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地方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4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管理体制,高校扩招等制度的实施,地方高校的数量激增。同时,经济发展快的城市为了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投资兴办了一批高校,导致地方高校数量越来越多。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这就需要大学生要为未来就业提前作好规划。

一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和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①是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以及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测试、规划,结合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要求,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则包括五大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其中,知己、知彼是抉择、目标、行动的基础,其内容包括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订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大学时代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我能力提高较快,其职业兴趣逐步趋于稳定,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开始形成,这就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

职业生涯规划于20世纪初起源美国,最初只是作为解决失业、就业问题的一项工作。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实施,20世纪80年代生涯规划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在生涯规划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名称也由最初的“职业指导”变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起步较晚,即使现在有部分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由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是不能避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水平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的现象。许多高校的师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认识不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方法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是一个有待发展的新课题。

二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压力和问题

1.定位不准,服务地方经济不强

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全方位的,既需要学术型人才,也需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有些高校不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置身于社会之外,不顾自身条件,向一流大学看齐,盲目追求学校规模大、学科专业多、人才培养规格高,忽视地方经济的优势、特点,造成办学模式相似、缺乏个性、竞争力不强,缺乏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

2.经费短缺,人才匮乏

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一些地方高校由于近些年来规模发展较快,基础建设投入大,经费相对更加紧张。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高校由于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发展相对顺利许多。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高校,就会出现入不敷出、“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导致高校教学条件无法改善、教职工待遇无法提高,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更有甚者,由于地方高校难以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对现有人才也很难留住,出现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办学质量受到严重制约。

三 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地方高校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笔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堂讨论时,近90%的大学生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85%的学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正规的规划。由于笔者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高校工作,较多的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体现出被动性,认为等到毕业再进行也不迟,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就业前的短期培训。一些大学生认为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工作,还有些学生没有完全转变观念,认为大学生找工作肯定没有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对专业前沿、行业前景、市场动向不熟悉,没有明确的计划和行动方案。

2.对地方人才的供求及与自己相关的职业认识不足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调查显示,76%的学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不了解或知之甚少。这也表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对自己所能从事的职业的实际需求缺乏信息来源的途径,对社会、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不清楚。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没有明确的认识,自我认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大学生不清楚自己适合和喜欢什么样的职业,对职业取向的模糊和对专业学习的应付现象,处于迷茫的状态,害怕走出校园、接触社会。

3.由于地方高校经费紧张,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对职业进行全面理解之后才能进行的。在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教师大多属于兼职教师,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不长,急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专业化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同时由于地方高校资金紧张,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师资队伍、测量设备的不足,很难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指导。

四 地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意见

1.服务地方经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以突出地方经济优势和特色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由于较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薄弱,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感到迷惘、困惑。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所能从事的职业不是太了解,更不了解求职目标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不知道在大学期间需要进行哪些针对性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准备。部分大学生临近毕业参加招聘会时,才知道用人单位不仅看重大学生的“求职目标”,还看重大学生大学期间做了怎样的准备,如取得过什么与求职目标岗位相关联的证书、参加过什么社团活动、有哪些实习和兼职经验等。

2.结合地方实际,以专业为依托确定职业目标

地方高校除了在专业的设置上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相适应外,还要依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以便于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发展。由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大学生缺乏确定一个明确目标职业的能力。高校相关部门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操作性强的方法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如先定向再定位的方法。定向,就是根据大学生现在所学的专业,来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定位,就是大学生需要对已确定方向的职业群进行更深入的探索,需要注意的是,定向时需尽量扩大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定位则需要尽量缩小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在大学期间参加招聘会、实习、兼职等方式进行实践和体验,感受所选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与自己的主观想象一致。

3.依据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地方高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每个地区的发展各不相同,如沿海地区和内陆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就不相同,其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具有不同特点。高校应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虽部分缓解矛盾,却难以予以根本解决。高校应提高重视,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而不只是在大学生毕业前才开展的一项工作,应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学习兴趣与专业学习目标的培养,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顺利进入社会。

4.以发展为目标,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的发展只是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的,高校应依靠自己的科研团队为地方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有效措施。如实现校企合作,不但能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基地,还能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很好的实践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系统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可以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高校的师资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掌握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新理念、方法,同时努力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按照不同专业,邀请适合的企业专家、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毕业生等介绍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情况。

注 释

①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网络经济;影响;对策

高校大学生有着非常好的技术基础和文化素养,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发展又是新时期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网络经济发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网络经济发展意识,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大时代,实现学生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互惠共进。

一、网络经济优势和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网络经济对现在的高校影响越来越深远,不仅影响力了学生的思维和生活,更影响了学生的专业选择和未来发展。网络经济对高校学生影响非常深远,主要是因为相对于传统经济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经济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还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之前,现在以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以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网络经济正是新技术革命在产业中的具体体现,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表现,其先进性、高效性、便捷性非常突出。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更是直接而又深入。其次,网络经济突破传统经济的各种藩篱和束缚。传统经济发展了几百年,有些束缚和影响不能克服。竞争过于激励,影响了人们生活和思维各个方面。同行不同利,同行是冤家等,以“买卖”称呼经济,只有简单的买卖二元关系,利益观念非常强。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思维习惯,人与人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出现了多元化,拥有更多的直接客户,不再是传统的买卖关系,而是更多的服务分享关系。在服务分享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受众,然后再植入经济利益关系,可以不与客户产生直接的经济,让更多的人能够获益。比如,网络即时通讯、网络新媒体经济,是为直接的客户提供更多的免费服务和信息资源,而且是非常高效率的服务,让每个直接客户得到更为便捷的通讯服务,更为丰富快捷的新闻和各种信息,提供更多的便利,然后再与第三方发生广告关系,让人们感受更多的是分享。像阿里巴巴,直接为商家和客户提供各种消费的平台,提供交易担保,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选择帮助以及应用推广,以此来获取相应的利润。让消费者、商家、网络经济体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实惠,共享共赢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理念,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也成为网络经济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再次,网络经济对人才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影响。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的竞争基础、条件和方式,网络经济中,资本已经不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创意和人才成为最为关键的资源,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人才的综合素养影响信息的选择判断、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设计规划的创想等。这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高校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让那些优秀的人才能够在网络经济中得以大显身手。只要你有创想和技术,就会有市场,就会有更多的资金风投选择你,为你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是促进很多高校大学生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网络经济在高校广受关注的原因。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经济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合理引导高校大学生生活消费

网络经济优势明显,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很多大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进行各种消费,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各种便捷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态度。很多学生沉湎于网购,每天就是在各种网店进行淘宝,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产生了高消费以及盲目攀比的心理,影响他们的思想理念,不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甚至还会带来更多的危害,影响最为突出的广受关注的校园“裸贷”,有些女生为了消费,不惜借高利贷,不仅增加了还款负担,甚至因为顶不住压力发生了悲剧事件。思想政治针对网络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做好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经济,合理消费,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观。

(二)做好人才教育培养和职业规划

网络经济是更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形式,方兴未艾,需要更多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使命,结合网络经济发展实际,根据他们的专业选择和学习实践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发展,围绕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行业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素养,提升自己的网络经济适应能力,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就业发展做好准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网络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职业素养、职业规划、人才核心素养等方面做好教育和引导,为他们更好地就业提供各种帮助。

(三)支持大学生网络经济创业实践

网络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进一步突出强化了信息、技术和创想的作用和地位。这对于缺乏传统经济雄厚经济基础,却富有文化、技术和创新思维的大学生是非常好的机遇,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得以大显身手,能够迅速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思想和素养优势非常强,结合网络经济发展,针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和实践指导,能够让学生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非常现实有意义。

总之,网络经济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全面而又深远,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密切关注,在实践教学中能够积极及时作出有效回应。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实践策略,让更多学生能够成为网络经济的时代弄潮儿,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发展,服务更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就梦想,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创新发展。

作者:张艳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范文3

Abstract: Low-carbon economy is based 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and low emi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China''s inevitable choic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leader of the 21st century, college students play a guiding rol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 To promote "low-carbon economy" to them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economic model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Taking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author discussed how to promote low-carbon econom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关键词: 低碳经济;大学生;推广研究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students;to promot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94-03

1 低碳经济及校园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其含义在学术界、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污染较少的环境,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

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同年,我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建设新能源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校园里实施和推广低碳新生活。

考虑到大学生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概念:校园低碳经济,即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校园低碳经济是指在校园中实行低碳经济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②,做节能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营造人文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 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 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 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 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 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 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 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法 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 文献法 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 学生带动法 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 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 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 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 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 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 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 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 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 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 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 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 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 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 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

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 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 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

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

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③,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 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 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⑤。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4.4 设立低碳经济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人才 通过笔者调查得知,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和低碳文化传播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普及,政府扮演着“低碳经济倡导者”这一重要角色,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园中宣传低碳经济比政府面向公众宣传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校园内的推广及相应人才的培养。

针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学校可开设低碳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课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低碳经济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知识,树立起低碳经济意识,必要时还可以针对那些对低碳经济有着较高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5 结论

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性的,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必然会成为今后全球经济模式的主导,理应由大学生肩负起其开拓和发展的重任,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研究如何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对于带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①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②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Z2期.

③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④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⑤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参考文献:

[1]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2]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3]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4]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5]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6]Tovey, K; Turner, CH.Carbon reduction strategies at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UK[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MUNICIPAL ENGINEER,2006(4).

[7]Ahmed F.UC Berkeley Climate Action Partnership Feasibility Study 2006-2007 Final Report[R/OL].2007.sustainability.berkely.edu/calcap/docs/CalCAP%20Report%20FINAL%202007.pdf.

[8]李玉珠.“低碳经济”下的高校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22).

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环保;节能;践行;调研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与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经济”在当前是个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其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相应的,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就是“低碳生活”的概念了。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二)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时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作过程中适度减低碳量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1、创导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气的质量,延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们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科学普及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环保的实现还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绿色健康。

2、低碳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会低碳生活有利于传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对我们来说既是时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500份问卷,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随机发放以,经整理统计后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实际行动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

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被问及你是否了解低碳概念时,3%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了解低碳和基本了解的只分别占到30%和25%,有4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低碳概念,对于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有近一半的同学不了解,还有30%的同学对其没有基本认识,说明大家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我们大学生还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可见我们当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低碳生活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低碳环保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指导。调查显示我们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浪费成自然的消费观念和我们对低碳知识认识不足够有很大的关系。

2、大学生还未做到真正将“低碳”体现在行动中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几个具有代表大学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体生活细节问题。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时,是否采用精包装?”的问题时,只有18%的人,认为包装没必要精装,以环保为主,大部分人视情况而定,另外有17%的人则认为一般都买精装,显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代学生对于环保低碳没有主观认识,缺乏低碳环保的主动性。

(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食堂吃饭是否会剩饭”时,从不会剩饭的只有占到总数的14%的比例,24%,的人经常会剩饭,62%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剩饭剩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虽然食堂上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桌上墙上到处都是,但是同学们剩饭剩菜现象仍然不见减少的趋势。

(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夏季空调合理温度”时,虽然有60%的同学认为应该将空调设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学将空调温度开到了20度到25度之间,甚至开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凉而无视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损害。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心参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传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生存在现代社会虚荣、物质的风气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没有让我们真正付诸行动,而是受社会影响,有选择的适当的进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动机不纯

由此我们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时,存在很大的挑选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为主要出发点考虑和行动的,而是出于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时尚等别的目的,只有2%的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从环保角度考虑,几乎一半的同学从时尚新潮考虑购买。例如,在具有时尚新潮气息的节能电器选项中几乎100%同学认为自己会接受并使用该电器。而在一次性消费品的选项中则应为贪图方便只有30%的同学认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为了方便会选择使用。此外,iphone的热销和富士康代工厂污染员工中毒事件频频,却仍然在世界上大卖特卖就是很典型的大学生忽视环保,只注重部分环保产品的新潮性质而忽视环保本身的伪环保案例。由此可见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和障碍。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见,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

首先,主观上,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门问题,还停留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即使在新闻中看到听到“低碳”的概念,也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因此就更不会去想作为个人,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此外,由于缺乏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导致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视不够。在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被低碳”的层次上。

其次,外在环境的刺激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和社会对“低碳”概念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学校在低碳消费知识的普及上存在着不足,学校不仅没有相关系统的课程,而且很少有相关宣传普及活动,只有少量的学生或学生社团自发的活动,显然缺乏系统性。此外,当前社会中对于“低碳生活”的行动也不足坚定。以塑料购物袋为例,只要顾客花费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次性购物袋。这样塑料购物袋还会大量使用,因为它的使用成本太低了。所以说这种采用收费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观念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

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意识付诸于行动,从而为“低碳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上升,客观上也拉动了内需。当代大学生是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牵动着许多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潮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消费广告无孔不入的刺激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会参加低碳生活的校园活动,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回去。看来对于,接受环保宣传知识,大部分同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宣传,应该在学校内开展比较有效和容易实施。能够提高学校同学的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同学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类指南”等环保行为,建议每周需同学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意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综合生活实际,列举低碳行为,“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宣传让同学们学会简单的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校也可以开设低碳教育课程。

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寝室生活

提到学校住宿,不得不说我们男女生寝室夜间灯火通明,通宵不息这一怪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正值壮年,年轻力壮,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学生寝室无论男生女生,通宵现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带电脑以后,通宵这一现象就更加频繁了。这样的生活状况,不但不利于节约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经常有学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大睡,不仅仅无法听课,而且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现状我们建议可以联系学校后勤处在宿舍里开展“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固定一个日期举办该活动。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饮食

在饮食方面建议我们大学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减少订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的频率,而且可能会有害身体。学校周边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种风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建议学校禁止外卖送进寝室楼,既可以保护学生财产安全,又促进学生下楼吃饭,从而从侧面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会环境优势,对于坐落在市区(杭州市)的学校,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只要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区各个自行车存放点借存自行车。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存放点对于租借自行车十分方便。建议大学生办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门都使用自行车代步,既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又可以行赏沿途的风光。同时进行骑单车宣传低碳活动,呼吁大学生走出寝室,去户外活动,组织大家骑车环绕西湖骑行。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又促进宣传环保知识,十分有意义。对于坐落在郊区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尽量少坐的士,让公交车“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和前提条件。随着低碳生活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社会主流人群对低碳生活方式随暴露出不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变方案和建议。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对整个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断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J].理论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60-62.

[4]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69-61.

[5]刘淑美.推进低碳生活革新人类幸福观[J].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经济视角,2011(7):10-11.

[6]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4.

[7]葛金田.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J].济南大学校报2011(7):61-71.

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就业难;第三产业;劳动力市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的研究者在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上主要持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经济的增长能够促进就业的增加,从而就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从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到英国的大卫・李嘉图,创立了和就业有关的“市场决定论”。此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会进行自我调节,自动配置劳动力的供给,实现充分就业,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通过分析美国的数据,得到了事业变动和产业变动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奥肯定律。由奥肯定律可知,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与潜在GDP必须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这样才能降低失业率。也就是说,只有实际GDP的增长高于潜在GDP的增长失业率才会下降。

联合国直属机构国际劳动组织(ILO)在日内瓦总部了《2009年度全球各国就业趋势报告》,报告指出,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就业市场将遭受严重的影响,同时,许多公司将进一步压缩永久编制人员,这将导致全球1800万的新增失业人数,从而使得新增失业人员规模达到了5100万人,届时全球失业率将由2008年的6%提高到7.1%。

由以上内容可见,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这些理论、研究以及报告对我们现在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就业困难问题一直都是极受关注的问题,国内也有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2006年年大琦的《关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教育内部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揭示大学毕业生困难问题的教育内部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2007年周劲松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教学因素研究》,文章从教学角度审视就业问题,并从教学的相关结构、质量、社会声誉、就业指导与就业的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了对策;2008年高伟的《失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研究》,文章主要就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研究并提出了对策;2009年宋少华的《新形势下山东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此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了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数据分析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2010年姜世键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研究》,此文主要从总量性和结构性方面研究就业的供求矛盾问题,得出了高等教育的规模与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关系,及政府应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的结论;2010年成长群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等研究》,构建了供给需求就业理论、结构就业理论、增长就业理论和信息就业理论四大就业理论体系,并通过对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验证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性质,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二、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现状分析

山东省的人口总数在我国34个省中排名第二,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位居国家前列。但是,山东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在人才供求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在山东省,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例如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地的人才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人才需求接近饱和,但每年仍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进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较快现象也吸引了北京、上海等名牌高校的毕业生,这些大学生在北京、上海找不到理想工作时,就会选择山东省的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无疑加重了山东省的就业压力。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是山东省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心,下面以济南市2012和2013这两年的人才供求情况为例,分析如下:

表1 济南市2012、2013人才供需及就业压力指数对比表

年份

供需 2012 2013

求职人数(万人) 19.1 18.9

需求人数(万人) 16 14.9

就业压力指数 1.2 1.3

2013年较2012年同比(%)

求职人数增减率(%) -1.1

需求人数增减率(%) -6.5

就业压力指数增减率(%) 8.

2013年的求职人数和需求人数和2012年的数据对比分别下降了1.1%和6.5%,可见,需求人数的下降比率较高,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突出。2013年的就业压力指数比上一年上升了8.3个百分点,求职人员面临的就业压力有所增加,供求结构有待解决。

三、山东省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也由以前的计划分配转为大学生自主就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于1999年开始扩招的大学生在2003年毕业,毕业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12万人,增长了46.2%。1997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7.1%,待业人数也只有2.4万人,2007-2013年的就业率分别为70.7%、69.1%、67.9%、72.3%、72.5%、71.4%、70.2%,就业率基本在70%左右波动,单看这个就业率就知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再看2007-2013年的待业人数分别为145万、173万、196万、175万、181万、194万、209万。中国人口基数大,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不仅要看就业率,还要看待业人数,大学生就业困难形势日益严峻。

(二)全球经济危机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产生影响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山东省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为:

1.山东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变缓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GDP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如表1-2所示,2001-2007年GDP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0.1%、11.6%、13.7%、15.3%、15.2%、14.7%、14.3%,虽然在2004-2007年这段时期内有所回落,但也只有0.5%的下降,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中造成了严重影响,GDP增长速度从2007年的14.3%下降至2008年的12.1%,下降了2.2%,经济增长严重下滑。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山东省GDP的增长速度造成了持续的影响,2010-2013年GDP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2.投资增长形势明显回落,市场的需求前景不景气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山东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2008年,经济危机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影响进一步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山东省各企业的经济利润不断下滑,企业的投资信心以及投资意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而导致了投资能力的下降。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三)第三产业的缓慢发展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第三产业的地位迅速提升,这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吸收劳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超过了70%,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分比也超过了75%。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来说就比较缓慢,所占比重也仅达到40%左右。山东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变得如此严峻,主要是因为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滞后性。

我们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按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数据得出,大学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

按照产业的划分,大学生在三个产业中的分布比重各不相同。其中,第一产业中大学生人数最少,可以忽略不计,而第三产业所占的就业比重则是最高。2005-2012年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在第三产业中的就业比重分别为33.5%、33%、30.83%、34.23%、39.14%、33.32%、36.4%、35.96%,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会严重制约大学生就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山东省第三产业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增长速度呈下降的趋势。并且,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偏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只在29%-39%这个区间波动,与其他国家的70%相比差别太大。在2003-2012年山东省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还不及2001年的贡献率高。由此可见,山东省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还不够,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将会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四)传统观念的影响

山东省是孔孟之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思想在不断的改变,但观念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一些像“重男轻女”、“男人工作能力高于女性”的旧观念依然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企业更倾向于聘用男性职员。所以,大学生由于性别的不同在就业形势方面的认识也有差异。就业形势是严峻的,但男生却比女生更容易就业,可以看出性别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现象一直困扰着每个家庭,是有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就业问题不得到解决的话会造成社会经济不稳定。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需要学校、国家以及个人这三方相互协调配合才能解决。因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这样会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加快经济转型,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劳动力需求

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不仅包括餐饮、修理、零售行业,还覆盖了教育、金融、旅游、文化娱乐以及体育运动等行业,成为了当今世界涉及面最广的产业,并且它还在不断发展壮大,它将成为带动我国际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云南财经大学高原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投资100万元,重工业可以创造400个就业机会,轻工业可以创造700个就业机会,第三产业可以创造1000个就业机会”,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在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困难。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劳动力需求,让第三产业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做贡献。

(二)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自身能力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要有自己的信念,努力学好自己所选的专业知识,业余还可以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好理论知识,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要理性的看待就业现状,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就业趋势,关注就业政策,调整期望值,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虚荣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真积极对待就业。大学生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准备,这样可以先解决自己在经济方面的困难,再去考虑二次就业,也可以考虑多次就业,树立多次选择的思想,增强竞争意识,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Richard Breen,1992,Job Changing and JobLoss in the Irish Youth Labor-Market: A Test of a General Model,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8,No.2.

[2]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邢志杰.我国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分析[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3(1).

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范文6

1.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就业不仅决定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决定社会的稳定和平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把双刃剑,好处是为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坏处是带来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负面价值观腐化和腐蚀着人们,包括大学生,导致一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迷茫而扭曲,使他们表现出的行为与社会道德评判相悖。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缓解社会和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

2.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深刻变化,作为当代思维最敏锐群体的大学生,由于承受的就业、学业和心理方面的压力增大而容易出现不和谐情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为大学生就业指明方向,指导他们从心理素质、自我认知和就业观念等方面转型为社会成员,帮助他们树立务实的待遇观、正确的创业观和就业观。

3.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就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和基本资源是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之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只有不断提升并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决定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竞争决定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国力竞争最终会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作为我国知识群体主体的大学生具备何种意识和素质会直接决定国家发展的成败与兴衰。合理使用和配置大学生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大量国家培养的人才待业,浪费社会资源。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能够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推动他们达到自身需要和国家需要皆满足的双赢目标。

二、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途径

1.加强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理论指导。

(1)加强高校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我们应该从就业这一点切入,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列主义相结合,让他们自觉地将社会整体发展和个人理想和命运相结合。树立和培养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集体主义情操,增强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坚守原则、诚实守信。

(2)加强高校学生成才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并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投入自己的满腔热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并引导学生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远大的理想。

(3)帮助高校学生掌握当前就业政策和形势。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充分把握就业机会,并帮助学生客观理智地进行职业定位。指导学生科学地运用文化知识和政治经济,使学生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

(4)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该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而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同时增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激发他们的开拓精神、事业心和进取心。

(5)培养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适应就业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己,使大学生能够在求职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潜力,实现人生的抱负。

2.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1)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进行就业思想教育。大学校园应该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室并开设职业科学知识课程来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可以进行模拟招聘、专家讲座、咨询服务和心理测试等,帮助学生加强对社会和自身职业发展状况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利用网络进行就业思想教育。作为沟通传播途径和新型工具的网络是现代科技和思想教育的连接点,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教育会给大学生开启一扇了解文化、科技、政治和经济信息以及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的新窗口。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