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工程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工程流程范文1
关键词:汉江某水电站截流施工水力计算
Abstract: the two stage diversion by the right and left side riverbed release flood waters gate has been built for Longkou combined overcurrent, closure in February, river flow 382 m3/s, for hydraulic calculation of closure i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successful closure.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a hydropower station in Hanjiang River Closure hydraulic calculation
中图分类号:TV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0概述
汉江某水电站是汉江上游河段开发规划中第六个梯级,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并兼顾航运。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左右副坝段、航运坝段、泄洪闸坝段、厂房坝段、安装间坝段等组成。枢纽工程属二等大(2)型工程。
枢纽布置格局为沿坝轴线从右至左由右副坝段表孔1孔、航运坝段(兼泄洪闸1孔)、泄洪闸4孔、河床为六台贯流发电机组厂房(包括厂房溢流表孔6孔)和安装间坝段(下部布置表孔2孔)。
施工导流采用河床分期导流,一期先围护右侧,施工垂直升船机坝段、泄洪闸等坝段。二期围护左侧,施工电站厂房、安装间等坝段。本文主要为二期施工截流水力计算。
2.0施工导流程序及方案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为保证围堰一期戗堤2013年3月20日前填筑完成,2012年10月1日开始截流预进占,并开始基础防渗施工,,2013年2月8日~2013年2月10日龙口合龙截流,至2013年2月10日完成基础防渗工程,2013年3月20日完成本标段工程,即上游围堰填筑至203.06m;下游围堰填筑至197.86m高程,由上、下游围堰和纵向导墙围成基坑进行左岸坝段施工。
二期围堰填筑存在交通不便,料源缺乏、场地狭窄、工期紧等困难,加之泄洪闸施工尚未完成,施工干扰大,另外堰体的防渗工程量大工期紧。计划利用12年汛后枯水期的有利时机,结合右泄标段的一期汛期围堰的拆除,从纵向导墙的上下游回填道路至二期围堰的右侧堰头,将一期土石围堰拆除的有用料用于二期围堰右侧堰头的填筑,解决二期上下游围堰填筑料源问题。11月15日前完成二期上下游预进占,填筑至坝左0+80处,预留龙口宽度50m,提前进行该段防渗墙的施工,同时利用一期枯水纵向围堰高喷防渗墙回填道路联系上下游交通。2012年12月15日前,将一期围堰拆除至198m高程,将合格土石料运输至二期上下游围堰右侧靠近纵向导墙临时堆存,待泄洪闸具备过流条件后10天内完成一期土石围堰剩余部分拆除,并根据拆除情况确定截流的具体时间。二期截流前,将左岸上游码头至二期上游围堰的江边道路贯通,保证泄洪闸过水后的围堰施工进场路。上游左侧道路作为截流的补充方案,即在利用右岸截流合龙困难时采用左岸部分填筑的方案,备用料源选用左岸上游3.0Km处的干沟弃碴,从左岸316国道运输至左岸堰头。
3.0截流设计
3.1截流设计标准及截流时段
某水电站坝址枯水季节的上游来水,受安康水电站发电流量的控制,枯水季节安康电站在一般情况下,二台大机组发电,一台小机组半负荷发电,单台大机组发电流量282 m3/s,小机组半负荷发电流量约为80 m3/s,小机组半负荷发电和区间流量合计按2月份的多年平均流量337 m3/s计算,则截流设计流量确定为:Q设=801 m3/s。
经与上游安康水电站联系协商,截流时一台机组发电,以减小截流难度,快速顺利完成截流工程。一台机组发电流量282 m3/s,区间流量按100m3/s计算,则第二方案截流流量Q设=382 m3/s。
截流时段选择在2月8日至10日。
3.2截流方式
截流采用由右岸向左岸进占的单戗立堵进占的截流方式。
3.3截流施工道路及料场规划
左岸进占施工道路利用沿左岸上游岸坡开挖坡跟铺筑的施工道路,进占回填土石料取自干沟弃渣场;干沟弃渣场同时作为截流抛投料的备料堆存场地。
右岸进占利用一期围堰拆除料填筑。因无道路可至上游纵向导墙处,考虑先利用渡船将部分设备运至右岸一期围堰,利用一期围堰拆除料从右岸全断面向左岸进占70m,然后沿围堰上游侧从左岸向右岸预进占围堰戗堤处架设浮桥,以连通左右岸,用该桥运送围堰基础处理设备及材料。下游围堰可直接从左岸施工道路至施工点,利用一期围堰拆除料从右岸向左岸全断面进占70m。
3.4右岸泄洪闸水位流量关系
根据右岸泄洪闸泄流量与水位关系曲线,经计算确定,龙口流量与泄洪闸流量关系分配见下表。
表1右岸泄洪闸与龙口流量关系分配表
3.5龙口水力特征计算
(1)龙口宽度与龙口流量
龙口宽度60m,设计流量382 m3/s,采用立堵截流水力计算图解法,合龙的上游水位196.01m,戗堤安全超高为0.99m,戗堤顶部高程为197m。
地面高程EL189.5m~EL191.6m,计算时按EL190.5考虑,龙口流量根据下式计算。
---流量系数(; )
---龙口平均过水宽度
H0---龙口上游水头
计算时先根据不同流量判断流态,计算,然后给定龙口水流平均宽度,求出上游水位,若此水位下Q龙口+Q泄=382m3/s,则平均宽度假定正确。通过以上试算,求出不同龙口宽度时的上游水位及龙口下泄流量。计算成果见表5-7截流水力特性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龙口最大平均流速发生在龙口形成三角形断面后,相应水面宽度20m,最大轴线平均流速4.00m/s。
(2)龙口最大平均流速及抛投料规格
龙口最大平均流速按下式计算
v=Q /(bhc)
hc----龙口收缩断面水深
v---龙口轴线最大平均流速
Q---龙口流量
b---龙口水流平均宽度
龙口抛投及护底块石粒径按下式计算:
k---稳定系数,立堵抛投块石取0.86
γ---水比重,取1.0
γ1---块石比重,取2.7
d---块石化引直径,m
g---重力加速度,m/s2
vmax---龙口最大流速,m/s
(3)龙口截流水力特性成果表,见表4-3
表4-3 龙口截流水力特性成果表
3.6截流材料准备
截流设计流量Q设=382 m3/s,计算截流材料用量V总=11826 m3,
其中钢筋铁丝笼400 m3
块石(D=0.3 m -0.4m,重40-80kg)4900 m3
块石(D=0.4 m -0.6m,重80-300kg)2310 m3
石渣(D=5-20cm)4418m3
钢筋铁丝笼装块石几何尺寸:(2m*1m*1m)150个,(1.5m*1m*1m)100个。
3.7截流施工
3.7.1截流阶段划分
截流施工采用立堵法单戗单向进占。戗堤顶宽94.83m,上游坡比1:1.75,下游边坡为1:1.5。施工时先从右侧向左岸预进占80m,进占时紧进行下戗堤,端头边坡1:1,并在预留龙口端头采用铅丝笼作裹头,预留龙口顶宽50m,底宽35m。
预进占先采用一般石渣抛投,再根据经验用大块石抛投,最后用铅丝笼块石防护龙口做裹头。
3.7.2截流施工方法
(1)右岸戗堤进占
右岸进占时用2台PC400挖掘机在右导墙外侧堆存区装车,10台20t自卸汽车运至堰头卸料,220HP推土机推入水中,逐渐向前进占。施工时先靠近戗堤下游抛填石料,石渣随后跟近。按照二期围堰设计断面全断面一次填筑至198m高程。施工时戗堤下游领先进占,上游逐步跟进,靠近围堰轴线处填筑<10cm碎石料,以利于堰基旋喷施工。从右侧向左进占至坝左0+080左右时,预留龙口,在裹头位置根据经验用大块石抛投,并用铅丝笼块石防护龙口裹头。
(2)龙口截流的施工
预进占时预留龙口顶宽50m,截流施工时采用3台PC400反铲在导墙右侧堆存渣场装车,15台20t自卸汽车直接拉运堆存料从预留龙口抛投进占,按照龙口宽度填筑相应截流材料。快至三角堰断面时过水断面逐渐减小,流速和落差逐渐增大,这时采用铅丝笼压脚,根据经验抛投块石和砼预制块及铅丝笼进行合龙。预制块和铅丝笼由吊车装20t斯太尔自卸汽车运至龙口,220HP推土机推入水中。合龙后及时加高加厚戗堤闭气。
预进占高峰强度6000m3/d,预计45天完成,截流强度每小时1000m3/h,预计截流时间10小时。
3.7.3特殊部位的处理措施
因上游纵向导墙设计桩号为0+199m,而现实际施工桩号只至0+150m处,施工比设计短了49m,造成上游围堰坡角在导墙端头外,考虑截流后水流拉深和冲刷导墙附近围堰基础,决定截流前对围堰上游右上侧50m河床及导墙上游右侧河床进行铅丝笼护底,护底宽度均为20m,并将相应护底部位用石渣填筑至水面以上,确保铅丝笼满足干施工。同时对围堰右侧导墙上游端头采用铅丝笼进行裹护。另外,考虑到上游围堰迎水面防冲,对围堰水下部分坡面抛填1.5m厚大块石进行护底,围堰水面以上沿上游坡面布设1m厚铅丝笼装块石,并用φ8钢筋将铅丝笼连为一体。
截流前进行纵向导墙右侧河床及围堰右上游河床的铅丝笼防护施工,先将防护范围用石渣填筑至水面以上,再用¢8钢筋制作成1.5m×1.5m×1.0m的铅丝笼,人工配合机械现场制作并装笼,铅丝笼之间用¢8钢筋连为一体。
3.8截流进度计划
2012年11月1日~2013年2月7日截流戗堤预进占施工,对预留龙口端部采用铅丝笼裹头,并完成上、下游围堰予进占戗堤基础高喷防渗墙及截流备料和准备工作,对截流设备进行检验。
2013年2月8日~2月10日龙口截流闭气。
电气工程流程范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导流施工 要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00-01
一、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水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开展科学的施工导流,其目的是对水流实行有效拦截和引导,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得以正常进行。由此可以看出,施工导流的质量,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进度、造价、安全等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如实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因素,结合工程实际环境,掌握施工要点,对于制定正确的技术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水利水电导流的主要因素
1、水位变化
水位变化情况是影响导流的最基础的因素,主要包括:水位高低变化、水流流速、洪讯资料、来水流量、河道宽度等。水位变化直接关系到围堰的施工方案,对于长江等大宽度的河道,采用分段围堰是最合适的;对于水位高低变化悬殊且河道相对较窄的,最好采用基坑淹没方式。此二者都是为了能够实现洪峰期水流的快速排放。
2、地形地貌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也决定了导流方式。例如:在秦岭地区,多为河流狭窄、山石坚硬的两山夹一沟地貌,多选用隧洞导流;如果河道侧旁地势平整,明渠导流最为经济适用。
3、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主要指的是流水的冲刷力,河岸岩石风化程度,河床地理环境等。例如:在冲刷力较大的地方,需要规范河床束窄程度,防止围堰被掏空;在河岸岩石风化程度较重的地方,多使用明渠导流。
4、水工建筑物
在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工建筑物的安排位置的时候,优先需要考虑的是导流计划,做好溢流区与非溢流区的分布安排,根据不同的导流方式,安排好水工建筑物的位置与结构,避免重复拆除与修建,以减少施工成本。
5、做好河道综合利用工作
一条河道,关系着周边的很多活动,影响着两岸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做导流计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河道的综合利用价值和不良影响,在航运、灌溉、城市供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控制工作,提高经济性价比。
三、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施工要点
1、水利水电工程导流计算要素
(1)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包括泄水能力、流水压力、冲刷力、水流脉动等,水力计算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导流建筑物的尺寸与形状,是设计导流方案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重点水利项目或复杂的施工环境,必须进行导流模型实验,以获得更为详尽的水力数据支持。
(2)施工量计算与工程费用预算
在获取导流建筑物的尺寸与形状,在确定导流方案之后,就要由此计算施工量,土石方的挖填量、砌石方量、混凝土浇筑量、金属构件安装量等都要纳入计算范围。进而制定施工步骤,规定施工量,预算工程费用,给出经济指标的上下线,形成具有指导作用的数据型文件,为实施导流方案提供支持。
(3)拟定施工计划
根据导流方案,拟定施工计划,首先需要找出并拟定影响施工进度的控制节点,以节点为核心,安排好与之相关的施工内容,核算施工进度,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确定各节点工程的施工时间,最大程度地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并加以论证。其次,根据施工进度方案,解析各个建筑的施工强度,并将其通过函数关系制定成图表,使之一目了然,既可以方便监督执行,又可以合理安排施工内容、调剂施工时间,以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施工方法
在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中,导流是分作两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是修筑临时性导流建筑。通过修筑围堰与泄水建筑物,将大坝主体所在位置用围堰加以环绕,截断水流进入施工现场,通过泄水建筑物把围堰中的存水排到河道中,保证围堰中的环境可以满足施工条件。
第二阶段是修筑永久性导流建筑。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在完工后的导流与泄洪之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拆除挡水围堰之后,永久性导流建筑就承担起对上游来水的导流作用了。
(1)围堰导流
围堰技术是利用当地土石材料,辅助以金属构架、混凝土砌块等材料,采用堆砌的施工方式,对河道进行拦截的导流技术。在河道宽阔、水流流量较大、工期较长、河道综合作用大的地方,一般使用分段围堰法;在河道较窄、流速缓慢、工期较短的地方,一般使用全段围堰法。
全段围堰法。在将河道做一次性完全隔断后,在全段围堰的端头修建泄水建筑物,待到工程即将完工后,将泄水建筑物加以改造,根据当地环境,选择隧洞、底孔、涵洞、明渠等不同方式作为永久性导流建筑物。
分段围堰法。根据河道宽度、水流冲刷力、地质地貌等条件,把河道分作二至三段,分期分段构筑围堰,完成各个阶段的工程,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建筑整体。实施分段围堰施工,需要密切关注河床束窄对围堰根基的冲刷力,避免发生围堰被掏空的情况。
(2)孔洞导流
孔洞导流包括:涵洞导流、隧洞导流、底孔导流。
在下游围堰底部修筑涵洞,将基坑中的存水导向下游的导流方法,称作涵洞导流。涵洞导流多用于中小型水库工程。
利用水库旁侧的山体中挖掘隧洞,实现导流的方法称作隧洞导流。隧洞导流的工程造价虽然较高,但是可以作为水利工程的永久性导流建筑使用,因此,在山势险峻的西部地区,隧洞导流依然是较为普遍的施工导流方法。
在大坝体内部,建造混凝土泄水孔洞,实现导流的方法称为底孔导流。该方法多用于分期建筑的混凝土闸坝。常用于水流较小的导流,当水流流量较大的时候,多配合其它方法实现有效导流。
(3)明渠导流
在河岸平缓、滩地宽广、水流流量较大的河道,可以利用历史遗留的老河道、溪沟等地理环境,通过修建明渠的方法,实现导流。这种方法称作明渠导流。明渠导流具有施工方便快捷,便于维护、导流能力大、综合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3、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施工要点
(1)细化导流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牵扯到的环节很多,设计方案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需要慎重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然后选定一种可行性方案;需要在确定了可行性方案的基础之上,密切关注工程经济性、施工合理性、设备负荷均衡性、截流安装蓄水等工序的时效性,从而确保导流工程的质量。
(2)优化施工内容
优化施工内容就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导流计算要素,就要重视现场施工情况,依据科学的数据,推算出设计要点,坚持强调实际施工中的变化情况,细化施工内容,以确保施工效果可以满足设计初衷。
(3)狠抓施工质量
依照质量控制体系,注重工序分解工作,把责任分到各个工序的各个执行者,确立严格的验收制度,落实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进行的验收制度。在关键工序关键岗位,实行全程监控,定人定岗,以确保导流施工质量,保证导流施工的精确性。
四、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导流工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项目,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从水文地质勘查开始,秉持科学态度,认真采集数据,完成精密计算与设计,制定合乎现场的方案,监督执行,落实施工进度,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顺利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韦汝敏.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导流问题与技术分析[J].水利水电工程,2015(1).
[2] 刘江.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导流问题与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
[3] 陈坤.分析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的导流因素及其施工要点[J].水利水电工程,2014(7).
电气工程流程范文3
【关键词】住宅电气;配管;施工工艺
当今社会人的居住条件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装修装潢中管道的走向都有着相应的美学要求,需要在住宅电气的设计上进行相应的设计、设计配管的走向,并在其铺设施工中注意和现有环境的结合。下面就住宅电气设计中配管的施工方法进行一些说明。
1 施工流程
(1)暗管敷设的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煨弯测定盒箱位置固定盒、箱管路连接变形缝处理接地处理。
(2)明管敷设的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煨弯、支架、吊架确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支架、吊架固定盒箱固定管线敷设与连接变形缝处理接地处理。
(3)塑料电气暗管敷设的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弯制测定盒箱位置固定盒、箱管路连接变形缝处理。
(4)塑料电气明管敷设的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确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支架、吊架制作安装管线敷设与连接盒箱固定变形缝处理。
(5)管内穿线施工程序:施工准备选择导线穿拉线清扫管路放线及断线导线与带线的绑扎带护口导线连接导线焊接导线包扎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2 施工工艺与措施
2.1 配管走向
家庭电气装潢设计时,有条件的可在建筑图的基础上做出装潢效果图,使房主对未来完成的装潢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当与房主达成一致意见后,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图和装潢效果图设计电气图。设计电气图时,不能随意改变建筑结构,要充分利用原有的配管和配线。
设计提供的配管图,其走向在施工时可改变。住宅建造时,室内的顶灯灯盒及配管都是预埋完成的,家庭装潢时应充分利用。
2.2 预埋验收
电气施工前,首先要对原有的配管和配线进行检查,即使是毛坯房,在土建施工时,也预埋了电线保护管,有的穿了导线。需要检查的项目有:开关盒、插座接线盒的位置是否符合装潢设计的要求;配管是否畅通;管内导线的规格和绝缘是否符合要求等。如果原来预埋的插座接线盒不符合要求,则要给予调整;原有配管若未穿导线,应用吸尘器把管内的垃圾吸干净,然后穿入铅丝,铅丝的中间系一小于管径的纱团,让纱团在管内抽动。一方面检查管子是否畅通,另一方面清除管内附在管壁上的垃圾。如果管子不畅通,又无法修复,则原有的管子不能利用。
对已穿入管内的导线,要复测绝缘电阻。如果是金属管,除了要测导线与导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外,还要测每根导线与管子的绝缘电阻;如果是塑料管,只要测导线与导线之间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在O.5M以上才合格,若绝缘不合格,则此导线不能用,要调换。
2.3 敷设
大多数家庭在客厅或卧室内有护墙板,塑料护套线能否直接敷设在护墙板内?从安全角度考虑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家庭装潢用的护墙板通常未涂防火涂料,直接敷设在护墙板内的导线,一旦导线因故障发热,引起燃烧,护墙板本身就是引燃物,会使火灾扩大。因此导线敷设在护墙板内也应有电线保护管保护。
家庭装潢中,导线可明敷也可暗敷,从美观角度考虑,绝大多数家庭采取暗敷。用阻燃型塑料管作为电线保护管是家庭装潢中推荐的方法。阻燃型塑料管可暗敷.也可在吊顶内明敷。
电线保护管通常暗敷在砖墙内或地板下。剪力墙、承重梁和混凝土柱头只能在土建施工时预埋保护管,不可在剪力墙、承重梁或混凝土柱头土建完成后剔槽暗敷,更不允许割断剪力墙、承重梁或混凝土柱头内的钢筋。暗管遇到剪力墙或混凝土柱头应改道避开。
电线保护管如在吊顶内敷设,则施工十分方便,因此应该尽量在吊顶内敷设。家庭装潢中,通常只有卫生间和厨房有吊顶,此时应充分利用吊顶配管。对与卫生间或厨房间相邻的房间也可利用它们的吊顶,让电线保护管穿越吊顶进入房间,再从墙内引下。
剔槽暗敷时要注意如下事项:
(1)电气设计的配管图仅是示意图,一般是不标明具体走向的,仅说明是明管还是暗管。例如墙上的插座配管,可从住户配电箱配出后,沿墙到地板下,再从墙内到插座;也可从住户配电箱配出后.沿墙到插座。暗管敷设时,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尽量减少弯曲。
(2)槽不要剔得过深、过宽,剔槽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影响墙体的强度。槽的深度只要达到电线保护管与墙砖面齐平即可。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3)家庭装潢时,砖墙上通常已有水泥砂浆抹面,但剔槽时仍需将电线保护管埋入砖内。采用PVC管时,管子埋入后应用强度不小于M1O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其目的是防止在墙面上钉入铁钉等物件时,损坏墙内的电线保护管。
2.4 PVC线槽的施工
老式住宅的布线常常用木槽板布线,材料不阻燃,因此逐渐被淘汰。现在,在医院病房、办公楼和机房内已开始采用线槽明装布线的方式。国外的家庭装潢中也开始采取此方法,把线槽固定在护墙板的上端。
开关和插座需要暗装在线槽上时,开关板或插座板不能直接固定在线槽的盖上,应该在线槽内设置一只接线盒后,再把开关面板或插座面板与接线盒连接。PVC暗装接线盒的外形尺寸为长77mm、宽77mm、高38mm,为了能把接线盒暗装在线槽内,应选用100mmx40mm规格的线槽。
2.5 PVC塑料管的施工
(1)明配管的固定。吊顶内的明配管可用鞍形管夹或管码固定在支架上,也可直接固定在建筑物墙壁或梁柱上。
PVC管码有两种:一种有PVC底座,另一种无底座。管码用薄板冲压而成。如果 PVC管固定在扁钢支架上,应采用无底座的管码,省去底座降低工程造价;若PVC管固定在墙上,应采用有底座的管码,用一只尼龙胀管固定底座后,再用自攻螺钉把管码连同PVC管一起固定在底座上。若不用有底座的管码,有两个缺点:要用两只尼龙胀管固定管码,增加工程成本;固定管码的两只尼龙胀管的相对位置要正确,否则管码无法固定,增加工程的难度,尤其是在有钢筋的梁、柱上设置两只位置要正确的尼龙胀管,往往遇到钢筋而无法做到。
(2)接线盒的固定。为使接线盒的位置正确,应该先固定接线盒,然后再配管。施工时根据装潢设计图固定接线盒(开关盒或插座盒)。埋于墙内的接线盒口应与墙面齐平。墙上凿的坑,应大于接线盒的外形尺寸。接线盒的进出管子配上一段后,放入坑内,调整位置后,在接线盒的周围填上混凝土,待混凝土完全干固后,方可继续配管。装在护墙板内的接线盒,盒口应靠近护墙板,便于面板的固定。管子必须和接线盒垂直,用带丝口的护圈使两者连成一体。
(3)连接塑料管如用插入法连接,接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即使是暗敷的管子,连接处也不能遗漏涂胶。涂抹粘接剂时,接合面应保持干燥,套管的内表面和管子的外表面都应涂抹粘接剂。涂抹后立即扭动插入,至少放置15s后方能继续施工。
电气工程流程范文4
Abstract: The first-stage project of Nuclear powerplant is by the sea. It is a point-line-plane combined project of broad area, long-term of construction work. Th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work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prevention of floods and drainage of floodwater; make control sectors and the conservation measures to each sector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on category, schedule,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monitoring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djust or promote the measures timely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conclusion.
关键词:滨海;核电站;水土保持;分区防治
Key words: by the sea;Nuclear powerplant;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work;zoning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053-02
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 项目概况 某核电站规划4台1750MW级EPR机组、同时预留建设2台1000MW压水堆机组的场地,本期工程建设2台1750MW级EPR压水堆核电机组。工程总投资649.66亿元人民币,土建投资约70亿。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面积921.01 hm2,包括:厂区(4台机组场地)、专家村及员工生活区、配套设施及施工辅助区、气象站、取排水区、水库区、道路区、弃渣场等。工程的土石方挖填总量为2906.96×104m3,其中挖土石方1730.29×104m3,填土石方1176.67×104m3,弃土54.3×104m3堆放在弃渣场20m高层以下位置,多余的石方275.95×104m3堆放在弃渣场20m高层以上位置,淤泥223.37×104m3弃于海上抛泥区。
1.2 项目区概况 某核电站厂址地貌为低山丘陵地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22.7℃,平均年大风日数44d。厂址海区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多年平均潮差1.09m,历年最大潮差3.26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191.4mm,最大一日降水量(20年一遇)324.8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05.4mm。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大多集中在汛期的5~9月,约占全年的74.7%。项目所在区域属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防治执行二级标准。区域内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
2 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2.1 水土流失受滨海区自然条件影响 本区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自然土壤主要包括花岗岩赤红壤、砂页岩赤红壤、第四纪沉积物赤红壤等。该类土中沙砾含量一般超过35%,表层土较疏松且薄,有机质的矿质化速度快,腐殖质积累慢,一旦植被遭受破坏,表层将较快被侵蚀殆尽,随时间的推移,抗侵蚀性较强的红土层也将逐渐被蚀去,土壤侵蚀将迅速加剧变成侵蚀赤红壤。厂区地处黄茅海与广海湾之间的赤溪半岛南端,海洋对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大的山脉对冷暖空气活动起着阻滞或加强作用,悬殊的海拔高度造成气候要素的明显垂直差异;冷暖空气常在区域附近交汇,造成大风和降雨。本工程厂址区降雨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每年受台风影响平均4.8次。在雨季施工,施工面极易形成面蚀、沟蚀等水力侵蚀,从而引起水土流失。
2.2 流失面积广、施工时间长 本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核电站厂区、专家村及员工生活区、配套设施及施工辅助区、气象站、取排水明渠、取水隧道、新松水库、筛茅坪水库、北段进厂道路、应急道路、连接道路、弃渣场等。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达到921.01hm2。工程于2007年9月开始土石方工程,计划2008年12月具备一、二号机组主体工程浇灌第一罐混凝土的施工条件,预计单台机组建设周期为56个月,两台机组间隔8个月,分别于2013年8月和2014年4月建成投产,总工期为79个月。
2.3 点、线、面流失形式兼备 根据各功能区的施工作业特点不同,本工程的点状工程包括厂区、施工区、配套设施及施工辅助区、弃渣场、大襟岛海工区、水库区等,产生的水土流失属于点状水土流失。线状工程包括淡水输水管线、取水隧道、取水明渠、道路等,产生的水土流失属于线状水土流失。整个工程区产生的水土流失属于面状水土流失。
3 防治要点
3.1 明确防治目标和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做到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相结合,坚持水土保持与电厂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在施工中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同时加强管理。项目区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防治目标应达到二级防治标准。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工程的防治目标如下:扰动土地治理率9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0%,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植被覆盖率20%。
3.2 重视防洪排水 根据厂址地形现状,西北高、东南低,厂区内自西向东流向的山溪有5条,在土石方工程开工前必须将原有山溪改道,建造施工必须的排水系统,以确保厂址上游汇水区水流的正常流动和排放,因此在厂址北部、西部、南部设置截洪沟。截洪沟按照5年一遇的标准设计,截洪沟两侧边坡的大小应根据土质条件和开挖深度来决定,土质坚硬或开挖较浅,边坡可陡些;土质疏松或开挖较深,边坡就应平缓些。本工程厂区各截洪沟断面分别为15~49m2之间,厂区截洪沟断面见图1、图2。
3.3 重视分区防治 本工程按主体工程各分项单元工程施工建设活动类别、建设时序、各施工区施工扰动特点、水土流失类型及防治方法的相似性等主导因素,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根据各分区,提出此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3.3.1 厂区 厂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除上述截洪沟外,还设有排洪沟、沉砂池、土工布拦挡、临时堆土拦挡、绿化等。厂区内施工道路要做到永临结合,道路两边设置临时排水沟,由于核电站施工时间较长,排水沟用砂浆抹面。由于核电站工程基础施工时间较长,基坑开挖量相对较大,在每台机组基坑附近设置临时堆土场,堆土场面积为40m×40m,外设砂袋墙。排石方工程开始时,防洪护岸工或砂袋驻成临时挡墙,防止海水冲蚀。核电站厂区由于有辐射剂量防护、卫生防火、安全保卫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对厂区的绿化不同于一般电厂,在厂区保护区内一般不进行绿化,仅在厂前区及其以外的地方进行绿化。
3.3.2 管线区 本工程淡水供水管线的铺设包括两种方式:沿公路浅埋铺设,长度为8490M,隧洞处架空铺设,长度为2924M。浅埋段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表产生影响,管线施工工艺较简单,施工时间相对整个供水工程来说较短,因此在管线铺设过程中,有条件避开雨季施工,尽量做到随挖随填,多余土方运至弃渣场。表土经过去除杂质和草根的处理,暂时集中堆放在管线沿线旁,当管线敷设完工后,及时回填表土,然后种植狗牙根覆绿。周边的临时占地,由于占压时间较短,植物可以自然修复。
3.3.3 弃渣场 本工程弃渣场位于厂区西南侧,总占地面积22.44hm2。本工程包括两个地块:弃渣场1占地面积为10.16hm2,弃渣场2占地面积12.28hm2,弃渣场1、2 的20m高层以下区域用于堆放多余的土方,弃渣场1的20m高层以上区域作为砂石料的加工场地,弃渣场2的20m高层以上区域用于核骨料的堆放。主体工程设计中已经考虑了弃渣场的土坝拦挡措施,在弃渣场1的40m高层和弃渣场2的25m高层处设置截水沟。弃渣场底部设置排水涵管,详见图3。弃渣场堆至设计标高后,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和改善土地生产力,应对其进行整治利用。整治后平台及边坡采用植物防护,主要是栽植乔灌木,其他种植本地蕨类、草皮,起到覆盖和遮挡的作用。
3.4 注重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①对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量的监测:包括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地貌、植被、气象、水文等自然因子及工程建设对这些因子的影响。建设项目占用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情况、项目挖填土石方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度等。②水土流失状况:监测项目区建设前后的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程度、水土流失量的变化情况。③水土流失危害监测:监测水土流失对周边及下游的危害,包括各种地质、泥石流灾害、植被破坏,以及对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生态和居民生活等的影响。④水土保持效果监测:包括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和运行情况;各项防治措施的保持水土效果及对周边和下游的影响,为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提供依据。
通过对工程的各种监测,能及时了解工程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监测的结果,及时有效的改进或增加水土保持措施。
4 结论
核电站工程属于建设类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受滨海区自然条件的影响,施工面极易形成面蚀、沟蚀等水力侵蚀,另外还具有工程的施工面积较大,施工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在施工准备期需建设好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管涵永临结合,防止施工面和堆土区的积水,减少水土流失。根据本工程附属工程多、工程量大、点线面工程兼备等特点,进行分区防治,采用相对封闭的施工方式,减少项目区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需要在施工准备期就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做出综合评价与分析,编制监测报告。主体工程设计方根据监测报告,及时补充和完善水土保持设施。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量计算,本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123.5×104t,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约122×104t,。水土流失量控制在1.5×104t范围内。采取措施后,水土流失防治能达到并优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二级标准,扰动土地治理率可达9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2%,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达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植被覆盖率达28%。
参考文献:
[1]杨舜成,丁光敏等.滨海火电厂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与防治措施―福建大唐宁德火电厂为例.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3]崔云鹏,蒋定生.水土保持工程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电气工程流程范文5
关键词:电气安装;换流站;土建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在工程施工中,两个不同项目的有效配合,能够使项目进展得更为有效。随着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增加,电力系统对于换流站电力安装工作的要求也会更高,尤其是±800kV这种特高压换流站的电力安装工作中,换流站的建设、防雷与换流站的绝缘工作、电缆的安装等,都需要与土建施工项目进行合理的配合,确保电力安装工程能够有效完成。本文主要对800kV换流站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项目的配合做出一定的分析。
一、施工前做好配合工作
在换流站正式进行电气安装工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土建工程的施工,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首先要做好计划统筹,要让各个工程的施工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做好详细的工程进度表和质量检验标准。在工程开始前,电力安装技术人员应该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好施工图纸,并且共同对图纸中涉及到双方的内容进行完善和审核,同时也要审查土建施工的方式能否和自己的电气安装方法相融合,审图图纸完毕,并且双方都不存在冲突之后,电气安装施工就要向土建施工准备好需要进行预埋的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让这些工序能够在土建施工中一并完成。
二、800kV直流电绝缘与防雷的配合
1 绝缘
800kV属于特高压直流电,因此做好其绝缘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电气安装过程中,做好避免出现因为电压过高而造成对电力设备的损失,就需要在安装过程中和土建施工做好配合工作。不论是关于保证其能够安全运行,还是考虑经济效率,制定相关的绝缘措施都是花费最小却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在正式施工工作中,特高压直流电的绝缘工作与普通直流电的绝缘工作大多相同,采用的是惯用法,其原理是在输电设备上,尤其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不需要将明确的电压数额输入其中,只需要输入额定的电伏数就可以,在土建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外绝缘的设备安装,比如地基的构建、材料的成分选择等等,为电力安装的绝缘先打好基础。
2 防雷
除了内部做好绝缘工作外,800kV换流站还必须做好防雷工作,安装好避雷器。在进行防雷工作程序中,需要注意这些准则,首先是换流站在进行电流的交换时,所产生的额外过电压应该通过交流线和避雷器对其进行限制,将电流限定在规定的数量内,在这个过程中,交流母线的避雷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换流站直流线产生的过电压由直流线避雷器进行限制,直流母线的避雷针起主要作用;接下来是还需要在换流站内的一些大型设备四周安装好避雷设备,最后在一些中小型设备的两侧可以安装两个左右的避雷器以做好避雷工作。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沟通,了解所需避雷器小、规格、以及不同避雷器之间的安装距离,在施工时注意,避雷器的安装不需要桩基,只需直接建好承载支架就可,直接的承载力特征值要大于180IiPa,并且需要采用C25混凝土来进行搭建,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一次成型,并且不留下施工缝,在避雷器的支架安装完成后,再采用更细腻结实的细石混凝土来进行二次浇灌,使其外表能够更加坚固。
三、施工阶段的相互配合
1 土建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土建施工要根据电力安装的需求做好预埋预留的工作,首先在土建施工构建模板时,要做好放线工作,根据电力安装需要的预留洞和预埋件的大小,为其准备好照明、排水、供暖所需的放线;接下来是进行沉梁及底筋铺设的过程中,要按照放线铺设管道、将预埋穿梁管道进行加固、安装好防雷所需的防雷网以及对换流站所需的大型设备进行安装和加固;最后一步就是要对前两步完成的工作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完善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和完善,确定其符合标准后,与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再进行核对,对预留、预埋工作进行更深入的审查。
2 基础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电气安装必须和土建施工的进度做好配合,完成墙体的安装。首先是将土建施工搭建的结构进行拆除,电气安装人员再根据砌体的位置核对预埋的管线和预留孔洞的位置,接地线穿墙孔一般取120mm×60mm,确定位置正确后再测试管道能否通畅,确保不会被拆模的垃圾所堵塞。接下来电气安装人员就需要在土建施工的砌体中,按照最先设计的图纸对墙体进行开凿安装墙体管道和盒装管线,这一阶段要注意连接地面母线的安装,其预留孔位置应在不小于室外地坪以下200mm处,在墙体中安装电缆时,要在室外最少800mm处留下240mm×240mm的孔,以确电缆能够正常运行。
最后进行的是电气的安装。首先土建施工方应将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电力安装所需的大型设备能够进入,接着在电气安装中,要检查电缆支架和地阻设备是否安装完善,接下来再走暗线的配置,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先向土建施工方了解到不同墙体、梁体、柱体的构造,然后再确定好暗线具体的安装方法。最后,土建施工应做好对电力施工设备的保护,安装电力设备的时也要注意避免对土建施工的成品造成破坏。
结语
800kV换流站的电气安装本身就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项目,因为其所涉及到的工作面非常广,尤其是多项工作的展开都和土建施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电气安装和土建施工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能够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进展的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流程范文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交流式;抗压能力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083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交通行业也在逐渐壮大起来,我国各大一、二线城市都开始纷纷修建轻轨、地铁、动车组等线路,在便捷了市民交通出行的同时,却给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1]。各国交通专业的学者,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到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和创新上,这一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有直流式和交流式,以及双制式。这些供电系统旨在当车流量处于高峰期时可以对线路进行持续、高效、稳定的供电。所以对于车流、人流量较大的城市,对其供电系统的研究,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2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
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类型多为交流25千伏以及直流1500伏两种形式,现在也逐渐兴起了将这两种供电制式相结合的模式,称为双制式供电系统。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是为了提供电动机车、轻轨、地铁的用电,采用牵引网络进行电流输送。这一系统是电流输出形式、电压强度,以及供电系统类型的集合。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将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工程项目可以申请的规格、项目搭建标准、工程可融资金等问题,所以正逐渐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2]。下面主要针对牵引供电系统的直流制和交流制分别进行简单的介绍。
(1)直流制。城市中的变电所、牵引网以及接触网的设计和搭建方式主要采用直流1500伏特的供电方式。此类型的牵引网采用了双边供电方式,若出现线路故障则换用大双边供电方式,从而达到跨越区域供电的效果。此外,直流制供电方式还采用了杂散电流保护机制。直流制式可以很好的将电能分流到各个网络,且可以进行较远距离的传输,但是由于它的变电模式,导致可以提供的供电距离较短,会增加一部分设备投资成本,此外该系统传输速率较低。综上,此系统并没有很强的优势可言[3]。
(2)交流制。交流制式的牵引供电系统,则采用25千伏特的交流电进行传输,牵引变电所多采用单向的“电压―电压”相接方式,变电所内装配有两部变压器,这两部变压器多采用双绕组的单相变压方式,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角开口的三角形结构,其中被接入电网的端口是高压侧的两个开口端以及一个公共端口,接地的一端是低压侧的公共端,其他两个开口端分别与牵引侧母线相接。对于降压系统而言,除了终端降压以外,在线路的区间内也设置了加压系统,方便区间内的设备照明使用。但是因为该系统长时间处在动态取流的状态,接触压力极大,所以采用交流制牵引供电方式对设备的耐磨损要求极高。
3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及关键技术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出行的要求也正在加大,各大城市纷纷建构了自己的地铁轻轨系统,随之而来的是对电网电力系统更高的要求[4]。最初的电网线路搭建主要采用的是直流制,现今时代也只有欧洲一些国家的部分线路仍沿用直流制。自上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修建的新线路全部都采用了交流制式。而交流制式的牵引供电系统也为大家展现了诸多优点,如:供电效果好、成本较低、电流量大、不存在杂散电流等。但是仍有一些缺点,如:当换相接入小型电网时会产生分相;牵引电流的谐波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
(1)电缆牵引网。目前常用的牵引接触网主要采用1500伏特直流电压进行供电,在一些特殊情况时,会使用750伏特。若采用交流电对接触网进行供电,它的等效电路如下[5]:
城内轻轨、地铁的牵引网应有上下行两条线路,并且应采用并联的方式,与此同时还应搭建备用的电缆线路,这条线路可以和正常电缆一起工作,它们互为备用。这样可以增强线路的可靠性,还可以提升供电电能的总量,削减功率损失[6]。
(2)牵引网分段供电与保护。由于电缆牵引网具有长距离传输、可输送电能大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若采用上下行并行线路,成本较高,且设备搭建较为复杂,所以一般采用分段供电的形式。电缆和接触网的分段设计既可以是同步进行的,又可以是分段完成的。为了便于施工,一般在变压器处采用统一分段,在其他区间线路中多采用分开分段。这样既可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又可以进行分段保护,使故障风险降到最低[7]。
(3)主变电所供电方案。主变电所的供电方式主要依赖地铁、轻轨等设备的数量和它们所处的位置,所以供电方式可采用单线、双线和多线的方案,以适应不同的设备需求[8]。
4 结论
目前由于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各国交通事业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交通线路中不可缺少的供电系统,本文主要从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电缆牵引网、分段供电保护、供电方案等方向入手,对其进行了介绍,这种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可靠性强、传输电能大、成本相对较低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李群湛.城市轨道交通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02):199-207.
[2]刘炜,李群湛,陈民武等.城市轨道交通交直流统一的牵引供电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08):128-133.
[3]陈琳,王黎,李宗P等.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主接线设计[J].信息技术,2012(05):156-160.
[4]岳巍.新型牵引供电系统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4413-4414.
[5]张维鹏.论谈地铁牵引供电系统整流机组建模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2728-2729.
[6]杨春燕,郑士富.牵引变电所多制式供电改造方案的研究――科学利用国铁供电资源,避免地铁供电重复建设[J].科技信息,2009(13):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