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范文1

关键词: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培养理念 发展方向

我国在坚持“举国体制”的前提下,依托计划经济,通过“三级训练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的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参加世界大赛,为国争光,提升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封锁。然而,社会的进步使这种过于依赖国家投入和政府管理的人才培养体制逐渐暴露出种种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弊端。1986年,原国家体委向国务院报告提出:坚持以学校体育为战略重点,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各地具体条件,坚持以学校为基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训练方式;《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这标志着我国“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思想体系的提出。伴随着新观点的出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育人夺标”思想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发展的重要方向。

所谓“育人夺标”,就是注重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相结合,把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育人”过程放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并综合有关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向竞技体育人才传授相关的综合性知识,使他们拥有较高的个人发展能力。

2.“以人为本”是符合人文要求的人才培养理念。

以人为本,把人才培养体系定位在使大多数运动员得以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以教育、体育为主体,社会各界多方打造的依托小学―中学―大学,结合学校―社区俱乐部的和谐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后备人才理念的发展方向。建立我国“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就是符合“以人为本”要求,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理念发展方向的实践。

2.1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人本化”的必要性

从竞技体育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来看,竞技体育不仅是以单纯的比赛夺标为目的,而且关系到全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从体育的评价标准上看,它更注重精神、民族、主体等;从体育培养人的实现形式上看,体育运动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等手段,提升人的身心素质、价值观念、文化人格和文化成果的过程。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最高表现形式,不能脱离体育的本源思想。所以进入21世纪,竞技体育培养的人才,不能仅仅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给人视觉上的欣赏和心理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在赛场之下发挥自身的最大效益,完成自身价值的实现。

2.2建立“以人为本”人才培养理念是时展的要求

受历史条件和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以往的竞技体育更倾向“以物为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以人为本”才是现代体育的基本价值观,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用全面的、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联系起来。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最高表现形式,在新时期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各项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发展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发展。

2.3“可持续发展”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方向

我国以往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成材率极低。在我国金牌运动员的成才率仅为3.6‰。绝大多数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后,必然要走向其他岗位,就连那些稀有的金牌运动员也终有退役之日,然而退役后再就业的困难对运动员的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训练的特殊性所导致的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弊端也日益显现,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运动员”的从业机会成本,导致越来越多的父母不愿其子女从事竞技体育。没有大量的后备人才进行补充,竞技体育要发展是很艰难的,这也成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整体提高我国从事体育训练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新时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重点考虑的问题。“体教结合”,通过体育与教育结合,可以较好地解决我国体育人才入口过窄、出口不畅,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排除了社会对体育训练的后顾之忧,培养了更多高素质人才,保证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我国在进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时,不但要考虑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而且要充分考虑所培养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人才培养的效率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未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86.

[2]许龙.“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2):154-157.

[3]国家体委.国家体委关于试行运动队工作条例(草案)的通知[C].1963.

[4]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C].1987.

[5]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促进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因其高速的发展态势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这种金融方式发生于虚拟的经济领域中,在具体操作与资金募集方面和传统金融操作在本质上就不同。因此,在看互联网金融上需要采用新视角,同时找到发展实体经济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顺畅对途径,从而达到实体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双赢局面。

1.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意义,主要就是能够为建设实体经济供给资金。金融领域之所以要募集资金,主要目的就是让钱流动,金融机构从中创造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能够将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我国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长时间处于疲软状态,如今全球经济一直萎靡不振,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所以,实体经济建设经常会因为没有市场信心而导致资金不足,而持续发展中的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弥补实体经济建设出现的资金缺口。

2.实体经济在发展中的问题

在以往,实体经济如果缺乏资金,通常会向金融机构求助。然而我国银行业随着长期发展,其放贷手续越加复杂,而且各个地区的资金政策有所不同,我国内部的经济发展市场前景无法给人足够的信息,导致不少银行会更加谨慎地放贷。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之后,和银行产生了比较多竞争,银行因此在存款吸纳方面也有了较多阻力,产生了较大的资金缺口。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对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更多的人将资金投入到互联网金融中,很多消费也是在网上进行,实体店的人流量大幅度降低。

3.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1激发我国市场活力

在互联网金融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使民间资本得到盘活,市场活力得到激发。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新常态阶段,一直在放缓经济增长速度。这种情况导致不少投资者对市场环境没有足够信心,因而沉淀了更多资本,在实体经济建设领域中的体现就是造成资金短缺。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让资金持有者有了更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渠道,再加上投资互联网金融具有安全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更多投资者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投入部分资金,我国民间资本很多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这种现象实质是互联网金融对我国整体金融盘活所做的一个实质贡献,有效提升了资金拥有者的投资信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使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3.2指明实体经济投资方向

互联网金融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采取的第二个主要措施是提供实体经济投资建设新方向。实体经济建设方向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信心,市场与投资者目光集中的地方,那个领域实体经济建设就比较可能出现高速的发展与增长。互联网将会成为行业新型业态与经济领域新的增长点,能代表广泛投资者的广泛利益,在互联网金融中的投资方向通常能够引导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而且这种引领作用较强。互联网金融本质是将大量资金募集到一起,其投资方向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如今互联网金融已经在金融行业占有一定位置,对传统实体金融的巨大冲击已经发生,占据了一定的资金流,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经度过巨大爆发式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如今的现实条件中,互联网金融已经有底蕴与实力指导实体经济投资建设方向。

3.3刺激实体经济市场消费

互联网金融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采取的第二个主要措施是刺激实体市场消费。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在长时间积累后不少城乡家庭有了一定储蓄。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到新常态时期后,变少的投资方式导致人们没有足够的信心进行投资,与此同时,获得的投资收益也相对变少。在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态势下,和实体经济构成了闭合循环,出现了更多投资方式方便投资者进行投资。互联网金融吸纳了更多的资金,而不断发展中的互联网金融回报给投资者稳定、持续的收益,在获得更高收益后,投资人会加大消费,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实体市场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激发经济市场活力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结语

在促进实体经济方面,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引导实体经济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互联网金融和国民的联系更加紧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发展和应用相关技术的未来,互联网金融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实体经济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也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雅雯.互联网金融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20):102.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范文3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关系;互利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定义

所谓虚拟经济值得是一套价值系统,经济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物资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其中物质价格系统是通过成本和技术来制定价格的,而资产价格系统则不同,它是指以资本化为定价基础的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虚拟经济。狭义上的虚拟经济之的是金融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交易过程,虚拟经济的复杂运行过程包括金融资产及金融资产的价格之间的变化过程。广义上除了金融,地产等,还应该包括体育竞技等等。

实体经济的定义则相对简单,指的是人类通过利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是物质或者精神产品以及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二、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首先,虚拟经济来源于实体经济,无论是银行,债券,股票,还是之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上衍生而出的事实不可否认。虽然虚拟经济现在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但是其依然是产生于实体经济。其次,虚拟经济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收益,通过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可以将自己的产业无论是经营还是资源配置达到一个很理想的状况。再次,虚拟经济依托于实体经济来发挥效益,也就是说,虚拟资本在没有与实体经济这个平台结合的情况下,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然后,虚拟经济种与遇到的问题,对实体经济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连锁反应,同时,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是一面镜子,实体经济的问题在虚拟经济中也能看到。最后,虚拟经济看似独立,但是如果虚拟经济出现严重失衡,会对整个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

首先,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而言是其形成的先决条件,只有高度市场化和成熟化的实体经济下,虚拟经济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而言,是基石,是前提,是根本。其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扩大化的前提。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虚拟经济的扩大化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再次,实体经济影响到虚拟经济的市场渗透范围。实体经济某一方面的迅速发展对于这个方面的虚拟经济就会起到额外的刺激作用,也会连带起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于虚拟经济的业务扩大范围有着方向性的影响。最后,实体经济对于虚拟经济而言是推行新项目的风向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市场上有不同方向需求的时候,虚拟经济可以很好的补充完善这个需求。

四、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虚拟经济由于其自身的特质导致其发展方向和衍生出的经济产物距离实体经济渐行渐远,从而导致两种经济体制的剥离和难以相互促进,同时也增加了虚拟经济产品的风险性,也同时极大的降低了虚拟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首先,虚拟经济因为膨胀进入市场之后会对实体经济造成非常大的衍生效应,虽然对虚拟经济的收益大幅增加,但是极大的影响了实体经济的稳定性,也提高了虚拟经济的风险性。同时也会对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其次,虚拟经济的失衡发展会导致资金和生产资源配置的失衡,从而导致实体经济发展无力,资金周转困难,而使得大批企业的破产,大量企业陷入困难等等问题的大量出现。再次,虚拟经济因为跟实体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导致无法很快的察觉经济过热的现象从而做出及时的调控,这样使得经济的可控性下降,对于调控控制市场和经济十分不利。

五、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原则

首先是平等对待的原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要发展,齐头并进,不能厚此薄彼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失衡。其次是协调发展原则,也就是说不但要两种经济模式都能独立的完成发展,更要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变得协调,不要对对方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再次是互利共进原则,也就是说在相互不影响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相互的调整与合作使得两种经济模式都能更快更好的发展。最后是协调一致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切以经济发展大环境和大趋势为前提,提高总体的经济发展为原则来协调和处理。

六、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首先,要重点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同前面提到的,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和前提。然而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成熟,产业与技术结构不合理,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好政策和扶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资,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备,使得我国实体经济做好完全的准备应对虚拟经济的冲击。

其次,应该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当的发展虚拟经济,从而促进和完善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虚拟经济的发展还很稚嫩,抗压能力还很薄弱,控制虚拟经济的经验还有所不足,所以在虚拟经济发展的时候要注意小心的引导和及时的控制,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促进提升。

再次,完善监管体系,可以想象,虚拟经济的膨胀性和不稳定性,如果没有一套完备而成熟的监管体系,如何能做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发展,同时,制度的建设也不能落后,要形成一套适合国情和国际形势的规范操作,从而达到两者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范文4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分离;分析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和分离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两者之间的不和分离速度加快,就会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不仅会对国家的实体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引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此,深入地分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分离的危害、表现,探究该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分离的表现与危害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分离的表现

1.金融企业兼并行为的蔓延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分离的最主要表现就是金融企业兼并行为的蔓延,这种情况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一方面,金融企业的集中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也会导致金融企业的管理人员出现道德风险,管理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风险抛之脑后,即使出现风险,政府也会施以援手,这就会导致金融企业逐渐放松对自己的监管。

2.实体经济遭到破坏

在金融经济的发展之下,大量的交易行为集中在金融领域中,其中多数为投机行为,这种投机行为与实体经济逐渐脱离,致使经济进一步的发生恶化。

3.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失调

由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发生失调,大量的资本就会流入到金融经济之中,这就致使实体经济中的行为受到掩盖,金融经济又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此时,很多价格指数就能表现出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价格就失去了应有的导向作用。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分离的危害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分离既有利、也有弊,社会资源流入金融经济后,金融经济在社会中就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发展。然而,如果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过度失衡的情况,就会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又会对国民经济的水平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就一定要意识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分离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和分离原因

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经济发展的速度、产生的影响都远远的超过了实体经济,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包括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技术与制度因素的影响以及金融管制的影响三个方面,下面就针对这几个因素进行深入的阐述。

(一)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

金融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世界范围之内,实体经济必须要依靠外汇,与金融经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经济起着中介作用,如果金融经济发生风险,那么就会引发实体经济的风险。

(二)技术与制度因素的影响

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之下,金融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交易范围也逐渐扩大,金融经济就表现出了一种国际性、全球性的特征。在制度的影响之下,金融经济中存在着种种的跟风行为、投机行为,在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和分离速度会越来越快。

(三)金融管制的影响

除了以上的因素,金融管理的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都是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重要因素,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之下,各个国家之间的金融管制得到了接触,资本流动速度越来越快,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导致全球范围中金融交易量激增,情况严重时,就会引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

可以看出,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速度加快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技术与制度因素的影响以及金融管制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意识到这一严峻的问题,对这几个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保护实体经济,这样才能够促进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发展。

三、遏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分离的措施

从近年来频发的金融危机来看,在世界范围内,金融经济的发展都严重地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这种情况又会导致金融经济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持,继而出现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金融机构与金融企业表现出一种自我满足的倾向,这不仅不利于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就深刻的地印证了这一点。实际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经济,更加离不开实体经济,从某种层面而言,金融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金融经济的繁荣也是取决于实体经济的繁荣,实体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为了遏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和分离,必须要对金融经济进行正确的定位。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要制定好相关的政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必备的支持,发挥出金融经济的服务性作用,促进实体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参考文献:

[1]张明宝.实体经济运行机制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06).

[2]周英.宏观经济发展调控之我见[J].现代经济管理,2012(09).

[3]伏广学.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浅谈[J].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10(04).

[4]周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J].现代商业,2009(07).

[5]王军兴.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2).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范文5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说明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四、关于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行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要发展的虚拟经济内容和功能应该区别于世界上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虚拟经济的一些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有力的法律保证、适时的政策调整是成功的关键。

1.尽快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推动民间资本运营的良性扩展。我国产业的结构还未实现高级化,集中表现在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科技含量不高,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制约其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渠道的不畅。美国的硅谷产业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版本,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创业资本投资已经起步,但普遍面临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平均资本金不足100万元)。为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以拓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问题。

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0万亿,没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既会造成社会范围内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也会对银行的经营形成巨大的压力。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增强社会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泡沫经济的过度膨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审计机构、证券分析机构、咨询机构等数量比较少,并且相比较国外相关机构水平也比较落后。

我认为发展我国中介组织,要明确三个方向:一是增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在美国有安达信事件的教训。建议采取审计评估轮换制,规定每个审计机构对同一公司审计的员工连续年限,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显然审计成本会微有增加,但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将更多有潜力的个小企业、高新企业纳入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等行为创造更好的外在环境。三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经济分析和咨询机构,同时,将大学研究界学者和社会体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界的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内部的争鸣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国在这一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3.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近期著名的“蓝田”事件竟然由一个业外的研究人员来引发,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批露制度的不完备性,也对我国的行政性监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严禁违规资金入市场,防范新信贷风险的政策具有长期性。

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我国要大力推进以下措施:首先,要严格股票交易实名制,每个投资者对自己的交易行为负责,打击市场内的恶意勾结,防上机构投资者或其他人户联合炒作。其次,要加大对市场操纵者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要调动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是个关键,另一方面,越来越成熟的中小股东也会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监督力量和影响力量。第三,要加强交易信息、重大决策信息的透明程度,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的相关资料,对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要实行负责制,严厉处罚散布虚假信息的公司和个人。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增强中小股东、特别是社会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4.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金融创新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创新涵盖内容较广,包括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操作技术等技术上的创新、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严格地说,由于市场体系仍未完备,新经济尚不发达,国内金融创新大发展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但是,我们可以依托上海、深圳等经济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在小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如期货期权、外汇保值等。

5.积极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金融工具,强化竞争意识。外资金融机构资金的进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与学习是明智的。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范文6

关键词:物流业;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的经济课题之一。在影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众多因素中,降低融资成本、开放市场领域、塑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都需要协调解决。同时,作为实体经济中可以链接不同经济部门、不同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特殊”生产业的物流业,在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需要我们给予重点关注。在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背景下,物流业对实体经济发展将起到一个“加速器”的作用,物流业不仅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也是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一、物流业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物流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的产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普及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业的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重,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对于促进体经济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物流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物流业的发展改变了市场经济格局,加强了对市场资源的合理、优化的配置。一方面,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企业与实体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物流服务的集聚。物流企业为实体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物流服务,降低了这些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消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帮助企业摆脱副业,增强实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物流业涉及到实体经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物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转型升级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有效的增强了区域产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也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如:制造业、信息业、贸易业的转型升级。

2.物流业完善的网络体系,能提高实体经济活动的效率。如:在实体经济活动过程中,实体产品供需双方在进行货物运输时,往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对于一些跨行、跨区域的交易难度系数更高,耗时耗费更多。而物流业的发展将弥补以往交易活动过程中的不便,以其专业化的体系,降低双方使用物流网络资源的成本以及交易成本,使跨行、跨区域甚至是跨国之间的交易更为简单和方便,物流成本更低,也更安全。物流业作为第三方,在实物流通的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对“中立”的位置,从交易主体行为的角度考虑,交易双方不需要考虑物流过程中的不确定环境,降低了物流的风险,同时也将使得供需双方合作更加的坦率,合作流程更加简单,合作所产生的额外消耗更低。从实体产品供需全过程的角度考虑,物流业的迅速崛起有助于实现高效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运作体系,从而减少交易各方的部分交易费用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区域经济运行的成本,提高实体经济活动的效率。

3.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夯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整体而言,物流体系的建设也是经济区域的一个整合,在提升区域整体的物流水平的同时,也夯实了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枢纽等物流核心节点的建设,在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过程中,对区域整体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格局都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4.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加快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科学化、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产业的整体优势以及产业的规模效益,既能促进物流业本身的发展,也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从整体视角出发,物流业作为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具有很强的统筹关系,对产业结构优化有非常大的助推作用,使实体经济发展向集约型、高效性、高质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物流业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在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物流业也在向网络化、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整合优化,一体化服务和平台化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供需的高度匹配,对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有非常大的价值。于此同时,物流业在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的采用和标准化建设方面却仍然存在关键性的问题,物流业发展水平比较缓慢,物流成本比较高,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属性不明确。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作为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是当前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需要有完善、系统的配套设置和城市基础设施,但是,当前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还不明确,定位还不清晰,存在重道路、轻节点的问题,重视对客运站、海港、空港等运输场站的建设,而忽视对公路节点的建设,不够专业化、规范化、有序化,布局不够统一,都不利于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2.工业品物流发展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还有待进一步的融合。尽管我国物流业在市场庞大的需求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快递、小件物流发展比较快。但本质而言,物流业的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品物流、大件物流仍然比较落后和滞后。对于整体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举重轻重作用的公路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和信息化水平较低。同时工业品物流的标准不统一,跨行业、跨区域、跨平台的信息共享协调性差,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也无法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物流业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措施

物流业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要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价值和作用,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优化的配置,强调其系统、全面的服务体系,以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1.明确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属性,制定健全、系统的物流政策和管理模式。区域物流中心等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和关键物流节点作为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对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合理的整顿和优化物流资源,降低实体企业的物流成本,解决实体企业转型发展的后顾之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会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公路港作为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对于优化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拓展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质量,改善中小物流企业服务以及合理的整顿和优化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输质量和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制定健全、系统的物流政策,积极地推行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基础物流设施建设和战略性的认识,将基础物流设施建设纳入重点规划和建设的范畴,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属性进行探讨和研究,提高建设、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和能力。

2.将发展工业品(大件)物流作为物流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内容。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工业品物流的发展起步比^晚,物流运行效率比较低,在物流资源的配置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公路运输企业小而散、车辆空驶率高等,这些都影响了工业品物流的高质、高效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加强对工业品(大件)物流发展的支持力度,如:推动无车承运业务的落实,弥补供应品运输过程中的短板,提高运输的效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业品物流的重要性和价值也会进一步的凸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为此,要通过工业品物流的供应侧改革,有力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3.将物流业信息化嵌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结合现有物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资源的整合,要实现物流业的跨行和跨区域的智能化的发展,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系统、规范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简单而言就是需要加强对物流资源管理、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以及商品交易、电子口岸等平台的建设,实现各平台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物流信息共享。在这个背景下,将物流业信息化嵌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具体来讲,一是物流平台的建设要考虑如何引入实体企业,这是物流需求之源,也是物流平台和信息化坐实的标准之一。二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条件下,推进工业品电子商务项目的发展,保证物流业与实体经济在信息环境下的融合,产生如网络零售业与快递业相结合的类似效果。三是积极开展物流园区的互联应用,以相关物流政策为导航和标准,强化枢纽的作用和价值,提高枢纽之间信息的交换和互换,以满足各个物流园区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4.通过物流业来引导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物流业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提高物流服务品质,来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物流业与实体经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生产流程、产业形态、产品包装的优化和提升,推动实体经济向高增值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向高端的新兴产业进军。当物流业转型升级方向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物流业和升级经济将会实现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蔡进.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助推经济转型升级[J].中国经贸导刊,2016.

[2]刘志彪,陈柳.政策标准、路径与措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思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

[3]安增龙,李世武.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推动大庆市经济发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

[4]伊静.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经济论坛,2004.

[5]王智利.物流经济地理.北京:电子工程出版社,2011.

[6]吴浩.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国物流联合会赴欧考察报告摘要.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