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1

摘要

本文为发展中经济体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提供了经验证据。基于2000—2010年期间83个发展中经济体对日本HS9位码产品出口数据,本文首先利用质量门槛方法分解得到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并构建包含知识产权保护的增广引力模型,然后依次利用OLS、PPML方法估计了知识产权保护对高质量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发展中经济体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显著促进了其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此外,与预期不同,发展中经济体吸引的FDI、人力资本并未促进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产品出口增广引力模型

一、引言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OnTrade-relatedAspects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TRIPS)生效以來,受其约束,WTO发展中经济体成员的名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由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完备情况决定。不断提高。文献中学者们普遍采用GP指数表示各经济体的名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GP指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5,值越大名义保护水平越高。GP指数每隔5年公布一次,最新数据为2010年,该指数包括5个子项目:专利保护涵盖的技术范围、参与国际专利协议数量、侵权损失保护的规定、法律执行机制以及专利有效期。每个子项目取值从0到1,所有子项目值的加总为GP指数。图1的箱线图描绘了2000—2010年期间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定义为世界银行划分的中低收入国家。本文样本中2000年包含83个发展中经济体(备索),因为少部分国家收入水平随后发生变化,其余年份的发展中经济体的数量略有变化。GP指数的历年分布情况(五年为间隔)。从中可以看出,发展中经济体整体的名义保护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上四分位的GP指数值低于前期,主要是由于部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发展中经济体在2010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不再记入本文样本。。

图1后TRIPS时展中经济体的知识产权保护GP指数

产品质量是产品对技术参数要求的满足程度。(未)满足技术参数要求的产品即为质量(不)合格产品。超过技术参数要求越多的产品质量越高。越高(低)的技术参数要求下生产出的合格产品的质量也相对越高(低)。如中国车企对欧美市场出口受阻主要是由于产品无法满足有关安全和排放等高标准技术参数要求。

知识产权保护主要从长短期两个方面促进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如图2所示,从短期来看,某一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提高会降低外部高质量投入品出口企业在该经济体所面临的被模仿威胁,促进外部高质量投入品的进口增长,从而促进该国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从长期来看,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提高将会增加模仿成本,从而促进以创新为目标的研发投入增长,继而促进整体的知识产权数量的增长。这也就意味着微观企业将具有突破技术瓶颈,满足更高水平技术参数要求的生产能力,并最终促进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此外,强知识产权保护将会降低依靠创新获得知识产权而向质量阶梯上游成功升级企业的维权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提高知识产权侵权企业的违法成本,避免高质量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受本国低质量企业知识产权侵权的恶性竞争,减少制度缺失时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保证它们获得排他性市场回报的可预期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有利于一国高质量产品出口长期增长。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将会促进出口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后TRIPS时展中经济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否促进了其高质量产品的出口增长,这是本文要进行实证检验的问题。

图2知识产权保护对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机制

二、文献综述

发展中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变化对其参与国际贸易的影响被广泛研究。相关的研究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发展中经济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改革与发达国家对其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Maskus和Penubarti最先开始相关研究,实证发现发展中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促进了自身的制成品进口。随后的类似研究还包括Smith、Co等。近期,Ivus发现TRIPS协议签署后18个样本发展中国家的专利保护改革显著地促进了发达国家对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经济体出口能力提升的研究。Branstetter等利用美国进口数据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改革的国家出口产品种类提升。Maskus和Yang则基于要素比例模型利用包含82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样本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改革促进了专利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余长林主要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显著为正,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显著为负,知识产品保护主要是通过扩展边际促进中国出口增长。代中强等则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U型影响。虽然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发展中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变化对作为出口能力建设重要维度的高质量产品出口的影响尚未被讨论,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高质量产品出口额的有效测算方法。第四部分介绍名义知识产权保护与实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差别。第五部分是计量模型及数据。主要介绍加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增广引力模型和数据来源。第六部分是计量结果汇报与分析、稳健性检验。第七部分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三、高质量产品出口额测算方法

出口质量实证研究中通常将单价作为质量的变量,价格高低反映出质量高低,但单价中常常因为包含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不能有效地反映质量差异。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近期的文献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分别推导出了识别质量的指数法。Khandelwal、Hallak和Schott从需求维度提出的质量指数法的内在逻辑是,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出口国在进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多或者贸易收支越有利则质量水平越高。而Feenstra和Romalis从供给维度提出的质量指数法的内在逻辑是,向地理距离越远的目标市场出口的产品质量越高。Feenstra和Romalis对这两种质量指数进行了很好的比较。

质量指数方法无法分解出高质量出口额。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是质量门槛法。Fontagné等提出将最为细分的出口产品按照相对价格大小划分为两部分,即高质量和中质量或者中质量和低质量;或者全部为中质量。Fontagné等利用质量门槛法分析对比了发达经济体(北方)与发展中经济体(南方)的出口产品质量国际分工模式,指出北方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高质量产品而南方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同一产品项下的低质量产品。本文将利用这一方法分解出各国的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具体方法如下:

选取某一进口国j,在该国市场上将某一出口国i产品k的单价记为uvijk。在进口国市场上的产品k的所有出口国的贸易加权几何平均单价记为uvwjk,则出口国i的产品k在进口国j市场上相对单价uvrijk表示为:

然后根据相对单价的大小划分质量结构。如果相对单价小于1,出口将被分为中、低质量两部分。其中,低质量的比重为(1-uvrαijk),中质量的比重为uvrαijk。如果相对单价等于1,出口将全部被划分为中质量。如果相对单价大于1,出口将被分为中、高质量两部分。其中,中质量的比重为1uvrαijk,高质量的比重为1-1uvrαijk,如公式(2)所示。将出口国某一产品k的高质量比重与该出口国产品k的出口额相乘便可得到该出口国高质量产品k的出口额,然后将所有产品层面的高质量出口额加总得到该国的高质量出口额。

(2)是质量平滑参数,与Fontagné等(2008)一致,本将其设置为4。

四、知识产权保护:名义值还是实际值

代中强等指出,在实践中,发展中经济体通常出于对专利垄断等不利影响的担心以及对模仿创新利益集团保护的需要并不嚴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这就出现了名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由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完备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共同决定。的差异。

如前文所述,GP指数被广泛用于衡量名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其随时间变化情况。GP指数的不足是只关注名义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有无、多少,而忽视了保护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了克服这一不足,Hu和Png将GP指数与Fraser法律体系与产权指数相乘来衡量一国对知识产权的实际保护强度。Fraser法律体系与产权指数基于国际企业管理人员对一国产权没收风险、合同执行和法律管辖的主观评估,取值从0到10,值越大对产权的实际保护力度越大。由于GP指数取值从0到5,而Fraser法律体系与产权指数取值从0到10,因此,衡量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GP-Fraser指数取值从0到50,值越大表明对知识产权的实际保护水平越高。

图3列示了2000—2010年名义GP指数(左图)及实际GP-Fraser指数(右图)知识产权保护阶梯的情况以及中国的位置。所谓知识产权保护阶梯是指各经济体(包含全部可得到数据的高、中、低收入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在某一年份内按大小分布的情况。以中国为例,从名义值(左图)来看,在2000—2005年期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但在2005—2010年期间GP指数变化不大,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立法工作在2000—2005年期间基本完成。到2010年中国名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已经赶上发达国家。但从实际值(右图)来看,中国由2000年的较为落后的水平只上升到2010年的中等水平,说明中国“重名义轻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现实。有鉴于此,在本文实证研究中使用各发展中经济体的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避免将名义值与实际值相混淆。

此外,本文在回归中加入的是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滞后项。具体而言,本文数据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面板数据,每期的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变量对应取值为1995年、2000年和2005年数据,其余变量都是当期值。这主要是考虑到企业采取产品质量升级策略通常是在政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之后,当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可能马上促进当期的质量提升,从研发投入到试生产再到出口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数年)跨度,因此,在回归中加入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滞后项比加入实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当期值更具合理性。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内生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可能会提高高质量产品出口,同时,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也会促进政府出台更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并严格执行。双向因果关系引起的内生性问题会使估计结果有偏。通过加入实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滞后项,可以很好地解决内生性问题,原因在于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滞后项可能与当期高质量产品出口相关,而当期误差项不太可能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滞后项相关。

五、计量模型与数据

1.模型设定

高质量产品出口是贸易流量问题。对于贸易流量的分析,引力模型应用的最为广泛和成功。我们采用增加了实际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增广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如模型(3)所示。

上式中下标i表示出口国,j表示进口国,t表示时间。其中出口国i对进口国j在t期的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对数值,用lnExijt表示;出口国i在t期的人均GDP的对数值表示为ln_gdp_pcit。进口国j在t期的人均GDP的对数值表示为ln_gdp_pcjt。进出口国之间双边地理距离阻碍因素的对数值表示为ln_disij。在上述三个标准引力模型变量基础上,加入本文核心解释变量出口国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滞后项,取对数值,表示为ln_ipri,t-1。参考先前文献成果,以及检验非线性关系存在与否,本文加入的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出口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出口国人力资本、出口国人口规模、知识产权保护滞后项的平方项,统一表示为Cit,εijt表示残差项,β0—β5为要估计的参数。

2.变量和数据

因为GP指数每隔五年公布一次,结合细分产品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的样本国家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日本进口来源国中的83个发展中经济体。本文将产品限制在HS28—96制成品。

(1)lnEijt。根据公式(2)方法,我们先计算出日本市场上发展中经济体HS9位码每个细分产品项下的高质量出口额,然后加总为各经济体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将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对数与各国人均GDP对数按年份作散点图,如图3所示。我们发现越高人均产出国家的高质量产品出口越多,这与Scott的发现一致。HS9位码的产品进口数据来自于日本财务省。

(2)ln_gdp_pcit。人均GDP越高的国家高质量产品出口供给能力通常越强,高质量产品出口额相应也越大,因此预期符号为正。数据来自于WDI数据库。

(3)ln_gdp_pcjt。随着进口国人均GDP的增长,对高质量产品进口需求会随之增长,因此预期符号为正。本文选取日本作为进口国,数据来自于WDI数据库。

(4)ln_distij。地理距离是双边贸易的一个显著阻碍因素。一般认为地理距离增加会降低贸易量,因此预期符号为负。本文采用与日本的双边首都之间的距离对数值表示,来源为CEPII引力模型数据库。

(5)ln_ipri,t-1。我们采用GP指数与Fraser法律体系与产权指数乘积表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如前所述,取滞后一期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对数值加入回归方程中。GP指数来源于Ginarte和Park的研究以及随后每隔5年一次的数据更新;Fraser法律体系与产权指数来源于FraserInstitute。如前文所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将会促进高质量产品出口,因此预期符号为正。

(5)fdiit,出口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发展中经济体通常希望FDI流入解决自身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Harding和Javorcik、Henn等认为FDI的流入可能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受此影响,发展中经济体出口的产品质量得以提升,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可能随之增加,因此预期符号为正。本文采用FDI净流入占GDP比重表示,数据来源为WDI。

(6)lhcit,出口国人力資本。Faruq、Henn等认为人力资本存量丰裕的国家通常会从事高质量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分工,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越高的工人生产高质量产品一般会越有比较优势,因此预期符号为正。本文采用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人员的比重表示,数据来源为Barro—Lee教育水平数据库。

(7)ln_popi,t,出口国人口规模对数值。Khandelwal指出人口规模越大的国家工资水平通常会越低,因此,在低端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人口规模越大的国家在生产高质量产品上会具有比较劣势,因此预期符号为负。数据来自于WDI数据库。

(8)ipr_sqri,t-1,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滞后项对数值的平方项。用以检验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

六、计量结果与分析

1.基本估计

对于少数经济体部分年份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共19个观察值缺失,占比不足1%。缺失,本文按当年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赋值。本文首先将2000—2010年的三期面板数据视为混合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方法)回归,逐步加入变量,考察不同经济变量的影响和方程的稳定性。OLS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然后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

表1第1栏是只包含进口国人均GDP、出口国人均GDP、双边地理距离三个解释变量的最基本引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出口国人均GDP、双边地理距离两解释变量显著,弹性值分别为1.498和-2.114。表明出口国人均GDP每增加1%,高质量产品出口量将增加1.498%;双边地理距离每增加1%,高质量产品出口量将下降2.114%。日本人均GDP的弹性值为-0.692,但不显著。第2栏的回归中加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第2栏的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的弹性值为1.837,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每增加1%,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将增长1.837%。除日本人均GDP外,其他变量都显著且符合预期。第3栏回归中加入知识产权保护的二次项,二次项的系数并不显著,表明非线性关系并不成立。知识产权保护的弹性值为1.589,且显著性较第2栏结果下降。第4栏中加入FDI、出口国人力资本、出口国人口规模等控制变量,但不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二次项。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在5%水平上显著,日本人均GDP系数为负且仍不显著。其他控制变量中FDI系数为负且不显著,出口国人力资本系数为正但不显著,但人口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5栏在第4栏基础上加入知识产权保护的二次项。最后两栏的结果接近,不同之处在于,第5栏在加入二次项后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性水平有所下降。后续回归中均不加入知识产权保护的二次项。

2.OLS与PPML结果对比

与大量的先前研究一致,本文引力方程使用了对数线性化的方法。Silva和Tenreyro指出指数方程中的原始误差与解释变量不相关,但一旦对数化后,新的误差项通常与解释变量相关,只有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才能独立于解释变量,因此OLS估计结果可能有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ilva和Tenreyro提出采用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PoissonPseudo-Maximum-Likelihood,PPML)替代OLS估计。与OLS不同的是,PPML通过给予不同观察值相同权重而得到更合理的统计量。Silva和Tenreyro发现使用PPML方法得到的回归弹性结果显著小于OLS方法的结果。郝景芳和马弘对中国对外贸易引力模型的PPML回归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判断应该采用哪种估计方法,本文在OLS回归后运用STATA中的EstatHettest命令估计异方差,结果显示异方差性非常明显,因此,OLS回归就是有偏的,应选择更适合的PPML方法。

此外,为比较OLS与PPML估计结果的差异,本文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第(1)、(3)栏为OLS回歸结果,第(2)、(4)栏为PPML估计结果。分别对比第(1)、(2)栏和第(3)、(4)栏后发现OLS会高估出口国人均GDP、双边地理距离、知识产权保护、出口国人口规模的影响。这与Silva和Tenreyro、郝景芳和马弘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在后续研究中,本文使用PPML方法。

3.PPML面板数据回归

本文采用的是面板数据,面板数据的好处在于可以解决不可观测的解释变量问题。表2中的回归都没有考虑不可观测解释变量的问题,结果可能是有偏的。因此本文利用PPML方法通过控制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对表2中的第4栏回归进行重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第1栏只控制了个体效应,第2栏则同时控制了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对比表2第4栏与表3第1栏,发现个体效应的加入使得出口国人均GDP的弹性值由原来的0.101上升到0.180;双边地理距离的弹性值由-0.0748上升到-0.532;知识产权保护的弹性值由0.0833下降到0.0594。控制变量中人口规模弹性值由0.0949变为-0.185,且在10%水平上显著,这与预期结论一致。估计优度(调整后R2)由0.627提升到0.955。这说明个体效应加入对估计结果有明显影响。表3第2栏在第1栏基础上加入了时间效应,对比两栏结果,重要变量知识产权保护的系数值略有差别,数值均在0.06左右。可以解释为发展中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每增加1%,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将平均增长0.06%左右。不同之处在于加入时间效应后进口国人均GDP被删除,无法估计参数。而且,地理距离也变得不显著。因此,本文后续的稳健性检验部分只采用加入个体效应的方法。

4.稳健性检验

高质量产品出口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不同分解方法会得到不同的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因此有必要利用其他方法计算高质量产品出口额,然后进行稳健性检验。为此,本文参照Fukao等(2003)的方法Fukao等(2003)指出相对单价小于0.8或大于1.25时表示垂直产业内贸易,反映出产品的质量差异性。而相对单价介于0.8与1.25之间时表示水平产业内贸易,反映出产品的属性差异性。本文对其引申,分别定义为不同质量水平产品。如公式(4)所示。重新计算各发展中经济体的高质量产品出口额。计算的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公式(1)计算出相对单价,然后根据公式(4)划分质量水平。具体而言,将相对单价大于1.25的产品定义为高质量产品,其出口额定义为高质量出口额。

此外,本文还将样本限制在高质量产品出口额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之间的观察值,以及将样本限制在高质量产品出口额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间的观察值,然后分别按照表3第1栏模型利用PPML方法进行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除人口规模外,主要的结论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指出的是,虽然Fontagné等(2008)的分解方法与Fukao等(2003)的分解方法都可以归结为质量门槛法,但由于前者较后者更为细致合理,所以本文的结论部分采用基于Fontagné等(2008)高质量产品分解方法得到的PPML参数估计结果(表3第1栏)。

七、结论及政策建议

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经济体出口产品的质量对于其长期可持续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受此启发,发展中经济体政策制定者力图通过制定有效政策促进自身高质量产品出口的扩张。但到目前为止政策干预有效性的证据非常有限。本文的贡献就在于为发展中经济体促进高质量产品出口扩张的干预政策选择提供有力的证据。

本文实证分析了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经济体高质量产品出口的关系。具体而言,利用2000—2010年日本HS9位码进口数据,采用OLS和PPML方法估计增广引力模型,结果表明发展中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其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平均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每增加1%,高质量产品出口额将增长约0.06%。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将显著促进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而双边地理距离、出口国人口规模显著地抑制了高质量产品出口增长。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2

关键词:高校大学毕业生 就业 柠檬市场模型 低起薪 成因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与起薪现状分析

近年来,因为“读书贵、就业难”,在高校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出现了新的 “读书无用论”。有关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低起薪是其重要成因之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起薪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投资回报,也关系着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机结合。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起薪在8000元以下的高校毕业生占近90%。在2012年已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中,占22.55%的人起薪在2000元以下,占37.03%的人起薪为2001~4000元,占19.61%的人起薪为4001~6000元,占10.56%的人起薪为6001~8000元,占10.25%的人起薪在8000元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虽然高校毕业生起薪工资水平呈上升趋势,但相对薪资水平却难以令毕业生满意,达不到他们的预期。从有关文献可见,201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为2153元,在整个社会的工薪阶层中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大学生扩招,毕业生的供给不断增加。在1996-2010年期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了6.24倍,而初次就业率却降低了21.5%。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下降,另一方面,自2003 年起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也逐年走低,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还打出了“零薪酬应聘”的招牌。另外,研究表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劳动力市场中出现了明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虽然我国的硕士生还没有供过于求,但高校扩招带来的人才供给大幅增加必然导致硕士生的起薪降低。大量高校不断扩招生源,致使教育质量严重下降,毕业生能力、素质得不到明显提高。这也导致了所谓“读书无用论”的出现,给高校教育事业、国民福利、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学者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低的原因归咎于毕业生的供大于求。我们认为,虽然劳动力供需问题是低起薪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

以下我们针对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出现的“读书无用论”这一社会现象,基于非对称信息学和柠檬市场模型,探究大学毕业生群体就业低起薪的成因。

二、高校毕业生低起薪的成因分析

1970年,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的论文,逐步形成了逆向选择理论。他以美国汽车市场为例建立了柠檬市场模型,在多数市场环境下由于买方通常无法观测到个别商品的具体质量,往往采用市场的平均统计值作为对商品的基本认识。在这种前提下,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卖方被激励经营低质量的商品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在人才市场中,毕业生本人比用人单位更了解自己的信息和能力,此时就出现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我们将毕业生分为两类:高质量毕业生H和低质量毕业生L。在人才市场中,将毕业生视为商品和潜在卖主,将用人单位视为潜在买主,并且我们假设往年高质量毕业生人数和低质量毕业生人数各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λ和1-λ。

假设卖主和潜在买主对商品都进行理性估价,即交易双方都是理者(多数情况下,事实亦是如此)。毕业生作为卖主及商品将对自身进行估价:高质量毕业生估价为PH,低质量毕业生估价为PL。由于用人单位作为潜在买主不了解毕业生质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两类商品进行估价:对高质量毕业生估价为PH',对低质量毕业生估价为PL'。其中PH>PL,PH'>PL'。

假设PH'>PH,PL'>PL。考虑此假设的合理性,使得交易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否则卖主和潜在买主之间无交易动机。

我们用SH和SL分别表示高质量毕业生和低质量毕业生的供给,用DH和DL分别表示高质量毕业生和低质量毕业生的需求。对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希望得到更高的薪金;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期望招聘到高质量的毕业生,那么SH曲线高于SL曲线,DH曲线高于DL曲线(如上图所示)。

1.在市场信息对称情况下

如果人才市场中的信息是对称的且充分的,即用人单位能够有效甄别每位毕业生的质量,那么用人单位给予高质量毕业生的起薪介于PH和PH'之间,给予低质量毕业生的起薪介于PL和PL'之间。此时需求曲线DH(DL)与供给曲线SH(SL)的交点表示雇佣率与雇佣起薪构成的向量,为均衡状态。在此状态下,用人单位能很好地招到自己想要的员工,而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也得到公平的评价;同时这也能够激励在校低质量大学生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然而现实社会中,人才市场中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且不充分的,即用人单位不能有效鉴别每位毕业生的具体质量,只能根据往年经验推测市场上每位毕业生的平均质量M,并对所有毕业生做出一个平均的评价。

在招聘毕业生时,用人单位根据经验愿意给予所有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将不会超过。此时,对于高质量毕业生来说,如果高质量毕业生接受用人单位的起薪,则会存在大量的效用损失,因而会有一部分高质量毕业生选择退出人才招聘市场。这导致人才市场上剩余的高质量毕业生减少为。同时,由于用人单位招不到期望的高质量毕业生,其对高、低质量毕业生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当用人单位再次招聘毕业生时,根据往年经验愿意给予的起薪将不超过。此时,对于招聘市场上的高质量毕业生来说,如果接受该起薪不能弥补其效用损失,这导致市场上所剩的高质量毕业生将再有一部分选择退出人才市场,并且高质量毕业生的需求曲线继续向左移动。用人单位发现更招收不到所期望质量的毕业生,降低毕业生起薪水平,致使高、低质量毕业生的需求曲线继续向左移动。此时,毕业生招聘市场上只剩下低质量的毕业生,此时的均衡起薪水平为W3,这远远低于初始均衡起薪W1。而且,最终柠檬市场均衡处的高质量毕业生的雇佣量为0,低质量毕业生雇佣量为L3(较低质量毕业生的初始均衡雇佣量L5大幅度减小),这便出现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中的高质量毕业生被低质量毕业生挤出市场的现象,而且市场出现严重萎缩,毕业生起薪水平大幅降低。

至此,我们知道,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导致了就业低起薪的社会现象。在极端情况下,所有的高质量毕业生全部退出人才市场,致使整个市场充斥着低质量毕业生,从而导致了以毕业生就业低起薪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读书无用论”的出现。

三、对策建议

由于高校毕业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及人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用人单位无法鉴别所需要的高质量毕业生与低质量毕业生,致使毕业就业起薪偏低,这使得市场出现“逆向选择”,甚至会导致招聘市场的止步萎缩。所以,结合高校大学毕业生低起薪的成因,我们给出以下相关对策建议:

第一,高校应该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 大学应该以人为本,合理调整师生比例,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其能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工作中去。

第二,政府机构需要发挥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学习、素质、社会实践等的考核情况,使得高校教育透明化;通过设立相应机构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解决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第三,高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双向互通的密切联系。例如,通过科研、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合作,搭建校企之间的技术交流平台;通过企业与高校互相派遣优秀人才交流经验等途径,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双方可以通过企业调研、企校合作、职教集团建设等方案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第四,高校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注重自身社会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争做高质量的毕

业生。

总之,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低起薪、“读书无用论”出现的社会现象,高校、企业、政府机构以及高校在校学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努力,推动校企之间的合作,以逐步消除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芳.浅析大学毕业生低起薪的原因[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8).

[2]刘志忠,张超,王耀中.硕士生起薪降低的成因、影响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

[3]潘勇.柠檬市场模型的演进轨迹与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4(2).

[4]平,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2005(2).

[5]苏丽锋,孟大虎.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与配置状况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1(9)

[6]毕馨爻.试论“新读书无用论”的成因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3)

[7]韩志新.“新读书无用论”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2).

[8]庞明礼.“新读书无用论”与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关性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3(2).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3

关键词:进口贸易;福利效应;机制分析;政策建议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积极扩大进口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贸易福利是国际贸易学科古老且核心的问题,提升进口贸易福利是一国对外经贸政策的重要内容。以Arkolakis等(2009)模型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没有将进口福利这一问题阐述清楚。近年来,随着微观数据的日益普及和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对进口贸易福利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提出主动扩大进口的战略措施,对进口贸易福利效应的机制分析及政策建议是助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研究意义

进口贸易提升进口国福利水平的理论机制是什么?进口贸易分别从哪些方面提高进口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更为深刻地解读影响进口福利的逻辑机理,也能清楚地知道进口受益群体异质性和产品种类异质性,进而为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中进一步激发进口潜力、探寻消费者福利持续增长的渠道、制定与调整中国进口贸易政策提供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进口贸易福利效应的理论研究

扩大进口能够拉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从理论上来说很好解释。扩大进口规模,提高进口产品的多元化,可以缓解国内的供给压力,尤其是资源产品的供给压力。提高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进口规模,还可以优化产品结构,并且在进口技术溢出效应、进口产品竞争效应以及进口学习效应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会得到提高,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Arkolakis等(2012)提出了一个适用于Armington等(2002)、Krugman(1980)和Melitz(2003)等模型的福利效应的一般贸易量化模型,认为无论是商品种类还是生产效率机制,都统一以国内商品支出的份额和贸易弹性来决定进口国福利(实际工资)水平。赵新泉等(2020)从进口产品差异化的角度,从理论上分析了扩大进口的影响机制,认为进口不但是节约我国国内资源、满足我国人民消费升级需求的现实性选择,而且是应对愈来愈多的国际经贸摩擦、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需要。江小敏等(2020)认为,进口产品质量通过产业间劳动力竞争、技术共享和资源再配置的作用促进行业出口附加值率提升,提高行业生产者福利。刘帷韬等(2020)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在贸易自由化的水平提升之后,提高企业进口产品质量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二)关于进口贸易福利效应的实证研究

目前,由进口贸易引起的消费者福利的研究基本上沿着进口产品价格、产品类型和产品质量的方向发展。Broda,Weinstein(2006)认为进口种类增长通过降低一国进口价格指数,引起消费者福利水平改进。余淼杰和李晋(2015)基于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各行业的差异化程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进口贸易中中间投入品进口与最终产品进口对于进口国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张永亮和邹宗森(2018)通过构建嵌套Logit模型从种类和质量两个方面分析了进口贸易中的福利收益,发现产品质量与进口种类都显著影响贸易福利,都是分析进口福利的重要维度。Pasara(2021)运用WITS-SMART模型对三方自由贸易区(TFTA)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进行检验,基于原材料、中间产品、消费品和资本品四个产品分类的视角,发现潜在的贸易创造或转移对进口国收入福利有正面影响。魏浩和张文倩(2020)的研究指出,进口规模的增加、技术商品进口的整体技术含量和种类的增加促进了进口国经济增长。魏浩和连慧君(2020)也认为,投入品进口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笔者回顾国内外已有关于进口贸易福利效应相关的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非常丰富,但存在不足之处: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没有对进口福利效应的逻辑机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尤其是没有对进口福利效应进行分类阐述。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本文从理论上对进口影响国内福利水平的逻辑机制和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政策建议,从而更好地保障和提升进口福利水平。

三、进口贸易福利效应机制分析

从消费福利和生产福利两个方面考察进口对福利的影响机制。

(一)消费层面的进口贸易福利效应

进口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进口贸易的产品价格效应、产品种类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1.价格效应。其指进口贸易品之间的竞争导致进口价格成本加成下降而引致的福利,主要是贸易自由化和关税降低使得进口贸易成本不断下降,进口品的消费价格也随之下降,于是进口品的总量和种类均增加,由于进口品带来的竞争压力,本国企业不得不降低生产成本,消费品的价格加成下降,最终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变低,这就是进口贸易对消费者的价格效应。2.产品种类效应。消费者从进口种类增长获得福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进口导致的贸易成本下降。当贸易成本降低时,很显然一国可以通过进口新的产品种类用来增加本国消费者的福利。二是进口导致的外国市场规模扩大。一般来说,外国市场规模越大,能够带来的产品种类越多。进口种类增长能够带来福利增长主要是因为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异质性,增加产品进口的种类能够让本国消费者购买到更多种类的消费品,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品和服务的购买需求,这能够切实地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福利。3.进口产品质量效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消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口能够让进口国居民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够方便地购买到来自世界各国生产的优质产品和服务,缓解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而且可以引导境外资金和消费回流国内,将进口国国内巨量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扩大内循环消费规模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生产层面的进口贸易福利效应

在生产层面,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一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等均会产生影响,生产层面的进口贸易福利效应具体表现如下:①进口竞争效应。从国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会迫使国内企业同外企竞争,而进口竞争则会带来价格成本加成下降,根据市场进入准则,导致生产效率低、竞争力弱的企业逐步被市场淘汰,生产率高、竞争力强的企业存活下来,最终提高了国内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导致资源在不同企业间重新配置,进而带来贸易福利的变化。②进口产品种类效应(水平效应)。根据现有研究可知,总体来说进口更多种类的中间品能显著降低一国进口产品价格指数,从而进一步降低本土生产厂商的生产总成本,而生产成本的下降又为企业利润增长提供了空间,这使得本土企业可以生产先前无利可图或者低利润的产品,企业产品种类得到增加。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也将产品种类的增加作为促进企业生产率进步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进口种类增长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③进口产品质量效应(垂直效应)。进口的中间品是国外高质量科学技术和大量研发投入的重要载体,鼓励进口中间品意味着对外来技术使用限制的放松,对于那些具备强大技术吸收能力的本土企业来说,通过进口中间品吸收蕴藏在进口产品内的高新技术,然后加以模仿和创新,直至获得高质量进口品中的技术溢出,最终降低企业自主创新风险和提高生产率,中间品进口最终会促进进口国企业生产率上升和经济增长。

四、政策建议

基于对进口贸易福利效应的机制分析,为保障和进一步提升我国进口福利水平,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重视进口贸易,优化进口服务系统

要重视进口贸易,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规模,让进口产品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增长服务。也就是说,在保证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要积极激励本土企业扩大进口规模。进口和出口同样重要,要打破传统的贸易顺差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偏见,在对外开放的新发展阶段,扩大进口也是提高国民福利水平的重要战略,要高度重视进口贸易,不仅要注重进口“量”,也要注重进口“便利度”,提高进口规模的同时优化进口服务系统,通过优化进口贸易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为进口贸易福利的获得提供持续动力。优化进口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政府部门要逐步完善相关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政策,持续不断推进本国进口贸易自由化发展,逐步降低我国进口商品关税水平,减少非关税壁垒;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进口过程中的系统性成本。二是要完善进口商品结算制度等财政金融关税支持制度,解决企业在进口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让进口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二)提高进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优化进口产品结构

注重提高进口商品的技术含量,要增加中高技术类型产品的进口。此外,高质量的进口产品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也能够使得全球高新技术内化,提高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因此增加进口产品中高质量、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优化进口产品结构也尤为重要。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眼中,我国的对外技术模仿能力很强,但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弱,因此,中国政府部门应着力加强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以减少外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的限制。

(三)增加进口商品种类,重视高质量新品种的进口

重视多种类产品进口,进口品种类增长能降低进口价格指数,不仅通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产品需求提高消费者福利水平,而且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率,进而提升生产者福利水平,因此要高度重视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另外,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扩充我国进口品的来源国,推动进口市场多元化是扩大进口商品种类的重要保障,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口实行技术限制,如芯片、高端呼吸机设备等的高新技术产品正遭遇外国“卡脖子”,因此,在大力加强国内技术研发以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促进进口来源国多元化,以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安全。

(四)进口市场多元化,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4

~年度###地区联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我街道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有效履行各项职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促进我街道经济跨越式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委员学习

继续发扬人民政协注重学习的优良传统,以建立学习型政协为目标,强化委员的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广大政协委员运用的立尝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政协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拟定委员每季度固定学习日、碰头日。

1、把“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别要认真学习《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有关文件。同时,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工作实际,学习经济、政治、科技、法律和政协工作等方面的知识。

2、不断创新学习的形式。在利用编印学习资料、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组织参观考察等形式的基础上,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坚持以自学为主,坚持以专题学习为主,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强化宣传工作。要建立政协通讯报道队伍,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大力宣传政协工作的重大活动、履行职能的重要成果和委员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

二、认真履行各项基本职能

1、在全体委员中开展“爱###、献良策、促发展、做贡献”活动,提高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热情。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调研、定期走访委员等形式,广辟信息来源,及时反映社情~。要加强与政府对口部门的联系,适时召开各类协商座谈会,及时把委员的意见、建议提供给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2、深入开展调查视察活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抓好落实,促进被调研视察单位工作的开展。按照小范围调查、大范围论证的思路,努力提高调研质量,积极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3、加强民主监督。不断探索政协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搞好与其他监督的有机配合,认真参与街道的行风评议工作,进一步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大力推进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4、抓好政协提案的交办、催办落实,发挥好提案作用。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要求,认真做好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的征集、立案和交办工作。对影响大的提案,组织力量跟踪督办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确保办理质量。继续开展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评选表彰工作,全面提高提案工作的质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5

1.短期政策建议

通过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协调管理、提升公办校管理效能、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并加强监管,增加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供给;同时通过密切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增强技能提供的相关性。其目标是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有质量的为所有人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建议从三个维度实施以下具体政策举措。

(1)战略框架

加强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研究机构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作用: 通过立法和规章,使劳动力资源开发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责任分工进一步制度化;在省级领导小组协调下使各部门(包括教育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发改委、工会等)各层级之间能更有效合作,使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代表参与各级决策。

加强对新疆经济发展前景及其对技能需求的全面评估:扩大对未来技能需求评估从特定行业到大部分行业,改进现有的技能供需研究以便及时全面了解存在的问题,丰富对研究结果的公布渠道,要求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及企业依据对未来技能需求的评估来组织或调整相应的教学和培训。

(2)系统监督

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衔接和贯通:进一步扩大中高职衔接的试点;通过实施学分制和制定学习标准来促进各层次教学和各项目间的衔接,尤其是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互通。

制定设立、调整和关闭专业和培训项目的政策和程序: 改进现有管理规程使之标准化、系统化;在审核过程中关注是否吸纳对未来技能需求评估信息以及反馈机构绩效评估的结果。

加大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投入,改变职业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状况,增强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同时完善资金预算标准、程序,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采用绩效评估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重点加强对专项资金和财政补贴培训项目的管理;建立对资金分配标准定期审查机制。

进一步提高认证和技能证书的可信度:建立技能测试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技能鉴定中心开展认证和不定期的审计。

(3)服务实施

促进培训提供的多样化:通过购买培训服务等措施大力扶持民办机构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提供。

鼓励多渠道投入:制定激励措施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提供资源,如企业捐助设备在学校设立实训室或实训车间、提供兼职教师、接纳学生实习和教师培训等。

加强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和培训结果的监测评估及结果反馈:建立一套数据收集、上报的管理信息系统,把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结果的监测指标纳入此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确保数据准确可信的方法;加强对监测评估结果的反馈,并采取奖惩等管理措施来激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提供优质职业教育与培训。在监测评估的实施上,可委托独立第三方参与,保证客观公正。

提升管理人员和教师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 建立基于考核的激励机制如绩效工资和其他奖励;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管理者和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特别要增加教师的企业经历。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使之参与教学和培训的全过程,提高培训质量和针对性,鼓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根据技能需求预测来组织或调整教学和培训。

建议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或国内项目,以支持试点(如学分制、购买培训服务、人员培训、监测评估、校企合作等)、开展研究(如开展企业调查来评估未来技能需求、学习标准制定、资金分配与管理方法、监测评估方法、设立调整及关闭培训项目的程序等)等方式来实施这些政策建议。

2.中长期政策建议

通过完善治理、质量保障和监测评估机制,衔接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目标是构建灵活多样的新疆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大力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实现达到国内平均水平的新疆教育及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并努力使特色职业教育学校及专业达到国内一流。

建立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益相关方全方位合作框架与沟通机制:扩大合作关系从关键性部门之间到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使民办机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参与政策制定与执行,并使各方的责任分工制度化;制定新的政策使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广泛的资源支持、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全过程。

完善质量保证机制:提升技能测试的信息管理和对技能鉴定机构的认证和审计;建立整合的一站式在线资源和标准化安排来支持终身学习和对先前学习的认可;保障公共资金支持的培训项目覆盖所有弱势群体。

建立系统全面的监测评估系统:改进对未来技能需求评估使之系统全面覆盖所有行业;完善对技能提供质量的评估使之注重产出及结果(完善评估的指标如毕业生就业率、起薪、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开展对政策措施/项目实施后的影响力评估,为政策改进提供信息支持。

建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建立在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的。所以从长远来看,要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这样所有适龄儿童才能有好的准备和基本的知识基础。这也是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是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建议在之前试点和研究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出台新的管理规程来加强质量保证、监测评估、多方合作的系统化。同时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衔接,促进终身学习。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6

关键词:医学 医学毕业生 高质量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31-02

1 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和研究现状

高质量就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受到学生、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满意度影响,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国际劳工组织把它定义为: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生产性、可持续的工作机会,因此,可以理解为实现“满足生活,而且有乐趣的职业”就算高质量就业。

在国外,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学者们都倾向于对人的智力因素研究,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将智力测验分数作为职业选择、安置或决策的一种依据。

在国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状况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使大学生获得职业成功,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科学合理地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是关键。

2 对于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

要进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必须先明确影响高质量就业的因素。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主要可概括为主观、客观、内因、外因等方面,影响就业质量的外因包括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用人单位,但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才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方面主要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等,学校方面主要是办学水平、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就业工作的有效性等。另外,社会经济形势、企业的用人机制、以及社会对高职生的态度等,也对高职就业质量的好坏有较大影响。

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理解更高质量的就业,从微观来看,就是帮助毕业生解决了什么问题,使他们从哪些方面体验到高质量的就业为他们的就业满意度。从宏观层面来讲,就是学校为了提高全体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采取了哪些教学措施,创造了什么环境和条件。这样才能使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仅是学校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全体学生要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3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3.1 调查对象

在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临床、护理、影像、针灸、药学、中医等专业中2010年-2012年三年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如表1)。

调查数据显示,对学校的培养及就业满意方面,满意的基本满意的占了94%,说明我校的学生培养工作及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是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认可,是卓有成效的。

3.2 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3.3 分析应用数理统计学进行比较,做出推论

从表2统计表明医学类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就业压力大的学生占88%,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但他们择业心态和择业意向仍然居高不下却不愿调整。在择业意向方面,医学类毕业生选择愿意到距家较近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仍高达59.6%,由此可看出医学专科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其自立意识差、就业观念陈旧、能力较差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医学类毕业生的价值追求从主观上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从表2统计表明医学类毕业生靠自身能力就业62.3%,表明医学毕业生自身技能重要性,有自立自强信念。而60.8%毕业生靠社会关系,依赖心理严重,自身不思进取等现象。

总之,就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具体在职场上竞争时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反映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医学生竞争能力,得出的结论是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素质比以前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质量较好。

4 建议

4.1 调整择业心态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

就业能力强的学生,其就业质量显著好于就业能力低的学生,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同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对就业意愿有着共同的期望,但就业能力低的学生显示就业信心不足。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从实践出发,同时要贯穿于大学的整个学习和教育过程,注意引导大学生树立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系统知识的教育。

4.2 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是提高就业质量的良机

转变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理念,医学专科毕业生应及时合理地调整就业观念,学会适应社会现实,真正应对就业难的局面,树立业,再择业的观念,提高就业质量的良机。学校应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并将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对社会需求比较少的专业可以适当减少招生规模,扩大社会需求大的专业,学校要积极展开市场调研,增设一些社会需求旺盛,前景较好的专业。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立足现实,准确定位,正确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有长远的眼光,学会科学、合理、灵活地为自己规划职业生涯。

4.3 要重视职业规划是明确高质量就业的培养方向

要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把握当下,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展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式”就业指导。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大开拓就业市场的关注和投入,大学生应该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要实事求是,全面评价,有的放矢,突出自己的闪光点,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从而取得高质量就业的成功。

4.4 因素间交叉影响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途径

就业数量无疑是就业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所以更多的把研究定在了各因素对就业数量的影响而忽视了就业质量的其他衡量指标,就业质量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的发生作用,而是多个因素同时发生作用,这里就存在一个交叉影响的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挖掘自身潜能,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中担负起自身发展责任,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芬・P j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M].7版.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2-74.

[2] 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