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流程

统计学流程范文1

关键词:物流系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仍需逐步完善,很多实践教学停留在验证、认知阶段,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理论学习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融会贯通、独立思考,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流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机会。

《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可以利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利用先进的仿真模拟软件,使学生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内进行互动式实战性操作,从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常见的物流仿真系统

目前,ProModel、Flexsim、Witness等都是市场上常常看到的模拟仿真软件。在实际应用和国内外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的物流仿真系统普遍需要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和特点:强大的建模规划功能、先进可靠的优化仿真、直观便捷的可视化的功能要求,以及能够产生运行数据分析报告。这里简单介绍ProModel和Flexsim,RaLC三种仿真分析软件。

(一)ProModel系统

ProModel是由美国ProModel公司开发的离散事件仿真软件,可以构造多种生产、物流和服务系统模型。它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并向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环境,提供二维和3D建模及动态仿真环境场景。用户根据需求,利用键盘或鼠标选择所需的建模元素,就可以建立仿真模型。ProModel仿真软件,主要针对生产制造业的系统仿真,对制造和物流系统的人员、机器、物料、夹具、机器手、输送带等动态建模元素,可以设定元素的速度、加速度、容量、运作顺序、方向等属性。

(二)Flexsim系统

Flexsim是工程师、管理者和决策人对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动态系统的方案”进行试验、评估、视觉化的工具,能使决策者轻易地通过计算机建构及监控任何工业及企业的分布式流程,可以从Excel读取资料和输出资料(或任何ODBC数据库),可以从生产线上读取现时资料以作分析功能,Flexsim也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模拟对象。Flexsim采用部件(Object)来建模,通过部件的参数设置,可以对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

(三)RaLC物流系统仿真软件

RaLC系列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是一款三维动画物流系统仿真快速建模与分析工具软件系统。RaLC系列软件以3D动画为载体,对智能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等多个物流系统元素进行仿真抽象和设置,快速构建三维动画计算机系统仿真验证模型,采用视窗操作、功能模块直接拖放使用,操作简单、模型建立快速便捷。

本文将以RaLC软件为例,探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三、课程设计教学

(一)RaLC软件功能

1.软件功能组成:RaLC仿真软件中包含了仓库、配送中心的所有的设备。不仅有普通仓库用到的:货架、叉车、手推车等常用设备;也有先进的自动智能设备:自动码垛机、AGV无人搬运车、自动轨道车、升降机、自动立体仓库、移动货架、旋转货架等百余种与现实物流环境相对应的物流设备模块,只需点击按钮就可以添加设备。使用时只需按要求对其属性做相应调整即可,无需进行复杂编程。

2.建模方式:RaLC仿真软件采用视窗操作方式,物流设备及功能模块可直接点击按钮添加使用。各个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根据在设备上的货品流向方便地通过双击鼠标即可建立连接,在建模过程中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和修改人员动作、物流设备功能与参数、仿真数据驱动。

3.数据分析:RaLC仿真软件包带有仿真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解析模型日志,可以得到设备的能力图、作业时间分布图、作业内容分布图等数据图表。以此反映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运行情况,为改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二)课程设计案例的提出

课程设计的案例问题最好是企业的实际问题,但这就存在企业信息或数据资料的获取问题。企业资料的获取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但如果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往往存在不能找到合适企业、或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关数据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省市及大型物流公司都有举办各类物流设计大赛,这一类大赛往往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企业数据与案例资料,同时兼具问题导向。建议可将该类大赛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规划、设计与仿真的企业案例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步骤

1.给出企业案例信息与数据资料,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课程设计。

2.组建学生课程设计小组,并选出项目组长,通常小组为3-5人。

3.分小组查找资料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任务分解方案,及各小组的任务分工情况,将方案上报教师,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4.课程设计环节,建议由学生独立进行,期间遇到的问题由各小组自行探讨解决,以此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5.课程设计初始方案研讨。各小组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在此次研讨会上提交,包括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将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各组畅所欲言、相互交,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6.各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方案的修改,解决问题、优化模型。

7.课程设计总结交流会,提交最终的课程设计方案,由每组组长介绍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以及收获体会等。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评述与总结。

四、结束语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建模、运行以及优化方案后,需要学生根据仿真的结果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整个课程设计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最后设计方案与初始方案之间的区别,课程设计优化的过程等重点环节。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的运行结果有何不同,并写出学习仿真软件和建模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沈丽、孙卫华.物流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10).

统计学流程范文2

状;原因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024―01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原因分析

1.留守儿童家庭亲情的缺失。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以足够的关怀。

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偏低。在这些学生中,由于临时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介入较少,使得他们的学习无人过问,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拒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即使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事倍功半。

3.心理健康和情感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给予的多,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不当或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4.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自理能力低下。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极差,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二、提高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策略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专门的图书阅览室、亲情聊天室、音乐美术书法室、多功能活动大厅、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读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亲情聊天室架起学生和父母沟通的桥梁,方便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通过学习音乐、美术、书法,培养学生学习、生活情趣。

2.建立留守儿童学习档案。通过“一人一卡”方式,记录学生个人的相关信息。学生对每一时期的学习情况及取得的进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成长记录表上标注评语。前期要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在档案中记录下他们学习成绩偏低的原因及薄弱学科,教师针对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症下药,争取好的效果。

3.成立留守儿童帮扶团队。根据学习程度的不同,教师可将学生分成A、B两组。制定明确的课程表,定地点、定时间、定教师、定学生。开展以小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帮助指导。此外,以学生帮助为辅,通过班级留守儿童与优秀学生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队,随时关心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教师的关爱,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4.成绩汇报与分层评价。开展每月一次的留守儿童学习汇报会,由学生汇报一个月来的学习成绩,将学习上的收获、心得体会与其他同学分享。同时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信汇报学习成绩。在汇报会上,教师要对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没有进步的学生,也要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考试中,采用帮扶对象与其他同学不同试题进行分层测试,试卷分为A、B组,对于所帮扶的学生试题要适当降低难度,但在班级学生成绩评比时要与其他学生一样对待,将他们融合到班集体当中。成绩分析要在小组单独评价,让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其在学习上的自尊和自信,待成绩提高后可以参与其他学生的统一考试测评。

统计学流程范文3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转化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经商打工,将孩子留在原籍教育学习,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失学、辍学、学习成绩跟不上等教育问题突出。笔者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六靖镇那排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居多,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是农村小学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够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呢?近年来我在普通山区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中,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从留守儿童的特点出发,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幸福教育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大多数跟随祖父母一起或寄托亲属,一年中难以享受父母亲情的教育,因此,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幸福的童年。在学校里,留守儿童缺乏道德观念,学习成绩差,临时监护人监督指不到位,致使留守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不专心,课后不完成作业,甚至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科任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用“爱”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把留守儿童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关爱,给他们营造一个愉快、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调节留守儿童学习心理,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走出生活的阴影,使留守儿童与班上的学生一样毫无畏惧的大胆回答问题。如我所教班中的一个学生,由于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经济窘迫,穿着别人送的衣服,上课经常低着脑袋,眼神呆滞。针对这种现象和他学习上自信心不足,在课堂中,我特意设计些简单易做的课题鼓励他完成,比如个位数三加四求和互换位置变成四加三题目时,知道他行,特地请他回答,他答对后,我在课堂表扬他:“近日来,我发现小明变化了,比以前进步了,我们给他鼓掌。”面对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看见他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知道留守学生苦楚的心灵正感受班集体的“亲情”,从而激活他们求真、向善、乐学的内驱力。

二、从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出发,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课堂快乐

新课改的目的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然而,由于留守儿童资质缺失,课堂上很多时候是尖子生的舞台,比其它学生拥有很少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感受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的性格类型和性格特征的个体差异,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需要一种策略。搞好分层教学关键是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学习成绩优秀、有数学天赋的留守儿童给予加压,使其知道学无止境;对个别调皮但学习好的留守儿童,则常以难题“整之”,使其“俯首帖耳”;对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需要多一点耐心,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教师一个眼神或者一句技巧的鼓励的话语,总让人铭记一生。如我在教学“大小比较”时,课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孙悟空拿了10个1分的硬币,猪八戒拿了一张1角的钞票,请回答孙悟空的钱多还是猪八戒钱多呢?”学生踊跃举手,争着回答问题。忽然,我发现一个留守儿童兴奋地举起了手,两眼发光地盯着老师。我十分激动,这是一个学习不太好而胆小的学生。可是站起来后却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清楚。我走近走近这位同学弯下身:“来,说给老师听。”教室里很静,我把留守儿童的回答加工一番告之学生,让全班学生以掌声鼓励。这样,留守儿童很体面地从下,随后我还看见他眼里闪着感激的目光。

三、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培养留守儿童问题意识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才是教师教学活动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培养留守儿童问题意识关键要让留守儿童积极展开思维活动。为此,教师要创设一个鼓励留守儿童去探索的环境,课堂中主动参与,引导留守儿童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留守儿童的自主性,让留守儿童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同时,教师要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内容和动手操作内容等形式,激励留守儿童动手、动脑和勤思,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中秋节晚上,爷爷拿出孩子的父母让人带回的一合月饼分给孩子们吃,她先把其中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块,给大孙女1份。孙子看见了,叫道:“1份太少,我要2份。”于是爷爷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孙子2份。二孙子一看,急了,说:“我最小,我要3块。”爷爷又把第三块月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二孙子3份。这时的学生已被故事吸引住了,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问题:谁知道哪个儿子分得多?这样课堂就活起来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总之, 留守儿童学业基础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转化过程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激动而反复,因此,要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转化工作才有效。

参考文献

[1]殷世东,朱明山.《中国教育学刊》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68-69

统计学流程范文4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对策分析

一、引言

我镇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丝绸之路边缘,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拥向城市,农民背井离乡,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留守儿童”已成为我镇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一般表现如下:

(一)柔弱无助

如不愿与人交流,教师找其谈话时易掉眼泪,性格内向,不开朗等。在阜康市城关镇中心小学,教师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的作文、周记中,写满了孩子们的困惑与苦闷。

(二)寂寞空虚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寂寞。如一位六年级女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是中秋节,同学们都很高兴,他们叙说着爸妈给他们买的各种好吃的点心、水果,可我一点都不开心,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只想要爸爸妈妈在家,我也不想要什么好吃的。可是……”。

(三)自卑]琐

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

(四)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一些留守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五)对父母充满怨恨

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因为现在农村的生活来源比较少,并且经济都是出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为了生计,父母不得不外出比较发达的城市打工,家中的小孩子就留给爷爷奶奶帮忙照料,因此,长期下来孩子们因为缺乏父母亲的教育导致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亲情的缺失

有专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无法替代的。家庭亲情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外出务工的现实,使留守儿童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惆怅。但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状态,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到,该建立的关系也没有建立。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较,他们的学习机会受到了一些限制。 留守儿童不仅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缺少相处的时间,而且平时通话的机会也比较少,大部分情况下是外出打工的父母主动打电话回家,而家里除非有什么急事,才会给外面的父母打电话。并且由于许多留守儿童自己家里没装电话,要到邻居家接听父母的电话,所以通话时间也大多在五分钟以内,这种状况限制了这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和语言沟通。

(二)临时监护人的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不足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且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中,以隔代监护者居多。因为家长外出打工,大部分就会把儿童交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他们的监护人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因为老人们大多不怎么管教孩子,对孩子更是呈溺爱的程度,并且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因为年龄比较大,管教孩子也显得有心无力。留守儿童也觉得他们思想老化,极少与隔代长辈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所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都难以及时察觉。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就会产生任性、没有礼貌、自私、缺乏同情心等等的问题;在学校的表现就是学习自觉性较差,缺乏与人沟通交流,没有集体荣誉感等等。

(三)学校教育缺失

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厌学的比较多,学业成绩差。由于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当然也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

1.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现在仍是应试教育占主流,素质教育疏于形式。特别是大多农村小学大班教学,每班平均在50人以上,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另一方面,在学校里对于留守儿童进行较好管护的措施是实行寄宿制,即将他们统一安排在学校住读,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学校寄宿的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租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许多农村小学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是住校,条件一般都较差。此外,农村中小学对于寄宿学生一般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上是由班主任负责。而这些班主任往往又是义务服务,没有额外的津贴补助,他们每天从早上8点多钟一直要工作到晚上11点半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留守儿童的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这些家庭教育残缺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弥补。

2.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总是以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好坏,觉得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坏的就是坏学生,学校的老师把自己的转注力都重点倾向于好学生那里,对于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爱理不理,所以很多留守儿童因为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就会做一些比较突出的行为,比如:上课故意迟到、上课违纪、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

3.教师的观念不当,使你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孩子在学校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很多小孩子就会觉得老师就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老师的行为和观念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是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主导因素。但是很多老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这样会导致留守儿童更加抑郁悲观,往往就会通过极端的行为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4.教师落后教学观,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师最为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老师认为学生就是一张白纸,自己是彩笔,可以任意的进行涂抹,学生就是要服从老师的安排,觉得老师说的永远是对的,学生只有执行和完成任务即可;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在课堂上就是乖乖的听老师讲课,如果出现半点违背老师的意思就要进行处罚,所以处罚就成了家常便饭,学生就会更加怕老师,更加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对学习也会产生抵触的心理;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于学生也是有点爱理不理,X得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真正关心子女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

(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教育

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作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要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要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

(三)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首先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其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其意志力。第三,要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首先,村委会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充监护;其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开展体谅父母的辅导活动,解决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等。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的未来,是农村的希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通过多种方式,并查阅了大量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文献及相关文章,寻求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于慎鸿 .中州学刊,2006,3.23-25。

2. 《心理学(修订本)》叶奕干 祝蓓里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114-115。

统计学流程范文5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习困境;对策设计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92-02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流动儿童是指跟随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流动到其他城市的未成年儿童。笔者选取上海市L社区的流动儿童作为本文研究的主体对象。L社区外来人口占该小区总人口的45%,其中约1/10的外来人口是适龄入学流动儿童。但是,由于流动儿童入学门槛高,有很多限制条件,因此只有一少部分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孩子在公办小学读书,大部分流动儿童则是到离家稍远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首先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流动儿童的学习现状,再进行个人访谈,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流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加以分析梳理并进行对策设计。

二、流动儿童学习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一)流动儿童自身

1.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进度

由于流动儿童多是农村地区来到上海的,他们受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学习内容的侧重点和难度与上海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节课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在调查中发现,70%的流动儿童不喜欢英语课,更有甚者对英语有恐惧感。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家乡上学的时候直到一、二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甚至有的孩子到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流动儿童由于基础差,在城市就读很容易跟不上课程进度,总是拖班级后退,成绩的好坏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情和心态,也强烈地打击着他们的自尊心。

2.知识面匮乏,主动学习意识差

从问卷调查的整理中发现,流动儿童普遍存在知识面匮乏的现象,他们大多都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即使看书也是看学校发的教科书,极少数流动儿童会在闲暇的时候看课外书。流动儿童放学后选择娱乐和帮父母做事的占了绝大部分,只有少数同学选择学习,由此可以看出,流动儿童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外,很少有同学会主动去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更少有学生会主动去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他们回家的主要事情就是被动地完成作业,更有极少的同学会在业余看课外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所以流动儿童的知识面非常匮乏,更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有的孩子还必须要在父母的看护下才会主动学习。流动儿童在这方面需要教师或父母加大对他们的诱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3.易受外部环境干扰,缺乏自控能力

流动儿童多是从经济落后的地区跟随父母来到上海,在上海这样国际化大都市中生活,诱惑无处不在,对于初来乍到的流动儿童来说,他们自制力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诱惑和干扰,他们会去探索和尝试这些对于他们来说从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另外,由于儿童的天性,他们大多需要父母在背后为他们掌舵,需要有人在他们做错事或是迷茫的时候适当地指点,自控能力差是所有儿童共同的特征,不单单是流动儿童。调查发现,上海对流动儿童有着非同一般的诱惑力,美好的外部事物使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有的男生甚至放学不回家而去游戏室打游戏。因而需要父母和教师从旁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这些诱惑性事物,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二)家庭及父母

1.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学习

根据访谈内容显示,大部分流动儿童的父母以打工为主,主要从事超市营业员、卖菜、路边摆摊、做一些小本生意等工作,大都是早出晚归,因此白天完全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晚上下班后,由于工作繁重导致身体疲劳,没有精力再去顾及孩子的学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有些父母下班很晚,孩子只能在家等待父母,有时候等到睡着了,孩子的心里难免会很失落,缺少父母的关爱,也是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一个间接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严重影响了未成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父母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孩子学习

经调查发现,流动儿童的父母多以初中毕业为主,高中毕业次之,专科及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流动儿童的父母文化水平是很低的,并且大多数不会英语,即使会也只是基础的,数学也相对很差,他们根本就没办法辅导孩子学习,即使辅导,也只是从旁督促,监督孩子背书,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语文题目。流动儿童的父母面临现今社会的压力也很无奈,他们自己文化程度低,帮不到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他们自己愿意的,作为流动儿童,遇上这样的父母也很无奈,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父母为了他们能更好地生活在努力工作、努力拼搏着。

3.家庭频繁流动,稳定性差

他们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有的农民工在上海打拼十几年,从未离开,这种流动儿童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他们从小就跟随父母来到上海,所以能较好地适应上海的生活。有些则是在三、四年级才来到上海,插班到当地小学,他们在家乡学习的东西跟上海有很大差别,学习的教材也大不相同,所以易造成插班生学习成绩差,拖班级后退的状况。频繁的家庭流动会给流动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她们现在年龄很小,适应能力较差,让她们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适应新的环境对她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适应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希望流动儿童的父母可以充分地为孩子考虑,不要太频繁的流动。

(三)学校、教师及同伴

1.教师对流动儿童关心不够

在上海的小学里,80%的教师是上海人,他们具有上海人特有的生活习性和优越感,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难免会表现出来。一个班级几十个人,教师不可能每个人都很关心,对于勤奋学习的学生教师比较喜欢,对于成绩差且又不爱学习的人,教师基本上实行放任自流的方式。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从来不去学生家里家访,偶尔家访和频繁家访的教师比率很小。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只局限于在学校里。有的教师在采访中明显表现出对流动儿童的不满,但也有的教师很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甚至有时候课间帮助流动儿童补习功课,利用下课的时间再教一次,帮助她们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但是教师一个人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做到每时每刻的关心。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存在差异

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不仅经济是全国最发达的,文化教育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无论从课程的安排、教学环境,还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来看,流动儿童在家乡的教学质量与上海是肯定无法相提并论的,农村地区不仅教学环境差,基础设施弱,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与上海相差甚远。在上海,教师大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的时候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有些流动儿童刚开始会被教师新颖的教学模式所吸引,但是大部分人只是觉得新颖,却没有真正把知识学进去,另一部分同学却是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氛围,这让他们感到迷茫,感到手足无措,看到同学们都积极地发言、参与其中,他们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3.同学之间依然存在歧视现象

笔者在访谈流动儿童的过程中发现,班级都有团伙,一般由和外地帮组成,这种现象在课堂上不是很明显,但是到课外活动时间就会明显表现出来,上海孩子一起跑到学校小商店买零食,买玩具。外地孩子则三两个一起追逐打闹,在上海孩子眼中觉得他们是乡下人,喜欢玩一些野蛮的游戏,他们很不喜欢外地孩子。尤其是两个孩子之间发生口角或是矛盾的时候,这种歧视的表现则更明显。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渴望被别人尊重,渴望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然而根深蒂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流动儿童不能享受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待遇,阻碍了同学们之间的友好相处。

三、应对流动儿童学习困境的多元策略

要解决好流动儿童的学习问题,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四个层面来进行政策设计。

第一,要加强政府政策保护措施。首先,必须要从法律层面保证流动儿童能够平等地接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放宽流动儿童在流入地上学的条件。从政策层面强制规定流动儿童教育的各项标准,并定期派人进行考核,一旦发现有违政策的现象出现,立刻强制制裁。另外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搭建网络平台,成立专门的网站,让父母可以自由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鼓励他们遇到问题要上访或是检举,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第二,要加强社会各界对流动儿童的关注程度,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流动儿童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鼓励他们给予流动儿童以实质性的帮助。例如,成立流动儿童专项基金会,募集更多的资金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开始,使流动儿童能够切实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成立流动儿童心理分析和咨询协会,定期到各个学校对流动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消除心理上的自卑感。

第三,要加强学校和教师对流动儿童的责任,教师应多关心流动儿童在学校及生活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结交朋友,融入班级,鼓励流动儿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和社会活动,使其获得更多的社会认知。同时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了解孩子的情况,形成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消除教师对流动儿童的歧视心理,对流动儿童进行分层次的教育,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的活动或教学方式。

第四,要改善和加强流动儿童父母教育问题。学校可以经常开讲座,加强对流动儿童父母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意识到培养孩子的重要性。虽然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正确地指导孩子,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父母们可以做到的,从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统计学流程范文6

关键词:智慧教学;翻转课堂;微课;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29-03

一、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近些年来,很多学校利用智慧教学理念进行指导教学,智慧教学旨在让学生拥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智慧化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价。智慧教育在于将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符合当今时代创新的要求,使学习者养成深度思考和学习的习惯。翻转课堂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前进行微视频学习,并回答视频中相关问题,在课上老师主要对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关乎到整个课程能否达到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碰撞……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1]

智慧教学是指用新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提供基础,针对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和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旨在培养有出色的价值观、行动力、思辨能力以及拥有优秀潜能的人才。黄荣怀教授指出“智慧教育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2]智慧学习主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资源品质、增加了互动交流、优化了教学方法、学习者可以进行实时反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智慧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智慧教学理念中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策略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追求创造理念和智慧理念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智慧发展。重点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进行教学。在这种理念设计的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发现快乐,并体会到创造的愉悦感。[3]

1.情景导入

学生课前看微课视频自学,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初步建构。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进入教学情境体验。视频结束后,对自我认知能力产生启迪,独立完成在线微课程的任务和测验环节,发现自己学习的疑难所在并进行反馈。

老师导学案,老师通过对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找出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共性问题,确认教学起点进行教学。

个性备课,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备课。教学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最后教师通过会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2.协作与会话

研讨共性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教学过程的情况问题、并向学生展示探究过程和结果。探究过程包括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然后是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再通过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纠偏。

学生和教师都是课程的组成内容,应该作为课程创造的主体部分,教学不只是传递,还可以转变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该包含课程的创造和转化。使整个课程内容不断升级,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和教师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找到整个学习内容的难点重点,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再次巩固了知识。最后通过分析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内容再作出课堂报告。

3.要素资源

让学生按照兴趣进行学习,教师设计的内容可以进行兴趣引导,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在课外让学生利用优质资源进行学习,通过智能推荐功能,当用户浏览完课程内容时,自动为他提供最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仿真实验内容,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而且富有兴趣,同学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和深刻记忆。

老师利用优质资源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例如微格课例、名师微课程,遵循简单、实用、多样、智能的特点进行教学并跨越互动交流。

4.意义建构

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系统进行即时批改,并对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并形成作业报告。不仅可以互动交流,还能够进行个性化辅导。方便家校互动,增进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开拓创新视野与实践研究,真正实现学生知识框架的意义建构。

三、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

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4]结合智慧教学理念与新媒体设备相结合,设计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建立一个智能,网络和数字化的互动系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师生个,消除课堂困难,优化教学过程,方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5]

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包括微课中心、个人中心、教学中心、课程中心、活动中心。

1.微课录制中心

制作中心是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录制。传统录制微课比较复杂繁琐,一体式微课制作设备通过简单操作,可以直接进行微课录制。

U-note智写笔,不但可以进行同步记录,还拥有了对比批注,电子板书,回访笔记,投票统计等功能。书写同时将信息传到电脑,根据需要的内容进行课程制作,方便教师教学。

2.个人中心

教师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里面拥有私有存储云盘,不仅可以存放教师平时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将优秀的课程资源分享给老师,方便老师进行学习。学生也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可以随时回顾自己学习进程,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3.教学中心

教师课程管理,班级情况查看,利用教师电子档案袋和学生电子档案袋包含的资源与情况,进行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符合自己基础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再进行课前导学预习,包括上课中的难点还有教师未涉及到的知识点。对于上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未讲完的知识点,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调取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巩固知识。

通过教学监控,为学生发放测验题,筹划学习活动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作业收发,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批改作业。通过题库和考试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随堂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进行实时监控。

4.课程中心

课前预习中教师提供微课教案和课程导学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线讨论中包括一些供学生讨论的主题,通过发帖讨论、回帖讨论,学生的发帖情况记入考查成绩中,教师可以随时发起一个新话题进行实时互动。在线作业包括一些课堂测试,学生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可以采用评分方法为最高分的方式。综合测试包括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与在线测试相同,也要在规定时间截止前完成。

5.活动中心

新闻讨论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有效互动,通过课程社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有效的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在课程社区,学生还可以看到一些名师讲座,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远程教学。

四、结语

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校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这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校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帮助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整合也可以高效使用,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流程和互动系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是学生们期望知道的内容,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在线交流,改善了过去互动交流较少的局面,帮助他们提高了学习效率。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智能和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成;钟启泉: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上海教育,2014(12).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

[3]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