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专业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专业特色范文1
关键词:创新创业;电气类专业;行业特色;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杨丽荣(1979-),女,江西樟树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周克良(1963-),男,江西兴国人,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江西 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课题(编号:JXJG-10-6-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18-02
长期以来,有色冶金类企业对冶金类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由于该专业一般是按照电气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学生对电气专业通用知识掌握较好,但对具有冶金行业应用背景的电气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使得在学生就业之后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有色冶金类企业设备及其电气方面的技术进行熟悉,限制了毕业生的发展进程。再者,培养出来的人才短期内难以完成技术方案的设计及产品开发等工作,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因此,对于行业特色类高校的通用专业,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将通用专业基础知识和行业应用相结合,专业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有特色、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为国家、地方各行业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
因此,本文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及行业企业对电气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托江西理工大学有色冶金的行业背景,在“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探索“电气专业+有色特色+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实施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及行业企业对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的反馈,采纳用人部门的意见,修订培养目标、改进和完善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突出以创新创业能力成长为主线,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以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行业应用能力的系统化训练。具体来讲,在理论教学方面,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专业核心化整合,重视基础与专业为行业服务,兼顾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实践能力训练方面,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注重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开发实际工程项目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激励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开发产品,甚至是自主创业。在创新创业素质方面,要重视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2.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日渐显示出其缺陷和不足,基于电气类专业特点、行业特色人才需求和创新创业教育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综合性的优化和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1)创新课程设置。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除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外,增设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交融的通识课程,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根据江西理工大学电气类专业行业背景,设置面向行业的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对就业和创业领域的选择。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强调教学内容的超前性、新颖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度,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推行问题式、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采用现场式、项目贯穿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3)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考核的目的是促进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如将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转变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考核,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改进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办法,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行业板块的专业课考核,可以将行业的科研课题设计作为考核的内容,以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
(4)加强教材建设,尤其是行业特色教材和适合电气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材的建设。
3.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从电气类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创新创业基础实验平台、技能与工程实践训练平台、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图2所示。
(1)加大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开发,构建“独立-实践-校企-就业”链接式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实践训练基地、同行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2)以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
(3)加强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行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依靠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和“创业模拟”等活动。
4.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运行保障与激励机制
从高教体制改革、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和考核、教师及学生评价体系、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基地管理和日常管理上建立根本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二、结束语
本文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电气类有色冶金行业特色人才的需求,通过对电气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并在实践进程中进行逐步的修订和完善,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又不失有色冶金特色,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仲安,任志斌.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6).
[2]张进.关于高等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教育学研究,2006,(12).
[3]桂卫华,凌玉华,粟梅,等.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9).
[4]魏立明,韩成浩,陈伟利.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1,(7).
电气专业特色范文2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实践性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tel servic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需要大批的从事基层管理和服务的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正好能满足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本着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为酒店业输送合格的服务与管理人才,我校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酒店业的优势,于1994年开办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酒管专业)。在几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努力寻求酒店的支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彼此互利的办学之路,先后与燕山酒店、北京俏江南、世纪饭店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为酒店等单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的合格人才。
我校与燕山酒店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些举措,校企合作对我校酒管专业办学的有以下意义。
1.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教师除了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理论之外,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与教师深入酒店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酒店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千变万化的信息,同时也有效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教学。为此,我校先后派了多名专业教师赴酒店各主要服务部门实习、调研。
2.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课程设置
要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课程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是不容忽视的工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统一。学校的“产品”是人才,用人单位是“上帝”。酒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应该听取酒店用人单位意见来妥善安排。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我校与燕山酒店联合招生,开办酒店代培班。我校教师与酒店专业人士反复讨论,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作出了调整,最终选择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和教材。
3.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邀请酒店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
每年我校都邀请酒店的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例如《酒店意识》、《前厅运作与管理》等。这些讲座生动、幽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酒店意识和产生到酒店工作的向往。曾有一位同学在作业中写到:燕山酒店经理的讲座使我意识到酒店服务与管理是充满挑战性和艺术性的工作。我会努力,争做一名出色的酒店管理人员。
4.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真刀实枪”地参与酒店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办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业进行经常性的实习和技能训练。学校必须重视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必须拥有一定的酒管专业的模拟实习室,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学校不可能拥有现代酒店的豪华设施,学生在校内模拟实习室也不可能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客人,真切感受现代酒店工作的气氛。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于弥补学校实习场地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
在与燕山酒店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我校与酒店“长、短”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酒店实习。短期实习包括基本服务技能训练和短期帮工。在酒店接待工作较轻的时候,我校与酒店联系,组织安排一年级的学生到酒店参观和进行基本服务技能训练。通过参观和训练,学生对酒店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服务技能。在酒店接待工作繁忙之际,我校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短期帮工。这即可缓解酒店劳动力暂时不足,又可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当然,学生的短期帮工要安排妥当,以不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为前提。长期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前在酒店为期较长的综合实习。酒店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灵活、合理地安排学生在不同的部门实习。例如:语言能力较强且外貌条件较好的学生可安排在前台实习;语言能力较强但外貌条件稍差的学生则可安排做总机接线生的工作。在实习前,学校要召开家长会,以便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当然,学校与酒店、学生与酒店也要签订有关的实习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与要求、学生的实习补贴及福利、学生的实习成绩评估等。通过毕业前夕的长期实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酒店的运作,具备了独立的工作能力。有的学生因为表现突出,实习完后就升为部门领班,步入了酒店基层管理人员的行列。
5.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加强实习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使学生学有所获
学生毕业前的酒店实习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酒店是否学有所得,关系到学生是否安于、乐于在实习岗位工作,从而顺利、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从业人员。
实习生的管理工作核心问题就是实习生的工作动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全体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学生实习的工作动力的激发,有赖于学校和酒店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承认实习生的双重身份。实习生既是学生又是酒店的实习服务生。学校要与酒店达成共识。即:一方面要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店规店纪教育,以确保酒店德服务质量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培训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开始实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酒店与学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生的“合理错误”应酌情处理,对学生的进步和良好表现予以真诚的赞扬和奖励。
其次要了解和满足实习生的合理要求。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我校领导、班主任及有关老师经常到酒店及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各种合理要求,并与酒店协商处理。学生的合理要求得以满足,随即产生受重视的感觉,实习工作更加努力。
总之,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我校酒管专业办出优势、办出特色,有利于我校培养合格的酒店服务和管理人才,为本地区的酒店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电气专业特色范文3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现状分析;浙江省属高校;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翁国庆(1977-),男,浙江衢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电气与自动化系副主任,副教授;黄飞腾(1984-),男,浙江温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师。(浙江 杭州 3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X1206)、院教改项目“以科研优势为依托的特色新兴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35-02
由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紧密关联性,电气工程专业的教育和科研在我国高校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电气学科和行业发展迅猛,信息化、智能化和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未来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未来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据统计,全国大约共有32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其发展层次和水平、服务行业和区域各异,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量身定制其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成长规律
电气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学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良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对高考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热门专业。目前,电气工程领域面临两大新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电气工程专业发展趋势;[1]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未来电气工程领域的热点。这两个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未来人才缺口将更加凸显。
但是,事实证明并非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成才。随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以及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影响与要求。要想成为专业精英人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2]
(1)全面的综合素质。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
(2)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视实验、课外科技竞赛、项目研究、生产实习、专业实习等各种实践环节,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3)强烈的创新欲望。积极参与学校各种相关课外创新活动、学科老师的课题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积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4)开阔、前沿的知识视野。积极关注本领域科技前沿新技术、新设备、新机制,选修和自修相关特色选修课以及交叉课程,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当今科技前沿。
(5)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二、国内外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国外高校专业发展现状
根据调研,一般而言国外名校(如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悉尼大学等)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具有以下特点:[3,4]
(1)学院、专业和学位设置:研究方向很宽泛, 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间交叉渗透程度很高。
(2)宽口径的基础平台教育。
(3)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4)培养目标以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并重,更务实。
(5)专业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课程分类细、学时少;实验学时多,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定教辅材料, 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练习和辅导, 根据课堂练习或实验情况确定平时成绩;强调实验规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网络支持, 每门课设置课程辅导员通过网络上载与课程有关材料;强调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调使用CAD工具。
2.国内高校本专业发展现状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资料,全国1100余所本科高校中开设有4年制全日制本科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有320多所。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定位,各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可概括为3个层次: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行业领导者;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自2008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分批(1~6批)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立项总共有51所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排名靠前或得到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学校中,主要可分几种类型:
(1)专业整体实力超强型。具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等高水平学科平台;覆盖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全系列学科方向;列入国家 “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行业未来领导者;以高层次的教学建设项目和教学成果为支撑,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视学生的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着力培养精英人才,开设系列研究型和创新实践课程,设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行业或地区背景型。如有些高校本身与电力行业、与某行业密切相关。它们将学科建设、专业教育与地方紧缺、优势行业紧密结合,重点发展,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大的偏向性。
(3)具有明显特色方向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高压绝缘方向、西南交通大学的电气化铁路方向、合肥工业大学的太阳能应用方向等在课程设置、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紧密结合其特色方向,形成独特的特色和优势方向。
三、浙江省属高校电气专业发展策略探索
1.省属高校专业发展现状
经调查统计,除浙江大学外,目前设置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浙江省内高校共有10余所。根据2009年公布的《浙江省已有本科重点专业及国家特色专业学科专业分布情况表》及《浙江省本科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名单》,截至2009年浙江省属高校中电气工程相关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的共有4所,分别是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嘉兴学院和浙江海洋学院。其中,宁波大学、嘉兴学院和海洋学院重点方向基本为电气传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电气装备及其自动化、检测和智能仪器等,基本不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尚无强势学科和科研项目支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设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两个相关专业,专业课程设置覆盖面较全,包括一般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技术等多领域。
笔者任职的浙江工业大学是浙江省首个获批省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虽然电气专业发展较晚(始建于2000年),但由于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团队发奋图强及突出的生源质量,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成功获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浙江省重点学科,并成为全校具有“三位一体”自主招生资格的少数专业之一,已在浙江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良好评价。
2.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差距
通过与国内外电气相关专业名牌高校多方面详细调研分析,可以发现浙江省省属高校电气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差距:
(1)除浙江大学外,浙江省省属高校电气专业的整体实力与国外内超强型学校对比,在师资力量、学科支撑、教学平台、就业质量等多方面均有很大的差距。
(2)大部分高校电气专业成立时间较晚,在很多方面均处于较落后位置,亟待学校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特别是平台建设上进一步进行大力建设。
(3)即使是已获批省重点(建设)专业的几所院校,也大部分归因于建设较早、学校重点发展、行业特点等因素,整体实际实力并不高。
(4)近年,国家电网等优质用人单位对招聘对象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原则上只招收985、211工程院校电工类专业毕业生,对省属高校(即使省部共建)优秀学生的就业选择带来一定影响。
3.专业未来发展策略
浙江省是电气行业传统强省,具有庞大、完善的产业链,拥有众多知名电气企业。随着国家向七大新兴产业转型,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技术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被人们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是电气行业和产业领域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浙江省在信息化、新能源、海洋经济等产业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扎实的基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急需紧缺专业要大力培育和建设300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新能源产业名列其中。因此,浙江省属高校电气专业未来发展策略应该是在巩固原有传统电气控制领域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响应电气行业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的发展趋势,紧密联系浙江省的经济特色和产业集群,根据各学校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历史传承,调整和规划专业内涵,凝练并努力建设特色新兴方向。
4.示例:浙江工业大学
作为浙江省省部共建的排头兵,浙江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密切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重大需求,瞄准新能源应用、智能电网等非常具有产业前景的新兴技术,大力培育和建设“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这一新形势下的新兴特色方向,并将以此作为我校本专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发展策略。
目前,学校已经从学科支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就业引导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方向培育和建设,并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明显的优势:
(1)课程设置: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已构建适应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方向的丰富的课程群体系。
(2)突出的学科支撑:专业已成功获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浙江省重点学科,并继续依托信息处理和自动化技术省“重中之重”强势学科,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非常有利于智能电网对电气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紧密交叉渗透的内在需求。
(3)特色方向教师队伍:新能源及智能电网是本专业教师的强势研究领域,并且组建了“智能电网”创新团队。目前已在太阳能应用理论及产品开发、智能微电网、电动汽车V2G技术、电能质量智能监测、新能源发电系统及节能控制设备研制等方向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研梯队。近年来,专业教师已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
(4)实验室建设:目前,学校在原有整套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基础上另投资100多万元建设较大规模的含多种分布式发电电源,集测量、分析、控制、保护为一体的智能微电网实验室,兼顾该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实验。
四、结论
为适应电气学科和行业中信息化、新能源广泛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各高校需根据其发展层次和水平、服务行业和区域各异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量身定制发展策略。本文首先对电气工程专业概况、学科发展趋势及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分析,接着对国外高校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并将国内电气专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校归纳为3大类:专业整体实力超强型、行业或地区背景型、具有明显特色方向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浙江省属高校电气相关专业发展进行了认真的现状分析,找出其问题和差距,提出“巩固原有传统优势,明确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浙江经济特色,积极调整和规划专业内涵,凝练并努力建设特色新兴方向”的发展策略,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进行该策略的具体阐述。
参考文献:
[1]周渝慧,王立德,朱洁琳.电气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电气工程专业发展趋势[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930-932.
[2]薛毓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9):54-58.
电气专业特色范文4
关键词:教学实践 电气工程 教学模式
建立创新型国家、走工业化道路是提高我国整体实力的必由之路,这是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才能够得以实现。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2010年底,我国教育部等20多个部门在天津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技术”,有上百个学校加入其中,该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卓越技术”实施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这其实也是我国高校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当前大学生在发展中不足的地方。在高校工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各个高校为了能够适应卓越计划培养的需要,应对工科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主要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论述研究卓越电气工程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卓越电气工程师教学模式改革
电气工程专业水平发展如何是直接衡量我国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标志,同时卓越电气工程师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重要环节。因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各个高校的电气专业需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在卓越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应该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 教学观念
在保持电气工程专业的特色之下,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中,将素质教育与专业特色相结合起来,由于计算机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向信息化发展。因而,在电气专业教学中重新建立教学体系,合理的设置公共基础、专业方向模块,同时也应该要增加教学实践的课时,进而适应新时展人才培养的要求。
2 教材改革
对电气专业使用的教材进行改革应该要多方位的支持,不仅应该选用高质量的教材,还应该要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的教师来编写教材,在编写教材中教师应该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更新,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当前很多教材在编写中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样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有些教材设计的课程系统不够完善,导致整体课程在建构上不合理,并且容易出现重复。
3 教学手段
当前电气专业的教学手段并不适应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而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电气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大量的课外信息,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实践表明,在电气专业课程网站中建立资源互享,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师生交流情况,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并提供新的学习方式。
4 师资队伍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卓越计划”中培养适应时展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学校应该要坚持培养与引进高素质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我校电气专业实践性较强的高素质教师人员不多。其次,应该要对教师结构进行调整,防止出现断层等问题。最后,应该要聘请具有实践经历的教师来授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学校应该适当的组织教师参与科研协助、参与企业工作,这样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能够了解到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人才,同时在教学中就会适当加入实践总结,使整体教学具有实践性。
二、卓越电气工程师实践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都是以教师教学为主,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在课堂教学中还很容易出现就“满堂灌”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若是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社会连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忽视实践性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在毕业之后能难适应工作岗位。
1 实验教学环节改革
学生主要就是通过实验来掌握电气专业的知识与理论,实验教学也是实践环节中重要的教学方式。而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思想落实,实验内容多数情况下都是依赖于理论课程,论证理论知识,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另外,传统实验教学方法通常都是针对书上的步骤来完成,没有创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2 验证实验
电气专业教学中应该要降低验证实验的比例,当前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只能起到验证理论的作用。学生按照书中实验完成之后,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因而,试验性工作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即可,尽量要做到课时少覆盖面全。
3 设计性试验
在电气专业中教学中应该要适当的增加启发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完成创新性实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喜欢的内容的进补充,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践环节
对于培养一名卓越的电气工程师来说,实践教学环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协调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环节的培养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应该从两方面来说明,
第一,认识实习。学校该专业应该建立稳定的认识实习基地,使学生通过对各类认识实习的掌握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开阔视野等,进而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第二,生产实习。该种实习是学生工程实践的重要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生产中的各种电力设备,了解工作流程与不同系统中的工作原理的个。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工作素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通过对教学模式与实验模式的改革来提高电气专业的实践性,为培养电力系统发展所需要人才而努力。电气专业在培养卓越电气工程师过程中该学校的教学应该要具有鲜明的特色,不断深化思想与实践教学改革,进而提高电气人才的质量,使得培养出的人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使电气专业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卓越电气工程师。
参考文献:
[1]闫群民,卓越电气工程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机械管理开发,2012年06月.
[2]胡晓倩、张莲,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07月.
[3]刘景艳、张伟,面向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12月.
[4]卢均治、刘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04月.
电气专业特色范文5
教育、科研、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功能,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和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1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内涵
1.1人才服务
充分发挥人才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向社会输送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服务社会一项基本职能。高校应该按照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策略,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发挥专业的比较优势,培养出具有出色的实践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于一方经济。
1.2技术服务
高校服务社会的另一项基本职能是开展科研攻关,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高校应该利用现有科教资源,在擅长的专业领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更新技术理念和技术产品,使行业和企业与时俱进,满足它们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需求。
1.3培训服务
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传统社会服务项目。首先,在擅长的专业领域中,针对行业和企业组织并开展高新技术人才培训、企业转岗人员培训等专业化培训;其次,在周边社区,针对某一类人群开拓再就业技术培训等社区培训服务项目;第三,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定位,举办多期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更好地服务于地
方经济。
1.4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形式。高职院校拥有较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可以为行业与企业等提供决策、管理、技术等方而的咨询服务。
2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办学条件越来越
好,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不可否认,在社会服务过
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社会服务意识不浓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对社会服务缺乏一定的认识,与企业、社会服务的热情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为本行业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2.2专业教师的实战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缺乏到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对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新技术、新材料缺乏了解,这使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
2.3社会服务模式比较单一
高职院校提供的社会服务大多数是技术培训或岗前培训等,而对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生产过程的优化涉及的不多,服务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的多样化。
2.4社会服务的系统性和紧密性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在和行业企业的合作中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仅局限完成一、两个专业项目,还尚未形成长期和系统的服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
3提升高职院校电气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策略
3.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是离不开人才培养服务的,电气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要与提高电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电气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电气行业人才,只有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以及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得基础上,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电气行业发展需求。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结合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拓核心技术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基于现有教育资源打造核心专业课程,开展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并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和顶岗实习,全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一教育模式一方而迎合了行业和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体现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达到高等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使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了电气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3.2建设电气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电气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动机,是服务社会的有力保证。高职电气专业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电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既具必要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和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电气专业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一方而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赴相应电气企业参加顶岗学习培训,使专业教师熟悉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另一方而而向社会聘请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高级技师等来学院任教,在教学中发挥指导和带动作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与此同时电气专业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而向电气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鼓励教师参与技术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实践锻炼,不仅可以强化教师的社会服务的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力。
3.3深化电气专业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适应社会需求、注重个性发展原则,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形成以通用技术课程模块为基础,专业课程模块为重点的体系结构。具体方案是: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教育与基本能力模块(基础人文社科教育、专业入门技能训练)、核心专业能力培养模块(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块共同构成,改变了传统三段式(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专功的课程体系。高职电气专业而向三类服务岗位是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及维修、工厂供电系统及设备安装、运行和维护和自动化生产(纷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三个模块和三个岗位,形成了三横三纵的结构形式,三横即前述的三个模块组成。三纵就代表了三个服务岗位,由机床电气控制与维修和电机及拖动一条线、电气工程和供配电技术一条线、自动控制原理及技术和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条线。各个课程必须明确知识核心点和技能核心点,把其强化为核心技术与岗位技能服务。在教学中要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形成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3.4加强校内外实训中心的建设
实训中心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开展社会服务技术硬件保障。实训中心的建设应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鉴定及培训的原则建设校内外实训中心。电气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实训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进一步强化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缩短学生在企业适应岗时间,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中心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中心,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中,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以出色的社会服务造福一方经济。
3.5转变服务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规范性
高职电气专业要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电气企业的技术进步。建立一套完善社会服务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师在公平、严谨的管理体制下高效率的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引导教师而向电气企业开展多样化的技术服务,对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时间、实验设施等提供便利条件,并将其在社会服务中所形成的业绩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多种方式的激励与引导,充分调动教师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使教师乐于从事社会服务,勇于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高高职电气专业社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电气专业特色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电气类专业 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214-02
1 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1.1 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意义
电气类实验室是独立学院开展电气专业教学的重要实践教学场所,实验室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展现了独立学院的建设水平。电气类实验室建设是独立学院主动适应高校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对于优化电气专业教学内容、开展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培养优秀的实践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践教学价值。电气类实验室主要用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能够推进独立学院建设水平,展现独立学院教学能力,提高独立学院的基础设施水平。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不仅能够为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且还能够作为科技创新基地,为独立学院科技创新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特点
独立学院与其他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相比具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相对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而言,独立学院在其性质、办学规模、办学特点、办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独立学院的这些特点也使得其与普通高校相比,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通常以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二是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在资金投入和资源支持方面相对有限,实验室建设既要满足电气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要能够产生较高的使用效能;三是受限于独立学院办学起步较晚的因素,电气类实验室建设的任务较为紧迫;四是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通常是按需建设,根据学院的实际教学需求而建设相应的实验室。
2 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而言,受限于独立学院自身性质、特点与实际情况,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一是近几年独立学院的扩招导致学生规模越来越大,电气类专业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对电气类实验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导致了现有的实验室不足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实验室设备数量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二是在传统教学思想观念下,电气专业教学中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这导致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不高;三是独立学院教育经费有限,对于电气类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在实践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 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探索
3.1 明确学校指导思想,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独立学院具有自身的办学性质和办学定位,通常是在本科层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独立院校应结合自身建设水平和发展目标开展工作。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与科研需要,统筹规划,合理设置,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投资效益。由于电气类实验室具有较强的教学针对性,因此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提升实验室效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由主管院长负责分管全院实验室工作,而实验室教学中心则实行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实验室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实验室的建设、验收、设备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实验室开放等工作由实验室设备管理处和教务处统一规划管理,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
3.2 科学优化实验室布局结构,严格实验室建设立项程序
从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性质和经营实际情况来看,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而其他层面的经费来源极为有限,因此针对电气类实验室的投资也相对较少,对实验室建设的控制较为严格。因此基于独立院校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应遵循以下主要原t:(1)相关性、相近性原则,即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要结合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目标等因素,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针对性和配套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2)经济性原则,即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应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要求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争取功能齐全、能适应多实践课要求,提升实验使用效率;(3)做到电气类实验室资源整合和共享,做到仪器设备的专管专用原则;(4)在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要结合学院情况统筹规划,严格实验室建设立项程序。要坚持专家论证,做到资源共享也资源配置最优化,
3.3 突出实验室建设的重点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实验室建设投资的效率至关重要,在有限的经费范围内,如何将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做到最优化是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建设要保证投资效益就必须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形成优势,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结合电气类专业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建设通用、基础性的电气类实验室,从场地和设备仪器数量上加大投资;二是结合学院电气类专业教学目标重点扶持新兴类专业实践课程和教改力度大的特色实验室,以及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实验室。
3.4 搭建实验教学条件平台
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不仅包括硬件建设,而且还包括软件建设。因此在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要注重软件的搭建,科学的是制定课程标准,编制针对性较强的实验教材,以使实践教学能够与实验室形成较高程度的匹配,一方面提升实验室建设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平台及模拟器建设十分关键,要结合实验教材、专业课内容等因素,选择最恰当的实验装备进行配置,并配以模拟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本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原则,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使实验教学课程有纲可依,有“材”可依,施教更加科学合理。
3.5 具体实施措施
结合独立院校实际情况,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为了切实有效地落实建设方案,满足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电气类实验室建设的有序进行。一是要加强实验室设备投资管理,严格执行设备投招标制度,合理使用保障资金;二是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定并实施符合独立学院自身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应用规章制度;三是加强实验室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提高实验教师专业素质,这也是决定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亚松,魏景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
[2] 林祖正,黄艳.独立学院机械类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3(12):120.
[3] 邵世凡.用创新思想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