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范文1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摘 要:学前体育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智力,更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学前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学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学前体育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学前;体育教育;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14-02
1 前言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学前体育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学前体育教育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缺乏学雄厚的学前体育教育师资力量,缺乏齐全的器材和宽敞的活动场地,而且学前体育教育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此外人们对学前体育教育的认识不足,包括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导致了学前体育教育难以发挥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师和家长的学前体育教育意识,并强化学前体育教育的实施力度,确保儿童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1].
2 学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学前体育教育师资力量
很多幼儿园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而是由班主任或者保健老师兼任,这些老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体育教育没有深入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体育运动和游戏,这些运动及游戏不仅单调无聊而且没有任何成效,学前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体现出来.即使幼儿园里有专门的体育老师,这些老师有一定的学历,但同样没有专业的体育教育知识,大多都是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前体育教育的质量.
2.2 幼儿园缺乏齐全的器材和宽敞的活动场地
一方面,一些幼儿园因为缺乏资金投入,因而导致体育器材不齐全或者质量达标,一些幼儿园甚至没有体育场地或者场地较小.学前体育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齐全的体育设备和广阔的体育场地,只有确保了场地和器材,才有有效展开体育教育.由于资金问题,很多幼儿园难以购置齐全的体育器材和扩建体育场地,更谈不上器材设备的维护.另一方面,有些幼儿园虽然有足够的经费,但是却没有在体育教育方面加大投入,而是将投入方向转向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因此大大降低了学前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有些幼儿园的器材设备和活动场地没有达到标准,主要是没有从儿童的角度思考.例如,有些体育场地没有覆盖塑胶或者草地,而是以坚硬的水泥地面为主,导致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容易受伤.很多幼儿园的活动场地都是室外为主,一旦下雨或其他恶劣天气就不能进行体育教育,大大缩减了体育教育的时间.此外,部分幼儿园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导致原来的活动场地和器材难以满足较多数量的儿童的需求,而且儿童人数越多,管理的难度越大,出现危险的概率越大,为了方便及暗管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往往将体育教育时间减少.此外,一些幼儿园的器材比较老旧,而且形式单一,这些体育器材难以满足儿童的需要,教师也很难实施教学计划.
2.3 学前体育教育缺乏规范的管理
我国的幼儿园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就有较规范且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但是公办幼儿园的数量较少.而民办幼儿园虽然数量多,但是对学前体育教学缺乏规范的管理,不利于学前体育教育的发展.此外,有些幼儿园的管理者没有重视体育教学的规范管理,而将重点放在对外的宣传活动,没有将体育活动贯彻落实,只有在大型的活动上才会有相关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因而体育教学得不到落实,不利于学前体育教育的发展.很多家长重视更多的是儿童的艺术特长、英语能力、智力的培养,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将部分体育时间用在艺术特长、英语能力、智力的培养上,大大缩短了体育活动的时间,导致幼儿身心不能协调成长[2].
3 学前体育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大力培养体育教育师资力量
幼儿园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还要有专业的体育教育知识,如果同时拥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那就更好了.面对幼儿园缺乏优秀的体育教师团队的现象,需对幼儿园体育教师进行大力培训,首先幼儿园要先建立并完善教师培养制度,教师在培训之前不允许参加体育教学.经过培训之后,鼓励教师研究出适合幼儿发展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这不仅利于教师提高积极性及提升业务知识,而且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此外,幼儿园之间可以经常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学习其他幼儿园教师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幼儿园体育教师要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极研究科学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成果,将专业化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另外,政府和教育部也要借鉴国外的学前体育成功的经验对幼儿园体育教育进行指导,并加大力度投入教育经费,大力支持幼儿园教师的培养[3].
3.2 加强器材购置和体育场地建设力度
鉴于学前体育教育的积极影响,教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发展,尤其要加强器材购置和体育场地建设的力度,从而将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同时给予幼儿园体育教育专项经费,确保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经费,包括社会团体、社会资金、个人捐助、企事业单位等,以达到建设体育设施设备的目的.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同时又能将孩子的创造性和能动发挥出来,教师需积极研究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这样既能丰富孩子的世界,又能达到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孩子是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幼儿园的体育器材要实行监督管理,确保体育器材符合质量要求,而且环保和规范.在器材选购方面,幼儿园可以由政府统一购置,并且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体育器材,确保儿童能够安全使用.
3.3 强化幼儿园体育教育规范管理力度
要想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化,使幼儿园顺利展开,首先要完善幼儿园的各项制度,特别是体育教育制度.其次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儿童实际情况,设计一套符合孩子成长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锻炼的时间,以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此外,教育部门要强化指导及监督学前体育教育的工作,通过专业的指导,将学前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例如教研员要定期到幼儿园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善意见,将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网上研究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体育教学活动完善,使学前体育教育能够科学操作、规范管理.另外,对于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评价尤为重要,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公正且公开的评估,最终综合评价幼儿园的教学水平[4].
4 学前体育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
4.1 学前体育教育利于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体育活动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形式,教师通过指导儿童,引导儿童参加不同的体育项目,在参加这些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儿童能够对外界的物体有所感应,经过大脑神经系统的思考判断后,迅速做出反应.当然,教师给予幼儿参加的活动一定要科学合理,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儿童通过参加这些体育运动,久而久之,儿童对外界的知觉和感觉能力会有所提升,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判断速度和反应能力,儿童会变得更灵活及敏锐.因此,学前体育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记忆力,大大提升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参加体育活动,又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而学前体育教育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5].
4.2 学前体育教育利于培养幼儿的智力
研究表明,多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开发儿童大脑的潜力及培养儿童的智力.幼儿的智力发展与大脑神经发育有很大的联系,具有良好机能状态的大脑,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当儿童进行体育运动时,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完成一系列动作,肌肉神经活动将反馈信息传至大脑,从而提高了大脑的平衡性、灵活性,以及培养了大脑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大脑的各项功能.另一方面,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技术动作,儿童要想完成这些技术性动作,就必须在教师的示范中认真观察及思考,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力,这些能力都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这些能力也就提高了智力.所以在学前体育教育中,教师要时刻记住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使儿童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4.3 学前体育教育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信息化社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尤为重要,尤其在儿童当中.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团队合作.在体育活动中,有些活动的完成需要与他人的团结协作,例如接力赛,儿童在接力的过程中明白,一个人的再努力,跑的再快,不与团队中其他成员合作也没办法获得成功,因而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些团队合作的体育活动中,逐步的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6].此外,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与其他人交流,因此学前体育教育给了儿童一个与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儿童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既收获了快乐,又培养了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对于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商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
5 结束语
学前体育教育培养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及智力发展,使孩子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因而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幼儿教师以及教育部门一定要重视学前体育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大力培养体育教育师资力量,还要加强器材购置和体育场地建设力度,最后还要强化幼儿园体育教育规范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娜娜,韦宏浩.学前体育教育问题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09):528-529.
〔2〕解毅飞.试论学前体育的特点、年龄分期、内容和分类[J].浙江体育科学,2011,9(02):523-524.
〔3〕孟云萍.太原市幼儿园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0,4(20):321-322.
〔4〕董静,郭敏.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734-735.
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范文2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是如此。刚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校园的孩子,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纪律,很多习惯需要进一步养成。开展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本着这样的认识。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根据对我校300名小学生健康调查了解到,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性格忧郁、注意力不集中、胆小偏执、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行为孤僻、不合群等。怎样提高学生的个体心理健康,使其能做到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体育健康教学中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规律及相关材料出发,联系小学生体育健康教学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相互贯通。
下面是本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初探与摸索。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在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我们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的相关理论,根据她们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家访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对健康知识的启蒙了解,激发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自我评价的初步意识,对存在健康问题的学生提供一些实用、易用、会用的纠正方法,以帮助小学生健康行为的正常进行,促进小学生健康水平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普及是衡量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但它又是各科的关键和基础;在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各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完整体系,为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劳动技能、提高能力、拓展智力、加强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等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同样有利于培养和谐的人格,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体育教育是奠定学生健康体质的基础教育。而在体育教育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科学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学会熟悉适应多种环境,与环境相适应:使之学会解决问题,应对困难,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能、优点,使其能健康有意、科学自我的规划生活。
三、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机地展开,辩证地使用
目前我国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如厌学、任性、攻击、焦虑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各项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体育锻炼
一、研究目的
(一)什么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我国一类特殊群体的简称,指离开父母与其他人群单独生活的一类儿童群体。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为了更好地生活,农村青年父母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却没有经济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代为看管,这就造成孩子不能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的局面,使得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一些问题。我通过到学校周边的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得知,可以把留守儿童的类型分为三种情况。(1)“单亲家庭”现状。由一方父亲或者母亲外出打工,孩子单独跟着父亲或者母亲生活,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缺乏父爱或者母爱;(2)“双亲家庭”现状。父母为了生计均外出务工,将孩子托付给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代为看管,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3)父母都外出务工,将孩子寄宿在看管机构。父母出看管费,孩子在寄宿机构成长,由寄宿机构代替父母照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二)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走访和谈话,以学校教育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归纳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教育问题,儿童上学、下学的安全必须备受关注;(2)身心健康教育问题,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些问题,生理上营养跟不上,心理上存在一些疾病等;(3)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鼓励;(4)学习问题,缺乏课后指导和帮助。其中,身心健康教育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他们很孤僻,比其他儿童更缺乏自信,表现出了自卑。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环境和缺乏较好的教育体制下,孩子极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影响学习和生活,形成不良的心理疾病。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本校100名留守儿童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女生各占50人,年龄选取在13到15岁之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
(三)具体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根据研究的需要,和留守儿童以及代为看管人进行简单交流,并以问卷的形式记录,然后向教师了解情况,通过专家的建议,确定研究标准。2.实验内容:选取体育锻炼项目。以篮球为主要项目、有氧运动为主体的体育锻炼。3.实验过程:一组参加以篮球为主要项目、有氧运动为主体的中等运动量;另一组不参加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进行三次分开的训练,每次锻炼的总时间约60分钟,其中有效运动时间约35分钟。坚持训练一学期。4.实验测试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技术关键:(1)各实验组健康状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实验前后的指标的测定;(2)各实验组体质状况(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3)实验前后指标的测定;(4)研究实验后不同运动量(强度)组之间体质状况指标的测定。
三、结果
第一,篮球锻炼能够增强留守儿童的活动力度,拔河等比赛能够培养留守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踢毽子、赛跑等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优越感。第二,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体重的增加。同时,他们的肺活量也变得更大了,免疫能力和抗呼吸道疾病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第三,体育锻炼起到了一个提高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孩子们在篮球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增强了团队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篮球运动可以观察到孩子们的跑步、合作、身体灵活度等,有氧呼吸运动可以检测到孩子们的肺活量等。2.篮球活动可以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孩子团队合作的意识,点燃孩子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减少生活中的孤僻、忧郁等不良情绪。3.拔河、踢毽子、赛跑等一些运动能够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信,发挥自己的长处。4.在篮球、踢毽子等比赛中,教会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竞争,得到荣誉,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在篮球、拔河比赛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他们赢得比赛,享受集体荣誉感。
(二)建议
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 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 听觉障碍 影响因素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康复,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康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康复。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和思想的成熟,而且意味着心理的日益健全。在关注学生生理变化和思想动态的同时,不能对其心理状况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只有生理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关心,还要加强心理辅导。《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章》第3章第29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适时、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教育。这里所说的“身心健康教育”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熟知和重视,但是,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与学校德育有何不同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等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还有待进一步熟悉和加强。
何谓心理健康,英文表达为mental health,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指心理健康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指维护心理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一、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社会条件的限制。由于缺乏语言沟通,听觉障碍儿童在学习或生活上常常受到挫折。一些健全人对他们有所偏见,持有异样的眼光,不愿和他们交流做朋友,甚至对他们讥讽和嘲笑。例如,称呼他们做哑巴、哑子、聋子……
残疾人教育落后于普通教育影响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缺乏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社会上成年残疾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听觉障碍儿童有着一定的影响和诱惑作用。
2.不良信息的影响。当今知识信息时代,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便利快捷,孩子们深受影响。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娱乐生活的同时,一些言情戏说的影视作品、打打杀杀的动画是孩子们在电视上常常看到的节目。由于听力有障碍,听觉障碍儿童的眼睛就成为最主、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他们从外界获取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视觉,而且视觉记忆保持得比较好。内容低劣粗俗的图书、光盘充斥听觉障碍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对身心稚嫩、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很难忘掉内容不良的视觉信息,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家庭的影响
1.家庭教育方式。部分家长出于失落感、低下感等心理,有意无意地限制儿童外出,力图使儿童处于自己的安全保护下不受外来“欺负”、“污染”,使听觉障碍儿童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阁楼儿童”,实际上是堵塞儿童认识自我,发展和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家长限制听觉障碍儿童的活动,使他们的生活范围狭窄,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又由于听觉障碍和语言发展迟缓的特殊性,导致听觉障碍儿童与健听儿童相处时说不清、听不懂,无法与人沟通,会出现经常无意识违反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现象。他们的交流方式与行为方式是大多健听儿童不能理解和接纳的,所以听觉障碍儿童很快被孤立于伙伴范围之外。逐渐丧失对活动或事情的兴趣,没有自信,进而自我封闭。
2.家长的态度。家长对孩子听觉障碍的事实要么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听觉障碍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上,忽视听觉障碍儿童个性发展,要么不愿承认听觉缺陷的事实,希望他们像健听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较为突出的教养态度是:我的孩子和健听孩子一样,甚至比他们还要好。在解读家长这种教育态度时不能一味赞同,需要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听觉障碍儿童与健听儿童一样具有心智发展的潜质;其次,由于听觉障碍儿童在感知和接受外部信息时受到一定限制,他们在完成生活和学习任务时需要更多努力和帮助。有的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具有听力缺陷,在牺牲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帮助孩子康复的时候,同样抱着望子成龙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克服听力缺陷,像健听孩子一样完成各种生活和学习任务。他们急切想要看到每次语言训练之后的进步和变化,一旦短期内不能看到进展,就急着给孩子换另一个“更好”的教育机构。家长和孩子就在各种机构之间周转,孩子一边要完成语言训练,一边要适应新的环境,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3.自身生理缺陷带来的认知障碍、交往障碍。由于自身听觉缺陷和语言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往,他们不但无法与健听人建立适当的关系,而且容易对人产生误解。例如:有的听觉障碍儿童当自己的生活用品用完了,看到别人那里有,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用,认为:“我的没有了,他有,我拿了他的来用是应该的。这样才叫公平。”可见他们对“公平”的理解是多么肤浅。
听觉障碍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听觉缺陷、语言障碍等生理缺陷会对其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造成消极的影响,他们很容易产生自我贬低、恐怖、焦虑、过敏、行为不当和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
二、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
听觉损害和语言缺陷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学习和认知活动及个性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情绪、个性及行为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障碍。
1.对自我的不良认识
自卑而孤僻,由于听觉能力一定程度上的丧失,影响听觉障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障碍重重,使他们觉得很难融入社会生活,进入同龄人圈子,导致他们喜欢独处,形成不合群的性格。
2.对外界事物的不适当反应
(1)敏感而多虑。他们对周围事物非常敏感,不管与自己有关无关,都会表现出猜疑和焦虑情绪。
(2)任性而依赖。这是大多数听觉障碍儿童共同存在的不良心理特征。由于听觉障碍儿童在家中作为弱者总是受到过多照顾,一部分父母对孩子听力的残缺有负罪感,认为孩子的耳聋是自己疏忽造成的,就千方百计地补偿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放纵。导致他们执拗任性,爱干啥就干啥。在生活上、心理上总是依赖父母,即使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
3.不良的情绪体验。听觉障碍儿童如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就过分激动,态度生硬,乱发脾气,不听劝告,甚至大打出手。
(二)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聋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唯有个性良好、心态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开展聋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加强聋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应该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先行。
2.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目标就是培养听觉障碍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3.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有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和开发。
4.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聋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上可以借鉴普校现有的教育模式,根据听觉障碍儿童的特点进行内容、组织形式、方法上的探索。
三、维护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提高聋校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要想让听觉障碍儿童身心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师首先要保持心理健康。
(二)教给听觉障碍儿童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常用方法有:
1.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从中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集体认可;
2.珍视友谊有几个知心朋友,时常将自己的心事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
3.学会利用保持心理平衡的宣泄方法,如可以写日记、写作文、给亲人或朋友写信;
4.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发展特殊的兴趣爱好等;适当的时候接受心理咨询。
(三)营造促进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环境
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环境系统支持。
环境支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协作和支持。
2.加强学校教育环境建设。
(1)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例如,营造语言环境,设置音响环境,开设生理补偿的特殊课程,张贴激励听觉障碍儿童自强奋发的名言……
(2)重视心理健康环境建设。心理健康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游戏等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充分运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补偿功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
(3)努力营造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听觉障碍儿童走出孤独世界,参加社会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去参观、访问、为社会服务,和健听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参与书画、舞蹈、体育等各种竞赛。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
(1)建立心理档案,分类辅导。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区。
(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
(四)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咨询活动能有效提高聋生的社交能力和社交主动性,使聋生取得社交成功,增强社交自信,促进健康心理品质形成。
(五)满足青春听觉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需要
1.青春期听觉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特点有:(1)选择同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2)有迫切与他人交往的需要;(3)在同伴交往中感情投入大。
2.创造能让听觉障碍学生与各种人交往的机会。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听觉障碍学生心理成长。这方面工作需要长期、细致、艰苦、富有创造性,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积极配合与协作,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特点,更需要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毛颖梅.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概论,2007:157-169.
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城市;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3994-01
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的儿童健康问题。在传染病和严重营养不良性疾病被基本控制后,单纯性肥胖也逐渐成为我国儿童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单纯性肥胖可造成机体一些器官、系统功能性损伤,活动能力和体质水平下降,同时还可对儿童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还是成年期肥胖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保健老师的健康教育,对增强学龄前儿童体质和预防成年期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我所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措施。
3 讨论
3.1 从结果显示:1、我区4-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率逐年增加;2、农村儿童患单纯性肥胖率逐年下降而城镇儿童患单纯性肥胖率逐年增高。城镇儿童单纯性肥胖率较高,因此健康教育重点放在城镇。分析相关因素:1、饮食因素 摄入营养素超过机体能量消耗和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引起肥胖。主食量、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进食过快是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一个摄食特征。2、活动减少 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即使摄入不多,但能量消耗过低,也引起肥胖,而肥胖儿童由于活动不便和笨拙不喜爱活动,形成恶性循环。3、遗传因素。4、家长的动机因素,尤其是溺爱对儿童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改变产生巨大影响。
3.2 具体措施:1、工作重点在城镇;2、加强对托幼机构保健老师及家长的培训,合理膳食结构,确保托幼机构儿童摄入量达到均衡的水平;3、适当加强单纯性肥胖儿童有氧运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控制体脂增长在正常速率范围内;4、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4-6岁儿童每天应该进行的活动量制定计划,选择如:步行、小步快走、球类、跳绳等。
参考文献
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37-01
家庭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始环节,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家长的思想认识和能力、素养等原因因素影响导致发展受限。本文重点分析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现状,并针对各类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家长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学前教育。然而,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家长和老师的认识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和教学条件差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绝大多数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1、认识不足。家长:随着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家长认识到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父母送进了学校参加学前教育。然而,在广大的贫困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还很欠缺。绝大多数的家长认为:进入学校就应该学习加减乘除、识字、背诵唐诗等。哪个孩子算数算得快、认得字多、背诵的古诗多,哪个孩子就是好孩子,将来就能出人头地!而且,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孩子是否聪明,将来是否有出息。
教师:参与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前教育就是为小学教育做铺垫、做准备的,他们利用幼儿的可塑性和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强行灌输给幼儿一些知识和技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家长和教师的上述认识,严重的违背了儿童成长发育的规律,片面的追求学前教育的数量只能导致失败的后果。
2、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参与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特殊情况者:岁数大身体欠佳者、岁数小经验不足者、没有学历代课者等。很多农村学校存在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教师缺乏的问题,很多农村参与学前教育的老师基本都是代课人员。这些教师很少有专业的学前教育学习的经历,要不是缺少教育教学经验要不就是教学方法落后,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
3、资金投入不足和教学条件差。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近年来农村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幼儿的学前教育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不好出成绩,在很多农村学前教育尚存在经费不足导致办学条件落后、教育设施严重缺乏等问题。与城市相比,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学前教育教学设施很难跟城市的相比。大部分农村学校音体美器材匮乏,几台简陋的放音盒,各个破旧的篮球,几盒单调的彩笔往往就是许多农村儿童开展音体美教学的全部家当,老师只能进行简单教学。孩子们玩的多数是自制的娱乐用具,如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等。音乐、美术、体育器材短缺或过于简单,严重阻碍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纠正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现状的对策
1、认识不足的对策。0-6岁是儿童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材。作为我国学制体系的起始阶段,儿童的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使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遵循儿童的这些发展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①在儿童的学前教育阶段,我们要大力宣传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②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各种素质和能力远比让孩子记住各种数学公式、古诗词等要重要得多。③而参与学前教育的教师应结合幼儿阶段儿童的活泼好动、思维形象具体和个性强的特点,选择符合儿童发展和需要的学前教育的方式方法,把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形象思维活动中,这样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幼儿潜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师资力量薄弱的对策。①幼儿学前教育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给专业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到农村任教。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聘用教师不要只聘用语文、数学专业的教师,应当大量吸收文体美专业的教师,在教育上形成专业化教育。②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使得农村参与学前教育的教师能够按时得到相应的专业培训,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建立长效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使城市的教师到农村支教或让农村教师到城市进修一段时间,让新鲜的血液不断注入到农村的学前教育中区,已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③另外,政府应加大教师资源的人才引进,为农村学前教育合理调派教师,补充专任教师,改进教师教学方法,鼓励年轻教师进行教学创新。这些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还可以大幅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3、资金投入不足和教学条件差的对策。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一所学校经费充足后才能改善教学设施。①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购置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各种教具和玩具,使广大农村儿童也能享受到城市儿童的教育条件。②资金投入充足的情况下,参与儿童学前教育的教师才没有后顾之忧,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③也只有在资金投入充足的情况下,农村的学前教育才能吸引有专业能力和专业特长的教师投身其中。
学前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要提倡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和专业素质。我们要把我国最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儿童学前教育重视起来,以确保我们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