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1

为深入了解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破解当前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于5月4日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总体汇报。随即,视察组先后对松原市、辽源市、四平市和白山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围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主题,许多参加视察的常委会委员提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信心,督促各项政策的落实,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把脉”――找出症结所在

我省的民营经济发展起步较晚。2007年,省政府提出了实施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民营经济开始迅猛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从总体上看,我省民营经济依然处于成长时期,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总量少、企业规模小、质量不高仍将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视察组了解到,我省的企业从数量看,虽然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但是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单位规模相对偏小,缺少一批能起牵引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尤其缺乏在行业中占有相当份额的龙头企业。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资金短缺问题,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题。”视察中,有的常委会委员直截了当地指出,从体制和政策两个方面看,尽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但省政府和各地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还有待去贯彻落实,个别具体执法部门和具体执法人员在落实政策和具体执法过程中,重处罚,轻管理,对民营企业引导、扶持、教育不够,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还存在隐形费用支出问题。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中,部分企业经营理念还相对落后,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匮乏。”虽然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新上了一批较大项目,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发展,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仍然以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比重较小,能够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民营企业仍然沿用家族式经营,作坊化生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不高。

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仍然以当地原有人才构成为主,引进的域外人才很少,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以及专业技术背景和创新意识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市场开拓、资本运营、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了企业发展。

“良机”――政府抓住不放

“虽说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也存在重要的发展机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负责人认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等措施,为“保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会使民营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我省民营经济正处于政策释放期和投资产出释放期,所以,作为政府部门下一步抢抓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显得尤为紧迫。

从年初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腾飞暨全民创业推进大会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围绕目标责任,全面提升了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今后一个时期,作为政府部门要继续在强化千户成长型企业的生产组织、深化银企合作、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上力争取得了明显成效。”

“支招”――破解发展难题

2009年5月25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由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提交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交的《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民营经济实质是民生经济、百姓经济,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民间。”许多常委会委员认为,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调动“干部干事业、能人搞实业、百姓创家业”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能创业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的热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要加大信贷支持,建立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计划,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扶持。

怎样才能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业大规模”的集群优势?审议中,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政府应做好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充分依托工业集中区的载体作用,推动民营企业空间上进一步集中、产业上进一步集聚。”可以选择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管理和服务上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促使骨干企业、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做大、做强、做久,通过培育、支持和引导,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从而加快产业集聚。

“政策是好政策,但落实过程中有时就变了样。”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对省人大视察组成员大倒苦水。几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又先后推出了“拉动内需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根据本地实际也制定了相关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的具体配套措施,政策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要切实抓好已经出台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工作,狠抓政策兑现,集中精力使这些好政策惠及更多的民营企业。”部分常委会委员同时指出,各级政府还应考虑和出台帮助企业吸引人才,鼓励人才进入民营企业的配套政策。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2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主力军。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户,民营企业发展到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坚持“四个放开”、“六个不限”,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经济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尽管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别具体工作人员认识不足的“两头热”现象。

(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有的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部分民营企业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漏税,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HTH〗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蓄水养鱼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础。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础。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国内外上市融资。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3

一、上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和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和民营经济发展重点,突出搭建服务平台、实施重点帮扶、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全区民营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707户,累计达到18262户;新发展私营企业370家,累计达到3901家;新增注册资本1.9亿元,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累计达到28.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金2.95亿元,同比增长11.3%。上半年,我局已引进邦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索信商贸有限公司、奕尊商贸有限公司、中庸金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润桥广告有限公司等七八家企业和中国网通分公司信息平台项目,引进资金6000余万元;另外,1家投资担保公司和1家能源材料开发公司正在洽谈接触当中。

二、工作思路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紧紧围绕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四保”任务目标,以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为突破口,着力强化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努力解决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指导民营企业抢抓危(金融危机)中之机,促进了我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创建完善民营经济服务平台,积极为民营经济新发展提供服务。我局紧密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实际,抢抓机遇、创新思维、打破常规,着力构建“五大服务平台”,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一是搞好民营经济投资创业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服务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收集、整合辖区内各类社会中介服务资源,切实加强对各创业主体的鼓励、引导、扶持和服务。同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与驻区创业辅导、咨询论证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培育更多新项目、新企业、新增长点。上半年在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和会计、、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的支持配合下,我局为邦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索信商贸有限人公司、奕尊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无偿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代码等行政许可手续40余件次,接受民营企业土地、工商、税务等政策咨询80余件次。二是搞好政策扶持服务。认真研究落实国家、省、市扩大内需、投资拉动等促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和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整理汇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抓好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开展“送政策、促发展”活动,及时掌握政策走向和资金投向,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扩大内需等各项政策措施。了解掌握各地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和好的经验做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管理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依托我区确立的金融、房地产、商贸、餐饮等服务优势产业,突出抓好龙头骨干企业的膨胀壮大,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运用资本扩张和业务合作等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增加企业效益。组织企业参加项目洽谈会、经贸洽谈会、应对金融危机促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引导民营企业提高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搞好民营企业投融资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合作服务平台,抓好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银企合作。及时掌握企业资金需求和项目开发、建设情况,筛选一批讲信用、有市场、潜力大的规模企业,推介给各金融机构,组织多家银行对有关企业进行合作前期调研考查,进一步加强了金融部门和企业的联系。鼓励现有民营公司多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入股组建担保公司和探索建立互助型担保机构,积极引进外地商业性担保公司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办担保业务。充分利用和市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听取他们对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意见建议和办法渠道,参与组建银企合作协会等有关银企互助活动,组织民营企业融资和金融知识讲座,帮助银企面对面交流,帮助我区中小(民营)企业度过金融危机这一难关,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搞好领导决策服务。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全区重大调研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实际,深入开展了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调研和有关企业产权主体不清等具体问题的调研和调查工作,摸清了民营经济结构及分布状况、重点行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广泛听取有关企业意见建议和要求,研究具体政策和帮扶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为加快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我局加强对商务楼宇单位的服务,密切与楼宇单位的关系和联系,有针对性地对齐鲁商会大厦、财富自由港等有关楼宇进行调查走访,广泛听取楼宇业主有关意见建议,及时了解掌握楼宇单位的服务需求,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和区领导决策提供了服务和参考。五是搞好商务中介服务。我局在积极为投资创业者提供无偿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代码等行政许可手续,土地、工商、税务等行政审批事项政策咨询,联系项目资源和载体等创业服务的同时,我局加强了与中介服务业调查中掌握的已经形成产业优势的咨询类、会计类、广告类、法律类、房地产中介类等中介服务企业的联系,筛选一批民营企业示范服务中介机构,加强引导工作,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高、服务优的民营企业服务机构队伍,实现社会服务资源的优化组合,构筑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网络。收集、整合这些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相关资料和信息,为它们互通信息、互利合作提供协调服务,增强了中介服务业发展潜力,为我区创业者和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支持服务平台。另外,为减少企业未按规定时间检验代码证而受到处罚和给单位正常工作带来不便,我们邀请了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和腊山工业基地,现场为我区几十家企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手续,从而又开辟了一条政务服务绿色通道。

(二)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为促进民营经济特别是本土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国家及省、市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全区进一步营造好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做好上级政策与我区企业自身实际结合文章,在资金扶持、人员培训、上市融资、信用建设和信息化推进等方面,用足用好各级政策。认真履行区经济环境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及时协调、调度全区经济环境建设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七位一体”经贸服务机制,大力开展规范各有关职能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执法检查,整理汇编民营企业的行政许可手续事项等形式多样的环境建设活动。把开展部门行政效能建设融入到服务民营企业工作之中,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体现工作效能,进一步强化部门行政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努力在“快、通”上下功夫。凡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要快速办,建立民间投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推行重点项目办事承诺;当工作运转不畅需要协调时,要及时“沟通”;在企业面临困难时,要积极“疏通”。并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按照“特事特办”和“一事一策”原则,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企业排忧解困。同时,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抓好安全生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引导困难企业在危机面前苦练内功,提高素质,加强管理,储备后劲;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力度,为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提高民营企业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大对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贡献大的民营企业的帮扶支持力度,坚决制止“六乱”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严防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发生,努力保护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积极性。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规范全局人员服务行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部门行政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途径的招商引资,我局一直非常重视,努力做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今年,我局在总结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吸引民间投资是招商引资主要渠道的这一重要认识,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途径,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体、载体平台、市场动作”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抓住机遇,主动出击,突出抓好民营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特别是金融、商贸、餐饮、房地产等服务业的引进和培育。特别是在当前我区大力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有利时机,我局及时调整招商思路和招商重点,紧紧围绕我区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结合辖区资源载体、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项目,着力引进金融、中介咨询、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导企业进入集聚区发展,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另外,突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优化全局人员招商意识,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调度、跟踪、服务力度,全力当好“服务员”,做到能放则放,能宽则宽;多添动力,少加压力;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少为“釜底抽薪”之举,确保招商引资措施贯彻落实到位,推动重点产业群做强做大,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发展载体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四)积极参与全区重点工作建设。今年,我区建设“金融商务、洁净宜居、文明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围绕建设服务经济强区和片区建设等我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我局抽调一名副局长和一名工作人员专门靠上经八纬一、小梁庄、九曲几大片区等开发建设项目工作。为全力做好这些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工作,这两名同志在下派服务过程中,恪尽职守、坚守岗位,积极做好拆迁户登记、拆迁赔偿政策说明、回迁房造册、选户等上传下达、督促指导和调查研究各项工作。服务大局、服从指挥,协调解决拆迁户提出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工作到位,并积极向局反映工作情况,保证了区重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尽管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我们自身而言,主要是对民营经济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外部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规模大、档次高、拉动力强的龙头项目。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目标任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突出发展重点,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完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因金融危机产生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力争新增个体工商户1500户,全年新增民营企业600户,实现税金5.9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引进资金2亿元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1、继续为企业无偿办理各种行政许可手续。进一步加大为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力度,想方设法在行政许可范围内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办理质量。

2、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搞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扶持金融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广泛听取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意见和建议,探索银企合作方式,加强银企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突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瓶颈。

3、搞好服务业调查研究,引导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开展服务业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服务企业经营现状、服务需求和有关意见建议,及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培育其做大做强。进一步落实“包企驻岗”工作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土地和政务服务等方面问题。

4、扶优扶强,抓好民营重点产业发展。对重点企业和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成长性民营企业,在各方面予以引导和扶持,促其做大做强。继续抓好餐饮、商贸流通业、社会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做大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打造特色民营经济版块,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中国民营经济;空间差异;空间极化;基尼系数;Theil指数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3-0051-07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民营经济作为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总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自身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0%的增长速度,而民营经济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20%,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0万家发展到目前超过1 000万家,民营资本占全社会总资本的60%。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且有利于吸纳社会就业、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理念,强调了民营经济的社会地位和不可侵犯性,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发展宏观环境不完善,企业起点低,融资渠道不畅,科技含量不高,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等。在此背景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基于此,本文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中国民营经济区域分布特征及演变态势,即解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问题;二是中国民营经济空间极化程度和极化方向问题。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中国民营经济理论研究,从空间角度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新视角,而且可以为中国各层主体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缩小民营经济区域差异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从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国民营经济相关理论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孙丽环(2005)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发达民营经济省份对比,提出了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秦尊文等(2013)认为民营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吸纳了劳动力,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提高城镇化率具有重要意义[2]。陈广胜(2007)从制度、科技、组织、管理、文化等方面提出要推进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3]。此外,陈晓雪 等(2009)构建了民营企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对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4]。陆玉梅 等(2013)采用数据包络法对江苏省民营经济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与测度[5]。

第二,中国民营经济与金融关系研究。孙巍 等(2005)借鉴了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启示和促进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6]。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2005)认为外部环境、预算约束和需求偏好等因素决定了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差异的形成[7]。卢成万 等(2012)认为民间金融发展与民营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正相关关系,即民间金融发展将会促进民营经济增长[8]。

第三,中国民营经济与制度关系研究。陈晓峰(2005)认为制度失衡是制约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的关键,制度化迟滞使得民营经济发展面临障碍[9]。王志凯(2007)认为中国民营经济是在区域制度不断变迁演进中发展的[10]。孙立(2010)探讨了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1]。钱巨炎(2013)梳理了浙江财税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并提出了下一步财政政策建议[12]。

第四,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外资企业对中国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13],并且基于FDI的产业集群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14]。此外,有学者分别认为技术创新[15]、劳资关系[16]、软环境[17]、集群发展[18]、品牌创新[19]等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综观现有关于中国民营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上四个方面,而对于中国民营经济空间研究比较匮乏,即使有关于民营经济区域研究,比如,王宜强 等(2012)基于GIS研究了福建省民营经济空间格局[20],胡大立 等(2012)利用统计分析了江西和东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21],然而,他们的研究都是停留在统计描述层面,没有系统有效分析中国民营经济空间差距的演变态势以及空间极化问题。为此,本文重点研究金融危机后(2008―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空间发展问题,选取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每年定期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①,利用GIS、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及其分解方法来研究中国民营经济空间差异及其演变态势,使用ER指数、Wolfson指数、TW指数测算中国民营经济极化程度,并应用KZ指数分析中国民营经济极化方向。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空间差异研究方法

1. 基尼系数。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用洛伦斯曲线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本文引入基尼系数概念,采用2008―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来测算基尼系数指标,分析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问题。

根据相应省份将全国分为n组②,wi、mi、pi分别表示第i省民营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份额、平均营业收入和企业频数(i=1,2,3,…,n),按平均营业收入(mi)对全部样本由小到大排序,可得基尼系数G计算公式:

4. KZ指数。Zhang and Kanbur(2001)利用广义熵的可分解性将区域非均衡分解为两部分,包括区域内非均衡和区域间非均衡,并用区域间非均衡与区域内非均衡的比值来测度空间极化程度,即KZ指数[25]。本文利用Theil指数将总体差异进行群组分解后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比值,即中国民营经济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比值,作为测度空间极化程度的KZ指数。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使用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同时,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以及《中国统计年鉴》。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时效性等特点,本文收集整理了2008年以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样本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8年到2012年③。本文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海南、广西,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四川、贵州、重庆、云南、青海、宁夏、新疆、,中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相关空间差异与极化模型,并加以测度。

三、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分布及差异

(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特征

1.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GIS空间分布现状。本文采用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化空间分析,绘制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表示2012年各省民营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分布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和江苏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处于绝对优势,东中西部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呈现为明显的递减态势。图2表示2012年各省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数量分布状况,浙江民营500强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江苏、山东、广东等东部省份民营企业数量,同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强西弱的分布特点。

2.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态势。本文整理了2008―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表,如表1所示。从2008年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呈现两位数的增长。营业收入总和从2008年的41 099.2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105 775亿元,年均增长27.37%,尤其是2010年,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5.88%,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单位企业营业收入逐年提高,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平均营业收入达到211.5亿元,年均增长27.38%。最高和最低的企业营业收入均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分别为12.88%和27.40%,最低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远高于最高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

本文测算了中国民营经济东中西部企业营业收入和数量的占比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知,东部无论在营业收入还是数量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但是这种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递减,营业收入占比从2008年的84.77%下降到2012年的79.06%,企业数量占比从81.00%降为75.2%,降幅较为明显。与此同时,中部和西部民营经济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中西部企业营业收入和数量都没有超过15%。然而,中部和西部民营经济在不断发展,企业营业收入和数量占比都呈现上涨态势,营业收入方面,中部地区从2008年的9.95%上升到2012年的12.15%,西部地区从5.28%上升到8.82%;企业数量方面,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也有明显上升,并且西部地区上升幅度要高于中部地区。

(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为了分析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及其分解方法,测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1.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根据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计算公式,本文测算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营经济空间差异的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V字型变动。在经历2008年较大值后,2009年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均出现最小值分别为0.147 6和0.019 0。其中,基尼系数在经历2009年最低值后,开始逐年略有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Theil指数2010年比2009年有所增加,之后逐年下降,2010―2012年年均下降5.28%。

2.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解。本文利用Theil指数分解,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并将总体差异分解为组间和组内差异,测算了区域间和区域内民营经济发展差异水平,如表4所示。从中不难看出,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要大于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考察期内平均贡献率为90.22%,而区域间差异贡献率不足15.00%,平均贡献率为9.78%。区域间差异在5年内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8年TBR为0.003 2,随后开始下降,直到2012年再次上升为0.003 1,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上升;而区域内差异在考察期内呈现出波浪变动趋势,在经历2008年高点后,2009年进入了低点,于2010年再次上升,此后区域内差异逐年下降,2012年降为0.019 6,说明近两年区域内差异有所收敛(见图3)。

通过测算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可以看出,横向比较西部地区内部空间差异较大,均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在2008年和2012年要高于中部地区,其余年份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要高于东部地区(见表4)。纵向比较西部地区呈现M型变化趋势,2011年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达到最大值,2012年下降较为明显;中部地区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在2010年内部差异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具有收敛趋势;东部地区呈现W型变化趋势,在2008年、2010年和2012年处于高点,其他年份较低,内部差异在近期有变大趋势(见图4)。

四、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极化分析

(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极化特征

根据2008―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数据,本文按照东、中、西部进行分组,测算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极化指数,包括ER指数、Wolfson指数、TW指数和KZ指数,结果如表5所示。在此基础上,本文绘制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极化指数变化趋势图,如图5所示。从图表中可以发现,2008―2012年各空间极化指数呈现上下浮动的态势,由于各指数对于空间极化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各指数数值结果不同,反映的中国民营经济空间极化趋势略有不同,但是从总体趋势来看,各指数均呈现出类似U型的变动趋势。区域分组的空间极化指数中,TW指数对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极化敏感程度较高,测度的数值最大,其次是ER指数和Wolfson指数。其中,TW指数波动幅度较小,ER指数变动幅度最大。

基于考察期内极化指数演变过程来看,极化指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8―2010年,极化指数处于高位下降阶段,除ER指数外,三年期间各指数都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这一阶段中国民营经济极化集聚现象有所减弱。其中,TW从0.466 4下降到0.455 9,年均下降1.14%,降幅较小;Wolfson指数从0.222 9下降到0.191 5,年均下降7.17%;KZ指数从0.136 8下降到0.081 5,年均下降21.00%,降幅较大;而ER指数持续两年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0.299 3降为2009年的0.166 2,下降44.28%,下降幅度较大。第二阶段为2011―2012年,各指数呈现整体略有上升阶段,反映出本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极化和集聚现象有所上升。其中,ER指数经历了2009年的下降后开始了连续4年的增加,直到2012年的0.278 5,平均涨幅18.96%,说明空间极化程度有加强趋势;TW指数和Wolfson指数在本阶段先上升后下降,分别从2011年的0.460 4、0.229 1下降到2012年的0.441 1、0.221 7,降幅分别为4.18%和3.21%;KZ指数从2011年0.087 2上升到2012年的0.158 2,上升幅度为81.47%。

(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极化方向

空间极化指数ER指数、Wolfson指数以及TW指数,仅仅能够测度中国民营经济极化的总体趋势,但不能反映出空间极化的方向,而KZ指数在上述指数基础上,利用可分解的广义熵理论,将整体差异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本文利用组间不均衡值和组内不均衡值之比,即Theil指数分解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比值来测量区域空间极化和集聚的变化。KZ指数大小表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在空间方向上强弱集聚大小。本文除了测算东、中、西部KZ指数,还分别按照沿海―内陆和南方―北方④进行Theil指数分解,并测算了沿海―内陆、南方―北方KZ指数,如表6所示。从各方向上KZ指数值来看,KZ指数均未超过0.5⑤,说明区域间差异要明显小于区域内差异,东―中―西部、沿海―内陆、南方―北方之间的空间极化程度微弱,而空间极化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差异问题,区域内民营经济集聚现象要明显强于区域间民营经济的集聚。

从东―中―西部方向来看,中国民营经济空间极化强弱趋势呈现U型变化,并且在东中西部方向上,空间极化程度要强于沿海―内陆、南方―北方方向空间极化程度。空间极化程度从2008年的0.136 8开始下降至2009年最低点0.081 5,而后逐步上升到2012年的0.158 2。从沿海―内陆方向来看,空间极化强弱变动趋势也呈现V型变动,2008年中国民营经济在沿海―内陆方向上出现了最大空间极化现象,KZ指数达到0.086 3,之后2009年下降到最小值0.014 0,随后,连续三年呈现上升趋势,直至2012年的0.084 7。在此方向上空间极化强度要大于南方―北方方向。在南方―北方方向上空间极化现象不明显,发展呈现上下波动趋势,2011年达到最大空间极化值0.011 8,但从考察期总体来看,中国民营经济空间极化程度有加强趋势,2012年集聚强度是2008年的6.6倍。从中国民营经济空间极化总体趋势来看,在经历了初期较大空间极化程度后,中期有所下降,近期空间极化集聚程度出现上升态势。东―中―西部方向空间极化程度最为强烈,其次是沿海―内陆方向,而南方―北方方向空间极化程度较弱。

五、结论

本文选取了金融危机后(2008―2012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每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首先,采用GIS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了2013年中国民营经济空间分布现状,然后,统计描述了中国民营经济近年来发展态势并测度了不同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分布情况,进而,利用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民营经济空间差异程度,并使用Theil指数分解测定了区域间、区域内差异及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构造了ER指数、Wolfson指数、TW指数分别测度中国民营经济极化程度,用KZ指数分析了中国民营经济极化方向问题。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民营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实现了快速发展,总收入和企业数量逐年提高,但是,从GIS空间分布图来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非均衡的状态,其中,东部民营经济发展具有绝对优势,中部次之,西部最弱。(2)中国民营经济整体空间差异(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较小,近年来,空间差异呈现V型变动趋势。(3)从Theil指数分解可知,中国民营经济区域内大于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其中,区域内差异是造成中国民营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平均为90.22%。(4)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差异来看,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内部差异最大,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中部和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内部差异分别呈现倒U型和W型变动趋势。(5)对极化指数测度可得,中国民营经济极化指数均呈现类似U型变化趋势,其中,TW指数值最大,波动较小,ER指数波动较大,Wolfson指数近年有下降趋势。(6)通过对中国民营经济空间极化方向分析表明,区域内极化要大于区域间极化,在东中西部方向极化程度要强于沿海―内陆、南方―北方空间极化程度,在考察初期,极化程度较为强烈,中期有所下降,近期空间极化程度有加强趋势。

注释:

①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营业收入总额为参考指标的排序结果。

②本文研究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直辖市数据。

③全国工商联每年的当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实际是依据前一年数据得来,因此,本文采用的年份数据,表示年度实际数据。

④沿海―内陆(沿海地区包括: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粤、桂和琼等省市区,其余省市区为内陆地区)。南方―北方(以长江流域为分界线把我国划分为南方、北方地区,其中南方包括沪、苏、浙、徽、赣、闽、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等省市区,其余省市区为北方地区)。

⑤本文基于KZ指数提出空间极化判定标准:如果KZ0.5,则极化程度微弱,可视为无极化现象;如果0.5≤KZ1,则极化程度小,极化现象不明显;如果1≤KZ5,则极化程度中等,极化现象明显;如果5≤KZ10,则极化程度大,极化现象显著;如果10≤KZ,则极化程度剧烈,极化现象严重。

参考文献:

[1]孙丽环.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与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比较及其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2005.

[2]秦尊文,龙.测度我国民营经济水平对城镇化率的影响[J].江汉论坛,2013,(11):56-59.

[3]陈广胜.关于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7,(3):58-63.

[4]陈晓雪,陈荣平,谢忠秋,等.常、苏、锡、通民营经济竞争力评价及预测[J].江苏社会科学,2009,(2):219-226.

[5]陆玉梅,陈晓雪.民营经济运行效率评价研究――江苏实证[J].企业经济,2013,(6):97-100.

[6]孙巍,孙杨.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经验以及对南京发展民营经济的借鉴[J].南京社会科学,2005,(9):488-493.

[7]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差异性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5,(5):93-110.

[8]卢成万,周昭雄,孙B.民间金融发展与民营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下的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2,(6):30-32.

[9]陈晓峰.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失衡及其制度环境的优化[J].现代经济探讨,2005,(8):35-39.

[10]王志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制度变迁――以江、浙两省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9-109.

[11]孙立.试论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青岛民营经济发展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12]钱巨炎.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3,(8):59-63.

[13]田泽永,江可申,江宏.FDI溢出效应对民营经济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1):10-17.

[14]李享章,陈小京.基于FDI 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与民营经济的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7,(23):156-157.

[15]张二震,马野青.技术创新与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5,(9):158-166.

[16]姚先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调整[J].浙江社会科学,2005,(2):78-86.

[17]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课题组.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5,(5):43-57.

[18]鲍丽娜,民营经济集群发展与竞争力提升[J].山西财经大学,2005,(6):49-52.

[19]陶用之,叶涛.品牌创新与南京民营经济发展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5,(9):431-435.

[20]王宜强,王彬,李传华,等.基于GIS 的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响应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5-58.

[21]胡大立,彭永昌.江西民营经济与东部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6):77-85.

[22]Esteban J,Ray D.On the Measurement of Polarization[J].Econometrica,1994,62(4):819-851.

[23]Wolfson M C.When Inequalities Diverg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2):353-358.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5

一、非公有制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至2012年底,全区非公经济主体(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3.99万户,注册资本(金)为9066.71亿元,其中私营企业14.75万户,注册资本(金)7360.79亿元,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占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的12.59%和51.14%;个体工商户96.72万户,资金数额417.28亿元,共有361.34万人在个体私营领域就业。

呼和浩特的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2年底,呼和浩特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0439家,居全区第一,注册资(本)金800亿元,居全区第三;个体工商户达到12.2万户,居全区第二;注册资金超过33亿元,居全区第七。全市共有96万人在各类型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占就业总数的80%,新增就业人口90%在非公有制企业,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财政收入的76.8%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呼和浩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我区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在全国的位次都不高,前者占全国总数的1.36%、注册资本(金)占2.37%,分别居24位和16位,后者占全国总数2.38%、资金总额占2.11%,分别居19位和18位。和呼和浩特市的非公有制经济都还存在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创新意识偏弱等方面的不足,相关部门“抓大放小”和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实现自治区“8337”战略,根据王君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指示,要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掀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

(一) 从自治区层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指导

1.应尽快出台加快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

目前全区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为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应结合我区实际,尽快出台新的进一步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2.召开高规格的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

我区地域辽阔,各盟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为切实部署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大发展的举措,统筹研究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近期开一次高规格的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会,集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全区大型民营企业,统一思想,协调全局。

3.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联席会制度

为加强党委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创新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结构,统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议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会议以电视电话会的形式举行,初期暂定为每三个月召开一次,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每半年召开一次。

(二) 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新渠道

1.成立内蒙古“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借贷中心”

融资难是多年来困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目前,一方面,许多企业缺少资金,而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游资找不到新的切入点。虽然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原来限制民营资本的领域,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玻璃门”现象,变相催生了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的畸形繁荣。我区民间资本充足,呼包鄂地区是全区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初步统计,呼和浩特地区的民间游资多达500亿元,集聚了100多家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民间借贷虽然为融通资本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缺少规范运作和风险控制,使民间借贷集聚了高额风险,最终导致鄂尔多斯金融风波的出现。必须建立让投资者信得过的民间资本投资交易中心,让民间资本找到安全、合法、有序的投资渠道。呼和浩特工商联已经和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联合成立了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借贷中心,希望成立全区性质的“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借贷中心”,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投融资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2.发挥股权基金的作用

2011年4月26日,注册资本1.3亿元的呼和浩特总商会内蒙古永安信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目前已经成功投资2个项目,运作良好。内蒙古永安信股权投资基金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股权投资基金是积极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我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有利工具,建议在全区及各盟市推广。

3.建立全区民营经济扶持基金

民营企业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等资金问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十二届人大会议上《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支持设立民营企业产业发展基金,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建议由工商联牵头组建全新体制的全区民营扶持基金。

4.尽快组建内蒙古中小企业银行

成立由担任自治区工商联执委的民营企业家出资的内蒙古中小企业银行,每年确定100-200户有影响的企业为重点联系户,实行重点帮扶和政策支持。

(三)年内举办一次全区招商会

2012年3月,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组织了220位当地知名民营企业家、异地商会、行业商会、行业协会负责人走进土左旗参加“土默特左旗2012年政企合作项目恳谈会”。2012年8月成功举办“2012全球200家温州商会千名温商草原行暨中国呼和浩特市优秀项目对接会”,邀请全球和国内200多家温州商会1600多名企业家和金融界人士共聚呼和浩特,签订合作项目34项,意向协议引进资金978.16亿元。2013年2月,内蒙古工商联、海南省工商联,呼和浩特市工商联、海南省鄂尔多斯商会、海南蒙商联合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内蒙古海南两地招商引资洽谈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这次会议利用春节期间大企业家云集三亚的时机,探索出了招商引资新形式,掀起招商引资新,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宣传了内蒙古投资发展环境,推荐了400个项目。本次洽谈会,加上海南方面的项目,共达成合作意向资金270亿元人民币。

这些活动对我区招商引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摆脱平时招商引资的旧模式,用一种企业欢迎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宣传内蒙古、宣传项目、宣传投资环境,提高了成功率,取得最大的成果。为加大我区招商引资力度,建议2013年举办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内外大型招商会。此类活动不但能促进招商工作,更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树立开放高效的政府形象。招商会范围为全国各地蒙商及对内蒙古有投资意向人士,拟邀请人员为:全联执常委、侨联代表、全国各大异地商会、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全联各大行业行会。

(四)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

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措施,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2010年中央出台的十六号文件,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建议今后各级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工商联工作汇报;在工商联执委会召开期间行政长官或者主管领导要到会通报本地区经济工作;每年由地方领导带领民营企业家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考察2-3次;以后凡是世界五百强、国内一百强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省区以及省会首府城市的工商联主席来本地考察访问都要按照地厅级标准接待;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提高本地的对外形象。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的纽带和桥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促进工商联工作的开展,应赋予各级工商联更多职能,如呼和浩特市工商联2012年增挂职能牌子10块(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服务局;呼和浩特市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办公室;呼和浩特市民间投资服务中心;呼和浩特市商会管理办公室等),有效提高了工商联的影响力。

工商联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群团组织,过去一直归市委口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这样的管理模式出现了一些非人为的弊端,建议要加强政府对商会的指导力度,在每年政府财政预算的时候,考虑到每年的各种接待和公关等支出,适当增加工商联招商引资专项经费,督促发改委、财政局、社保局、人事局、招商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加强与工商联的配合力度,每年政府新的项目出台后,要及时与工商联进行沟通对接,增大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呼和浩特市作为首府城市,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商会大厦的政治中心城市,建议自治区政协、统战部和工商联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和宁波考察,借鉴当地的经验,由自治区政协、统战部和工商联呼吁自治区党委政府基于提升首府非公有制经济的形象,在土地、资金方面支持建立呼和浩特商会大厦。

工商联既没有行政权力,也没有刚性任务,实际工作中常常会被安排成辅助力量、成员单位等,因而得不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配合。在企业利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直接的手段来维护,没有一套能够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机制,在企业最需要帮助时,许多问题只能通过个人关系或私下协调来解决。因此,建议赋予工商联一定的职能,比如推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职能,在推荐本界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时候,要征求工商联的意见;在调解和仲裁非公企业之间经济纠纷的时候,邀请工商联代表旁听,也要征求工商联的意见;评选非公有制企业产品质量、信誉等级等方面工商联要有发言权和一定的决策权,组织非公经济职业培训的时候,工商联要参与。

在工商联选人用人上力求创新,打破过去传统,切实解决目前工商联人员编制上存在的问题,给予灵活的人事政策和固定的经费,由工商联自身采用聘任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让那些熟悉现代经济和国际商务的人才进入到工商联,使工商联为当地经济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6

年,是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是经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变化严峻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和社会各界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家积极承担企业责任并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创造社会财富并实现社会价值,民营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年9月召开的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市有关部门制定了16个配套文件,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大成果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认知,民营企业家承担企业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全社会形成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有利氛围。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研究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情况,决定以“民营经济”称谓取代“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称谓,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包括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内的民营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而为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市有关部门制定的配套文件要求,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降低准入门槛,实行公平准入;按照“非禁即可”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准予关联延伸;按照优化商务环境原则,实施市场化管理,搞好社会化服务;按照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原则,扩大市场容量,增加企业主体,并形成了相应的政策制度规范。

(二)以投资融资为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今年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银根紧缩困难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以促进投资和扩大融资为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克服困难持续发展。举办第二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和银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以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信贷租赁信托保理票据贴现等业务以促进间接融资。支持市金融办健全职能发挥作用,支持区县设立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贷款担保公司和信用联合体,搭建融资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和经济组织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提高信用等级,扩大融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及其他出资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领域,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新渠道。市政府了《关于优化商务环境促进投资融资的意见》,建立市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将民营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列入融资协调工作计划,提供基本的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本,帮助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编制修订项目融资计划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贯彻落实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多增加存款,多发放贷款,多渠道融资。

(三)民营经济规模扩大、总量增加、实力增强。民营企业经营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行业,以及银行保险信托租赁保理基金等金融行业。民营企业家积极支持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积极参与奥运会和协办奥运活动,在承担企业责任的同时勇于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二、全力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部门、各区县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优化商务环境,制定新的政策制度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努力克服困难,实现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放宽准入准予,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度措施,按照凡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未予禁止的即可准入准予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同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企业组织注册登记,鼓励开办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专业市场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办租赁、保理、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投融资企业,开办贷款担保、信用互保、融资服务和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和市场功能健全。二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共助、多元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搞好津南区民营企业成长示范基地试点,与有关区县经济功能区规划建设相结合,设立都市工业园、创意产业园、民营经济园和企业孵化器,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三是建立民营经济年度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技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对列入计划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及时注册、重点指导、全程服务,在项目审批、立项、科研、环评、土地使用和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确保财税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