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1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现状;趋势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着社会众多方面。所以,保证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如今伴随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问题也产生了,这些问题如若没有得到重视和迅速解决,将会阻碍房地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国名经济的健康正常发展,打破人们的平静的生活。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1.房地产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繁荣。近几年,房地产经济繁荣发展,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发挥着支撑性作用,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着重要意义。房地产行业涉及面广、相关性强,房地产繁荣发展也带动了许多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以建筑为主,每个建筑物的构建都少不了建筑材料,都需要装修,配置电器等,于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就带动了建筑材料、装修、电器、家具等行业的发展。所以,房地产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直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间接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

2.房地产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居住问题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房地产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膨胀,住房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房地产的繁荣发展,为人们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剧增人口的居住需求,也积极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扩大。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为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提供前提和基础。

3.呈现市场发展不健全局面。我国房地产近期发展快速,但是快速发展也导致了房地产出现泡沫现象,市场发展不健全。房地产繁荣的现象使得大量的企业转战房地产,巨额的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房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城市大地表面,房地产经济呈现表面繁荣的现象,但实际上已经弊病无数,如此长期下去,房地产将面临巨大浩劫。

4.房价居高不下。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无数涌入的房地产商不协调,土地也在哄抢中价格飙涨。房产的成本提高,以及房地产商期望高额的利润,使房价一路飙升,而且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居高不下。高昂的房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多人都无法负担起现如今的房价。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反而使少数人的基本生存没有了保障。

二、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

1.房地产市场趋向健全。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现象,市场不健全,使房地产经济发展到了瓶颈的阶段,房地产陷入了困顿的状态。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这些问题,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调节作用将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国家为了保障人们的住房需求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将会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国房地产经济进行政策干预,完善房地产市场,保证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在市场和国家双方面的调节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将日趋成熟。

2.房价将得到合理调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房价涨幅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房价远远超出人们的支付能力。这样的涨幅不仅不利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满足,也有害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政府出台的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向,我们可以看出房价在不久的将来会日趋稳定,并保持在人们支付能力之内。房地产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也受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规律的影响。因此,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发展的背景下,房价也会得到调整,并且保持稳定。

3.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我国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党和国家不懈的追求。未来一段时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房地产行业的主要目标将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房地产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出于进一步发展的目的,房地产商也会努力将低收入群体纳入消费对象群体中,根据低收入群体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对住房的条件的要求,打造低收入群体能够支付起且满足他们需求的住房,从而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

4.国家政策保障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对于房地产经济现阶段存在的许多弊病,国家将会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策略,并且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房地产经济良性的发展。第一,对于不良房地产商恶性囤积土地的行为,进行打击和限制,避免出现坐地起价的现象。第二,协调房产的供需关系,改革房地产税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从事房产行业的企业数量,建立有条不紊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繁荣。

三、结语

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行业,对我国公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房地产经济的繁荣与衰弱都会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现阶段房地产经济发展随到了瓶颈阶段,整个行业充斥着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但是,房地产经济是金融一部分,它受市场的调控,“无形的手”会使未来我国的房产行业继续稳定良性发展。另外,政府也推行一系列政策保障房地产行业发展繁荣。总而言之,我国房地产未来发展前景就会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张燕生.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31):134—137

[2]戴胜兰.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57—60

[3]张宏军.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19(4):43—45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2

摘要:“成品油”主要指的是石油经过冶炼提取后的轻质燃料部分,占石油产品总量的90%,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战略产品。当前我国市场的成品油销售态势不稳定,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买方占据了成品油市场销售的主动性,而成品油价格、供应和服务方面也存在大量的问题。为使成品油销售企业能够在市场销售中获得较强的竞争力,我国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销售策略。本论文从我国的成品油销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成品油销售市场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相关研究,旨在对成品油的市场销售提供建议。

关键词 :成品油资源 成品油销售 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

一、中国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现状的分析

成品油的种类很多,在我国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以及其喷气燃料五类。从现实角度出发,成品油的集散地主要是加油站,也是我国成品油的销售终端。相对而言,我国在成品油生产方面,资源相对集中,市场经营呈现垄断化局面,这对销售市场的良性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1.炼化企业丧失市场的主导权。成品油的生产和销售存在脱节现象。由于炼化企业不能直接面向消费者,需要专业的大区销售公司对各地区销售制定销售计划,而后各地区的分公司直接对各地加油站负责。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炼化企业失去了成品油销售市场的主动权,只能被动协调中间企业如运输企业等以获得更多的消费市场的份额,炼化企业无法及时且全面的了解成品油销售市场的营销信息;在出现问题时,只能凭借行政干预解决,造成了各种成本的增加,销售的风险。

2.企业员工缺乏营销意识。在销售板块中炼化企业的员工尤其是部分干部员工,对营销促进成品油的销售的意义不明。在市场经济中,营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策略或者方法。一般来说,销售的意义在于商品卖给那个客户;而营销的意义在于在销售过程中如何卖给客户更高的价格。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炼油企业重视销售而忽略营销,造成了仅注重计划,不关心销量的现象;另一方面,员工仅仅想着完成计划而担心发生问题承担责任,致使炼油企业无法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发展。3.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提高。加油站直接对消费者负责,加油站的服务较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成品油产品的印象。目前,消费者对加油站的要求逐渐增高。例如在加油过程中,加油站服务人员对消费者的服务态度、加油站环境的舒适程度、在加油过程中加油的速率、加油站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加油站的人性化等。所以加油站应增强服务水平,提高成品油的销售量。

二、中国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策略的分析

1.销售企业进行品牌化宣传销售。在我国石油产业销售过程中,炼油企业品牌化宣传销售显得尤为重要。品牌效应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与产品的高质量宣传。有高质量的品牌不一定是知名品牌,有知名度的品牌不一定是高质量的品牌。高质量的品牌应加强知名度的宣传,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对于有知名度的品牌,应加大产品质量的提升。总之炼油企业应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化形象。

2.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在成品油企业整个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应将服务意识贯彻始终。服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销售前阶段,销售中阶段,售后服务阶段。在销售前阶段,销售人员应对消费者有充分的了解,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获取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并根据企业的产品找出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在销售中阶段,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应以消费者为主,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来应对相关的服务;不能对消费者强加服务,使消费者感到尴尬。消费人员要做到语言礼貌,加油动作迅速,收款找零时态度真诚。在售后阶段,销售人员应向消费者定时发送产品信息,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遇到问题及时改正以提高服务质量。

3.成品油销售自动化服务。为加快成品油的销售步骤,我国逐渐建设并运行自助加油站的销售方式。自助加油站的出现,意味着我国成品油销售模式进入了新的阶段,使成品油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极大的加强。消费者使用自助加油站,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服务方式。可以尽可能的节约消费者的服务时间,提高消费者服务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品油的销售与发展直接关乎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成品油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力是当前炼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在这个新旧交替的阶段,虽然我国的销售能力无法与国际相关企业进行比较,但是,我国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应在机遇面前,努力提高自身的销售策略,时时向优秀企业学习,时刻总结经验,找出适合中国特色的销售策略渠道,提高在成品油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丽.中石油山东销售汽油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3

一、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高质量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体现在:一是有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国家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判断,从而制定正确合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措施,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有序地发展;二是帮助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要了解企业资产的保管、使用情况和企业的运行情况,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债权投资风险做出判断,这就需要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三是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企业内外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帮助未来的经济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预测经济前景应以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为基础,即由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关于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的信息作为预测依据;四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将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搜集、整理,把分散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系统的、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意见

1、强化法律意识,全面落实《会计法》。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单位负责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必须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的凭证、账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保证会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让造假者的损失远远大于造假收益,杜绝会计造假的发生,使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科学、严谨、系统、协调统一。

2、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组织上为发挥会计反映、控制创造条件,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内部基础。必须采用科学的会计行为手段和合理的会计行为方式,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实施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积极性,有利于在单位内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于未然,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通过实行委派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实现会计人员行为的优化。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起到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来源于对各项数据的正确无误的记录、整理、分析,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增强,将保证会计原始凭证记录无误,科目设立合理,数据整理系统,信息分析全面;二是加大教育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杜绝信息失真的保证之一。加强自律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把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同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真正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把握好自己的权力,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自觉维护财经法纪;三是强化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会计信息失真必然涉及一系列部门的高管人员和诸多会计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而《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制度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打击力度明显偏弱,而且对造假责任人的界定不明确。因此,应建立一个充分体现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有效会计监管体系,将会计人员的责任明确界定,强化岗位责任,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促使每一位会计人员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每一件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4、加大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力度。建立和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大力培养注册会计师,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吸收那些政策性强、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精并且职业道德高的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加入注册会计师行业,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理顺委托关系,由各单位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委托,增强事务所具体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监督,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和法律责任。对不负责任、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公正作用。

5、完善会计服务体系。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养,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使会计与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会计服务机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又能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失职的会计人员,会计服务机构进行处罚,这既能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又能切实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要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加强会计工作的理论研究。通过会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会计信息形成与提供的规范或准则,克服会计信息失真,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4

关键词:统计工作;统计制度;单轨制;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C8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40-01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是发展统计生产力、改进统计生产方式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不断迈出大的新的步伐。如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工业统计中应用抽样调查方法……等等。但是,制度方法改革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呼声也始终不绝于耳,且日渐强烈。究其原因,除客观因素外,主观方面很大程度在于统计部门及广大统计工作者没有就改革的目标模式形成共识,以致不改不是,改也不是,怎么改都难合适;不同领导有不同思路,改过来又改回去。

一、关于“单轨制”

即建立在街乡基础上的政府统计部门终极在地统计。当今发达国家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如人口、资源等一些基本国情的统计,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往往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如美国、日本等;二是主要国情国力、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均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其机构健全人员充足,其他部门基本不搞统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但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数据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复,基层负担沉重。

实行终极在地统计,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明确极少数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且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独立、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可实行部门统计,全国及地区性数字以部门统计为准;其次,对绝大多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满足领导和各界需要的统计工作,要逐步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采集、加工、整理、提供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目的,且范围仅限于本系统内;第三,在政府统计系统,将统计对象按基本单位概念分解到街乡,由基层统计部门按地域进行统计,逐级上报,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经济总况。那么,街乡统计机构能否承受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呢?我以为有两个前提:一是坚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业规模区别对待。

二、关于“一套表”

即反映各行业特点和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单位一套表制度。目前的基层单位一套表仅限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执行,且还有部分对企业的调查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施工价格、景气调查等没有纳入。因此,完善健全规范一套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政府统计部门的一套表。首先,要对现行的行业报表制度再进行细分,将服务业统计制度适当分解,并反映新兴行业、文化产业、知识经济的特点;其次,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按规模区别对待,将一定规模以下企业的表式适当简化形成简表,有些行业甚至可设计一张表;第三,减少过时指标,不断增加反映企业发展变化如重组转制、多种经营、高新技术程度的指标;第四,将政府统计部门对基本单位进行的其他调查统统纳入一套表制度,必要时可增设新的指标群,限定部分企业填报。

三、关于“计算机网络化”

通过系统建设,使各级统计站点不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还能使信息沿现代化网络系统快速传递,既可以及时满足上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也可以向下一级统计部门反馈综合信息,并可以进行横向资料交换,还可以在网上公众需要的统计信息。要借助网络系统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在服务科学决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计算机网络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监测手段,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

四、加强基层统计分析工作

1.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反映了统计工作的水平

统计分析报告也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2.统计分析是衡量统计工作水平的综合标准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写作全部工作水平的综合。前面几个环节是统计的基础工作,统计分析才是出成果的阶段。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来自高质量的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分析写作。但是,如果仅有较好的写作水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都是低质量的,也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统计分析报告写不好,当然是统计工作水平不高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还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统计专业知识。需要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所以,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如何,反映了统计工作水平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标准。另外,统计分析的结果虽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如表格式、图形式、文章式等),但只有文章式--统计分析报告为最好,也最为常用。因此,统计分析报告也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好形式。

3.统计分析报告是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资源。统计信息又是社会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最全面、最稳定、较准确的信息。统计信息要通过载体传播,而统计分析报告是主要载体之一,适合于报刊杂志上发表,传播条件比较简便,具有较大的信息覆盖面,是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王艳明,杨海山.企业统计理论研究[Z].中国统计,2002,3.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5

【关键词】建筑管理;方法;提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能力和长期耐用性消费资料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在国民经济中属于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世界各国所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建筑领域,尤其在建筑管理方面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而入世后这种差距在国际竞争中会暴露得更加明显。我们有必要从国际建筑管理的发展趋势认真冷静地分析一下国内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建筑管理体制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前景。

一、建筑业发展趋势

1、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方式

项目投资和建设方式将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将采取鼓励政策,更多地吸引外资、企业出资和私人投资等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中来,并参与项目经营管理。

2、项目管理模式的变化

随着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国家投资将退出一般的经营性、竞争性领域,重点保证公共服务领域的需要,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城市政府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投资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投资工程可通过新的承发包方式、合约方式和项目管理方式的探索,带动整个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3、精益求精的施工手段

要使建筑工程安全可靠,质量优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者必须做到对工程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项建筑工程的落成少则一年,多则几年甚至十几年。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几十个环节上百道工序中,任何一个环节管理出现问题都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建筑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

由于建筑管理在建设活动中日趋重要的作用,建筑管理从业人员近年来迅速增加。这不仅包括专门从事建筑管理业务的人,而且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也纷纷加入建筑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因而加强建筑管理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确立了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思路。新的发展观更加注重社会“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也是包括建筑行业在内的管理的根本依据。管理实质上是对被管理者的行为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之道,同样也是建筑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高水平项目管理人才极为缺乏,尽管国内目前在大学以及很多培训机构都在培养建筑管理的专门人才,但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难与国际上高水平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竞争。因而加快建筑管理学科的发展,加大学科投资,培养高质量管理人才非常重要。

三、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不断改进管理方式

从目前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政府组建环境、交通、建筑一体化的部门,符合集中管理、精简机构的目的,并且可以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达到共同协调工作。而我国,目前政府的一大问题就是部门繁多,各职能部门虽有分工,但机构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项目审批程序复杂、繁琐,影响了外商投资。

建筑管理职能应由以行业、企业为管理对象,转变到以行业、企业所从事的建筑活动为管理对象,向真正的市场监管转变。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但是退出普遍性的市场管理空间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而是强调要对关系公共利益的市场活动重点进行监管,集中力量强化对不正当竞争以及过度竞争带来的不公正交易手段的监管,强化对环境保护、建筑生产安全、工程质量等涉及第三方或公众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事务的监管。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将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规范建筑市场,形成有序的建筑生产和流通过程,确保建筑业的良性发展。随着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提出,与社会各层面通过合作、协商、合作伙伴、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本质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从而使公共管理活动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认可。

四、建筑管理方法

1、调整建筑业结构,提升行业竞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要求“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调整新机制”。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更应通过服务于企业,消除束缚企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障碍和体制,进一步研究行业结构调整新的方式和途径。

2、加强建筑管理的国际化合作

国际贸易活动是国际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市场也显露出国际化的特征。我国的建筑企业在面临巨大的挑战的同时又期待加强建筑管理的国际间合作。因为,这不仅可以使政府行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加强,还可以使项目管理方法、手段和途径得到更新。合作可以通过进行建立中外不同部门,如政府、企业、高校、协会、学会等参加的各类合作项目,利用各方优势,达到合作目的,从而推动建筑管理的国际化发展。

五、结语

建筑管理在我国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而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它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建设主管部门既要强化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又要致力于引导市场的发展;既要有效地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又不能成为行业企业的代表从而导致忽视公共利益。通过构筑新的政府部门、公共利益与建筑市场主体的合作关系,使得政府部门更好地服务于包括本行业发展在内的社会公共利益。总之,对于中国建筑企业来说,了解国际建筑管理发展的趋势,有利于解决自身问题,从而使自己更有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6

一、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机理分析

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的过程不仅仅是产出总量的增长过程,更有特征意义的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结构转换方面,其中需求结构变动尤为突出。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变动不仅体现在总量上,而且表现在结构上。结构变动和总量变动是需求变动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双重变动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中国现在还是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之中,由计划经济向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在此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供给结构变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动,都要频繁、剧烈得多。研究中国经济中需求总量变动状况,并对其结构变动进行探讨,从中发现需求变动的一般规律性及其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总需求结构的变动规律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总需求及其内部的结构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因此总需求的各组成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等)如果能够保持协调的发展,国民经济也会正常运行,不会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

一般来说,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如果总需求和总供给保持平衡,国民经济可以顺利运行,不会出现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同时,在短期经济波动中总需求是关键,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需求内部的协调发展会影响到总供给结构之间的平衡状况。这是因为总需求结构中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及其内部的构成会直接影响生产的投入结构以及产出结构,进而影响总供给的结构和方向。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投资需求被看作是派生需求,而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扩大的结果是带来产出,市场上的商品供给量增加,而这些新的供给只有不断地被新的需求所吸收,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消费需求作为经济运行的最终环节和最终实现形式,是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力量。实践表明,过多地依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不仅不会带来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反而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经济运行的较大波动,这是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协调好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转变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思想,重视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市场运行,才能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总需求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动对一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影响。

2.总需求的结构升级决定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般来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的重点将逐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从生活必需品向高档消费品甚至奢侈品转移,从易耗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转移。因此,需求结构可以分为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摘要:在第一个阶段中,人们的消费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第二个阶段中,人们的消费重点从温饱转向了非生活必需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在第三个阶段中,人们的消费开始从数量转向质量,具有个性、重视服务的产品成为这一阶段人们消费的重点。因此,受到需求的影响,产业结构在不同的阶段也表现出相应不同的产业结构。在需求的第一个阶段,农业提供的产出可以满足人们在这一阶段对基本生存的需要,因此产业结构中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在需求的第二个阶段中,消费的重点转向了非必需消费品,与此相适应,一些生产非必需品和耐用消费品以及为生产这些产品提供生产资料的基础工业和重加工工业得到很快的发展;在需求的第三个阶段,为适应个性化的消费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制造业和服务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因此,需求结构的三个阶段反映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上,表现为农业、轻工业向基础工业、重加工工业再向高附加价值工业、服务业的转移。而这条发展轨迹正好体现出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方向。因此,可以认为需求结构的变化规律拉动了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