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统计学;人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一、统计信息的特点
为了能够使统计工作在人事管理领域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首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统计信息的特点包括间接性、数值性和背景性。一般社会人事信息是就近发生的事实直接、客观的叙述式描写,在表现上要求真实地再现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统计信息主要是运用统计数字来反映事实。用事实说话是一般社会人事信息的主要特征,用统计数字说话是统计信息的显著特点。统计数字构成统计信息的基本内容,分组比较等统计分析方法构成统计信息叙事说理的基本表现手段。社会人事信息是反映“现在事实”的,背景材料在整个信息材料中处于次要地位,对现在实事起补充、注释和说明作用。
二、统计信息的功能
(1)存贮功能:统计信息首先就是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之后这些整理后的信息为备不时之需对其进行存储。人们把已经发生的人事社会活动和这些活动的规律趋势用统计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才算是保存了下来。
(2)创造的功能: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必然就会产生一定的信息这些都是统计工作的范围,不存在的也就没有信息。但是它不是被动的反映,也不是机械刻板式的存贮记录,它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活动。
(3)交流与沟通功能:统计信息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以最原始的信息为支撑,从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形成有利的信息系统。统计信息是人事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统计信息就具有了沟通和交流的功能。这一功能呈现为一方面垂直双方运行,运行的两端是上下两级。
三、统计信息在单位人事管理中应用
通过有效的统计手段能够帮助单位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同时政府也能够有效地了解单位的相关活动。统计工作的过程也是检验和监督单位是否全面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过程,可以增强单位遵纪守法的观念,促进单位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统计工作是单位加强人事核算,提高人事效益的重要途径。如在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材料成本统计资料总结分析,加强人事核算,努力增产节约,讲求人事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单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由此有效的统计工作能够帮助单位充分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得到改善,进而能够使得单位的经营活动有利于自身人事利益的提升。
另外统计工作所统计的相关信息能够给单位的相关部门和管理者的活动奠定有利的信息基础。市场人事条件下的单位统计,必须以单位为主体,为单位的微观人事管理服务,并作为单位微观人事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真正发挥出统计的强大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如在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品合格率统计,质量管理环节指标统计。统计工作都能够将这些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从而为单位的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分析,进而采取对单位最有利的决策。
四、统计在人事管理领域的重要性
作为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统计能够将人们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统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单位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整理、分析,提供统计数据,进行统计监督或预测。将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是社会人事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统计在人事管理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通常反映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状况、发展阶段、主要的人事成果等指标;二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性质,通过分配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统计资料来说明;三是反映社会、人事现象的发展规律,比如两个现象间的依存关系、比例关系、结构变化以及因果关系。通过充分的运用统计信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更全面的分析事物,同时还能够分析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单位统计发展的方向分析
(1)牢固树立为单位服务的思想
单位的统计工作的管理需要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从而推动单位能够更好地经营管理。积极引导单位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其次是建立全县的统计信息服务平台,让单位享受到提供统计信息后的社会服务,增强单位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能够为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正确信息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使得单位和政府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
(2)科学整合单位内部资源
单位应当合理的调整自身的核算工作,保证自身的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这要求单位有关人员之间要相互联系,加强协调与沟通,不能相互脱节各搞一套。单位需要加强自身内部相关制定的建立健全,尤其是财务核算方面,通过有效地制度才能够保证单位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政府与单位之间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府需要充分改善自身的统计工作,重点建设其统计基础,和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渠道,从而逐渐完善单位的统计工作。并且政府还需要对自身的人员行为进行管制,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陈崇娟.论信息技术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
[2]黄修立.信息技术在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学术.会会刊[C].2009.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描述性统计 “任务型” 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37-02
一、引 言
描述性统计作为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其内容广泛,既有中学知识的回顾,又有后续专业课程的介绍,但没有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讨论。学生听课感觉跳跃性很大,虽然内容浅显,但理解不深,学习上体现出眼高手低,每年这门课出现许多学生考试不及格的现象,而且重修生大有人在。
笔者接手这门课后,上第一次课时,发现学生绝大部分不愿听讲,喜欢自己看书学习,但又理解不透,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分析了本课程的特点,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①内容难度虽然不大,但讲课时却不能深层次发挥,造成学生藐视这门课程的心理。②课程章节之间跳跃性大,前后联系不像数学分析课程那样,有一根主线贯穿,逐步深入,缺乏一定的连贯性,造成学生学习计划的混乱。③课程覆盖面广,包涵了抽样调查、统计图表的制作、概率分布、总体参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等学科的初步内容,许多章节的公式不讲来历,只简单介绍如何用,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惑。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成为核心任务。任务型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设计或创造一种与实际社会活动相仿的活动,让学生在进行这样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演练技能、提高能力,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
笔者以此为指导思想,根据“描述性统计”这门课程的特征,以“任务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明确目标后,笔者就按以下步骤对描述性统计课程进行任务型教学。
1.教学任务的分解
笔者花1~2次课,把描述性统计的基本思想、脉络以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知道知识的连贯性、重难点,以便他们课后查寻资料。笔者充分发挥班干部同学的作用,引导他们根据同学们各自的兴趣成立制作课件、讲演小组:共分为14组,让两个班63名同学全部参与进来。
尽管他们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但在做PPT课件时也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如字符的上下标如何设置,数学公式如何输入,希腊字母如何输入,Excel如何使用等,笔者都要事先给他们演示,做一些启发性示范,让他们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深入下去。所以,在让学生做PPT课件之前,老师要通盘考虑,而不是兴趣所致,随意的安排几名同学简单的做课件和讲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的有序进行。具体来说,就是按以下方法进行:
(1)充分发挥班干部同学的带头作用。在进行实验之前,把讲明老师的意图与打算跟全班同学进行多次解释。尤其是要跟班干部同学讲清老师的意图和打算,争取班干部同学的意见。这是其他上课方式所难以体会到的,充分锻炼了班干部的领导能力。
(2)充分体现民主与集中的原则。首先让同学们根据兴趣爱好以及同学们之间相处的关系自由组合进行分组,当出现分组不均衡现象,也就是有的组的成员多,内容相对简单些时,老师要进行调整,鼓励部分同学参加到其他组。
(3)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各组同学根据分配给各自的任务,读教材,查资料,对其负责的内容进行讨论,形成共同的认识,然后设计出PPT的板式,并进行分工,制作课件。当他们把课件做好后,就用QQ或者E-mail发给笔者,笔者可以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他们的PPT课件,如果发现问题,立刻跟他们进行沟通,提出改进意见。
2.学生讲课
PPT 课件做好后,就安排同学们上台讲课。每次三节课,每一节课由一名小组代表上台讲解相关内容,笔者与其他四名同学当评委,根据学生的PPT内容和表达能力给予成绩,这个成绩作为本课程结业成绩的20%计入总成绩。
有的学生讲课速度慢,准备一节课的内容讲不完;有的学生讲课速度快,几分钟就把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有的学生喜欢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书中的内容。针对这些情形,需要老师及时的进行提醒,但尽量不要打断他们的讲演。既要保护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要纠正他们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一门管理与组织艺术。
3.对学生的讲课内容进行点评
让学生讲课,并不意味着老师更轻松更省事。每当同学讲完之后,笔者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把未讲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把学生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再解释一遍。这些都需要老师对课本内容要相当熟悉。有时,学生把他们查资料中看到的其他说法提出来让笔者解释,笔者得查资料给予准确的回复,否则就会令学生失望。
4.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相互配合,真正进行了学习,笔者采取了过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讲课得分+课后作业+开卷考试(上机考试)。考核方式将以往的期末一张卷子对学生进行考察的“终结考试”变为具有过程和动手能力考察的“形成性考核”。
开卷可以带电子版本,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录入到Word文档上存储下来,保存到U盘带入考场,但不能带书。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的进行复习,掌握知识点,所涉及的公式计算、画图,全部用Excel软件完成,书中的作业全部要做,可以分组完成。
如果有些学生在平时依赖其他同学,在考试时,尽管是开卷也难以完成任务,因为他们平时没有联系,考试时翻书也来不及。考试后很多同学都发出了感慨:虽然不是裸考,如果平时不下功夫,突击学习过关也很难啊!
三、效果与思考
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64份问卷,全部回收。统计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满意度分析,见下表。
学生对《描述性统计》任务型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描述性统计》任务型教学方式表示满意人数所占的比例较大,不满意的较小,说明笔者采取这个方式进行教学是可接受的。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通用技术;多媒体;兴趣;实践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以学习设计和操作为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如何让这门课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带着十二分的兴致积极领悟教学内容?结合三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假期培训,个人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融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如果教师把握得不好,一味地灌输教材内容,课堂将会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最初的新奇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师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这一先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看,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教学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具体形象化,从而渲染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三节“技术的未来”时,首先为学生播放“人工智能”的电影,学生看的很认真,然后我接着提问:“大家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引出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精心设计好教学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情境导入不仅可以避免课堂枯燥乏味,创造灵动的氛围,还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做好情境导入,让课堂一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愉快的心情中跨入知识的大门。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导入,通过提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例如: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时,我带了三款不同的手机到教室,让学生来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顺势引入课题,一下就把学生的激情带动起来了。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三、走进生活,选择最佳教学素材
“实践出真知”。通用技术是一门以基础性、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技术内容作为载体,展开技术与设计的基本知识、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技术能力的培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联系学生身边的技术实例和经验,让学生对技术的实际运用有真实的感受,始终兴趣高昂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时,我引导学生从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出发,对木桶和塑料桶进行比较,从它们的制造成本、维护成本、使用寿命、储存成本等诸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有了具体的评价,进而做出最佳的选择;再例如,讨论课上与学生根据学校食堂的整体环境和服务设施进行评价,由于讨论的课题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很容易找出其中合理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有哲学家说过:如果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的源泉”。一堂生动有趣的通用技术课,不仅需要做到以上几点,还需要有发散的思维空间。设计一个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典型案例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地引导他们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充分想象,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教学还尚未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教学研究、教学经验的总结还显得不够完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其他学科更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不断地实践、探索、创新,努力构建出符合这门课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这门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即“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引导学生,不久的将来,理想的教育之花就会遍地开放。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4
我校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成功的关键环节在于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创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质量的不断提高是职业校校生存和发展根本保证。这个理念已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学校在建设方案中也明确指出名校建设的总体目标三个示范之一:创新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机制,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主流企业核心岗位,创新"学岗直通"培养模式,成为我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
如何化解校企合作角色认知误区,避免各说各话的"两张皮"现象,使校企双方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如何形成校企合作双赢的体制和机制,使校企合作能够可持续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我学习参考中国高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高地――宁波职业技术学校、杭州职业技术学校、金华职业技术学校觉得"创新体制机制、因材施教、创业教育"等这些只出现在我们字面上的词语在这三所职校中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得以诠释。针对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机制问题,我谈谈个人的学习心得以及生化系的一些做法和下一步打算。
1.名校特色
1.1宁波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创新董事会管理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制度、政校共建数字科技园产学研基地等,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现代高职教育宁波北仑模式"。午餐与应用化工系主任陈亚东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交换了各自的办学状况信息。
1.2杭州职业技术学校:陈加明进行详细的介绍,提出"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学生融入专业发展,教师融入学校发展"、"为了所有学生体面就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胜"五年七个亿、敲墙运动"。在实践探索中引入了"校企一体化"的理念,将原来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升级到"校企共同体"。它的特点是共同愿景、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学校和企业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共同构建领导管理机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学研一体,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的紧密型校企一体化模式。先后与友嘉实业集团、新通国际、达利(中国)有限公司、金都房产集团等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达成了共建协议,成立了合作实体--友嘉机电学校、新通国际学校、达利女装学校和金都管理学校。
1.3金华职业技术学校:提出了利益共同体的概念,"所谓利益共同体就是由相互认同、有意合作的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和职业校校,以双方合作发展为出发点,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构成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责权明晰的合作体",金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振洪说。与企业联合创办了"皇冠学校"、 众泰汽车学校、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浙中建筑装饰技术联盟、创业学校等。金华职业技术学校利益共同体构建,使培养人与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紧密契合在一起,实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联动,有效克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教学与科研脱节、科研与应用转化脱节等"两张皮"现象。
2.关于校企共同体的几点思考
2.1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一步活步步活。高职校校的发展要与区域政府、社会的发展相一致,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合作企业的角度,想社会、企业所想的,做社会、企业想做的,成社会、企业之美,培养能与社会、企业需要无缝衔接的、不可替代的、并能不断提高发展技能与素质的人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实际合作过程中,诸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内外基地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工作,都需要校企双方根据彼此的优势资源和利益诉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2.2校企共同体就是变"邻居"、"亲戚" 为"一家人"。以往的校企合作方式多局限于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很少发生经费或项目的往来,这样的校企关系好比是邻居。校企合作要在深层次展开,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就要从'邻居'变成'亲戚'。只有当企业全面深入地介入学校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带动职业教育市场调节模式的整体转型,双方在双赢、诚信、融通的基础上,通过订单培养、联合招生、产学结合、科研合作、多元办学、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培养出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的人才,这样的关系才算"亲戚"关系。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 传统人物画 宣教功能 写实 儒家 道家
对于绘画的社会功能,古人有着深刻的认识。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开篇便点明:“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形,存形美善于画。”并得出结论:“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历代统治者无不看重并强调绘画的这一宣教功能。
要体现宣教功能,人物画无疑是最佳载体,而要完成这一宣教功能,人物画就必须是写实的。从必然性角度来看,人物画的发生、发展、成熟均先于其他画科,观其发展的轨迹,它在滥觞原时期便未脱宣教功能之影响,这是其他画科所不能替代的。从必要性来看,宣教功能多是借助于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实现,或为堂皇的宫室图壁装饰,或劝善戒恶,或为英主功臣图影存形,或昭示反面形象以寓劝诫,或借佛教壁画的本生故事宣扬宗教教义,这一切无不同人的活动紧密相关。正是通过表现一个个鲜明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及其组合在一起的情节场面,宣教的主旨才能表达出来。无法想象,离开写实的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宣教的内容如何落实,宣教的目的如何实现。可见,宫廷人物绘画起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枯燥甚至抽象的教化主旨经由这一媒介的阐发和形象化,变得晓畅明了,甚至如日常生活般的亲切感人,宜于被观看理解,而宣教的主旨也在潜移默化中被观者接受。而这一切必然要求人物画在技法方面的写实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实性,使得画面人物形象骨肉匀称、形象真实,甚至气韵生动而传神,才能收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应该看到,统治集团所示以宣化的对象,其主体乃是普通的人民大众,所谓的“衣冠贵胄,岩穴高士”只在少数,且其身往往便是宣教功能的执行者,因此,要想使宣教内容通俗易懂,必然要求写实的形似,以利于宣教宗旨在民间的普遍流行。
然而,以上所列毕竟是一种表象,若做更深层次的分析,当不难看出这种现象背后强大的精神支点,那便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美学思想作为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发展产生过莫大的推动作用。孔子把他的美学思想建立在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仁学之上,希图唤起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子之爱,从而维护社会的人际秩序,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样一来便极大地突出了人们相互依存的社会性,同时又把个体人格的发展和完成看作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因此他对于以能体现个人情感为重要特征的审美和艺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概略地说,这正分别代表着善和美的不同。徐复观先生曾指出,就中国美学史来说,美与善的矛盾反复地表现为对“声色之美”的追求同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的矛盾,文与道、华与实及情与理的矛盾,等等。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必要条件,从倡导社会的和谐发展出发,孔子主张“尽善尽美”,美与善应完满地统一在一起。同时又认为善同美相比显得更为重要和根本。文艺,包括绘画首先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自然而然地便被注入了“尽善尽美”的特质,被要求不仅在形式上是美的,能激发人的美感,而且在内容上更应该是善的,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在功能上便是要有政治教育意义,符合封建大一统思想的要求。
源于此,在绘画艺术极不发达之时便有“有虞氏彰施五彩,兴成教化”之说,而《左传》之《襄公三年》亦载:“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表现出朴素的教化目的。在绘画昌明之时,这一要求已外化为明确的言论。如《孔子家语・观周》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舛纣之相,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国之所以盛也……”谢赫更在其《古画品》序中评曰:“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隋唐时期随人物画高峰的到来,其担负的宣教功能亦被在理论上作以归纳。就是素以狂怪自诩的革新派米芾之辈亦遵循“古人图画,无非劝戒”之论,并不否认绘画的宣教功能。而宋明礼学大盛时期,对之更为重视,宋濂在《画源》中强调图画功能:“古之善画者,或图《孝经》,或貌《尔雅》……下逮汉、魏、晋、梁之间;《讲学》之有图,《问礼》之有图,《列女仁智》之有图,致使图史并传,助名教而翼群伦,亦有可观者焉。”纵观古代与绘画有关的典籍,此类论述可谓俯拾皆是,充分说明对绘画宣教功能的认识被各阶层的画家所普遍接受。
这便从理论上暗暗地规定了人物画的写实属性。但中国传统的人物画虽然在总体上呈现出写实的面貌,却又并不是完全照搬客观对象,没有和对象形成一一对等的关系,而是加入画家的意绪,进行主观处理,如散点透视的空间经营、以线立骨的造型方式和随类赋彩的设色等,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面貌。这固然同中国画的观察方式、材料技法等因素有关,究其深层的文化本质,当同道家思想所形成的美学观有联系,或者说道家思想从另一向度为其提供了精神支点。
如前所述,尽管儒家思想从仁学的基点出发,倡导社会的和谐发展,即肯定作为社会中一员的个体的充分发展,但同时又努力把个体的发展导向符合于社会伦理的道德规范,而后者更被看重。延伸至审美领域,对文艺“尽善尽美”的需求亦偏重于后者“尽善”之一面,结果使得文艺的天平或多或少倾向社会功能一方,具体到绘画方面便是过多承载了“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说,这无疑限制了艺术自身的发展,在这种束缚之下艺术很难走向自由状态。同时对于艺术功利性的重视很容易变成一种法度,强调人工的美和合规律性,使艺术创造陷入疆化和片面的状态。这时急需一种与之相对的美学思想对之冲突、碰撞,影响到艺术的发展,使之能够挣脱这种功利性过多的束缚,而这正是道家美学之所长。在道家思想的创始者老子看来,个体生命的合规律而又合目的地自由发展的实现,这本身就是最高的美,同时也是最高的善,但美并不从属于善,应摆脱对善的依附性,取得独立地位。庄子在此基础上把道家美学思想更加充分地加以发展,其根本出发点便是更注重对于个体人格自由的追求。据此,道家美学看到了审美和创造活动是一种消除了各种外在强制的自由活动,一种超越功利考虑的活动,因此反对用特定的社会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情感,同时在艺术创造上强烈主张“无法之法”,提倡天然美。道家美学的这些思想,经常成为冲破儒家美学所维护的那些已渐行僵化的法度的有力武器,成为革命的先声。可见,道家美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批叛性的因素,它更接近艺术的本体,客观上冲决着儒家美学思想中对艺术本体发展的限制。这一点对于艺术创造的潜在影响,具体地说,对于人物画在进行形似的描绘时,便不会受到客观物象具体而细微的表面现象的束缚而滑向“谨毛而失貌”的状态,而是采用“仰观俯察”的寓东方哲学意味的观察方式和“乘物以游心”的追求自由的美学理念,加入艺术家创作主体的主观意绪。这样一来,其写实自然不会作出逼肖客观物象的努力,和绝对摹仿表面真实的写实拉开了距离。更重要的是,从追求自由的意义上来说,道家美学下启魏晋玄学,而传神论的重神轻形和六法论的以气韵生动为人物画写实的最高目标但又都是玄学思辨的结果,溯其源头皆可归并到道家美学思想对艺术自觉的启迪。
同时应该看到,由于拥有同样的文化土壤,在追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儒道两家的思想并不矛盾,因此在深层本质上二者又是相通的,而在美学方面,彼之所长正是我之所短,反之亦然。此诚如孔新苗先生所指出的:“儒家美学的世功化倾向给了艺术创作以社会实践活动,道家美学的超然性品质又保证了艺术的功利性追求能维持在审美的心境之中。”于是,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规定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便使得传统人物画的写实走出了一条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同时又能脱去过多规律羁绊的轨迹,而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第一版.
[2]周积寅编.中国画论辑要(增订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7,第一版.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人体骨骼教学;flash CS5;action script3.0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With the purpose of better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human bones teaching resourc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utonomous learning resources,the author designs and develops a human skeleton teaching software based on flash,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nient resources calling,various display forms and self-test function.The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human skeleton teaching;flash CS5;action script3.0
1 引言(Introduction)
人体骨骼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在人体骨骼学习中常常需看图谱、观察预制的标本或特制的模型[1], 以求能直观的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结构。传统教学中, 通常采用挂图来教学, 现代教学中, 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及实物展示台来展示解剖图谱与解剖标本。然而, 前者体积大, 质量重, 使用时繁琐, 挤占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而且不能放大, 无动态效果; 后者虽然可以放大图像, 但操作繁杂, 调用图谱不方便, 也没有动态效果[2]。由于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图谱较多,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使用,常见的方式为在课件中插入用Flash制作的一些动画,缺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且调用时由于资源分散而不利于学习;也有人利用FLASH 软件开发了人体解剖方面的教学软件[3],但其动态效果仅限于任意缩放图片功能,而不能体现图片旋转和三维旋转效果,且不具有各知识点的交互式的自测训练功能模块,不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目前我校教师收集了不少人体骨骼教学图片方面的资料,但资源较零散,未能形成系统化人体骨骼教学演示平台,而且教师制作的课件方式主要是使用一般的PowerPoint课件制作方法制作授课讲稿,此类课件趣味性、生动性较差,互交性不强,且无交互式自我检测学习模块,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了人体骨骼教学资源能更好地系统化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我们设计开发了一套调用资源方便快捷、展示形式多样、具有自测学习功能的人体骨骼教学软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2 系统的设计(Designed to system)
人体骨骼教学系统针对目前我校教师收集的各种人体骨骼教学的图片、视频等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汇集,并根据现有的资源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包括新资料采集、图像或视频处理),把现有较零散资源集成为系统化人体骨骼教学平台。它是在Windows7系统平台中使用Adobe Flash CS5、Macromedia Flash8、Adobe Flex Builder4.0、Photoshop CS5等工具软件进行开发的。系统软件最终生成exe可执行文件,并脱离开发环境单独执行,而且生成的文件较小,可直接用于任何单机。人体骨骼教学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1 素材处理
在系统设计实现的前期,需要对各种图片素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用Photoshop工具可以实现专业的图像编辑与处理,同时利用其广泛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图片编辑工作。
2.2 动画制作
在本系统中演示教学模块中需要利用Flash工具进行大量的动画效果的制作。为了让人体骨骼图片演示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只要将鼠标移到图中相应部位,在详解区域便会出现该器官或部位的中、英文名称及相关的功能说明信息。本系统在教学演示时,可放大图片和缩小显示,显示局部解剖图像。对部分骨骼制作立体自动旋转效果,当鼠标单击在旋转人体全骨骼向左则旋转按钮时,骨骼会向左旋转;在单击在向右则旋转按钮时,骨骼会向右旋转;当鼠标单击在暂停按钮时,骨骼会停止转动。当鼠标点击放大按钮时,该部位会进行放大,当鼠标点击缩小按钮时,该部位分缩小并显示。
另外,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检测,系统附有课后习题自测模块,课后自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拖曳题,简答题等,客观题做完后系统能够自动评分并反馈正确答案等。该自测学习模块的交互功能主要采用了Flash软件中提供的Action Script脚本语言进行交互代码的编写。
2.3 模块集成
主界面采用Flex Builder4.0完全可视化开发和组件扩展,具有很好开发性能和开发效率,模块文件存储在外部文件中,存储路径使用XML文件,同样存储在外部文件中,提高了软件的可扩展性。主界面、3D人体骨骼旋转等均采用成熟的Action Script3.0语言编写,使得代码更利于维护。
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system)
系统制作阶段包括界面设计、菜单设计、演示教学模块设计、自测模块设计、视频教学模块、课件自学模块和集成测试。
3.1 界面设计
人体骨骼教学软件主界面可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区域1为动态图解区,主要用于展示教学图片、视频播放、自主习题测试和趣味游戏等;区域2为详解区,主要用于提示图片的各功能详细注解;区域3为工具和欢迎区,主要用于放置放大、缩小、全屏显示、退出全屏显示等工具;区域4为学习导航区,该区域用树形目录集成了系统各部内容。主界面区域如图2所示。
3.2 旋转人体骨骼模块设计与实现
旋转人体骨骼是为生动教学而设计,也是该系统的亮点之一,随鼠标单击在旋转人体骨骼向左或向右旋转按钮时,骨骼图像会向相应方向旋转;单击在中间时,停止转动。当鼠标点击骨骼的某个具体部位时,该部位会进行放大,并且显示标注出各个部位的名称及功能。实现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收集想要制作成立体旋转的部位的各个角度部位图片,再采用Flash软件中提供的Action Script脚本语言,编写实现人体骨骼旋转效果的代码,用代码实现控制左右旋转和上下旋转播放的效果。
以小腿骨立体图为例,具体效果如图3所示。
3.3 自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自测模块具有课后习题自测功能,课后自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拖曳题、简答题等,客观题做完后系统能够自动评分并反馈正确答案等。Macromedia Flash8提供各种练习测验模板,由鼠标进行简单的设置后,只要加入试题,并编写少量的控制代码就能写出题库。虽然练习测验模板使用的是Action Script2.0脚本语言,但是还是能够直接由Adobe Flash Builder4.0直接调用。因此能够大大地简化开发步骤和节省开发时间。
以复选题为例,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onClipEvent (load) { //下一题控制代码具体实现
curQuest = 0;
if(_parent.Options.QuestionsToAsk < (_parent._totalframes-2) && _parent.Options.QuestionsToAsk > 0){
totQuest = "/ " + (_parent.Options.QuestionsToAsk+1);
}
else{
totQuest = "/ " + String(_parent._totalframes-1);
}
function updateFrame() {
curQuest++;
}
updateFrame();
}
3.4 视频教学模块设计与实现
视频教学模块中嵌入了教学录制视频、并将其陈列在树形目录中,在用户使用时只要单击树形目录中的对应教学视频即可播放教学视频,能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或教师上课教学。Adobe Flash Builder4.0中提供VideoPlayer控件,可直接调用外部Flv格式视频文件,因此只需要编写播放路径即可。该软件采用的是调用存储在外部的XML文件中的FLA视频路径,因而即使软件后也可随意修改路径。
3.5 课件自学模块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在课件自学模块中嵌入了基本的人体骨骼教学课件,并陈列在树形目录中,只要鼠标轻轻的点击,即可打开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和试题库一样,Macromedia Flash8同样提供了课件制作的模板,由鼠标进行简单的设置后,直接使用加入课件内容即可,并编写少量的控制代码就能一个SWF格式的课件。虽然课件制作的模板也使用的是Action Script2.0脚本语言,同样还是能够直接由Adobe Flash Builder4.0直接调用。因此能够大大地简化开发步骤和节省开发时间。
4 结论(Conclusion)
本文所设计开发的人体骨骼教学系统主要根据我校骨骼教学模块资源较多但较分散的情况,为更好地系统化应用人体骨骼教学资源,用于辅助人体解剖教研室的课程模块教学,并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开发的。开发过程中,在教学软件内容的系统化、交互性、动态性、调用方便,以及具自测功能等方面予以较多考虑,同时又注重其具有趣味性,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为此在学习版块的最后还链接了一些关于人体骨骼主题的小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为学习者提供“轻松一刻”。目前此教学软件已用于人体解剖教研室的教学中,今后还应适当增加解剖学教学内容,加大知识量,增加更多的中英文对照,以便该软件今后可运用的教学空间更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光金.电磁跟踪器在人体骨骼虚拟现实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9(3):215-217.
[2] 张天伍,陈利军,陈雪梅.Flash技术在人体解剖学虚拟实验室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2007(6):13-14.
[3] 余文富,王真富.FLASH在开发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教学软件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59-60.
作者简介:
林加论(197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