经常违纪、没有礼貌、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从表面来看他们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坚强,实际上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的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到挫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 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学校和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留守儿童一般不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常常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因而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要有耐心,态度和蔼,努力营造和谐、温暖的班级环境,努力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多一份理解。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勤于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会敞开心扉,保持活泼开朗的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