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市场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画电影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画电影市场分析

动画电影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 2011年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动画电影

2011年对于国产动画电影来说可谓是自信满满寻求变革的一年,多部高投入大制作的国产动画电影经过数年精心创作之后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在期待票房回报与观众认可中跃跃欲试。暑期档抱团上映的《赛尔号》《魁拔》《藏獒多吉》和《摩尔庄园冰世纪》,制作费用分别为1 000万元、5 500万元、6 000万元和2 000万元,在此之前上映的《兔侠传奇》制作费甚至烧了12亿元人民币!然而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的惟一赢家是《赛尔号》,1 000万元的制作成本博到了4 000万元的票房。不过更多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成绩却非常不尽如人意。《魁拔》票房200多万,《藏獒多吉》票房也在200万左右,投资过亿的《兔侠传奇》,票房只有区区1 500多万。

在已经结束的国庆黄金周期间,《少年岳飞传奇》《洛克王国》《闯堂兔》3部国产动画电影陆续上映。除了由热门儿童网络社区改编而成的动画片《洛克王国》有比较固定的观众群,票房尚可以外,其他几部动画电影均表现平淡,有的甚至上映不超过两三天便匆匆下档。

总的来说2011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投入与票房收入差距依然巨大。要么口碑好票房差,像《魁拔》《藏獒多吉》等;要么就是卷走千万票房的《赛尔号》,却被狂批“低幼”。面对外来的冲击,我们的市场表现竟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国产动画电影如何才能摆脱票房厄运,真正走向繁荣,在好莱坞和国内外商业片当道的中国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让中国观众认可国产动画电影,让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们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并愿意掏钱来影院观看,看起来困难重重。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超越?我们究竟该向国外动画学些什么?总结2011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动画电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通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到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出路。

一、较之国产动画电影水平有所提高,与国际制作水平存在差距 2011年最新出产的国产漫画、动漫都基本脱离了老套的剧情和粗俗的制作手法、背景,进入了高科技的制作水平。但这些高科技的背后仍然缺乏的是原创动力,欧美片中的轻松幽默、精彩动作设计以及日式动漫的精致感人的制作手法似乎只是学到了皮毛。

对于投资1 200万美元,承诺将用更原汁原味的文化和更好的武术设计打败《功夫熊猫》的3D动画《兔侠传奇》,被外媒评价为:“与其说是中国动画片的跨步,不如说还是蹒跚学步。”对影片技术制作基本肯定的同时也指出,剧情苍白以及过于狭窄的文化和主题使得影片不能维持一个长久的粉丝群体。

另外两部具有好口碑的中国原创电影《魁拔》以及中日合作的《藏獒多吉》都难逃日本动画的影子。

《魁拔》,汇集了一班中国年轻动画创作者的心血,从故事到制作甚至是片名都是走进中学校园请目标观众投票得出的。但就是这样的从上到下的中国制造,在人物造型和气氛渲染的手法上还是存在日本动漫的影子。有网友评论,“如果去掉配音光看画面,这根本就是日本动画”。这种情况是由于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较晚,中国的动漫市场一直被日本、欧美、韩国动漫所占据。中国的动漫人无论是创意还是画风都深受外来动漫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风格雷同势必不可避免。中国动画的风格正在逐步发展,现阶段正处在成熟的中国风格形成之前的积累阶段。中国的动画人清楚无论是日本风格还是美国风格的动画,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积淀才到达了现在的高度。在如此浮躁的中国电影产业中,我们的动画人只能先用已经掌握了的雷同风格先做到精心、细致,在树立自己的成熟风格前先摆脱粗制滥造恶名,试图用这种方式与国外成熟商业片站在同等平台上进行角逐。然而令这些动画人始料不及的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品牌早已在中国观众心目中粉碎,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信心缺乏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没有任何电视或网络游戏背景的赤膊搏杀遭到票房惨败也是可想而知的。

《藏獒多吉》,虽然贴着国产动画电影的标签,但其中的是全日制团队,从制片、人设、动作、脚本到音乐,全是日本人包揽的,要不是中方有投资和采用的中方原著,这本就是部日本动画。但就是这样的顶级制作团队仍然没有获得胜利,要清楚的是带着各种限制与镣铐的制作也只能是不出大错的普通标准的“好”片子了,难成经典与突破。与日方合作预期生产高水平动画电影结局却是,差强人意的泛泛之作。这样的合作我们除了巨大的票房亏损,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我们无法弄清最基本的日式动画表演和配音之间的衔接关系,这样的片子制造再多,对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意义不大,只能原地踏步毫无增进。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于这种机械式的合作方式上。

多年的代加工使我们的动画人并不缺乏技术支持,一直处在国际产业链条最末端的中国动画人有决心和动力开创出中国动画电影品牌,再加上现今的中国电影市场也并不缺乏大的投资制作,开创国产动画电影革命的条件似乎已具备,然而通过2011年国产动画电影的表现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绝对不是投资和制作技术的简单叠加就能实现的。国产动画需要的还不只是“热血”,更需要冷静的思考、理性的规划。彻底扭转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动画人唯有共同努力,通过积累才能走向成熟。

二、低幼动画频出黑马,国产动画似乎不低幼就等死 现在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去看电影,在售票处就直接问:“有什么小孩能看的么?”然后人家给推荐什么家长就买什么,孩子在那儿看得起劲,家长就在一旁睡觉。儿童观众是需要家长带进影院,如果家长觉得无聊不喜欢看,直接影响影片的口碑。一些国产动画电影主要针对假期档期的亲子需求,假期一结束很难保持持续的票房吸引力。

在2011年度获得较高收益的两部国产动画电影《赛尔号》《洛克王国》其定位都是低幼路线。针对观众群体就是小学一年级到初中预备班,故事以及笑点都是为孩子准备的。最终结果是成人观众毫不感冒,低幼观众欣喜若狂,网络评价很低的两部影片却都以满意的票房收益收关。

显然皮克斯式的精英动画对于我们目前的大多数处于创业阶段的制作人来说相对困难。低幼动画在现阶段为中国电影市场提出市场细分、受众明确的概念,成功地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票房收益,是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新模式。不是低幼动画就要永远停留于低幼群体,像《麦兜》就是从低幼走向成人的国产动画片。《麦兜》在观众中一点点积累出来的认知度和亲合力使《麦兜》的大多数观众成为成年人。所以低幼影片不能完全停留于纯纯的低幼之中,只顾一味讨好低龄小朋友兴趣点,而完全放弃对动画品质、故事构架与精髓的更高追求。如果只单纯地一味走低幼路线,偏激地执行低成本、低幼定位策略,最终只能沦为连低龄小朋友都嗤之以鼻的“低智”作品,要知道小朋友的欣赏品味与兴趣点也在不断变化与提高的。所以所谓“低幼”路线其实质是明确目标观众真正的需求,在制作中真正了解目标观众,不是刻意讨好也不是敷衍糊弄,而是要与观众保持一种情感共鸣,像《飞屋环游记》那样朴实叙述、感动心灵。人们之所以会被作品打动,不仅仅是因为其情节,更是因情节所传递出的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这样的作品在情节上也许是个性化的,但在精神内核上却是普遍的和共有的,是人人都能理解、接受和认同的。这种特点就保证了作品的受众面必然是广泛的,从而打下了作品大卖的基础。寻找作品的“灵魂”,保持对高品质的追求,这应该就是国产动画摆脱“低幼生存”的途径吧。

三、国产动画电影的出路 动画电影与其他类型的电影不同。对一般电影,观众可以根据对导演、演员的了解和偏好作出是否购票的选择;而对动画电影,观众只能依据此前的观影经验来推测最新的这部是否值得看。由于动画电影制作时间长、投入大,如果没有电视动画或网络、游戏等已经具有固定消费群体的、已经具有一定品牌号召力的铺垫,就会存在较高风险。同时,如果没有投入规模宣传和有效的营销手段,也很难让观众买票进影院。

2011年上映的《魁拔》《兔侠传奇》《藏獒多吉》等几部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只有区区数百万元,虽然这几部电影的口碑普遍不错,但都没有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票房。全部由国人策划并制作的电影《魁拔》倾注了中国动画人的一腔热血。故事和制作虽然好看,但在电影上映时故事还没有形成品牌,“魁拔”没有到深入人心的地步,同时在宣传中又缺乏投入与宣传手段的创新,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魁拔》的一切是那么陌生,面对着中国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信心的严重缺失,《魁拔》在第一阶段的国内放映票房惨遭失败。与之相反的是《赛尔号》低成本制作,就画面质量、制作水平在成人观众眼里显得粗糙、幼稚,但却依靠准确的定位以及全面整合的营销模式,在营销手段上寻求创新,注重与网络社区游戏互动,最终以1 000万元的制作成本和4 000万元的票房收益成为《变形金刚3》的惟一对手。

那么在现阶段的中国电影市场环境中如何能够制造出具有票房收益的优质国产动画电影,能够给投资方一个持续投资的满意作品,在选材和定位上应当尤为慎重。如果就单方面从电影制作的领域来看,期许短期效应与投资回报的话,在选材中可以考虑那些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题材。从传统文化、热门影视剧、已形成品牌的漫画及游戏作品等人们相对熟悉、有潜在期许的领域中挖掘题材。并且在充分的市场分析的前提下加大宣传投入,注重电影的市场营销与创新,寻求有效的营销手段。希望通过调整和尝试国产动画能够迎来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迎来国产动画电影的真正变革。

[参考文献]

[1] 市场营销: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N].新京报,2011-07-20.

[2] 国产动画电影为何有口碑没票房[N].光明日报,2011-08-19.

动画电影市场分析范文2

事实上,作为粉丝文化的代表,《星球大战》系列向来以忠实的粉丝,以及对漫画、文字、周边产品的衍生消费著称。从该系列1977年推出第一部影片,周边产品消费已逼近300亿美元,远超系列电影票房收入。

进口片早已不再自带光环

作为2017年的第一部进口大片,《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已于1月6日强势登陆内地银幕,首周末三天票房收2.11亿,问鼎首周末票房冠军。

然而,与去年同期上映的同系列影片《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首日的1.96亿元相比,这个冠军的含金量已逊色不少。

除去资深“星战”粉,从未接触过这一系列的观众似乎无意走进影厅,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为了看懂它,得花太多时间去熟悉几十年里埋设的各种“梗”。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现如今影迷们看到的分账片越来越多,口味也更高了。

如果说《星球大战》本篇是以天行者家族为核心的太空歌剧,无论主角还是反派都与血统和家族伦理有关。那么《侠盗一号》更像是一部宇宙背景下,普通人的战争群戏。

主角们完全是一群小人物――没有强势的家族背景,也没有超能力,就算他们拼上性命,历史上最后也只留下了“同盟间谍”几个含糊的字眼。但正是这群小人物,实实在在的改变了银河的命运。

为了拉动中国市场票房,片方特意安排两位华人演员首次在这一好莱坞最强IP里亮相,姜文和甄子丹饰演绝地圣殿守卫,片中他们的戏份虽比不上男女主角,但真的不是打酱油。可以说是中国人在好莱坞大片里,融入最自然最成功的角色,同时也贡献了这部电影里最动人的一段“兄弟情”。

如今看来,这招儿并不管用。

去年年初《原力觉醒》能够获得票房成功,多少是沾了时隔十年《星战》重回大银幕的光。在电影市场分析专家蒋勇看来,进口片早已不再自带光环。“对视觉化电影而言,它容易带来视觉疲劳。特别是国内现行的配额制政策,导致为了追求高票房,一味引进各种视觉轰炸的商业大片,必然导致观众吃不消。”

用钱在托起创作者的才华

《侠盗一号》是姜文头一次参演好莱坞大片。从前有很多好莱坞的项目跟他接触过,怪兽、战争,各种题材。星战方面也找他谈过,要不要执导一个故事。但姜文都没有答应。“我在找一个能够让我心动和有感而发的东西。”

姜文从没看过星战电影。接演《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他说是为了孩子。他自导自演的《鬼子来了》《让子弹飞》,妻子都不让儿子看。算起来,大概只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孩子。

拿到剧本,姜文先给儿子读。儿子兴高采烈:“你必须去,为我也得去。”到了拍摄地伦敦,他借机去看女儿。得知他要拍“星球大战”,女儿兴奋得眉毛直翘。

影片主要在伦敦拍摄,因为忙《侠隐》剧本,姜文没时间去试妆。剧组派了两位中年女士来北京,各背一个大包,装了好几十个头套。她们经验很丰富,供职过“哈利・波特”和“007”的剧组,家里几代人都做这项工作。俩人头一次来中国,给姜文试了一下午妆,休息一晚就回了国。

导演爱德华斯早就想好,姜文扮演的贝兹,脸上得有一道不太明显的疤痕。姜文不情愿,觉得有疤太假,爱德华斯给他讲了四十多分钟人物前史。姜文听得兴起:“这有意思啊!”导演却答:“都不在戏里面。”导演讲的内容,姜文都忘记了,故事全凝结在那道疤上面。

《侠盗一号》在2015年8月到2016年2月的正式拍摄期结束后,在2016年6月补拍了部分内容,姜文又跑了三趟。姜文自己导演的电影从不补拍,他知道这背后是用钱在托起创作者的才华:“第二年还能补拍好几场新戏,要没有这个财力是不可能的。他们可以不断改编,不断想新的东西。”

票房之外的黄金时代

从1977年到1983年,乔治・卢卡斯执导的老版《星球大战》三部曲,不仅掀开了影史新篇章,还让“星战”突破了电影这一艺术门类,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社会文化潮流。

从1999年到2005年,《星战前传》三部曲讲述了天行者阿纳金从绝地武士堕落为“黑暗尊主”达斯・维达,以及共和国覆灭、帝国崛起的悲壮史诗,进一步拓展了“星战”的宏伟蓝图。

自牡鲜磕崾展毫寺卡斯影业重启“星战”,2015年推出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之后,“星战”的正传系列又向着永无止境的新边疆进军。

而这部最近上映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则又拓展出了“外传”的全新空间。这样一来,由前传、正传和外传组成的“星战宇宙”正式成型,让“星战宇宙”简直成为迪士尼称霸好莱坞六大制片厂的“死星计划”。

近四年,迪士尼、环球、华纳兄弟、20世纪福斯、索尼、派拉蒙这好莱坞六大制片厂在北美电影市场上呈现出轮流坐庄之势,2013年华纳18亿美元夺魁;2014年20世纪福斯17.9亿美元居首;2015年环球“人品大爆发”,24亿美元登顶;2016年迪士尼“票房大爆炸”,30亿美元称王。

如今的迪士尼已经早已不是昔年“只会拍动画片”的迪士尼了,而是在近十年间经过多个大手笔收购,再加上内部挖潜创新之后,形成了迪士尼传统童话电影(真人+动画)、皮克斯动画电影、“漫威宇宙”和“星战宇宙”这四大“票房支柱”,而且即使撇开电影票房,还有更大的收益来自于周边的衍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