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主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发展的主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发展的主线

经济发展的主线范文1

【关键词】株洲市;县域外贸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县域外贸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衡量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县域外贸经济越发达,标志着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上的参与性、竞争性越强,从中得到的利益越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明显。

近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开放型经济发展助推‘四化两型’建设和‘三个加快’的实施”,科学地将发展的目光聚焦于开放型经济,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进出口贸易渠道,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步伐明显加快,成效逐步凸显。加快县域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促进全市开发型经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株洲市县域外贸经济基本概况

株洲市现辖五县四区、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云龙示范区,五县分别是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和炎陵县。2011年,我市五县(市)生产总值763亿元,增长15%,占全市比重48%;财政总收入64亿元,增长38%,占全市比重52%,县域经济占了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而县域外贸经济,2011年,五县(市)外贸总量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15%,外贸依存度为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域外贸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具体情况:

醴陵市: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2011年GDP332亿元,县域经济排名全省第四,跻身全国百强、中部十强,是我省传统出口强县。现有海关注册企业128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2.77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总额30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5%。主要出口商品:日用陶瓷、烟花爆竹、电瓷、箱包、服装等。

株洲县:总面积1053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2011年GDP70亿元。现有海关注册企业28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70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0.63%。主要出口商品:工程轮胎、棉纺织品、服装、电瓷、农副产品。

攸县: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7万。2011年GDP217亿元,县域经济实力排名全省第八。现有海关注册企业4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23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0.07%。主要出口商品:竹木家具、塑料玩具、化工产品、石材、生猪、农副产品。

茶陵县: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2011年GDP93亿元。现有海关注册企业6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10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0.07%。主要出口商品:服装、陶瓷、化工产品、石材、生猪、农副产品。

炎陵县: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2011年GDP36亿元。现有海关注册企业9家,2011年,进出口额42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0.73%。主要出口商品:农副产品、有色金属材料、硬质合金、化工产品、竹木制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外贸经济重量较小。作为湖南省出口前三的醴陵市,2011年进出口额2.77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仅为5%,而其他四县进出额之和仅为1460万美元,外贸依存度均不到1%。进出口主体实力不强,除醴陵依靠陶瓷、烟花两个传统产业,注册企业达到128家外,其他县注册企业平均只有十余家,有具体进出口业绩的企业就更少且进出口总额都不大。各县市进出口贸易额度与经济总量比例严重失调,外贸经济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大。

(二)加工贸易实力较弱。目前,除醴陵市外其他四县加工贸易基本为0,而醴陵市也仅有华鑫电瓷、达越特箱包、恒茂电子3家加工贸易企业,且加工贸易数额不大。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对开展加工贸易积极性不高。由于对加工贸易政策的不了解和对业务流程的不熟悉,不少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怕手续难办、怕出问题受到处罚,并由此产生畏难情绪;此外,许多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满足于当前状况,对加工贸易带来的好处视而不见。二是物流成本过高。本地出口产品的运输成本平均每标箱要高出沿海5000元以上,压缩利润空间。三是各县市承接沿海转移过来的生产加工型企业缺乏对外自主经营能力。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对外不能独立签订订单,只能依靠沿海公司拉单;有些企业不具备自营进出口的能力,缺乏懂国际贸易的管理人才,无法实现自主对外贸易;有的企业只将生产环节放在本地,使用外地报关,省去报关、报检、报税等环节,客观减少了株洲加工贸易进出口额。

(三)外向型经济结构不合理。一是进出口比例严重失调。除醴陵2011年有少量进口外,其他各县进口为0。二是出口产品主要为资源型产品。缺乏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三是产业结构不优。支撑外贸工业发展的大项目少、对外贸易基础薄弱;本地企业多为家族企业,眼光有限,生产技术受限导致产业结构不优。四是产品层次不高,行业竞争无序。高端产品比重小,产品层次低,特色产品不多,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陋习过多,行业内剽窃成风,经营环境恶劣,价格内战严重,相互压价竞销。

(四)企业品牌意识薄弱。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进出口权,没有国外客户,多为贴牌生产,主要依靠国内企业分包,未产生应有的品牌附加值。例如:醴陵的烟花、株洲县的蕨菜、攸县的氟化钠、茶陵的棉纺服装、炎陵的钽铌产品年出口值均为1000万美元以上,但大部分或全部由外地外贸公司收购后贴牌出口。

(五)外贸平台建设滞后。一是外汇、退税等县域分支机构不健全。炎陵、茶陵两县没有设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外汇核销办理不便;同时,退税手续多,耗费时间长,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劳动力市场不成熟,企业招工难。株洲县域外向型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需求大。本地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没有形成市场,劳动力资源流动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托本地农村劳动力,但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者大多流向发达地区。因此近两年来用工成本上升,甚至超过沿海,相对沿海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逐渐丧失。三是融资平台高设,企业融资难。株洲各县市大部分外向型企业规模偏小,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是靠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在银行申请贷款较为困难,存在门槛高、审核严、资金到位不及时等问题。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提升认识水平,转变传统意识。“观念的落后是根本的落后,思想的解放才是根本的解放。”由于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这不仅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对外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能够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10%,对外贸易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1亿人。内陆开放与沿海相比相对滞后,实质还是开放意识不强的问题,身处内陆的株洲人民,特别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变革内陆意识,寻求开放思想的崛起,努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拓展开放的空间。

(二)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目前各县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大都只局限于引进单个企业,而无相关配套企业和整个产业链的引进,从而导致引进企业发展缓慢。此外,在突出抓好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引进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引进龙头企业,尤其是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企业,只有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才能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配套跟进,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株洲招商一是要进一步出台用地、用人、融资等方面的招商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二是拓宽招商渠道,既可以通过委托招商,即委托沿海发达地区招商机构招商,也可以通过以商招商,即以专业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产业链项目专题招商活动;三是政府部门切实优化工作作风,对引进的企业加强支持指导,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招商软环境。

(三)构建发展平台,畅通进出渠道。一是引入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解决好物流瓶颈。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培育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大型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运输、配送、仓储等功能齐全的物流网络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或者参照成立融资担保公司的做法,政府出资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全权株洲地区的进出口业务,切实解决企业业务不熟、资金紧张的矛盾。二是切实加快园区建设。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环境新变化、产业调整新格局、产业转移新趋势、投资者整合扩张转移新需求,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调整,明确定位,抓紧建设,使之成为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亮点;同时,进一步加强醴陵市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攸县、炎陵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工作,争取上级更大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产业向专业化、区域化、系列化发展。三是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解决招工难问题。四是在茶陵、炎陵等县设立政府有关外贸工作机构,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

(四)调整产业布局,打造集群效应。建议加强对各县市产业布局的研究指导,对本区域优势和潜力产业、企业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分类梳理、分类培育、分类引导,找准辖区内的需要扶持的重点产业和企业。在选择重点产业时,要注意是否能够促进其形成一定的规模,是否能产生集群效应。在引进企业时,要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因地制宜承接优势特色产业。比如:醴陵作为烟花始祖李畋的故乡,长期以来,其烟花生产企业数、产量、出口值都不下于浏阳,但因始终不注意自己品牌的塑造,不注重企业的自主对外贸易,近年来已沦落为浏阳烟花的“打工仔”;株洲县作为南方蕨菜的主产地之一,其品质为南方蕨菜之首,在韩国、日本已有一定知名度,年产量达到5000吨,加工企业200余家,产值达2亿元,已初步形成规模;攸县的氟化钠作用一种常用工业产品,其产量、加工企业数、出口总值也已形成一定规模,如能较好地加以引导,也可形成一个良好的优势出口产业;茶陵、攸县的生猪养殖,在全国都排名靠前,长期大量出口港澳地区,但均未在本地形成深加工产业;茶陵、炎陵的纺织服装企业有一定规模,但配套企业引进未及时跟上,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炎陵、茶陵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数量不少,但其规模、产值均不大,环保现状也不容乐观,后续加工企业也未引进,无法形成产业链。因此,各县市如能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关联或配套企业,正确引导培育,就可能打造当地新的外贸增长极。

(五)注重扶持引导,优化进出结构。加强规划引导,鼓励企业创立和推广自有品牌,创建自主出口品牌;企业有贴牌基础的,鼓励其率先转向创立自主品牌,申请境外注册商标,通过积极有效的品牌建设,提高县域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由贴牌加工向委托设计生产、自有品牌营销的转型,由资源性低端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变;引导企业提高产业层次,拓展加工深度,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培植外贸进出口公司,引导众多中小企业以自营进出口为主线,发展进出口贸易;引导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利用好国家赋予的权力,用好、用活、用足优惠政策,并逐步建立出口基地。

参考文献:

[1]张友良,梁多良.县域经济与湖南经济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喻寿奇.长沙“四小龙”勇立潮头唱大风——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与思考[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

[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课题组.出口信用保险助推宁波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调查[A].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调研报告卷)[C].2011.

[4]刘灿江,丁胜.新形势下加快贵州对外开放研究——兼与广东、内蒙古、重庆比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04).

经济发展的主线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前景;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发展的标志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重要支柱。对于建筑业而言,建筑施工技术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影响着其发展,对国民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离不开建筑施工技术,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各方面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要不断的开拓新的领域,积累经验,学习外国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手段,研究出更符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建筑施工技术及要求。

1、建筑施工技术概要

建筑施工技术就是完成一个主要工序或者是分项工程的单项技术。不管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期间,怎样来保证建筑的质量,及在施工中对各项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近些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断有新工艺、新技术出现,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施工工艺及施工设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工艺技术中的难题与瓶颈,建筑施工的效率也大幅度的提高,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着重在当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一些积极的借鉴意义。

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技术发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建筑施工技术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本文只对其主要的几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钢筋工程及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建筑防水技术等。

2.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基础工程而言,在我国已经逐步形成多桩型系列的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并完善了成桩施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存在挤土效应、振动噪声污染等问题,预制桩工程也越来越少。就地质条件而言,混凝土灌注桩技术的适应范围非常广,不但可以满足不同的地质条件需求,还对不同的承载力能满足要求,因此是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在深度较大的基坑支护方面,基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技术还不完善,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机制,不管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施工及监测方面都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总结。在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将挡土、防水、支护、挖土、降土、监测及信息施工等考虑进去,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要从经济、技术、安全及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对其合理的进行选择部署。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基坑技术是在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也采用了一些诸如水泥土型钢排桩、切割型混凝土排桩、连续墙等传统支护形式。

2.2钢筋工程及钢结构工程技术

近几年,钢筋在建筑中应用技术也逐步的提高,将高强度、低松弛的钢丝钢绞线开发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对焊接钢筋网进行研究。钢筋连接技术的发展所运用到的气压焊、电渣压力焊等焊接工具,其设备简单、焊接接头连接可靠、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使得建筑施工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这项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与此同时,钢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结构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此外,钢结构以及劲性钢骨架结构在施工中也有了很快的发展,对一些超高层空间结构及大跨度空间结构也逐渐能够独立的承载,与国际水平越来越接近。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材料,其施工技术对建筑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模板工程,需要研究新的支模方法及新的混凝土工艺。经过我国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在全钢模板、水平模板及竖向模板为主的支模工艺得到发展。全钢模板最大的优势在于表面平整、成型质量好且刚度大,对于混凝土的侧压力能够很好的承受。在国内,最主要的支模体系为竹胶合板模板及木胶合板模板,这样水平模板很难工具化。竖向模板的发展主要是从小钢模发展到钢框竹胶合板,然后发展到全钢组合大模板。现在,市场上最主要的模板体系为木胶合板模板及组合钢模板,使用量都非常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混凝土工程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作为工程结构最重要的原材料,对混凝土的监测从以强度为主转变为以耐久度为主,对其性能的追求呈现出多方向、多功能的趋势,在混凝土原材料、高强高性能、预拌混凝土方面的发展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4建筑防水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防水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这也使得建筑防水技术出现了飞速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及防水施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高分子化学防水材料方面,在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更加推动了建筑防水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建筑防水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屋面防水和地下外墙防水。基于传统建筑防水技术,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技术上,对建筑采取综合治理、全面设防、节点密封及复合防水等设计理念,进行综合的施工,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及工艺。

3、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3.1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为了使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将其建立在工厂化、标准化的成套技术之上,以传统建筑生产方式作为基础,逐步完成工业化。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证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使得建设的速度也得到提高,这样刚才能满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求。因此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及科学的管理都少不了,要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断的提高建筑的标准水平,将建筑工业化作为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

3.2建筑施工高技术化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技术革命的成果也在建筑行业内多层次、全方位的渗透这,为了保证建筑技术高技术化,需要在建筑节能技术、空间结构技术及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等基本形式上不断的进行探索与研究,而这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的时候,对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是提供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证,信息化、网络化都离不开计算机,建筑施工高技术化更应该以计算机作为基础,随着计算机的广泛采用,工程建设的水平、管理的水平及信息化服务水平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

3.3新型材料及工业废料再利用

建筑材料是保证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发展应该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为前提条件,因此要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从实际出发,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对工业废料要综合进行利用,对新型节能材料及相应的新技术都要进行推广和使用。

4、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摸索,借鉴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经验,不断的拓宽新的技术领域,从而达到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与实力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滕跃,王经.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中华民居.2012(6).

经济发展的主线范文3

“对北京来说,‘地铁经济’发展以后的影响要比上海大得多。”

“可以说‘环路经济’现在已经不适应北京商业的发展要求了。”

“依靠轨道线路的发展,北京将来整个城市商业发展的速度可能会超过上海。”

“轨道交通会成为城市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对城市未来商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现代的城市人有谁不坐地铁?现代的商业城市又有哪个不修地铁?整个2007年就可谓中国城市的地铁年。从北京地铁五号线建成通车,到杭州、南京、沈阳三城的地铁二号线开工,中国大城市的地铁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中国城市经济的大家庭中又多了一位有“潜力股”之称的新成员――地铁经济。今天,我们就邀请了中商商业研究中心的姚力鸣主任做客本刊,以北京为例,和大家谈谈“地铁经济”对现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市场:随着地铁五号线的开通,北京地铁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您认为“地铁经济”对北京的商业结构会带来哪些影响?

姚力鸣主任:“地铁经济”这个说法在国内外的学界、媒体上都是讨论过的,我个人认为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个说法应当是成立的,因为地铁的发展对一个城市商业结构的影响很大,这从发达国家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经验就可以看出来。轨道线路的发展会改变整个城市的商业结构。首先,轨道交通发展起来以后,促使商业资源向地铁沿线和枢纽站,或者说是城市的交通节点集中,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一,它会使零售店铺等商业资源,特别是一些优质的商业资源,向一些枢纽站点,或者是比较大的站点集中。

第二个影响是,北京目前的市级大型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西单、王府井、前门等市中心,一些区域级的商业中心如西直门、公主坟等也大都分布在老城区。而地铁发展之后,在地铁的一些站点或者是枢纽,会形成一批中小型的商业中心,这样会使整体的商业资源向多中心的趋势发展。因为人是随着轨道线走的,哪里有轨道了,人就会流向哪里。那里的区域人口也就会增加。而地铁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开到哪里都是有政府规划的,也就是说有着政府的意图在里面。它开到哪里,就说明将来要重点发展哪里,这样商业资源也就会自然跟进。而跟进之后,人口就会更迅速的增加,这样在一些大型的枢纽站附近就会很快形成新的大型商业中心。尤其在地铁的线路更多、更长之后,就会形成一大批这样的商业中心,从而改变目前北京以几个老的商业中心为主体的商业结构。

再有一个就是,“地铁经济”的发展会扩大城市的商业繁华区。就北京而言,它在历史上和上海、广州的情况有所不同,后两者在历史上都有相当长一段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商业格局和基础。比如上海的商业发展已经是成片的,一片一片地连起来,一条南京路从东到西那么长,都是繁华的商业区,而北京的情况则不同。北京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很短,真正的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所以北京原来的商业繁华地区是很小的,而且与上海的成片发展不同,它的商业发展是呈点状的,只有几个主要的商业中心。所以对北京来说,“地铁经济”发展以后的影响要比上海大得多。整个城市商业繁华的商圈增加了,随着地铁的开通,更远的地方也都可能开始繁华起来,整个商业区域扩大了。

中国市场:请问这种影响是否会对北京传统的商业中心形成一种削弱?

姚力鸣主任: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北京现有的传统商业中心都在中心区,而北京前期的轨道线路也主要分布在中心区,大部分集中在二环路以内。但这批新兴商业中心的形成,对整个北京的商业来说影响就很大了。一个是整个城市就扩大了,再一个是会提高传统商业中心的结构水平,使之升级换代,因为竞争多起来了。

比如说,十年前大家要买点什么大件,或者像样的东西,去的地方无非是西单等几个商业区。而现在我们的很对消费在区域内的商业中心就可以解决了,就不需要跑到那几个传统的商业网点去了。再往后发展的话,可能人们到市中心来就是为了游览、休闲了,而不是以购物为主了。这一趋势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了,随着地铁的发展,它会更加的突出。

轨道线发展以后,每一个区域都会形成一个商业中心,这样就会吸引很多商业资源往那边集中,从而使整个城市商业的发展得到一个均衡的分布。我认为,依靠轨道线路的发展,北京将来整个城市商业发展的速度可能会超过上海。

中国市场:请问与北京现有的“环路经济”相比较,“地铁经济”对城市商业的影响有何不同之处?

姚力鸣主任:“地铁经济”比之原来的“环路经济”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环路交通是封闭性的,对路面交通来说实际是很不方便的。从环路这边到那边虽然看上去很近,但你要过去却要绕一大圈,这样就把一个完整的商圈给分割掉了。但轨道交通不同,它的出口辐射四面八方各个方向。比如日本在商业规划中还要点明地铁的“站前店”和“站后店”,这就很值得我们借鉴。环路对汽车来说就好比城墙对人,人要出城必须有城门,汽车要出环路必须走出口,出口太多了就会拥挤,出口太少了不方便而且会堵车。所以环路对城市的公路利用率并不高,城市的公路应当是放射性的。可以说“环路经济”现在已经不适应北京商业的发展要求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地铁经济”的发展会使北京的商业结构向立体化发展,这一点与原来“环路经济”的平面商业结构也有很大不同。因为在大的轨道交通枢纽下面,会有大的商业网点,比如东方新天地的下面。可以说扩展地下的商业空间比起盖高楼的效果会更好。

北京以前担心在地铁站口和地下建立商业网点会造成交通堵塞,实际是不会的。北京地铁的地下资源与国外相比其实是利用得很不够的,像日本东京的新宿车站,它的地下商业规模与地上几乎一样。

中国市场:大型百货商店在现代城市的商圈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如果“地铁经济”对北京的商业结构将产生极大影响的话,是否也会对大店产生影响?

姚力鸣主任:我认为会对北京大店的布局结构产生很大影响。首先,北京商业资源的70%大约都集中在三环路以内,而以大型百货店为主的大店就更加集中,因为要形成商业中心的话,必然要以一个或几个大店为核心才行。而随着地铁的发展,在地铁站的枢纽处,甚至是以前比较偏远一些的地方,就会有大量的人流,开发商就会去开发它,也就会形成大店,从而形成商业中心。这样就会使北京大店的发展布局更加趋于合理,在城市各个角落都会有。

那原来我们的郊区也有社区,但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店呢?因为大店需要非常大的购买力,你人口不集中,它就无法形成效益。而“环路经济”形成不了这样大规模的人流,所以购买力也就不会这么集中,也就无法形成大店存在所需要的大型商圈。虽然有可能形成几个点,但商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线或者片,如果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来连成线或者片的话,单个的点很难发展起来。这就是北京长期以来商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商业发达了,就会吸引人口聚集居住,人口聚集了,商业更加发达,这就是良性循环。

如果北京将来的轨道线很发达的话,现在环路沿线的一部分商业区可能就会衰退,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中并不少见。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口密度小,住的舒服只是其次的,更多的人希望住在商业设施发达的地区,甚至如果你在上海找工作的话,你的居住地交通是否方便,都是雇主选择你与否的考虑条件之一,北京将来也会考虑这个问题。

中国市场:2007年以来,全国众多大城市的地铁建设纷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西方发达国家“地铁经济”的发展历史是否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经济发展的主线范文4

关键词:现代建筑 建筑设计 发展

一、建筑形式的发展方向

( 一)建筑设计将向智能建筑发展

智能建筑是把现代的高新技术――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对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在智能建筑里,人们可以获得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温度、湿度、照度可以自动调节,能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热、大气等, 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等手段,获得全球性情报、信息,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

1991年开始,我国开始引进智能建筑。但由于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不足、电气施工图设计不完善等原因,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智能设备大部分不能正常运行。目前,我国政府专门成立了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 该委员会作为建设部勘筹设计司的顾问、参谋、助手,协助设计师开展工作,其中一项任务是协助政府制定有关标准、规范和行业法规。

现在国内智能建筑选用的设备大部分都从国外进口。由于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与变送器等没有形成配套开发与生产,给国产楼自动化系统( B A S )的推广及应用造成较大影响。但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提高的速度也非常快,完全可以满足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的使用要求,造价比国外同类系统低很多。相信随着相应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及标准的制定,智能化建筑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国人的视野。

( 二)建筑设计将向生态建筑发展

生态建筑的设计是指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即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使建筑物不仅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大致归纳起来,生态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基本目标有:第一,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第二,把环境直接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第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第四, 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第五,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第六,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考虑材料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单体建筑这个尺度上,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也可以把生态建筑认为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能源优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的采用和处理问题等,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从技术层面来讲,首先规划选址要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过程上来讲,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这是生态建筑采用的基本技术策略。

二、建筑设计过程的变化

(一)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建筑属于城市,建筑设计自然也要服从于城市规划。但目前建筑师所设计的仅仅是一个个建筑单体(群体、组团可视为更大单体),很难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经过现代建筑运动后,建筑设计从“国际化”走向“多元化”,一些人重新倡导“环境设计”,并以“行为――心理研究”成果作为理论支撑。可实际操作起来,能准许建筑师参与设计的,就只有红线以内的道路、绿化、铺地。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建筑师从“城市整体”人手设计建筑、环境是很难的。于是,有些学者提出“块域设计”,用来补充建筑师职能的不足。

“块域设计”可以定义为,由建筑师设计向扩展,对于同建筑单体或组群及其环境相关的体块与地域所进行的综合设计。这个定义包容多方面的内涵。

1.“块域设计”的“块域”不等同于城市规划或设计中的“区域”和“地段”:(1)“块域”是由建筑设计任务引起,以所设计的建筑为核心,兼顾城市整体或局部的要求;而“区域”仅从城市整体出发,无核心或只能自设核心(核心可以是“建筑”,但非建筑设计意义上的建筑)。(2)“块域”的范围是没有规定的,取决于所依附建筑设计对象的重要程度或规模;而“区域”范围较为明确,尺度由其自身的性质来划定等级。

2.“块域设计”的“设计”也有别于另外两种(城市、建筑)设计。定义中所谓“综合设计”意指:(1)内容丰富,即设计同时涵盖功能、空间、交通、环境、文脉、心理、行为等等;另外,就是面、体、线、点大范围结合。(2)形式独特,时间操作可以“红线”划界,界内是建筑设计;界外是“块域设计”,究其实质多数只能是做“概念设计”。“概念”并是非虚无空洞的,其现实的价值在于,培养建筑师能够借以真正地树立从城市角度设计建筑的意识,并表现为实际操作及方案成果,有了这个手头而非口头的成果,才能真正做到“替规划部门帮帮忙,出这个主意”,且为由概念的“块域设计”转入实施的城市设计提供前期工作基础。我们相信“块域设计”理论的建立必将打通从城市群到建筑室内的系列作业渠道,实现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以及室内设计师之间的大联合。

(二)建筑设计将会考虑使用者的意见

城市是属于居民的,包括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以及广场、绿化、公园等。这些事物的形成和发展应该顺应居民的意愿,而不应该由建筑师、规划师、园艺师等所遵从的风格和流派决定,当然更不是由某个政府部门的意志决定的。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实现将某些建设项目的信息(包括项目内容、有可能的投标过程以及方案的评选等方面的资料等)共享,这种作法的目的是使一些得不到有效设计,或者仅仅是按照原有建设习惯而根本不予重新设想的项目能够得到志愿者(使用者)的合理建议。

设计的过程也是设计者与使用者进行交流(甚至是面对面)的过程,实施方案的评选工作也应该有使用者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这种意义上讲,使用者参与建筑设计也是一种现代的具有人文意义的生活方式。

三、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建筑处在一个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民长期的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发掘有益的元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源泉。

经济发展的主线范文5

[关键词] 主题餐厅 个性化 生命周期 对策

主题餐厅概念源自国外,大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主题餐厅在中国大陆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是指通过一个或多个主题为吸引标志的饮食场所,在消费者身临其中的时候,经过观察和联想,进入期望的主题情境,就像“亲临”世界的另一端、重温某段历史、了解一种陌生的文化。

一、主题餐厅的独特性

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往往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不单提供饮食,还提供以某种特别的文化为主题的服务。餐厅在环境上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装修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之相配合,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让顾客在某种情景体验中找到进餐的全新感觉。国内第一个明确打出主题餐厅招牌的是禅酷餐厅,该餐厅按照监狱风格设计:铁栏杆做门窗、铁链子做门帘,门口有头戴钢盔的“卫兵”把守,服务员身着狱卒服饰,整个餐厅内没有绝对封闭的用餐包间。通透的铁窗似的栅栏把整个餐厅打理得疏密有序又互不干扰,错落有致的地形隔离出不同风格的用餐环境,柔柔的灯光营造着静雅与安逸的氛围。只有身穿囚衣脚套铁镣的偶人塑像和用做装饰的金属链条及一道一道酷似监狱的铁栅栏体现着监狱主题风格。主题餐厅在标准化基础上的差异化,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优于竞争对手。独具匠心的设施设备、精心制作的菜肴糕点、服务员独特的着装和服装等差异化是主题餐厅手中的有力武器。

二、主题餐厅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主题餐厅,作为一股新势力,崛起在餐饮界。它们使食客在就餐之外,体会到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也使“吃”这一单纯的行为演变成为一种文化消费。然而,由于这些餐厅的投资成本低、利润大的优势吸引了大批业内业外人士纷纷投资开办了主题餐厅,致使主题餐厅初现峥嵘之时,出现了诸多问题:

1.菜品从主角沦为配角

一个餐厅最根本的生命力就是菜品质量,无论餐厅的名字如何,无论它的定位是什么,失去了这一点,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合格的餐厅,更何谈成功。然而,在很多主题餐厅里,菜单设计、内部装修、盘碟设计……精美异常,花哨的噱头很多,却惟独没有在菜品上倾注更多的精力。对于一个餐厅的顾客来说,吃饭是最基本的需要,没有形而下的温饱,就没法享受形而上的文化消费。优美的环境的确是主题餐厅一个最大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响知名度,人们往往受餐厅的环境吸引而忽略了它的菜品,但这种好奇来得容易去得更容易,当新鲜感过后,单纯依靠环境维系的生意便会变淡。

2.主题不鲜明,环境不突出

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用餐环境,它往往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对餐厅进行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主题相配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或温馨或神秘的氛围。常见的主题有电影、怀旧、漫画、武侠、旅游、少数民族风情……从严格角度讲,目前有规模且“主题”突出的餐厅还不多,有的餐厅起了一个有特定主题意义的名称,但实际却名不副实。作为主题餐厅,应该运用各种手段来凸显所表现的主题,建筑设计与内部装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客人就是通过对餐厅的环境装饰来认识其倡导的主题文化的,而进入主题餐厅所得到的特别享受,多数来自餐厅的美妙环境。

3.不选或误选宣传方式

主题餐厅在宣传方面一向不屑于像传统餐厅那样,走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路线。因其一向标榜品位,所以行事较为低调,主要依靠顾客之间的口碑宣传,凭借自己的信誉赢得顾客的“点击率”。这种方法有利有弊,利在于,因其稳定的品质,使回头客较多,且客源稳定,这种方法适用于开业时间较久,已经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餐厅;弊在于,经营模式类似于守株待兔,局面十分被动,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开业的餐厅来说,将会是一个十分难熬的岁月。

4.定位不准,主题不当

主题餐厅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自然十分关键。可供选择的主题也很多。普通一点的有书屋、电影吧。小资一点的有玩偶餐厅、漫画餐厅、烟斗餐厅等。也有在造型上更有味道的船餐厅、火车餐厅、马桶餐厅等。主题无所谓好坏,只有对与错的选择,一个经过精心营造的主题都可以做,有一些主题餐厅的经营者很大程度是玩耍性质,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比较冷门的主题来经营,在他们眼中,赚钱与否并不重要,主要是为“同好者”找到一个随时可以聚会的场地。这些主题餐厅常常会吸引一些媒体关注的目光,会在短时间内积聚一定人气,但其他经营者则要注意了,这绝对不是市场主流,切忌盲目跟风。以免虽然赚足了眼球,却没赚到钞票的悲剧发生。主题餐厅要有绝佳的创意,但脱离了消费者的创意在商业上不是一个成功的创意。

三、主题餐厅良好发展的策略建构

要想让一个主题餐厅既符合其创办意图,又迎合时代的发展,合理化的策略建构是一个主题餐厅成功的必要前提。

1.菜品要力争多样化并展现出其文化内涵

菜品要定期更新,要对流行食尚有高度敏感,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加以改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永远走在时尚的前端,因为主题餐厅的主力消费人群是白领,时尚和流行对他们永远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所以虽然新菜品价格高,但他们仍会慷慨解囊。此外挖掘主题文化的底蕴,除了菜品的多样化之外,菜的文化内涵的展示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展现其文化内涵的方式之一就是主题餐厅环境的设计,比如一间以藏巴文化为主题的餐厅,几件藏袍、几个带有藏族特色的银首饰、一些印有藏族文字的装饰画,民族风情附带的文化内涵便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2.一定的商业策略是稳定顾客源的必要前提

实行会员制,将前来就餐的客人发展成为餐厅的会员,给他们制定会员卡,并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或折扣,这样首先就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客源;其次,通过口碑宣传,老顾客又带来新顾客,新顾客又成为会员,这样的滚雪球效应,是任何一间餐厅老板都喜欢看到的。除了对顾客的优惠之外,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就成功了一大半,例如:网络宣传。现在网上有很多美食网站,一些大型的BBS上也有美食板块,那里面聚集了大批的美食爱好者,他们不仅在网上切磋技艺,而且还会定期聚会,向他们发放电子优惠券、餐厅简介、图片展示,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在写字楼、高级公寓里派发优惠券、宣传手册,在一些免费的DM直投杂志里做广告,既能将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给目标消费者,而且还不跌主题餐厅的优雅身份。何乐而不为呢?

3.主题餐厅地理位置的选则是成功的关键

有投入自然就会想要高的回报,所以就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更易为主流消费群体所接受的主题来做。要根据餐厅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的人群特点、市场潮流等因素来确定主题。如学校周边可以做漫画餐厅、电影餐厅,周边社区多的可以做怀旧餐厅,写字楼周边可选择的主题就更多了,很多主题都会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响应与肯定。因此选择那些虽然不是黄金地段,但交通方便,靠近主干道、商业圈的地段,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样既缓解了租金压力,又减少了初期投资金额,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拥有了一批固定客源后,收入并不比黄金旺铺差。轻松、随意本就是主题餐厅的主要基调,如果经营者整天为租金而烦恼,就失去了它的本意。主题餐厅走的一般都是中高档路线,在选位置时,那些靠近商业圈、写字楼的地段往往成为首选。但选择黄金地段最大难题是:房租占了相当大的投资比例。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就不得不紧缩其他方面的投入,这往往会使餐厅舍本逐末,只做表面功夫以撑门面,而使菜品质量、服务质量逐渐降低,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4.提供的服务要尽量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主题餐厅要能提供一系列与其主题有关的服务。如一些电影餐厅,在那里就餐的顾客可以免费观看店里珍藏的影碟,可以买海报、买碟,买到有明星签名的剧照、书籍;藏吧餐厅,可以卖一些来自藏区的商品,如小饰物,刀具,刺绣等;漫画餐厅可以为顾客提供大量日本原版漫画;摄影餐厅,可以定期举办摄影大赛,摄影知识讲座;旅游餐厅,可以请“驴友”、“大侠”来与食客进行互动交流……服务员的素质也是主题餐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服务员不仅是做些点点菜、结结账、递递纸巾之类的简单活计,他们是“主题”的执行者与食客的指导员,他们需要对餐厅的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可以与食客进行充分、准确的交流。

俗者食味,高者怡情,只有吃出食、情、意三者的绝妙交融,才能真正品味到美食深处凝练的精髓所在。文化因美食的延伸而更加鲜活,美食因文化的凝聚而更具深意,也许主题餐厅的魅力就在于此。借着美食的翅膀,附丽于主题这个华丽的形式和外壳,顾客周游在食、情、意的绝妙交融中,的确是赏心悦“口”的一件美事。

参考文献:

经济发展的主线范文6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三农”工作和经济发展全局,扎实推进“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和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依托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实施“特色农业+”战略,以一产带二产促三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连续3年荣获四川省农民增收先进县。

鉴于此,人民论坛组织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大竹县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等相关工作开展实地调研。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等称号,农业资源丰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地处成渝经济区渝广达发展带,区位独特,交通优越,县域内100%的乡镇、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70%的行政村实现联网互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优势。近年来,大竹县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助力精准脱贫,“十二五”时期减贫95724人,贫困人口降至6330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11%。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带动了农民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产业融合,推进了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2015年,大竹县主要经济指标在达州市实现了“四个增速第一、三个总量第一”。

农业产业化 ,打造特色农业的“五+”模式

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也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应有之策。大竹县立足当地资源条件,探索出了特色农业的“五+”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名品名标”,提升农业发展附加值。巩固提升“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等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大竹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以第一产业加快发展,助推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积极借助苎麻产业传统优势,制定并落实相关优惠性政策,在技术创新、金融保障、财政扶持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为进一步扩大糯米和醪糟的带动效应,积极推广杂糯间栽10万亩,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1.1万亩,全县醪糟加工企业达数十家,年综合生产能力10万吨。按照“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坚持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支撑”的思路发展香椿产业,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引导、项目推动、农民参与等方式,加快推动香椿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成片的规模效应和基地效应。

“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发展辐射面。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牵引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以一产带二产加快发展,持续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务农、务工“双重收入”。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扶持力度,2015年,新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5户、共达到16户,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利润8200万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7个、共达到340个。延伸链条深加工,依托“1+3+10”一区多园多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精深加工,充分发挥其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内外市场的功能优势。

“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提升农业发展美誉度。践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以一产促三产加快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围绕寨峰桃花源、清河李花园、石门梨花园等特色产业基地,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桃花节”、“李花节”、“梨花节”等大型乡村旅游活动,推进了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积极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特色休闲产品,吸引竹城和周边消费者到农村采摘瓜果、喂养牲畜,体验农家生活。开展乡村酒店、农家乐评星活动,将星级高的乡村酒店和农家乐优先向游客推荐,引导经营者对其提档升级。积极举办年货节、购物月、土货展、展销会等节会展会,注重在现场展示大竹县特色农产品制作工艺和流程过程,刺激市民消费欲望,扩大销售总量。醪糟、香椿等特色农产品进入世界500强家乐福超市,蔬菜、畜禽等农产品进入北京大学、四川省委党校采购名录。

“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严格按照田区、业区、景区、社区“四区合一”要求,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区建设,以一产带二产促三产,打造农民增收新载体。按照“国家一流、丘区样板”的目标定位,推进“一轴三区六园”为核心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轴即以国道210线为轴心,三区即现代精致农业区、川渝蔬菜产业区、循环农业区;六园即通过西部桃文化博览园、循环农业园、川东农产品加工园、院县合作示范园、现代创意农业园、生态蔬菜园的打造,发展秦王桃、水栀子、蝴蝶兰等主导产业3.85万亩。狠抓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7.03亿元,连续三年推动三轮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同步实施“山水林田路、机电气园房”综合治理和水网、路网、田网、林网“四网” 建设,切实加快新村扶贫步伐。推进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区建设。依托庙坝镇长乐村、寨峰村、五桂村等幸福美丽新村,突出“五乐”主题,即秦王桃采摘乐、渔家养身乐、生态农家乐、就业创业乐、开心农耕乐,加快建设精品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区,逐步形成“秦王桃+果醋深加工+乡村旅游”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特色农业+电商平台”,提升农业发展驱动能。深入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洽谈合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打响“大竹制造”品牌,为农民增收开辟新市场、拓展新空间。一是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统筹有线、无线技术手段,突出因地制宜和均衡发展,推动宽带到乡进村入户,提升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和普及率,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截至目前,全县374个行政村通光缆宽带。在县城区建成美联电子商务集聚区,培育和引进38家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免费入驻。二是强化农村信息人才保障。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计划,推进农村电商发展。2016年整合财政资金100万,计划对回乡大学生、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负责人,乡镇(村社)干部,以及面向企业、网商和农民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三是打造专业农产品电商平台。完善和健全乡村信息服务站点,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商交易服务,促进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共享理念,特色农业助力精准脱贫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大竹县坚持共享理念,将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到推进脱贫攻坚之中。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回归农业生产,从当地农民熟悉的农业生产对象入手,通过产业化探索,发展特色农业,充分调动了贫困人口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脱贫,也让政府、农户、企业、合作社等不同主体共享脱贫红利,探索出了一条共享型产业脱贫道路。

回归农民本业,产业助力增收。依托当地丰富的苎麻、糯稻、香椿资源,大竹县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从农民擅长熟悉的产业入手,通过科技支持和产业规划,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打造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吸收贫困户参与生产、销售等市场化环节,帮助其脱贫增收。以香椿产业为例,通过鼓励各地培育香椿种植大户,扶持发展香椿专业合作社,如石河镇巴山红香椿专业合作社,通过“专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按照3元每斤保底收购,市场价封顶收购农户种植的香椿,群众在香椿种植与产业生产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与脱贫致富的希望,积极投身香椿产业。

探索多元模式,拓展收益渠道。为改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造血”功能不足的状况,大竹县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模式,推广合同订单、保价收购、利益兜底等做法,保障农民利益,并让农民获得二次收益。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四结合”、“三受益”的经营模式尤为引人瞩目:合作社、村组织、农户、科研院所相结合,农户每年均可接受到实用的技术培训;合作社对农户实行保底收购后,经营利润进行二次返利,农民可得总利润的80%,村级组织得6%,合作社得14%。值得一提的是,二郎乡香椿示范基地还积极拓展产业链,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初步形成了“种植、采摘、包装、运输、销售”一条龙,带动了本地餐饮、物流、加工等新业态的发展;以东汉醪糟为龙头的糯稻种植、产品研发、品牌升级等多业态、全方位的糯稻产业也让更多的农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