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石油化工安全经验分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石油化工安全经验分享范文1
为了对国际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促进经验交流,本刊记者采访了曾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英国国家石油公司(BP)等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工作过的现美国雪佛龙公司(Chevron)资深HSE(健康安全环保)顾问栾兴华。
记者(以下简称“记”):化工行业是个“高风险”行业。结合您的从业经历,请谈谈您对“风险”是如何认识的?过程安全管理,又是如何管理“风险”的?
栾兴华(以下简称“栾”):我们在工作中,要利用持续闭环风险管理方法,使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隐患在持续的动态管理中及时得到消解,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小事故的损害程度,达到最大程度地保护人身、环境、财产及声誉的目的。现在很多石油化工企业都在扩大投资规模,并且技术越来越复杂,员工越来越多,而在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同步发展与更新上,往往不能够引起领导层的重视而变得滞后,就出现了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的现象。这本身就是企业的风险行为,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同样的道理,这给企业风险管理与事故控制带来了更大、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同时,我们的一些现有装备在不断地老化,维护这些资产的完整性,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领域。这些因素,都是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新技术的更新、新设施的不断建造,以及原有设施的逐渐老化,给风险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和更科学的方法,去更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因素,以此降低运营风险和保护员工健康与自然环境。安全管理的思想一定要与时俱进,事物在发展,如果你还在用“老方法”去管新事情,不出事才怪。
领导的积极态度与支持,是搞好过程安全管理的关键必备条件。近年来,有些跨国公司开展了系列的过程安全管理项目,以求降低事故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及严重性,以图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与绩效。可见在国际层面,过程管理越来越被重视和运用。
记:最近几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一直在推动国内化工企业实施过程安全管理,并向国际一流化工企业看齐。结合您曾在国内外多个大型石化企业工作过的经历,请您为国内的化工企业实施过程安全管理提一些建议。
栾:我就此话题与很多业内同仁做过交流,不少人只知道其中大概但了解得不够系统,比如一谈化工过程安全,就满脑子技术工程类的概念,直奔HAZOP(危险与可操作分析)内容而去,其实,HAZOP仅是过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之一。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过程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及其实践普及的艰巨性。
过程安全管理,有的地方被翻译成“工艺安全管理”,这是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于1992年颁布的一个标准,在所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存储、生产和操作等环节,通过防止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来保证工艺设施规范地设计和运行,广泛地适用于化工厂、炼油厂、天然气加工厂、海上钻井平台等。
该体系较为庞大,与公司的安全健康环保管理体系有很多重合的部分。因此,如何摆好各自的位置,进行优化整合,对提升安全工作的管理效率、彰显其管理效果尤为关键,比如在承包商管理、作业许可、变更管理、培训等方面。管理过程中,要以预防重大事故为导向,通过科学系统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识别事故隐患,落实预防措施。
我曾遇到过一起事故案例:有一名工艺操作员在操作阀门时,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皮肤被烧伤。原因是他在休假期间,厂里做了管线改造,他对此变化并不知情。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关键的隐患在“捣鬼”:在操作规程方面,管线改造致使操作方法发生变化,但操作规程却未及时更新与告知;在培训方面,管线改造后,工人在上岗前没有被提供培训;在作业许可方面,工人的工作风险未能通过作业许可来识别或控制;在变更管理方面,对管线的变更引发的风险未能有效评估,对操作程序的变化、人员培训、人员告知等没有及时做到位。
过程安全管理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按其要求,踏踏实实地做好风险识别及其措施落实工作,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过程安全管理的过程纷繁复杂,因此将该工作与现有各相关工作的整合程度与效果,也会影响过程安全的管理及运行效果。
记:美国雪佛龙公司在过程安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为同行带来哪些启示?
栾:“要做就要安全地做好,否则就不要做”“永远有时间把事情做对”,这是美国雪佛龙公司作业准则两项最基本的原则。此外,作业准则中还有10项规定,无处不体现着对过程安全管理的重视。我曾3次参与由美国雪佛龙公司组织的大型的、全球专家参与的过程安全审核活动。尽管整个项目的管理与运行,不是由美国雪佛龙公司来完成的,但公司还是按照自己的管理规程,严谨地完成分内的审核工作。通过该活动,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自身及合作方的利益。
过程安全融合了工程和管理的技术与实践,重点关注事故预防,尤其是爆炸、火灾和泄漏等事故。企业要有一套卓越运营管理系统要求,使保障措施到位并得以维护,才能更有效地预防过程安全类事故的发生。保障措施包括几种类型的保护,如:报警、自动关闭和设备完整性程序等。同时,如下图所示,完善的、系统的多个保护层,有助于预防小的失误或错误造成更大的事故。要达到预防的目的,没有一套完善的系统、没有一个严谨的执行态度、没有投入的舍得理念,那就是纸上谈兵。
很多跨国能源公司都为他们的全体员工和承包商提供了相关的过程安全培训,使他们对各种保障措施“清晰可见”。公司的高级领导也会参加过程安全研讨,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日常的公司会议日程,就过程安全进行不间断的沟通。
同时,运营的企业也在不断提高他们预防过程安全事故的能力,除了贯彻实施企业的过程安全标准,各个业务部门还都加强了保护层在预防事故方面的能力。例如,改进报警和公告的方法,增强了从事故中汲取教训的意识。我们有的钻井分公司还专门为钻井现场经理及领班,开设了一个新的安全检查提升项目,从而加强现场安全检查的专业性、效率及沟通效果,对预防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关键作用。
记:几十年来,您一直从事健康安全环保工作,最深体会是什么?
栾: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对健康安全环保工作的体会随时间推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在我即将出品的竹简《安全福音》上有几句相关的话,现从中摘取部分与大家分享:
险,防为上,救次之,戒再次。事险之交,如影相随,事事亦事险。事险有道,化险为益;事险无道,引害招灾。
领导带头,身体力行,上行下效,潜移默化。
石油化工安全经验分享范文2
我于日进入,担任电仪技术员一职。作为一个只有石油化工工作经验,而没有纸厂工作经验的我,对公司的工作程序实在有点困惑,但是公司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务实的文化,严谨安全的工作程序,尤其是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让我很快完成了工作角色的转变。个月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
来到中烟摩迪这里工作,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安全,5s,一点课程,合理化建议!下面总结一下公司的企业文化:1)其中安全是重中之一,在任何工作的过程安全始终都是排在第一位,不管进行哪项维护工作,在维护设备和能源不但做到上锁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而且必须要做足够安全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情况下才能进行工作,足以证明公司对任何员工的安全是多么的注重!2)5s的管理好处:可以证明出员工日常的素质,5s的管理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在维护设备过程中需要备件,只要一到备件房一看就可以马上找到备件,因为日常我们把备件房的5s坚持每天做!3)一点课程: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特有的和学到的专业或非专业其他知识写出来与大家同事分享,可以增加大家对专业或非专业知识认识!4)合理化建议:可以帮公司提出一些很合理的建议去改造设备,安全,技术和生产议案,可以给公司的一些技术和设备或安全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试用期间,每次停机检修,紧张而严谨的检修使我深感我在这个电仪技术员的岗位上责任重大,特别是进入纸机工作,一定要十分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在检修过程中,不能有小件的零件掉到传动部位,否则就会造成整块网和其他传动部位报废,还要注意机械伤害到自己,该进行安全保护自己,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所以我感觉到在中烟摩迪工作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每天要时刻认真检查设备的隐患存在,不能让设备带故障运行,以确保公司的生产顺畅。
在这里无论在敬业精神,思想,安全,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多大的进步与提高,激励着我在工作中不断前进与完善。希望在中烟摩迪的日期里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中烟摩迪创造价值,展望美好未来!
石油化工安全经验分享范文3
[关键词] 中小石油企业 供应链再造
我国石油行业已经先后经历了体制改革创新阶段,“装备现代化”的规模化发展阶段,正在迈入ERP管理和供应链集成管理的“信息化工业”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重组和改制,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中小型石油企业。这些企业既缺乏成本和资源的优势,又承担着市场补缺者的重担。如何改进经营效率和改善发展环境使其真正成为石油经济的催化剂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先进石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提出了供应链再造模型。
一、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的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加上业务主要集中于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供应链体系。中小石油企业是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他们面向供应链的某个特定环节,实施服务性或者辅的经营策略。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为:
1.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缺乏整合和优化。目前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几乎没有对自身的核心业务和流程进行彻底根本的定义,定位,评估,获得,控制,倍增和保护工作;也没有联系业务流程的上,下游企业对流程和操作进行整合和优化工作。
2.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和物流运作缺乏效率。现阶段石油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编报、物资采购询价、合同管理、质量检验、仓储管理和物资配送等各环节信息还缺乏计算机系统的整合。物流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致使物资计划、采购和储备及生产信息,销售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和交流,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建设管理的系统化、集成化和无缝化。
3.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伙伴关系没有形成,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我国中小石油企业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画地为牢”的模式和高度集权的管理,隔绝了各个节点企业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企业间产权联结和隐性契约使得整个供应链拥有高度“安全感”,造成各企业不关注产品服务而关注关系纽带,不关注效率优化而惰性化严重的问题。
二、国外先进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经验借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革新给石油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后,通过实施有效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石油行业的供应链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总结起来,国际性的一体化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或者横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企业联合和产业链的重组。实行产业链构建战略有利于石油企业减少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形成进入壁垒从而减少竞争,取得垄断利润。
如BP并购阿莫科使它成为具有更强竞争优势的石油巨头。BP公司原来只是家从事油品贸易的石油公司,并购阿莫科公司不仅加强了其在美国油品零售市场上的地位,还增强了天然气业务和化工业务,增加了专有技术拥有量,实现了技术优势互补,弥补了现有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完成了产业链的合理构筑。
2.通过企业业务外包,实现归核化战略。许多国际石油企业将一些业务进行战略性的外包:钻井,油井服务,地震数据获取和处理,油品运输等,从而达到了集中企业资源锻造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同时,承包企业通过业务量的集中也容易形成专业化和规模优势。
如埃尼集团1992年把核心业务定位在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方面。1992年~1995年通过150多项交易,实现了对非主营业务的剥离,同时集团还围绕加强上游实力的战略剥离了石油技术服务类公司,扭缩了石油产品中的非主导型产品,加强了对上游企业阿吉普公司的直接管理,通过减少管理层次提高上游企业的效率。
3.通过企业信息化战略,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根据2000年《财富》石油行业综合排名,位列前50位的石油公司均已采用了SAP公司的石油天然气行业解决方案,如ExxonMobil , Shell ,Chevron ,BP Amoco等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许多企业除了实施完整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及石油天然气行业上游解决方案之外,还实施GFM(集团财务管理),BI(商业智能系统)、SRM(供应商关系管理),EP(企业门户)、SEM(战略企业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协同电子商务套件。
三、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再造策略模型
结合以上关于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国外先进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经验,笔者提出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再造的策略模型:
1.组织边界运动与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相结合。中小石油企业的组织模式是典型的“小而全”模式,将各种生产设备和业务流程,技术措施组织起来,进而把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在企业内部。企业边界运动遵循内部市场化的再造原则要求进行:(1)组织的重组,规模的缩小,管理层次的减少以及业务单元和内部流程的重新设定,将企业庞大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2)业务责任和员工角色的转变,使企业与个人集中精力于市场与顾客而非生产与竞争者本身。(3)建立外部合作机制,更多地依靠外部资源;同时进行业务的归核化,集中战略力量于擅长的领域,对其他的业务采取放松管制,分立,剥离,外购的策略。
积极的供应链管理实现合作的关键是每一个供应链成员拥有独立的,明确的责任,每个企业对于所作的承诺负经济和道义上的责任。供应链中的浪费现象会导致企业合作的效率的低下;供应链中的过度竞争,自利行为会导致企业关系的恶化;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甚至会导致企业合作的解体。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供应链成员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建立信任和奖惩约束机制。
2.业务流程再造与供应链成本管理相结合。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业务流程定义不清晰直接导致的专业化操作水平低下和创利能力的缺失。石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需要依据石油行业的特性实现高标准的质量性和高效率的过程性,进行基于成本,时间和绩效的业务流程再造,评价提高生产率的范围并且传递最优的绩效模式。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需要结合TQM与CRM的思想实现“为满足顾客的需求而连续的改进质量,为使产品价格低廉吸引顾客从而创造利润而不断降低成本,为使产品服务及时送达顾客而不断改善配送”的目标。
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降低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供应链的绩效需要从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收益,供应链能力三个方面来改进,分别降低产品的成本,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和提升生产能力过程的成本。
3.信息化建设与供应链知识管理相结合。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化建设固定投资巨大,绩效衡量困难,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是把信息视为一种战略性的商业能力,信息的交流和产生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以构建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标准化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为目标。
供应链伙伴企业之间的知识确认,沟通,开发,保护是供应链再造的重要方面:供应链组织目的不仅仅是经营,制造或配送产品,更应当是发展人力技能,知识资产和能力以协调和整合链上复杂的技术和流程,创造价值与传递价值。
四、结论
我国中小石油企业供应链面临着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自身绩效改善的迫切要求,运用供应链再造的措施改进中小石油企业的供应链将激发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供应链再造就是要将条块分割的层级化管理变革为无限接近市场的网络化经营;将业务流程不清的放任管理变革为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经营;将信息不对称的链条变革为伙伴合作的价值增值链。而这其中供应链组织结构变革,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和供应链信息化的建设是供应链再造的出发点和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乔恩・休斯马克・拉尔夫比尔.米切尔斯著孟韬张丽萍译:供应链再造.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
石油化工安全经验分享范文4
国家档案局李和平副局长出席会议并指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一项管理性、技术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数字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趋势,是档案馆与社会交融、国际接轨的契机,数字档案馆不仅仅是馆藏数字化,不仅仅是工作流程计算机化,需要在数字档案馆模式构建、框架上多努力研究实践,需要人才、技术等多方准备。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机要档案处赵军处长介绍了国资委档案工作情况,他指出:在做好机关档案工作同时,应深入央企调查征求意见,使机关与企业档案工作做到“横向交流、纵向发展,共同提高”;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向国家档案局汇报建议或意见,得到国家档案局更大的指导和帮助;央企档案工作要跟上信息化建设步伐。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张斌副院长做了题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管理》的学术报告。惠普(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梁悦先生、北京书生公司董事长王东临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分别做了《档案信息化流程之惠普之道》和《国际文档应用发展趋势的探讨》的演讲。
石油化工安全经验分享范文5
与会者除了以财务顾问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为首的各家银行代表之外,还有分别从北京和伦敦来的中海壳牌的两家发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为“中海油”)以及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下简称为“壳牌”)的代表。
此次融资计划刷新了中国乃至亚洲已有的多项记录,其间融资安排的复杂性和曲折可想而知(详见附表《最后的项目融资安排框架图》)。现任壳牌(东北亚)集团主席的陈逸嘉,曾经在1998年~2001年间担任过壳牌第五任负责该合资项目谈判的总裁。谈及历时14年的谈判,陈不禁感慨系之。“虽然融资安排,比原来打算的推后了几个月,但这不会对整个项目的最后完成造成重大影响,”他对《财经》说。
已经“缩水”了的记录
中海壳牌南海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壳牌就已经对在中国建立一个大型的石化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中海油也开始考虑进军炼油和石化等下游市场,以便为自己开采的海上油气资源寻找出路,建立更加稳定的业务结构。
双方一拍即合。此前壳牌与中海油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方面,已经有一些业务上的合作,因此尽管中海油并未有石化经验,但也迅速成为首选的合作对象。
1989年,壳牌和包括中海油、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即后来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在内的五家中方伙伴,一起签署了就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建立一个炼油石化综合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协议,这也是南海项目最初的雏形。1994年,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被正式提交到国务院。
按照这一宏大计划,除了化工业务,还包括惠州的炼油厂以及周边的加油站等诸多项目,整个工程投资金额预计将超过60亿美元。
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整个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和东亚地区,炼油能力过剩的趋势逐步显现,中国国内也出现了炼油能力过剩的状况――在整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炼油设备利用率只有六成多一些,这使得中国对新建炼油能力采取了相对谨慎的措施。1996年合资计划中的炼油厂和加油站项目同时被搁置,项目的总投资也调低为43亿美元,原有的中方合资伙伴也重新进行了调整,由五家变成了中海油以及代表所在地权益的广东省投资发展公司两家。
1997年,经过调整的项目可行性报告被第二次提交给国务院。根据该方案,壳牌将在合资企业中持有50%的股份,而由两家中方伙伴组成的中海石化投资公司持有另外50%的股份;在中海石化投资公司中,中海油和广东省投资发展公司分别持有90%和10%的股份。次年初,该报告正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
虽然投资金额下降到了43亿美元,但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这仍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项目。这一金额刷新了中外合资企业的投资规模记录,并且也成为壳牌在全球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个石化项目。
对于金融界人士而言,更值得注意的是其融资安排。在上报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已经明确该项目所需40%的资金将来自两家发起人的股本金,其余的60%则来自项目融资。所谓项目融资,就是以项目公司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作为贷款安全的保障。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在电力以及交通等领域,就已经开始引入这种融资方式,但由于这种方式对于银行来说风险相对较大,中方多辅以或明或暗的政策担保。
陈逸嘉对《财经》坦言,项目融资对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比较有限,这将使得发起人有更强的借贷能力,从而为维护项目今后的运作提供更加宽松的融资空间,这无疑是项目融资最大的优点。对于债权银行来说,则享有有限追索权(LIMITED RECOURSE),即一方面把对项目发起人的债务追索权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则需要项目发起人进行担保或提供一定的信贷支持,使得贷款方对信贷风险程度感到满意。
然而在中国,由于政策环境、货币政策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项目融资的发展,却并不理想。而几乎就在项目经过接近十年的等待,正式拿到一纸证书的同时,却与亚洲金融危机不期而遇,合资项目面临的未来产业环境以及融资环境都变数陡增。
意大利人的手笔
除了对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对中国整体经济造成影响的担心,资本市场本身的变动也迫使合资双方不得不做更多的工作,以确保融资成功。
仅财务顾问的选择,中间就颇多波折。最初设计该项目融资方案的是美国大通银行,据中海壳牌融资部工程师隋春龙对《财经》透露,由于大通银行中途换人,中海壳牌不得不重新进行招标,继任者是美洲银行。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美洲银行和大通银行一样,收取的费用比较高,加上一些其它因素,中海壳牌权衡之后,再次临阵换将,这次入选的财务顾问是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
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显然不如前两者声名显赫,但在经过2001年的合并重组之后,目前在项目融资领域也有一定地位。以项目融资金额计,其2002年的全球排名已经从上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11位,有着明显的上升势头。被投资方更为看重的一点是,该银行在石油石化领域表现尤为活跃,与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壳牌以及意大利国家石油公司等能源巨头都有业务往来,再加上这家银行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并且参与了包括大港热电厂在内的不少项目融资,对于中国融资环境也并不陌生,因此选定其作为财务顾问也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案。
在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中,真正操刀此次方案设计的是刚从美洲银行过档而来的亚太地区石油、天然气、能源以及基础设施融资主管、公司常务董事西蒙・多德(SIMMON DODD)。多德在银行业有着15年的从业经验,其中后八年更是基本上在香港、澳大利亚以及越南地区的项目融资团队工作,对于亚太区金融环境相当熟稔。
正是基于此前的经验以及对商业银行接受度的把握,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设计出了一份长达225页的文件,其中详细描述了建设风险、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以及银行可能接受的项目融资方案,并将这些文件交给有意竞标的商业银行,听取它们的反馈。
该方案采取了“发起人担保逐级降低”的贷款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在项目建设期间,尚无法产生现金流时,由发起人对贷款进行全担保;而项目建成后,担保比例则逐步下降,担保率分别下降到50%、35%直至零担保。
具体而言,项目建设期被定义为第一阶段,根据规划整个工程已经于去年10月份正式开工,预计整个工期将持续两年半的时间;但建设期是否结束,还要取决于物理试验、生产试验以及财务试验能否顺利通过。
此后,合资企业将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将一直延续到企业可以达到全部的生产能力,估计这一阶段将持续两到三年的时间,此时企业已经开始进入正常的经营状态。
在第三阶段,企业可能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去开发市场,以便完成生产和销售整个环节的协调。在这一阶段结束后,股东的担保责任将被最终撤除,贷款全部由项目本身产生的现金流偿付。衡量这一阶段结束的标准,包括营运产量等生产性指标以及偿贷比等财务性指标,其中表征项目现金收益和当期要偿付的贷款之比的偿贷比,显然是最为重要的指标。
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多德解释说,投资者(项目发起人)只有承担相应的风险,并且帮助减少银行不必要的风险,才能获得一个较低的贷款价格。
“如果你要让一方来承担所有的风险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就会异常昂贵。”多德承认,通过这种事前的一揽子计划来进行如此巨大的项目,在中国还没有先例,这对于投资方以及银行而言,本身都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
在整个融资安排中,中海壳牌还采取了大型基建中常用的出口信贷机构担保的方式,使得投资方可以得到较长时间的贷款(此次争取到了长达15.5年的还款期限),从而减缓资金压力。多德表示,除了最后选定的五家出口信贷机构,还有来自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的四家出口信贷机构也参与了竞标。而在最后选定的五家机构中,美国进出口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以及日本贸易保险公司,都是首次参与中国国内项目融资。
分享“盛宴”
2001年7月,总金额达26.77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南海项目的项目融资举行竞标。选定的过程也相当复杂,利率、还款期限、安排贷款的机动性以及还款的灵活性等诸多因素,都会左右天平的偏向。
最终,在五家参与竞标的国内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组成牵头行小组,享有安排19.77亿美元等值的人民币和美元贷款的资格;在参与竞标的17家海外商业银行中,澳新投资银行、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汇丰银行以及德国西德意志银行这八家银行则中标,赢得了其余7亿美元的项目融资额度。
壳牌(东北亚)集团主席陈逸嘉对《财经》坦言,虽然中国与新加坡等国家相比,项目融资的外部环境仍存在有待改善之处,但由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对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的需求上升,在国际企业融资界,许多银行家均把中国视为项目融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中海壳牌南海项目,由于项目投资方的良好背景以及项目的前景相对乐观,显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切入点。
多德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称,在选择海外贷款银行的时候,尽管并没有太多的地理因素的考虑,但财务顾问方私下里还是希望能够有一到两家日本银行入选,因为很多石化大型设备可能都要从日本购买。结果是,日本银行提出的条件非常之优厚,在最后的八家银行中一下子占了三席。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银行,也均希望将这次交易作为展示自己实力的大舞台。
至于国内银行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经过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摸索之后,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慢慢不再甘心于充当大型银团贷款的配角,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国内银行的外汇存款余额不断增长,使得其在对合资企业的融资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开始鼓励国内商业银行积极开拓境内现汇贷款业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到2003年5月底,中国境内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余额已经达到了1497亿美元,其中外汇储蓄存款也达到了905亿美元。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止到去年年底,其境内外汇存款为243亿美元,而贷款余额却仅为110亿美元;中国银行更是占据了外汇储蓄六成的市场,去年境内外汇储蓄余额已经达到了605亿美元。而国家开发银行,虽然在2002年发放了等值161亿美元的外汇贷款,但在总的贷款余额中,外汇贷款所占的比重仍然只有6.2%。
此次这三家银行牵头提供的项目融资额度,创造了国内银行对单一项目的融资记录,其中提供3亿美元的商业贷款以及另外3亿美元的双币贷款,对于国内金融机构来说,是在“外汇至上”的时代所难以想像的。
尽管银行积极主动,此后的谈判仍然相当艰苦,几乎整整持续了两年的时间。作为中方牵头行之一的中国银行负责此次项目融资的公司业务部客户主任李皓天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仅担保递减的具体安排,就涉及到很多细节,工作相当琐碎。
在他看来,设计这种介于完全股东担保贷款和无担保项目融资之间的过渡性融资形式,实际上也是双方可能接受的极限。在此前,中石化和英国石油在上海的合资项目上海赛科BP,采取了股东完全担保的贷款方式;而另外一个巨额石化项目,中石化和巴斯夫在南京的合资项目中,则采取了完工担保的方式,即在项目建设完工之前股东进行完全担保,而一旦项目投产,担保就完全撤除。
显然中海壳牌采取的方案,是介于这两种形式之间的一种妥协。由于该项目的融资额度要比上述项目都大,如果要求股东进行完全担保的话,这会增加中海油和壳牌在或有负债方面的风险;而如果仅仅采取完工担保(建设期间担保)的话,由于石化产品不像电力那样可以签署包销协议,使得其现金流相对而言不像电力以及公路等基建项目那么清晰,银行显然也不愿过分涉险。
最后达成的融资安排,具体条款自然相当繁复,按照中海壳牌融资部一位负责人的话说,光签合同就有120多份。但最后达成的融资框架,主体还是相当清晰的。
境内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分成三个部分:95.45亿元(等值11.5亿美元)的基本贷款以及18.841亿元(等值2.27亿美元)的备用贷款,还款期限是17.5年;3亿美元的商业贷款和3亿美元的双币贷款,还款期限为15.5年(可延长一年)。
以上贷款均分期清偿,其中人民币贷款的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上给予10%的折扣,即年利率水平为5.184%;而美元贷款的利率,则采取担保递减的方式,在投资方全担保的情况下,即第一阶段,其利率水平为LIBOR(伦敦同业银行间拆借利率)加上55个基点(1个基点相当于万分之一),随着担保递减,其利率水平会逐步上升到LIBOR之上加90、115以及140个基点。
在共计7亿美元的海外银行贷款中,其中3亿美元为无担保商业贷款,还款期限为11.5年(建筑延误时可延长一年),利率水平也同样随担保程度变动。另外4亿美元,则为五家出口信贷机构提供的贷款,还款期限一般为15.5年(最多可延长两年),而利率水平介于LIBOR加上20个基点以及125个基点之间。
无政府交易
除了融资金额,此次项目融资的另一个特点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就是迄今为止,海外业界普遍将其视为一次纯粹的商业市场交易,政府的支持或者说担保已经淡出。
陈逸嘉也承认,虽然为了清晰地了解政策内涵,壳牌协助借贷银行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沟通,但“并没有要求政府做出任何承诺”。
多德则指出,中国被信用评级机构评为BBB,加上南海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这个项目的政治风险会非常小”,而主要的风险则集中在项目本身上。
根据规划,南海80万吨乙烯项目,在2005年建成投产后,每年将生产230万吨的石化产品,年销售额将高达17亿美元。事实上,乙烯项目成为诸如壳牌、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巴斯夫以及陶氏化学等外资巨头群聚进入的突破口,并没有让业内人士觉得意外。因为乙烯工业,向来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但截止到2001年,中国乙烯的进口依存度仍然高达55%。
中国的乙烯工业虽然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起步,并在随后兴建了燕山石化、齐鲁石化以及扬子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但在过去的十年中,供需矛盾依然尖锐。国家开发银行以及SRI咨询公司的报告都显示,在1990年~2000年期间,乙烯产量的增长幅度,大约只相当于消费量增幅的一半左右!
以2002年为例,NEXANT CHEM SYSTEM估计,当年中国的乙烯消费量为840万吨,而中国两大石化巨头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乙烯产量分别为272万吨和158万吨,由于这两大巨头几乎垄断了国内的乙烯生产能力,供需之间的落差十分巨大。
一旦南海项目能够顺利于2005年投产,这就将成为第一批投产的中外合资乙烯项目。即使最悲观的估计,届时中国乙烯市场也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惟一的问题只不过是能够多大程度上替代进口,或者说减缓进口的增幅而已。
之后呢?SRI咨询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即使到2010年,中国乙烯市场对进口的依存度仍然会有40%。
多德也对《财经》表示,即使把目前在建的中石化与巴斯夫、英国石油等合资项目考虑在内,“这些项目显然也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何况在他看来,从现在到中海壳牌正式投产之间的三年,也将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年,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会被进一步拉高。
陈逸嘉则指出,由于这些合资项目的地点不同,因此销售市场也有区分,加上具体的产品也有区别,因此其它的项目“将不会对南海项目有太大影响”。实际上,在上马项目之前,中海油和壳牌就曾经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对中国的整个石化市场进行调研。
另外一个可能潜在的风险是价格风险,这是因为化工产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但多德认为,目前全球化工市场正处于恢复期,因此相信项目将获利丰厚;很多化工咨询公司也抱乐观态度,认为这一周期将在2005年达到顶点,并且这一周期也将成为25年来最好的一个周期。
进口产品的威胁?
虽然配额将逐渐被取消,而到2005年,大量化工产品的进口关税也会有较大程度降低,但业界普遍认为,受到威胁的至多只不过是那些缺乏规模效益的小型石化企业,类似中海壳牌这样的合资企业的产品受到的冲击要轻微得多。
至于销售问题,目前合资企业已经被允许成立预销售公司,可以面向全国所有的市场销售产品;而另一方面,据透露,壳牌也希望吸引一些大宗客户,入主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地区,从而带来稳定的消费。而在企业所处的社区建设以及环保方面,壳牌(东北亚)集团公共事务部董事吴凌康表示,目前受影响的居民搬迁完全遵守了世界银行的标准,此外,合资公司还聘请了ARTHUR D LITTLE顾问公司,制定了《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报告》,并且每六个月实地考察一次,这些显然有助于消除借贷行可能存在的对于“厂房外”的忧虑。
不过,参与此次借贷的国内外银行,也仍然保持了相当的谨慎,它们联合聘请了国际著名的石化咨询公司CHEMICAL SYSTEM,担任此次融资的市场与技术顾问。在正式的融资协议签署后,这家顾问公司仍将与该项目的工程承包商等保持密切接触。
李皓天也对《财经》谨慎地表示,虽然该项目已经获得了原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的认可,并且在建设期间由股东进行担保,作为借贷银行,仍将对项目进行全程的跟踪。在规避石化市场的周期性风险方面,李也指出,在融资协议中已经有了不少特殊的还款安排,以便对冲可能的震荡。
不过虽然没有政府的直接援手,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要彻底褪掉项目融资中的政府色彩,仍然为时过早。实际上包括准入政策在内,对中海壳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原拟合资的惠州炼油项目,目前只能由中海油孤独打造――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仍然要忍受政策之刃下的割裂。
石油化工安全经验分享范文6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信息化
物流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行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高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也成为了行业共识。北京敏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莲莲是物流信息化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对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非常了解,并研发出了一系列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软件。近日,万莲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她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心得与经验。
记者:信息化技术已全面进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如何呢?
万莲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带来了行业的技术革新与效率的大幅提升,物流行业也不例外。我国大中型物流企业都非常重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正在加快。不过由于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多以基础应用为主,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对物流行业不断上升的需求,使其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未来,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智能化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而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则是决定物流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广大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快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当中的综合实力。
记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企业应该怎么做?
万莲莲: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在进行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内部业务流程,使企业向着规模经营、网络化运作的方向发展。
首先,企业要对物流供应链管理进行网络化建设,建立具有高速、安全、可靠、简便管理的网络平台,作为物流信息化数据业务及其它业务的统一承载和传输平台;
其次,对企业间、企业内部物流过程中所产生数据进行采集,并加以数字化加工及存储,使系统可以随时提供高速信息查询;
再次,完善各项物流信息服务内容,使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监测、管理报告等功能发挥作用;
最后,形成基于统一网管、简便直观、功能强大的网管系统,能对所有网络互连设备及网络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并建立先进、实用的网络安全体系,确保信息在传输、利用和管理过程中的安全。
记者:据了解,您研发出多项先进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并获得了相应的软件著作权,这些产品可从哪些方面来有效提高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呢?
万莲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物流行业不言而喻,我基于多年来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积累的丰富实战经验,并结合客户反馈、市场调研报告结果进行多方总结,研发出了多款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包括物流资源计划一体化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ERP系统、电商一体化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同时,我将我的研发成果与不同行业特点与需求相结合,研发出多套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行业解决方案,涉及物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通讯行业、汽车行业,以及重工行业等多个领域。这些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涵盖了物流业务管理、物流计划、业务跟踪与监控、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及订单管理等多个业务单元,可帮助企业在商务协同、决策支持、业务运作、管理运营等多个层面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完善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记者:在您的带领下,北京敏捷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行业中的优秀技术代表,请您介绍下您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