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范文1

    长期以来,在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理论影响下,一些人误认为抽 象思维才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人类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方式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客观真理。因此,中 学语文课比较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忽略形象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注重对文章内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 ,而缺乏对语言情味、意蕴的挖掘,对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及对作品情感因素、审美因素的体会。

    美国著名脑心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佩里博士经过多年研究,探明了人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左脑 控制抽象思维,右脑控制形象思维。这一现代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理论,从根本上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脑优势理 论和只有抽象思维才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的错误观点。它表明: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抽象思维并非是把握事物本 质的唯一方式,形象思维同样也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它们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两个基本方式,不能 互相代替;它们必须得到协调和平衡发展,互相补充,才能使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格得到健全 、发展和完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必将是左右脑协调发展、更加聪明、更富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因此, 语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两种思维的有机结合

    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体系,但二者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渗透 ,互相补充,互相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特别是文学作品,它是两种思维的产物,既有抽象思维( 主题的形成),又有形象思维(人物、情节、场面等生活画面的构思),因而就要求教师在教读记叙文,特别 是文学作品时,必须注意这类文章的特点,注意两种思维的结合。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才能达到既有情感感染、又有理性分析;既能走进作品之中与人物一起体验 人生的悲欢离合,又能走出作品之外,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以语言训练为核 心,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既训练抽象思维,又训练形象思维的目的。

    1、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

    形象思维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情感性。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及人物的丰富情感 ,具有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形象思维,没有感情的波澜,缺 少作为主体的投入和参与,那么,即使教师作出多么细致、周密的理性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是枯燥 抽象的。而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入情入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然后再 作理性分析,那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讲《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文中有一处描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 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 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阅读这段文字,我不是让学生首先研究分析“排出”这个词语如何运用 得准确生动,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孔乙己在看到别人的“笑”,听到别人的“话”之后,“排出九文大钱”时是 怎样的心态,揣摩“排出”这一动词的丰富内涵,并让学生做出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来表现孔乙己的 心理和神情,让学生走进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孔乙己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对“排出”这一动词使用的妙 处作理性的分析:如果换成“拿出”、“摸出”,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由于有了对“排出九文大钱”这 一动作的丰富内涵的体验、感受,学生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化了,认识到“排出”一词准确写出了孔乙己拿钱 买酒时的得意神情,以及他要在平日取笑他的短衣帮面前摆摆阔气、聊以的心理,如果换成“拿出”、“ 摸出”,都不足以表现孔乙己的这种神情及心理。

    学习《皇帝的新装》,我组织学生先进行表演,然后再对课文作理性分析;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为了 使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思想性格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的,我指导学生反复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 充分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背影》,我先让学生看课本剧,用直观的艺术形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感 氛围中,师生共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然后再对课文进行分析、研究等等。

    这些教学活动决不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一种伴随着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的情感体验的认 识活动。在这个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交融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认识更加丰富深刻,知识记忆更加持久 。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有品德、情感、审美、心理等多方面 的全方位发展。

    2、形象感知与归纳概括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的归纳概括不应是简单的、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生动的。通过 挖掘、体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语言,使之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引发学生想像,头脑中浮现出以作品语言描述的艺 术形象为基本原型的、且带有自己经验色彩的新的形象。学生有了深切的形象感受作为基础,他们对人物思想 性格的理解才是准确鲜明的。

    例如,《药》这篇小说中的康大叔是个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和帮凶的形象,学生对这个反面人物思想性格的 归纳概括,是通过挖掘、体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语言之后得出的。康大叔的眼光“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 半”,一只手“摊着”,向老栓要钱,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血淋淋的人血馒头,同时还嚷道“怕什么 ?怎的不拿!”接着“便抢过灯笼”,“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我用表情、声音、动作对加点词语加以强调,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让学生头脑中伴随着栩栩如生的形 象,归纳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这是一个多么凶狠、贪婪、粗野、蛮横的人物。

    学习《变色龙》,我让学生看录像;学习《祝福》,我让学生看电影。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用直观的 影视形象,取代对作品语言的理解分析,而是要使抽象概括的语言与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作品的意境紧 密交织在一起,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如果说抽象思维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变得清晰而简明,那 么,形象思维则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变得丰富而生动,二者相互补充,学生的认识活动才是情味盎然而富 有生命活力的。

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幽默教学 激发 和谐 亦庄亦谐 服务教学

幽默现在是个热门话题,在当今时代,幽默无处不在,聪明的人经常用幽默来调节气氛,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幽默是一门艺术。如果说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学幽默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1]

幽默教学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含蓄诙谐的语言、表情、动作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师生双方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幽默教学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闪烁,是教师应变能力生动的体现。

一、幽默教学的效果

幽默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教师真正掌握教学幽默艺术本质、功能、使用方法、培养途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恰当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教学方法可以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1、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和谐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由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隔膜甚至对立,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机智而轻松地“幽自己一默”,有时还可使自己从容脱身,离开不愉快的窘境或不自在的情景,从而改变教学环境。

有时课上有同学因疲劳而打瞌睡,我便解嘲道:“暖风吹得学生醉,直把课桌当炕头”。众生听之一笑,也就解除了睡意。还有一次,我上课时发现一位男生偷偷摸出面包和牛奶准备吃东西,我故意夸张地说:“苍天啊,大地啊,哪位同学这么善解人意呀,老师没吃早饭呀”。学生们都笑起来了,那个同学也非常不好意思地收起食物,就这样化解了一场尴尬。这样便多了份理解,少了些对立。这样善意的批评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是影响和增强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的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英国学者M?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的更好。” [2]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使紧张、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3、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心智。

目前,很多老师仍在面对着“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尴尬局面,学生根本无兴趣可言,课堂上死气沉沉。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给285名小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过后请他们复述。结果发现,91%的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得更为深刻。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指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他在课堂上力求使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充分调动起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后进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有所触动。所以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是幽默的课堂,是“我要学”的课堂。教师课堂上那凝聚智慧美的幽默感,就象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我在讲“如何写议论文”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对学生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五岁的侄子也会写。有一次,他说:“我最喜欢小狗了!”(论点)“小狗喜欢我,每天和我玩,很听我的话。”(三个论据)“所以我喜欢小狗。”(结论与开头呼应)这个例子一举,整个教室充满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不会被一些所谓的专业术语弄得云山雾绕,心生畏惧。

二、幽默教学的要领

1、亦庄亦谐。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教学风格,幽默教学的运用因人而异。内向沉稳型的教师可以以语言的机智性取胜,在不动声色中,“幽”它一“默”,使学生在片刻思考之后,方觉回味无穷。外向开朗型的教师不妨结合夸张的语言态势以生动性取胜。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要坚决摒弃内容不健康的幽默。

2、服务语文教学。

幽默在教学中不可太多,所谓“物极必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把握火候,注意分寸,使之立足于语文教学。

如在字形字音识记中,“戌戍戊”可抓住三字不同部位读成:“横xu点shu中空wu”。这种顺口溜,学生读来琅琅上口,不仅识记快,而且容易长期记忆。有学生“樊”字写不对,告诉他们“大树林间树杈多”。

实践证明:幽默是开胃的作料,只起调味作用,毕竟不能以作料为主食。如果为追求表面的热闹而背离教学的真正目的,那就南辕北辙了。

3、联系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教师是体现幽默的主动者,学生是感悟幽默的主体。如果幽默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难以引起共鸣。教师可以将影视、歌曲、小品、漫画、小说等作品中的情节或语言巧妙地用于教学中,还要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轶闻趣事、俏皮话、顺口溜等。尤其是要注意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电视节目,流行趋势,流行话语等等,当你说出他们所关注的事物时,幽默的效果会更好。

如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学生的讨论环节起名为“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台湾著名综艺节目);学生抄作业,评语写成“非诚勿扰”;学生上课问题答不出时,我会幽默地说“亲友团帮助一下”;有些学生上课爱睡觉,我就给他们搞个“本月睡神大排行”等等。

教学实践证明,幽默教学总是与语文知识结伴而行,其语文性决定了它以充分调动语文学习内容的幽默因素为主;其认知性决定了它是让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其育人性决定了它不应该是粗俗的,而应该是健康的。幽默教学是一种含蓄而充满机智的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学个性化的组成部分,它给语文教学插上翅膀,使语文课堂轻舞飞扬!

参考文献:

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范文3

东庐中学被誉为南京教育的十大亮点之一,教育局下文,在全市推广东庐经验,唯独以地域命名的“东庐讲学稿”被收进《南京素质教育30条》推向全国。

2004年《江苏教育》第十二期A版以《朴素的教育奇迹》为题做了长篇纪实性报道;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日在头版头条以《减负增效靠的是“讲学稿”》为题介绍了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2007年10月17日,《中国教师报》以《探问东庐中学讲“学稿”》为题对东庐经验作了深度挖掘和报道;2007年《中小学管理》杂志第十二期以《他把农村教育捧在手上》为题作了报道。

东庐中学的改革。实现了‘六无’:

一是无辍学,学区内学生100%进入学校;

二是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外流到城区学校上学的状况;

三是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

四是无不开课程:

五是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违规补课:

六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

而在这“六无”状态下,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几年来一直位居县、市前列。

“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

2007年10月17日,《中国教师报》以《探问东庐中学讲“学稿”》为题对东庐经验作了深度挖掘和报道。报道的开头是: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现实中这就是真理。”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此言一出,令在场的记者一愣。

“家长和学生要分数,我们就给他们嘛。关键是怎么给,给什么样的分数。我们要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分数,给学生’不缩水’的分数。”陈康金坚定地说。

当然,8年前的东庐中学还不敢这么“语出惊人”。那时候的她,是师资、生源和硬件都很差的薄弱农村校,先要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而不是“分数怎么给”。但现在,她不仅逃脱了“险被撤并”的命运,还解决了“分数怎么给”这个全国性的教育难题。更实现了无加班加点、无违规补课、无教辅用书等“六无”,破格通过了省级示范初中验收,获得了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素质教育创新奖”等诸多荣誉。

东庐中学靠的是什么?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这所“著名的非著名”学校能有今天的成绩,要归功于一项听起来似乎有些“土”的发明:“讲学稿”就是在1999年一份承载“教学合一”理念的“讲学稿”改变了东庐中学。

“讲学稿”是什么,何以能有如此“神通”?带着疑问,我们请来了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校长陈庚金。

东庐“讲学稿”的内涵界定

《中国教师报》的评论:

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一个实践智慧的标本

“讲学稿”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智慧的创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本土化”的标本。正如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所说:“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东庐中学“讲学稿”的成功经验再次向我们表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师资等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在短时间内有大面积提高,并不是所有教师突然提高了水平,关键是学生动了起来,教师的教学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东庐“讲学稿”的设计要求

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讲学稿”总体要求

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讲学稿”要区别于教案和讲义,不能把 “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大体上说“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 “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东庐“讲学稿”的研制过程

暑假备寒课:寒暑假老师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

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视情况而定),了解学情,再次进行备课,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卒白孙填写学习心得等。

“讲学稿”的使用流程

学生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课本的预习。所有的同学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

(3)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2)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放手让

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3)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指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以“精”保证“必”,用必促使“精”。

(4)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5)用“讲学稿”教学需要处理好“三个结合”,把握好“三个要”。

以精提高教学效率,以必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主要负担在作业上,关键是作业量的控制,教师要能真正做到四精四必,也就解决了有效教学的问题。

精选: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提出的问题,落实在集体备课上;

精讲: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

精练:减少板演,课上多练、集体训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

精批:通过精批发现出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不足之处,落实在全批全改,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讲评辅导上。

“四必”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调控负担,贵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课外,利在课内。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在备课中,教师应是厨师,把“讲学稿”烹制成一顿色香味俱佳的大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选例题习题,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课堂语言密度,少讲、少问、少板书,增加知识与思维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第一,教师要注重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服从于学的需要。

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学生常常是不一致的,处理好符合学生思路的问题解决,是增强教学功效的重要手段。

(1)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要服从学生,首先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

(2)当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教案要服从课堂,要调整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3)进度要服从效果,当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

第二,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喜欢别人的欣赏,这是人类的共性,对于初长成人、急于表现自我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人们特别是老师的关注、欣赏。因此,注意在课内外充分注视学生的爱好、学生的追求、学生的需要,及时肯定、赞扬他们的闪光点,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让我们经常记住柯维的一句话:“当众表扬,私下批评”。

第三,教师要勇于修正自我。

学生在理解、回答或解决问题中,常常会有许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方法,教师要勇于承认学生更优的选择,剖析自己的不足之处,特别是教师自身出现错误时更应如此,以此展现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也给学生展示一种观念:“教师和教科书不应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的意识。为了需要,我们甚至可以设置犯错的陷井自己跳下去。通过这些工作,让学生感到是在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氛围里学习,唤起学生的“向师心理”,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必信其道”。

处理好“三个结合”:

一是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二是紧扣“讲学稿”与课堂有机生成相结合;

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把握好“三个要”:

要具有针对性,更要注重导学性、探究性、发散性:

要坚持实用性,更要追求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现实成绩,更要关注其态度、方法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

讲学稿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

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

一、实现了三大转变

其一,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讲学稿”)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讲学稿”)走向教师的转变。学生认真的预习与教师的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提问与教师的及时辅导珠联璧合,从而整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其二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由原本陷入题海战转为按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去学习。其特点是:深刻预习、活泼研习、精当补习。

其三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促使了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变化。教师由原本围绕着“本本”转转为围着学生转,以学定教,促使教师提高“三个能力”,树立“三个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深刻预习:深:解决基础知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猜想;刻:学生的预习是尝试体验的过程。

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却具有了预制、预警、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激起学生最大的兴趣参与讨论,讨论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活泼研习:活:学生思维的活跃,各抒己见,标新立异;教师教法的多样,抓住契机,因生制宜。泼:“蛮不讲理”一做小动作、插嘴、交头结耳、做小老师。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导式:新授课;开放式:单元复习课、综合实践课;技能式:理科课程的教学;探究式:语文学科;讨论式:政治、地理等学科。尝试式:数理化学科。情境式:英语学科。

课堂教学做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激感的课堂,生动活泼、活而不乱的课堂,开放多变的课堂,自主创新的课堂。

精当补习:精:平时不留课外作业,不加班加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订资料。当: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分班,平等对待学生,利用学

生的差异进行教学;用“周周清”来增强学生周一至周五学习的动力;坚持教考一致(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考前只抓补缺和考法指导,让学生考出信心。

(1)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2)一切为了学生(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行为观);

(3)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文本”,变“教学”为“学教”;

①“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改变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

②“为学而教”: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因学定教,创作讲学稿;因学施教,创作教学”。

③变“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应试教育为“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教了要考,考了要学”的素质教育策略。

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弥补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提高了课堂效益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1)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2)“讲学稿”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的形成。

(3)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三位一体”。

(4)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

(5)“讲学稿”促进了有益的接受学习,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优势,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①学生能自我掌握学习目标;

②学生能自我掌握学习进程;

③学生能自我进行学习调节;

④学生能自我得出结论;

⑤学生能自我目标检测。

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我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1 “讲学稿”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的形成

一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较为顺利地获得知识与技能。

二是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讲学稿”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的达标,要达标就应迎难而上,力求达标,决不轻易放弃。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标,中等生、学困生就逐步树立了自信,就能体会到个人劳动换来的进步与收获才是最好的回报。

三是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在“讲学稿”的导引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大都是在静态中完成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以静态为主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三位一体”。

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大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讲学稿”把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融为一体。学生不会请家教,“讲学稿”就是最好的家教。

学校对各类学习辅导用书说“不”,对双休日和寒暑假补课说“不”,家庭的经济负担大为减轻;对具有歧视性的快慢班说“不”,学困生受到充分尊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都说:“孩子放在东庐中学读书,放心!”。

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

2 “讲学稿”给了孩子们一个学习的好理由

其实学习是没有理由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命状态。婴儿的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就是一种原始生命赋予的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然而,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一品质恰恰不是与时俱进的,相反,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原始的学习积极性是呈下降趋势的。这就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的理由。

3 愉快是最好的学习理由

“讲学稿”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它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快,结果中享受成功,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信心和希望。

“讲学稿”促进了有益的接受学习,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优势,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改变了教与学的效果。

就像当你购买了一件新的手机,你需要掌握使用它的方法,你会怎样进行学习,学习中你最需要什么?一般情况下,你总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小心地打开包装,进行仔细地观察,细微地抚摸。你会拿出说明书进行认真阅读,但没有一个人是通过说明书的学习,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后,再去操作练习,往往是只阅读了一小部分内容后,就急切地插上电源,在说明书的指导下进行逐步操作,直到能进行完整的、熟练地操作为止。当在阅读与操作中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最需要的是求得别人的指点,否则会放弃学习,处于等待之中或冒险行事。操作熟练后,很愿意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去帮助指导别人。这是我们大家共有的一种生活经验,也是一种相对最佳的学习方法。生活实践中的学习是通过协调的互动,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就类似于这样的“互动”。

又像一部影视作品,无论评得多好,与亲自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只看作品不读影评,有时会感到没头没脑。最佳的效果应是看了介绍后看作品再读影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就如同看一部影视作品,“讲学稿”是这部影视作品的海报,学生做“讲学稿”是在亲自看这部影视作品,课堂教学则是对这部影视作品的赏析。

三、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改变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引领教师走上了研究之路。

优秀的“讲学稿”来自认真的备课,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达成的

我们取消了备课笔记及其检查制度,向教师提出丢掉“应检”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落实新理念的过程。因此,这种备课,摒弃了传统的备课模式,抛弃的是形式主义,追求的是实际效果,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为教师“自培”及自我发展提供了空间与时间,促进了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的研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教师的竞争合作意识。

打破了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的模式,建立了以备课组为中心的两级教学管理机制。更多地关注学生、注重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初步形成了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一是管理关口前移,变中途督查、终端考核为重事前的指导、服务,抓住了教学的源头;

二是管理对象下移,更多地围绕学生做文章,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三是管理标杆上移,把日常的教学工作提升为事业追求、价值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