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问题和解决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污染问题和解决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污染问题和解决办法

环境污染问题和解决办法范文1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粪污处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37-02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村劳动力正逐步转型,规模化养殖越来越多,使得畜禽养殖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为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畜禽养殖业在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因畜禽粪污处理不当造成了空气、土壤、水质、居所等环境污染,畜禽养殖粪污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我们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解决畜禽养殖场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畜牧业经济发展之路。

1 存在的问题

(1)对环境保护及畜禽粪污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不够。因对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一些养殖业主对畜禽粪污排放标准不知,对不达标应受的处罚不明。

(2)养殖业主环保意识薄弱。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粪污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养殖污染缺乏科学的管理,重养殖轻治理,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

(3)养殖业主不按国家环保标准执行,片面追求养殖规模。大部分的养殖业主受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养殖规模,把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养殖生产中,对粪污处理设施的投入甚少,给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

(4)养殖场选址布局不合理,养殖分区划定不明确。部分养殖场选址布局不科学,不利于畜禽粪污的收集和处理。局部地方养殖过于集中,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没有对畜禽养殖进行区域划定,一些养殖场建在江河流域及天坑旁、饮水源区、人口密集区、城郊结合部等地方,造成排污量过大,难以治理及利用。

(5)养殖业污染环境防治经费不足,采取措施简单不到位。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作。养殖业主有心无力,只能建设一些面积小的沼气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污水经简单处理后就直接排到外面,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的粪便中含有硫化氢、氨气等恶臭味极大的有毒气体,这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若畜禽粪便以超出农田吸收限额的数量排入农田之中,则会使土壤出现硬化现象,从而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再进行农作物种植,使土壤的再利用性降低;若畜禽粪便与水结合,则会促使水源营养化饱和,生成污染性水源;畜禽粪便中还含有众多的寄生虫和有毒病菌,若与人类进行接触,则会造成生物污染;更有甚者,部分小规模养殖场无任何设施,粪尿直排入周边土地、天坑、河流等,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和影响人们生活。

2 应对措施

(1)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业主环保意识。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办法》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提高养殖业主清洁养殖意识,引导养殖业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行“三区”划定饲养。“三区”是指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禁养区:城区、开发区、乡镇集镇区、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游览区、河流、水库、饮用水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药用植物园等边界外延500 m直线范围内为禁养区,其内已建成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全部关停或搬迁。

限养区:将禁养区外延一定范围内及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线等两侧500 m直线范围内划定为限养区,对限养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实施标准化改造,按规定落实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实现达标排放。

适养区:禁养区、限养区之外的区域为适养区。

(3)养殖场选址科学、布局合理,依法进行环评。对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必须科学选址,场内建筑布局合理,在畜禽养殖场场址的选取上,尽量设置在远离居民居住地,且土地面积相对较大的地区,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养殖场位置设定在向阳、背风且水源充足的地点,这样不仅能利于对养殖场的开发,更便于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从而使畜禽养殖场的选址更具科学性。在建场的同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生产与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利用的环保制度,必须拥有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农田消纳畜禽粪污。

(4)对已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实行标准化改造。畜禽养殖场全部实现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的隔离。对粪尿排泄物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工艺进行改造,对畜禽粪尿的处理,可引进粪尿干湿分离机或在养殖场中建立起干湿分离自动化清粪系统,以此使畜禽粪尿能够有效分离,做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在设施上和工艺上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

(5)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据统计,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年产量约38亿t,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但未被有效资源化利用。我国植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迫切,如把所有动物粪、尿排泄物充分利用,能够满足植物对有机肥需求的40%。因此,要以种植业为依托,以有机肥、沼气为纽带,以实施生态农业项目为契机,积极引导畜禽养殖业主和种植户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通过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方式,实现区域内资源循环和生态平衡。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以全面推广有机肥加工、“干清粪+污水沼气池发酵处理+还田利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等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和“猪(牛、羊、禽)-沼-菜(蔬、果、粮、药材)”等种养结合模式。这样通过种养结合、综合利用,一可彻底处理畜禽粪污问题,二可有效根治我国农业化肥等过量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从而达到变废为宝、生态养殖、环境友好的目标。

环境污染问题和解决办法范文2

关键词:秸秆焚烧;大气污染;秸秆利用

Abstract:Open burning of straw caused serious pollution of air. And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normal production are affected by this kind of air pollution. Open burning of straw becomes a difficult social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for surveying rural open burning straw in July 2015. We found the mainly types of open burning straw are wheat straw and rice straw; the main reason of open burning straws is that villagers can get benefit maximization; the only solution of open burning straws is finding new profitable way in straw utilization.

Keywords:open burning straws;atmospheric pollution;straw utilization

1. 引言

秸秆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1],其中水稻的秸秆常被称为稻草、稻藁,小麦的秸秆则称为麦秆。秸秆曾经是重要的资源,通过调查了解,农民曾经对秸秆进行过充分的利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① 烧柴。在煤、电、天然气没有普及之前,秸秆是农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也是秸秆以前消耗最重要的途径。虽然也是焚烧,但长期小剂量的燃烧并没有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② 动物饲料,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消耗途径;③ 制作生活用品,例如编织坐垫、床垫、扫帚等家用品,甚至用于制作简易房屋的屋顶等。

中国近二十年来由于煤、电、天然气的普及,以及人民对生活卫生条件要求的提高,秸秆不再被作为燃料。同时,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务工人员进城,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秸秆回收利用从经济上变得不划算。为了及时播种和避免秸秆影响种子发芽率,多地农民直接在田地里燃烧秸秆,引发了一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持久战,成为中国近年来最受关注,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3]。近些年来,在秸秆集中焚烧的6月和10月经常安徽省全省大范围的出现雾霾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4],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从原来简单的环境问题变成了复杂的社会问题。为了了解安徽省这些秸秆焚烧的现状,作者团队秸秆集中焚烧后的七月对安徽省东部主要的农产区进行了走访调查。提供客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与村民的访谈了解其真实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秸秆焚烧后残留物与地表水相互作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预防空气污染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1 调查区选择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土地面积超过400万公顷,实际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00万公顷以上(两季作物),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其中,玉米、小麦和水稻这些产生秸秆的作物种植面积大约总面积的90%[1]。安徽北部地区是小麦、玉米和水稻的重要产区,也是秸秆焚烧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区。本次调查全面覆盖了安徽东部的地级市(如图1所示),所调查的地区较广,调查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安徽省东部地区秸秆焚烧现状和焚烧的原因。

2.2 问卷设计及内容

2.2.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以安徽省东部地区为调查目标而进行的,调查问卷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受访农户的基本信息,农户焚烧秸秆的现状,及农户对秸秆焚烧问题的认识、感受和解决办法。问卷针对这三个方面,共设计了20个问题,其中第一部分共4个问题,是农户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第2部分为11道选择题,主要是调查农户焚烧秸秆的种类,焚烧带来的影响及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第3部分由5道问答题组成,主要针对农户秸秆焚烧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2.2 调查结果整理

本次调查随机走访了110户农民,少部分人中途因各种原因中断,其中有101户协助完成了调查,并且这些问卷全部可辨,问卷回收率和可辨率达到92%,能够有效反应所调查问题的真实性。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在统计和分析时,仅统计回收的问卷,未完成的问卷数据作废。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受访农户中男女比例为53∶47,年龄分布区间为25岁~60岁。受访者90%为农民,8%为个体,2%为其他职业。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75%),另外有11%是小学文化,7%以上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余是文盲。所调查的农户情况基本上可以代表安徽东北部地区农户的整体情况。

3.2 调查结果的情况与分析

调查表明,101户农户的问答情况如下,11个选择题的统计结果见表1。5个问答题总结如下:

(1)为什么非要焚烧秸秆,焚烧秸秆给您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问卷给出的答案都是方便,残留的秸秆对下一季庄稼的种植有较大影响,机械粉碎的秸秆影响发芽率,焚烧可以彻底的消除秸秆的影响,同时操作又极其简单,省时省力。同时,有32份问卷讲到焚烧秸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31.6%)。

(2)给多少钱,你愿意将秸秆收集起来出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

给出的价格区间在50~200之间,也有少部分人表示给钱就卖(7份,6.9%)。现在一亩地的秸秆售价在100元左右,然而多数情况下是有价无市,即没有人愿意收购秸秆。

(3)秸秆焚烧是一直都有的吗?在此之前秸秆被做什么用。

秸秆焚烧是近些年才有的,调查问卷给出的年代区间为1998~2007。焚烧之前,总体上是进行利用。多数用作烧柴,少部分当作饲料等进行利用。

(4)现在的种植面积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除了种植秸秆植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其他还种植什么?

89%(90份)的被调查者表示种植面积没有变化,另外的11%(11份)认为种植面积有减少。除了种植小麦、水稻和玉米以为,还种植油菜、大豆、芝麻等。

(5)有没有想过种植其他作物?

有33份(32.6%)问卷的结果显示有想种植其他作物,作物种类包括草药,青菜,果树,烟草等。

4. 讨论

4.1 探讨秸秆焚烧的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焚烧秸秆的种类主要为小麦和水稻,如图2所示,这两种秸秆占焚烧秸秆的88%,原因是这两种秸秆难于利用,玉米等作物的秸秆相对来说比较好利用,一般可以利用。对于焚烧秸秆的态度,有半数以上的人觉得不是好办法(如图3所示),并且有82%以上的人认为秸秆有一定的价值(表1)。然而,仍然有11%的人认为焚烧秸秆是好办法,有66%的人烧过或者曾经烧过秸秆(表1),并且多数人(77%)都认为焚烧秸秆对自己的生活有不利影响(表1,图3)。同时,国家的大力宣传[3]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三分之二的调查者表示知道禁止焚烧,同时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图3),因此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完全解释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事实。

然而为什么,秸秆焚烧屡禁不绝,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秸秆在漫长的利用过程中被作为燃料也是被焚烧,也就是说焚烧本身并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产生问题的原因是集中焚烧。为什么会集中焚烧,有些人认为秸秆之所以被焚烧有以下几个原因[1,2,5~7]:① 机械收割导致留茬较高,不得不焚烧;② 劳动力不足,由于大量人员进城务工,导致的劳动力流失;③ 缺乏合理的利用技术;④ 缺乏宣传和正确引导等等。我们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这主要是个经济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秸秆低廉的价格(有些地方甚至有价无市)和高昂的人力成本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在经济上高效的利用秸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2 秸秆焚烧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

在进行调查之前,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1,2,5~9],并且总结了国外常用的办法。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将这些办法同农民进行交流,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秸秆还田,做生物肥。秸秆还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打碎还田,另一种是发酵后还田。第一种方法经济方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块秸秆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子的萌发;第二种方法是秸秆利用的好方法,但是费时费力,成效不明显。日本的先进做法是直接将植物秸秆粉碎深埋,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

(2)作为能源,燃烧利用。利用植物秸秆发电或者利用作物秸秆生产乙醇作为汽车动力,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实现生物再生能源的再利用,既能解决秸秆难处理问题,也有利于生态平衡发展。然而现阶段能源利用在经济上还不可行,特别是煤炭价格持续低迷,如果实现秸秆的生物能利用,需要政府进行高额补贴。

(3)作为饲料,发展养殖业。植物秸秆直接作为饲料难以消化,特别是小麦和水稻的秸秆,做饲料效果很差。现在一直流行的方法是青储,但是作为青储将影响粮食产量,虽然是优良的饲料,但是代价也很高(粮食收成减产甚至没有收成),很难推广。同时,利用植物秸秆培养食用菌是一个研究方向,然而这个方向不可能完全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培植食用菌需求的秸秆量与秸秆的产出量相差太多。

现有的问题是秸秆这种可利用的资源如何再利用的问题。找到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可行的办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高压禁烧的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秸秆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最终只能是浪费,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会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焚烧。科技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找到合理的途径,让农民得到实惠,让生态更加文明。

5. 主要结论

(1)秸秆焚烧的种类主要是小麦和水稻,原因是这两种秸秆难于利用。

(2)秸秆焚烧最主要的动力是经济原因,并不是法律意识淡薄。

(3)秸秆焚烧最终的解决办法是科技的进步或者政府提高补贴。

参考文献:

[1] 王晓斌.安徽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及农业利用方式的调查[D].2013,安徽农业大学.

[2] 徐秀娟,吴.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综合利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02):39-43.

[3] 徐尚勇,张鹏,朱玉宽.秸秆禁烧困局[N].绿色视野,2012,08:6-17

[4] 王书肖,张楚莹.中国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3(5):329-333.

[5] 王亚静,毕于运,高春雨.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52-1859.

[6] 刘丽香,吴承祯,洪伟,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75-80.

[7] 李正东,李懋潘,根兴,等.作物秸秆还田的新问题――对河南商丘地区农民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204-208.

[8] 陈新锋,对我国农村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素的工业替代[J].中国农村经济,2001,(02):47-52.

环境污染问题和解决办法范文3

关键词:养生旅游;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严峻,生态系统失衡,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的恶化。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进入21世纪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色发展、绿色化一系列的新观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逐步成为和谐发展的新目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不断增加,人们的需求也由温饱型再想健康型转变,同时随着人口比例的老龄化与身体亚将康状态日渐增长,健康养生问题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和时展热点。

一、森林公园养生旅游的理解

森林公园是以自然资源环境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是发展养生旅游最佳场所,可以使都市人享受情人沁人心脾的自然空气环境、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健康安全无污染的森林食品、是人得到身心得到双重放松,实现“天人合一”理想状态。

养生首先在于环境,城市的废气污染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天敌。城市居民需要到绿色森林环境中清洗污浊的肺气,到绿色的森林环境中令自己眼界更加宽广,到绿色的森林环境中潮润洗肤。因此森林公园是生态养生的最佳场所。

所谓养生旅游就是保养生命、修身养性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在自然健康的环境中放松身心、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实质是旅游活动与养生资源完美融合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是时展的热点和旅游市场的全新的主流趋势。养生旅游是以生态养生为目的的旅游,所以旅游的六要素应该紧紧结合生态养生旅游的主题来开展进行。应结合避暑、休闲、度假、观光、疗养目标等满足人们的养生旅游需求。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森林公园公园养生旅游是一种充分利用森林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达到修身养性、身心健康的新型旅游方式。森林公园开展养生类旅游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传统的养生文化为基础,中国养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的养身健康主题活动。

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高,体现了人们在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以满足后,对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领域的更高追求。

二、国内外森林养生旅游的发展现状

1.国外森林养生旅游发展现状

森林养生旅游是森林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养身,全世界兴起了养生保健热潮。“森林养生”是一种国际潮流,在国外被称为“森林疗养”或“森林医疗”,同时被誉为世界上没有被人类文明所污染与破坏的最后原生态,也是人类唯一不用人工医疗手段可以进行一定自我康复的“天然医院”。森林养生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发展阶段是1980年,起源于德国为的雏形期。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发展森林养生的国家。第二个发展阶段是1980年―2000年左右,以美日韩为代表的发展期。美国是最早开展森林B生条件研究的国家,1982年,日本举行了“第一次森林浴大会”并率先提出了将森林浴纳入健康的生活方式。韩国则首先创建了4个自然养生林基地,提出建设自然疗养林的思路。第三阶段是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各国纷纷认识到森林健康养生所带来的经济和健康效益,欧盟于2004年发起了关于林木、森林以及人类健康与福祉的相关研究;2005年起,日本以森林浴场为主,规划建设森林养生基地,到20113年为止,共认证3种类型57处森林养生基地,每年至少有8亿人到基地进行森林浴。同时日本于2007年成立森林医学研究会,对森林环境与人类健康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森林康养的内涵。韩国修建4处森林疗养基地和1148公里林道,营建了158处自然休养林和173处森林浴场,拥有了比较完善的森林疗养服务人员资格认证体系、森林疗养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和森林疗养基地标准。

2.我国森林养生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对养生旅游的理论研究尚属初步阶段。随着近几年森林公园旅游的快速发展,森林养生旅游的发展更加备受关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森林养生旅游在我国还处于新兴业态。对森林利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还仅仅停留在观景、游山玩水的初级状态。森林养生旅游与森林旅游最大的区别是在一个“养”字上,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养生旅游的内涵、养生旅游资源、森林养生旅游资源、以及部分森林养生旅游项目的开发,杜绝走马观花的旅行模式。

21世纪初南宁中医药养生旅游,广西将规划构建六片区发展格局。首先,根据广西中医药资源和养生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交通条件和空间地域,构建桂西北、桂西南、桂东北、桂中、北部湾、桂东广西中医药养生旅游六片区发展格局。其中桂西北、桂东北、桂中、桂东构建养生旅游片区,桂西南、北部湾构建中医药养生旅游片区。

三亚保健旅游的开展,三亚这个“天然氧吧”中,负离子的含量很高,是北京的一百倍,这些负离子对身体健康好处特多。专家认为,这个“天然氧吧”中的无比新鲜的空气有促进血液循环,大大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良好功效。比较发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和肺心病等严重威胁老人生命的主要疾病,在海南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其他地方。另外,海南空气透明度好,降尘少,粉尘浓度低,所以紫外线很强。众所周知,紫外线是杀菌的重要良方,紫外线密集的“地毯式搜捕”使得这里的很多病毒都无处藏身。

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将抗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可以整合当地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该《意见》未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养生旅游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国家林业局也正积极探索森林旅游与健康运动的结合点,如在林区开展马拉松、徒步穿越、极限运动等。此外还将大力引导生态露营地和智慧旅游等方面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森林旅游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确定了第一批全国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单位。

三、我国大力发展森林公园养生旅游的动机

1.森林公园养生的资源优势

随着近几年森林公园的旅游的迅速发展,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它不得作用不仅只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研究证明,森林中具有丰富的植物、高浓度的空气负氧离子、良好的森林气候。而且空气细菌含量极低,噪音污染和灰尘污染少等,是生态养生的理想场所。

2.社会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健康人仅占人群总数的5%,被确诊患有各种疾病的,占人群总数的20%,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约占人群总数的75%。健康是人体功能的正常状态,亚健康和疾病都是非正常状态。人体多种功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健康状态可以转化为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反之,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经过适时地康复干预,也可以转化为健康状态。如果我们抓住疾病这个演变过程,在发病前就适时地采取康复干预措施,消除病因或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就可使亚健康状态发生“逆转”,向着健康状态转化。因此创造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放松自我、适当锻炼、科学保健、提高免疫力等,是消除和预防亚将康和疾病的最佳手段。而森林公园养生旅游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3.养生文化历史悠久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

四、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一味复制其他国家的模式

我国森林公园养生旅游开发时间较短,属于新兴产业。其他西方国家森林公园养生旅游开发已经相当成熟,基础建设也比较完善。为此一些专家呢提出向西方国家学习,加快我国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建设步伐。但这种照搬模式,没有结合我国国情,使得森林公园养生旅游生态功能不能更好的体现。既不利于我国森林公园养生旅游的发展,尤其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2.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大部分森林公园的养生旅游产品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认为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仅仅是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山、水、空气,导致养生旅游产品仍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忽视了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很多景区由于投入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森林公园养生旅游开发所需的大量资金。造成深层次旅游产品的缺乏,养生旅游的产品单一。有些地方森林公园过度追求高端医疗养生建设,忽视了养生旅游的体验属性,这样既加大了投资风险,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森林公园的开发经营者缺乏合作意识,与相邻的其他行业和景区之间缺乏协作精神,难以形成功能互补的群体效应,养身旅游产品开发的规模和种类都难以更好的实现。

3.养生旅游产品品牌打造力度不够

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品牌开发欠佳。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大的现在,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将更加多样化,对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者更加要求旅游项目参与性,娱乐性。因此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应着眼于现有的资源,尽量走多样化、精品化路线,但要保留民族性、自然性。

五、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办法

1.尊重森林公园发展规律

森林公园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森林公园发展持续性。

2.深入发掘森林公园养生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养生旅游品牌

品牌是旅游业的名片,要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养生文化旅游品牌,使森林公园养生旅游具有更鲜明的总体品位和整体形象。结合宗教养生文化旅游、医疗旅游和养生体验等新兴旅游产品的培育,深度融合养生文化创意,充分体现养生文化之魂。重点打造养生文化节庆活动品牌,按照定位准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要求。

3.大力打造精品养生旅游景区,提升景区文化旅游档次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养生内涵,加快养生旅游产业融合,在森林旅游项目建设中融入养生元素,加强策划包装,将养生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依托富集的养生资源和自然资源,要深入挖掘本土养生文化精髓,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把每一个要素做强做大,做出特色,不断提升养生文化旅游产业素质,更好地M足游客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产业联动发展,通过发挥重大项目的聚集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