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89-02
目前,为了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充分的尊重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合理的制定符合初中学生特点的语文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度总结,打造高效课堂,形成一套完善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学的作用。
1.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1.1 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一环就是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条件,并合理采用优化设计的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意味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时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度创新,而是要贴合学生实际学情,循序渐进的进行语文教育改革,绝不能脱离现实的语文教学条件,防止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脱离教学的大纲,导致学生形成对语文知识点的"迷惑感",造成对课堂教学的恶劣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选择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1.2 如何解决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尤其是传统文言文教学过程存在的知识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在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认真地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诉求的探索研究,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桎梏,合理利用教学方法研究的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运用。
2.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2.1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在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支持。与此同时,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离不开现有的教学资源的支撑。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度总结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合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的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语文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2 积极寻求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突破点。为了有效打破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桎梏,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进行深度的调查研究,对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因素予以坚决地排除,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语文学科的内涵进行深度分析,合理的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并以突破点为基础,进行对教学新模式的不断更新研究,发挥出语文教学应有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解决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
2.3 深入了解学生并精心研究教材。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精讲,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住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此外,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走进文本,深入钻研教材。教师对文本的主要研读内容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中的养分,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产生共振共鸣,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2.4 课堂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从纵向看,语文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课标意识――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这种设计思路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弊端,强调了三者的整合,注重了综合性。制订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纵横的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扎实、有效果,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有体现综观全局、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明确性,又有实施达成,在教学中落实的可行性。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法和学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实效,最终达到高效。
3.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学情发展、减轻学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在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考察初中语文教学特点,高效利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肖庆红. 初中语文高效愉悦课堂的建设策略[J]. 教书育人,2015,25:47.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融合
初中语文课程相对来说实践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及多角度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爱好,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科的规律进行综合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要性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其主要的方式是借助于信息资源,从而使得相关设备能够有更大的发展潜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从而能够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1]。语文学科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模式下,应该对传统的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变,语文教师应该发挥其主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发挥主体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在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内的联系及课后的复习等方式方法,从而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提供更大的便利。由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所以,教师需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
(二)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
首先,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利用好信息技术可以让比较抽象难懂的文言文等古文变得更为具象化,从而让语文的课堂氛围能够更加的生动、活泼。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重要兴趣。其次,有利于课程的有效改革。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上,其主要的方法是言传身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上述所说的形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来使得语文教学能够更加生动、有趣。不断地丰富图像信息,吸引学生的视线。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可以在课余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增加比较多的主体性。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课本的基础理论,借助比较积极地态度,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2]。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其一,信息技术具有工具性;其二,教学方式方法具有探索性;其三,实践与创新有机结合;其四,教师发挥主导性,学生发挥主体性;其五,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有机整合,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从而科学合理的利用好信息技术,从而解决相关问题。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性主要表现在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结合学生的主体性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直是重中之重。如果语文教学单纯只是教会学生学会基本的认字和课本的基础知识,势必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学习的方式也只是机械性的学习。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好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的时候,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把握[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教育的不断变革,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逐渐被融合到教育学的各个学科之内。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大。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也可以帮助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学生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信息技术的引入对于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各种难题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与此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课堂的整体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永红. Yan zhao ping.成效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主要运用的方式是“多用智,少动气”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方法之我见――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 经营管理者. 2012,14(13):125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实效性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87-01
一、前言
语文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其教学实效性对初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满足初中语文教学需要。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教学上,对作文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既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将偏离教学大纲的方向,作文教学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课文教学,也要对作文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2.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除了被动听讲之外,没有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渠道。长久以来,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而忽视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存在弊端的,只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才能做到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注重学生实践,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3.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新课程标准推出以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语文教学片面的看成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侧重点的把握上,主要以中考考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这一教学理念不但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有效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基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对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给与同样的关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片面的认为课文教学比作文教学重要。根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具体教学中,应制定具体的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计划,并积极开展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还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给与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以同样的关注,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除了要受到广泛的关注之外,还要在教学中正确分析学生的诉求,并掌握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学生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在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教学理念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应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而不是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树立了这一教学理念之后,应加强对教学大纲的解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理念进行全面创新,使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相适应,提高教学理念的适应性。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建民,刘强朵.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朱琳.培养中学生阅读非智力因素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应丽娅.论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解决办法
引言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不足、教师自身教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升学率考核评比等因素的限制,加之很多学校不能从实践以及理论层面上真正的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只是凭借教师自己所片面理解的素质教育来教育学生,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为基本内容,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1.1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字、句型等方面的知识,而初中的语文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与知识的掌握,注重的是语文综合全面的学习[1]。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科基础的巩固者,更是学科理论知识拔高的构建者。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不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更多是转变被动学习的知识接收方式,在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教学的同时,学会独立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提高思维的活跃能力,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1.2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综合性的教育方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祖国建设发挥更有力的作用[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坚持“三个面向”,还需要受教育者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在学习与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奋斗。
2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2.1教育教学模式老旧。
“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更加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而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的黯淡反馈而使其下一步的教学难度加大,由此恶性循环。然而,这种“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后果是,在短时间内的考试中学生确实会取得相对良好的成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之前没有理解只是死记硬背过的知识点很快就会被遗忘。通过调查结果现实,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并表示自己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点的真正意义。这种单纯的将知识结论告诉学生,并要求他们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是现阶段很多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通病。
2.2忽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的跟随老师的思维而去学习,这使得原有的学生狗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概括知识点,然后学生记忆知识点为教学的主线,在此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任何提问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长时间被忽视,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对理解知识的兴趣,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概括能力,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2.3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
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指删减优秀的文章内容,大篇幅的加入现代内容,而是改变传统的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而强行加入的大部分中外名著选读。这部分内容虽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却与现在时展的趋势不能相互融合,这使得学生长久的生活在文学作品中而与现代社会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思想跟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措施
3.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打破过去的“一言堂”课堂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更好融合的必由之路。要丰富教学方法,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不要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3]。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将语文知识与现代化相结合,自由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学校和老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学生与教师共用讲学案,老师使用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来设计,充分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联系。
3.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主要角色,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过去“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发散性思维”学习。一方面要倡导“无讲台”,即打破焦点,打破中心,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而成为多焦点、多中心,成为不断变化多的焦点和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另一要倡导破除“三面黑板”的观点,即剥夺教师的黑板霸权,为学生活动提供广阔的舞台,锻炼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要勇于在课堂提出自己的问题团体与见解。日本著名教育家麻山吉优夫曾说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师所无法替代的,一旦出现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现象,这就表明其教学成果必然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也只有让课堂主体回归学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3完善教材基本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设置方面,删除部分名人名著选读,添加一定比例的能够体现现代化发展内容趋势的文章题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适量的时尚短文,以此满足初中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语文教学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距离,避免语文教学与现代社会脱节。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学习的现实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依旧存在存在问题,将素质教育合理的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仍然需要改进,要通过更多的理论实践与磨合才能达到真正的融,而这个过程则离不开学校以及语文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创新与努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中语文教学会向素质教育不断地迈出坚定地步伐。
参考文献
[1]崔百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2:96-98.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5
关键词:生态意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教学
G633.3
初中语文教学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表现为学生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方面。但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中包含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发展,包含了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和建设,这些教育价值如何体现出来,值得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将生态意识渗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意识成为优秀公民必须拥有的一种个人品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即是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承认自然之美,保护自然环境等行为和意识。
2.生态意识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初中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是对未来社会公民素质进行准备性教育的过程。生态意识作为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出来;另外,生态意识中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理解、审美以及环保等积极认知方式,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生态意识的渗透教育,有助于从根本上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二、生态意识渗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
1.通过体验式阅读促进阅读情绪生态化
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自然之美,体验人在自然的震撼下产生的审美感受,体会自然赋予人的多种情感价值,是生态意识教育的一种方式,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引起自然场景和学习情绪共鸣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帮助教师创设环境,实现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与生态意识相拟合。在对《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青海湖的图片或者电影片段,学生通过直接的观看,感受到了青海湖的美丽景色,以及生态自然环境能给人带来的愉悦感情。再截取几个其他地方湖泊资源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比较之后,再对课文进行教学,这样,就会较好地加深学生的感受。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青海湖的生态和谐,同时产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相关环境进行描写,对自然环境进行探讨,使教学所得的感受更加深刻。
2.通过讲座交流实现学习方法生态化
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更容易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情绪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生态意识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认知模式,教师可以在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改进,实现生态意识的深入教学。如在学习《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世界中丰富多样的动物品种,开展了一次“我所认识的海洋生物”的知识讲座。教师在讲座开始之前就学生关于动物的课外作业。如,让学生收集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后向大家介绍这些生物。让学生收集关于濒危海洋生物灭绝的原因,进行交流。教师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次讲座活动中,从自身对动物保护的角度出发,交流感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实践活动的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获得感悟,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
3.通过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结果生态化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环境保护主体明确的篇章,在进行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后,学生必然会对自然保护这一意识产生明确的、积极的认知,这是生态意识的萌芽。语文教师应在这个时候趁热大打铁,将语文课内教学的结果进行巩固,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使学生的生态意识更加牢固,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对自身的环保意识的教育作用。例如,教师可将“自然环境保护”作为主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如班级内部的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身观点。如此一来,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效果显著。
三、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建议
1.丰富教学资源
生态意识是在强调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大环境中才能够形成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涉及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生态意识渗透教育要想全面开展起来,必须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大环境,因此,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开展生态意识教育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家长和学校方面都应该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个角度进行生态环境的营造和生态教育资料的提供,只有这样,生态意识才能够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2._展课外教学
语文教学教会学生从文字的层面领略自然之美,而这种学习结果需要回归到自然之中才能够得到强化,生态意识教育也是如此。初中语文应该将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从课堂转移到课外的开放环境中,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地,通过课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生态意识教育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意识渗入教育使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方面,能够进一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使用各种方法突出教学材料中的生态性,另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必要的课外教学也是突出生态意识教育之必须。
参考文献:
[1]徐红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J].知识窗(教师版),2016(08):131-132.
[2]张洁.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的策略[J].好家长,2016(10):119-120.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6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课堂教学重要性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部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上,不宜刻意地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刻意地以不追求系统的、完整的语法知识作为淡化语法知识的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语文的实践能力是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作为支撑的。至此,文章将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出探讨。
二、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语法知识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知识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阅读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在语文的实践应用能力之中,阅读能力是最为基础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在缺乏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学生任何一方面能力都是缘木求鱼的表现。认真对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探索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规律。文言文的教学始终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一个难题,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文章,若教师在此时能够灌输给学生一定的语法知识,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醉翁亭记》中“人不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中的第一个“乐”与第二个“乐”,在不具备“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两个“乐”字各是什么意思的,如果学生了解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则可以很快地理解:“乐其乐”是一个动宾短语,第一个“乐”是动词,意思是“以……为乐”,第二个“乐”是名词,意思是“乐趣”。又如,在文章《春》中“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通过对这个“闹”字进行语法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其既有形容词“热闹”的意思,同时也有动词“闹腾”的意味,一个“闹”字体现了两种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2.语法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基础
因为在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时候,所学课程的知识都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在书面上表达出来,所以说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重要基础,语文知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甚至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个人发展。倘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过于“淡化”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面对逻辑性更强的文字,例如人物速写、科技论文、议论文等,就可能出现读不懂,无从下手的现象,从而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因此,在初中阶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语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我国初中语文语法的教学现状
由于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淡化语法教学”这一观点,导致初中生缺乏对于语法的基本认识,很多初中生在写篇作文都语句不通、错字连篇的情况下依旧认为语文语法是枯燥乏味的。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语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无法进行良好的把握。部分严重缺乏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还可能出现无法捕捉阅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时常常出病句、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等现象。这些都是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体现。
四、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时,先要确定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与发展需要确定课堂中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课标》附录三就是初中阶段的语法要点,但这个要点描述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框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丰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授课文或是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
2.教学原则
教师要始终将“实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感性的阅读材料中汲取知识,再从这些知识中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以求实现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过程。这样做不仅优化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
将相对枯燥的语法知识化作较为生动、易于接受的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历史上、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典型语言现象去吸引学生,让其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语法知识以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五、结语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主观上重视对语法知识的教学,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将汉语语法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语法知识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海英.新形势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浅见\[J\].中华活页文选,2010,(08).
\[2\]金碧瑶.浅析语法知识的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